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四寘去声 [sī,名词][车骑,名词][鼓吹,名词][yì,容易,形词][lèi,连累][详注1][wèi,馈遗][wèi,因为][bèi,动介词]使[详注2][近也][zhì,记也][详注3][音備,本作絥。][bì][详注4][详注5]诿[详注6][详注7][详注8][yì][huī suī][shù][详注9][详注10][kuì]岿[kuì][详注11][详注12][详注13][zhì][音字。乳化也。][wèi][水尽,动词][yì][mì][suì][音戲。《集韻》嚱嚱,聲也。][xì][通作记][详注14][详注15][音炽。《广韵》哆声。][音妫。坫也。《尔雅·释宫》垝谓之坫。][详注16][音缒。县名。在东莱。][yì]乿[详注17][音跂。《广韵》行喘息貌]


注1:施 音翅。惠也,与也。《易·乾卦》德施普也。《又》云行雨施。《礼·曲礼》太上贵德,其次务施报。《左传·僖二十四年》报者倦矣,施者未厌。《注》施,功劳也。《增韵》凡施设之施,平声。施与之施,平去通押。
注2:迟 音稚。《广韵》待也。《后汉·章帝纪》朕思迟直士,侧席异闻。又《赵壹传》实望昭其悬迟。《注》悬心迟仰之。《正韵》欲速而以彼为缓曰迟,使彼徐行以待亦曰迟。《荀子·修身篇》迟彼止而待我。
注3:出 推去声。自中而外也。又《正韵》凡物自出,则入声。非自出而出之,则去声。然亦有互用者。又叶尺伪切,吹去声。
注4:知 《集韻》《韻會》知義切。《正韻》知意切。與智同。《易·臨卦》知臨大君之宜。《荀子·修身篇》是是非非謂之知。
注5:眦 《广韵》《集韵》《韵会》疾智切,音渍。亦目厓也。
注6:植 《唐韵》《集韵》《韵会》直吏切,音致。《博雅》槌也。又通置。《书·金縢》植璧秉圭。又《集韵》时吏切,音侍。《贾谊·吊屈原文》方正倒植。又《正韵》直意切。义同。
注7:陂 音贲。《玉篇》倾也,邪也。《正韵》不平曰险,不正曰陂。《易·泰卦》无平不陂,无往不复。《周礼·春官·典同》陂声散。《史记·五宗世家》邯郸中诸使过客,以彭祖险陂,故莫留邯郸。
注8:积 积蓄。音恣。聚也,储蓄也。《诗·大雅》乃积乃仓。《周礼·天官·小宰》掌其牢礼委积。《注》委积,谓牢米薪刍给宾客道用也。又《大司徒》令野修道委积。《注》少曰委,多曰积,皆所以给宾客。
注9:始 式吏切,音试。《毛晃曰》本始之始上声,易资始,大始之类是也。方始为之始去声,礼月令桃始华,蝉始鸣之类是也。幓字原从车从参。或作襂縿。
注10:近 音记。已也。辞也。《诗·大雅》往近王舅。《注》辞也。
注11:跂 广韵》《集韵》《韵会》去智切,音吱。垂足坐。又举足望。
注12:瑟 又《集韵》疏吏切,音驶。乐器。 又《韵补》叶式吏切,音试。《祢衡鹦鹉赋》少昊司晨,蓐收整辔。严霜初降,凉风萧瑟。
注13:蚝 《唐韻》七吏切。同蛓。《韓愈·城南聯句》㾕肌遭蚝刺。
注14:柴 《集韵》子智切《正韵》资四切,音恣。积也,谓积禽也。《诗·小雅》助我举柴。 又《集韵》一曰搣,颊劳也。
注15:庳 有庳,国名。《孟子》封之有庳。又通作鼻。《后汉·东平王苍传》昔象封有鼻。《注》有鼻,国名。在今永州营道县北。
注16:锤 音缒。称锤也。《周礼·冬官考工记注》以为称锤以起量。《释文》锤,直伪反。刘读直危反。又音惴。锻器。《庄子·大宗师》在炉锤之闲耳。《注》炉,烹物之具。锤,成物之具。
注17:蔇 音洎。《类篇》至也。《左传·隐六年》善郑以劝来者,犹惧不蔇。
末字词组
不贰长贰自贰赞贰倍贰违贰端贰矢死无贰
无贰疑贰谗贰乖贰陪贰上贰誓死不贰生死无贰
储贰负贰参贰卒贰非贰不迁贰言行不贰 
佐贰汉贰介贰背贰靡贰体贰卿贰 
携贰讨贰闲贰间貳杜贰怨贰继贰 
倅贰猜贰赘贰炯贰楚贰簋贰副贰 
怀贰守贰凉贰配贰榣贰离贰嫌贰 

词语解释:不贰  拼音:bù èr
(1).专一,无二心。《左传·昭公十三年》:“君苟有信,诸侯不贰,何患焉?”《楚辞·九章·惜诵》:“事君而不贰兮,迷不知宠之门。” 元 刘壎 《隐居通议·诗歌五》:“﹝ 严续 ﹞为 元宗景 所知,两登相位,尽忠不贰。” 鲁迅 《华盖集续编·记发薪》:“不过临时发布‘亲领’命令的施主却还有,只是已非善于索薪的骁将,而是天天‘画到’,未曾另谋生活的‘不贰之臣’了。”
(2).一律;没有差异。《管子·轻重乙》:“ 桓公 曰:‘然则衡数不可调耶?’ 管子 对曰:‘不可调。调则澄,澄则常,常则高下不贰,高下不贰则万物不可得而使固。’”《孟子·滕文公上》:“从 许子 之道,则市贾不贰。”
(3).不重复。参见“ 不贰过 ”。
(4).没有差错。贰,通“ 忒 ”。《荀子·天论》:“修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 王念孙 《读书杂志·荀子五》:“贰当为貣,亦字之误也。貣与忒同。忒,差也。言所行皆顺乎道而不差,则天不能祸也。”《韩诗外传》卷三:“ 孔子 闻之曰:‘ 楚庄王 之霸,其有方矣。制节守职,反身不贰,其霸不亦宜乎?’”
词语解释:不贰过  拼音:bù èr guò
不重犯同样的错误。《论语·雍也》:“有 颜回 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何晏 集解:“不贰过者,有不善,未尝復行。” 晋 葛洪 《抱朴子·行品》:“禀高亮之纯粹,抗峻标之邈俗,虚灵机以如愚,不贰过而諂黷者,贤人也。” 太平天囯 洪仁玕 《军次实录》:“既自问不敢谓无污,则又当何如以爱己身乎!惟悔改不贰过而已。”
词语解释:无贰  拼音:wú èr
(1).谓不要有二心;没有二心。《诗·鲁颂·閟宫》:“无贰无虞,上帝临女。” 郑玄 笺:“无有贰心也,无復计度也。”《三国志·魏志·毌丘俭传》:“ 俭 以计厚待 钦 ,情好欢洽。 钦 亦感戴,投心无贰。”
(2).不可改变。《左传·成公八年》:“公赂之,请缓师。 文子 不可,曰:‘君命无贰,失信不立。’”
词语解释:储贰  拼音:chǔ èr
亦作“ 储二 ”。 储副,太子。 晋 葛洪 《抱朴子·释滞》:“昔 子晋 舍视膳之役,弃储贰之重,而 灵王 不责之以不孝。” 唐 元稹 《四皓庙》诗:“如何一朝起,屈作储贰宾。” 明 唐顺之 《请皇太子受朝疏》:“深惟宗社根本之重,早正东宫储二之位,以繫宇内之心者,贰载於兹矣。”《清史稿·礼志十二》:“有 清 家法,不立储贰。”
词语解释:佐贰  拼音:zuǒ èr
辅佐主司的官员。 明 清 时,凡知府、知州、知县的辅佐官,如通判、州同、县丞等,统称佐贰。其品级略低于主管官。 唐 李邕 《岳麓寺碑》:“和合是请,佐贰是膺。” 明 宋濂 《方愚庵墓版文》:“佐贰始虽倨慢,先生委诚待之,卒自愧服。”《文明小史》第二九回:“次日到衙门里去看看,只见一般佐贰太爷扬扬得意,有的坐轿,有的步行踱了进去。”
词语解释:携贰  拼音:xié èr
亦作“携贰”。
(1).离心,有二心。《国语·周语上》:“其刑矫诬,百姓携贰,明神不蠲。” 韦昭 注:“携,离;贰,二心也。” 汉 刘向 《说苑·辨物》:“国将亡……百姓携贰,明神不蠲。” 鲁迅 《〈二心集〉序言》:“在坏了下去的旧社会里,倘有人怀一点不同的意见,有一点携贰的心思,是一定要大吃其苦的。”
(2).指怀有离心的人。《后汉书·公孙述传》:“发间使,召携贰。”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三》:“徒以甲车千乘,恫喝携贰。”
词语解释:倅贰  拼音:cuì èr
(1).佐贰官。《宋史·刑法志二》:“每岁冬夏,詔提刑行郡决囚,提刑惮行,悉委倅贰,倅贰不行,復委幕属。” 元 韦居安 《梅磵诗话》卷下:“﹝ 方回 ﹞ 德祐 改元,为 吴兴 倅贰。”
(2).谓任佐贰官。 明 刘元卿 《贤奕编·家闲》:“汝食朝廷厚禄,倅贰一府,事无巨细,皆当究心。”
词语解释:怀贰  拼音:huái èr
亦作“ 怀二 ”。 怀有贰心,不忠。《后汉书·刘表传》:“﹝ 韩嵩 ﹞还,盛称朝廷 曹操 之德,劝遣子入侍。 表 大怒,以为怀贰。”《周书·权景宣传》:“ 梁 定州 刺史 李洪远 初款后叛, 景宣 恶其怀贰,密袭破之。” 唐 李翱 《贺行军陆大夫书》:“亲戚怀二,杀之可也,况怀二且非亲戚哉!” 明 朱鼎 《玉镜台记·繫狱》:“奸雄背主心怀二,敢肆螳螂臂。”
词语解释:长贰  拼音:cháng èr
指官的正副职。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三:“ 宣和 中,百司庶府悉有内侍官为承受,实专其事,长贰皆取决焉。” 宋 周必大 《二老堂诗话·戏举诗对》:“长贰每会食,多戏举诗对。”《明史·颜伯玮传》:“ 燕 兵至,州长贰尽弃城走。”
词语解释:疑贰  拼音:yí èr
(1).亦作“ 疑二 ”。因猜忌而生异心。 汉 刘向 《上〈於陵子〉序》:“ 仲子 遁上遁民,舍车而徒,礪志洁身,亡有疑二者哉。”《三国志·吴志·朱绩传》:“ 孙綝 秉政,大臣疑贰。”《晋书·文帝纪》:“初, 诞 ( 诸葛诞 )、 钦 ( 文钦 )内不相协,及至穷蹙,转相疑贰。” 宋 欧阳修 《准诏言事上书》:“北虏分兵助 昊 ,则可牵其南寇之力;若不助 昊 ,则二国有隙,自相疑贰,此亦伐交之策也。” 清 戴名世 《〈戴氏宗谱〉序》:“骨肉之恩薄,涣然无所统纪,往往疑贰猜阻,见於父子兄弟之间。”
(2).指猜忌离心。《晋书·孙盛传》:“时丞相 王导 执政, 亮 ( 庾亮 )以元舅居外,南蛮校尉 陶称 谗构其间, 导 亮 颇怀疑贰。” 宋 李觏 《寄祖秘丞》诗:“自此习往还,中心蔑疑贰。”《元史·泰定帝纪一》:“ 辽王 脱脱 ,乘国有隙,诛屠骨肉,其恶已彰,恐怀疑贰。”
(3).疑惑不定。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 张生 心下犹疑贰,道:‘普天之下行来,不曾见这区寺。’”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如 普式庚 於晚出诸作,恒自谓少年眷爱自繇之梦,已背之而出,又谓前路已不见仪的之存,而 密克威支 则仪的如是,决无疑贰也。”
词语解释:负贰  拼音:fù èr
即 贰负 。传说中的神,人面蛇身。 唐 李冗 《独异志》卷上:“ 刘向 对曰:‘此是 黄帝 时 窫窳国 负贰 之臣,犯罪大逆, 黄帝 不忍诛,流之 疏属山 。’” 唐 皮日休 《虎丘寺殿前有古杉》诗:“未倒 防风 骨,初僵 负贰 尸。”参见“ 贰负 ”。
词语解释:贰负  拼音:èr fù
(1).古代传说中的神名。《山海经·海内西经》:“ 贰负 之臣曰 危 , 危 与 贰负 杀 窫窳 ,帝乃梏之 疏属之山 ,桎其右足,反缚两手与髮,繫之山上木,在 开题 西北。” 宋 司马光 《侍读王学士挽辞》之一:“ 贰负 纍囚象, 尸臣 右瑑踪;老臣今已矣,咨访欲谁从。” 清 袁枚 《送虞山少宰从驾热河》诗:“笔光直掩 陆浑 火,博物能知 贰负 臣。”
(2).喻叛贼或罪囚。 唐 吴融 《沃焦山赋》:“近者泰阶未平,四郊多垒, 贰负 尚活, 三苗 未死。”
词语解释:汉贰  拼音:hàn èr
指 汉 皇太子。 南朝 齐 谢朓 《侍宴华光殿曲水奉敕为皇太子作》诗之九:“ 汉 贰称敏, 魏 两垂芳。” 南朝 梁简文帝 《〈昭明太子集〉叙》:“岂同 魏 两,作歌於《长笛》;终噪 汉 贰,託赋於《洞簫》。”
词语解释:讨贰  拼音:tǎo èr
征讨怀异心的叛逆者。《晋书·刘超传》:“于时天下扰乱,伐叛讨贰, 超 自以职在近密,而书跡与帝手笔相类,乃絶不与人交书。” 宋 胡宿 《宋故奉直郎守侍御史王公墓志铭》:“且治兵有国常事,脱吾边鄙讨贰,庸可间乎?”
词语解释:猜贰  拼音:cāi èr
疑忌而有二心。《文选·丘迟〈与陈伯之书〉》:“况伪嬖昏狡,自相夷戮,部落携离,酋豪猜贰。” 刘良 注:“猜,忌也。贰,谓贰心也。”《周书·贺拔岳传》:“然师克在和,但愿同心戮力耳。若骨肉离隔,自相猜贰,则图存不暇,安能制人。” 宋 沉括 《梦溪笔谈·权智》:“ 野利 有大功,死不以罪,自此君臣猜贰,以至不能军。” 清 侯方域 《上三省督府剿抚议》:“莫若设疑以间之,用间以离之,使羣盗自生猜贰,互相屠灭。”
词语解释:守贰  拼音:shǒu èr
指知州、通判等官。 宋 苏辙 《王佺通判荆南》:“ 南郡 控引江湖,商贾之渊,而盗贼之会也,守贰之事於南方为剧。”《宋史·高宗纪》:“癸巳,罢 川 陕 便宜差遣监司、守贰。”《续资治通鉴·宋太宗至道二年》:“先是,遣使访 川 陕 诸州守贰之能否,知 夔州 袁逢吉 、知 遂州 李虚己 、通判 查道 、知 忠州 邵燁 、知 云安军 薛颜 等七人以称职闻,戊子,皆赐詔书奬諭。”《文献通考·田赋五》:“詔 江 浙 诸州县帛及折帛钱,并以七月中旬到行在,不足者守贰窜黜。”
词语解释:自贰  拼音:zì èr
自别于人。《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吾观 晋 公子之从者,皆足以相国。若以相,夫子必反其国;反其国,必得志於诸侯;得志於诸侯,而诛无礼, 曹 其首也。子盍蚤自贰焉。”
词语解释:谗贰  拼音:chán èr
谗害猜疑。《晋书·温峤传》:“ 凤 入説 敦 曰:‘ 嶠 於朝廷甚密,而与 庾亮 深交,未必可信。’ 敦 曰:‘ 太真 昨醉,小加声色,岂得以此便相谗贰。’” 宋 俞文豹 《吹剑录》引此作“谗二”。
词语解释:参贰  拼音:cān èr
(1).并列。 汉 王充 《论衡·案书》:“﹝《新语》﹞参贰经传,虽古圣之言,不能过增。”《明史·魏元传》:“臣闻君之与后,犹天之与地,不可得而参贰也。”
(2).参与;辅佐。 宋 范仲淹 《邠州建学记》:“予参贰国政,亲奉圣谋。” 宋 吴处厚 《青箱杂记》卷八:“少师 赵公概 ……为人宽厚长者,留滞内相十餘年,晚始大用,参贰大政。”
词语解释:介贰  拼音:jiè èr
辅佐。 唐 常袞 《咸阳县丞郭君墓志铭》:“凡所介贰,皆有卓絶之称。”
词语解释:闲贰  拼音:xián èr
亦作“间贰”。 犹离间。《北齐书·神武帝纪下》:“前持心血,远以示王,深冀彼此共相体悉,而不良之徒坐生间贰。”《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九年》:“ 金 主復遣翰林待制 耶律绍文 至驛諭奉使 王伦 ,言:‘卿留 云中 无还期,及贷之还,曾无以报,反间贰我君臣。’”
词语解释:赘贰  拼音:zhuì èr
身任副职者的自谦之词。 宋 袁甫 《知徽州奏便民五事状》:“臣岁在己卯,赘贰 霅川 。”
词语解释:凉贰  拼音:liáng èr
犹副贰。特指太子。凉,通“ 亮 ”。辅佐。《新唐书·裴冕传》:“太子曰:‘我平寇逆,奉迎乘舆还京师,退居凉贰,以侍膳左右,岂不乐哉!’”
词语解释:赞贰  拼音:zàn èr
辅佐。 唐 李峤 《为第二舅让江州刺史表》:“臣行疎道缺,学浅艺空。百里絃歌,尠 蒲 密 之化;六条赞贰,乏海 沂 之绩。” 宋 文同 《谢宁州雍屯田》:“居赞贰之秩,当鬱於美才;用荐论之章,即陞於清贯。” 宋 洪适 《胡坚常直秘阁知盱眙军制》:“尔赞贰京邑,咸谓有材。”
词语解释:乖贰  拼音:guāi èr
(1).背离;违异。《晋书·羊曼传》:“ 王敦 既与朝廷乖贰,羈録朝士, 曼 为右长史。”《魏书·僭晋司马德宗传》:“自 德宗 以来,内外乖贰。”
(2).不和谐。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声律》:“瑟资移柱,故有时而乖贰;籥含定管,故无往而不壹。”
词语解释:卒贰  拼音:zú èr
辅佐,谓副职。卒,通“ 倅 ”。 唐 白居易 《贾疄入回鹘副使授兼御史中丞赐紫金鱼袋制》:“自登班行,多歷年祀,恪勤官次,保守令名,斯可以卒贰使臣。”
词语解释:背贰  拼音:bèi èr
背叛而有二心。《南史·宋纪中·文帝》:“诸公受遗,不容背贰。”
词语解释:间貳
离间
词语解释:炯贰  拼音:jiǒng èr
太仆寺卿的副职。 清 侯方域 《都察院左都御史陈公墓志铭》:“辛酉, 熹宗 改元,公已歷冏贰,迁太常卿。”
词语解释:配贰  拼音:pèi èr
辅佐。 晋 杜预 《皇太子谅闇终制奏》:“况皇太子配贰之至尊,与国为体。”
词语解释:倍贰  拼音:bèi èr
犹言更多的。《释名·释衣服》:“佩,倍也。言其非一物有倍贰也,有珠有玉有容刀有帨巾有觿之属也。”
词语解释:陪贰  拼音:péi èr
副手,助手。《左传·昭公三十二年》:“物生有两、有三、有五、有陪贰。故天有三辰,地有五行,体有左右,各有妃耦。王有公,诸侯有卿,皆有贰也。” 唐 韩愈 《刘统军碑》:“苏民轧敌,多出公画。累拜郎中,进兼中丞,虽在陪贰,天子所凭。” 章炳麟 《文学总略》:“葢人有陪贰,物有匹耦,爱恶相攻,刚柔相易,人情不能无然,故辞语应以为儷。”
词语解释:非贰  拼音:fēi èr
非议,怀疑。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 左太冲 作《三都赋》初成…… 謐 见之嗟叹,遂为作叙。於是先相非贰者,莫不歛袵讚述焉。”
词语解释:靡贰  拼音:mí èr
犹不二。《后汉书·李陈庞陈传赞》:“ 禪 为君隐,之死靡贰。”
词语解释:杜贰  拼音:dù èr
禁绝背叛,消除二心。《晋书·慕容垂载记》:“ 垂 为三军之统,卿为谋 垂 之主,用兵制胜之权,防微杜贰之略,委之於卿,卿其勉之。”
词语解释:楚贰  拼音:chǔ èr
指 楚国 的储君(太子)。 南朝 宋 谢灵运 《山居赋》:“此 楚 贰醉心於 吴 客, 河 灵怀惭於 海若 。”
词语解释:榣贰  拼音:yáo èr
疑惑。
词语解释:违贰  拼音:wéi èr
(1).背离;有二心。《宋书·袁淑传》:“弊邑敬事是遑,无或违贰。” 宋 陈彭年 《江南别录·李璟》:“诸将争功,自相违贰, 崇文 不能制。”
(2).背叛者,有二心的人。《晋书·荀勖传》:“明公以至公宰天下,宜仗正义以伐违贰。”
词语解释:上贰  拼音:shàng èr
指双手。《国语·晋语一》:“上贰代举,下贰代履,周旋变动,以役心目,故能治事,以制百物。” 韦昭 注:“上,手也;下,足也。”
词语解释:不迁贰  拼音:bù qiān èr
“不迁怒,不贰过”的缩语。《论语·雍也》:“有 颜回 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朱熹 集注:“迁,移也。贰,復也。怒於甲者,不移於乙。过於前者,不復於后。” 汉 蔡邕 《陈太丘碑文》:“不徼訐以干时,不迁贰以临下。”
词语解释:体贰  拼音:tǐ èr
谓相类似。 南朝 梁 锺嵘 《诗品·总论》:“昔 曹 刘 殆文章之圣, 陆 谢 为体贰之才,鋭精研思,千百年中,而不闻宫商之辨,四声之论。”
词语解释:怨贰  拼音:yuàn èr
怀怨而有贰心。 晋 葛洪 《抱朴子·极言》:“性篤行贞,心无怨贰。”
词语解释:簋贰  拼音:guǐ èr
谓二簋之食。《易·坎》:“樽酒簋贰,用缶,纳约自牖,终无咎。” 孔颖达 疏:“一樽之酒,二簋之食,故云樽酒簋二也。”
词语解释:离贰  拼音:lí èr
(1).有异心。《后汉书·列女传·吴许升妻》:“ 荣 父积忿疾 升 ,乃呼 荣 欲改嫁之。 荣 叹曰:‘命之所遭,义无离贰。’终不肯归。”《旧唐书·昭宗纪》:“今 两河 大藩皆愿诛讨,不因其离贰而除之,是当断失断也。”
(2).谓各怀心志而离去。《明史·任礼传》:“ 沙州卫 都督 喃哥 兄弟争,部众离贰。” 邹韬奋 《抗敌救亡与军阀末路》:“要不是民众反对,部下决不会纷纷离贰。”
(3).犹离间。《周书·王庆传》:“初, 突厥 与 周 和亲,许纳女为后,而 齐 人知之,惧成合从之势,亦遣使求婚……朝议以 魏 氏昔与 蠕蠕 结婚,遂为 齐 人离贰,今者恐復改变,欲遣使结之。”
词语解释:端贰  拼音:duān èr
尚书仆射的别称。《晋书·徐嵩载记》:“此年少落落,有端贰之才。”
词语解释:誓死不贰  拼音:shì sǐ bù èr
立誓至死不生二心。形容忠贞不渝或意志坚定专一。《宋书·邓琬传》:“宜速处分,为一战之资,当停据 盆城 ,誓死不贰。”亦作“ 誓死不二 ”。 鲁迅 《华盖集·夏三虫》:“被吃者也无须在被吃之前,先承认自己之理应被吃,心悦诚服,誓死不二。”
词语解释:言行不贰  拼音:yán xíng bù èr
犹言言行一致。《晋书·孝友传·许孜》:“至性孝友,立节清峻,与物恭让,言行不贰。”
词语解释:卿贰  拼音:qīng èr
次于卿相的朝中大官。《明史·赵世卿传》:“延及数年,居然高踞卿贰,夸耀士林矣。”《好逑传》第十三回:“若以我学生昔日曾备员卿贰,亦朝廷侍从之官也。”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四:“国初,凡提督学政,惟 直隶 、 江南 、 浙江 曰学院,以进士出身之卿贰及翰林院侍讲侍读充之。”
词语解释:继贰  拼音:jì èr
指储君,太子。《晋书·张骏传》:“大业遂殷,继贰闕然。”
词语解释:副贰  拼音:fù èr
(1).辅佐。《书·周官》“贰公弘化” 孔 传:“副贰三公,弘大道化。” 宋 赵与时 《宾退录》卷二:“元帅皆亲王为之,廷臣副贰而已。”
(2).指辅弼重臣。 唐 黄滔 《祭南海南平王文》:“爰持副贰之雄姿,遂领节旄之重寄。”
(3).亦作“ 副二 ”。指副职,属僚。《后汉书·景丹传》:“ 王莽 时举四科, 丹 以言语为 固德侯 相,有干事称,迁 朔调 连率副贰。” 李贤 注:“副贰,属令也。”《后汉书·荀彧传》:“臣闻古之遣将,上设监督之重,下建副二之任。”《旧唐书·孝友传·崔沔》:“侍郎虽是副贰,但署位而已,甚无事也。” 宋 曾巩 《请令长贰自举属官札子》:“故 陆贄 相 唐 。,陈致理之具,以谓百司之长,至於副贰之官,与夫两省供奉之职,请委宰臣叙拟以闻。”
(4).特指太子,储君。《魏书·世祖纪上》:“詔曰……公卿因兹,稽诸天人之会,请建副贰。”《旧唐书·魏謩传》:“今边戍粗安,海内寧息,臣愚所切者,陛下未立东宫,俾正人傅导,以存副贰之重。”
(5).犹副本。《魏书·李彪传》:“正本藴之麟阁,副贰藏之名山。”
(6).王后的头饰。《释名·释首饰》:“王后首饰曰副。副,覆也,以覆首。亦言副贰也。兼用众物成其饰也。”
词语解释:嫌贰  拼音:xián èr
猜疑,猜忌。《三国志·吴志·诸葛瑾传》:“姦谗并起,更相陷懟,转成嫌贰。”《梁书·武帝纪上》:“积相嫌贰,必大诛戮。”
词语解释:矢死无贰  拼音:shǐ sǐ wú èr
发誓宁死不变。《明史·忠义传一琴彭》:“ 茶笼 守 彭 被困孤城,矢死无贰。”亦作“ 矢死不二 ”。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鸦头》:“媪得 鸦头 ,横施楚掠。既北徙,又欲夺其志,女矢死不二,因囚置之。”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二》:“﹝农妇﹞随其夫操作,形影不离,相对嬉笑……后遇劫盗,身受七刃,犹詬詈,卒不污而死。又皆惊其贞烈。老儒 刘君琢 曰:‘此所谓质美而未学也,惟篤於夫妇,故矢死不二。’”
词语解释:生死无贰  拼音:shēng sǐ wú èr
至死无异心。表示坚定。《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论立宪与外交之关系》:“自后屡与外人交鬨,百举而百不胜,始微有悟於外人之筹餉则输将恐后,陷阵则生死无贰,其所以致胜於我者,殆不尽由船坚炮利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