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四寘去声 [sī,名词][车骑,名词][鼓吹,名词][yì,容易,形词][lèi,连累][详注1][wèi,馈遗][wèi,因为][bèi,动介词]使[详注2][近也][zhì,记也][详注3][音備,本作絥。][bì][详注4][详注5]诿[详注6][详注7][详注8][yì][huī suī][shù][详注9][详注10][kuì]岿[kuì][详注11][详注12][详注13][zhì][音字。乳化也。][wèi][水尽,动词][yì][mì][suì][音戲。《集韻》嚱嚱,聲也。][xì][通作记][详注14][详注15][音炽。《广韵》哆声。][音妫。坫也。《尔雅·释宫》垝谓之坫。][详注16][音缒。县名。在东莱。][yì]乿[详注17][音跂。《广韵》行喘息貌]


注1:施 音翅。惠也,与也。《易·乾卦》德施普也。《又》云行雨施。《礼·曲礼》太上贵德,其次务施报。《左传·僖二十四年》报者倦矣,施者未厌。《注》施,功劳也。《增韵》凡施设之施,平声。施与之施,平去通押。
注2:迟 音稚。《广韵》待也。《后汉·章帝纪》朕思迟直士,侧席异闻。又《赵壹传》实望昭其悬迟。《注》悬心迟仰之。《正韵》欲速而以彼为缓曰迟,使彼徐行以待亦曰迟。《荀子·修身篇》迟彼止而待我。
注3:出 推去声。自中而外也。又《正韵》凡物自出,则入声。非自出而出之,则去声。然亦有互用者。又叶尺伪切,吹去声。
注4:知 《集韻》《韻會》知義切。《正韻》知意切。與智同。《易·臨卦》知臨大君之宜。《荀子·修身篇》是是非非謂之知。
注5:眦 《广韵》《集韵》《韵会》疾智切,音渍。亦目厓也。
注6:植 《唐韵》《集韵》《韵会》直吏切,音致。《博雅》槌也。又通置。《书·金縢》植璧秉圭。又《集韵》时吏切,音侍。《贾谊·吊屈原文》方正倒植。又《正韵》直意切。义同。
注7:陂 音贲。《玉篇》倾也,邪也。《正韵》不平曰险,不正曰陂。《易·泰卦》无平不陂,无往不复。《周礼·春官·典同》陂声散。《史记·五宗世家》邯郸中诸使过客,以彭祖险陂,故莫留邯郸。
注8:积 积蓄。音恣。聚也,储蓄也。《诗·大雅》乃积乃仓。《周礼·天官·小宰》掌其牢礼委积。《注》委积,谓牢米薪刍给宾客道用也。又《大司徒》令野修道委积。《注》少曰委,多曰积,皆所以给宾客。
注9:始 式吏切,音试。《毛晃曰》本始之始上声,易资始,大始之类是也。方始为之始去声,礼月令桃始华,蝉始鸣之类是也。幓字原从车从参。或作襂縿。
注10:近 音记。已也。辞也。《诗·大雅》往近王舅。《注》辞也。
注11:跂 广韵》《集韵》《韵会》去智切,音吱。垂足坐。又举足望。
注12:瑟 又《集韵》疏吏切,音驶。乐器。 又《韵补》叶式吏切,音试。《祢衡鹦鹉赋》少昊司晨,蓐收整辔。严霜初降,凉风萧瑟。
注13:蚝 《唐韻》七吏切。同蛓。《韓愈·城南聯句》㾕肌遭蚝刺。
注14:柴 《集韵》子智切《正韵》资四切,音恣。积也,谓积禽也。《诗·小雅》助我举柴。 又《集韵》一曰搣,颊劳也。
注15:庳 有庳,国名。《孟子》封之有庳。又通作鼻。《后汉·东平王苍传》昔象封有鼻。《注》有鼻,国名。在今永州营道县北。
注16:锤 音缒。称锤也。《周礼·冬官考工记注》以为称锤以起量。《释文》锤,直伪反。刘读直危反。又音惴。锻器。《庄子·大宗师》在炉锤之闲耳。《注》炉,烹物之具。锤,成物之具。
注17:蔇 音洎。《类篇》至也。《左传·隐六年》善郑以劝来者,犹惧不蔇。
首字词组
贰车贰过贰虑贰猜贰味贰使贰醮贰问
贰卿贰官贰忒贰纪贰佐贰心贰都贰轺
贰师贰室贰枢贰节贰师城贰府贰豫贰话
贰觞贰守贰约贰臣贰事贰广贰馔贰辞
贰令贰政贰正贰珍贰公贰宪贰部 
贰郡贰秩贰离贰情贰地贰尹贰音 
贰负贰日贰相贰毂贰体贰宫贰统 
贰职贰行贰志贰功贰宗贰乘贰端 
贰尸贰虞贰言贰君贰属贰适贰膳 

词语解释:贰车  拼音:èr chē
(1).副车。《礼记·少仪》:“乘贰车则式,佐车则否。” 郑玄 注:“贰车、佐车,皆副车也。朝祀之副曰贰,戎猎之副曰佐。”《左传·哀公二十年》:“ 公南楚 驂乘,使 华寅 乘贰车。” 杜预 注:“公副车。”《国语·鲁语下》:“大夫有贰车,备承事也。” 韦昭 注:“贰,副也。”
(2).喻指副职。 宋 苏轼 《与姜唐佐秀才书》之六:“此怀甚惘惘,因见贰车,略道下恳。” 宋 文同 《回汉州四县官启》:“寻蒙詔章,许倅郡事,冒据贰车之委,慙当联邑之先。” 元 王恽 《江城子·为张同知寿》词:“争遣翱翔,犹是贰车。权满泛一杯添寿酒,悬斗印,看他年。”
词语解释:贰卿  拼音:èr qīng
指侍郎。古代尚书称卿,侍郎副之,故称贰卿。 唐 刘禹锡 《山南西道新修驿路记》:“今天官贰卿 融 ,能嗣其耿光。” 宋 汪应辰 《新除吏部侍郎陈弥作辞免恩命不允诏》:“爰正贰卿之名,俾司銓筦之重。”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内阁三·刘小鲁尚书》:“每遇其行法严刻,及刑辱建言者,輒苦口规之,遂大矛盾,滞 南京 贰卿,数年不迁。”
词语解释:贰师  拼音:èr shī
(1).指 贰师城 。《史记·大宛列传》:“且 贰师 马, 宛 宝马也。” 金 赵秉文 《西汉论》:“ 武帝 非实知 卫 霍 之才,特以私 卫后 之亲耳。以 李广利 征 贰师 準之,可见。”
(2).指 汉 贰师将军 李广利 。 汉 司马迁 《报任少卿书》:“明主不深晓,以为僕沮 贰师 ,而为 李陵 游説,遂下於理。” 北周 庾信 《见征客始还遇猎》诗:“ 贰师 新受詔, 长平 正凯归。” 清 王士禛 《和沉石田钩弋夫人歌》:“ 汉 家竞説 贰师 功, 卫 霍 勋名甲第同。”
词语解释:贰觞  拼音:èr shāng
再三献酒。亦指再献之觞。《汉书·礼乐志》:“神嘉虞,申贰觴。” 颜师古 注:“贰觴,犹重觴也。” 宋 洪适 《对厅致语》:“贰觴既举,广乐復张。” 明 宋濂 《王国祀仁祖庙乐章·亚献奏清和之曲之舞》:“穆穆灵宫,庭燎有煒,贰觴载升,神其乐止。”
词语解释:贰令  拼音:èr lìng
(1).命令的副本。《周礼·天官·职内》:“凡受财者,受其贰令而书之。” 郑玄 注:“贰令者,谓若今御史所写下本奏,王所可者书之。” 孙诒让 正义:“依 郑 义推之,则此贰令当为王及冢宰所下之令。其正令下所出财用之府,而别以贰令下职内使书之。”
(2).辅佐正职官员。 唐 韩愈 《蓝田县丞厅壁记》:“丞之职所以贰令,於一邑无所不当问。” 宋 杨时 《游执中墓志铭》:“ 建中 之初,余被檄贰令於其乡邑,始获从之游。”
(3).县丞的别称。 宋 范浚 《送叶彦益县丞之任江宁》诗:“去追礼乐羣英盛,岂復区区劳贰令。”
词语解释:贰郡  拼音:èr jùn
古代州郡长官的副职。 宋 苏舜钦 《哀穆先生文》:“调 泰州 司理参军,牧守称其才,贰郡者恶之。” 元 朱德润 《府判铭为冯进道作》:“府判贰郡,古曰郡丞,方题别驾,车列屏星。”
词语解释:贰负  拼音:èr fù
(1).古代传说中的神名。《山海经·海内西经》:“ 贰负 之臣曰 危 , 危 与 贰负 杀 窫窳 ,帝乃梏之 疏属之山 ,桎其右足,反缚两手与髮,繫之山上木,在 开题 西北。” 宋 司马光 《侍读王学士挽辞》之一:“ 贰负 纍囚象, 尸臣 右瑑踪;老臣今已矣,咨访欲谁从。” 清 袁枚 《送虞山少宰从驾热河》诗:“笔光直掩 陆浑 火,博物能知 贰负 臣。”
(2).喻叛贼或罪囚。 唐 吴融 《沃焦山赋》:“近者泰阶未平,四郊多垒, 贰负 尚活, 三苗 未死。”
词语解释:贰职  拼音:èr zhí
(1).副职。 唐 刘知几 《史通·史官建置》:“夫起居注者……即今为载笔之别曹,立言之贰职。” 宋 宋庠 《故左班殿直杨成可赠崇仪副使制》:“内司置使,贰职参华;超尔宠名,以光幽穸。” 明 高启 《送顾倅序》:“罢长吏而居贰职,则解责守之重。”
(2).任副职。 唐 颜真卿 《广平文贞公宋公神道碑铭》:“贰职选曹,諫议是匡。” 唐 权德舆 《祭故奚吏部文》:“贰职司寇,时惟钦慎,狱有烦言,讼公即讯。” 宋 强至 《代贺副枢给事状》:“拜嘉青琐之门,贰职鸿枢之府。”
词语解释:贰尸  拼音:èr shī
谓祭祀时居于宾客之位,充当主祭的副手。《尚书大传》卷一下:“维十有五祀,祀者贰尸。 舜 为宾客,而 禹 为主人。乐正进赞曰:‘尚考太室之义, 唐 为 虞 宾,至今衍於四海,成 禹 之变,垂於万世之后。’”
词语解释:贰过  拼音:èr guò
重犯同一过失。《论语·雍也》:“有 颜回 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邢昺 疏:“不贰过者,有不善,未尝復行。” 晋 葛洪 《抱朴子·行品》:“虚灵机以如愚,不贰过而諂黷者,贤人也。” 唐 王维 《京兆尹张公德政碑》:“或白日手刃,或黄尘袖鎚,政宽则以身先诸偷,操急则以事中长吏。贰过不已,万计自脱,公命吏缚之,立死铃下。” 清 陆陇其 《三鱼堂日记》:“偶思不贰过之境界,其难处有二:一则因循怠忽牵制,过往復生;一则虽有心改过,而见识未到,如因噎废食,矫枉过正,亦是贰过。”
词语解释:贰官  拼音:èr guān
副职。 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五:“ 李尹 惭,因不敢出,独使其两贰官主断。”
词语解释:贰室  拼音:èr shì
(1).别室;离宫。《孟子·万章下》:“ 舜 尚见帝,帝馆甥於贰室。” 赵岐 注:“副宫也。”
(2).借指女婿在女家的居室。 明 张来仪 《敕赐滁阳王庙碑》:“惟我皇上,奋布衣,提一剑而起,外无尺土一民之助,而王能脱危难,识潜微,纳于贰室,授以兵柄,慨然不少吝惜。” 清 黄宗羲 《外舅广西按察使六桐叶公改葬墓志铭》:“余在公贰室,数与公争论。”
(3).侧室,妾。 元 郑禧 《春梦录》:“独令乳母来观,且逑女喜之意,欲虽居贰室,亦不辞也。” 明 吴承恩 《封通议大夫太常寺卿双松丁公墓志铭》:“次即 士良 ,太学生,贰室 朱 出也。”
词语解释:贰守  拼音:èr shǒu
(1).州府长官太守的副手。 元 揭傒斯 《题临江同知问流民事迹》诗:“ 临江 贰守廉且武,手缚其渠散其伍。” 明 张居正 《赠荆门守黄君升开封贰守序》:“ 黄君 既晋 开封 贰守,旧僚某子,曾为文以赠之。” 明 李开先 《送陈平冈大名别驾序》:“府迺县之大者也;贰守,令之长者也。”
(2).谓任同知之职。 清 全祖望 《墨云董文墓志铭》:“ 永昌 之贰守於 东莱 也,招先生为左海之行。” 清 卢文弨 《翰林院侍讲学士秦公墓志铭》:“先世有贰守 江 南之 太平 者,因家 当涂 。”
词语解释:贰政  拼音:èr zhèng
(1).二政。谓权位与执政的大臣相等。《韩非子·说疑》:“故曰:内宠并后,外宠贰政,枝子配适,大臣拟主,乱之道也。”
(2).辅政。 唐 崔致远 《前颍上县主簿郑绶摄盛唐县丞举牒》:“ 桓谭 贰政,且宜肃彼奸豪; 殷浩 吟诗,无用伤其贫贱。” 宋 范浚 《送徐彦思倅建安》诗:“知君踔越是名流,朱紱聊烦佐上州;贰政少安郎罢困,郤登要路赞皇猷。” 元 王恽 《赵曹州画像赞》:“贰政两州,治绩章章。”
(3).指辅政之官。 宋 宋庠 《再入参乞罢免重任表》:“许辞贰政之繁,却服从臣之末。” 元 王恽 《大元国赵州创建故开府仪同三司中书右丞相赠太尉忠武史公祠堂碑铭》:“已而州贰政 蓨 人 贾英 甞属櫜鞬左右。”
词语解释:贰秩  拼音:èr zhì
指二品官。 明 李开先 《赠高泉谢方伯》诗:“贰秩今方伯,三台古上卿;行看辞簿领,特简秉钧衡。”按, 明 清 布政使、巡抚称方伯。
词语解释:贰日  拼音:èr rì
辅佐天子。 唐 李峤 《上巡察覆囚使历城张明府书》:“迺者,绣衣贰日,锦传询风,下璿枢而稟涣,剂玉关而致职。”按,绣衣,执法大吏的别称。
词语解释:贰行  拼音:èr xíng
(1).行为前后不一致。语本《诗·卫风·氓》:“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宋 陈师道 《〈送邢居实〉序》:“於是明古之制,与其疑谋贰行,隐志晦德,而论著其合否,考之其世,稽之於经,质之於友,而定其论,使学者有考焉。”
(2).指品行不专一,失节。 蔡锷 《护国军政府布告》:“故士不贰节,女不贰行,廉耻之失,諡曰贱淫。”
词语解释:贰虞  拼音:èr yú
疑忌;猜忌。语出《诗·鲁颂·閟宫》:“无贰无虞。” 邓之诚 《清诗纪事初编·李世熊》:“虽鼠伏蝟缩,必疑为蛟变螭腾,彼此贰虞,便成矛盾,当为弟措置安稳。”
词语解释:贰虑  拼音:èr lǜ
二心;三心二意。《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夫 公孙鞅 之事 孝公 也,极力无贰虑,尽公而不顾私。”
词语解释:贰忒  拼音:èr tuī
差错;失误。 蔡锷 《护国军政府布告》:“建此五义,奉以纲维,普天率土,罔或贰忒。”
词语解释:贰枢  拼音:èr shū
宋 代指枢密副使。 明 代亦指侍郎。 明 吴宽 《礼部试拟宋以范仲淹为枢密副使谢表》:“伏以西府崇严,位遇均於将相;贰枢赞画,责任重於朝廷。” 明 范景文 《辞免新命疏》:“夫中枢一席,以控九塞,以总六师,而参帷筹,禆庙算,则贰枢所有事也。”按, 崇祯 三年三月, 范 升任兵部左侍郎,上疏辞免。
词语解释:贰约  拼音:èr yuē
违背盟约。 唐 元结 《管仲论》:“乃共盟曰:有贰约者,当请命天子,废其骄凶,以立恭顺;废其荒惑,以立明哲。敢不听者,伐而分之,如初约制定。”
词语解释:贰正  拼音:èr zhèng
辅佐匡正。 宋 陆佃 《谢皇太后表》:“臣敢不贰正治宦,参稽中德,冰霜一节,保清白之相承; 洛 渭 同流,俾浊 黄 之自辨。”
词语解释:贰离  拼音:èr lí
离,指日,喻天子。贰离,谓储君、太子。语本《易·离》:“明两作离,大人以继明照于四方。” 孔颖达 疏:“离为日,日为明。”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时序》:“ 文帝 以贰离含章, 中宗 以上哲兴运。” 范文澜 注:“ 文帝 ,即 齐 文惠太子 长懋 , 世祖 长子。 鬱林 立,追尊为 文帝 ,庙号 世宗 。”
词语解释:贰相  拼音:èr xiāng
副相。 宋 楼钥 《文华阁待制杨公行状》:“仍言海舶不可径造都下,贰相 王公 淮 、 梁公 克家 是其言。”
词语解释:贰志  拼音:èr zhì
异志;二心。《左传·宣公十七年》:“举言羣臣不信,诸侯皆有贰志。”《周书·宇文测传》:“吾知其无贰志,何为间我骨肉!” 宋 石介 《郓城县新堤记》:“天覆地载之内,一用 宋 正朔,罔敢贰志。”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妓妾守志》:“ 佛奴 亦泣下,誓无贰志。”
词语解释:贰言  拼音:èr yán
异议。《国语·越语下》:“ 范蠡 进諫……王曰:‘无是贰言也,吾已断之矣。’果兴师而伐 吴 。”
词语解释:贰猜  拼音:èr cāi
犹猜疑。 明 沉受先 《三元记·毁券》:“我重义更轻财,一点仁心无贰猜。” 明 郑若庸 《玉玦记·诏封》:“喜令公文武全才,屈羣力无贰猜。”
词语解释:贰纪  拼音:èr jì
古礼中添饭加菜的规章。《管子·弟子职》:“周还而贰,唯嗛之视,同嗛以齿,周则有始,柄尺不跪,是谓贰纪。” 郭沫若 等集校引 洪亮吉 曰:“贰纪,谓增益菜羹之法。”
词语解释:贰节  拼音:èr jié
犹失节。 蔡锷 《护国军政府布告》:“故士不贰节,女不贰行,廉耻之失,諡曰贱淫。”
词语解释:贰臣  拼音:èr chén
在前一朝代做官,投降后一朝代之后又做官的人。 清 朱珪 《恭庆皇上御极六十年万寿文》:“赐胜朝守节之諡,以显忠也;贰臣有传,以励贞也。” 蔡锷 《讨袁通电》:“岂其心悦诚服,甘作贰臣,狂走中风,殉兹戎首。”后泛指叛逆者。 瞿秋白 《〈鲁迅杂感选集〉序言》:“是封建宗法社会的逆子,是绅士阶级的贰臣。”
词语解释:贰珍  拼音:èr zhēn
犹贰膳。 北周 庾信 《为阎大将军乞致仕表》:“臣闻《礼》云:大夫七十致仕於朝,传家於子,膳则贰珍,衣称时制。”
词语解释:贰情  拼音:èr qíng
疑虑不安的心情。 晋 袁宏 《三国名臣序赞》:“及其临终顾託,受遗作相, 刘后 授之无疑心, 武侯 处之无惧色,继体纳之无贰情,百姓信之无异辞,君臣之际,良可咏矣。”
词语解释:贰毂  拼音:èr gū
重毂。毂,车轮中心贯穿车轴的圆木。《后汉书·舆服志上》:“乘舆、金根、安车、立车,轮皆朱班重牙,贰轂两辖。” 刘昭 注引 蔡邕 曰:“轂外復有一轂抱辖,其外乃復设辖,抱铜置其中。”
词语解释:贰功  拼音:èr gōng
谓赏誉不当其功。贰,不一,不齐等。《韩非子·八说》:“夫贵文学以疑法,尊行修以贰功,索国之富强,不可得也。”
词语解释:贰君  拼音:èr jūn
(1).谓做国君的辅弼、助手。《管子·小匡》:“显生之功,将何如是,昭德以贰君也。” 尹知章 注:“言昭 管仲 之德以为君之副贰。”
(2).太子。太子为君之储贰,故称。 清 全祖望 《房心为明堂赋》:“前导者谁,贰君所当,瞠乎后者,庶子之光。”
(3).二心于君。《国语·晋语一》:“从君而贰君,焉用之。” 韦昭 注:“贰,二心也。”
词语解释:贰味  拼音:èr wèi
犹兼味。《礼记·哀公问》:“器不刻鏤,食不贰味。” 孔颖达 疏:“谓不副贰肴膳也。” 宋 洪适 《郑宜人墓志》:“持不杀戒,豆无贰味,信释家者之説,旦旦取其书诵之。”
词语解释:贰佐  拼音:èr zuǒ
古指州县官的副职。《旧唐书·代宗纪》:“古者县置大夫一员,足以为治,奚必贰佐分掌而后治耶?” 明 陈循 《重新孔子庙学记》:“於是乃率贰佐,周览庙学,相共废坏有不可仍旧者,悉撤而图新之。” 明 海瑞 《贺贰守陈后溪荣奖序》:“抚按藩臬顓制於上,贰佐既与府正员惟命是听同之,而贰佐又復制於其守。”
词语解释:贰师城  拼音:èr shī chéng
汉 时 西域 大宛国 地名。出良马。《史记·大宛列传》:“ 宛 有善马在 贰师城 ,匿不肯与 汉 使。” 明 宋濂 《龙马赞》:“陋彼 汉 将军,空围 贰师城 ;乃知天子在树德,不必连年徒用兵。”
词语解释:贰事  拼音:èr shì
指从事本职以外的事。《礼记·五制》:“凡执技以事上者,不贰事,不移官。” 孔颖达 疏:“欲使专一其所有之事。” 唐 王维 《为画人谢赐表》:“徒以职官,不敢贰事;顾惟时论,有惭三絶。” 赵殿成 笺注:“《左传》, 晋侯 观于军府,见 钟仪 ,问其族。对曰:‘伶人也。’公曰:‘能乐乎?’对曰:‘先父之职官也,敢有二事?’ 杜预 注,言不敢学他事也。” 宋 苏轼 《除皇伯祖宗晟特起复制》:“ 曾 閔 之哀,丧不贰事; 汉 唐 之旧,礼有夺情。”
词语解释:贰公  拼音:èr gōng
辅佐三公。借指朝廷大臣的副职。《书·周官》:“少师、少傅、少保曰三孤。贰公弘化,寅亮天地,弼予一人。” 孔 传:“副贰三公,弘大道化,敬信天地之教,以辅我一人之治。” 唐 王维 《汧阳郡太守王公夫人安喜县君成氏墓志铭》:“贰公执帛,调护储闈;九伯剖符,典司方岳。” 宋 刘攽 《为韩侍郎辞参知政事表》:“何图明詔发中,丰恩逾望,骤陟贰公之列,猥参和鼎之司。” 清 朱筠 《祭兴县孙文定公文》:“记世子礼,掌太宰职,贰公参政,黄髮素德。”
词语解释:贰地  拼音:èr dì
和大地之德相媲美。《文选·司马相如〈难蜀父老〉》:“故驰騖乎兼容并包,而勤思乎参天贰地。” 李善 注:“己比德於地,是贰地也。” 宋 洪适 《代贺正旦表四》:“恭惟皇帝陛下,业类补天,思勤贰地,縂神明之貺祐,成道德之安强。”
词语解释:贰体  拼音:èr tǐ
谓太子继承帝位的体制。 南朝 梁 沉约 《为皇太子谢表》:“乃降皇慈,夙膺盛典,贰体宸极,守器宗祧。”
词语解释:贰宗  拼音:èr zōng
官名。大夫之庶弟任之。《左传·桓公二年》:“故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 杜预 注:“适子为小宗,次者为贰宗,以相辅贰。” 杨伯峻 注:“贰宗亦官名,亦以大夫之宗室之弟为之。”
词语解释:贰属  拼音:èr shǔ
副职官员。 清 唐甄 《潜书·卿牧》:“昔未有巡抚,三司分治赋、兵、刑而无所统,固非良法,请亦革之,而復立州牧,赋、兵、刑以其贰属分理而统於牧。”
词语解释:贰使  拼音:èr shǐ
副使。 宋 宋庠 《右赞善大夫丁禹可诸司副使制》:“嘉乃兼材之美,俾参贰使之华。”
词语解释:贰心  拼音:èr xīn
异心;不忠实。《左传·成公八年》:“是以诸侯怀德畏讨,无有贰心。” 宋 司马光 《评汉高祖斩丁公》:“天下既定,姦不干正,尽节者赏,贰心者诛。” 清 陈树德 《黄陶庵先生年谱》:“主僧 无等 奉茶毕,曰:‘君进士,犹未服官,可以无死。’先生曰:‘城亡与亡,岂以出处贰心!’” 章炳麟 《訄书·哀清史》:“ 钱谦益 与 冯銓 ,其贰心一也;一思 明 ,一忘 明 ,则恶名归於思 明 者。”
词语解释:贰府  拼音:èr fǔ
知府的副职。 明 冯惟敏 《粉蝶儿·辞署县印》套曲:“把似你佐三邦,任贰府,还子待户封八县;凭着这大才能,你可也烈烘烘施逞了一遍。”
词语解释:贰广  拼音:èr guǎng
诸侯的副车。《左传·襄公二十三年》:“贰广, 上之登 御 邢公 , 卢蒲癸 为右。” 杜预 注:“贰广,公副车。”
词语解释:贰宪  拼音:èr xiàn
古代中央设御史台,为国家监察机构,也称宪台。长官为御史大夫,也称风宪官。其副职则称贰宪。 元 许衡 《贺赵松涧除行台治书启》:“恭审北闕传宣,南臺贰宪,横榻异数,沐雨露於九天;簪笔总权,凛风霜於十道,小人破胆,君子弹冠。”
词语解释:贰尹  拼音:èr yǐn
指 唐 代州府副职少尹。少尹,从四品下,掌贰府州之事,故称。后亦作为县令副职县丞的别称。 唐 穆员 《京兆少尹李公墓志》:“公以贰尹去职,礼优饰终,有以见才拔乎萃,恩超于时。” 唐 李商隐 《祭吕商州文》:“ 渚宫 贰尹,相府中郎,将伸蠖屈,欲復鸳行。” 清 方濬颐 《转徙馀生记》:“饮罢,同至 城隍山 ,遇同里 吴康甫 贰尹,所言亦同。”
词语解释:贰宫  拼音:èr gōng
(1).离宫;副宫。 晋 皇甫谧 《帝王世纪》:“ 尧 于是见 舜 于贰宫,设饗礼,迭为宾主,南面而问政。”
(2).指君主接待贤人之所。《文选·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我大 齐 之握机创歷,诞命建家,接礼贰宫,考庸太室。” 李周翰 注:“贰宫,天子接礼贤人之所也。”
词语解释:贰乘  拼音:èr chéng
副车。 唐 皮日休 《刘枣强碑》:“ 武俊 善骑射,载先生以贰乘,逞其艺於野。”
词语解释:贰适  拼音:èr shì
另有所适从。《书·多士》:“惟我事不贰适,惟尔王家我适。” 孔颖达 疏:“惟我天下之事,不有二处之适。言己之适 周 ,不更适他也。” 宋 熊鉌 《适堂说》:“不贰适者,谓此心当一於其所往,而不可以有间也。”
词语解释:贰醮  拼音:èr jiào
再嫁。 汉 刘向 《列女传·息君夫人》:“ 楚王 出游,夫人遂出见 息君 ,谓之曰:‘人生要一死而已,何至自苦,妾无须臾而忘君也,终不以身更贰醮。’”
词语解释:贰都  拼音:èr dōu
犹陪都。 明 汤显祖 《复胡瑞芝司空为二女纳采作书》:“畴若予工,营 洛 借贰都之重;选於众举,稽 皋 将九德之谐。”
词语解释:贰豫  拼音:èr yù
犹豫。《管子·君臣上》:“民有疑惑贰豫之心,而上不能匡。”
词语解释:贰馔  拼音:èr zhuàn
多样的菜肴。 隋 王通 《中说·事君》:“子宴宾,无贰饌。” 阮逸 注:“不重味。”
词语解释:贰部  拼音:èr bù
指侍郎。因系六部尚书的副职,故称。 清 魏源 《户部左侍郎提督江苏学政周公神道碑铭》:“曰汝司衡,於南於京,士春其英;曰汝贰部,司空司马,朕肱且股。”
词语解释:贰音  拼音:èr yīn
异音;不同的声音。 晋 陆机 《吴贞献处士陆君诔》:“孩不贰音,抱或同襁。抚髫并育,携手相长。”
词语解释:贰统  拼音:èr tǒng
谓分一统的帝系为二。 宋 司马光 《范景仁传》:“为人后者为之子,不得顾私亲。今陛下既为 仁宗 后,若復推尊 濮王 ,是贰统也。”
词语解释:贰端  拼音:èr duān
二端。谓随意作不同的解释。《汉书·宣帝纪》:“今则不然。用法或持巧心,析律贰端,深浅不平,增辞饰非,以成其罪。” 颜师古 注:“析,分也。谓分破律条,妄生端绪,以出入人罪。”
词语解释:贰膳  拼音:èr shàn
(1).储备珍美的食品。《礼记·王制》:“五十异粻,六十宿肉,七十贰膳,八十常珍。” 孔颖达 疏:“贰,副也;膳,善食也。恒令善食有储副,不使有闕也。”
(2).指美食。 元 一庵 《庆王承旨八秩》诗:“已令贰膳常珍入,但入朝行以杖行。” 明 李开先 《奉贺李翁七十寿序》:“尝观尚齿养老之礼,通乎四代,是又有南北而无古今者也。而七十则其所尤重者,称之以耆,餔之以糜,仕者逸之以致政,休者加之以贰膳,养之於学,杖之以国。”
(3).借指七十岁。 唐 权德舆 《祭故贾魏公文》:“穷琱戈、金鉉之宠,可以言贵;过悬车、贰膳之年,可以言寿。” 宋 范仲淹 《张公神道碑》:“逮于贰膳之年,圣倚弥重,歷 雄武 、 河间 、 横海 三大镇。”
词语解释:贰问  拼音:èr wèn
谓不诚而卜。《礼记·少仪》:“不贰问。问卜筮曰义与,志与?义则可问,志则否。” 孔颖达 疏:“‘不二问’者,凡卜筮之法,当正心志而来问於蓍龟,则得吉兆;不得二心不正。若二心不正,必凶,则卜筮权时妄告。”
词语解释:贰轺  拼音:èr yáo
副使之车。 唐 颜真卿 《广平文贞公宋公神道碑铭》:“胜冠结綬,歷政洋洋;乃尉合宫,贰軺琅琅。”
词语解释:贰话  拼音:èr huà
异词,不同意的话。 鲁迅 《花边文学·一思而行》:“幽默和小品的开初,人们何尝有贰话。然而轰的一声,天下无不幽默和小品。”
词语解释:贰辞  拼音:èr cí
谓改变过去的话。《文选·任昉〈为范尚书让吏部封侯第一表〉》:“儻平生之言,犹在听览,宿心素志,无復贰辞。” 吕延济 注:“无復贰辞,将不移平生之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