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一贯 拼音:yī guàn
(1).谓用一种道理贯穿于万事万物。语出《论语·里仁》:“吾道一以贯之。” 邢昺 疏:“言 夫子 之道唯以忠恕一理以统天下万事之理。”《后汉书·张衡传》:“亲履艰难者知下情,备经险易者达物伪,故能一贯万机,靡所疑惑。” 唐 张九龄 《故河南少尹窦府君墓碑铭序》:“形有万殊,道以一贯。”
(2).谓同一个道理。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阳尊阴卑》:“夫喜怒哀乐之发,与清煖寒暑,其实一贯也。” 唐 刘禹锡 《天论下》:“大凡入乎数者,由小而推大必合,由人而推天亦合。以理揆之,万物一贯也。” 宋 叶适 《宜兴县修学记》:“上该千世,旁括百家,异流殊方,如出一贯。”
(3).同样;一样。《庄子·德充符》:“胡不直使彼以死生为一条,以可不可为一贯者,解其桎梏,其可乎?”《韩非子·显学》:“磐石不生粟,象人不可使距敌也。今商官技艺之士,亦不垦而食,是地不垦,与磐石一贯也。” 唐 白居易 《答崔侍郎钱舍人书问因继以诗》:“穷通与远近,一贯无两端。” 清 顾炎武 《太原寄王高士锡阐》诗:“贵此金石情,出处同一贯。” 叶景葵 《<蔽庐丛志>序》:“淆良窳为一贯,因内嗛而成蚩,此又一误也。”
(4).连贯;相联。 明 杨慎 《升庵诗话·绝句四句皆对》:“ 唐 絶万首,惟 韦苏州 ‘踏阁攀林恨不同’及 刘长卿 ‘寂寂孤鶯啼杏园’二首絶妙,盖字句虽对,而意则一贯也。”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一:“若‘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意在一贯,又觉闲雅不凡矣。” 清 俞樾 《古书疑义举例·上下两句互误例》:“‘胜’、‘升’古通用,谓十一月水方用事,而火气已上升也,正説‘冬至火从之’之义,如此则与下文一贯矣。”
(5).从不改变;一向如此。 唐 柳宗元 《非国语上·大钱》:“古今之言泉币者多矣。是不可一贯,以其时之升降轻重也。” 清 侯方域 《汤御史传》:“ 沉相国 一贯倾其同官 沉鲤 ,大兴妖书狱。”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九:“又是你说的对,你一贯正确!” 魏巍 《东方》第六部第九章:“为了重新骑在 中国 人民头上,你们不惜当卖国贼,不惜给外国反动派当干儿子,这是你们一贯的作法。”
(6).表数量。古时千钱为一贯。《汉书·武帝纪》“初算緡钱” 唐 颜师古 注引 李斐 曰:“一贯千钱。”《宋史·刑法志二》:“以绢计赃者,更增一贯,以四千为一匹。” 元 秦简夫 《东堂老》第三折:“我一贯本钱,卖了一贯,又赚了一贯。”
(7).表数量。用于成串的东西。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造神麯并酒等》:“以麻绳穿之,五十饼为一贯,悬着户内。”《北史·赵柔传》:“ 柔 尝在路,得人所遗金珠一贯,价直数百縑。”词语解释:鱼贯 拼音:yú guàn
(1).游鱼先后接续。比喻一个挨一个地依序进行。《三国志·魏志·邓艾传》:“山高谷深,至为艰险……将士皆攀木缘崖,鱼贯而进。” 唐 陈子良 《赞德上越国公杨素》诗:“雁行蔽虏甸,鱼贯出 长城 。” 清 李渔 《比目鱼·窃发》:“听军前驱使,不劳呼唤,摆队行,百里如鱼贯。” 郭沫若 《洪波曲》第十章三:“出市后,前有卡车数辆鱼贯而驰,尘烟腾上。”
(2).穿鱼成串。比喻依次连接。《痛史》第二二回:“﹝ 胡仇 ﹞把那十多个妓女,都反绑着,鱼贯的拴起来。”词语解释:珠贯 拼音:zhū guàn
(1).珠串。常以形容清泉飞泻。 唐 张说 《扈从幸韦嗣立山庄应制》诗:“悬泉珠贯下,列帐锦屏舒。”
(2).形容歌声婉转或文辞流畅。 唐 白居易 《小童吹觱篥歌》:“急声圆转促不断,轢轢轔轔似珠贯。” 宋 苏轼 《有美堂和周邠见寄》之二:“歌喉不共听珠贯,醉面何因作纈纹。” 明 宋濂 《故务光先生张公墓碣铭》:“作为文章,珠贯玉联,有台阁之风。”词语解释:旧贯 拼音:jiù guàn
(1).原来的样子。《论语·先进》:“ 鲁 人为长府。 閔子騫 曰:‘仍旧贯,如之何?何必改作?’” 宋 岳飞 《奉诏移伪齐檄》:“儻能开门纳欵,肉袒迎降,或愿倒戈以前驱,或列壶浆而在道,自应悉仍旧贯,不改职业。”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四》:“旧治经寇,故卜筑新邑,而市舍犹仍旧贯也。”
(2).旧制度;旧办法。《汉书·段会宗传》:“愿吾子因循旧贯,毋求奇功。” 唐 元稹 《授刘悟昭义军节度使制》:“勉受新恩,无移旧贯。” 明 归有光 《通议大夫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李公行状》:“盖国以次削平僭伪,田赋往往因其旧贯。” 郭沫若 《十批判书·古代研究的自我批判》:“ 殷 人祀天, 周 人也祀天; 殷 人祭祖宗, 周 人也祭祖宗……所有一切的内服外服也一仍旧贯。”词语解释:讲贯 拼音:jiǎng guàn
犹讲习。《国语·鲁语下》:“昼而讲贯,夕而习復。” 韦昭 注:“贯,习也。” 唐 黄滔 《启薛舍人》:“金口开时,讲贯则处其异等。”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苏仲芬》:“ 王 子弟朝往暮还,从 仲芬 讲贯。”词语解释:横贯 拼音:héng guàn
(1).横向贯穿。《新唐书·郭子仪传》:“ 子仪 悉军追,横贯其营。” 宋 司马光 《古诗赠兴宗》:“度矩苟不愆,宠辱徒喧喧。有如清 济 流,横贯长 河 浑。” 杨朔 《黄河之水天上来》:“ 长江 是 中国 最大最长的一条河流,横贯在 中国 的腹部。”
(2).引申为贯串。 巴金 《〈往事与随想〉译后记》:“书中散发着淡淡的哀愁,有时也发出怀疑的嘲笑和悲观的叹息,但横贯全书的始终是作者对未来的坚强信心。”词语解释:万贯 拼音:wàn guàn
一万贯铜钱。形容家资富有或价值贵重。 元 郑廷玉 《忍字记》第二折:“我见他家私里外,倒也着意,将这万贯家财都与他掌管着。”《儿女英雄传》第五回:“不怕你腰缠万贯,落了店都是店家的干系,用不着客人自己费心。” 李準 《不能走那条路》:“他借钱他就借,只要他有钱!哪怕他借给人家万贯江山哩!”词语解释:钱贯 拼音:qián guàn
(1).穿钱的绳子。《后汉书·翟酺传》:“仓穀腐而不可食,钱贯朽而不可校。”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又以钱贯繫杖脚。”
(2).指成串的钱。 唐 元稹 《赠吕二校书》诗:“共占花园争 赵辟 ,竞添钱贯定秋娘。”词语解释:华贯 拼音:huá guàn
显要的行列。《旧唐书·杜审权传》:“践歷华贯,餘二十年。” 宋 范仲淹 《遗表》:“肝胆摧落,精魄飞扬,然臣起於诸生,歷此华贯,雨露泽於数世,圭组焕於一门。”词语解释:通贯 拼音:tōng guàn
(1).通晓,贯通。 宋 陆游 《杨夫人墓志铭》:“二子未从外塾,而於幼学之事,各已通贯精习。”《醒世恒言·马当神风送滕王阁》:“﹝ 王勃 ﹞幼有大才,通贯九经,诗书满腹。”《新华月报》1954年第7期:“但通贯古今的俄语史,至今还缺乏权威性的著作,因为条件还不成熟。”
(2).沟通,连接。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三》“有礼星石,狮子石,好事者传玩之”原注:“狮子石,高三四尺,孔窍千万,递相通贯,如狮子,首、尾、眼、鼻皆全。”词语解释:朽贯 拼音:xiǔ guàn
(1).朽腐的穿钱绳索。形容钱多而积存过久。《后汉书·王符传》:“寧见朽贯千万,而不忍贷人一钱;情知积粟腐仓,而不忍贷人一斗。”
(2).谓穿钱的绳索腐烂。《新唐书·崔植传》:“至 武帝 时,钱朽贯,穀红腐,乃能出师征伐,威动四方。”词语解释:该贯 拼音:gāi guàn
(1).博通。 宋 朱熹 《答张敬夫书》三:“窃观所论,该贯详明,本末巨细,无一不举。”《金史·梁襄传》:“ 襄 长于《春秋左氏传》,至于地理、氏族,无不该贯。”《续资治通鉴·元成宗大德元年》:“日与诸儒讨论经、史、性理、阴阳、术数,靡不该贯。”
(2).贯通。 宋 俞成 《萤雪丛说·陈同甫议论作文之法》:“若夫布置开闔,首尾该贯,曲折关键,意思常新,若方若圆,若长若短,断自有成摹,不可随他规矩尺寸走也。”词语解释:清贯 拼音:qīng guàn
(1).清贵的官职。指侍从文翰之官。《南齐书·张欣泰传》:“﹝ 世祖 ﹞谓之曰:‘卿不乐为武职驱使,当处卿以清贯。’除正员郎。” 唐 陈鸿 《长恨歌传》:“叔父昆弟皆列在清贯,爵为通侯。”《资治通鉴·唐宪宗元和九年》:“上始命宰相选公卿、大夫子弟文雅可居清贯者。” 胡三省 注:“ 史炤 曰:‘贯,事也。’清贯,犹言清职也。”
(2).指乡籍。对籍贯的敬称。《梁书·文学传上·锺嵘》:“臣愚谓军官是素族士人,自有清贯,而因斯受爵,一宜削除,以惩侥竞。”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天宫》:“ 郭 研詰仙人姓氏,及其清贯、尊行。”词语解释:条贯 拼音:tiáo guàn
(1).条理;系统。《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宋 张齐贤 《洛阳搢绅旧闻记·白中令知人》:“ 汉祖 见之,覩其仪貌敦厚,举止闲雅,访以时事,对答有条贯。” 清 恽敬 《与纫之论文书》:“虽然 退之 、 子厚 、 习之 各言其所歷者也,一家之所得也,于天下之文,其本末条贯有未备者焉。”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十六篇:“似取经故事,自 唐 末以至 宋 元 ,乃渐渐演成神异,且能有条贯,小説家因亦得取为记传也。”
(2).指体系。 汉 东方朔 《答客难》:“以筦窥天,以蠡测海,以筳撞钟,岂能通其条贯,考其文理,发其音声哉?” 清 顾炎武 《音学五书后序》:“ 许叔重 《説文》始一终亥,而更之以韵,使古人条贯不可復见。”
(3).条达,贯穿。 唐玄宗 《〈孝经〉序》:“今故特举六家之异同,会五经之旨趣,约文敷畅,义则昭然,分注错经,理亦条贯。”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知己》:“乃述《诗》《书》《礼》《易》《春秋》,为古五説,条贯源流,备古今之变。” 清 戴名世 《禹贡锥指序》:“彼其穿穴经传,条贯古今,搜抉奇异,冥心孤诣,积数十年而成一书。”
(4).条例。 宋 范仲淹 《奏乞重定三班审官院流内铨条贯》:“臣窃见审三班院并銓曹,自祖宗以来,条贯极多,逐旋衝改,久不删定,主判臣僚,卒难详悉。” 宋 马永卿 《元城语录·薰笼》:“ 太祖 怒曰:‘谁做这般条贯来约束我?’” 清 侯方域 《豫省试策二》:“今皇帝创制显庸,运世以礼,一切纲纪条贯,固可以次第举矣。”词语解释:同贯 拼音:tóng guàn
(1).犹一体,一例。《后汉书·周景传》:“﹝ 周景 ﹞常称曰:‘臣子同贯,若之何不厚!’”
(2).同籍贯。 三国 魏 郭遐叔 《赠嵇康》诗之三:“惟予与子,本不同贯,交重情亲,欲面无筭。”
(3).并列;同列。《三国志·魏志·邢颙传》:“ 楨 诚不足同贯斯人,并列左右。而 楨 礼遇殊特, 顒 反疎简,私惧观者将谓君侯习近不肖。”此指与……并列、同列。 宋 叶适 《姚君俞墓志铭》:“圣贤之所自,尽不与世同贯也。”词语解释:本贯 拼音:běn guàn
原籍。 前蜀 韦庄 《秦妇吟》:“乡园本贯东畿县,岁岁耕桑临近甸。”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第三折:“小生姓 张 ,名 珙 ,字 君瑞 ,本贯 西洛 人也。”《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二:“ 宋 朝 崇寧 年间有一个姓 王 的公子,本贯 浙西 人。” 鲁迅 《花边文学·“京派”与“海派”》:“ 梅兰芳 博士,戏中之真正京派也,而其本贯,则为 吴 下。”词语解释:名贯 拼音:míng guàn
姓名与籍贯。《魏书·卢同传》:“其实官正职者,亦列名贯。”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七·心头小人》:“唱崑曲,音节殊可听;説白自道名贯,一与己合。” 清 吴敏树 《书谢御史》:“引见时,唱陈名贯毕,皇上问曰:‘汝 湖南 人,作京语何也?’”词语解释:仍旧贯 拼音:réng jiù guàn
依照旧例办事。《论语·先进》:“仍旧贯,如之何,何必改作。” 汉 桓宽 《盐铁论·散不足》:“古者凶年不备,丰年补败,仍旧贯而不改作。”《魏书·高宗纪》:“宜仍旧贯,何必改作也。”词语解释:直贯 拼音:zhí guàn
(1).径直穿过。《汉书·李广传》:“ 匈奴 左贤王 将四万骑围 广 , 广 军士皆恐, 广 乃使其子 敢 往驰之。 敢 与数十骑直贯胡骑,出其左右而还。”
(2).直接相通。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艺林伐山二》:“按 杜 ‘舍南舍北皆春水’,盖在 蜀 草堂 诗也……此诗以‘舍’字引起,下用群鸥,而花径蓬门,意脉直贯。”词语解释:羁贯 拼音:jī guàn
古时成童发式,女曰羁,男曰贯。后泛指童年。《穀梁传·昭公十九年》:“羈贯成童,不就师傅,父之罪也。” 范宁 注:“羈贯,谓交午剪髮以为饰。成童,八岁以上。” 北周 庾信 《周柱国楚国公慕容公神道碑》:“歧嶷表羈贯之年,通礼称綺紈之岁。” 唐 柳宗元 《游朝阳岩遂登西亭二十韵》:“羈贯去江介,世仕尚 函 崤 。” 清 钱谦益 《布政使王公墓碑》:“公方羈贯,头角觺觺。”词语解释:满贯 拼音:mǎn guàn
(1).谓钱穿满绳子。比喻达到了极限。多指罪恶。贯,穿钱币的绳子。《韩非子·说林下》:“有与悍者邻,欲卖宅而避之。人曰:‘是其贯将满矣,子姑待之。’答曰:‘吾恐其以我满贯也。’遂去之。” 汉 王符 《潜夫论·忠贵》:“而后人贪权冒宠,蓄积无极,思登颠陨之臺,乐循覆车之蹟,愿裨福祚,以备员满贯者,何世无之?” 清 袁枚 《新齐谐·汉高祖弑义帝》:“ 羽 以坑 咸阳 卒二十万,上帝震怒,戮於 阴山 ,受无量罪,今始满贯,方得诉寃。”
(2).打麻将牌用语。指凑满番数或同花式的牌而摊牌取胜。 茅盾 《多角关系》十三:“‘啊!三抬!满贯了!满贯了!’忽然那边牌桌上轰起了这样的叫声。” 丁玲 《庆云里的一间小房里》:“吃黑呢,只除了人没输去,什么都精光了。背了三个满贯,五个清一色。” 罗广斌 杨益言 《红岩》第二二章:“你又坐在这里,尽是烟!快去打牌,我刚才和了副满贯。”词语解释:新贯 拼音:xīn guàn
新意。 唐 韩愈 张籍 等《会合联句》:“析言多新贯,攄抱无昔壅。” 宋 苏轼 《和顿教授见寄》:“仄闻 顿夫子 ,讲道出新贯。” 王十朋 集注引 赵次公 曰:“时 顿起 为教官,以其能出新意讲授也。”词语解释:盈贯 拼音:yíng guàn
(1).谓引满弓弦,使弓背与弓弦之间的距离与箭同长。《庄子·田子方》:“ 列御寇 为 伯昏无人 射,引之盈贯。” 郭象 注:“盈贯,谓溢鏑也。”
(2).犹满贯。谓积钱甚多。贯,串钱绳。语本《左传·宣公六年》;“使疾其民,以盈其贯,将可殪也。” 唐 白居易 《狂吟七言十四韵》:“俸随日计钱盈贯,禄逐年支粟满园。”词语解释:洞贯 拼音:dòng guàn
(1).穿透。《三国志·吴志·鲁肃传》“ 瑜 之东渡,因与同行”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吴 韦曜 《吴书》:“﹝ 鲁肃 ﹞又自植盾,引弓射之,矢皆洞贯。”《新唐书·薛仁贵传》:“帝曰:‘古善射有穿七札者,卿试以五甲射焉。’ 仁贵 一发洞贯。” 清 钱学纶 《语新》卷上:“身被十八创,且以两手足合掌,用尖刃洞贯,索缚如豕。”
(2).通晓,透彻了解。《太平御览》卷二六四引 晋 袁山松 《后汉书》:“ 岑晊 字 公孝 ,高才絶人,五经六艺,无不洞贯。”《朱子语类》卷一○四:“今日看此一段,明日且更看此一段,看来看去,直待无可看,方换一段看,如此看久,自然洞贯。”词语解释:共贯 拼音:gòng guàn
贯通;连贯。《汉书·董仲舒传》:“帝王之道,岂不同条共贯与?何逸劳之殊也?” 唐 刘知几 《史通·疑古》:“斯则当 尧 之世,小人君子比肩齐列,善恶无分,贤愚共贯。” 郭沫若 《论古代文学》:“北方文化系 殷 民族奠定的,南方文化系 殷 民族传播的,故南北共贯。”词语解释:连贯 拼音:lián guàn
连接,贯穿。《汉书·律历志上》:“斗纲之端连贯营室。” 宋 程大昌 《演繁露·百丈》:“故劈竹为大瓣,以麻索连贯其际。”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新城北录上》:“道旁荒塚如奕,草深没踝,路灯如萤,连贯不絶。” 吴晗 《灯下集·历史的真实与艺术的真实》:“戏的困难之处是历史时间太长,人物的线索太长,无法连贯起来。”词语解释:榆贯 拼音:yú guàn
榆荚串子。借指钱串。 前蜀 韦庄 《和元秀才别业书事》:“緑钱榆贯重,红障杏篱深。”词语解释:户贯 拼音:hù guàn
户籍。因其上列乡贯,故称。《魏书·韩麒麟传》:“往年校比户贯,租赋轻少。臣所统 齐州 ,租粟才可给俸,略无入仓。” 宋 周密 《癸辛杂识别集·置士籍》:“欲自后举始,行下诸路运司,牒州县先置士籍。编排保伍,取各家户贯,三代年甲,娶谁氏,兄弟男孙若干之数。”词语解释:逾贯 拼音:yú guàn
超过一千钱。古以千钱为一贯。 清 林则徐 《抢劫谋命各重犯丁朋铃张耀先等审明正法摺》:“其纠抢 周万兴 家,计赃逾贯,罪止绞候。” 清 陈其元 《庸闲斋笔记·作官须明公罪私罪》:“惟所失止洋银一元、钱五百文、布衣数件,计赃不逾贯。”词语解释:律贯 拼音:lǜ guàn
指法律系统。《荀子·成相》:“臣谨脩,君制变,公察善思论不乱,以治天下,后世法之,成律贯。” 杨倞 注:“律贯,法之为条贯也。”词语解释:变贯 拼音:biàn guàn
变化而贯通。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记文》:“ 胥公 有启谢 欧阳秀才 云:‘……敏学该乎变贯,英识极於覃研。’”词语解释:祖贯 拼音:zǔ guàn
祖籍;原籍。 元 无名氏 《合同文字》第三折:“可怜我时乖命苦,只在 张秉彝 家暂寓权居,生受了些风餐水宿,巴的到祖贯乡閭。”《水浒传》第五五回:“原来 凌振 祖贯 燕陵 人,是 宋 朝盛世第一个炮手,人都呼他是‘轰天雷’。”《醒世恒言·马当神风送滕王阁》:“大 唐 高宗 朝间,有一秀士,姓 王 名 勃 ,字 子安 ,祖贯 山西 晋州 龙门 人氏。”词语解释:博贯 拼音:bó guàn
博览并贯通。《后汉书·班固传》:“年九岁,能属文,诵诗赋,及长,遂博贯载籍。” 明 刘基 《陈司户墓志铭》:“博贯经史,蜚声庠序。”词语解释:荣贯 拼音:róng guàn
荣宠备至。《魏书·高道悦传》:“臣既疏鲁,滥蒙荣贯。”词语解释:详贯 拼音:xiáng guàn
精审而贯通。 清 阮元 《重修高密郑公祠碑》:“﹝ 郑玄 ﹞所学《易》、《书》、《诗》、《礼》、《春秋》、《论语》、《孝经》,笺注百餘万言。 石渠 会议,无以逮其详贯; 扶风 教授,不足拟其旨趣。”词语解释:诚贯 拼音:chéng guàn
诚实的习惯。贯,同“ 惯 ”。《文选·颜延之〈直东宫答郑尚书〉诗》:“知言有诚贯,美价难克充。” 李善 注:“知汝之言有诚实旧贯。”词语解释:参贯 拼音:cān guàn
间杂,贯串。词语解释:脱贯 拼音:tuō guàn
付钱。古时用方孔钱,皆以绳贯,故称。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阿绣》:“女将觅父, 刘 止之曰:‘无须,但言其价,我不靳直耳。’女如言,故昂之, 刘 不忍争,脱贯径去。”词语解释:赃盈恶贯 拼音:zāng yíng è guàn
谓贪赃甚多,罪恶滔天。 宋 周密 《齐东野语·洪君畴》:“甚而臺省之胥,赃盈恶贯,以置典宪,亦曰:‘为内侍泄冤也。’”词语解释:诠贯 拼音:quán guàn
阐说疏解。 南朝 梁 陶弘景 《真灵位业图序》:“今所詮贯者,实禀注之奥旨,存向之要趣。”词语解释:腰缠万贯 拼音:yāo chán wàn guàn
南朝 梁 殷芸 《小说》:“有客相从,各言所志,或愿为 扬州 刺史,或愿多貲财,或愿骑鹤上升。其一人曰:‘腰缠十万贯,骑鹤上 扬州 。’欲兼三者。”后因以“腰缠万贯”谓腰里装着很多钱,形容非常富有。《儿女英雄传》第五回:“你要这块石头何用?再要讲到夜间严谨门户,不怕你腰缠万贯,落了店都是店家的干係,用不着客人自己费心。”词语解释:军贯 拼音:jūn guàn
军籍。《资治通鉴·梁武帝普通五年》:“丙申,下詔:‘诸州镇军贯,非有罪配隶者,皆免为民。’” 胡三省 注:“贯,籍也。”词语解释:附贯 拼音:fù guàn
犹附籍。《新唐书·李晟传》:“七年,以 临洮 未復,请附贯 万年 ,詔可。”词语解释:镮贯 拼音:huán guàn
犹贯通。 唐 元稹 《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策》:“﹝学士﹞以鐶贯大义与道合符者为上第,口习文理者次之。”词语解释:午贯 拼音:wǔ guàn
十字形交叉贯穿。《周礼·秋官·壶涿氏》:“若欲杀其神,则以牡橭午贯象齿而沉之。” 贾公彦 疏:“以象牙从橭贯之为十字,沉之水中。” 清 钱大昕 《十驾斋养新录·十字》:“ 白乐天 诗:‘十字津头一字行。’十字,即古人所云午贯也。” 钱基博 《无锡光复志》:“ 无锡 非用武地,然陆路四闢……川河午贯。”词语解释:串贯 拼音:chuàn guàn
连贯。 田北湖 《论文章源流》:“联句积章,以串贯为度。”词语解释:联贯 拼音:lián guàn
连接贯通。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十三:“大兵进 藏 过 通天河 ,无舟无筏,以草囊联贯如筏,乘风张帆而渡。” 章炳麟 《文学总略》:“‘修多罗’者,直译为‘线’,译义为‘经’,盖彼以贝叶成书,故用线联贯也。” 叶圣陶 《线下·金耳环》:“‘那里当得到!’老伙友有点发抖,又轻又不联贯,说了这么一句。”词语解释:习贯 拼音:xí guàn
见“ 习惯 ”。
词语解释:习惯 拼音:xí guàn
(1).亦作“ 习贯 ”。原谓习于旧贯,后指逐渐养成而不易改变的行为。《大戴礼记·保傅》:“少成若性,习贯之为常。” 汉 应劭 《〈风俗通〉序》:“俗间行语,众所共传,积非习贯,莫能原察。” 郁达夫 《沉沦》一:“这也是他近来的一种习惯,看书的时候,并没有次序的。”
(2).习俗,风尚。 曹禺 《北京人》第三幕:“那么您死啦,没有棺材睡又有什么关系呢?这都是一种习惯!” 杨朔 《征尘》:“我掏出两角钱递给他,不知应该说什么。假如习惯允许我的话,我真想拥抱他。”
(3).对新的情况逐渐适应。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水莽草》:“生便遣 三娘 操作。 三娘 雅不习惯,然承顺殊怜人。” 巴金 《灭亡》第八章:“我在那里住了两个月就完全习惯了,犹如在自己家里一般。”词语解释:乡贯 拼音:xiāng guàn
籍贯。《敦煌变文集·伍子胥变文》:“ 子胥 乃问船人曰:‘先生姓何名谁?乡贯住在何州县?’”《初刻拍案惊奇》卷八:“多谢兄长厚情,愿闻姓名、乡贯。”《镜花缘》第六三回:“谁知刚才 秀英阿姐 所説之人,恰与这个姓名、乡贯相对,年岁又一样。”词语解释:冒贯 拼音:mào guàn
假冒籍贯。《宋史·高宗纪七》:“以举人多冒贯,命州县每三岁行乡饮酒礼以贡士。”词语解释:融贯 拼音:róng guàn
见“ 融会贯通 ”。
词语解释:融会贯通 拼音:róng huì guàn tōng
(1).谓把各方面的知识或道理参合在一起,从而得到全面透彻的理解。《朱子全书·学三》:“举一而三反,闻一而知十,乃学者用功之深,穷理之熟,然后能融会贯通,以至於此。” 清 冯桂芬 《重刻段氏〈说文解字注〉序》:“先生之注,以形为经,以声为纬,又以説解为经,以羣经传注为纬,融会贯通,虚空粉碎,发一凡,起一例,无一部一文不如网之在纲,珠之贯串,实他人所不能及。” 柯岩 《奇异的书简·美的追求者》:“民间的、民族的、东方的、西方的、古典的以及现代的,他都广泛吸收,融会贯通。”亦省作“ 融贯 ”。 明 李贽 《〈龙谿先生文录抄〉序》:“盖先生学问融贯,温故知新,若沧洲瀛海,根于心,发于言,自时出而不可穷,自然不厌而文且理也。” 郑观应 《盛世危言·西学》:“近人 江慎修 融贯 中 西测算,兼能製造奇器。”
(2).融合无隔阂。 孙犁 《〈秀露集〉后记》:“这种激情,虽然基于作者当时迫切的抗 日 要求,但还没有多方面和广大群众的伟大的复杂的抗 日 生活融会贯通。”词语解释:包贯 拼音:bāo guàn
包容贯通。词语解释:傍贯 拼音:bàng guàn
广为缀集,使之贯穿。《后汉书·班彪传上》:“ 彪 乃继採前史遗事,傍贯异闻,作后传数十篇,因斟酌前史而讥正得失。”词语解释:邦贯 拼音:bāng guàn
邦国籍贯。 章炳麟 《訄书·序种姓上》:“然则豪右贵种,因其邦贯为姓;细民无姓,而亦从其长者。”词语解释:陶贯 拼音:táo guàn
谓融会贯通。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义解四·释昙斌》:“潜思积时,以穷其妙,融冶百家,陶贯诸部。”词语解释:仍了旧贯
做了过去的事词语解释:价贯
价关。以铜钱计算的价钱词语解释:费钞费贯
耗贯钱财词语解释:钱串一贯
一千文钱词语解释:业贯 拼音:yè guàn
谓积恶。 元 曾瑞 《青杏子·骋怀》套曲:“蜂妒蝶羞,恶缘难救;痼疾长发,业贯将盈。”《醒世姻缘传》第九九回:“小 浓袋 回家,将 素姐 在任里作的那业贯都学了个不留。”词语解释:世贯 拼音:shì guàn
籍贯;祖籍。《新唐书·文艺传中·吕向》:“ 吕向 字 子回 ,亡其世贯,或曰 涇州 人。”词语解释:归贯 拼音:guī guàn
返回原籍。 宋 彭乘 《续墨客挥犀·王告好学有文》:“ 庐山 简寂观 道士 王告 ,好学有文…… 告 后归贯登科为健吏,至祠部员外郎。”词语解释:条修叶贯 拼音:tiáo xiū yè guàn
枝长叶连。比喻有条理、有系统。《淮南子·兵略训》:“下至介鳞,上及毛羽,条脩叶贯,万物百族,由本至末,莫不有序。”词语解释:条脩叶贯 拼音:tiáo xiū yè guàn
枝长叶连。比喻有条理、有系统。《淮南子·兵略训》:“下至介鳞,上及毛羽,条脩叶贯,万物百族,由本至末,莫不有序。”词语解释:条入叶贯 拼音:tiáo rù yè guàn
比喻深入精微,融会贯通。 汉 王充 《论衡·薄葬》:“有知无知之情不可定,为鬼之实不可是。通人知士,虽博览古今,窥涉百家,条入叶贯,不能审知。”词语解释:伦贯 拼音:lún guàn
犹言源流。 宋 叶适 《宋廏父墓志铭》:“时诸儒以观心空寂名学……君固未信,质於余。余为言学之本统,古今伦贯,物变终始,所当究极。”词语解释:横从穿贯 拼音:héng cóng chuān guàn
谓融会贯通。 清 方苞 《兄百川墓志铭》:“ 江西 梁质人 、 宿松 朱字緑 以经世之学,自负其议论,证曏经史,横从穿贯,闻者莫不屈服。”词语解释:充贯 拼音:chōng guàn
充盈贯通。 明 方孝孺 《与郑叔度书》之五:“计公之神灵,充贯宇宙,决不泯没。”词语解释:铨贯 拼音:quán guàn
编排连缀。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议对》:“然 仲瑗 博古,而銓贯有叙。 长虞 识治,而属辞枝繁。” 刘师培 《南北文学不同论》:“章奏书牘之文,咸通畅明达,虽属词枝繁,然銓贯有序。”词语解释:校贯 拼音:xiào guàn
核点经费。 宋 惠演 《正定府龙兴寺铸铜像记》:“奄有封略不过千里,所调租庸不丰边备。校贯屡空於军实,筭口莫济於时须。”词语解释:钩贯 拼音:gōu guàn
(1).勾连贯串。 唐 柳宗元 《覃季子墓志》:“读经传言其説数家,推 太史公 、 班固 书下到今,横竖鉤贯。” 宋 陈善 《扪虱新话·孟子文字最为巧妙》:“文章铺敍事理,要须往復上下,宛转鉤贯。” 清 毛岳 《练伯颖〈后汉书公卿表〉序》:“虽颇譌脱,而鉤贯罗络,亦率有条理。”
(2).勾结串通。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三》:“ 崔总宪 应阶 娶孙妇,赁彩轿亲迎,其家奴鉤贯,非三百金不能得,众喙一音。”词语解释:揲贯 拼音:dié guàn
犹迭贯。《淮南子·俶真训》:“下揆三泉,上寻九天,横廓六合,揲贯万物,此圣人之游也。” 马宗霍 参正:“揲贯,犹迭贯。‘迭贯’与‘横廓’正相对为义。”词语解释:抽贯 拼音:chōu guàn
唐 代的一种税收。在常赋外,规定每贯钱中抽取若干文。《新唐书·陆贽传》:“凡京师税间架、榷酒、抽贯、贷商、点召之令,一切停之。” 宋 苏辙 《历代论·陆贽》:“兵连祸结,常赋所不能赡,於是为之抽贯算间,假贷商贾,空内以事外。”词语解释:沿贯 拼音:yán guàn
依照惯例。《续资治通鉴·宋神宗熙宁十年》:“并 川峡路 民间食茶,许逐场依市价添减收买,每贯收息钱一分出卖,仍沿贯纳长引钱。”词语解释:枉直同贯 拼音:wǎng zhí tóng guàn
谓曲直不分。 唐 陆贽 《请许台省长官举荐属吏状》:“使无辜见疑,有罪获纵,枉直同贯,人何赖焉。”词语解释:淹贯 拼音:yān guàn
(1).深通广晓。 唐 杨炯 《杜袁州墓志铭》:“淹贯义方,周览典籍。” 明 沉受先 《三元记·讲学》:“六经淹贯,诸史旁通。”《醒世姻缘传》第三五回:“有几个淹贯的文人,毕竟前生是个宿学悟性,絶不由人。” 梁启超 《致伍秩庸星使书》:“执事淹贯西学,又久处 香港 ,为乡人所深知。”
(2).指深通广晓的人。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七:“秉笔之士所用故实,有淹贯所不究者,有蹈前人旧辙而不讨论所从来者,譬侏儒观戏,人笑亦笑。” 清 张廷玉 等《上〈明史〉表》:“臣等才谢宏通,学惭淹贯。”词语解释:旁贯 拼音:páng guàn
横贯。《晋书·司马彪传》:“通综上下,旁贯庶事,为纪、志、传凡八十篇,号曰《续汉书》。”词语解释:族贯 拼音:zú guàn
家族籍贯。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二班》:“既至,两人问客何来, 殷 乃自陈族贯。”词语解释:沟贯 拼音:gōu guàn
沟通贯穿。谓通晓。 冯自由 《中国教育会与爱国学社》:“继因八股方废,承学之士,於一切新名词,意义既未习闻,恐难沟贯。”词语解释:徙贯 拼音:xǐ guàn
犹徙家。《新唐书·李尚隐传》:“ 李尚隐 ,其先出 赵郡 ,徙贯 万年 。”按,《旧唐书》作“徙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