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六语上声 [yǔ,语言][chǔ chú,居住、处理,动形词]屿[详注1][yǔ,给予][yǔ,赐予][详注2][jǔ][详注3][zhù][duō]峿[古代五音之一,相当于简谱“3”。]諿[详注4]汿


注1:去 墟上声。《集韵》彻也。又藏也。《前汉·苏武传》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注》去,收藏也。又《集韵》或作弆。《前汉·陈遵传》遵善书,与人尺牍,皆藏弆以为荣。《注》弆,亦藏也。
注2:御 《类篇》偶举切,驭上声。止也。《左传·襄四年》季孙不御。《注》御,止也。《释文》御,鱼吕反。 又鲁邑名。《左传·襄二十二年》雨过御叔,御叔在其邑。《注》御叔,鲁御邑大夫。《释文》御,鱼吕反。
注3:作 zuò,音阻。《韩愈·处州孔子庙碑》惟此庙学,邺侯所作。厥初庳下,神不以宇。
注4:鐻 音巨。与簴同。钟鼓之柎也。《史记·秦始皇纪》收天下兵,聚之咸阳。销以为钟鐻。
末字词组
收贮囊贮饱贮封贮发贮青贮私贮存贮
积贮盛贮库贮延贮赀贮余贮苞贮 

词语解释:收贮  拼音:shōu zhù
收藏。 唐 罗隐 《金钱花》诗:“若教此物堪收贮,应被豪门尽劚将。”《警世通言·钝秀才一朝交泰》:“﹝长老﹞随唤火工道人,将笊篱笊起沟内残饭……日色晒乾,用磁缸收贮。”参见“ 收藏 ”。
词语解释:收藏  拼音:shōu cáng
收聚蓄藏;收集保存。《礼记·月令》:“﹝仲冬之月﹞是月也,农有不收藏积聚者,马牛畜兽有放佚者,取之不詰。” 宋 苏轼 《和钱安道寄惠建茶》:“收藏爱惜待佳客,不敢包裹钻权倖。” 明 王鏊 《震泽长语·象纬》:“变凉为寒,万物收藏之时也。” 鲁迅 《朝花夕拾·藤野先生》:“他所改正的讲义,我曾经订成三厚本,收藏着的。”
亦作“ 收臧 ”。收殓埋葬。《后汉书·刘玄传》:“ 刘恭 夜往收臧其尸。”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一:“蒙君之恩,父丧收藏。”《梁书·武帝纪中》:“掩骼埋胔,仁者用心。其下 青州 悉使收藏。”
词语解释:积贮  拼音:jī zhù
(1).积聚储存。 汉 贾谊 《论积贮疏》:“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苟粟多而财有餘,何为而不成。”《后汉书·仲长统传》:“船车贾贩,周於四方;废居积贮,满於都城。” 李贤 注:“《史记》:‘转轂百数,废居蓄邑。’注云:‘有所废,有所蓄,言其乘时射利也。’” 清 刘大櫆 《乞公建义仓引》:“惟散财薄征为君上所宜行,而无补於小民之穷饿,故其科条虽具,要不若积贮之善也。” 萧军 《羊》三:“我眼见着那几十条我苦心积贮下的烟尾巴从我看海的窗口消没了。”
(2).指积聚储存的谷物或钱财。 清 姚鼐 《书〈货殖传〉后》:“用刻剥聚歛无益习俗之靡,使人徒自患其财,怀促促不终日之虑,户亡积贮,物力凋敝,大乱之故,由此始也。” 清 昭槤 《啸亭杂录·理足国帑》:“﹝ 宪皇 ﹞每令 直省 将天下正供糴米随漕以入,故仓庾亦皆充实,积贮可供二十餘年之用,真善为政理也。” 郁达夫 《出奔》:“原来 董村 西北角土地庙里,一向住有一位六十来岁的老尼姑,平常老在村里卖卖纸糊锭子之类,看去很像有一点积贮的样子。”
词语解释:囊贮  拼音:náng zhù
贮于袋中的物品。《三国志·魏志·曹爽传》“皆伏诛,夷三族”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我之有 斐 ,譬如人家有盗狗而善捕鼠,盗虽小损,而完我囊贮。”
词语解释:盛贮  拼音:shèng zhù
收藏;存放。 唐 元稹 《酬乐天东南行诗一百韵》:“薰蕕任盛贮,稊稗莫超踰。”《水浒传》第八三回:“将厢官尸首,备棺盛贮,然后动文书申呈中书省院。”
词语解释:饱贮  拼音:bǎo zhù
满藏。 明 王履 《第二关其中风烈太甚不少息》诗:“吾今洗心入,饱贮羣清归。” 茅盾 《一个女性》一:“她的幼稚而天真的心坎中,饱贮着青春的朝露,使她的所见所闻都蒙上一层绯色。”
词语解释:库贮  拼音:kù zhù
仓储。《清会典事例·户部·库藏》:“向来简派三库大臣,俱係一年更换,於库贮利弊未能尽悉,嗣后著定为三年更代。”
词语解释:封贮  拼音:fēng zhù
标封贮存。 宋 沉括 《梦溪笔谈·人事》:“﹝ 郭进 ﹞尝刺 邢州 ,今 邢州 城乃 进 所筑。其厚六丈,至今坚完。鎧仗精巧,以至封贮亦有法度。”《水浒后传》第三六回:“又问知仓廒,查数封贮。”
词语解释:延贮  拼音:yán zhù
久立,久留。《汉书·外戚传上·孝武李夫人》:“饰新宫以延贮兮,泯不归乎故乡。” 颜师古 注:“贮,与佇同。佇,待也。”
词语解释:发贮  拼音:fā zhù
犹废居。谓货物价贱则买进,价贵则卖出,以求厚利。犹今之囤积。发,通“ 废 ”。《汉书·货殖传·子赣》:“ 子赣 既学於 仲尼 ,退而仕 卫 ,发贮鬻财 曹 鲁 之间。” 颜师古 注:“多有积贮,趣时而发。” 王念孙 《读书杂志·汉书十四》:“ 师古 説‘发’字之义非是。‘发’读为‘废’。《宣八年·公羊传》注曰:废,置也。谓废置之,积贮之,以转鬻於 曹 鲁 之间也。”《史记·货殖列传》作“废著”。著通“ 贮 ”,积。参见“ 废居 ”。
词语解释:废居  拼音:fèi jū
(1).废,出卖;居,囤积。谓货物价贱则买进,价贵则卖出,以求厚利。《史记·平準书》:“富商大贾或蹛财役贫,转轂百数,废居居邑。” 裴駰 集解引 徐广 曰:“废居者,贮畜之名也。有所废,有所畜,言其乘时射利也。”《后汉书·仲长统传》:“船车贾贩,周於四方;废居积贮,满於都城。” 章炳麟 《訄书·定版籍》:“彼工商废居有巧拙,而欲均贫富者,此天下之大愚也。”参见“ 废举 ”、“ 废著 ”。
(2).废弃颓败的住所。 唐 元稹 《夜雨》诗:“水怪潜幽草,江云拥废居。”
(3).废黜闲居。《新唐书·杨纂传》:“﹝ 纂 ﹞坐 玄感 近属,废居 蒲城 。”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逸文》:“ 晁无咎 自 玉山 过 彭门 ,而 无己 废居里中, 无咎 出 小鬘 舞《梁州》佐酒。”
词语解释:赀贮  拼音:zī zhù
积存的资财。貲,通“ 资 ”。《新唐书·宦者传下·杨复恭》:“会 纬 出守 江陵 ,乃使人劫之 长乐坡 ,斩其旌节,貲贮皆尽, 纬 仅免。”
词语解释:青贮  拼音:qīng zhù
把青饲料埋起来发酵。青贮的饲料与空气隔绝,产生有机酸,经久不坏,并可减少养分的损失。
词语解释:余贮  拼音:yú zhù
馀积。 唐 谷神子 《博异志·吕乡筠》:“常以货殖,贩 江 西杂货,逐什一之利,利外有羡,即施贫亲戚,次及贫人,更无餘贮。”
词语解释:私贮  拼音:sī zhù
私人的积蓄。《新唐书·李勣传》:“ 勣 战胜,必推功於下。得金帛,尽散之士卒,无私贮。”
词语解释:苞贮  拼音:bāo zhù
(1).积聚。 唐 康骈 《剧谈录·殷九霞》:“司徒贵任藩服,所望者,秉持钧轴,封建茅土,唯在保守庸勋,苞贮仁义,享福隆厚,殊不可涯。”
(2).包容,包涵。苞,通“ 包 ”。《旧唐书·李昭德传论》:“盖由道乏弘持,器难苞贮,纯刚是失,卷智不全。”
词语解释:存贮  拼音:cún zhù
贮存;贮藏。《清会典事例·户部·积储》:“所有八成粮价银两,著存贮司库,来年粮集价平,即照数买补还仓。” 清 沉初 《西清笔记·纪典故》:“上命勒石於辟雍,凡臣工所呈进之书,皆存贮殿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