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贮愁 拼音:zhù chóu
谓怀藏悲苦之情。 唐 柳宗元 《同刘二十八院长寄澧州张使君八十韵》:“贮愁听夜雨,隔泪数残葩。”词语解释:贮储 拼音:zhù chǔ
积蓄;储藏。 唐 韩愈 《符读书城南》诗:“金璧虽重宝,费用难贮储。” 宋 范成大 《次韵时叙赋乐先生新居》:“松煤茧纸妙挥扫,芸香锦囊深贮储。”《续资治通鉴·元顺帝至正五年》:“儒者或身若不胜衣,言若不出口,然腹中贮储,有过人者,何可易视也!”词语解释:贮蓄 拼音:zhù xù
(1).储存,积聚。 唐 白居易 《唐故湖州长城县令赠户部侍郎博陵崔府君神道碑铭》:“大丈夫贮蓄材术,树置功利,鎡基富贵,焯燿家邦。” 宋 曾巩 《读书》诗:“施行虽未果,贮蓄岂非良。”
(2).指储存的物品。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五章第一节:“ 金太宗 下诏说:‘今年大丰收,没有贮蓄,怎么备饥荒?’”
(3).把节约下来或暂时不用的钱存起来。多指存到银行里。 鲁迅 《伪自由书·航空救国三愿》:“所以银行家说贮蓄救国,卖稿子的说文学救国,画画儿的说艺术救国,爱跳舞的说寓救国于娱乐之中。”
(4).指积存的钱。 鲁迅 《徬徨·孤独者》:“虽然他向来一有钱即随手散去,没有什么贮蓄。”词语解释:贮积 拼音:zhù jī
储藏,积蓄。《汉书·食货志下》:“诸贾人末作貰贷卖买,居邑贮积诸物,及商以取利者,虽无市籍,各以其物自占。” 唐 韩愈 《顺宗实录四》:“吾所得月俸,汝可度吾家有几口,月食米当几何,买薪菜盐米凡用几钱,先具之,其餘悉以送酒媪,无留也,未尝有所贮积。”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三》:“故 魏 晋 迭兴,盛衰迥絶, 齐 梁 接踵,贮积悬殊。”词语解释:贮藏 拼音:zhù cáng
(1).储藏。 宋 苏舜钦 《火疏》:“天下富庶,帑府流衍,无所贮藏,乃作斯宫。”
(2).指储藏物。 张天翼 《大林和小林·我真想吃》:“ 唧唧 就一点也不客气,尽量吃一个饱,把蜜蜂所有的贮藏吃掉了三分之一,把蚂蚁所有的贮藏吃掉了一半。”词语解释:贮滞 拼音:zhù zhì
储存,贮积。《史记·平準书》“日者,大将军攻 匈奴 ,斩首虏万九千级,留蹛无所食” 唐 司马贞 索隐:“谓富人贮滞积穀,则贫者无所食也。”词语解释:贮放 拼音:zhù fàng
储存安放。 李瑛 《夜过珍珠河》诗:“或者它不是、它不是河?它只是我们的祖国母亲,暂时把她的钻石、珍宝,贮放在这条夜的沟壑。”词语解释:贮备 拼音:zhù bèi
储备。《隋书·食货志》:“在外有 豫章仓 、 钓磯仓 、 钱塘仓 ,并是大贮备之处。”词语解释:贮画 拼音:zhù huà
谓胸藏的谋划。 唐 张固 《幽闲鼓吹·裴休》:“ 裴公 休 在相位,一日奏对。 宣宗 曰:‘今赐卿无畏,有何贮画言乎?’公尝蓄论储宫之意,至是乃顿首以諫。”词语解释:贮聚 拼音:zhù jù
(1).储蓄积聚。《大般涅槃经·四相品》:“尔时復有诸沙门等,贮聚生穀,受取鱼肉,手自作食。”
(2).指储存积聚之物。《三国志·魏志·王朗传》“进封 乐平乡侯 ” 裴松之 注引 晋 陈寿 《魏名臣奏》:“有警而后募兵,军行而后运粮,或乃兵既久屯,而不务营佃,不脩器械,无有贮聚。”词语解释:贮立 拼音:zhù lì
长时间地站立着。贮,通“ 佇 ”。 洪深 《申屠氏》第五本:“那婢子空阶贮立,更觉夜色凄凉。”词语解释:贮廊 拼音:zhù láng
厅后的房屋。词语解释:贮存 拼音:zhù cún
储藏。 萧乾 《一本褪色的相册·美国点滴》:“由于它容易腐烂,所以既不好贮存,运输起来损耗又大。” 柯岩 《奇异的书简·美的追求者》:“这种遗憾似乎一直贮存在我的记忆深处。”词语解释:贮目 拼音:zhù mù
犹注目。《天雨花》第二二回:“既被歹人贮目,尚自不知。”词语解释:贮留 拼音:zhù liú
储藏存留。 柯岩 《奇异的书简·美的追求者》:“这时,每当这时,我总是不由自己地深深吁出一口闷气,像拂去我从儿时起就贮留下的某些遗憾。”词语解释:贮云含雾 拼音:zhù yún hán wù
形容未经使用的优质毛笔。 唐 柳宗元 《杨尚书寄郴笔因献长韵》:“截玉銛锥作妙形,贮云含雾到 南溟 。” 明 杨慎 《艺林伐山·贮云含雾》:“ 柳子厚 《答杨於陵寄笔》诗:‘贮云含雾到 南溟 ’,意谓笔未经用也。”词语解释:贮录 拼音:zhù lù
储藏,收藏。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德行》:“母好食鐺底焦饭。 遗 作郡主簿,恒装一囊,每煮食,輒贮録焦饭,归以遗母。” 徐震堮 校笺:“録,收藏也,尔时常语。”词语解释:贮颜 拼音:zhù yán
谓保持容颜不衰老。《敦煌变文集·韩擒虎话本》:“﹝ 杨妃 ﹞启言圣人:‘但臣妾梳装,须饮此酒一盏,一要软髮,二要贮颜。’”参见“ 驻颜 ”。
词语解释:驻颜 拼音:zhù yán
使容颜不衰老。 晋 葛洪 《神仙传·刘根》:“草木诸药,能治百病,补虚驻颜,断穀益气。” 宋 苏轼 《洞霄宫》诗:“长松怪石宜霜鬢,不用金丹苦驻颜。”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五通》:“且人生寿夭,不在容貌,如徒求驻颜,固亦大易。” 何垠 注:“驻颜,留驻少年容颜也。”《人民文学》1982年第7期:“说没变样是为了赞美他的驻颜有术,说变了样是暗示他的成就,他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