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四质入声 [详注1][cù zú,终也][详注2][详注3][nǐ][动词][详注4][详注5]


注1:侄 zhí,《广韵》之日切《集韵》职日切,音质。坚也。又痴也,侄仡不前也。 又驺吾。《大传》谓之侄兽。 俗误以侄为姪字。
注2:节 叶子悉切。《陸機·答賈長淵詩》大辰匿暉,金虎習質。雄臣馳騖,義夫赴節。
注3:茁 《韵会》厥律切,音橘。《广韵》草芽也。又《集韵》竹律切。义同。又《集韵》之出切。草名。葫䔞也。
注4:暨 音讫。姓也。吴有尚书暨艳。 又戟乙切,音疙。已也。
注5:鬻 叶余律切,音矞。《扬雄·司空箴》匪人斯力,匪政斯敕,流货市宠,而苞苴是鬻。 又叶职律切。《苏辙·钟山诗》老僧一身泉上住,十年扫尽人閒迹。客到惟烧柏子香,晨饥坐视山前鬻。
共156,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首字词组
质明质钱质野质剂质料质币质作质铺
质疑质易质良质陋质对质局质债质谨
质文质干质成质鬻质家质证质俭质请
质朴质子质信质任质宫质役质房质辞
质直质问质学质正质律质形质谱质暗
质实质贷质心质重质敏质当质非文是质辩
质变质行质物质诚质拙质奥质貌质录
质素质古质象质强质数质契质词质难
质状质要质俚质库质悫质厚质身质询
质性质淳质鲁质押质布质委质诘质责

词语解释:质明  拼音:zhì míng
天刚亮的时候。《仪礼·士冠礼》:“摈者请期,宰告曰:‘质明行事。’” 郑玄 注:“质,正也。宰告曰:‘旦日正明行冠事。’” 南朝 梁元帝 《和刘尚书兼堂斋宫》:“质明摄上宰,詰旦乘軺轩。” 清 方苞 《送李雨苍序》:“昧爽盥沐,质明而涖事临民。” 清 陶炜 《课业馀谈·天》:“质明,正明也。”
词语解释:质疑  拼音:zhì yí
谓心有所疑,提出以求得解答。《管子·七臣七主》:“芒主通人情以质疑,故臣下无信,尽自治其事。”《南史·儒林传·顾越》:“弱冠游学都下,通儒硕学,必造门质疑,讨论无倦。”《明史·文苑传四·焦竑》:“从督学御史 耿定向 学,復质疑於 罗汝芳 。” 朱光潜 《克罗齐哲学述评》第七章:“现在所要说的只是个人读 克罗齐 所遇到的一些疑难,分条陈述,聊当质疑。”
词语解释:质文  拼音:zhì wén
(1).谓其资质具有文德。《国语·周语下》:“ 文王 质文,故天祚之以天下。” 韦昭 注:“质文,其质性有文德也。”《太平御览》卷四七六引《晋中兴书》:“﹝ 应詹 ﹞弱冠知名,太宰 何邵 见而称之曰:‘质文之士也。’”
(2).实质内容与外在形式。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玉杯》:“文著於质,质不居文,质文两备,然后其礼成。”
(3).质朴与华美。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通变》:“斯斟酌乎质文之间,而櫽括于雅俗之际,可与言通变矣。” 明 王世贞 《艺苑卮言》卷一:“《鐃歌》诸曲,勿便可解,勿遂不可解,须斟酌浅深质文之间。” 章炳麟 《文学说例》:“语言文字之繁简,从于社会之质文,岂不信哉。”
词语解释:质朴  拼音:zhì pǔ
亦作“ 质朴 ”。 朴实淳厚。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实性》:“此皆圣人所继天而进也,非情性质朴之能至也。” 汉 赵晔 《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 无余 质朴,不设宫室之饰,从民所居。”《晋书·纪瞻传》:“皇代质朴,祸难不作,结绳为信,人知所守。” 宋 欧阳修 《为君难论下》:“巧辩纵横而可喜,忠言质朴而多訥。”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五》:“此郡僻处万山中,风俗质朴,混沌未凿。” 鲁迅 《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词语解释:质直  拼音:zhì zhí
(1).朴实正直。《论语·颜渊》:“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 刘宝楠 正义:“质直而好义者,谓达者之为人,朴质正直,而行事知好义也。”《史记·张丞相列传》:“御史大夫 周昌 ,其为人坚忍质直。” 宋 欧阳修 《论杜衍范仲淹等罢政事》:“ 琦 则纯正而质直, 弼 则明敏而果鋭。” 章炳麟 《革命道德说》:“风教陵夷,机械日构,至于今日求一质直如 萧 曹 ,清白如 钟 陈 、二 荀 ,奋厉如 王陵 、 周勃 、 樊噲 、 夏侯婴 者,则不可得。”
(2).形容言词质朴平实。《晋书·陈寿传》:“ 陈寿 作《三国志》,辞多劝诫,明乎得失,有益风化,虽文艷不若 相如 ,而质直过之。” 宋 王安石 《读〈江南录〉》:“词意质直,忠臣之言。” 鲁迅 《二心集·关于翻译的通信》:“ 中国 之译佛经, 汉 末质直,他没有取法。”
词语解释:质实  拼音:zhì shí
(1).质朴诚实。《太平广记》卷四九八引 唐 张固 《幽言鼓吹·周复》:“ 復 乃簪笏见 稹 曰:‘某偶以大人往还,谬获一第,其实诗赋皆不能。’ 稹 嘉之曰:‘质实如是,贤於能诗矣。’” 明 叶盛 《水东日记·蒋司训》:“ 山阴 花溪 蒋贵达 老先生 显 ,司训 崑 庠,质实敢言。” 郭沫若 《蒲剑集·屈原考》:“ 中国 北方民族性是最质实的。”
(2).平直而拘于事实。 宋 张炎 《词源·清空》:“词要清空,不要质实。清空则古雅峭拔,质实则凝涩晦昧。” 清 郑文焯 《鹤道人论词书》:“词之难工,以属事遣词,纯以清空出之。务为典博,则伤质实;多著才语,又近昌狂。” 姚华 《曲海一勺·明诗》:“惟考据之作,质实填砌,最妨文趣,故不具书。”
(3).根据事实。 清 梁章鉅 《归田琐记·归田》:“因侨居 浦城 ,养疴无事,就近所闻见,铺叙成书,质实言之,亦窃名为《归田琐记》云尔。”
词语解释:质变  拼音:zhì biàn
哲学用语。事物发展的一种状态。同“量变”相对。是由一种性质向另一种性质的突变或飞跃。 毛泽东 《矛盾论》五:“而统一物的分解,团结、联合、调和、均势、相持、僵局、静止、有常、平衡、凝聚、吸引等等状态的破坏,变到相反的状态,便都是事物在质变状态中、在一种过程过渡到他种过程的变化中所显现的面貌。”
词语解释:质素  拼音:zhì sù
(1).谓其本色素朴,不加文饰。 汉 刘向 《说苑·反质》:“ 孔子 曰:賁,非正色也,是以叹之。吾思夫质素,白当正白,黑当正黑。” 扬雄 《太玄·文》“大文弥朴” 晋 范望 注:“木故称朴,朴而质素,故似不文也。” 夏衍 《法西斯细菌》第二幕:“ 俞实夫 的住宅相当宽大的西式客厅,质素而具备着品格的陈设。”引申为(1)文词平实。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议对》:“及 后汉 鲁丕 ,辞气质素,以儒雅中策,独入高第。”又《书记》:“或事本相通,而文意各异;或全任质素,或杂用文綺。” 刘师培 《南北文学不同论》:“惟 李 杜 古赋,词句质素。”(2)有操守;俭朴。《南齐书·刘善明传》:“质素不好声色,所居茅斋斧木而已。”《南史·循吏传·杜慧度》:“ 慧度 布衣蔬食,俭约质素。” 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三:“其父子无嗜欲,自奉质素如此。”
(2).素质;固有的品质或性质。 章炳麟 《訄书·订文》《正名杂义》:“炭也,铅也,金刚石也,此三者质素相同,而成形各异。” 李大钊 《什么是新文学》:“一般最流行的文学中,实含有很多缺点。概括讲来,就是浅薄,没有真爱真美的质素。” 鲁迅 《华盖集·忽然想到(十)》:“他也富有实行的质素, 法国 作家所常有的享乐的气息,在他的作品中是丝毫也没有的。” 柳青 《狠透铁》:“他们说老汉精神上有一种先天的质素,使他嗅出异己阶级的味道。”
(3).古代刀名。 明 郎瑛 《七修类稿·辩证六·刀剑录缺》:“显显名世若 舜 之吴刀, 周 之赤刀, 鲁 之孟劳, 魏文帝 之百辟。刀六名:灵宝、含章、清刚、扬文、质素、龙鳞。”
词语解释:质状  拼音:zhì zhuàng
形状;体态。《晋书·张华传》:“园中茅积下得一白鱼,质状殊常,以作鮓,过美。”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节操》:“ 裴晋公 质状眇小,相不入贵。” 宋 文同 《怪石铭序》:“当时不知何所得巨石,置讲堂之后,质状怪伟,势若飞动。”
词语解释:质性  拼音:zhì xìng
资质,本性。《汉书·刘立传》:“ 立 少失父母,孤弱处深宫中,独与宦者婢妾居,渐渍小国之俗,加以质性下愚,有不可移之姿。” 晋 陶潜 《〈归去来兮辞〉序》:“眷然有归歟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励所得。” 宋 陈亮 《孙贯墓志铭》:“余爱其质性之颖悟也,不爱吾力而琢磨之,日引月长。” 瞿秋白 《赤都心史》三六:“我们个性的高傲,假使不能从‘爱’增高其质性,他便成我们的诅咒。”
词语解释:质钱  拼音:zhì qián
犹典钱。《南史·循吏传·甄彬》:“尝以一束苧就州 长沙寺 库质钱。” 宋 柳开 《东郊野夫传》:“賔既告返,即解衣质钱以賮之。”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六》:“是二牛至屠者门,哀鸣伏地,不肯前。 于 见而心惻,解衣质钱赎之。”
词语解释:质易  拼音:zhì yì
(1).指买卖交易。 宋 文同 《奏为乞修洋州城并添兵状》:“閭巷井邑,百货填委,实四方商贾质易毕至之地。”
(2).质朴坦率。 宋 叶适 《巩仲至墓志铭》:“性质易,无岸谷。暇日,载一瓢独行田野,不问岐路,抵暮而返。”
词语解释:质干  拼音:zhì gàn
(1).躯体。 战国 楚 宋玉 《神女赋》:“素质干之醲实兮,志解泰而体闲。” 汉 王符 《潜夫论·实贡》:“贡士者,非復依其质干,準其材行也。”
(2).泛指事物的主体。 唐 皎然 《诗式·诗有七德》:“一识理;二高古;三典丽;四风流;五精神;六质干;七体裁。” 明 朱衡 《道南源委》卷三:“其为人以孝友忠信为本根,洁廉劲挺为质干。” 裘廷梁 《论白话为维新之本》:“ 汉 以前书曰群经,曰诸子,,曰传记,其为言也,必先有所以为言者存。今虽以白话代之,质干具存,不损其美。”
词语解释:质子  拼音:zhì zǐ
(1).古代派往别处或别国去作抵押的人质。多为王子或世子。《穀梁传·隐公八年》:“盟诅不及三王,交质子不及二伯。”《魏书·蛮传》:“ 泰常 八年, 蛮 王 梅安 率渠帅数千朝京师,求留质子以表忠款。” 宋 王谠 《唐语林·政事下》:“ 大中 初, 云南 朝贡,及 西川 质子,人数渐多。” 清 吴殳 《秦》诗:“质子妖姬货可居,六王未毕已邱墟。” 章炳麟 《訄书·弭兵难》:“説者曰:吾岂徒乞盟,将假贷於彼,而要之相率以衞我,则是以彼之金币为质子也。”
(2).物理学名词。构成原子核的基本粒子。带正电,所带电量和电子相等,质量为电子的1836.5倍。各种原子所含的质子数不同。氢的原子核由一个质子组成,因亦用指氢的原子核。
词语解释:质问  拼音:zhì wèn
(1).询问以正其是非。《汉书·刘歆传》:“时丞相史 尹咸 以能治《左氏》,与 歆 共校经传。 歆 略从 咸 及丞相 翟方进 受,质问大义。” 颜师古 注:“质,正也。” 宋 陆游 《数日不出门偶赋》诗之三:“稚子挟书勤质问,邻翁释耒閒过从。”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九:“ 子德 喜谈世务,及从余游,改而治经。尝以《毛诗》义质问,余随笔答之。”
(2).谓依据事实加以询问;责问。《旧唐书·职官志二》:“诸司自相质问,其义有三:关、刺、移。” 宋 苏轼 《乞相度开石门河状》:“伏乞降付三省看详,或召临赴省面加质问。”《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八:“总管就把婢子容貌年齿之类,两相质问,无一不合。” 巴金 《家》二九:“‘你们有什么理由没收我们的报纸?’ 张惠如 气愤地质问道。”
词语解释:质贷  拼音:zhì dài
典押借贷。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细柳》:“母闻而喜,并力质贷而付之,半载而息倍焉。” 清 吴敏树 《先考行状》:“头穀者,人质贷其穀,加息以偿,至来岁春间。除其息,仍以本穀贷。”
词语解释:质行  拼音:zhì xíng
(1).谓品行诚朴。《史记·万石张叔列传》:“ 万石君 家以孝谨闻乎郡国,虽 齐 鲁 诸儒质行,皆自以为不及也。” 明 唐顺之 《都察院都事秦君墓表》:“然 石 氏自 建 庆 而下,不再世,孝谨遂衰,岂非其质行有餘,而诗书问学之泽不足以维持之耶!” 清 刘大櫆 《吏部侍郎博野尹公行状》:“ 江苏 文胜、事烦剧,公倡以质行。”
(2).品德操行。《群书治要》卷四四引 汉 桓谭 《新论》:“智略有深浅,听明有闇照,质行有薄厚。” 明 宋濂 《故熊府君墓志铭》:“虽其后更名他师,而篤实有质行者,则府君之所啟也。”
词语解释:质古  拼音:zhì gǔ
质朴古雅。 元 刘祁 《归潜志》卷二:“﹝ 辛愿 ﹞为人质古,不嫻世事。” 明 王世贞 《艺苑卮言》卷五:“有 魏武 乐府风,制词质古,一洗駢偶之习。” 清 恽敬 《〈坚白石斋诗集〉序》:“是故 秦 权 汉 尺,以为质古;《山经》《水经》,以为博雅。”
词语解释:质要  拼音:zhì yào
古代买卖货物的券契。亦泛指券契。《左传·文公六年》:“ 宣子 於是始为国政,制事典,正法罪,辟狱刑,董逋逃,由质要。” 杜预 注:“质要,券契也。” 孔颖达 疏:“由质要者,谓断争财之狱,用券契正定之也。”《后汉书·马融传》:“由质要之故业,率典刑之旧章。”引申为准则。《三国志·魏志·公孙瓒传》“ 绍 遣将攻之,连年不拔” 裴松之 注引 晋 习凿齿 《汉晋春秋》:“而足下二三其德,彊弱易谋,急则曲躬,缓则放逸,行无定端,言无质要。为壮士者,固若此乎!”
词语解释:质淳  拼音:zhì chún
质朴淳厚。 清 龚自珍 《对策》:“今日者,西北民尚质淳。”
词语解释:质野  拼音:zhì yě
语本《论语·雍也》:“质胜文则野。”后用“质野”形容质朴鄙俗。《晋书·纪瞻传》:“故忠弊质野,敬失多仪。”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十一》:“江外土人,质野不驯,见人輒避。” 姚华 《论文后编》:“质野之作,典籍不收。”
词语解释:质良  拼音:zhì liáng
纯美良善。《礼记·月令》:“﹝季夏之月﹞黑黄仓赤,莫不质良,毋敢诈伪。” 郑玄 注:“质,正也;良,善也。”《淮南子·时则训》:“青黄白黑,莫不质良。” 高诱 注:“质,美也;良,善也。”《新唐书·朱朴传》:“惟 襄 邓 实惟中原,人心质良。”
词语解释:质成  拼音:zhì chéng
谓请人判断是非而求得公正解决。语本《诗·大雅·绵》:“ 虞 芮 质厥成, 文王 蹶厥生。” 毛 传:“质,成也。成,平也。蹶,动也。 虞 芮 之君,相与争田,久而不平,乃相谓曰:‘ 西伯 ,仁人也,盍往质焉?’乃相与朝 周 。”《金史·萧玉传》:“朕思 海陵 肆虐,先杀 宗本 诸人,然后用汝质成其事。”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霍女》:“女谓 何 曰:‘妾在 朱 家,原非彩礼媒定者,胡畏之?’ 何 喜,将与质成。” 章炳麟 《排满平议》:“ 苗 族之来,先於 汉 族,非有符验可寻也。 汉 族之来,先於 苗 族,则犹有可质成者。”
词语解释:质信  拼音:zhì xìn
(1).立信;保证诚信。《左传·成公十一年》:“齐盟,所以质信也。” 杜预 注:“质,成也。”《新唐书·韦陟传》:“若不斋盟质信,以示四方,知吾等协心戮力,则无以成功。” 元 虞集 《君子堂记》:“师匠不作,无所质信;汗漫之求,没身无得。” 清 马建忠 《借债以开铁道说》:“今猝需款数千万金,无所质信,能乎不能?”
(2).质朴而忠信。《韩非子·难言》:“殊释文学,以质信言,则见以为鄙。” 陈奇猷 集释:“以文学与法度对举,可证法术之士,当然守法度,守法度则质朴而忠信。”
(3).指忠诚信实。 宋 岳珂 《金陀粹编·行实编年·绍兴九年》:“先臣益率士卒训兵严备,以虞旦夕之警,分遣质信材辩者往伺虏情。”
词语解释:质学  拼音:zhì xué
(1).品质学识。 清 陈确 《寄刘伯绳书》:“ 仲彝 之弟 子霖 ,质学更纯,亦犹 仲木 之有 裒仲 也。”
(2).旧称化学。 陶曾佑 《论文学之势力及其关系》:“而一般论者,咸谓研求质学为自强独立之原因。” 严复 《原强》:“不为力学、质学,则不足以审因果之相生,功效之互待也。” 鲁迅 《坟·科学史教篇》:“质学有醇酒硝硫酸之发明,数学有代数三角之进步。”
词语解释:质心  拼音:zhì xīn
质量中心,物体作用力(合力)的中点位置,该点受力时物体只作平动而不发生转动。例如:研究较小物体时,把质心看作与重心重合。
词语解释:质物  拼音:zhì wù
用作抵押的东西。 宋 洪迈 《夷坚志补·雪香失钗》:“ 乐平 东关民 张五郎 , 淳熙 七年,姻戚从假质物,付以一金釵,过期不及, 张 自出钱往赎。”《警世通言·金令史美婢酬秀童》:“又凡质物值钱者,纔足了年数,就假托变卖过了,不准赎取。”
词语解释:质象  拼音:zhì xiàng
犹形体。 南朝 梁 陶弘景 《冥通记》卷二:“太者,元始之极而质象含真。” 孙中山 《军人精神教育·精神之定义》:“一室之内,一案之上,茶杯也,木头也,手鏢也,奔赴吾之眼中者,吾皆能缕指其名,以其有质象可求也。”
词语解释:质俚  拼音:zhì lǐ
质朴俚俗。 宋 刘攽 刘恕 等《旧本〈魏书〉目录序》:“而修史者言词质俚,取捨失衷,其文不直,其事不核。”
词语解释:质鲁  拼音:zhì lǔ
质朴鲁钝。《世说新语·品藻》“ 曹蜍 、 李志 虽见在,厌厌如九泉下人。人皆如此,便可结绳而治” 南朝 梁 刘孝标 注:“言人皆如 曹 李 质鲁湻慤,则天下无姦民,可结绳致治。”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褒赠伊川》:“而浮伪之徒……外示恬默,中实躁竞;外示质鲁,中实姦滑。”《明史·周遇吉传》:“京营将多勛戚中官子弟,见 遇吉 质鲁,意轻之。”
词语解释:质剂  拼音:zhì jì
古代贸易券契质和剂的并称。长券叫质,用以购买马牛之属;短券叫剂,用以购买兵器珍异之物。后世的合同本此。《周礼·天官·小宰》:“七曰听卖买以质剂。” 郑玄 注:“质剂,两书一札,同而别之,长曰质,短曰剂。傅别、质剂,皆今之券书也。” 晋 左思 《魏都赋》:“质剂平而交易,刀布贸而无筭。” 宋 岳珂 《桯史·泉江三地名》:“考之业主之质剂,则地名皆信然。” 梁启超 《生计学学说沿革小史》:“银行质剂之制度兴起,且徧及于诸地也。”一说,为评定物价的文书。参阅《周礼·地官·质人》 郑玄 注引 汉 郑司农 曰。
词语解释:质陋  拼音:zhì lòu
质朴简陋。 明 张瀚 《松窗梦语·风俗纪》:“至於诸省会,余所歷览,率质陋无华,甚至纤嗇贫窶。”
词语解释:质鬻  拼音:zhì yù
典押出卖。 元 刘壎 《隐居通议·造化》:“丁亥大饥,质鬻妻子。” 明 归有光 《遗王都御史书》:“质鬻妻儿,投命贵室。” 章炳麟 《訄书·序种姓上》:“近在 明 世,荐绅之家,苍头百人,是时承平亡战,特以飢寒质鬻,然犹舍其氏族以从主人。”
词语解释:质任  拼音:zhì rèn
人质和任子。《三国志·魏志·卫觊传》“乃白召 覬 还,稍迁尚书” 裴松之 注引 晋 王沉 《魏书》:“是时 关西 诸将,外虽怀附,内未可信。司隶校尉 钟繇 求以三千兵入 关 ,外託讨 张鲁 ,内以胁取质任。”《晋书·武帝纪》:“罢部曲将长吏以下质任。”《陈书·后主纪》:“彼土酋豪,竝输罄诚款,分遣亲戚,以为质任。”
词语解释:质正  拼音:zhì zhèng
(1).品质正直。《楚辞·九章·怀沙》:“内厚质正兮,大人所盛。” 王逸 注:“言人质性敦厚,心志正直。”亦指质朴正直。 晋 葛洪 《抱朴子·勤求》:“古人质正,贵行贱言。故为政者,不尚文辨;修道者,不崇辞説。”
(2).质询,就正。 汉 刘向 《九叹·远逝》:“情慨慨而长怀兮,信上皇而质正。” 明 李贽 《四勿说》:“聊且博为註解,以质正诸君何如?” 胡适 《寄陈独秀》:“重读足下所论文学变迁之说,颇有鄙见,欲就大雅质正之。”
(3).辨明。《旧唐书·吕才传》:“ 才 多以典故质正其理,虽为术者所短,然颇合经义。”
词语解释:质重  拼音:zhì zhòng
(1).诚朴敦厚。《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内直质重兮,大人所盛。” 裴駰 集解引 王逸 曰:“言人质性敦厚,心志正直。”《新五代史·楚世家·马殷》:“ 賨 从 行密 攻战,数有功,为人质重,未尝自矜, 行密 爱之。”
(2).实密厚重。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星有坠落,乃为石矣,精若是石,不得有光,性又质重,何所繫属?”
词语解释:质诚  拼音:zhì chéng
质朴诚实。《大戴礼记·文王官人》:“质诚居善者可得,忠惠守义者可见也。”《南齐书·礼志上》:“政是质诚尊天,不自崇树,兼事通旷,必务开远。” 清 朱之瑜 《答野节书》之八:“﹝朋友之道﹞质诚欵洽为良,虚恢文饰其敝也。”
词语解释:质强  拼音:zhì qiáng
质朴坚强。 唐 元稹 《王进岌冀州刺史制》:“ 冀 方 陶尧 之所理也。其俗质强,有古人遗风。”
词语解释:质库  拼音:zhì kù
当铺。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中:“ 扬州 富商大贾,质库酒家,得 王四舅 一字,悉奔走之。”《醒世恒言·郑节使立功神臂弓》:“门首一壁开个金银舖,一壁开所质库。” 叶圣陶 《穷愁》:“吾今已弗能视,然知此衣色泽,当无殊其朔,持付质库,二银元谅可易。”
词语解释:质押  拼音:zhì yā
抵押。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三部三:“那笔信通银行一亿五千万的假药质押借款,就是 金懋廉 经手的。”
词语解释:质料  拼音:zhì liào
(1).品质;质量。 蔡锷 《致袁世凯及国务院电》:“查 滇 产紫铜,质料不亚 日本 ,惟因交通不便,购运较难。” 鲁迅 《书信集·致许寿裳》:“此间生活费颇贵,然一人月用小洋百元足够,食物虽较贵而质料殊佳。”
(2).指物品所用的材料。 叶圣陶 《倪焕之》十八:“给他穿的须是十分温软的质料,裁剪又要讲究。”
词语解释:质对  拼音:zhì duì
对质;对证。 元 康进之 《李逵负荆》第二折:“下山寨,到那里, 李山儿 ,共质对。”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阿英》:“女微哂之。 珏 觉有异,质对参差。”秦腔《假金牌》第十场:“我将你带回朝去,可愿一一质对?”
词语解释:质家  拼音:zhì jiā
(1).指尚实的人士或学派。《公羊传·隐公元年》“立适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汉 何休 注:“嫡子有孙而死,质家亲亲先立弟,文家尊尊先立孙。” 汉 班固 《白虎通·三军》:“王者受命,质家先伐,文家先改正朔。” 清 王夫之 《读四书大全说·孟子·梁惠王上篇三》:“《孟子》七篇言礼,其言乐也,则云‘今之乐犹古之乐’,大率多主质家之言。” 姚华 《曲海一勺》:“人喜自尊,趋於虚憍,质家尚实,文家务华。”
(2).当铺。 清 檀萃 《楚庭稗珠录·粤囊上·海雪多奇》:“喜畜古玩,时入质家,以票序之,视其目皆奇品也。”
(3).指地质学家。 清 谭嗣同 《报贝元徵书》:“西人分舆地为文、质、政三家。文家言地与日月诸行星之关係……质家辨土石之新旧层,各种殭石五金凝结之故。”
词语解释:质宫  拼音:zhì gōng
人质的居室。《墨子·号令》:“守楼临质宫而善周。” 孙诒让 间诂引 毕沅 曰:“质宫,言质人妻子之处……古者贵贱皆谓之宫。”《三国志·魏志·鲜卑传》“ 鲜卑 ” 裴松之 注引 晋 王沉 《魏书》:“通 胡 市,筑南北两部质宫,受邑落质者﹝百﹞二十部。”
词语解释:质律  拼音:zhì lǜ
古代评定市价的一种文书。《荀子·王霸》:“关市几而不征,质律禁止而不偏。如是,则商贾莫不敦慤而无诈矣。” 杨倞 注:“质律,质剂也,可以为法,故言质律也。”参见“ 质剂 ”。
词语解释:质剂  拼音:zhì jì
古代贸易券契质和剂的并称。长券叫质,用以购买马牛之属;短券叫剂,用以购买兵器珍异之物。后世的合同本此。《周礼·天官·小宰》:“七曰听卖买以质剂。” 郑玄 注:“质剂,两书一札,同而别之,长曰质,短曰剂。傅别、质剂,皆今之券书也。” 晋 左思 《魏都赋》:“质剂平而交易,刀布贸而无筭。” 宋 岳珂 《桯史·泉江三地名》:“考之业主之质剂,则地名皆信然。” 梁启超 《生计学学说沿革小史》:“银行质剂之制度兴起,且徧及于诸地也。”一说,为评定物价的文书。参阅《周礼·地官·质人》 郑玄 注引 汉 郑司农 曰。
词语解释:质敏  拼音:zhì mǐn
淳正敏达。《文选·王褒〈四子讲德论〉》:“今刺史质敏以流惠,舒化以扬名,采诗以显至德。” 吕向 注:“质,正;敏,达。” 元 柳贯 《浏阳州学教授张君继之墓志铭》:“ 继之 沉毅质敏,言论忼慷,要为发,必有合於义。”
词语解释:质拙  拼音:zhì zhuō
朴实无华。 况周颐 《蕙风词话》卷五:“《射山词·虞美人》云:‘可怜旧事莫轻忘。且令三年,无梦到 高唐 。’余甚喜其质拙。” 康有为 《广艺舟双楫·体系》:“《张黑女碑》雄强无匹,然颇带质拙。”
词语解释:质数  拼音:zhì shù
大于1的整数,除了它本身和1以外,不能被其他正整数所整除的,称为质数,又称素数。如2、3、5、7、11、13、17都是质数。
词语解释:质悫  拼音:zhì què
质朴诚信。《后汉书·第五伦传》:“性质慤,少文采,在位以贞白称。” 宋 朱熹 《董君景房墓表》:“其言质慤详尽,不为华丽。”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论文上·积素斋文》:“疏宕如 史迁 ,质慤如 班固 。”
词语解释:质布  拼音:zhì bù
上古买卖牛马兵器等,官府给予贸易契券,并收取税金和契纸的成本费。布,古指钱。《周礼·地官·廛人》:“廛人,掌敛市絘布、緫布、质布、罚布、廛布而入于泉府。” 郑玄 注:“质布者,质人之所罚犯质剂者之泉也。” 孙诒让 正义:“ 王与之 云:‘质布,质人所税质剂者之布也,质人卖儥之质剂,如人田宅官给券以收税,谓之质布。’ 江永 云:‘罚则当入罚布,何为别名质布,此即偿质剂之布也;质剂盖官作之,其上当有璽印,是以量取买卖者之钱以偿其费,犹后世契纸有钱也。’按 王 江 説是也。”
词语解释:质币  拼音:zhì bì
币帛礼物。质,通“ 贄 ”。《左传·昭公三年》:“寡人愿事君朝夕不倦,将奉质币以无失时。”
词语解释:质局  拼音:zhì jú
指人的性格器识。 宋 叶适 《忠翊郎武学博士蔡君墓志铭》:“君性安於善,质局方整,刚塞重厚。”
词语解释:质证  拼音:zhì zhèng
(1).凭据;证据。 宋 邵博 《闻见后录》卷二:“ 履 曾於 绍圣 初録奏。比三省又令 履 録私藳以为质证。” 元 无名氏 《冯玉兰》第三折:“不知他杀坏您父子之时,有甚么赃仗质证来。”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唐才常汉口起义清方档案》:“票匪大头目 沉克諴 咨行通缉有案,近经步军统领在京城捕获,刑部审讯,坚称并非 沉克諴 ,恃无质证,任意狡展。”
(2).质疑论证。 清 梁章鉅 《归田琐记·读书》:“院中肄业生,亦欣欣向荣,日以诗文相质证。” 田北湖 《与某生论韩文书》:“承示高论,实获我心。猥辱明问,相与质证。”
(3).对质证明。 明 汤显祖 《牡丹亭·圆驾》:“听旨: 柳状元 质证, 丽娘 所言真假?因何预名 梦梅 ?”《红楼梦》第九五回:“又不好与他质证他会扶乩的话。”
(4).核实验证。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卷五:“近见后生小子,皆喜读《毛西河集》。其所称引,未足为据,必须搜讨源头,字字质证,慎勿为悬河之口所谩。”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海上述林〉下卷序言》:“印本上虽有可疑之处,也无从质证,而且连小引也恐怕和初稿未必完全一样了。”
词语解释:质役  拼音:zhì yì
谓质押其身并供役使。《宋书·顺帝纪》:“太傅 齐王 表诸负官物质役者,悉原除。”
词语解释:质形  拼音:zhì xíng
犹形体。 唐 李翱 《杂说》:“然而耳不能听声,恶得谓之耳歟?目不能别色,恶得谓之目歟?心不能辨是非好恶,恶得谓之心歟?口不能宣心之智,导目之明,达耳之聪,恶得谓之口歟?四者皆不能,於己质形,虚为人尔,其何以自异於犬羊麋鹿乎哉!”
词语解释:质当  拼音:zhì dāng
(1).典当;质押。《元典章·户部八·杂课》:“ 段阿李 质当人户房舍,不行投税,取讫招伏。”《水浒传》第六八回:“ 曾长官 又使人来説:‘若肯讲和,各请一人质当。’”
(2).指人质。《前汉书平话》卷下:“且教你老父权为质当。不依此事或漏泄,先斩你父,后诛全家老小。”
(3).当铺。 明 徐复祚 《一文钱》第二出:“他的质当从来饶本,有的是 隋 珠 和 玉,赤仄黄银。”《清会典事例·户部·杂赋》:“ 湖北 自 单兴 以后,各当舖荡然无存,嗣经绅富凑集资本,开设质当,均未照章领帖纳税。”
词语解释:质奥  拼音:zhì ào
朴实而深奥。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九流绪论下》:“余初读尤漫然,载閲之觉其词颇质奥。”
词语解释:质契  拼音:zhì qì
契约,契据。 宋 苏舜钦 《上三司副使段公书》:“故播敛之早晚,塍畔之出入,质契之昏明,豪弱之交侵,讼诉之搆,官司之辨,皆亲尝之。”《明史·朱纨传》:“ 闽 人 李光头 、 歙 人 许栋 踞 寧波 之 双屿 为之主,司其质契。”
词语解释:质厚  拼音:zhì hòu
质朴敦厚。《后汉书·吴汉传》:“ 汉 为人质厚少文,造次不能以辞自达。” 宋 朱翌 《猗觉寮杂记》卷上:“ 韩魏 公为墓誌,载 仁庙 语,即云如 欧阳 某何处得来,不加文饰,有以见 仁祖 质厚之言,如此得直述之体也。” 清 姚鼐 《〈新修宿迁县志〉序》:“其风土质厚。”
词语解释:质委  拼音:zhì wěi
委质。臣下向君主献礼,表示献身。质,通“ 贄 ”。 晋 陆机 《汉高祖功臣颂》:“威凌 楚 域,质委 汉王 。”
词语解释:质作  拼音:zhì zuò
谓以其人作抵押并役使之。《梁书·武帝纪下》:“令书行后,百日为期,若犹有犯,男子謫运,女子质作,并同三年。”《资治通鉴·梁武帝中大同元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云:“质作,质其身使居作。”《隋书·刑法志》:“百姓有罪,则案之如法。其缘坐则老幼不免,一人逃亡,则举家质作。”
词语解释:质债  拼音:zhì zhài
抵债。《唐律疏议·杂律·良人为奴婢质债》:“诸妄以良人为奴婢,用质债者,各减自相卖买三等。”
词语解释:质俭  拼音:zhì jiǎn
质朴俭约。《后汉书·黄琼传》:“今亦宜顾省政事,有所损闕,务存质俭,以易民听。” 宋 曾巩 《库部员外郎知临江军范君墓志铭》:“为人恭逊质俭,能自修飭。” 明 张瀚 《松窗梦语·商贾纪》:“﹝ 江 西﹞地产窄而生齿繁,人无积聚,质俭勤苦而多贫。”
词语解释:质房  拼音:zhì fáng
旧称细胞。 严复 《原强》:“近代学者,皆知太初质房为生之始,其含生蕃变之能,皆於此而已具。”
词语解释:质谱  拼音:zhì pǔ
按照其质量分散开的带电粒子(如电子或核粒子)流的谱
词语解释:质非文是  拼音:zhì fēi wén shì
谓徒有华美的外表,而无相应的实质。语本 汉 扬雄 《法言·吾子》:“其文是也,其质非也……羊质而虎皮,见草而説,见豺而战,忘其皮之虎矣。” 宋 苏轼 《又一首答二犹子与王郎见和》:“质非文是终难久,脱冠还作扶犂叟。”
词语解释:质貌  拼音:zhì mào
(1).形体相貌。 唐 无名氏 《玉泉子》:“ 裴勛 质貌么么,而性尤率易。” 唐 薛用弱 《集异记·李勉》:“傍有胡雏,质貌肖逝者。”
(2).指资质形貌。 明 李东阳 《明故刑部郎中奚君墓志铭》:“君讳 昊 ,字 时亨 ,姓 奚氏 ,世为 松江 华亭 人,质貌颖异。”
(3).形体相貌。 唐 无名氏 《玉泉子》:“ 裴勛 质貌么么,而性尤率易。” 唐 薛用弱 《集异记·李勉》:“傍有胡雏,质貌肖逝者。”
(4).指资质形貌。 明 李东阳 《明故刑部郎中奚君墓志铭》:“君讳 昊 ,字 时亨 ,姓 奚氏 ,世为 松江 华亭 人,质貌颖异。”
词语解释:质词  拼音:zhì cí
诉讼。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田七郎》:“致书索 林儿 ,某弟竟置不发。 武 益恚,质词邑宰。勾牒虽出,而隶不捕,官亦不问。”
词语解释:质身  拼音:zhì shēn
典押人身。《隋书·地理志下》:“父子别业,父贫,乃有质身於子。” 清 李渔 《慎鸾交·雪愤》:“起先写的是借约,后面讨起债来,忽然换做质身文契,説小妇人曾当与他,竟要销去为妾。”
词语解释:质诘  拼音:zhì jié
质询诘问。 南朝 宋 颜延之 《又释何衡阳书》:“是以比及质詰,欲以求尽,请捨 天竺 之説。”
词语解释:质铺  拼音:zhì pù
当铺。 鲁迅 《〈呐喊〉自序》:“我有四年多,曾经常常,--几乎是每天,出入于质铺和药店里。”
词语解释:质谨  拼音:zhì jǐn
诚实谨慎。《后汉书·方术传下·郝孟节》:“为人质谨不妄言,似士君子。”
词语解释:质请  拼音:zhì qǐng
根据实际情况。请,通“ 情 ”。《荀子·正名》:“心合於道,説合於心,辞合於説,正名而期,质请而喻。” 王先谦 集解引 王念孙 曰:“质,本也。请,读为情;情,实也。言本其实而晓喻之也。”
词语解释:质辞  拼音:zhì cí
仪表言辞。 元 黄溍 《资德大夫陕西诸道行御史台御史中丞董公神道碑》:“公质辞魁奇,性度坦夷,慎威仪,寡言语。”
词语解释:质暗  拼音:zhì ān
谓暗昧。《文选·司马相如〈封禅文〉》:“或曰:且天为质闇,示珍符固不可辞。” 李周翰 注:“天道闇昧而不言,故以珍符之异瑞以示王者。”
词语解释:质辩  拼音:zhì biàn
亦作“ 质辨 ”。
(1).质疑辩论。《新唐书·刘子玄传》:“宰相 宋璟 等不然其论,奏与诸儒质辩。” 明 归有光 《送吴纯甫先生会试序》:“时有质辨,剖析毫髮,议论蠭起,羣疑豁如。”
(2).指质正分辩。《平山冷燕》第五回:“ 山显仁 质辩道:‘天子宠爱,岂独宠爱老臣一人?’”
(3).对质讯辩。 元 孙仲章 《勘头巾》第四折:“兀那 张鼎 ,我还要阎王殿下攀告你来,挐去质辨。” 清 俞蛟 《梦厂杂著·齐东妄言·谢云》:“遂闻堂上呼 谢云 ,则一武夫,冠带而前,质辩良久。”
词语解释:质录  拼音:zhì lù
收押。《宋书·武帝纪中》:“凡所质録贼家餘口,亦悉原放。”《南齐书·良政传·虞愿》:“前政与民交关,质録其儿妇, 愿 遣人於道夺取将还。”
词语解释:质难  拼音:zhì nán
(1).质疑问难。《陈书·儒林传·戚衮》:“又尝置宴集玄儒之士,先命道学互相质难,次令中庶子 徐摛 驰骋大义。”《新唐书·吕才传》:“ 贞观 时, 祖孝孙 增损乐律,与音家 王长通 、 白明达 更质难,不能决。” 清 龚自珍 《己亥六月重过扬州记》:“归馆,郡之士皆知余至,则大讙,有以经义请质难者。”
(2).责问,非难。如:你不要质难人家嘛。
词语解释:质询  拼音:zhì xún
质疑询问。 茅盾 《锻炼》一:“端进茶来的时候, 阿金 便成了质询的对象。” 张周 《步履艰难的中国》第二章:“他回答代表质询。好厉害的质询,他记得,连珠炮般的发问,把他震懵了。”
词语解释:质责  拼音:zhì zé
(1).质问、责备。《史记·汲郑列传》:“ 张汤 方以更定律令为廷尉, 黯 数质责 汤 於上前。”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六:“ 南轩 质责 虞丞相 并甫 不当用 张説 。” 明 文嘉 《先君行略》:“人有过,未尝面加质责。”
(2).谓责备而指正之。《后汉书·朱浮传》:“ 浮 以书质责之。” 李贤 注:“质,正也。”
共156,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