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卦去声 [chuài zuō][bài][jiè xiè][详注1][ài][jiè][乙界切,音餲。与噫同。《说文》饱食息也。][yè][快也][è][zhài][ài]浿[zhài][《广韵》《集韵》苦怪切,音蒯。亦笼也。]

[详注2][详注3][详注4][bà]


注1:晒 《广韵》《集韵》《韵会》《正韵》所卖切。《玉篇》暴乾物也。
注2:画 音话。《尔雅·释言》画形也。《注》画者为形像。《释名》画,挂也。以五色挂物象也。《周礼·天官·典丝》凡祭祀共黼画组就之物。《疏》凡祭服皆画衣绣裳。《仪礼·乡射礼》大夫布侯,画以虎豹。士布侯,画以鹿豕。 又官名。《后汉·百官志》画室署长一人,四百石,黄绶。
注3:杀 《广韵》《集韵》《韵会》所界切,音铩。降也,减削也。《周礼·秋官·象胥》国新杀礼,凶荒杀礼。《礼·大传》五世而缌杀同姓也。又《礼器》礼不同,不丰不杀。又《正韵》所卖切,音晒。义同。
注4:嗄 shà,音隘。《广韵》声败。《集韵》气逆也。楚人谓啼极无声为嗄。又《集韵》乙界切,噫去声。亦气逆也。或作噎。
共135,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首字词组
败叶败事败衲败天公败醯败退败材伤锦败本
败絮败将败衣败种败子败遁败财败死
败意败北败名败度败乱败殁败鳞残甲败槥
败坏败盟败褐败衄败阵败血症败摧败好
败阙败笔败家败道败却败血病败损败家相
败亡败草败鼓皮败酱败纸败法败龟板败坏了赫德莱堡的人
败绩败国败类败血败力败服败黑败国亡家
败群败局败兴败桡败臼败敝败撮鸟败室
败缺败军败走败辱败俗败象败火败官
败露败德败面败迹败驾败柳残花败浥败家子

词语解释:败叶
落叶;枯叶
词语解释:败絮  拼音:bài xù
破旧的棉絮。 晋 陶潜 《与子俨等疏》:“余尝感 孺仲 贤妻之言,败絮自拥,何惭儿子。” 唐 裴说 《冬日作》诗:“糲食拥败絮,苦吟吟过冬。” 刘半农 《扬鞭集·学徒苦》:“食则残羹不饱,夏则无衣,冬衣败絮!”
词语解释:败意  拼音:bài yì
犹败兴。《晋书·王戎传》:“ 戎 每与 籍 为竹林之游, 戎 尝后至。 籍 曰:‘俗物已復来败人意。’ 戎 笑曰:‘卿辈意亦復易败耳!’” 宋 惠洪 《冷斋夜话·满城风雨近重阳》:“昨日闲卧,闻搅林风雨声,欣然起,题其壁,曰:‘满城风雨近重阳。’忽催租人至,遂败意,止此一句奉寄。”参见“ 败兴 ”。
词语解释:败兴  拼音:bài xìng
高兴时遇不愉快事而使兴致低落。 元 马致远 《青衫泪》第一折:“ 白侍郎 要住下,着这二位摧逼的慌,好生败兴。”《警世通言·金明池吴清逢爱爱》:“方纔举得一盃,忽听得驴儿蹄响,车儿轮响,却是女儿的父母上坟回来。三人败兴而返。” 梁斌 《播火记》十七:“本来他觉得挺败兴,看看把疯狗拉远,经过急跑以后,这会儿心上又觉得意起来。”
词语解释:败坏  拼音:bài huài
损害;破坏。《史记·酷吏列传》:“乃以 纵 ( 义纵 )为右内史, 王温舒 为中尉。 温舒 至恶,其所为不先言 纵 , 纵 必以气凌之,败坏其功。”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漾水》:“峡中白水,生大石障塞水流,春夏輒濆溢,败坏城郭。”《醒世恒言·大树坡义虎送亲》:“听説你家中将你嫁人,就在今晚,以此仗剑而来,欲剿那些败坏纲常之辈。” 曹禺 《北京人》第三幕:“败坏了 曾 家的门庭,教出一群不明事理,不肯上进,不知孝顺,连守成都做不到的儿女。”
词语解释:败阙  拼音:bài quē
犹过失。 唐 韩愈 《论变盐法事宜状》:“宰相者,所以临察百司,考其殿最,若自为使,纵有败闕,遣谁举之?此又不可者也。”
词语解释:败亡  拼音:bài wáng
失败灭亡。《史记·淮阴侯列传》:“ 广武君 辞谢曰:‘今臣败亡之虏,何足以权大事乎!’”《汉书·五行志中之上》:“天愍 周公 之德,痛其将有败亡之旤,故於郊祭而见戒云。”
词语解释:败绩  拼音:bài jì
(1).指军队溃败。《书·汤誓》:“ 夏 师败绩, 汤 遂从之。” 孔 传:“大崩曰败绩。”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杨诚斋军门》:“ 孙 壮其言,因与贼战,乃至败绩。”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十六篇:“八仙‘火烧东洋’,龙王败绩。”
(2).指事业的败坏、失利。《楚辞·离骚》:“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 王逸 注:“皇,君也;舆,君之所乘,以喻国也;绩,功也。” 晋 葛洪 《抱朴子·广譬》:“故 蒋琬 败绩於百里,而为三台之标; 陈平 困瘁於治家,而怀六奇之略。”
词语解释:败群  拼音:bài qún
危害集体。《汉书·卜式传》:“﹝ 式 ﹞布衣草蹻而牧羊。岁餘,羊肥息。上过其羊所,善之。 式 曰:‘非独羊也,治民亦犹是矣,以时起居,恶者輒去,毋令败羣。’”《续资治通鉴·宋哲宗元祐元年》:“今復於帘前争役法,辞气不逊,陵上侮下,败羣乱众。”
词语解释:败缺  拼音:bài quē
犹破费。指贡钱。《水浒传》第二四回:“那廝会讨县里人便宜,且教他来老娘手里纳些败缺。”
词语解释:败露  拼音:bài lù
坏事或隐私被发觉。 宋 邵雍 《渔樵对问》:“窃人之财,谓之盗。其始取之也,唯恐其不多也;及其败露也,唯恐其多矣。”《醒世恒言·汪大尹火焚宝莲寺》:“众僧见事已败露,都吓得胆战心惊。” 冯德英 《苦菜花》第三章:“自古多少有私情的男女,都是为有了孩子而败露,惨遭丧命的呀!”
词语解释:败事  拼音:bài shì
(1).失败的事。《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子产 之从政也,择能而使之……事成,乃授 子大叔 使行之,以应对宾客,是以鲜有败事。”《老子》:“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2).败坏事情。《管子·霸言》:“彊国少,合少以攻大、以图王……彊国少而施霸道者,败事之谋也。”
(3).失败。《汉书·东方朔传》:“上乏国家之用,下夺农桑之业,弃成功就败事,损耗五穀,是其不可一也。”《明史·史孟麟传》:“即使败事,亦罪有所归。”
词语解释:败将  拼音:bài jiàng
战败的将领。《北史·麦铁杖传》:“﹝帝﹞命 平壤 道败将 宇文述 等百餘人皆为执紼,王公以下送至郊外。”
词语解释:败北  拼音:bài běi
(1).打败仗。《史记·项羽本纪》:“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餘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
(2).泛指竞赛中失败。 唐 柳宗元 《上大理崔大卿应制举不敏启》:“秉翰执简,败北而归,不可以言乎文。”
词语解释:败盟  拼音:bài méng
毁约,违约。 宋 陆游 《湖水愈缩戏作》诗:“今秋雨少烟波窄,堪笑沙鸥也败盟。”
词语解释:败笔  拼音:bài bǐ
(1).用坏了的笔。 宋 苏轼 《石苍舒醉墨堂》诗:“君於此艺亦云至,堆墙败笔如山丘。” 金 元好问 《洛阳卫良臣以星图见贶》诗之一:“败笔成丘死不神,侯门书卷欲谁亲?”《儒林外史》第五五回:“他取了一管败笔,蘸饱了墨,把纸相了一会,一气就写了一行。”
(2).诗文或书画中有毛病的地方。 郭沫若 《奴隶制时代·〈侈靡篇〉的研究》:“我并不想指责作者有这样的败笔,我倒正欢迎作者有这样的败笔。” 巴金 《观察人》:“有人责备我‘美化’了 高老太爷 ,说这是我的‘败笔’。” 秦牧 《艺海拾贝·细节》:“赝品的《清明上河图》,里面有一只麻雀竟然跨了两行屋瓦,真品是决不致有此败笔的。”
词语解释:败草  拼音:bài cǎo
干枯或腐朽的草。 唐 罗隐 《酬高崇节》诗:“败草 汤陵 晚,衰槐 楚 寺寒。” 唐 陈章 《腐草为萤赋》:“厌浥败草,霏微夜萤。”
词语解释:败国  拼音:bài guó
(1).犹亡国。《国语·晋语八》:“有人不难以死安利其国,可无爱乎!若皆卹国如是,则大不丧威,而小不见陵矣。若是道也果,可以教训,何败国之有!”
(2).使国家衰败。《后汉书·宦者传序》:“同敝相济,故其徒有繁,败国蠹政之事,不可单书。”
词语解释:败局  拼音:bài jú
失败的局势。如:败局已定。
词语解释:败军  拼音:bài jūn
(1).战败的军队或士兵。《六韬·均兵》:“骑者,军之伺候也,所以踵败军,絶粮道,击便寇也。”《韩非子·难二》:“败军之诛以千百数,犹北不止。”
(2).战败;打败仗。 三国 蜀 诸葛亮 《前出师表》:“后值倾覆,受任於败军之际,奉命於危难之閒。”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禨祥·雨血》:“北地冬春间,每遇天际昏暗,日曈曈无光,谓之红沙天,则边圉必有争战,及败军陷将之事,都人相传以为占验。”
词语解释:败德  拼音:bài dé
败坏德义;败坏品德。《书·大禹谟》:“侮慢自贤,反道败德。” 孔 传:“反正道,败德义。” 晋 挚虞 《观鱼赋》:“惧留连之败德,遂收欢而命驾。” 叶圣陶 《穷愁》:“博徒十数……长官疾赌甚,皆却而弗纳,谓若辈废时失业,败德丧身,至堪深恶。”
词语解释:败衲  拼音:bài nà
破旧的僧衣。 唐 许浑 《晨别翛然上人》诗:“ 吴 僧诵经罢,败衲倚蒲团。” 元 丘处机 《无俗念·岁寒守志》曲:“败衲重披,寒埪独坐,夜永愁难彻。”
词语解释:败衣  拼音:bài yī
(1).衣裳破旧。《礼记·缁衣》“苟有衣必见其敝” 汉 郑玄 注:“敝,败衣也。” 宋 司马光 《八月十七日夜省直纪事呈同舍》诗:“囊钱与盎米,薪木同时匱;败衣不足準,搏手坐相视。”
(2).使衣衫不整。《晋书·后妃传上·武元杨皇后》:“ 泰始 中,帝博选良家以充后宫……名家盛族子女,多败衣瘁貌以避之。”
词语解释:败名  拼音:bài míng
败坏名声。《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姜 曰:‘行也!怀与安,实败名。’”《后汉书·郭太传》:“ 史叔宾 者, 陈留 人也,少有盛名。 林宗 见而告人曰:‘墙高基下,虽得必失。’后果以论议阿枉败名云。” 郭沫若 《南冠草》第三幕:“我们父子两代,为国为民尽忠尽孝,此心此志,誓与天地日月长垂永远,决不愿见子孙败名缺德。”
词语解释:败褐  拼音:bài hè
破旧的粗布衣服。 唐 项斯 《忆朝阳峰前居》诗:“溪僧来自远,林路出无踪。败褐黏苔徧,新题出石重。”
词语解释:败家  拼音:bài jiā
(1).谓使家族、家庭破落。《孟子·离娄上》:“不仁而可与言,则何亡国败家之有!” 茅盾 《春蚕》二:“那母狗是白虎星,惹上了她就得败家。”
(2).覆亡的家族。《新唐书·外戚传序》:“故 太宗 检贵倖,裁赏赐, 贞观 时内里无败家。”
词语解释:败鼓皮  拼音:bài gǔ pí
中医药名。 唐 韩愈 《进学解》:“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马勃,败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兽一·败鼓皮》﹝集解﹞引 宗奭 曰:“此是穿败者,不言是何皮,马、驴皮皆可为之,当以黄牛皮者为胜……今用处絶少,尤好煎胶。”
词语解释:败类  拼音:bài lèi
(1).毁害族类。《诗·大雅·桑柔》:“大风有隧,贪人败类。” 朱熹 集传:“败类,犹言圮族也。” 唐 张九龄 《故辰州泸溪令赵公碣铭》:“时县宰败类,公止之不可。” 清 梁绍壬 《两般秋雨盦随笔·阮大鋮祭文》:“公与 马 密谋定策,如置弈棋。然 马 贪夫败类,自公出而劝以戕贼毒螫,及悔为所用而事已去。”
(2).集体中的腐败堕落分子。 宋 华镇 《题桃园图》诗:“翦除败类毓良淑,宛若嘉穀纯无稊。”《儒林外史》第三四回:“诸公莫怪学生説,这 少卿 是他 杜 家第一个败类。” 陈学昭 《工作着是美丽的》上卷二九:“她总不相信自己这个高贵的民族会有这么多败类。”
词语解释:败兴  拼音:bài xìng
高兴时遇不愉快事而使兴致低落。 元 马致远 《青衫泪》第一折:“ 白侍郎 要住下,着这二位摧逼的慌,好生败兴。”《警世通言·金明池吴清逢爱爱》:“方纔举得一盃,忽听得驴儿蹄响,车儿轮响,却是女儿的父母上坟回来。三人败兴而返。” 梁斌 《播火记》十七:“本来他觉得挺败兴,看看把疯狗拉远,经过急跑以后,这会儿心上又觉得意起来。”
词语解释:败走  拼音:bài zǒu
战败逃跑。《史记·项羽本纪》:“ 秦嘉 军败走,追之至 胡陵 。”《后汉书·顺阳怀侯嘉传》:“ 建武 二年, 延岑 復反,攻 汉中 ,围 南郑 , 嘉 兵败走。”《宋史·岳飞传》:“ 飞 单骑持丈八铁枪,刺杀 黑风大王 ,敌众败走。”
词语解释:败面  拼音:bài miàn
毁伤面容。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四》:“﹝道士﹞乃一手结印,一手持剑,独与战。竟为妖所踣,拔鬚败面,裸而倒悬。”
词语解释:败天公  拼音:bài tiān gōng
破败的竹笠。中医烧灰入药。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服器一·败天公》﹝释名﹞引 陶弘景 曰:“此乃人所戴竹笠之败者,取竹烧灰用。”
词语解释:败种  拼音:bài zhǒng
詈词。犹孬种。 郭沫若 《瓶》诗之十五:“啊,我骂你个聪明的败种,你以后要好生郑重。”
词语解释:败度  拼音:bài dù
败坏法度。《书·太甲中》:“予小子不明于德,自底不类,欲败度,纵败礼,以速戾于厥躬。” 孔 传:“言己放纵情欲,毁败礼仪、法度,以召罪於其身。” 唐 白居易 《息游惰策》:“念异货之败度,则寡欲,而人著诚矣。” 明 归有光 《圣人之心无穷》:“况周天下之人,而欲人而衣之食之而教之,求其无一人之不食不衣,而不至于败度而斁伦者,圣人果可以自必耶?”
词语解释:败衄  拼音:bài nǜ
挫败损伤,多指战事失败。
词语解释:败道  拼音:bài dào
(1).失败之道。《后汉书·王霸传》:“ 茂 ( 苏茂 )兵精鋭,其众又多,吾吏士心恐,而捕虏与吾相恃,两军不一,此败道也。”
(2).放弃修道。 唐 李商隐 《天平公座中呈令狐令公》诗:“白足禪僧思败道,青袍御史拟休官。”
词语解释:败酱  拼音:bài jiàng
多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高达1.5米,秋季开花,花黄色。花和根揉而嗅之,有败酱气,故名。根茎入药,有消炎、利尿等作用,又可以提制芳香油。《本草纲目·草五·败酱》﹝集解﹞引 汉 刘向 《别录》:“败酱生 江夏 川谷,八月采根,暴乾。”
词语解释:败血  拼音:bài xuè
中医指败坏之血。多指溢于血管外,积存于组织间的坏死血液。又叫恶血。《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手法总论》:“即或其人元气素壮,败血易于流散,可以克期而愈,手法亦不可乱施。”
词语解释:败桡  拼音:bài ráo
失败;挫折。 唐 韩愈 《答柳柳州食虾蟆》诗:“大战 元鼎 年,孰强孰败橈?”《新唐书·房琯传》:“时天下多故,急於谋略攻取,帝以吏事绳下,而 琯 为相,遽欲从容镇静以辅治之,又知人不明,以取败橈,故功名隳损云。”
词语解释:败辱  拼音:bài rǔ
(1).失败与耻辱。 唐 韩愈 《省试颜子不贰过论》:“夫行发於身加於人,言发乎邇见乎远,苟不慎也,败辱随之。”
(2).谓败坏他人名声,使遭受污辱。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仇大娘》:“里人 魏名 夙狡獪,与 仲 家积不相能,事事思中伤之。因 邵 寡,伪造浮言以相败辱。”
词语解释:败迹  拼音:bài jì
败亡的行径。 汉 王符 《潜夫论·明暗》:“夫 田常 囚 简公 , 踔齿 悬 湣王 , 二世 亦既闻之矣。然犹復袭其败迹者,何也?”
词语解释:败醯  拼音:bài xī
即败酱。 郭沫若 《橄榄·行路难》:“沿 江 北行,红荻、白芒、石蒜、败醯、蓟团、红茑之类开满溪涧。”参见“ 败酱 ”。
词语解释:败酱  拼音:bài jiàng
多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高达1.5米,秋季开花,花黄色。花和根揉而嗅之,有败酱气,故名。根茎入药,有消炎、利尿等作用,又可以提制芳香油。《本草纲目·草五·败酱》﹝集解﹞引 汉 刘向 《别录》:“败酱生 江夏 川谷,八月采根,暴乾。”
词语解释:败子  拼音:bài zǐ
败家之子。《韩非子·显学》:“夫严家无悍勇,而慈母有败子。”《醒世恒言·杜子春三入长安》:“岂知亲眷们都道, 子春 泼天家计,尽皆弄完,是个败子,借贷与他,断无还日。” 清 梁绍壬 《两般秋雨盦随笔·败子》:“今人呼不肖子曰‘败子’。或曰:‘败当作稗。稗,所以害苗也。’” 茅盾 《创造》三:“他感得了又甜又酸又辣的奇味,又爱又恨又怜惜的混合的心情,那只有严父看见败子回头来投到他脚下时的心情,有些相像。”
词语解释:败乱  拼音:bài luàn
(1).混乱。《六韬·略地》:“其车骑鋭士,或衝我内,或击我外;士卒迷惑,三军败乱,为之奈何?” 唐 韩愈 《祭田横墓文》:“当 秦 氏之败乱,得一士而可王。” 明 王鏊 《震泽长语·官制》:“其后 韩侂胄 、 史弥远 、 贾似道 相继盗政,羣小又从而附和之,日入於败乱而不知,非以权重故耶?”
(2).危亡;崩溃。《汉书·刘向传》:“圣帝明王常以败乱自戒,不讳兴废,故臣敢极陈其愚。”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五章第三节:“ 北京 以南地区的土豪和 河北 一带一样,在 蒙古 南侵, 金 军败乱的过程中,纷纷组织武装,结寨自保。”
(3).败坏。《后汉书·光武帝纪上》:“ 更始 因其资以据帝位,而不能奉承大统,败乱纲纪,盗贼日多,羣生危蹙。”《三国志·魏志·李胜传》:“今大将军 爽 背弃顾命,败乱国典,内则僭拟,外专威权。” 宋 叶梦得 《石林燕语》卷七:“ 庞颖公 为 开封府 判官,独奏 讽 ,以为苟不惩治,则败乱风俗,将如 西晋 之季。”
词语解释:败阵  拼音:bài zhèn
对阵时被打败。《西游记》第五五回:“ 行者 却也有些醋他,虚丢一棒,败阵而走。” 清 李渔 《慎鸾交·就缚》:“我 魔劫天王 ,起兵以来,敌过多少大将,从不曾有败阵的日子,谁想倒被个小小书生杀得我抱头鼠窜!”
词语解释:败却  拼音:bài què
败退。《史记·淮阴侯列传》:“ 汉 之败却 彭城 、 塞王 欣 、 翟王 翳 亡 汉 降 楚 。” 张守节 正义:“兵败散 彭城 而却退。”
词语解释:败纸  拼音:bài zhǐ
破旧的纸。 宋 苏轼 《东坡志林》卷四:“﹝ 李舜举 ﹞将死,以败纸半幅书其上,云:‘臣 舜举 ,死无所恨,但愿陛下勿轻此贼。’” 清 周亮工 《群鸦寒话图歌》:“呵笔摇摇拂败纸,童童偃蹙无树理。”
词语解释:败力  拼音:bài lì
衰败的体力,衰弱的身躯。 唐 孟郊 《退居》诗:“退身何所食,败力不能閒;种稻耕 白水 ,负薪斫 青山 。”
词语解释:败臼  拼音:bài jiù
星名。《星经》卷下:“败臼四星,在虚、危南,主政治。” 隋 李播 《天象赋》:“败臼察灾而扬辉,天垒守夷而駢照。”
词语解释:败俗  拼音:bài sú
败坏风俗。 汉 冯衍 《显志赋》:“恶丛巧之乱世兮,毒纵横之败俗。”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文章》:“ 阮籍 无礼败俗, 嵇康 凌物凶终。” 明 马中锡 《罪言》:“杀人巨盗亦可获福……弑父与君亦无大害,伤教败俗,莫过於此。”
词语解释:败驾  拼音:bài jià
《庄子·达生》:“ 东野稷 以御见 庄公 ,进退中绳,左右旋中规。 庄公 以为文弗过也,使之鉤百而反。 颜闔 遇之,入见曰:‘ 稷 之马将败。’公密而不应。少焉,果败而反。公曰:‘子何以知之?’曰:‘其马力竭矣,而犹求焉,故曰败。’”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指瑕》:“ 羿氏 舛射, 东野 败驾,虽有儁才,繆则多谢!”谓车倾马仆。后用为用非其人,损害国家的典实。《三国志·吴志·孙綝传》:“臣伏自省,才非干国……位极人臣,伤锦败驾,罪负彰露。”
词语解释:败退  拼音:bài tuì
战败而退却。《后汉书·董卓传》:“时众军败退,唯 卓 全师而还。” 郭希仁 《从戎纪略》:“今观之土匪竟如此乎?及败退,电报 北京 。”
词语解释:败遁  拼音:bài dùn
逃遁,逃跑。 清 吴敏树 《己未上曾侍郎书》:“ 楚 南之贼,先以闻风败遁。”
词语解释:败殁  拼音:bài mò
亦作“败没”。 犹覆灭。谓军队被敌方歼灭。《后汉书·光武帝纪下》:“ 武陵蛮 叛,寇掠郡县,遣 刘尚 讨之,战於 沅水 , 尚 军败殁。”《南史·胡藩传》:“ 徐逵之 败没,帝怒,即日於 马头岸 度 江 。” 宋 范仲淹 《与韩魏公书》:“今 涇原 全师败殁……而特进爵,天下岂无深议耶?”
词语解释:败血症  拼音:bài xuè zhèng
亦称“ 败血病 ”。 霉菌或球菌、杆菌等病菌侵入血液所引起的疾病。症状为发冷、发烧,皮肤或黏膜有出血点,肝脾肿大,严重时发生昏迷或休克。
词语解释:败血病  拼音:bài xuè bìng
见“ 败血症 ”。
词语解释:败血症  拼音:bài xuè zhèng
亦称“ 败血病 ”。 霉菌或球菌、杆菌等病菌侵入血液所引起的疾病。症状为发冷、发烧,皮肤或黏膜有出血点,肝脾肿大,严重时发生昏迷或休克。
词语解释:败法  拼音:bài fǎ
败坏法规、制度。 汉 陈琳 《为袁绍檄豫州》:“卑侮王室,败法乱纪,坐领三臺,专制朝政。”《北史·崔浩传》:“ 老聃 习礼, 仲尼 所师,岂设败法之言以乱先王之教。”
词语解释:败服  拼音:bài fú
谓衣衫破旧。《新唐书·武儒衡传》:“宰相 郑餘庆 不事华絜,门下客多垢衣败服。独 儒衡 上謁,未尝有所易。”《新唐书·朱克融传》:“留京师,久之不得调,羸色败服,饥寒无所贷丐。”
词语解释:败敝  拼音:bài bì
破旧。 宋 刘攽 《中山诗话》:“ 祥符 天禧 中, 杨大年 、 钱文僖 、 晏元献 、 刘子仪 以文章立朝,为诗皆宗尚 李义山 ,号‘西崑体’,后进多窃 义山 语句。赐宴,优人有为 义山 者,衣服败敝,告人曰:‘我为诸馆职撏撦至此。’闻者懽笑。”
词语解释:败象  拼音:bài xiàng
败落的迹象。 清 采蘅子 《虫鸣漫录》卷二:“司閽随出询之,答曰:‘满面神色,灰中带黑,头项已相离约寸许,以我法论,当大辟,封产。败象已见,无可挽回矣。’” 茅盾 《子夜》十七:“在家庭中,他的威权又已处处露着败象,成了总崩溃!”
词语解释:败柳残花  拼音:bài liǔ cán huā
比喻风尘女子。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三本第三折:“他是个女孩儿家,你索将性儿温存……休猜做败柳残花。”《群音类选·清腔类·李子花》:“可惜了月貌花容,颠倒做败柳残花。”
词语解释:败材伤锦  拼音:bài cái shāng jǐn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子产 谓 子皮 曰:﹞‘子有美锦,不使人学製焉。大官大邑,身之所庇也,而使学者製焉。其为美锦,不亦多乎?’”《孟子·梁惠王下》:“ 孟子 谓 齐宣王 曰:‘为巨室,则必使工师求大木。工师得大木,则王喜,以为能胜其任也。匠人斲而小之,则王怒,以为不胜其任矣。’”后以“败材伤锦”喻用非其人,伤害国家。《后汉书·刘玄传》:“今公卿大位莫非戎陈,尚书显官皆出庸伍……臣非有憎疾以求进也,但为陛下惜此举厝。败材伤锦,所宜至虑。”
词语解释:败财  拼音:bài cái
破败家产。《墨子·尚贤下》:“虽有骨肉之亲,无故富贵,面目美好者,实知其不能也,不使之,是何故?恐其败财也。”《红楼梦》第八六回:“那先生便説:‘甲申年正月丙寅,这四个字内,有伤官、败财。’”
词语解释:败鳞残甲  拼音:bài lín cán jiǎ
龙身上散落的鳞甲。比喻纷飞的雪花。《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宋朝杂记上》《西清诗话》载 宋 张元 《咏雪》:“战退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空飞。”
词语解释:败摧  拼音:bài cuī
击败,摧毁。 王闿运 《御夷论一》:“君相当此尚不自警,乃愤疾于一战,其为败摧,何必智士而后知哉!”
词语解释:败损  拼音:bài sǔn
败坏,亏损。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名实》:“及迁为 泗州 别驾,此费日广,不可常周,一有伪情,触涂难继,功绩遂败损矣。”
词语解释:败龟板  拼音:bài guī bǎn
龟甲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介一·龟甲》
词语解释:败黑  拼音:bài hēi
谓使墨色消退。 明 袁宏道 《徐文长传》:“余一夕坐 陶太史 楼,随意抽架上书,得《闕编》诗一帙,恶楮毛书,烟煤败黑,微有字形。”
词语解释:败撮鸟  拼音:bài cuō niǎo
詈词。《水浒传》第九三回:“ 李逵 叫道:‘俺奉 宋先锋 将令,等候你这伙败撮鸟多时了!’”
词语解释:败火  拼音:bài huǒ
中医指泻火、清热。 柳青 《铜墙铁壁》第六章:“绿豆是败火的,你大惊小怪做甚?”
词语解释:败浥  拼音:bài yì
受潮变质。 宋 沉辽 《德相惠新茶复次前韵奉谢》:“自从窜夷裔,所藏多败浥。”
词语解释:败本  拼音:bài běn
谓败乱人的本性。《西游记》第二七回:“他是个潜灵作怪的僵尸,在此迷人败本。”
词语解释:败死  拼音:bài sǐ
败落而死。 唐 韩愈 《窦公墓志铭》:“公视 从史 ,益骄不逊,伪疾经年,轝归 东都 ; 从史 卒败死。”
词语解释:败槥  拼音:bài huì
腐朽的棺材。 愿云 《四客政论》:“如败槥中之古物,形质尽存,一度杖拨,已消散而无餘。”
词语解释:败好  拼音:bài hǎo
败坏盟好。《三国志·魏志·臧洪传》:“ 太祖 围 张超 于 雍丘 , 超 言:‘唯惟 臧洪 ,当来救吾。’众人以为 袁 曹 方睦,而 洪 为 绍 所表用,必不败好招祸,远来赴此。”
词语解释:败家相  拼音:bài jiā xiāng
败坏家业的情状。 鲁迅 《呐喊·风波》:“我活到七十九岁了,活够了,不愿意眼见这些败家相,--还是死的好。” 茅盾 《秋收》三:“当天下午他就跑到镇里,把儿子的‘败家相’告诉了亲家 张老头儿 。”
词语解释:败坏了赫德莱堡的人  拼音:bài huài le hè dé lái pù de rén
短篇小说。美国马克·吐温作于1899年。素以诚实、清高著称的赫德莱堡小镇,因得罪了一个外乡人而遭到报复。外乡人以一袋金币为诱饵,使镇上十九位首要公民明争暗斗,演出了形形色色的丑剧,终使赫德莱堡的名声彻底败坏。
词语解释:败国亡家  拼音:bài guó wáng jiā
见“ 败国丧家 ”。
词语解释:败国丧家  拼音:bài guó sāng jiā
使国破家亡。《晋书·列女传·刘聪妻刘氏》:“自古败国丧家,未始不由妇人者也。” 陈衍 《元诗纪事·黄菜叶谣》:“盖三人皆 元 戚机臣,其残膏积侈,败国丧家,帝特恶焉。”亦作“ 败国亡家 ”。 欧阳予倩 《忠王李秀成》第一幕:“自古以来,因为奸臣陷害忠良,以致败国亡家,这种例子也不少。”
词语解释:败室  拼音:bài shì
破屋。 唐 谷神子 《博异志·马侍中》:“﹝ 马燧 ﹞狼狈窜六十餘里,日暮,度不出境,求蔽于逃民败室中。”
词语解释:败官  拼音:bài guān
败坏官职。谓居官不法。《左传·昭公十四年》:“己恶而掠美为昏,贪以败官为墨,杀人不忌为贼。”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吏部二·辛亥两察之争》:“﹝ 沉鍊 ﹞抗疏纠首辅 严嵩 ,其词甚峻。 嵩 力辩,谓 鍊 作县败官调简,今知京察必处,以故建言,祈免黜幽。”
词语解释:败家子  拼音:bài jiā zǐ
不务正业、挥霍家产、使家庭破落的子弟。 巴金 《家》三三:“这些败家子坐吃山空,还有什么前途?” 丁玲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二:“于是穷下来的人把红契送到他家里去,地主家的败家子在一场赌博之后也要把红契送给他。”
共135,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