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入贡 拼音:rù gòng
(1).向朝廷进献财物土产。《周礼·秋官·小行人》:“令诸侯春入贡,秋献功,王亲受之,各以籍礼之。”《汉书·匈奴传上》:“﹝ 武王 ﹞放逐戎夷 涇 洛 之北,以时入贡,名曰荒服。” 宋 苏轼 《论高丽买书利害札子》之一:“臣伏见 高丽 人使,每一次入贡,朝廷及 淮 浙 两路赐予餽送燕劳之费,约十餘万贯,而修饰亭舘,骚动行市,调发人船之费不在焉。”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五·荷兰刀剑》:“ 康熙 六年, 荷兰国 入贡,其贡物有劒八枚。”
(2).谓贡士入京参加会试。贡士,指乡贡考试合格者。 唐 齐己 《荆州贯休大师旧房》诗:“入贡文儒来请益,出官卿相驻过寻。”词语解释:章贡 拼音:zhāng gòng
章水 和 贡水 的并称。亦泛指 赣江 及其流域。 宋 苏轼 《郁孤台》诗:“日丽 崆峒 晓,风酣 章 贡 秋。” 陈毅 《过太行山书怀》诗:“突围到 章 贡 ,埋伏到 九嶷 。”词语解释:子贡 拼音:zǐ gòng
孔子的弟子。姓端木,名赐,字子贡。词语解释:包贡 拼音:bāo gòng
(1).《书·禹贡》:“厥包橘柚锡贡。”谓包裹橘柚而进贡天子。后以“包贡”指进贡。 宋 黄庭坚 《送张谟河东漕使》诗:“紫参可撅宜包贡,青铁无多莫铸钱。” 宋 陆游 《玉局观拜东坡画像》诗:“太平极 嘉祐 ,珠玉始包贡。”
(2).泛指贡品。 宋 黄庭坚 《晓放汴州》诗:“霜清渔下流,橘柚入包贡。”词语解释:岁贡 拼音:suì gòng
(1).古代诸侯或属国每年向朝廷进献礼品。《国语·周语上》:“日祭、月祀、时享、岁贡、终王,先王之训也。” 唐 韩愈 《唐正议大夫尚书左丞孔公墓志铭》:“ 明州 岁贡海虫、淡菜、蛤蚶可食之属,自海抵京师。”《宋史·食货志下一》:“ 全州 岁贡班竹帘, 简州 岁贡绵紬。”
(2).古代诸侯郡国定期向朝廷推荐人才的制度。《汉书·食货志上》:“诸候岁贡少学之异者於天子,学于大学,命曰造士。”《后汉书·蔡邕传》:“臣闻古者取士,必使诸侯岁贡。” 李贤 注引《尚书大传》:“古者诸侯之於天子,三年一贡士。” 唐 张继 《送顾况泗上觐叔父》诗:“ 吴 乡岁贡足佳宾,后进之中见此人。”
(3).科举时代贡入国子监的生员的一种。 明 清 两代,每年或两三年从府、州、县学中选送廪生升入国子监肄业,故称。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褚生》:“后 吕 以岁贡,廷试入都。”词语解释:修贡 拼音:xiū gòng
献纳贡品。《新五代史·南唐世家·李煜》:“遣中书侍郎 冯延鲁 修贡于朝廷。”《明史·唐胄传》:“今日之事,若欲其修贡而已,兵不必用,官亦无容遣。”词语解释:朝贡 拼音:cháo gòng
古时谓藩属国或外国使臣入朝,贡献方物。《后汉书·乌桓传》:“ 辽西 乌桓 大人 郝旦 等九百二十二人率众向化,诣闕朝贡,献奴婢牛马及弓虎豹貂皮。”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中:“国朝承平日,外国朝贡,间数年必有之,史策但书某国贡方物而已。”词语解释:职贡 拼音:zhí gòng
古代称藩属或外国对于朝廷按时的贡纳。《左传·襄公二十九年》:“ 鲁 之於 晋 也,职贡不乏,玩好时至。”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磔迦国》:“ 摩揭陀国 婆罗阿迭多王 崇敬佛法,爱育黎元,以 大族王 淫刑虐政,自守疆埸,不供职贡。” 明 刘基 《次韵和石末公开读有感》:“山海若时共职贡,郊原何处有戈兵。”《清史稿·礼志十》:“厥后至者弥众,廼令各守疆圉,修职贡,设理藩院统之。”词语解释:乡贡 拼音:xiāng gòng
(1). 唐 代不经学馆考试而由州县推荐应科举的士子。《新唐书·选举志上》:“ 唐 制,取士之科,多因 隋 旧,然其大要有三:由学馆者曰生徒,由州县者曰乡贡,皆升于有司而进退之……其天子自詔者曰制举。”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统序科第》:“自 武德 辛巳岁四月一日,敕诸州学士及早有明经及秀才、俊士、进士明於理体、为乡里所称者,委本县考试,州长重覆,取其合格,每年十月随物入贡。斯我 唐 贡士之始也。”
(2).指由州县选送。 唐 韩愈 《请复国子监生徒状》:“缘今年举期已近,伏请去上都五百里内,特许非时收补;其五百里外,且任乡贡。”《新唐书·锺传传》:“ 广明 后,州县不乡贡,惟 传 岁荐士,行乡饮酒礼。”
(3).指乡试。 明 叶盛 《水东日记·黄希声》:“ 黄鐸 字 希声 , 永乐 中乡贡举人。” 清 方文 《送姚彦昭还里兼怀陈二如都下》诗:“才高转不得科第,同时乡贡良可哀。”词语解释:锡贡 拼音:xī gòng
谓待天子有令而后进贡。有别于常贡。《书·禹贡》:“厥包橘柚锡贡。” 孔颖达 疏:“此物……须之有时,故待锡命乃贡,言不常也。” 蔡沉 集传引 张氏 曰:“必锡命乃贡者,供祭祀,燕宾客则詔之。” 宋 曾巩 《福州拟贡荔枝状》:“臣窃以《禹贡》 扬州 ‘厥包橘柚锡贡’,则百果之实,列於土贡,所从来已久。”一说为常贡。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锡贡解》:“祭祀宾客,岁岁常经。因此锡命责贡,仍是岁岁常贡。”词语解释:土贡 拼音:tǔ gòng
古代臣民或藩属向君主进献的土产。语出《书·禹贡》:“ 禹 别九州,随山浚川,任土作贡。”《汉书·匈奴传下》:“物土贡,制外内。” 颜师古 注:“物土贡者,各因其土所生之物而贡之也。” 宋 曾巩 《福州拟贡荔枝状》:“臣窃以《禹贡》 扬州 ‘厥包橘柚锡贡’,则百果之实列於土贡,所从来已久。” 宋 赵昇 《朝野类要·土贡》:“土贡,诸州岁贡土产之物也。即 夏禹 ‘任土作贡’之义。” 清 黄宗羲 《明夷待访录·田制三》:“ 嘉靖 末行一条鞭法,通府州县十岁中夏税、秋粮存留起运之额,均徭、里甲、土贡、顾募、加银之例,一条总徵之。”词语解释:王贡 拼音:wáng gòng
(1).指古代少数民族按时向天子朝贡。北狄嗣君继位始一朝见曰王:南夷六年一朝见曰贡。《资治通鉴·汉宣帝甘露二年》:“故要荒之君,必奉王贡。” 胡三省 注引《国语》:“ 祭公谋父 曰:‘蛮夷要服,戎狄荒服。要服者贡,荒服者王。’”
(2). 汉 王吉 与 贡禹 的并称。《汉书·王吉传》:“ 吉 与 贡禹 为友,世称‘ 王阳 ( 王吉 字 子阳 )在位, 贡公 弹冠’,言其取舍同也。” 晋 葛洪 《抱朴子·交际》:“耻令 谭 青 专面地之篤,不使 王 贡 擅弹冠之美。” 唐 吕温 《代辛将军与普润刘尚书书》:“虽 管 鲍 在 齐 ,载深知我之感; 王 贡 仕 汉 ,有切弹冠之善。” 清 袁枚 《寄庄容可抚军一百韵》:“ 尹 邢 寧避面, 王 贡 约腾驤。”词语解释:宾贡 拼音:bīn gòng
(1).古代地方向朝廷推举人才时,待以宾礼,贡于京师。《北史·循吏传·梁彦光》:“及大成,当举行宾贡之礼,又於郊外祖道,并以财物资之。” 唐 皇甫曾 《送裴秀才贡举》诗:“宾贡年犹少,篇章艺已成。” 清 顾炎武 《菰中随笔》:“至於郡国僚吏,皆府主所署,版檄召用,至而授职,何尝宾贡,亦不试练。”
(2).指别国推举而来的贤者。《宋史·外国传三·高丽》:“贡士三等,王城曰土贡,郡邑曰乡贡,他国人曰宾贡。”《宋史·外国传三·高丽》:“詔赐 高丽 宾贡进士 王彬 、 崔罕 等及第。”
(3).归顺纳贡。 唐 韩愈 《后廿九日复上宰相书》:“九夷八蛮之在荒服之外者,皆已宾贡。”《旧唐书·回纥传》:“於故 单于臺 置 燕然都护府 统之,以导宾贡。”词语解释:充贡 拼音:chōng gòng
(1).充做贡品。 南朝 梁 任昉 《述异记》卷下:“ 吴桓王 时 会稽 生五色瓜, 吴 中有五色瓜,岁充贡伏献。”《周礼·夏官·大司马》“施贡分职以任邦国” 唐 孔颖达 疏:“民有职业,因使税之,所税者市之以充贡。”
(2).作为贡生。《宋史·选举志三》:“ 景德 间,许文武升朝官嫡亲附国学取解,而远乡久寓京师,其文艺可称,有本乡命官保任,监官验之,亦听附学充贡。”词语解释:珍贡 拼音:zhēn gòng
珍贵的贡品。 晋 王嘉 《拾遗记·魏》:“殊方珍贡,府无虚月。”《新唐书·陆贽传》:“今师旅方殷,疮痛呻吟之声未息,遽以珍贡私别库,恐羣下有所觖望,请悉出以赐有功。”词语解释:别贡 拼音:bié gòng
指常例以外的贡物。《宋书·庾炳之传》:“ 虞秀之 门生事之,累味珍肴,未尝有乏,其外别贡,岂可具详。”词语解释:方贡 拼音:fāng gòng
四方的土贡。亦指方土的贡物。《周礼·夏官·怀方氏》:“怀方氏,掌来远方之民,致方贡,致远物,而送逆之,达之以节。” 唐 卢纶 《送盐铁裴判官入蜀》诗:“传詔收方贡,登车著赐衣。” 宋 曾巩 《赐高丽诏》:“而尔东国之君,款诚内附,数遣使者,乘不测之川,献其方贡。”词语解释:秋贡 拼音:qiū gòng
(1).秋季进贡。 唐 皮日休 《惜义鸟》:“ 商 人每秋贡,所贵復如何?”
(2). 唐 宋 时州府向朝廷荐举会试人员的选拔考试。因于秋季举行,故称。 唐 喻凫 《送友人下第归宁》诗:“旋应赴秋贡,詎得久承欢。”《宋史·选举志二》:“旧制,秋贡春试,皆置别头场,以待举人之避亲者。”词语解释:琛贡 拼音:chēn gòng
谓宝物财货的进贡。《晋书·四夷传序》:“既而 惠皇 失德, 中宗 迁播……賝贡之礼,於兹殆絶。” 前蜀 杜光庭 《天锡观告封章李二真人醮词》:“四方之賝贡虽来,中土之山川或阻。” 宋 苏辙 《〈元祐会计录〉叙》:“及其列国款附賝贡,相属於道。”词语解释:输贡 拼音:shū gòng
纳贡。《辽史·地理志序》:“东朝 高丽 ,西臣 夏国 ,南子 石晋 而兄弟 赵宋 , 吴越 、 南唐 航海输贡。”词语解释:底贡 拼音:dǐ gòng
进贡。《书·禹贡》:“惟箘、簵、楛,三邦底贡,厥名。” 孔 传:“三物皆出 云梦 之泽,近泽三国常致贡之,其名天下称善。”底,一本作“ 厎 ”。 唐 刘禹锡 《复荆门县记》:“通外民之底贡,会南藩之述职,故宾礼蕃焉。”词语解释:时贡 拼音:shí gòng
四时的进贡。 唐 司空图 《太尉琅琊王公河中生祠碑》:“上勤时贡,下赡军须。”词语解释:唐贡 拼音:táng gòng
山名,在今 江苏 宜兴县 东南,临 罨画溪 。产茶, 唐 时入贡,故名。参阅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江南七·常州府》。后因以“唐贡”代称名茶。 清 曹寅 《月凉茗饮歌》:“为怜好友餽唐贡,一升满瀹怜中宵。”词语解释:九贡 拼音:jiǔ gòng
周 代征收贡物的九种类别。亦泛指进贡。《周礼·天官·大宰》:“以九贡致邦国之用,一曰祀贡,二曰嬪贡,三曰器贡,四曰币贡,五曰材贡,六曰货贡,七曰服贡,八曰斿贡,九曰物贡。”《晋书·食货志》:“昔 周 姬公 制以六典,职方陈其九贡,颁财内府,永为不刊。”《旧唐书·昭宗纪》:“且四海之内,创痏犹殷,九贡之邦,纲条未理。” 章炳麟 《封建考》:“邦国既有九贡,其诸侯所未食者,附庸蕞猥,宫简事希。”词语解释:供贡 拼音:gòng gòng
向朝廷缴纳赋税或进献物品。《汉书·叙传下》:“割制庐井,定尔土田,什一供贡,下富上尊。”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夫差内传》:“昔 楚 不承供贡,辟远兄弟之国。”词语解释:楚贡 拼音:chǔ gòng
《左传·僖公四年》载, 齐 伐 楚 , 管仲 责 楚 不向 周 室纳贡苞茅,曰:“尔贡苞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徵。”茅,指菁茅。后因以“楚贡”称菁茅。亦泛指贡物。 北齐 萧祗 《香茅诗》:“终当入 楚 贡,岂羡咏 陈 诗。” 唐 杜甫 《夔府书怀四十韵》:“ 楚 贡何年絶, 尧 封旧俗疑。” 仇兆鳌 注引 郭知达 曰:“ 楚 贡,如 岭 南小梗。”词语解释:春贡 拼音:chūn gòng
春季的贡品。 宋 苏轼 《次韵李公择梅花》:“永怀茶山下,携妓修春贡。”词语解释:进贡 拼音:jìn gòng
(1).古时谓藩属对宗主国或臣民对君主呈献礼品。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 罗浮 甘子, 开元 中方有,山僧种于 南楼寺 ,其后常资进贡。”《醒世恒言·杜子春三入长安》:“元来 波斯舘 ,都是四夷进贡的人,在此贩卖宝货。” 吴晗 《朱元璋传》第四章二:“内地土司要定期进贡,酋长的继承要得到朝廷许可。”
(2).犹送礼。 贾植芳 《在亚尔培路二号·集体生活》:“我们抱着小不忍则乱大谋的见解,不得不凑钱进贡。”《人民文学》1979年第9期:“和 王守信 的燃料公司一样,电业部门也要不断给‘上头’进贡。”
(3).犹供给。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下二十:“他不愿意眼看这副熏得黑黄的腰舌落在继母女儿的手里,但也不想进贡自己的肚子,他认为那是糟蹋了,作惜了。”词语解释:山贡 拼音:shān gòng
谓山中的物产。 元 马祖常 《寄隐士》诗:“葛花藤蔓供山贡,菰米莲房给水珍。”词语解释:责贡 拼音:zé gòng
责令进贡。 宋 梅尧臣 《宣州杂诗》之六:“包茅曾责贡,香草自持纫。” 清 陈田 《明诗纪事戊籤·顾梦圭》:“ 武祥 疏言:‘伏望亟赐罢採(蚌珠),以宽民力。’不报,责贡如初。”词语解释:试贡 拼音:shì gòng
科举时期州县选送贡士进京参加会试。《元史·选举志一》:“岁终试贡,员不必备,惟取实才。”词语解释:海贡 拼音:hǎi gòng
谓海味贡品。《乐府诗集·燕射歌辞三·食举歌之四》:“ 荆 包毕至海贡陈,用之有节德无垠。”词语解释:赐贡 拼音:cì gòng
赏赐与纳贡。 唐 顾况 《送从兄使新罗》诗:“地絶提封入,天平赐贡饶。”词语解释:物贡 拼音:wù gòng
《周礼》所称九贡之一,指杂物鱼盐橘柚等。《周礼·天官·大宰》:“以九贡致邦国之用……九曰物贡。” 郑玄 注:“物贡,杂物鱼盐橘柚。”词语解释:赍贡
持赠贡奉。 宋 梅尧臣 《鸭脚子》诗:“千里竞齎贡,何异贵争啑。”词语解释:赋贡 拼音:fù gòng
赋税。《周礼·天官·大宰》:“以八则治都鄙:一曰祭祀以驭其神……五曰赋贡以驭其用。” 郑玄 注:“赋,口率出泉也。贡,功也,九职之功所税也。” 陆德明 释文引 晋 干宝 曰:“赋,上之所求於下;贡,下之所纳於上。”词语解释:财贡 拼音:cái gòng
财赋贡物。 宋 曾巩 《广德军重修鼓角楼记》:“而狱讼赴诉,财贡输入,以县附宣,道路回阻,众不便利。” 宋 李觏 《安民策九》:“五曰财贡,谓 荆州 之杶榦栝栢, 扬州 之篠簜也。”词语解释:膺贡 拼音:yīng gòng
谓举为贡生。 明 李东阳 《封大孺人杨母熊氏墓志铭》:“及公膺贡入国学,留居故庐,手自织辟,畜鷄豚,易钱穀为朝夕费。”词语解释:脩贡 拼音:xiū gòng
献纳贡品。脩,通“ 羞 ”。 汉 班固 《宝鼎诗》:“岳脩贡兮川效珍,吐金景兮歊浮云。”词语解释:例贡 拼音:lì gòng
(1). 清 代科举制度中贡入国子监的生员之一种。因为不由考选而由生员援例捐纳,故称例贡,不算正途。
(2).按规定旧例进贡。《清会典·兵部·车驾清吏司》:“凡马之例贡者,抵其营马之额。”词语解释:优贡 拼音:yōu gòng
清 制,每三年各省学政於府、州、县在学生员中选拔文行俱优者,与督抚会考核定数名,贡入京师国子监,称为优贡生。经朝考合格后可任职。与岁贡、恩贡、拔贡、副贡合称“五贡”。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七:“ 嘉善 谢金圃 侍郎 墉 , 乾隆 十六年以优贡应南巡召试列第一,赐举人,授内阁中书。”《清史稿·选举志一》:“贡生凡六,曰:岁贡、恩贡、拔贡、优贡、副贡、例贡。”词语解释:货贡 拼音:huò gòng
指金、玉、龟、贝等珍贵贡品。《周礼·天官·大宰》:“以九贡致邦国之用……六曰货贡。” 郑玄 注:“货贡,金、玉、龟、贝也。” 南朝 梁 刘潜 《谢鄱阳王赐钵启》:“珍穷货贡,製极范金。”词语解释:赏贡 拼音:shǎng gòng
颁赏与朝贡。 明 张瀚 《松窗梦语·西番纪》:“余以西戎役属 匈奴 最能为患,所从来久远,而国家仅以赏贡羈縻之,岂足为制驭之长策也。”词语解释:食贡 拼音:shí gòng
靠臣属贡纳的租赋物品而生活。《国语·晋语四》:“公食贡,大夫食邑。”词语解释:聘贡 拼音:pìn gòng
聘问朝贡。《汉书·匈奴传下》:“今既享单于聘贡之质,而更受其逋逃之臣,是贪一夫之得而失一国之心,拥有罪之臣而絶慕义之君也。”词语解释:召贡 拼音:zhào gòng
征召贡举。《文选·蔡邕〈郭有道碑〉》:“委辞召贡,保此清妙。” 张铣 注:“召贡,谓举也。”词语解释:九白之贡 拼音:jiǔ bái zhī gòng
清 代 外蒙古 每年例贡朝廷白色驼、马共九匹,称为“九白之贡”。《清文献通考·舆地二四》:“﹝ 喀尔喀 ﹞为西北强国,共为七部,有三汗:中曰 土谢图汗 ,东曰 车臣汗 ,西曰 扎萨克图汗 …… 崇德 三年,三汗并遣使入朝,定各贡白马八,白驼一,谓之九白之贡,岁以为常。”词语解释:共贡 拼音:gòng gòng
以贡品奉献。共,通“ 供 ”。《史记·燕召公世家》:“使 燕 共贡天子,如 成周 时职。”词语解释:出贡 拼音:chū gòng
(1).科举时代,凡屡试不第的贡生,可按年资轮次到京,由吏部选任杂职小官。某年轮着,就叫作“出贡”。《警世通言·老门生三世报恩》:“﹝ 鲜于同 ﹞年年科举,岁岁观场,不能得朱衣点额,黄榜标名。到三十岁上,循资该出贡了。他是个有才有志的人,贡途的前程是不屑就的。”《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六:“ 浙江 温州府 曾有一个廪膳秀才,姓 韩 名 赞卿 ,屡次科第,不得中式。挨次出贡,到京赴部听选,选得 广东 一个县学里的司训。”《儒林外史》第十八回:“ 随岑庵 却认得 金东崖 ,是那年出贡进京,到监时相会的。”
(2).秀才一经成为贡生,就不再受儒学管教,俗称“出贡”。《儒林外史》第五回:“想起还是前年出贡竖旗杆,在他家扰过一席。”词语解释:讲贡 拼音:jiǎng gòng
讲和入贡。《明史·外国传一·朝鲜》:“时廷臣交章,皆以罢封贡、议战守为言。八月, 养谦 奏讲贡之説,贡道宜从 寧波 ,关白宜封为 日本 王,諭 行长 部 倭 尽归,与封贡如约。”词语解释:通贡 拼音:tōng gòng
犹进贡。 明 王琼 《双溪杂记》:“至 弘治 十一年, 阿黑麻 因不得通贡,自将 陕 巴 送回,復立 土鲁番 ,通贡如旧。” 清 大汕 《海外纪事》卷三:“向化之心虽有,为小国从未请命通贡。”词语解释:禀贡
以禀生的资格做了贡生词语解释:楛贡 拼音:kǔ gòng
见“ 楛矢之贡 ”。
词语解释:楛矢之贡 拼音:hù shǐ zhī gòng
《国语·鲁语下》:“ 肃慎氏 贡楛矢石砮,其长尺有咫。先王欲昭其令德之致远也,以示后人,使永监焉,故铭其栝曰:‘ 肃慎氏 之贡矢’。”后因以“楛矢之贡”泛指东北藩属的贡物。《北史·高丽百济等国传论》:“今 辽东 诸国,或衣服参冠冕之容,或饮食有俎豆之器,好尚经术,爱乐文史,游学於京都者,往来继路……其俗可採者,岂楛矢之贡而已乎?”亦省作“ 楛贡 ”。《魏书·百济传》:“九夷之国,世居海外,道畅则奉藩,惠戢则保境,故羈縻著於前典,楛贡旷於岁时。”词语解释:楛矢之贡 拼音:hù shǐ zhī gòng
《国语·鲁语下》:“ 肃慎氏 贡楛矢石砮,其长尺有咫。先王欲昭其令德之致远也,以示后人,使永监焉,故铭其栝曰:‘ 肃慎氏 之贡矢’。”后因以“楛矢之贡”泛指东北藩属的贡物。《北史·高丽百济等国传论》:“今 辽东 诸国,或衣服参冠冕之容,或饮食有俎豆之器,好尚经术,爱乐文史,游学於京都者,往来继路……其俗可採者,岂楛矢之贡而已乎?”亦省作“ 楛贡 ”。《魏书·百济传》:“九夷之国,世居海外,道畅则奉藩,惠戢则保境,故羈縻著於前典,楛贡旷於岁时。”词语解释:材贡 拼音:cái gòng
指木材一类的贡品。《周礼·天官·大宰》:“以九贡致邦国之用……五曰材贡,六曰货贡。” 郑玄 注引 郑司农 曰:“材贡,木材也。”词语解释:选贡 拼音:xuǎn gòng
科举制度中贡入国子监生员的一种。 明 代在岁贡之外考选学行兼优者充贡,称选贡。《明史·选举志一》:“ 弘治 中, 南京 祭酒 章懋 言:‘……乞於常贡外,令提学行选贡之法,不分廩膳、增广生员,通行考选,务求学行兼优、年富力强、累试优等者,乃以充贡。’”按, 清 代定拔贡、优贡之制,亦由此而来。词语解释:任土作贡 拼音:rèn tǔ zuò gòng
依据土地的具体情况,制定贡赋的品种和数量。《书·禹贡序》:“ 禹 别九州,随山濬川,任土作贡。” 孔 传:“任其土地所有定其贡赋之差。”《汉书·地理志上》:“水土既平,更制九州,列五服,任土作贡。” 晋 左思 《三都赋序》:“且夫任土作贡,《虞书》所著;辨物居方,《周易》所慎。” 明 冯梦龙 《智囊补·上智·蒋恭靖》:“公曰:‘古任土作贡,出于殊方,而故取于 扬 ( 扬州 ),守臣不知也。’” 清 黄宗羲 《明夷待访录·田制三》:“古者任土作贡,虽诸侯而不忍强之以其地之所无,况于小民乎!”亦省作“ 任土 ”。《周礼·地官·载师》:“载师掌任土之灋。” 郑玄 注:“任土者,任其力势所能生育,且以制贡赋也。” 孙诒让 正义:“《大宰》注云:‘任,犹倳也。’力谓性力肥磽,势谓形势高下,生育若农田生九穀、场圃育草木、山泽各有生育之材物,皆任之以倳,立其功业也。《书·禹贡叙》云:‘任土作贡。’ 孔 疏引 郑 注云:‘任土谓定其肥磽之所生。’亦即此义。”《文选·左思〈蜀都赋〉》:“任土所丽,众献而储。” 刘逵 注:“任土,任其土地所生也。《尚书》所谓任土作贡也。”词语解释:铨贡 拼音:quán gòng
选拔推荐。《新唐书·逆臣传下·黄巢》:“露表告将入关,因詆宦竖柄朝,垢蠧纪纲,指诸臣与中人赂遗交构状,銓贡失才。”词语解释:正贡 拼音:zhèng gòng
谓正途出身的贡生。别于例贡(即捐纳取得的贡生)。《二刻拍案惊奇》卷四:“我今年正贡须赴京廷试。”词语解释:币贡 拼音:bì gòng
指入贡的绣帛、圭璋、虎豹皮、马等物。《周礼·天官·大宰》:“以九贡致邦国之用……四曰币贡。” 郑玄 注:“币贡,玉马皮帛也。”词语解释:游贡 拼音:yóu gòng
孔子 的学生 子游 ( 言偃 )和 子贡 ( 端木赐 )的并称。 清 姚鼐 《王君病起有诗见和因复次韵赠之》:“惭非大厦任帡幪,耻作小璣号 游 贡 。”词语解释:漕贡 拼音:cáo gòng
(1).指漕试。 宋 文天祥 《龙泉县监漕乡举题名引》:“ 卢陵 诸老发身, 六一公 、 澹庵 以学舍, 益公 、 诚斋 以乡举, 献简公 以漕贡。”
(2).漕运贡米。 清 魏源 《〈海运全案〉序》:“维时辅臣力赞,大府僉同,而臣 长龄 适藩南服,綰海国漕贡,廼襄议,廼筹费,廼遴员,廼集粟,廼召舟。”词语解释:拔贡 拼音:bá gòng
科举制度中选拔贡入国子监的生员的一种。 清 制,初定六年一次, 乾隆 七年改为每十二年(即逢酉岁)一次,由各省学政选拔文行兼优的生员,贡入京师,称为拔贡生,简称拔贡。同时,经朝考合格,入选者一等任七品京官,二等任知县,三等任教职;更下者罢归,谓之废贡。参阅 清 福格 《听雨丛谈》卷五、《清史稿·选举志一》。词语解释:斿贡 拼音:yóu gòng
周 代九贡之一。贡珠、玉之类。一说,贡羽、毛之类。《周礼·天官·大宰》:“以九贡致邦国之用……八曰斿贡。” 郑玄 注:“ 郑司农 云:‘游贡,羽毛。’……斿,读如‘囿游’之‘游’。斿贡,燕好珠璣琅玕也。”词语解释:御贡 拼音:yù gòng
向朝廷进献。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二·豁堂诗》:“ 钱塘 正嵓禪师 ,字 豁堂 ,赋诗清丽……略采数首於此:‘正愁仙福难消受,又喫人间御贡茶。’”词语解释:廪贡 拼音:lǐn gòng
指府、州、县的廪生被选拔为贡生。亦用以称以廪生的资格而被选拔为贡生者。《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八回:“ 莫某人 他是个廩生,他捐功名,又不从廪贡上报捐,另外弄个监生。” 李劼人 《大波》第一部第四章:“象 志哥 这盛年就读到中学,毕了业,不是廪贡,也是秀才。”词语解释:挨贡 拼音:āi gòng
明 清 科举制度,府、州、县学生员,按规定次序选升为贡生,谓之挨贡。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吏部二·都给事升转》:“六科都给事陞转,惟吏科多陞京堂,餘则一内一外,如庠士之挨贡,不敢攛越。”《儒林外史》第九回:“这也可笑的紧,廪生挨贡,也是衣冠中人物,今不过侵用盐商这几两银子,就要将他褫革追比,是何道理!”词语解释:款贡 拼音:kuǎn gòng
归附进贡。 明 张居正 《番夷求贡疏》:“待其既败,而后抚之,则彼之感德愈深,而款贡可以坚久。”《明史·外国传一·广西土司三》:“兵科给事中 张辅之 、 辽东 都御史 赵燿 皆言款贡不可轻受。”词语解释:就贡 拼音:jiù gòng
应举。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汪遵》:“ 遵 初与乡人 许棠 友善…… 棠 时先在 京师 ,偶送客至 灞 滻 间,忽遇 遵 於途,行李索然。 棠 讯之曰:‘ 汪 都何事来?’ 遵 曰:‘此来就贡。’”词语解释:恩贡 拼音:ēn gòng
明 清 科举制度规定,每年由府、州、县选送廪生入京都国子监肄业,称为岁贡。凡遇皇帝登极或其他庆典而颁布恩诏之年,除岁贡外再加选一次,称为“恩贡”。《明史·选举志一》:“入国学者,通谓之监生。举人曰举监,生员曰贡监,品官子弟曰廕监,捐资曰例监。同一贡监也,有岁贡,有选贡,有恩贡,有纳贡……恩贡者,国家有庆典或登极詔书,以当贡者充之。”《清会典·礼部·学校》:“凡生员食餼久者,各以其岁之额而贡于太学,曰岁贡。有恩詔则加贡焉,曰恩贡。”词语解释:服贡 拼音:fú gòng
周 代九贡之一。进贡丝麻织品。《周礼·天官·大宰》:“以九贡致邦国之用……七曰服贡。” 郑玄 注:“ 郑司农 云:‘服贡,祭服。’ 玄 谓服贡,絺紵也。” 孙诒让 正义:“‘服贡,祭服’者,即《禹贡》玄纁玄纤縞之属。先 郑 説服贡,亦谓服材,非谓制成衣服。”词语解释:筐贡 拼音:kuāng gòng
给官府的贡物。《南齐书·竟陵文宣王子良传》:“值今夕酒谐肉飫,即许附申赦格;明日礼轻货薄,便復不入恩科。筐贡微闕,箠挞肆情。”词语解释:纳贡 拼音:nà gòng
(1).古代诸侯向天子贡献财物土产。《史记·齐太公世家》:“命 燕君 復修 召公 之政,纳贡於 周 ,如 成 康 之时。”《晋书·潘岳传》:“方今四海会同,九服纳贡。” 清 陈康祺 《燕下乡脞录》卷十:“奏言‘ 山东 吏治废弛,借纳贡名,贪婪无厌。’” 韩北屏 《非洲夜会·酋长的故事》:“ 邓克拉土邦 时时蹂躏森林地带的其他土邦,要它们输诚纳贡。”
(2). 明 代科举制度准许人捐纳钱财入国子监,由生员捐纳者称纳贡,而由普通民人捐纳者称例监。 清 代有例贡,性质相近。《明史·选举志一》:“生员曰贡监……同一贡监也,有岁贡,有选贡,有恩贡,有纳贡。”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胡四娘》:“ 东海 李兰臺 见而器之,收诸幕中,资以膏火,为之纳贡,使应 顺天 举。”词语解释:科贡 拼音:kē gòng
(1).科举制度中,府州县举荐人才进入国子监习业,谓之“科贡”。后亦泛指科举。《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九:“岂似科贡的人,一勾了帐。”《明史·选举志一》:“祭酒 林瀚 以坐班人少,不敷拨歷,请开科贡。” 清 梁章鉅 《退庵随笔·官常二》:“ 隋 唐 以降,科贡之势重,而吏之选益轻矣。”
(2).指贡生。《明史·选举志一》:“ 弘治 中, 南京 祭酒 章懋 言:‘ 洪 永 间,国子生以数千计,今在监科贡共止六百餘人,岁贡挨次而升,衰迟不振者十常八九。’”词语解释:租贡 拼音:zū gòng
租税。 汉 赵晔 《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虽有鸟田之利,租贡纔给宗庙祭祀之费。”词语解释:器贡 拼音:qì gòng
谓贡献天子或诸侯的宗庙用器。一说为进贡供制礼器的材料。词语解释:解贡 拼音:jiě gòng
古代地方向朝廷选拔荐送人才。《元典章·吏部六·儒吏》:“若遇本道按察司及本路总管府岁贡之时,仰本司、本路行下本学教授於係籍学生内,选使行义修明、文笔优赡、深通经史、晓达时务可以从政者,保申本路官司,再行体覆相同,然后解贡。”词语解释:考贡 拼音:kǎo gòng
考试生员以备充任贡生。《二刻拍案惊奇》卷四:“此时家中官事未决,恰值宗师考贡。”词语解释:副贡 拼音:fù gòng
清 代科举取士,在乡试中备取的列入副榜,得入太学肄业,称为副贡。 清 叶廷琯 《鸥陂渔话·刘书樵晋游诗选》:“ 刘书樵 汲 , 上海 才士,工诗文, 嘉庆 戊辰举副贡。”词语解释:奉贡 拼音:fèng gòng
(1).纳贡。《后汉书·东夷传·夫馀》:“二十五年, 夫餘王 遣使奉贡, 光武 厚荅报之。” 明 宋濂 《皇太子与高丽王书》:“王处海东,称藩奉贡於朝廷者五年。”
(2).犹奉献。《后汉书·吕布传》:“ 成 ( 侯成 )分酒肉,先入诣 布 而言曰:‘蒙将军威灵,得所亡马,诸将齐贺,未敢尝也,故先以奉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