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二十二养上声 [jiàng qiǎng,勉强][shǎng,上升][zhǎng,长幼]广[bàng bǎng][详注1]仿[详注2][详注3][tǎng][chǎng][详注4][rǎng][zāng,肮脏][wàng][qiǎng][chǎng tǎng][dàng xiàng][huǎng][俱往切,《广韵》犷平,县名。在渔阳。][详注5]


注1:苍 仓上声。莽苍,寒状。一曰近郊之色。《庄子·逍遥游》适莽苍者,三餐而反。《唐书·韦述传》苍卒奔逼。
注2:攘 音壤。扰也。《前汉·陈平传赞》倾侧扰攘楚魏之闲。
注3:向 《集韵》《正韵》许两切,音向。《集韵》人字。《左传·襄十一年》晋侯使叔肸告于诸侯。《注》叔肸,叔向也。《前汉·刑法志》作叔向,颜师古:音许两反。
注4:泱 音坱。泱漭,广大貌。《冯衍·显志赋》览河华之泱漭。
注5:榔 音朗。木名。○按《左思·吴·蜀都赋》槟榔桄榔皆作榔。
共235,分3页显示   1  2  3 下一页
末字词组
万象意象香象法象吞象元象宸象寄象
气象天象成象见象瑞象妙象燧象色象
物象大象形象三象驯象影象秤象异象
龙象垂象乾象图象真象名象乱无象兴象
无象观象治象肖象金象立象貌象魁三象
景象犀象悬象境象醉象梦象鼎象仪象
罔象牺象卦象巨象摸象镂象泥象兵象
想象玄象辰象圆象遗象外象镜象现象
四象白象取象画象震象小象提象灵象
星象爻象历象设象文象言象舞象神象

词语解释:万象  拼音:wàn xiàng
宇宙间一切事物或景象。 南朝 宋 谢灵运 《从游京口北固应诏》诗:“皇心美阳泽,万象咸光昭。” 唐 杜甫 《宿白沙驿》诗:“万象皆春气,孤槎自客星。” 明 何景明 《待曙楼赋》:“忻万象之昭晰,张群方之幽黝。” 冰心 《三寄小读者》十:“万象纷乱中,只要我能寻到她,投到她的怀里……天地一切都信她!”
词语解释:气象  拼音:qì xiàng
(1).气候;天象。后多指大气的状态和现象,如刮风、闪电、打雷、下雪等等。 宋 苏轼 《与章子厚书》:“ 黄州 僻陋多雨,气象昏昏也。” 清 刘大櫆 《漱润楼记》:“风雨云烟,晨夕之气象万变。”
(2).指能预示吉凶的云气变化。《旧五代史·唐书·符存审传》:“居旬日, 梁 军逼我营。会望气者言:‘西南黑气如鬭鸡之状,当有战阵。’ 存审 曰:‘我方欲决战,而形於气象,得非天赞歟!’”
(3).景色,景象。 唐 阎宽 《晓入宜都渚》诗:“回眺佳气象,远怀得山林。”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九:“ 韩平原 作 南园 於 吴山 之上,其中有所谓村庄者,竹篱茅舍,宛然田家气象。” 清 侯方域 《记倪云林〈十万图记〉》:“盖 云林 画多得之气象萧疎,烟林清旷。” 陈毅 《平山呈朱德同志》诗:“ 滹沱河 畔与君晤,指点江山气象殊。”
(4).指迹象。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五:“ 东坡 在 儋耳 ,谓子 过 曰:‘吾尝告汝,我决不为海外人,近日颇觉有还中州气象。’”《前汉书平话》卷下:“众官领旨赴宴,坐定了。 陈平 见是伏兵气象,曰:‘这事大变也。’” 瞿秋白 《赤俄之归途》:“农业经过旱灾也有复生气象,真有些神妙。”
(5).气度,气局。《新唐书·王丘传》:“﹝ 王丘 ﹞气象清古,行脩絜,於词赋尤高。” 宋 龚昱 《乐庵语录》卷五:“如 舜 孳孳为善,想其气象必是箇温良恭顺底人。”《三国演义》第八二回:“ 权 曰:‘此计最善。但卿此去,休失了 东吴 气象。’”
(6).指事物的情状和态势。 唐 鲍溶 《古鉴》诗:“古鑑含灵气象和,蛟龙盘鼻护金波。”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五:“石犀一足不备,以他石续之,气象甚古。”
(7).气概,气派。 元 陈以仁 《存孝打虎》第二折:“恨不的莽拳头打挫牙关,八面威气象全无,十石力身躯软瘫。”《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一回:“ 侣笙 出落得精神焕发……眉宇间还带几分威严气象。”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十四章:“没有高山不显平地……( 闯王 )才是打江山的气象。”
(8).指诗文字画的气韵和风格。 唐 韩愈 《荐士》诗:“ 建安 能者七,卓犖变风操,逶迤抵 晋 宋 ,气象日凋耗。” 宋 秦观 《史籀李斯》:“今 汉 碑在者皆隶字,而 程邈 此帖乃是小楷,观其气象,岂敢遂信以为 秦 人书?” 元 耶律楚材 《和南质张学士敏之见赠》之七:“文章气象难形容,腾龙翥凤游秋空。” 明 叶宪祖 《鸾鎞记·劝仕》:“这诗颇有臺阁气象,不似山野人之作。” 清 刘大櫆 《赠大夫闵公传》:“间作指头小画,楮墨瓏玲,气象飞动,人多寳而藏之。”
词语解释:物象  拼音:wù xiàng
(1).外界事物。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耽虚好静,羡此永生,独驰思於天云之际,无物象而能倾。”
(2).物体的形象;事物的现象。 晋 王谧 《答桓太尉难》:“良以冥本幽絶,非物象之所举;运通理妙,岂粗迹之能酬?”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洛水》:“北歷 覆釜堆 东,盖以物象受名矣。”《文献通考·经籍九》:“ 汉 魏 间人所为文,名有‘连珠’者,其联贯物象以达己意。” 清 刘大櫆 《〈张秋浯诗集〉序》:“乃縈情於歌咏,寄志乎风骚,比拟辞华,雕鏤物象。” 叶圣陶 《隔膜·阿菊》:“他的视官不能应接这许多活动不息的物象。”
(3).文艺作品所创造的典型形象。 郭沫若 《就目前创作中的几个问题答〈人文〉编者问》:“像 鲁迅 笔下的 阿Q 就是‘生活中由可憎亦复可怜的偏狭观念所造成的卑鄙可耻的物象’的集大成,但 鲁迅 的主旨是叫我们必须加以毁灭。”
(4).景物,风景。 唐 杜牧 《题吴兴消暑楼十二韵》:“晴日登攀好,危楼物象饶。” 宋 梅尧臣 《依韵和晏相公》:“一为清 潁 行,物象颇所览。” 清 陈恭尹 《早发新塘浦舟中作》诗:“物象交晦明,峯云屡开闔。”
(5).物候现象。《人民日报》1959.11.9:“号召全台总动员,人人献农谚,人人观天象、看物象,人人参加整理资料,人人做预报。”
词语解释:龙象  拼音:lóng xiàng
(1).龙与象。水行中龙力大,陆行中象力大,故佛氏用以喻诸阿罗汉中修行勇猛有最大能力者。《大般涅槃经》卷二:“世尊,我今已与诸大龙象菩萨磨訶萨断诸结漏。”
(2).指高僧。 唐 王勃 《四分律宗记序》:“二边云彻,方知实相之尊;十刹风行,乃识真如之贵。将使龙象緇服,维明克允。” 清 钱谦益 《〈空一斋诗〉序》:“ 紫柏大师 以法门龙象,唱道东南。”
(3).指罗汉像。 唐 罗隐 《甘露寺火后》诗:“只道鬼神能护物,不知龙象自成灰。” 宋 苏轼 《自海南归过清远峡宝林寺敬赞禅月所画十八大阿罗汉·第十一罗怙罗尊者》:“龙象之姿,鱼鸟所惊。” 清 顾炎武 《重登灵岩》诗:“山静鼪猱栖佛地,堂空龙象散诸天。”
(4).象中体格壮健高大者。《维摩经·不思议品》:“譬如 迦叶 ,龙象蹴踏,非驴所堪。” 嘉祥 疏:“此言龙象者,只是一象耳,如好马名龙马,好象云龙象也。”
(5).指皇帝。 五代 齐己 《寄吴国西供奉》诗:“瑶闕合陪龙象位,春山休记鷓鴣啼。” 宋 岳珂 《桯史·献陵疏文》:“爰竭蚍蜉之诚,仰干龙象之驭。”
词语解释:无象  拼音:wú xiàng
(1).失去常态、常道。《左传·襄公九年》:“ 士弱 曰:‘…… 商 人閲其祸败之衅,必始於火,是以日知其有天道也。’公曰:‘可必乎?’对曰:‘在道,国乱无象,不可知也。’” 杜预 注:“言国无道,则灾变亦殊,故不可必知。” 孔颖达 疏:“若国家昏乱,无復常象,不可知也。”《文选·王粲〈七哀〉诗之一》:“ 西京 乱无象,豺虎方遘患。” 李善 注引 河上公 曰:“象,道也。” 南朝 宋 谢灵运 《拟魏太子“邺中集”诗·王粲》:“ 伊洛 既燎烟, 函崤 没无象。”一本作“ 无像 ”。
(2).没有形迹;没有具体形象。《管子·幼官》:“备具胜之原,无象胜之本。” 赵守正 注:“无象,指军行隐蔽,使人们看不到形象。”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譬若画形於无象,造响於无声。” 唐 张九龄 《请东北将吏刊石纪功德状》:“观变早於未萌,必取预於无象。”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四:“或兀坐冥搜,求声於寂寥,写真於无象。”
(3).原为道家形容道玄虚无形之语,后亦泛指诸种义理的玄微难测,或玄微难测的义理。语出《老子》:“绳绳兮不可名,復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象之象,是谓忽怳。” 南朝 梁 沉约 《雅乐歌·諴雅之一》:“怀忽慌,瞻浩荡……出杳冥,降无象。” 唐 李华 《润州鹤林寺故径山大师碑铭》:“道行无跡,妙极无象:谓体性空,而本源清净;谓诸见灭,而觉照圆明。” 宋 苏辙 《郊祀庆成》诗:“治道初无象,神功竟莫宣。” 清 王士禛 《渔洋诗话》卷下:“ 吴 之 洞庭山 有丐者, 汪钝翁 记其数诗,有云:‘……有形皆是假,无象孰为真?悟到无生地,梅花满四邻。’”
词语解释:景象  拼音:jǐng xiàng
亦作“ 景像 ”。
(1).犹迹象。
(2).形状,形象。《后汉书·西羌传·羌无弋爰剑》:“ 羌 人云 爰剑 初藏穴中, 秦 人焚之,有景象如虎,为其蔽火,得以不死。”
(3).景色;现象;状况。《敦煌变文集·八相变》:“今晨殿下散闷闲游,驾幸南门,见何景像?” 唐 郑谷 《中年》诗:“漠漠 秦 云澹澹天,新年景象入中年。”《古今小说·蒋兴哥重会珍珠衫》:“ 晴云 、 暖雪 两个丫头,一力劝主母在前楼去看看街坊景象。” 秦牧 《艺海拾贝·“果王”的美号》:“在世界文学史上,在 中国 文学史上,我们看到的是群峰屹立的景象。”
词语解释:罔象  拼音:wǎng xiàng
(1).亦作“ 罔像 ”。古代传说中的水怪。或谓木石之怪。《国语·鲁语下》:“水之怪曰龙、罔象。” 韦昭 注:“或曰罔象食人,一名沐肿。”《庄子·达生》:“水有罔象。” 陆德明 释文:“ 司马 本作‘无伤’。云:状如小儿,赤黑色,赤爪,大耳,长臂。一云:水神名。”《文选·张衡〈东京赋〉》:“残夔魖与罔像,殪野仲而歼游光。” 薛综 注:“罔象,木石之怪。” 宋 梅尧臣 《送圣民学士知登州》诗:“ 始皇 安得长,阴怪役罔象。”
(2).水盛貌。《楚辞·远游》:“览方外之荒忽兮,沛罔象而自浮。” 朱熹 集注:“罔象,水盛貌。”
(3).虚无。《文选·王褒〈洞箫赋〉》:“薄索合沓,罔象相求。” 李善 注:“罔象,虚无罔象然也。”
(4).同“ 象罔 ”。《庄子》寓言中的人物。见《庄子·天地》。 南朝 齐 张融 《答周颙书》:“但敷生灵以竦志,庶足下 罔象 以捫珠。”
词语解释:想象  拼音:xiǎng xiàng
见“ 想像 ”。
(1).缅怀;回忆。2.犹设想。
词语解释:想像  拼音:xiǎng xiàng
亦作“ 想象 ”。
(1).缅怀;回忆。《楚辞·远游》:“思旧故以想像兮,长太息而掩涕。” 王逸 注:“像,一作象。” 唐 李商隐 《及第东归次灞上却寄同年》诗:“ 下苑 经过劳想像,东门送饯又差池。” 清 倪瑞璿 《金陵怀古》诗:“往事不堪频想像,夕阳西下看潮平。” 瞿秋白 《饿乡纪程》十一:“我现在想像,他说这话时的笑容,还俨然如在目前呢。”
(2).犹设想。《列子·汤问》:“ 伯牙 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唐 高适 《和贺兰判官望北海作》:“跡非想像到,心以精灵猜。” 明 郎瑛 《七修类稿·辨证上·霓裳羽衣曲考》:“《霓裳羽衣曲》舞不传於世久矣,虽学士知书之流,亦徒求想像而已。” 杨朔 《迎志愿军归国》:“你们想像中的祖国正应该是这样。”
词语解释:四象  拼音:sì xiàng
(1).指春、夏、秋、冬四时。体现于卦上,则指少阳、老阳、少阴、老阴四种爻象。《易·繫辞上》:“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虞翻 注:“四象,四时也。” 高亨 注:“四象,四时也。四时各有其象,故谓之四象,天地生四时,故曰:‘两仪生四象。’”又《繫辞上》:“《易》有四象,所以示也。” 高亨 注:“四象:少阳、老阳、少阴、老阴四种爻象也。” 唐 吕岩 《忆江南》词:“八卦九宫看掌上,五行四象在人身。”《朱子语类》卷一三七:“《易》中只有阴阳奇耦,便有四象,如春为少阳,夏为老阳,秋为少阴,冬为老阴。”一说指金、木、水、火。体现于卦上,则为实象、假象、义象、用象。见《易·繫辞上》 孔颖达 疏。
(2).古代用来表示天空东、北、西、南四个方向的星象。即东方苍龙,北方玄武,西方白虎,南方朱雀。
(3).指日、月、星、辰。《西游记》第一回:“日、月、星、辰,谓之四象。”
(4).指阴、阳、刚、柔或吉、凶、悔、吝。 清 王夫之 《张子正蒙注·大易篇》:“天地之四象,阴、阳、刚、柔也。《易》之四象,则吉、凶、悔、吝也。”
(5).指暇、顺、雍、嘉四种治政要求。 清 龚自珍 《五经大义终始论》:“圣人之以能有名号者,有四象焉:曰暇、曰顺、曰雍、曰嘉。”
(6).指六书的象形、象事、象意、象声四体。 清 方以智 《通雅·六书形声转假说》:“ 用脩 曰:六书当分六体。 班固 云象形、象事、象意、象声、假借、转注是也。四象为经,假借、转注为纬。”
词语解释:星象  拼音:xīng xiàng
指星体的明、暗及位置等现象。古人据以占测人事的吉凶祸福。《后汉书·律历志中》:“愿请太史官日月宿簿及星度课,与待詔星象考校。” 唐 刘长卿 《瓜洲驿奉饯张侍御》诗:“星象衔新宠,风霜带旧寒。”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三:“ 梁山舟 侍讲调以诗云:‘昨夜中庭看星象,小星正在少微边。’”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十章:“咱们 闯王 当然不会挂彩。人家是大命人,犯星象!”
词语解释:意象  拼音:yì xiàng
亦作“ 意像 ”。
(1).谓寓意深刻的形象。 汉 王充 《论衡·乱龙》:“夫画布为熊麋之象,名布为侯,礼贵意象,示义取名也。”
(2).经过运思而构成的形象。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神思》:“然后使玄解之宰,寻声律而定墨;独照之匠,闚意象而运斤。” 明 何景明 《画鹤赋》:“想意像而经营,运精思以驰騖。”
(3).神态;风度。《汉书·李广传》:“ 广 不谢大将军而起行,意象愠怒而就部。”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五:“既入,见茅屋数间,二道人在焉,意象甚萧洒。” 清 方苞 《与陈密旃书》:“与公始相见,窥其意象,即不类於时人。” 叶圣陶 《伊和他》:“他脸上显呈出来的意象,仿佛一朵将开的花。”
(4).想象。 宋 沉作喆 《寓简》卷九:“ 唐天寳 中,有尚书郎 张璪 ,性喜绘画,多出意象之表,松石尤奇。” 茅盾 《无题》二:“他的心目中早已有那么一个配作主角的女性……而且这意象中的女主角也跟着一年一年长大了。”
(5).印象。 清 朱琦 《北堂侍膳图记》:“每於中夜,徬徨却顾,不独儿时意象,邈难再得,即曩昔家居骨肉聚处之乐,亦惝然如梦,不可追忆。” 萧军 《五月的矿山》第六章:“这一对青年在老人底意像中,犹如在那几千人埋骨的坟场上野生起来的两棵花。”
(6).意境。 宋 黄庭坚 《同韵和元明兄知命弟九日相忆》之一:“革囊南渡传诗句,摹写相思意象真。” 萧乾 《一本褪色的相册》十二:“对一个文学工作者,语言就如画家的线条,音乐家的旋律,是用以表达意象或感情的主要手段。”
(7).心境。 宋 王安石 《宿土坊驿寄孔世长》诗:“残年意象偏多感,回首风烟更异乡。” 宋 陆游 《病起寄曾伯兄弟》诗:“意象殊非昨,筋骸劣自持。”
词语解释:天象  拼音:tiān xiàng
(1).《易·繫辞上》:“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指天空的景象,如日月星辰的运行等。古人常用以占吉凶。《书·胤征》:“ 羲 和 尸厥官,罔闻知,昏迷于天象,以干先王之诛。” 唐 刘知几 《史通·书志》:“必为志而论天象也,但载其时彗孛氛祲,薄食晦明, 裨灶 、 梓慎 之所占, 京房 、 李郃 之所候。”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年羹尧之骄》:“ 年 默然久之,夜观天象,浩然长嘆曰:‘事不谐矣。’” 老舍 《茶馆》第三幕:“我夜观天象,紫微星发亮,不久必有真龙天子出现。”
(2).气象,天气。 冰心 《寄小读者》十六:“我正想东方谚语,不能适用于西方天象,谁知元宵夜果然雨雪霏霏。” 郭沫若 《人文界的日蚀》:“天在下着微微的丝雨。一两天来的悬念和天象预报,毕竟应中了。”
词语解释:大象  拼音:dà xiàng
(1).《易》传之一。以卦象为根据来解释卦辞。《易·乾》:“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唐 孔颖达 疏:“此大象也。十翼之中第三翼,总象一卦,故谓之大象。”
(2).大道,常理。《老子》:“执大象,天下往。” 河上公 注:“象,道也。圣人守大道,则天下万民移心归往之。” 晋 干宝 《晋纪总论》:“昔 高祖 宣皇帝 ,以雄才硕量,应运而仕……於是百姓与能,大象始构矣。”
(3).犹天象。旧指日月星辰运行等天文现象,有时亦指气象现象。 晋 陆机 《应嘉赋》:“寄冲气於大象,解心累於世罗。” 晋 陶潜 《咏二疏》:“大象转四时,功成者自去。” 唐 杨炯 《登秘书省阁诗序》:“观星文而考南北,大象入於璣衡。”
(4).动物名。即象。《后汉书·和帝纪》:“﹝ 永元 ﹞六年正月, 永昌 徼外夷遣使译献犀牛、大象。”
词语解释:垂象  拼音:chuí xiàng
显示征兆。古人迷信,把某些自然现象附会人事,认为是预示人间祸福吉凶的迹象。《易·繫辞上》:“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 唐 丁泽 《龟负图》诗:“天意将垂象,神龟出负图。”《水浒传》第十六回:“ 保正 梦见北斗七星坠在屋脊上;今日我等七人聚义举事,岂不应天垂象!”
词语解释:观象  拼音:guān xiàng
(1).观察卦爻之象。古人用以测吉凶。《易·繫辞上》:“圣人设卦观象,繫辞焉而明吉凶,刚柔相推而生变化。” 宋 陈亮 《祭吕东莱文》:“讲观象之妙理,得应时之成能。”
(2).观测天象。《三国志·吴志·虞翻传》:“观象云物,察应寒温。” 唐 杨炯 《浑天赋》:“故知天常安而不动,地极深而不测,可以作观象之準绳,可以作谭天之楷式。”《隋唐演义》第二九回:“ 煬帝 携着 袁紫烟 ,同上臺去观象。”
(3).谓取法,效法。 晋 陆机 《文赋》:“俯貽则於来叶,仰观象於古人。”
词语解释:犀象  拼音:xī xiàng
(1).犀牛和象。《孟子·滕文公下》:“﹝ 周公 ﹞驱虎豹犀象而远之。” 晋 左思 《蜀都赋》:“孔翠羣翔,犀象竞驰。” 宋 陆游 《玉局观拜东坡先生海外画像》诗:“气力倒犀象,律吕谐鸞凤。”《说岳全传》第十一回:“凡剑之利者,水断蛟龙,陆剸犀象。”
(2).犀角和象牙。 秦 李斯 《上书秦始皇》:“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文选·张衡〈东京赋〉》:“贱犀象,简珠玉。” 吕延济 注:“犀象,牙角也。”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上:“ 李汧公 勉 为 岭 南节度使,罢镇。行到 石门 停舟,悉搜家人犀象,投于江中而去。”
词语解释:牺象  拼音:xī xiàng
古代饰有鸟形、鸟羽或象骨的酒器。一说为牺尊和象尊的合称。《礼记·明堂位》:“季夏六月,以禘礼祀 周公 於大庙,牲用白牡,尊用牺象。” 郑玄 注:“尊,酒器也。牺尊以沙羽为画饰,象骨饰之。”《左传·定公十年》:“且牺象不出门,嘉乐不野合。” 杜预 注:“牺象,酒器,牺尊,象尊也。” 孔颖达 疏:“ 郑众 云……牺尊饰以翡翠,象尊以象凤凰。 阮諶 《三礼图》:牺尊画牛以饰,象尊画象以饰,当尊腹上画牛象之形。 王肃 以为牺尊象尊为牛象之形,背上负尊。 魏 太和 中, 青州 掘得 齐 大夫 子尾 送女器,为牛形而背上负尊,古器或当然也。” 唐 刘禹锡 《上仆射李相公启》:“夫沟中之木,与牺象同体。追琢不至,坐成枯薪;朱而蓝之,犹足为器。” 明 杨珽 《龙膏记·起衅》:“南衙北府无相抗,怎把干戈暗藏牺象。”
词语解释:玄象  拼音:xuán xiàng
天象。谓日月星辰在天所成之象。《后汉书·郅恽传》:“ 惲 乃仰占玄象。” 唐 吴筠 《高士咏·严子陵》:“紫宸同御寝,玄象验客星。”《醒世恒言·隋炀帝逸游召谴》:“帝深识玄象,常夜起观星。”
词语解释:白象  拼音:bái xiàng
(1).白色的象。古代以为瑞物。 汉 张衡 《西京赋》:“白象行孕,垂鼻轔囷。”《三国志·魏志·乌丸鲜卑传》“记述随事,岂常也哉” 裴松之 注引《浮屠经》:“始 莫邪 梦白象而孕,及生,从母左胁出,生而有结,堕地能行七步。” 唐 顾况 《杜秀才画立走水牛歌》:“ 崑崙 儿,骑白象,时时锁着师子项。” 清 黄遵宪 《元朱碧山银槎歌》:“大瓶舁酒四白象,行幕鸣鼓千明驼。”
(2).古代的一种杂戏。《魏书·乐志》:“六年冬,詔太乐、总章、鼓吹增修杂伎,造五兵、角觝、麒麟、凤皇、仙人、长蛇、白象、白虎及诸畏兽、鱼龙、辟邪、鹿马仙车、高絙百尺、长趫、缘撞、跳丸、五案以备百戏。”
(3).复姓。古有 白象先生 。见 汉 应劭 《风俗通·姓氏篇下》
词语解释:爻象  拼音:yáo xiàng
(1).《周易》中六爻相交成卦所表示的事物形象。《易·繫辞下》:“爻象动乎内,吉凶见乎外。” 孔颖达 疏:“言爻者,效此物之变动也;象也者……言象此物之形状也。”
(2).《周易》中的爻辞和象辞。泛指《易传》。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序》:“是以圣人著爻象,则立君子小人之辞。” 晋 葛洪 《抱朴子·嘉遁》:“是以高尚其志,不仕王侯,存夫爻象。” 南朝 梁 沉约 《谢齐竟陵王教撰高士传启》:“窃闻高尚其事,义光爻象;贤者避世,声焕典坟。”
(3).《易·繫辞下》云,“爻象动乎内,吉凶见乎外”,后因以“爻象”指吉凶。 清 陈梦雷 《抒哀赋》:“掩涕而正襟兮,重搜爻象於窈冥。”
(4).形迹。《儒林外史》第二一回:“ 浦郎 恐他走到庵里,看出爻象。”
词语解释:香象  拼音:xiāng xiàng
(1).佛经中指诸象之一。其身青色,有香气。《杂宝藏经·迦尸国王白香象养盲父母并和二国缘》:“ 比提醯王 有大香象,以香象力,摧伏 迦尸王 军。” 南朝 陈 徐陵 《丹阳上庸路碑》:“香象之力,特所未胜。” 唐 王维 《和宋中丞夏日游福贤观天长寺之作》:“积水浮香象,深山鸣白鸡。” 清 赵翼 《黔中牟珠洞》诗:“又有释迦古佛 观世音 ,手掣香象调鸚鵡。” 鲁迅 《〈唐宋传奇集〉序例》:“夫蚁子惜鼻,固犹香象, 嫫母 护面,詎逊 毛嬙 ,则彼虽小説,夙称卑卑不足厕九流之列者乎,而换头削足,仍亦骇心之厄也。”参见“ 香象渡河 ”。
(2).菩萨名。《华严经·诸菩萨住处品》:“北方有处,名 香积山 ,从昔已来,诸菩萨众,於中止住。现有菩萨,名曰 香象 。”
(3).香药和象牙。 宋 曾巩 《本朝政要策·茶》:“用三説,则官有七倍之损,而香象之货,居积停滞,公私皆失其利焉。”
词语解释:香象渡河  拼音:xiāng xiàng dù hé
喻大乘菩萨修证。《优婆塞戒经·三种菩提品》:“如 恒河 水,三兽俱渡,兔、马、香象。兔不至底,浮水而过。马或至底,或不至底。象则尽底。”后因以“香象渡河”比喻证道的深刻。亦用以比喻诗文精美透彻。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诗评》:“ 李 杜 数公,如金鳷擘海,香象渡河。下视 郊 岛 辈,直虫吟草间耳。” 明 袁宗道 《杂说》:“至如般若缘深,灵根夙植,伽陵破卵,香象絶流。”
词语解释:成象  拼音:chéng xiàng
成为感官可以觉知的形象或现象。具体内容视所指不同而异。《易·繫辞上》:“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 韩康伯 注:“象况日月星辰。” 孔颖达 疏:“象谓悬象,日月星辰也。”《荀子·乐论》:“凡姦声感人而逆气应之,逆气成象而乱生焉。” 梁启雄 简释引 物茂卿 曰:“成象,谓形於歌舞。” 汉 刘向 《说苑·修文》:“是故服不成象,而内心不变。” 鲁迅 《集外集·湘灵歌》:“鼓完瑶瑟人不闻,太平成象盈秋门。”
词语解释:形象  拼音:xíng xiàng
亦作“ 形像 ”。
(1).指具体事物。《吕氏春秋·顺说》:“善説者若巧士,因人之力以自为力,因其来而与来,因其往而与往。不设形象,与生与长,而言之与响;与盛与衰,以之所归。”
(2).指肖像。《东观汉记·高彪传》:“画 彪 形象,以劝学者。” 宋 陆游 《驾礼部曾侍郎启》:“纪话言於竹帛,肖形像於丹青,垂之无穷。”
(3).塑像,偶像。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县廨被焚,寄寺而住。民将牛酒作礼,县令以牛繫刹柱,屏除形象,舖设牀坐,於堂上接宾。”
(4).象征。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 汉 蔡茂 字 子礼 , 河内 怀 人也。初在 广汉 ,梦坐大殿,极上有禾三穗, 茂 取之,得其中穗,輒復失之。以问主簿 郭贺 , 贺 曰:‘大殿者,官府之形象也。’”
(5).形状;样子。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公孙夏》:“帝君视之,怒曰:‘字讹误不成形象!此市侩耳,何足以任民社!’”《红楼梦》第五三回:“这会子花得这个形象,你还敢领东西来!”
(6).指文学艺术区别于科学的一种反咉现实的特殊方式。即作家从审美理想的立场出发,根据现实生活各种现象加以艺术概括所创造出来的具有一定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力的生活图画。通常亦特指文艺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7).谓描绘或表达具体、生动。 张贤亮 《灵与肉》三:“这些毫无文采的语言,非常形象地说明了他工作的意义。”
词语解释:乾象  拼音:qián xiàng
天象。旧以为天象变化与人事有关。《后汉书·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仰观乾象,参之人誉。”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乾象之大,列星之伙,何为分野止繫中国?” 元 关汉卿 《双赴梦》第二折:“早晨间占《易》理,夜后观乾象。” 清 广东 新武生 《黄萧养回头》:“牝鸡司晨操权柄,奸雄当道遍朝廷。漦龙流毒乾象暗,狡兔生存走狗烹。”
词语解释:治象  拼音:zhì xiàng
古代记载政教法令的文字。《周礼·天官·大宰》:“正月之吉,始和布治于邦国都鄙,乃县治象之灋于象魏,使万民观治象,挟日而敛之。” 孙诒让 正义:“凡书著文字,通谓之象。” 清 方苞 《读〈仪礼〉》:“独是三代之治象,与圣人彷徨周浹之意,可就其节文数度省想而得之。”
词语解释:悬象  拼音:xuán xiàng
(1).天象。多指日月星辰。《易·繫辞上》作“县象”。 汉 班固 《典引》:“悬象闇而恒文乖,彝伦斁而旧章缺。” 南朝 陈 徐陵 《为贞阳侯答王太尉书》:“公之忠孝信感人神,公之盟誓事同悬象。” 清 唐甄 《潜书·性才》:“又如星之戾气,散为彗孛,亦为明体,亦为悬象。”
(2).公布历法。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善天文算法》:“乃知圣人御世,故天预令西法传入 中 土,使上因之悬象布命。”
词语解释:卦象  拼音:guà xiàng
卦所象徵的事物及其爻位等关系。术数家视卦象以测天理、人事。 宋 王安石 《上蒋侍郎书》:“斯则圣人賾必然之理,寓卦象以示人事,欲人进退以时,不为妄动。” 明 姚茂良 《精忠记·兆梦》:“小子告夫人听启:这卦象应是蹺蹊,相公必有牢狱罪。”
词语解释:辰象  拼音:chén xiàng
(1).天象。指日、月、星。《文选·沉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公含辰象之秀德,体河岳之上灵。” 吕向 注:“辰象,日、月、星也。”
(2).星象。指列星。 唐 刘知几 《史通·叙事》:“桑榆既夕,而辰象粲然。”
词语解释:取象  拼音:qǔ xiàng
(1).以某事物作为榜样。《庄子·天道》:“夫尊卑先后,天地之行也,故圣人取象焉。”
(2).取某事物之征象。 宋 沉括 《梦溪笔谈·象数一》:“所谓青龙者,东方厥阴之气,其性仁,其神化,其色青,其形长,其虫鳞……其他取象皆如是。” 宋 沉括 《梦溪笔谈·象数一》:“四方取象:苍龙、白虎、朱雀、螣蛇。”
词语解释:历象  拼音:lì xiàng
(1).推算观测天体的运行。《汉书·律历志上》:“《书》曰:‘乃命 羲和 ,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历,一本作“ 厤 ”。参见“ 歷象 ”。
(2).历法,天文星象。《后汉书·律历志中》:“祖 尧 岱宗 ,同律度量,考在璣衡,以正历象,庶乎有益。” 唐玄宗 《春晚宴两相及礼官丽正殿学士》诗:“阴阳调历象,礼乐报玄穹。”参见“ 歷象 ”。
亦作“厤象”。
(1).推算观测天体的运行。《书·尧典》:“乃命 羲和 ,钦若昊天,厤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省事》:“歷象之要,可以晷景测之。”
(2).历法;天文星象。《后汉书·方术传上·谢夷吾》:“宜当拔擢,使登鼎司,上令三辰顺轨於歷象,下使五品咸训于嘉时。” 宋 陈善 《扪虱新话·易数》:“大抵《易》之为书,无所不有,或以歷象,或以卜筮,盖不但性命之説也。”
词语解释:法象  拼音:fǎ xiàng
(1).古代哲学术语。对自然界一切事物现象的总称。《易·繫辞上》:“是故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 宋 张载 《正蒙·太和》:“凡天地法象,皆神化之糟粕尔。” 清 王夫之 《张子正蒙注·大易》:“天下之变不可测,而不能超乎大经,大经之法象有常,而其本诸心之不贰者,变化该焉。”
(2).效法;模仿。《墨子·辞过》:“为宫室若此,故左右皆法象之。”《汉书·礼乐志》:“今幸有前圣遗制之威仪,诚可法象而补备之,经纪可因缘而存著也。” 宋 范仲淹 《奏上时务书》:“我国家累圣求理,而致太平,大约纪纲,法象 唐 室。”
(3).指合乎礼仪规范的仪表、举止。 汉 徐干 《中论·法象》:“天法象立,所以为君子。法象者,莫先乎正容貌、慎威仪……夫容貌者,人之符表也。符表正,故情性治;情性治,故仁义存;仁义存,故盛德著;盛德著,故可以为法象。”
(4).指帝王、圣贤之像。 清 顾炎武 《恭谒高皇帝御容于灵谷寺》诗:“人间垂法象,天宇出真龙。” 清 叶廷琯 《吹网录·三河县辽碑》:“因集 宣圣庙 ,见轩墀促窄,扆座不正,法象之服,少依古制。”
(5).指神妖作法时变成的形象。《西游记》第六回:“却説 真君 与 大圣 变做法天象地的规模,正斗时, 大圣 忽见本营中妖猴惊散,自觉心慌,收了法象,掣棒抽身就走。”
词语解释:见象  拼音:jiàn xiàng
(1).显现出来的自然现象。《荀子·天论》:“所志於天者,已其见象之可以期者矣。”《新唐书·五行志一》:“夫所谓五物者,其见象於天也为五星。”
(2).泛指现象。 李大钊 《厌世心与自觉心》:“ 蒋君 自杀之见象,实为无量之他种社会见象促动之结果。” 鲁迅 《坟·科学史教篇》:“盖科学者,以其知识,歷探自然见象之深微。”
词语解释:三象  拼音:sān xiàng
(1).乐曲名。《吕氏春秋·古乐》:“ 商 人服象,为虐於东夷, 周公 遂以师逐之,至於 江 南,乃为《三象》,以嘉其德。” 高诱 注:“《三象》, 周公 所作乐名。”《淮南子·齐俗训》:“其乐:《大武》《三象》《棘下》。” 高诱 注:“《三象》《棘下》, 武王 乐也。”
(2).日、月、星。 南朝 梁 沉约 《齐武帝议谥》:“含精灵于五纬,驾贞明于三象。” 唐 韦表微 《池州夫子庙麟台》诗:“二仪既闭,三象乃乖。”
词语解释:图象  拼音:tú xiàng
(1).画像;描绘。 汉 王充 《论衡·雷虚》:“如无形,不得为之图象。”《后汉书·列女传·叔先雄》:“为 雄 立碑,图象其形焉。”
(2).画成的人物形象;肖像。《三国志·魏志·臧洪传》:“故身著图象,名垂后世。” 蔡元培 《美术的起原》:“由静的美术,过渡到动的美术,是舞蹈,可算是活动的图象。”
词语解释:肖象  拼音:xiāo xiàng
见“ 肖像 ”。
词语解释:肖像  拼音:xiào xiàng
(1).亦作“ 肖象 ”。相似;类似。《淮南子·氾论训》:“夫物之相类者,世主之所乱惑也;嫌疑肖象者,众人之所眩耀。” 高诱 注:“肖象,似也。” 清 刘大櫆 《〈郭昆甫时文〉序》:“文之不同,如其人也,一任其人之清浊美恶,而文皆肖像之。”
(2).图画或雕塑人像。 宋 滕巽真 《杨允恭寿祠记》:“於是闔周之族,议立祠肖像於小学。”《明史·徐达传》:“﹝ 达 ﹞配享太庙,肖像功臣庙,位皆第一。”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草河录下》:“古传画家众体,各有师法,而肖像无专门,亦未有勒成一书者,不可谓非蓺林之缺事也。”
(3).用绘画、雕刻、塑造、摄影、刺绣等手段表现的人像。一般指画像或照片。 沉从文 《从文自传·我上许多课仍然不放下那一本大书》:“又因为学校有做手工的白泥,我们就用白泥摹塑教员的肖像。” 郭沫若 《苏联纪行·七月二十三日》:“老博士的精神非常焕发。协会赠送了一张大幅的油画肖像,鹤发童颜,相对而笑。” 巴金 《三次画像》:“过了几个月他又来向我建议,要给我再画一幅肖像。”亦引申指社会面貌的写真。 瞿秋白 《赤都心史》二十:“ 葛葛里 的《巡按》, 俄国 官僚社会的肖像,几十年中,因有社会经济的根源,只在变化不在消灭。”
词语解释:境象  拼音:jìng xiàng
景象;情境。 唐 薛用弱 《集异记·蔡少霞》:“居处深僻,俯近龟蒙,水石云霞,境象殊胜。” 明 李东阳 《南行稿序》:“连山大江,境象开豁;廓然若小宇宙而游混茫者,信天下之大观也。” 赵朴初 《临江仙·飞行中作》词:“穿过层阴千百尺,喜看万里晴空。上方境象览无穷。”
词语解释:巨象  拼音:jù xiàng
(1).大象。《三国志·魏志·邓哀王冲传》:“时 孙权 曾致巨象, 太祖 欲知其斤重,访之羣下,咸莫能出其理。”
(2).比喻强敌。 唐 储光羲 《同诸公送李云南伐蛮》诗:“封豕骤跧伏,巨象遥披攘。”
词语解释:圆象  拼音:yuán xiàng
天象。《文选·卢谌〈时兴〉诗》:“亹亹圆象运,悠悠方仪廓。” 李善 注:“ 曾子 曰:‘在天成象,故曰圆象。’” 唐 孔颖达 《〈礼记正义〉序》:“上法圆象,下参方载。” 唐 顾非熊 《夏夜汉渚归州即事》诗:“巨浸分圆象,危檣入众星。”
词语解释:画象  拼音:huà xiàng
(1).画衣冠。指上古以特异的服饰象征五刑,以示惩诫。《汉书·武帝纪》:“朕闻昔在 唐 虞 ,画象而民不犯,日月所烛,莫不率俾。” 颜师古 注:“ 应劭 曰:‘二帝但画衣冠,异章服,而民不敢犯也。’《白虎通》云:‘画象者,其衣服象五刑也。’”《晋书·刑法志》:“传曰:三皇设言而民不违,五帝画象而民知禁。” 唐 李绅 《趋翰苑遭诬构四十六韵》:“画象垂新令,消兵易旧謨。”参见“ 画衣冠 ”。
(2).画图像。《晋书·忠义传序》:“书名竹帛,画象丹青。”《新唐书·李勣传》:“始 太宗 时, 勣 已画象 凌烟阁 。”
(3).指画成的图像。 鲁迅 《书信集·致姚克》:“ 汉 画象模胡的居多,倘是初拓,可比较的清晰,但不易得。”
词语解释:画衣冠  拼音:huà yì guān
传说上古有象刑,即以异常的衣著象征五刑表示惩诫。犯人穿着特殊标志的衣冠代替刑罚,称为“画衣冠”。《慎子·逸文》:“ 有虞 之诛,以幪巾当墨,以草缨当劓,以菲履当刖,以艾韠当宫,布衣无领当大辟……画衣冠,异章服,谓之戮。上世用戮而民不犯也。” 汉 桓宽 《盐铁论·诏圣》:“ 唐 虞 画衣冠非阿, 汤武 刻肌肤非故,时世不同,轻重之务异也。”《后汉书·酷吏传论》:“古者敦庬,善恶易分。至於画衣冠,异服色,而莫之犯。” 明 宋濂 《画原》:“至於辨章服之有制,画衣冠以示警飭……又乌可以废之哉?”
词语解释:设象  拼音:shè xiàng
(1).犹悬象。设立、宣布法令。《国语·齐语》:“ 管子 对曰:‘昔吾先王 昭王 、 穆王 ,世法 文 武 远绩以成名,合羣叟,比校民之有道者,设象以为民纪。’” 韦昭 注:“设象,谓设教象之法於象魏也。《周礼》:‘正月之吉,悬法於象魏,使万民观焉,挟日而敛之。’所以为民纪纲也。”
(2).用形象的譬喻。《文选·阮瑀〈为曹公作书与孙权〉》:“夫似是之言,莫不动听;因形设象,易为变观。” 吕延济 注:“因形势以设比象,故易改观。”
(3).设置形象。 宋 刘敞 《土牛行》:“立春自昔为土牛,古人设象今人愁;岂有范泥作头角,便可代天熙九畴。”
词语解释:吞象  拼音:tūn xiàng
(1).比喻志气高。 宋 刘宰 《次圣与小儿啖虎脯篇》诗:“弗説螺螄小,可以吞大象。”
(2).比喻贪婪狠毒。 元 刘致 《端正好·上高监司》曲:“吞象心肠,歹伎俩;穀中添粃屑,米内插粗糠。”
词语解释:瑞象  拼音:ruì xiàng
(1).吉祥之天象。 宋 廖莹中 《木兰花慢·寿贾师宪》词:“争覩阶符瑞象,又扶红日中天。” 明 王洪 《瑞象赋》:“瑶光之精,至和之珍,彩霞之色,景星之文,兹其所谓瑞象而特应於我圣君者乎。”
(2).象征吉祥之象。 明 罗汝敬 《龙马赋》:“诸福毕至,奇祥沓呈……并騶虞兮同列,翊瑞象兮偕行。”
词语解释:驯象  拼音:xùn xiàng
驯养的象。《汉书·武帝纪》:“ 元狩 二年, 南越 献驯象。” 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驯者,教能拜起周章,从人意也。”《北齐书·文宣帝纪》:“乙丑, 梁 湘州 刺史 王琳 献驯象。” 明 唐顺之 《朝谒长陵》诗:“寝园驯象守,松柏孝乌翔。”
词语解释:真象  拼音:zhēn xiàng
(1).指“瞎子摸象”故事中的象的完整形体。典出《大般涅槃经》卷三二,谓众盲摸象,各说异端,不见象之真体。 清 钱谦益 《仙坛倡和诗》之三:“盲人説法迷真象,狂子谈禪好假龙。”参见“ 盲人摸象 ”。
(2).真相。事情的真实情况。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九:“ 秦妈妈 想起往日那些错综复杂的斗争,使人眼花缭乱,不容易立刻看出内在的真象。”
词语解释:盲人摸象  拼音:máng rén mō xiàng
《大般涅槃经》三二:“尔时大王,即唤众盲各各问言:‘汝见象耶?’众盲各言:‘我已得见。’王言:‘象为何类?’其触牙者即言象形如芦菔根,其触耳者言象如箕,其触头者言象如石,其触鼻者言象如杵,其触脚者言象如木臼,其触脊者言象如牀,其触腹者言象如瓮,其触尾者言象如绳。”后以“盲人摸象”比喻看问题以偏概全。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四:“ 孙愐 不知翻经切纬之意,广收杂物,金矢一囊,四呼如盲人摸象,仅得一肢,以为全体,而所得者是真非贋。” 汤用彤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跋》:“故今欲综合全史,而有所陈述,必如盲人摸象,不得其全也。”
词语解释:金象  拼音:jīn xiàng
亦作“ 金像 ”。 金身佛像。《晋书·吕光载记》:“又进攻 龟兹城 ,夜梦金象飞越城外。 光 曰:‘此谓佛神去之,胡必亡矣。’” 北魏 杨衒之 《洛阳迦蓝记·永宁寺》:“初掘基至黄泉下,得金象三十躯。” 唐 孟浩然 《腊月八日于剡县石城寺礼拜》诗:“石壁开金像,香山倚铁围。” 明 何景明 《再至寺》诗:“古壁栖金象,花宫出梵音。”
词语解释:醉象  拼音:zuì xiàng
佛教语。疯狂如醉的恶象。比喻为害极大的迷乱之心。《正法念处经·观天品》:“若有人常起,色姓财富慢,是人如醉象,不见险恶岸。” 南朝 梁简文帝 《八关斋制序》:“宜制此心虵,祛斯醉象,立制如左,感勉听思。” 唐 崔致远 《奏请僧弘鼎充管内僧正状》:“所冀身掛金襴,逞养鹰之雋气;手持玉柄,制醉象之狂徒。”
词语解释:摸象  拼音:mō xiàng
犹仿照,模仿。《新唐书·傅奕传》:“佛,西胡黠人尔,欺訹夷狄以自神。至入中国,而孅儿幻夫摸象 庄 老 以文饰之,有害国家,而无补百姓也。”
词语解释:遗象  拼音:yí xiàng
见“ 遗像 ”。
词语解释:遗像  拼音:yí xiàng
亦作“ 遗象 ”。
(1).指死者的画像、塑像或照片。《三国志·魏志·仓慈传》:“数年卒官,吏民悲感如丧亲戚,图画其形,思其遗像。”《文选·潘岳〈怀旧赋〉》:“上瞻兮遗象,下临兮泉壤。” 李善 注:“象,谓形像也。以其已化,故谓之遗也。” 宋 苏辙 《杨惠之塑维摩像》诗:“谁人好道塑遗像,鮐皮束骨筋扶咽。”《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九回:“越想越疑心,不住的踱出寿堂观看,越看越像自己老婆的遗象。” 丁玲 《母亲》一:“﹝医生﹞每回去看脉时走过堂屋,都看到那死去的朋友的遗像。”
(2).前代事物留传下来的形状、式样。 晋 王嘉 《拾遗记·唐尧》:“今人每岁元日,或刻木铸金,或图画为鸡於牖上,此之遗像也。”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七:“为车乘者,苟贵轻细,又数变易其形,皆以白篾为纯,盖古丧车之遗象。” 宋 庞元英 《文昌杂录》卷二:“卤簿内皁纛,盖旄头之遗象。” 明 李诩 《戒庵老人漫笔·贔屭等名不同》:“囚牛龙种,平生好音乐,今胡琴头上刻兽,是其遗像。”
词语解释:震象  拼音:zhèn xiàng
(1).《易·说卦》:“震为雷,为龙,为玄黄……其于马也,为善鸣,为馵足,为作足,为的顙。” 高亨 注:“震为雷,雷之动迅速,此四种马行亦迅速,故曰。”后因以“震象”喻指骏马。 南朝 梁元帝 《答齐国饟马书》:“河精曜采,似 伏波 之铸铜;震象飞文,笑 东瀛 之刻玉。”
(2).《易·说卦》:“震为龙。”因以“震象”指帝王气象。《乐府诗集·舞曲歌辞一·北齐文武舞歌》:“仪协震象,乐均天籟。”《乐府诗集·郊庙歌辞十·唐享太庙乐章》:“乾宫候色,震象增威。”
词语解释:文象  拼音:wén xiàng
(1).日月星辰变化的迹象。《后汉书·襄楷传》:“臣闻皇天不言,以文象设教。”《宋书·律历志中》:“璇璣不正,文象不稽。” 宋 苏舜钦 《代人上申公祝寿》诗:“天为移文象,人思奉典型。”
(2).文物典章制度。 晋 傅玄 《朝会赋》:“仰二皇之文象,咏帝德乎上系。”
(3).文字。以象形字最原始,故云。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练字》:“夫文象列而结绳移,鸟跡明而书契作。”
词语解释:元象  拼音:yuán xiàng
即玄象。天上的星象。 唐 吴筠 《高士咏·严君平》:“闭关动元象,何必游紫庭。” 宋 孔平仲 《续世说·术解》:“﹝ 薛颐 ﹞上表请为道士, 太宗 为置 紫府观 ,观中置一清臺,以考元象。” 清 蒋士铨 《临川梦·续梦》:“ 咸池 犯孛,上干元象。”
词语解释:妙象  拼音:miào xiàng
见“ 妙像 ”。
词语解释:妙像  拼音:miào xiàng
亦作“ 妙象 ”。
(1).微妙的景象。 晋 郭璞 《游仙诗》之八:“明道虽若昧,其中有妙象。”
(2).庄严之像。佛教多用以称佛像。 南朝 梁 沉约 《瑞石像铭》序:“图妙像於檀香,写遗影於 祇树 。” 北周 王褒 《京师突厥寺碑》:“转法轮于稔国,留妙象于 罽宾 。”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词林·黄慎轩之逐》:“近来縉绅士大夫,亦有捧呪念佛,奉僧膜拜,手持数珠以为律戒,室悬妙像以为皈依,不遵 孔子 家法,而溺意禪教者。”
词语解释:影象  拼音:yǐng xiàng
见“ 影像 ”。
词语解释:影像  拼音:yǐng xiàng
亦作“ 影象 ”。
(1).画像;遗像。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那揭罗曷国》:“此贤刼中当来世尊,亦悲愍汝,皆留影像。”《二刻拍案惊奇》卷十:“我心里也要去见见亲生父亲的影像,哭他一场,拜他一拜。”《红楼梦》第五四回:“十七日一早,又过 寧府 行礼,伺候掩了祠门,收过影象,方回来。”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除夕》:“世胄之家,致祭宗祠,悬掛影像。”
(2).犹影子,身影。 宋 叶适 《黄子耕墓志铭》:“余观 子耕 了外物成坏,犹影像空寂。” 萧红 《看风筝》:“看着自家的短墙处有个人的影象,模糊不清……再走近点,知道 王大婶 在那里摆手。”
(3).徵象,迹象。 清 王夫之 《张子正蒙注·太和》:“若谓太极本无阴阳,乃动静所显之影象,则性本清空,稟於太极,形有消长,生於变化。”
(4).形象。指人的音行笑貌。 鲁迅 《华盖集续编·〈阿Q正传〉的成因》:“ 阿Q 的影像,在我心目中似乎确已有了好几年,但我一向毫无写他出来的意思。”
(5).指物体的形状、形相。 王统照 《司令》:“月光从大柳树梢上渐渐升起……什么影象都被映得分明。”
(6).印象。《古今小说·陈御史巧勘金钗钿》:“当初奶奶存日,曾跟到姑娘家去,有些影像在肚里。” 朱自清 《〈燕知草〉序》:“他去过的地方,我大半也去过;现在就只有淡淡的影象,没有他那迷劲儿。”
词语解释:名象  拼音:míng xiàng
名物制度;名称物象。《荀子·正论》:“天下之大隆,是非之封界,分职名象之所起,王制是也。” 杨倞 注:“名谓指名,象为法象。” 清 黄景仁 《赠程厚孙时为厚孙作书与汪容甫定交》诗:“名象微言该,训詁精理洽。” 清 魏源 《〈诗比兴笺〉序》:“ 李善 《选注》,专詁名象,不问诗人所言何志。”
词语解释:立象  拼音:lì xiàng
取法万物形象。《易·繫辞上》:“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后汉书·曹褒传》:“《帝命验》曰:‘顺 尧 考德,题期立象。’” 李贤 注引 宋均 曰:“ 尧 巡省於 河 洛 ,得龟龙之图书。 舜 受禪后习 尧 礼,得之演以为《考河命》,题五德之期,立将起之象,凡三篇,在《中候》也。” 南朝 梁 何承天 《重答颜光禄书》:“夫阴阳陶气,刚柔赋性,圆首方足,容貌匪殊,惻隐耻恶,悠悠皆是……遂令惠人洁士,比性於毛羣;庶几之贤,同气於介族。立象之意,岂其然哉?”
词语解释:梦象  拼音:mèng xiàng
见“ 梦像 ”。
词语解释:梦像  拼音:mèng xiàng
亦作“ 梦象 ”。 梦中所见的形象、情景。 汉 王符 《潜夫论·五德志》:“思道三年,而梦获贤人以为师,乃使以梦像求之四方侧陋,得 傅説 方以胥靡筑于 傅巖 ,升以为大公。” 元 无名氏 《昊天塔》:“嗨,元来是母亲的书也。説父亲兄弟,託梦与他,一句句都和我做的梦象相合,有这等异事。”
词语解释:镂象  拼音:lòu xiàng
(1).指用牙雕装饰的车辆。《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乘鏤象,六玉虯。” 郭璞 注引 张揖 曰:“鏤象,象路也,以象牙疏鏤其车輅。”
(2).指雕刻象牙。 清 东轩主人 《述异记·三异物》:“其一鏤象为球,周身百孔。”
词语解释:外象  拼音:wài xiàng
见“ 外像 ”。
词语解释:外像  拼音:wài xiàng
(1).谓外治之法。《文选·江淹〈杂体诗·许徵君〉》:“ 张子 闇内机, 单生 蔽外象;一时排冥筌,泠然空中赏。” 吕向 注:“象,法也…… 单豹 是不明外治之法。”象,一本作“ 像 ”。
(2).佛教语。指显露、表现在外表上的善恶美丑和言语行动。《西游记》第二回:“祖师復登寳座,与众説法。谈的是公案比语,説的是外像包皮。”
词语解释:小象  拼音:xiǎo xiàng
(1).《易经》各卦附有《象传》,其中说明每卦各爻的叫“小象”。《易·乾》“潜龙勿用,阳在下也” 唐 孔颖达 疏:“自此以下至‘盈不可久’,是夫子释六爻之象辞,谓之小象。”
(2).薰炉。造形似象,故名。 唐 李贺 《答赠》诗:“沉香燻小象,杨柳伴啼鸦。”
词语解释:言象  拼音:yán xiàng
指在言词上留下的迹象。 南朝 梁 沉约 《均圣论》:“岂唯言象莫窥,良以心虑事絶。”《宣和画谱·陆探微》:“人谓画有六法,自古罕能足之, 探微 得法为备,穷理尽性,事絶言象。”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七章第二节:“不立佛殿,只立法堂,表示法超言象。”参见“ 言筌 ”。
词语解释:言筌  拼音:yán quán
《庄子·外物》:“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成玄英 疏:“筌,鱼笱也。”后因称在言词上留下的迹象为“言筌”。 南朝 齐 王融 《忏悔三业门颂》:“乐田生灭,患以身全,业资意造,事假言筌。”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诗辨》:“所谓不涉理路,不落言筌者,上也。” 鲁迅 《南腔北调集·世故三昧》:“不过凡事一说,即落言筌,不再能得三昧。”参见“ 言詮 ”。
词语解释:宸象  拼音:chén xiàng
(1).指紫微垣。 唐 骆宾王 《久戍边城有怀京邑》诗:“璧殿规宸象,金堤法斗枢。”
(2).借喻君王。 唐 刘禹锡 《谢兵马使朱郑等官表》:“臣某言:奏事官 韦温 特蒙圣恩重赐 朱郑 等官告。宸象昭回,焕然下烛。”
词语解释:燧象  拼音:suì xiàng
(1).尾巴系着火炬的象。《左传·定公四年》:“ 鍼尹固 与王同舟,王使执燧象以奔 吴 师。” 杜预 注:“烧火燧繫象尾,使赴 吴 师,惊却之。” 北周 庾信 《周柱国大将军纥干弘神道碑》:“灵龙更起,燧象还燃。” 唐 孔绍安 《结客少年场行》:“ 吴 师惊燧象, 燕 将警奔牛。”
(2).以喻指大火。 明 刘基 《赠杜安道》诗:“火龙熺燄絳天衢,燧象豗烟煎地府。”
词语解释:秤象  拼音:chèng xiàng
称象的体重。《三国志·魏志·邓哀王冲传》:“时 孙权 曾致巨象, 太祖 欲知其斤重,访之羣下,咸莫能出其理。 冲 曰:‘致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 太祖 大悦,即施行焉。”后因以“秤象”为少年聪慧的典故。 唐 王维 《恭懿太子挽歌》之三:“射熊今梦帝,秤象问何人?” 元 方回 《次韵张仲实见赠》:“物我重轻了了事,可能秤象待 苍舒 。” 苍舒 , 曹冲 字。
词语解释:乱无象  拼音:luàn wú xiàng
《左传·襄公九年》:“国乱无象,不可知也。” 孔颖达 疏:“象谓妖祥有所象,似以戒人也。国若无道,灾变亦殊,既无所象,故不可知也。”后指国家混乱无道为“乱无象”。 汉 王粲 《七哀诗》:“西京乱无象,豺虎方遘患。” 庞成宇 《东园杂咏》:“大地乱无象,吾生安可期。”
词语解释:貌象  拼音:mào xiàng
亦作“ 貌像 ”。 形象;相貌。《庄子·达生》:“凡有貌象声色者,皆物也。”按,《列子·黄帝》“象”作“像”。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高宗幸太学》:“ 高宗 祇謁先圣……视貌像翼翼钦慕。” 元 刘壎 《隐居通议·鬼神》:“光中见三仙,冠服貌像,隐隐可辨。” 柳亚子 《鲁游杂诗》:“ 铁公祠 畔又停舟,尚有庄严貌象留。”
词语解释:鼎象  拼音:dǐng xiàng
相传 夏禹 时以百物之象铸于鼎,使民知善恶。典出《左传·宣公三年》:“昔 夏 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姦。” 杜预 注:“象所图物,著之於鼎。” 明 唐顺之 《零陵县知县题名记》:“是则其为令也,善而名之也,甚于旂常之载焉;其为令也,恶而名之也,甚于鼎象之铸焉。”
词语解释:泥象  拼音:ní xiàng
拘泥形迹。 明 唐顺之 《吏部郎中薛西原墓志铭》:“世儒泥象于有无之内,而不知无为之为有为也。”
词语解释:镜象  拼音:jìng xiàng
(1).镜中的物象。《大智度论》卷六:“如镜象实空,不生不灭,誑惑人眼。” 唐 杜甫 《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金篦空刮眼,镜象未离銓。”
(2).指水中物像。 谢无量 《己酉岁未尽奉寄会稽山人》诗:“镜象明前浦,霞阴转碧泓。”
词语解释:提象  拼音:tí xiàng
本谓人君观天象而立法治国,引申指即帝位。《左传·昭公十七年》“凤鸟氏,歷正也” 唐 孔颖达 疏:“《河纪》云:‘ 尧 即政七十年,凤皇止庭。 伯禹 拜曰:昔 帝轩 提象,凤巢阿阁。’” 唐 元稹 《镇圭赋》:“自天有命,非因桐叶而封 唐 ;提象握机,故配土行而执镇。”《旧唐书·礼仪志二》:“ 永徽 二年敕曰:‘上玄幽赞,处崇高而不言;皇王提象,代神功而理物。’”
词语解释:舞象  拼音:wǔ xiàng
(1).学象舞。象舞,武舞。古代成童所学。《礼记·内则》:“十有三年,学乐,诵诗,舞勺;成童,舞象,学射御。” 郑玄 注:“先学勺,后学象,文武之次也。成童,十五以上。” 孔颖达 疏:“舞象,谓舞武也。 熊氏 云:‘谓用干戈之小舞也。’”后以指成童之年。 唐 邢璹 《〈周易略例〉序》:“臣舞象之年,鼓篋鱣序,渔猎坟典,徧习《周易》,研穷耽玩,无舍寸阴。” 明 张煌言 《〈奇零草〉序》:“余自舞象,輒好为诗歌。” 清 钱谦益 《泽州王氏节孝阡表》:“府君父殁时,纔舞象耳。”
(2).会舞蹈的象。《旧唐书·德宗纪上》:“丁亥,詔 文单国 所献舞象三十二,令放 荆山 之阳。” 唐 刘恂 《岭表录异》卷上:“蛮王宴 汉 使於 百花楼 前,设舞象。曲乐动,倡优引入一象,以金羈络首,锦襜垂身,随膝腾踏,动头摇尾,皆合节奏。”
词语解释:寄象  拼音:jì xiàng
(1).古时指能通传南方与东方语言的翻译官。后泛指翻译。《礼记·王制》:“五方之民,言语不通,嗜欲不同。达其志,通其欲;东方曰寄,南方曰象,西方曰狄鞮,北方曰译。” 孔颖达 疏:“‘达其志,通其欲’者,谓帝王立此传语之人,晓达五方之志,通达五方之欲,使相领解。其通传东方之语官谓之曰寄,言传寄外内言语;通传南方语官谓之曰象者,言放象外内之言。” 明 归有光 《王天下有三重》:“圣法道,道法天,君子之道。所以考三王而不谬,建天地而不悖,质鬼神而无疑,俟后圣而不惑者此也。不然……以相諭则不得其志,亦寄象鞮译之音而已,何重于王者之文!” 章炳麟 《程师》:“学之成验,定於校试,校试固不能无偏重轻。藉令试之殿廷,然诸校録者復多白徒,稍上非寄象之材,则目録之士耳!”
(2).寄托物象。 南朝 宋 郑道子 《神不灭论》:“悟夫理精於形,神妙於理;寄象传心,粗举其证,庶鉴诸将悟,遂有功於滞惑焉。”
词语解释:色象  拼音:sè xiàng
见“ 色相 ”。
词语解释:色相  拼音:sè xiàng
(1).亦作“ 色象 ”。佛教语。指万物的形貌。《涅槃经·德王品四》:“﹝菩萨﹞示现一色,一切众生各各皆见种种色相。” 唐 白居易 《感芍药花寄正一丈人》诗:“开时不解比色相,落后始知如幻身。”《初刻拍案惊奇》卷六:“那娘子一手好针綫綉作,曾綉一幅 观音大士 ,精奇庄严,色相儼然如生的。” 清 王锡 《法相寺》诗:“性真既已离,色相復何有!” 清 吴承恩 《〈留翁遗稿〉序》:“庙堂之冠冕,烟霞之色象,盖两得之,诚有德之言,治世之音也。”
(2).特指人的相貌、体态。 金 密璹 《对镜》诗:“镜中色相类吾深,吾面终难镜里寻。” 朱自清 《“海阔天空”与“古今中外”》:“而歌者隐身幕内,不露一丝色相,尤动人无穷之思!”
(3).色彩所呈现出来的质的面貌。如日光通过三棱镜分解出来的红、橙、黄、绿、靑、紫六种色相。这种色相是产生色与色之间关系的主要因素。
词语解释:异象  拼音:yì xiàng
亦作“异象”。
(1).景象不同。 南朝 梁 江淹 《待罪江南思北归赋》:“石炤烂兮各色,峰近远兮异象。”
(2).奇异的景象。 许地山 《命命鸟》:“ 敏明 细想刚才的异象,抬头再瞧窗外底 瑞大光 ,觉得那塔还是被彩云绕住,越显得十分美丽。” 瞿秋白 《饿乡纪程》五:“天气很好,清风朗日,映着我不可思议的情感,触目都成异象。”
词语解释:兴象  拼音:xīng xiàng
指诗词中的意境。 唐 殷璠 《河岳英灵集·孟浩然》:“至如‘众山遥对酒,孤屿共题诗’,无论兴象,兼復故实。”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陶翰》:“为诗词笔双美,既多兴象,復备风骨。” 清 施闰章 《蠖斋诗话·杜注》:“‘五更鼓角声悲壮, 三峡 星河影动摇’,盖言峡流倾注,上撼星河,语有兴象。”
词语解释:魁三象  拼音:kuí sān xiàng
组成魁星的四颗星天枢、天璇、天玑、天权两两相近,成三对邻近星象,旧以之喻国之三公。 唐 杜甫 《赠韦七赞善》诗:“尔家最近魁三象,时论同归尺五天。”原注:“斗魁下两两相比为三台。” 仇兆鳌 注:“魁三象, 韦 世为三公。”亦作“ 魁三气象 ”。 清 钱谦益 《白沟河题张于度屋壁》诗:“魁三气象久迷离,隐隐寒芒属尾箕。”参见“ 三台 ”。
词语解释:三台  拼音:sān tái
(1).古代天子有灵台、时台、囿台,合称三台。《初学记》卷二四引 汉 许慎 《五经异义》:“天子有三臺,灵臺以观天文,时臺以观四时施化,囿臺以观鸟兽鱼鱉。”
(2). 汉 因 秦 制,以尚书为中台,御史为宪台,谒者为外台,合称三台。《后汉书·袁绍传》:“坐召三臺,专制朝政。” 李贤 注引《晋书》:“ 汉 官,尚书为中臺,御史为宪臺,謁者为外臺,是谓三臺。” 宋 司马光 《赠太子太傅康靖李公挽词》:“十郡餘恩在,三臺故吏多。”
(3).指 三国 魏 曹操 所建 铜雀台 、 金虎台 、 冰井台 。故址在今 河北 临漳县 三台村 。《文选·左思〈魏都赋〉》:“飞陛方輦而径西,三臺列峙以峥嶸。” 张载 注:“ 铜爵园 西有三臺,中央有 铜爵臺 ,南则 金虎臺 ,北则 冰井臺 。”后 北齐 文帝 在旧基上加以扩建,改 铜爵 曰 金凤 , 金虎 曰 圣应 , 冰井 曰 崇光 。见《北史·齐纪中》。 唐 孟云卿 《邺城怀古》诗:“三臺竟寂寞,万事良难固。”
(4).曲调名。《乐府诗集·杂曲歌辞十五·三台词序》:“ 刘禹锡 《嘉话録》曰:‘三臺送酒,盖因 北齐 高洋 毁 铜雀臺 ,筑三个臺,宫人拍手呼上臺送酒,因名其曲为《三臺》。’” 唐 王建 《江南三台词》:“朝愁暮愁郎老,百年几度《三臺》。”
(1).星名。《晋书·天文志上》:“三台六星,两两而居……在人曰三公,在天曰三台,主开德宣符也。西近文昌二星曰上台,为司命,主寿。次二星曰中台,为司中,主宗室。东二星曰下台,为司禄,主兵,所以昭德塞违也。” 元 李好古 《张生煮海》第二折:“望 黄河 一股儿浑流派,高衝九曜,远映三台。”
(2).喻三公。《后汉书·杨震传》:“蛇鱣者,卿大夫服之象也。数三者,法三台也。先生自此升矣。” 唐 高适 《奉酬睢阳李太守》诗:“三台冀入梦,四岳尚分忧。” 元 无名氏 《渔樵记》第二折:“但有日官居八座,位列三台,日转千堦,头直上打一轮皁盖,那其间谁敢道我负薪来。” 清 陈梦雷 《西洋贡狮子赋》:“叶梦兆三台之尊,入朝肃五坊之乐。”参见“ 三公 ”。
词语解释:仪象  拼音:yí xiàng
(1).以为模式。《韩诗外传》卷二:“君子容色,天下仪象而望之。”
(2).形象。 章炳麟 《文学总略》:“及夫立体建形,向背同现,文字之用,又有不周,于是委之仪象。仪象之用,足以成体,故铸铜雕木之术兴焉。”
(3).以仪器观测天象。《晋书·天文志上》:“《春秋文曜钩》云:‘ 唐尧 即位, 羲和 立浑仪。’此则仪象之设,其来远矣。” 宋 苏颂 《进仪象状》:“臣窃以仪象之法,度数备存,而日官所以互有论诉者,盖以器未合古,名亦不正。”《明史·天文志一》:“璿璣玉衡为仪象之权舆,然不见用於三代。” 清 严如熤 《三省边防备览·策略》:“圣人仰观俯察,休咎之徵鉴诸仪象。”
词语解释:兵象  拼音:bīng xiàng
战争的征象。 宋 曾巩 《与孙司封书》:“ 皇祐 三年, 邕 有白气起廷中,江水横溢。司户 孔宗旦 以为兵象,策 智高 必反,以书告其将 陈拱 。”
词语解释:现象  拼音:xiàn xiàng
(1).谓神、佛、菩萨等现身于人间。《西游记》第十一回:“五祖投胎, 达摩 现象。”也泛指现出身形。 清 蒋士铨 《临川梦·星变》:“俺 天慧星君 ,奉上帝勅旨,现象於室壁胃娄之次。”
(2).事物在发展、变化中所表现出来的外部形态。 刘少奇 《对马列学院第一班学员的讲话》:“历史里边也有普遍真理,我们要用马克思主义来分析历史现象。” 魏巍 《谁是最可爱的人·挤垮它一》:“这不过是睡眠不足,偶然的现象罢了。”
词语解释:灵象  拼音:líng xiàng
上天所显示的景象。多指日月星辰的运行状态,古人常据以占吉凶。《三国志·魏志·文帝纪》“君其祗顺大礼,饗兹万国,以肃承天命”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刘廙 等曰:“灵象变於上,羣瑞应於下。” 晋 张载 《秋诗》:“灵象运天机,日月如激电。” 北魏 张渊 《观象赋》:“陟秀峯以遐眺,望灵象於九霄。”
词语解释:神象  拼音:shén xiàng
亦作“ 神像 ”。
(1).指神灵的形象。《礼记·郊特牲》:“尸,神象也;祝,将命也。” 陈澔 集说:“尸所以象所祭者,故曰神象。”
(2).神鸟的形象。指凤凰。 晋 傅咸 《凤凰赋》:“仰天文以弥观兮,览神象乎太清。”
(3).指神的图像、塑像。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又有为 伍员 庙之神像者,五分其髯,谓之髭鬚神。” 清 曾国藩 《祭韩公祠文》:“ 国藩 履任之日,敬谨展謁,乃神像之旁有先师 孔子 之木主儼然在焉。” 郭沫若 《女神·女神之再生》:“我们要去创造个新鲜的太阳,不能再在这壁龛之中做甚神像!”
共235,分3页显示   1  2  3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