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二十六宥去声 [liù][dòu][告发,自首,动词]寿[详注1][详注2]宿[xiǔ xiù,星宿][详注3][详注4][详注5][fù][详注6][又也,再也,副词][mào][róu][详注7][详注8][详注9][òu,动词][dòu,句读][zhòu][详注10][lóu][còu zòu][详注11][名词][wù][详注12][详注13][详注14][详注15][爭也]


注1:走 《释名》疾趋曰走。走,奏也。促有所奏至也。《群经音辨》趋向曰走。《书·武成》骏奔走。《孟子》弃甲曳兵而走。《尔雅·释宫》中庭谓之走。《注》走,疾趋也。 又与奏同。《诗·大雅》予曰有奔奏。《疏》今天下皆奔走而归趋之也。《释文》奏,本亦作走。音同。
注2:覆 敷救切,音与宥韵副同。《说文》盖也。《诗·大雅》鸟覆翼之。《礼·檀弓》见若覆夏屋者矣。 又扶富切,浮去声。伏兵曰覆。《左传·隐九年》君为三覆以待之。
注3:守 《唐韵》《广韵》《集韵》《韵会》《正韵》舒救切,音兽。《增韵》守之也,所守也,为之守也。天子巡诸侯所守,曰巡守。诸侯为天子守土,亦曰守。汉置郡太守。
注4:受 《正字通》神咒切,收去声。《诗·小雅》投畀有北,有北不受。
注5:吼 音蔻。《广韵》声也。 又《集韵》《类篇》厚怒声。
注6:留 音溜。宿留,停待也。《前汉·武帝纪》宿留海上。
注7:句 音九。《淮南子·地形训》自东北至西北方,有岐踵民,句瘿民。《注》句,读若九。 《说文》本作𠯶。𠯶篆文句字,
注8:收 音狩。获多也。《礼·月令》农事备收。《释文》收,如字,又守又反。 又《易·井卦》井收勿幕。《疏》凡物可收成者,则谓之收。《朱子·本义》收,汲取也。诗救反,又如字。
注9:仆 《集韵》《韵会》《正韵》敷救切,否去声。顿也。
注10:狃 《广韵》《集韵》《韵会》《正韵》女救切,音糅。《广韵》习也,就也。
注11:畜 chù,音嗅。《左传·僖十九年》古者六畜不相为用。《疏》养之曰畜,用之曰牲。《释文》畜,许又反。《周礼·天官·庖人》掌共六畜。《注》六畜,六牲也。《释文》畜,许又反。
注12:飂 liù,作高风貌解时与尤韵同。又《正韵》国名。高阳氏之后。《五音集韵》在南阳湘阳。 又姓。《左传·昭二十九年》昔有飂叔安。《注》飂,国名。叔安,君名。《音义》力谬反。
注13:油 音狖。浩油,地名。《公羊传·定四年》公及诸侯盟于浩油。《注》油音由,一音羊又反。又与釉同。《篇海》物有光也。《蔡襄茶录》珍膏油其面。
注14:伏 浮去声。禽覆卵也。《古今注》燕伏戊己。《前汉·五行志》丞相府史家雄鸡伏子。
注15:蔟 音凑。律名。《礼·月令》律中太蔟。《注》太蔟,言阳气大蔟,达于上也。
共101,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首字词组
豆蔻豆秸豆糜豆沙豆花水豆蔻年华豆豉豆腐浆
豆花豆角豆酒豆腐豆腐饭豆角儿豆腐乳豆腐脑儿
豆笾豆羹豆脯豆黄豆芽菜豆逼豆腐花豆青
豆粥豆登豆粉豆枝豆芽儿豆马豆酱清豆祭
豆饭豆实豆刍豆蔬豆莫娄豆腐脑豆腐涝豆秧
豆苗豆秸灰豆乳豆藿豆芽豆茎豆面豆屑
豆荚豆绿豆棚豆酱豆腐衣豆腐干豆鼠豆嘴儿
豆萁豆肉豆枕豆藤豆蓉豆腐乾豆萁才豆瓣儿酱
豆子豆娘豆卢豆薯豆萁相煎豆腐皮豆腐渣豆猪
豆觞豆莝豆甲豆象豆饼豆荄豆萁燃豆豆汁

词语解释:豆蔻  拼音:dòu kòu
又名草果。多年生草本植物。高丈许,秋季结实。种子可入药,产 岭 南。南方人取其尚未大开的,称为含胎花,以其形如怀孕之身。诗文中常用以比喻少女。 唐 杜牧 《赠别》诗:“娉娉嬝嬝十三餘,豆蔻梢头二月初。” 后蜀 欧阳炯 《南乡子》词:“藤杖枝头芦酒滴,铺葵蓆,豆蔻花间趖晚日。” 宋 陆游 《小园春思》诗:“小轩愁入丁香结,幽径春生豆蔻梢。” 明 许自昌 《水浒记·联姻》:“拥鸳衾梦绕 巫山 ,但豆蔻含胎可怜。” 田汉 《回春之曲》第一幕:“椰子肥,豆蔻香,你受着自然的丰富的供养。”
植物名。又称“草荳蔻”、“白荳蔻”。叶大,披针形,花淡黄色,果实扁球形,种子有芳香气味。果实和种子可入药。
词语解释:豆花  拼音:dòu huā
(1).指豆类植物开的花。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大豆》:“豆花憎见日,见日则黄烂而根焦也。” 唐 许浑 《题韦隐居西斋》诗:“山风藤子落,溪雨豆花肥。”《豆棚闲话·渔阳道刘健儿试马》:“只有扁豆一种,交到秋时,西风发起,那豆花越觉开得热闹。”
(2).方言。即豆腐脑。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二篇四:“雪嫩的豆花--这和豆腐一样的制作,是比豆腐还要简单,还要好吃。” 岚云 《逐渐消失的行业》:“虽可吃到甜咸加料的豆花,却不如挑担而来的姜汤豆花味美。”参见“ 豆腐脑 ”。
词语解释:豆腐脑  拼音:dòu fǔ nǎo
食品名。豆浆煮开后,加入石膏或盐卤而凝结成的半固体。俗称嫩豆腐。食时配以辣油、虾米、榨菜等佐料。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虹桥录下》:“清明前后……卖豆腐脑、茯苓糕,唤声柔雅,渺渺可听。” 小民 《童年与庙会》:“想吃咸的有豆腐脑、老豆腐、灌肠、羊头肉、水爆肚儿……太多了!”
词语解释:豆笾  拼音:dòu biān
祭器。木制的叫豆,竹制的叫笾。《书·武成》:“丁未,祀于 周 庙,邦甸侯卫,骏奔走,执豆籩。” 蔡沉 集传:“豆,木豆;籩,竹豆。祭器也。” 唐 包佶 《祀雨师乐章·迎神》:“惟馨展礼,爰列豆籩。” 明 李东阳 《郊坛分献再得四渎》诗:“羽衣道士通仪节,白髮牺人説豆籩。” 清 戴名世 《敕授承德郎刘公墓志铭》:“生典型,死豆籩;葬同穴,有贤媛;固其藏,千万年。”
词语解释:豆粥  拼音:dòu zhōu
(1).用豆煮成的粥。《后汉书·冯异传》:“时天寒烈,众皆飢疲, 异 上豆粥。明旦, 光武 谓诸将曰:‘昨得 公孙 豆粥,飢寒俱解。’” 宋 苏轼 《豆粥》诗:“君不见 呼沱 流澌车折轴, 公孙 仓皇奉豆粥。”
(2).指米中掺豆煮成的粥。 许地山 《危巢坠简·解放者》:“在窗户底下,他喝着豆粥,抽着烟,眼睛不住地看往来的行人,好像在侦察什么案情一样。”
词语解释:豆饭  拼音:dòu fàn
豆做的饭。泛指粗淡的食物。《战国策·韩策一》:“ 韩 地险恶,山居,五穀所生,非麦而豆。民之所食,大抵豆饭藿羹;一岁不收,民不饜糟糠。” 汉 陆贾 《新语·本行》:“夫子 陈 蔡 之厄,豆饭菜羹,不足以接馁。” 宋 陆游 《初冬有感》诗:“一簞豆饭休嫌薄,赋分羈穷合自知。” 宋 陆游 《望霁》诗:“但令有米送官仓,豆饭藜羹甘似蜜。”
词语解释:豆苗  拼音:dòu miáo
(1).豆的幼苗。 晋 陶潜 《归园田居》诗之三:“种豆 南山 下,草盛豆苗稀。” 唐 杜甫 《投简成华两县诸子》诗:“ 南山 豆苗早荒秽, 青门 瓜地新冻裂。” 宋 杨万里 《行圃》诗:“薤本新痕割復齐,豆苗初叶合仍离。” 清 惠士奇 《田家行》:“屋边豆苗垂宛宛,雁齿丛长雀梅短。”
(2).蔬菜的一种。多指豌豆的嫩茎叶。 梁实秋 《雅舍谈吃·煎馄饨》:“馄饨做得不错,汤清味厚,还加上几小块鸡血几根豆苗。”
词语解释:豆荚  拼音:dòu jiá
豆类的荚果。 宋 陆游 《秋思》诗:“桑枝空后醅初熟,豆荚成时兔正肥。” 元 方回 《治圃杂书》诗之一:“茄藤宜硬地,豆荚恶肥田。” 端木蕻良 《鴜鹭湖的忧郁》:“沿着他们身后是一垅垅的豆秸,豆叶儿早已生机殆尽,包在豆荚里的豆粒儿也都成熟了。”
词语解释:豆萁  拼音:dòu qí
豆的茎秆。 三国 魏 曹植 《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宋 陆游 《霜夜》诗:“若为可遣闲愁得,独拥寒炉爇豆萁。”
词语解释:豆子  拼音:dòu zi
(1).指豆类作物。《豆棚闲话·潘伯子散宅兴家》:“不论甚么豆子,但要种他,须先开垦一块熟地,好好将种子下在里边。” 梁斌 《红旗谱》二五:“他又帮着砍了豆子,摘了棉花。”
(2).指豆类作物的种子。《豆棚闲话·首阳山叔齐变节》:“彼时偶然席上吃那豆子,就以豆子为题,教他吟诗一首。” 方之 《南丰二苗》:“那有什么谈头,都是些陈芝麻,烂豆子,八百年前的老话了!”
词语解释:豆觞  拼音:dòu shāng
豆肉,觞酒。指酒馔。 唐 白居易 《祭李司徒文》:“至於豆觴之会,轩盖之游,多奉光尘,最承欢惠。” 宋 沉遘 《中书谢译经御筵表》:“恩推慈惠,宴旅豆觴。”《金瓶梅词话》第七二回:“二十八日小儿弥月之辰,寒舍薄具豆觴,奉酹厚腆,千希鱼轩賁临。”
词语解释:豆秸  拼音:dòu jiē
亦作“ 豆秸 ”。豆类作物脱粒后的茎。 宋 苏轼 《岐亭道上见梅花戏赠季常》诗:“野店初尝竹叶酒,江雪欲落豆秸灰。” 宋 陆游 《宿村舍》诗:“土榻围炉豆秸暖,荻帘当户布机鸣。” 端木蕻良 《鴜鹭湖的忧郁》:“她的小手握着那豆秸是那样费劲,那样迟慢,一刀一刀不自然地割着。”
词语解释:豆角  拼音:dòu jiǎo
豆荚,豆类的果实。多指鲜嫩可做菜的。 宋 周文璞 《吴中秋日》诗:“豆角已收别无事,待同野老赴襟期。” 明 吴宽 《次韵时旸对雨喜晴》之一:“短篱垂豆角,破壁上苔衣。” 清 孙锦标 《通俗常言疏证·饮食》:“《种植书》:‘豆荚长而耑鋭如角然,故又名豆角。’” 白丁 《李堡散记》:“水中栽菱角、河藕,地下长西瓜、青椒,空中挂水果、豆角。”
词语解释:豆羹  拼音:dòu gēng
(1).豆器中的羹。喻微小、细微。《孟子·尽心下》:“好名之人,能让千乘之国,苟非其人,簞食豆羹见於色。” 赵岐 注:“诚非好名者,争簞食豆羹,变色,讼之致祸。 郑 子公 染指魭羹之类是也。”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下:“至亲与路人同是爱的,如簞食豆羹,得则生,不得则死,不能两全。寧救至亲,不救路人,心又忍得,这是道理合该如此。”
(2).用豆煮成的糊状食品。 汉 桓宽 《盐铁论·散不足》:“宾婚相召,则豆羹白饭。”
词语解释:豆登  拼音:dòu dēng
古代盛器,亦用作祭器。登似豆而较浅。语本《诗·大雅·生民》:“于豆于登。” 毛 传:“木曰豆,瓦曰登。豆荐葅醢也,登盛大羹也。” 唐 韩愈 《陆浑山火和皇甫湜用其韵》:“谽呀鉅壑颇黎盆,豆登五山瀛四罇。”《宋史·乐志七》:“豆登丰洁,荐德馨香。”《随园诗话补遗》卷五引 清 钱枚 《题孟庙》诗:“七国知矜式,千秋肃豆登。”
词语解释:豆实  拼音:dòu shí
盛于木豆中的祭品。指韭菜。《周礼·天官·醢人》:“凡祭祀,共荐羞之豆实;宾客丧纪亦如之。”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祭义》:“宗庙之祭,物之厚无上也。春上豆实,夏上尊实,秋上朹实,冬上敦实。豆实,韭也,春之始所生也。”
词语解释:豆秸灰
豆秸烧成的灰,呈白色。常喻欲雪的天色或雪。 宋 苏轼 《岐亭道上见梅花戏赠季常》诗:“野店初尝竹叶酒,江云欲落豆秸灰。” 金 赵秉文 《雪意》诗:“门巷萧条日易曛,豆秸灰欲落江云。” 清 黄景仁 《人日病愈强步观城西水上合乐》诗:“豆秸灰抹春云色,野人新病足无力。” 清 程恩泽 《定远道中遇雪》诗:“木落 淮 南雪已来,平原一尺豆秸灰。”
词语解释:豆绿  拼音:dòu lǜ
像青豆一样的绿色。参见“ 豆青 ”。
词语解释:豆青  拼音:dòu qīng
近似青豆的颜色。 清 吴伟业 《读史偶述》诗之十六:“王府近来新发出,剔红香盒豆青盆。” 许之衡 《饮流斋说瓷·说彩色》:“豆青、豆緑,此二色 宋 哥弟窰为最盛。哥窰多作豆緑,弟窰多作豆青,皆滋润莹泽,至为可爱…… 明 以前之豆青,微近黄色,至 清 则纯近緑色。” 冰心 《分》:“外面又穿戴上一色的豆青绒线褂子,帽子和袜子。”
词语解释:豆肉  拼音:dòu ròu
指一豆所盛之肉。《礼记·坊记》:“觴酒豆肉,让而受恶,民犹犯齿。”《国语·吴语》:“在孤之侧者,觴酒、豆肉、簞食,未尝敢不分也。”
词语解释:豆娘  拼音:dòu niáng
(1).古代端午节用的一种饰物。用艾、蒲或以缯绡剪制而成,用以辟邪。《东京梦华录·端午》“又钉艾人於门上” 邓之诚 注转引 陈元靓 《岁时广记》卷二一引 宋 吕原明 《岁时杂记》:“﹝古端五词﹞门儿高掛艾人儿……奴儿自是豆娘儿。”
(2).昆虫名。又名豆娘子、灯心蜻蜓。形状比蜻蜓略小,静止时两对翅直立在背上,常在水边或草地上飞翔,吃小虫。
词语解释:豆莝  拼音:dòu cuò
豆和草。亦指粮草。 宋 苏辙 《饮酒过量肺疾复作》诗:“达人遗形骸,駑马怀豆莝。” 明 李梦阳 《豆莝行》:“将军兵部蔽江下,飞报沿江催豆莝。”
词语解释:豆糜  拼音:dòu mí
用豆煮成的粥。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正月十五日作豆糜。”《新唐书·韦贯之传》:“居贫,噉豆糜自给。”
词语解释:豆酒  拼音:dòu jiǔ
用豆酿成的酒。 明 徐渭 《又图卉应史甥之索》诗:“ 陈 家豆酒名天下, 朱 家之酒亦其亚。” 钮琇 《觚賸·酒兵》引 清 姚竹友 《中秋夕醉后放歌》:“ 陈村 豆酒买十瓮,緑柚黄蕉随意设。”
词语解释:豆脯  拼音:dòu fǔ
豆腐。 清 唐训方 《里语徵实》卷中上:“﹝豆脯﹞ 汉 淮南王 造。《稗史》:‘ 刘安 作豆脯,俗作腐,非。腐,烂也。当作脯,象其似肉脯也。’”
词语解释:豆粉  拼音:dòu fěn
豆子经加工而成的粉状细末
词语解释:豆刍  拼音:dòu chú
犹豆莝。 清 严允肇 《洗象行》:“豆芻饱食三品料,劒珮班陈百官列。”
词语解释:豆乳  拼音:dòu rǔ
豆浆。 宋 洪迈 《夷坚丙志·福州异猪》:“ 政和 元年正月, 福州 北门卖豆乳人家,猪夜生七子。”
词语解释:豆棚  拼音:dòu péng
用竹木搭成的棚架,供蔓生豆藤攀附生长。房前屋后的豆棚,夏日为纳凉佳处。《豆棚闲话·朝奉郎挥金倡霸》:“天色乍晴,就有人在豆棚下等説古话哩,我们就去。” 叶圣陶 《穷愁·贫女泪》:“豆棚瓜架,一家欢笑,此乐亦正不浅。”
词语解释:豆枕  拼音:dòu zhěn
以豆壳为芯的枕头。 五代 齐己 《夏日雨中寄幕中知己》诗:“豆枕敧凉冷,莲峯入梦魂。”
词语解释:豆卢  拼音:dòu lú
复姓。 隋 有 豆卢勣 。见《隋书》本传。
词语解释:豆甲  拼音:dòu jiǎ
豆荚。 唐 元稹 《田野狐兔行》:“种豆耘锄,种禾沟甽,禾苗豆甲,狐搰兔剪。”
词语解释:豆沙  拼音:dòu shā
用豆煮熟捣烂成粉状,可用作糕饼等食品的馅。 宋 范成大 《祭灶词》:“猪头烂热双鱼鲜,豆沙甘鬆粉饵团。” 俞启凡 《明月泪垂飘香梦》:“自己留的(指桂花),以后就用来和着豆沙或糖脂做重阳糕。” 徐滢 《潮州月饼》:“ 潮州 月饼大体分为豆沙饼、咸饼、梅菜饼三种。”
词语解释:豆腐  拼音:dòu fǔ
食品。豆浆煮开后加入石膏或盐卤使凝结成块,压去一部分水分而成。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七:“一日,与数客过之,所食皆蜜也,豆腐、麵觔、牛乳之类,皆渍蜜食之。客多不能下箸,惟 东坡 性亦酷嗜蜜,能与之共饱。”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穀四·豆腐》:“豆腐之法,始於 汉 淮南王 刘安 ,凡黑豆、黄豆及白豆、泥豆、豌豆、緑豆之类,皆可为之。”《儒林外史》第三二回:“像你这样大老官来打秋风,把你关在一间房里,给你一个月豆腐吃,蒸死了你!” 刘半农 《扬鞭集·学徒苦》:“自晨至午,东买酒浆,西买青菜豆腐。”
词语解释:豆黄  拼音:dòu huáng
指豆瓣。用来酿酒或制酱。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作酱法》:“啮看:豆黄色黑极熟,乃下,日曝取乾。” 缪启愉 校释:“豆黄,指豆瓣。”
词语解释:豆枝  拼音:dòu zhī
豆类作物刚收获尚未脱粒的植株。 清 方登峄 《村北》诗:“大儿束麦把,小儿抱豆枝。”
词语解释:豆蔬  拼音:dòu shū
用作副食品的豆和蔬菜。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二》:“下山一里,復渡南门,又东北三里,携豆蔬抵 天妃殿 。”
词语解释:豆藿  拼音:dòu huò
豆叶。亦泛指野蔬。 清 唐甄 《潜书·明鉴》:“茅舍无恙,然后寳位可居;簔笠无失,然后衮冕可服;豆藿无缺,然后天禄可享。”
词语解释:豆酱  拼音:dòu jiàng
用豆发酵后制成的酱。 汉 王充 《论衡·四讳》:“世讳作豆酱恶闻雷。一人不食,欲使人急作,不欲积家逾至春也。”
词语解释:豆藤  拼音:dòu téng
豆类植物中蔓生种的茎杆。《豆棚闲话·介之推火封妒妇》:“不半月间,那豆藤在地上长将起来,弯弯曲曲,依傍竹木,随着棚子,牵缠满了。”
词语解释:豆薯  拼音:dòu shǔ
又称凉薯、沙葛。一年生蔓性草本。我国南部和西南各地普遍栽培。块根肉白色,味甜多汁,可代水果,亦用作蔬菜、饲料及制淀粉。茎、叶、种子有毒,可作杀虫剂。
词语解释:豆象  拼音:dòu xiàng
豆象科昆虫的总称。是仓贮豆类的主要害虫。种类很多,如蚕豆象、豌豆象、绿豆象等。
词语解释:豆花水  拼音:dòu huā shuǐ
见“ 豆华水 ”。
词语解释:豆华水  拼音:dòu huá shuǐ
指 黄河 七月的水汛。《宋史·河渠志一》:“説者以 黄河 随时涨落,故举物候为水势之名……七月,菽豆方秀,谓之‘豆华水’。”亦作“ 豆花水 ”。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 黄河 水信……秋汛始立秋,讫霜降;七月豆花水。”
词语解释:豆腐饭  拼音:dòu fǔ fàn
〈方〉指丧家招待前来吊唁的亲友吃的饭食(多为素食)。
词语解释:豆芽菜  拼音:dòu yá cài
豆芽。一般指黄豆芽和绿豆芽。 明 陈嶷 《豆芽菜赋》:“主人闻而笑曰:得非市之所鬻豆芽菜乎?” 明 徐光启 《农政全书》卷二六:“豆芽菜:拣菉豆,水浸二宿。候涨,以新水淘,控乾。用芦席洒湿衬地,掺豆於上,以湿草荐覆之,其芽自长。大豆芽同此。”亦作“ 豆牙菜 ”。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一:“又有海豆菜,形如豆牙菜,其首如泥螺,蘸醋生食。”
词语解释:豆芽儿  拼音:dòu yá ér
蔬菜,用黄豆、黑豆或绿豆过水发芽而成,芽长二三寸。也叫豆芽菜。
词语解释:豆莫娄  拼音:dòu mò lóu
古族名。也称 达末娄 或 大莫卢 。《魏书》有传。为 夫馀 人后裔。 夫馀 亡后,其北部遗民渡 那河 (今 嫩江 )而居,号 达末娄 。自 北魏 至 唐 ,多次遣使朝贡。分布于今 黑龙江 、 嫩江 以东, 哈尔滨 以北的 呼兰河 流域。
词语解释:豆芽  拼音:dòu yá
用黄豆、黑豆或绿豆浸水发芽而发,芽长二三寸,可食用。 清 胡式钰 《语窦》:“谚云:‘豆芽弗好做柱,丫头弗好作主。’” 陈云 《解决猪肉和蔬菜供应紧张的办法》:“能够较长时期保存的,只有大白菜……以及制作豆芽、豆腐和其它豆制品的豆类。”
词语解释:豆腐衣  拼音:dòu fǔ yī
方言。即豆腐皮。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四:“滑石、白矾各五分,共为末,以豆腐衣包之,煎汤送下。”参见“ 豆腐皮 ”。
词语解释:豆腐皮  拼音:dòu fǔ pí
煮熟的豆浆表面上结的薄皮,揭起晾干后供食用。 梁斌 《红旗谱》三一:“ 江涛 拎起篮子,帮她在大集上买了猪肝、肉、黄芽韭、豆腐皮和灌肠什么的。”
词语解释:豆蓉  拼音:dòu róng
(1).用豆粉制的糕饼等食品的馅心。如豆蓉月饼。
(2).方言。木豆的别称。
词语解释:豆萁相煎  拼音:dòu qí xiāng jiān
同“ 豆萁燃豆 ”。 林基路 《囚徒歌》:“豆萁相煎,便宜了民族仇敌。”
词语解释:豆饼  拼音:dòu bǐng
(1).用豆粉制成的食品。 金 元好问 《野谷道中怀昭禅师》诗:“汤翻豆饼银丝滑,油点茶心雪蘂香。”
(2).大豆榨油后剩下的渣子压成饼形,叫豆饼。可以用来制造大豆胶,也用作肥料或饲料。 梁斌 《红旗谱》十二:“这牛偏爱吃高粱叶子、麦秸、豆饼、棉花籽饼。” 方之 《岁交春》:“﹝会计﹞如何带着社员钻进江边的 卧鱼山 洞里,取出几千斤蝙蝠粪,用省下的垩豆饼钱买了这条白鼻子。”
词语解释:豆蔻年华  拼音:dòu kòu nián huá
指少女的青春年华。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论“人言可畏”》:“一遇到女人,可就要发挥才藻了,不是‘徐娘半老,风韵犹存’,就是‘豆蔻年华,玲珑可爱’。” 石三友 《金陵野史·秦淮歌星王熙春》:“来此演出的歌女,有半老的徐娘,有豆蔻年华的少年,也有未成年的幼童。”
词语解释:豆角儿  拼音:dòu jué ér
豆荚(多指鲜嫩可做菜的)。
词语解释:豆逼  拼音:dòu bī
小豆,豆粒。
词语解释:豆马  拼音:dòu mǎ
旧时巫术,谓撒豆成马。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小二》:“ 小二 知书善解,凡纸兵豆马之术,一见輒精。”参见“ 豆人纸马 ”。
词语解释:豆人纸马  拼音:dòu rén zhǐ mǎ
旧时巫术,谓撒豆成人,剪纸为马。 清 蒋士铨 《桂林霜·平寇》:“白莲仙教,掌管这白莲仙教,杀人如刈草,把豆人纸马布满荒郊。”
词语解释:豆腐脑  拼音:dòu fǔ nǎo
食品名。豆浆煮开后,加入石膏或盐卤而凝结成的半固体。俗称嫩豆腐。食时配以辣油、虾米、榨菜等佐料。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虹桥录下》:“清明前后……卖豆腐脑、茯苓糕,唤声柔雅,渺渺可听。” 小民 《童年与庙会》:“想吃咸的有豆腐脑、老豆腐、灌肠、羊头肉、水爆肚儿……太多了!”
词语解释:豆茎  拼音:dòu jīng
豆的茎秆。 清 顾景星 《题内府所藏唐人百马卷子》诗:“夜讌火鼓 延秋门 ,昼争豆茎 咸阳 店。”
词语解释:豆腐干  拼音:dòu fǔ gàn
食品名。用布包豆腐压制而成。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城南录》:“ 贮草坡 豆腐乾 姚氏 为最,称为‘姚乾’。”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四部二四:“ 徐守仁 给大太太送去牛肉干和豆腐干。”
词语解释:豆腐乾
食品名。用布包豆腐压制而成。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城南录》:“ 贮草坡 豆腐乾 姚氏 为最,称为‘姚乾’。”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四部二四:“ 徐守仁 给大太太送去牛肉干和豆腐干。”
词语解释:豆腐皮  拼音:dòu fǔ pí
煮熟的豆浆表面上结的薄皮,揭起晾干后供食用。 梁斌 《红旗谱》三一:“ 江涛 拎起篮子,帮她在大集上买了猪肝、肉、黄芽韭、豆腐皮和灌肠什么的。”
词语解释:豆荄  拼音:dòu gāi
豆秸。 元 明本 《咏梅》:“竹叶杯浮苔砌月,豆荄灰暖纸窗尘。”
词语解释:豆豉  拼音:dòu chǐ
一种豆制食品。一般用大豆或黑豆蒸煮以后,经发酵制成,多用于调味。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作豉》“作麦豉法”自注:“香美乃胜豆豉。” 杨明显 《故都风味小吃》:“它(指卤煮小肠)的作法是……用清水淘洗几次,然后用一百度开的沸水煮,配上去腥味的八角茴香,花椒大料瓣儿,快熟时再放落上好的口蘑酱油,豆豉。”
词语解释:豆腐乳  拼音:dòu fǔ rǔ
食品名。用小块豆腐做坯,经过发酵、腌制而成。也叫腐乳或乳腐、酱豆腐。《儒林外史》第二一回:“ 牛老爹 店里卖的有现成的百益酒,盪了一壶,拨出两块豆腐乳和些笋乾、大头菜,摆在柜檯上,两人喫着。”
词语解释:豆腐花  拼音:dòu fǔ huā
方言。即豆腐脑。 刘半农 《饿》诗:“他又看见那卖豆腐花的,把担子歇在对面的荒场上。”参见“ 豆腐脑 ”。
词语解释:豆腐脑  拼音:dòu fǔ nǎo
食品名。豆浆煮开后,加入石膏或盐卤而凝结成的半固体。俗称嫩豆腐。食时配以辣油、虾米、榨菜等佐料。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虹桥录下》:“清明前后……卖豆腐脑、茯苓糕,唤声柔雅,渺渺可听。” 小民 《童年与庙会》:“想吃咸的有豆腐脑、老豆腐、灌肠、羊头肉、水爆肚儿……太多了!”
词语解释:豆酱清  拼音:dòu jiàng qīng
指酱油一类的调味品。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作酱法》:“﹝作燥脠法﹞生薑五合,橘皮两叶,鸡子十五枚,生羊肉一斤,豆酱清五合。” 缪启愉 校释:“豆酱清,是豆酱中取出的清汁。”
词语解释:豆腐涝  拼音:dòu fǔ lào
即豆腐脑。 石三友 《金陵野史·夫子庙的小吃》:“豆腐涝用极嫩豆腐在汤中浸润之,食时配以辣油、虾米、榨菜和红萝卜丁子等佐料。”参见“ 豆腐脑 ”。
词语解释:豆腐脑  拼音:dòu fǔ nǎo
食品名。豆浆煮开后,加入石膏或盐卤而凝结成的半固体。俗称嫩豆腐。食时配以辣油、虾米、榨菜等佐料。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虹桥录下》:“清明前后……卖豆腐脑、茯苓糕,唤声柔雅,渺渺可听。” 小民 《童年与庙会》:“想吃咸的有豆腐脑、老豆腐、灌肠、羊头肉、水爆肚儿……太多了!”
词语解释:豆面  拼音:dòu miàn
用两种以上豆子磨成的面粉,俗称杂面
词语解释:豆鼠  拼音:dòu shǔ
鼠的一种。身长约二寸,尾短。背灰色,颈下、腹尾和四肢白色。其皮较贵重。《红楼梦》第一○五回:“黑羊皮六十三张。香鼠筒子二十件。豆鼠皮二十四方。”
词语解释:豆萁才  拼音:dòu qí cái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 文帝 尝令 东阿王 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后以“豆萁才”喻才思敏捷。 唐 元稹 《答姨兄胡灵之见寄五十韵》:“豆萁才敏儁,羽猎正峥嶸。”
词语解释:豆腐渣  拼音:dòu fǔ zhā
豆渣。可用作饲料。亦常用以比喻废物。 张天民 《创业》第三章:“要当铁疙瘩,不当豆腐渣!”
词语解释:豆萁燃豆  拼音:dòu qí rán dòu
三国 魏 曹植 《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后以“豆萁燃豆”喻兄弟相残。《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三:“生死由来一样情,豆萁燃豆并根生;存亡姊妹能相念,可笑鬩墙亲弟兄。”
词语解释:豆腐浆  拼音:dòu fǔ jiāng
即豆浆。详“ 豆浆 ”。
词语解释:豆浆  拼音:dòu jiāng
黄豆泡透磨成浆,加水去渣煮开而成的食品。 清 蒋士铨 《一片石·访墓》:“[中净]补丁圆领豆浆餿。” 石三友 《金陵野史·梅庵旧闻三则》:“学生自治会在每天上午九时供应豆浆,也有油条和白糖。”
词语解释:豆腐脑儿  拼音:dòu fǔ nǎo er
食品,豆浆煮开后,加入石膏而凝结成的半固体。
词语解释:豆青  拼音:dòu qīng
近似青豆的颜色。 清 吴伟业 《读史偶述》诗之十六:“王府近来新发出,剔红香盒豆青盆。” 许之衡 《饮流斋说瓷·说彩色》:“豆青、豆緑,此二色 宋 哥弟窰为最盛。哥窰多作豆緑,弟窰多作豆青,皆滋润莹泽,至为可爱…… 明 以前之豆青,微近黄色,至 清 则纯近緑色。” 冰心 《分》:“外面又穿戴上一色的豆青绒线褂子,帽子和袜子。”
词语解释:豆祭  拼音:dòu jì
谓俎豆之祭。《仪礼·少牢馈食礼》:“上佐食,兼与黍,以授尸,尸受,同祭于豆祭。” 郑玄 注:“同,合也。合祭於俎豆之祭也。”
词语解释:豆秧  拼音:dòu yāng
豆的幼苗。《豆棚闲话·介之推火封炉妇》:“只得二月中旬,觅得几株羊眼豆秧,种在屋前屋后閒空地边。”
词语解释:豆屑  拼音:dòu xiè
豆粉。《周礼·天官·笾人》“糗饵粉餈” 郑玄 注引 汉 郑司农 曰:“糗,熬大豆与米也;粉,豆屑也。” 明 王世贞 《纲鉴会纂·隋高祖纪》:“癸丑十三年, 关中 飢,帝如 洛阳 ,上遣左右閲民食,得豆屑杂糠,流涕以示羣臣,深自咎责。”
词语解释:豆嘴儿  拼音:dòu zuǐ ér
泡开的大豆或刚刚露芽的大豆,做菜用。
词语解释:豆瓣儿酱  拼音:dòu bàn ér jiàng
大豆或蚕豆发酵后制成的酱,里面有豆瓣儿。
词语解释:豆猪  拼音:dòu zhū
体内有囊虫寄生的猪。因囊虫为黄豆大小的囊泡,所以叫豆猪。
词语解释:豆汁  拼音:dòu zhī
(1).制绿豆粉时剩下来的汁。味酸,可做饮料。 唐 鲁孙 《北平的书摊儿》:“﹝ 厂甸 ﹞各种吃食如凉糕、蜂糕、炸糕、驴打滚、爱窝窝、豆汁、灌肠。”
(2).方言。豆浆。
共101,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