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七曷入声 [lá là][duō duo][sā sǎ][hè yè hē][详注1][zá][详注2][lā][è][dá][yuè sà][è][音跋。回也。又音拨。把也。][bā][hè][huò][hé][bá][wò][详注3][详注4]


注1:越 《广韵》《集韵》《韵会》《正韵》户括切,音活。《礼·礼运》越席疏布。《注》越席,翦蒲也。《左传·桓二年》大路越席。《注》越席,结草。《广韵》或作趏。
注2:暍 《集韵》阿葛切,音遏。《博雅》焕也。又许葛切,音喝。热也。
注3:剟 音掇。削也。《郭璞·尔雅序》剟其瑕砾。《疏》剟削去其疵瑕瓦砾。剟音掇。
注4:汰 《正韵》他达切,音闼。亦滑也。《苏轼·秧马歌》以我两足为四蹄,耸踊滑汰如凫鹥。
末字词组
轩豁空豁空豁豁溪豁蠲豁醒豁敞豁豁申豁
齿豁寥豁窅豁觊豁通豁销豁朗豁宏豁
披豁爽豁畅豁散豁婋豁余豁响豁熏豁
开豁洞豁窙豁恢豁天豁浅豁哆豁夷豁
疏豁显豁晴豁危豁云豁宽豁四豁头童齿豁
豁豁除豁倾豁分豁长豁无回豁稀豁 
虚豁云豁庨豁薰豁晴豁恬豁訇豁 
呀豁敞豁消豁萧豁辣豁豁洒豁剖豁 
天豁深豁舒豁出豁闳豁没分豁解豁 
顿豁超豁明豁虓豁鸿豁没出豁剨豁 

词语解释:轩豁  拼音:xuān huò
(1).高大开阔。 唐 韩愈 《南海神庙碑》:“乾端坤倪,轩豁呈露。” 宋 王禹偁 《月波楼咏怀》:“兹楼最轩豁,旷远西北陬。”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打开槅扇就望见大客厅的气象十分轩豁,正是一个曾经盛极一时的大家门第。”
(2).谓轩昂开朗,气宇不凡。 宋 沉辽 《送曾处善赴宝应尉》诗:“ 六峰 老师气轩豁, 九华 雌山苦阴晦。”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红玉》:“ 卫 知生望族,又见仪采轩豁,心许之,而虑其靳於资。”
词语解释:齿豁  拼音:chǐ huò
齿缺。指年老。 唐 韩愈 《上兵部李侍郎书》:“髮秃齿豁,不见知己。” 梁启超 《新民说》十四:“其潦倒者,则八股八韵,风簷矮屋,磨至头童齿豁之年。”
词语解释:披豁  拼音:pī huō
(1).敝开;开诚。《晋书·陆玩传》:“特以端右机要,事务殷多,臣已盈六十之年,智力有限,疾患深重,体气日弊,朝夕自励,非復所堪……乞陛下披豁圣怀,霈然垂允。” 唐 杜甫 《奉简高三十五使君》诗:“天涯喜相见,披豁对吾真。” 仇兆鳌 注:“披豁,即开心见诚之意。” 清 沉钦圻 《赠徐元叹》诗:“不是寻常话箭锋,生平披豁见心胸。”
(2).开朗;明亮。 宋 苏轼 《凌虚台》诗:“青山虽云远,似亦识公颜。崩腾赴幽赏,披豁露天慳。” 明 李东阳 《题陈考功所藏山水图》诗:“炎天倦眼藉披豁,从事索诗如传驛。” 清 刘大櫆 《乌程闵君墓志铭》:“又善於诱掖,其言披豁畅朗,支分族解,騃童钝夫闻之,咸如梦寐惊觉。”
(3).启发。 金松岑 《心声》:“斯音也,号召众籟之喑噎,披豁羣窍之聋聵,涤荡筦絃之淫听,张皇金石之雅奏。”
词语解释:开豁  拼音:kāi huō
(1).形容思想或胸怀开阔。 晋 夏侯湛 《东方朔画赞》:“夫其明济开豁,包含弘大,陵轢卿相,謿哂豪杰。” 宋 陈亮 《与章德茂侍郎书》:“侍郎开豁亮直,足以起士气;高明宏远,足以壮天朝。”《红楼梦》第一二○回:“太太这么一想,心里便开豁了。”
(2).解除;消除。 唐 李白 《赠别从甥高五》诗:“积蓄万古愤,向谁得开豁?”
(3).形容空间开阔明朗。 宋 范成大 《早发周平驿过清烈祠下》诗:“登岭既开豁,入林更清凉。” 元 迺贤 《李老谷》诗:“峯迴稍开豁,夕阳散微影。” 孙中山 《建国方略·第二计划》:“自 襄阳 以上,皆为山国;其下以至 沙洋 ,则为广大开豁之谷地。”
(4).谓使思想、胸怀开阔。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五:“大抵登山临水,足以触发道机,开豁心志,为益不少。”
(5).通晓明白。 宋 韩维 《次韵和平甫同介甫当世过饮见招》:“疑怀滞义一开豁,有如暗室来明缸。” 元 刘壎 《隐居通议·理学一》:“邻有一染匠,常往听讲,久之,忽大悟曰:‘元来世间道理如此。’自是聪明开豁,遂能诗文,不復为匠。” 明 张居正 《进讲章疏》:“皇上万几有暇,时加温习,庶旧闻不至遗忘,新知日益开豁。”
(6).谓对他人的罪名或过失予以开脱并宽免。《水浒传》第三六回:“知县自心里也有八分开豁他,当时依准了供状,免上长枷手杻,只散禁在牢里。”《荡寇志》第八九回:“如今他已不敢强了,姊姊开豁了他罢。”《清史稿·食货志一》:“又以 徽州 、 寧国 、 池州 三府世僕捐监应考,常为地方所訐控,上諭:‘此等名分,总以现在是否服役为断。如年远文契无考,著即开豁。’”
词语解释:疏豁  拼音:shū huō
亦作“疎豁”。
(1).犹疏阔。久别。 唐 杜甫 《戏寄崔评事表侄苏五表弟韦大少府诸侄》诗:“高楼忆疏豁,秋兴坐氤氲。”
(2).犹排遣。 唐 杜甫 《简吴郎司法》诗:“古堂本买藉疏豁,借汝迁居停宴游。”
(3).开阔;敞亮。 宋 司马光 《出都日途中成》诗:“川原寖疎豁,烟火稍萧瑟。” 宋 陆游 《入蜀记》卷四:“烟波渺然,气象疏豁。” 明 陆采 《怀香记·引示池楼》:“过了高堂深厦,尽轩牕疎豁,栋宇奢华。” 清 陈维崧 《念奴娇·赠雪笠上人》词:“秋行至矣,茅堂相对疎豁。”
(4).开朗;直爽。 宋 陆游 《十月四日夜记梦》诗:“客意极疎豁,大笑轩鬚眉。” 宋 陈亮 《章晦文墓志铭》:“及长,疏豁奋励,不能依阿善恶间。” 明 宋濂 《元故奉训大夫杨君墓志铭》:“性疏豁,与人交无疑贰。”
(5).稀疏脱落。 金 元好问 《续夷坚志·揩牙方》:“ 折守 得於国初 洛阳 帅 李成 。 折 年逾九十,牙齿都不疎豁,亦无风虫。”
词语解释:豁豁  拼音:huō huō
(1).宽大貌。《诗·卫风·硕人》“施罛濊濊” 陆德明 释文引 汉 马融 注:“濊濊,大鱼网,目大豁豁也。”
(2).胸怀坦荡,开朗。 后蜀 何光远 《鉴诫录·高僧谕》:“大丈夫儿须豁豁,莫学痴人受摩捋。” 宋 王安石 《祭杜待制文》:“公心豁豁,不置墙帷。”
(3).象声词。 阮章竞 《漳河水》诗:“更深夜半静悄悄,只听 黄河 流豁豁。”
词语解释:虚豁  拼音:xū huō
(1).旷达。 南朝 梁 陶弘景 《冥通记》卷二:“尔情无滞念,胷臆萧豁,是以果而速之。若无此虚豁之心者,则一志而不及,一向而不迴。” 明 张居正 《答河道潘印川书》:“﹝ 洋山公 ﹞虚豁洞达,昔在 广 中,僕妄有指授,渠一一取其意而行之,动有成功,则今日必能因袭旧画,以终公之功。”
(2).犹虚空。 北周 庾信 《道士步虚词》之三:“凝真天地表,絶想寂寥前。有象犹虚豁,忘形本自然。”
词语解释:呀豁  拼音:yā huō
(1).辽阔貌;空貌。 唐 高适 《东征赋》:“眺 淮 源之呀豁,倚 楚 关之雄壮。” 唐 韩愈 《赠刘师服》诗:“羡君齿牙牢且洁,大肉硬饼如刀截。我今呀豁落者多,所存十餘皆兀臲。” 宋 梅尧臣 《新安潘侯将行约游山门寺》诗:“苍山自为门,呀豁异鐫鑱。”
(2).敞开。 清 黄景仁 《道中偶成》诗:“万家晓梦犹未醒,带黑城门半呀豁。”
词语解释:天豁
天气晴朗
词语解释:顿豁  拼音:dùn huō
突然开朗;突然明朗。 唐 罗隐 《和禅月大师见赠》:“高僧惠我七言诗,顿豁尘心展白眉。” 清 吴锡麒 《韬光庵》诗:“顿豁登高目,江湖夕照明。”
词语解释:空豁  拼音:kōng huō
空旷。 三国 魏 阮籍 《达庄论》:“大均淳固,不贰其纪,清浄寂寞,空豁以俟。”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四》:“其东平畴齐望,天嵐空豁,万山阨塞中,乃有此浩荡区。”
词语解释:寥豁  拼音:liáo huō
广大;空旷。 南朝 陈 徐陵 《陈公九锡文》:“京师祸乱,亟积寒暄,双闕低昂,九门寥豁。”
词语解释:爽豁  拼音:shuǎng huō
(1).犹爽朗。 明 唐顺之 《弟妇王氏墓志铭》:“其性警慧爽豁,故於人情世务不习而晓,家人尊卑上下,一无不宜。” 郭沫若 《今昔蒲剑·今天创作的道路》:“飞机凌空,在不甚高的地方对于下界倒还可以作一个爽豁心目的大观。”
(2).显豁,清楚。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论文二·文章圈点》:“书有圈点钩勒,始自前 明 中叶选刻时文陋习。然行间字里,触眼特为爽豁,故仿而用之。”
词语解释:洞豁  拼音:dòng huō
(1).深广。 唐 吕令问 《府庭双石榴赋》:“公府洞豁,羣木罗生。”
(2).旷达。 清 曾国藩 《黄仙峤前辈诗序》:“ 松滋 黄仙嶠 先生,质直而洞豁,泊然声利之外。”
(3).透彻理解。 陈三立 《崝庐述哀诗》之五:“埋石鐫短章,洞豁生死理。”
词语解释:显豁  拼音:xiǎn huò
(1).显明而通达。 唐 杜牧 《赴京初入汴口晓景即事先寄兵部李郎中》诗:“唯有君子心,显豁知幽抱。”
(2).显著清楚。《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二回:“后面虽看不见面貌,那个雪白的颈项,却是很显豁的。” 邹韬奋 《萍踪忆语》十八:“它能利用极流利畅达的文体和显豁明了的编法,把世界的新闻写成编成极易读的材料。”
(3).犹开阔。 唐 司空图 《泽州灵泉院记》:“其院东西显豁,直亘大川,端门洞闢,正与旭日相迓。”《人民文学》1977年第6期:“他的作品意境显豁,语言明白,却有种使人吟味再三的力量,这是由于思想深刻所致。”
(4).出风头;显摆。 元 马致远 《黄粱梦》第四折:“你得了斗来大黄金印一颗,为元帅,佐山河,倒大来显豁。” 明 贾仲名 《对玉梳》第二折:“莫不灵堂前要显豁。”
词语解释:除豁  拼音:chú huō
免除。《元典章·户部三·户计》:“依旧除豁,不行收差。”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编审·立局亲审》:“如增丁数多,亦准与除豁,出示晓諭。”
词语解释:云豁
云彩消散
词语解释:敞豁  拼音:chǎng huō
宽广;开阔。 唐 杜甫 《寄题江外草堂》诗:“臺亭随高下,敞豁当清川。”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工部·京师营造》:“余幼时曾游城外一花园,壮丽敞豁,侔于勋戚。” 郭沫若 《卓文君》第二景:“馀壁敞豁,下以碧绒面地。”
词语解释:深豁  拼音:shēn huō
深邃而空阔。 宋 刘克庄 《伏波岩》诗:“中洞既深豁,旁竇皆奇诡。”
词语解释:超豁  拼音:chāo huō
(1).饶恕;宽免。 明 孟称舜 《英雄成败》第四折:“只求大人做主,超豁咱们狗命哩。”《天雨花》第二回:“儿实不忍为刻薄,得饶人处且饶人。三十担米无大损,算来超豁一贫民。”
(2).豁达开阔。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熙朝乐事》:“自非有清奇之兴,超豁之襟,不能往也。”
词语解释:空豁豁  拼音:kōng huō huō
形容一切空虚,毫无牵挂。《朱子语类》卷一二六:“佛氏只是空豁豁,然和有都无了。所谓终日喫饭,不曾咬破一粒米;终日著衣,不曾掛著一条丝。”
词语解释:窅豁  拼音:yǎo huō
幽谷。 唐 顾况 《酬房杭州》诗:“流水入洞天,窅豁欲凌临。”
词语解释:畅豁  拼音:chàng huō
舒畅开阔。 王西彦 《古屋》第二部五:“我站着,觉得自己的胸怀异常畅豁,全心灵都浸淫在一种新鲜甜蜜的空气里。”
词语解释:窙豁  拼音:xiāo huō
开阔貌。 唐 韩愈 《送文畅师北游》诗:“下开迷惑胷,窙豁斸株橜。”
词语解释:晴豁
晴朗
词语解释:倾豁  拼音:qīng huō
谓投契而欢畅。 元 刘壎 《隐居通议·古赋一》:“愚亦素喜 山谷 诸赋,诵之甚习,每与此先生文会剧谈,至意气倾豁处,此先生輒曰:‘相与读 山谷 赋可乎?’”
词语解释:庨豁  拼音:xiāo huō
(1).高峻深邃貌。《文选·张衡〈西京赋〉》:“ 枍诣 承光 ,睽罛庨豁。” 张铣 注:“ 枍诣 、 承光 皆臺名,餘皆高峻深邃貌。” 宋 苏舜钦 《处州照水堂记》:“遂构广厦,且以照水题之,庨豁虚明,坐视千里,虽甚盛暑,洒然如秋。”
(2).开阔豁达貌。 唐 韩愈 《送文畅师北游》诗:“下开迷惑胷,庨豁斸株橜。”
词语解释:消豁  拼音:xiāo huō
(1).消释排遣。 宋 范成大 《缥缈峰》诗:“莫愁怀抱无消豁, 縹緲峰 头望 太湖 。”
(2).打发掉;花费掉。《醒世恒言·卢太学诗酒傲王侯》:“我与他水米无交,如何白白里受他的东西?须把来消豁了,方纔乾净。”
词语解释:舒豁  拼音:shū huō
开朗豁达。 唐 姚合 《秋中寄崔道士》诗:“平生志舒豁,难可似兹夕。” 明 方孝孺 《上巳约友登南楼》诗:“逍遥羣动表,舒豁万古心。”
词语解释:明豁  拼音:míng huō
(1).聪明豁达。 宋 苏轼 《李太白碑阴记》:“ 夏侯湛 赞 东方生 云:‘开济明豁,包含宏大,陵轢卿相,嘲哂豪杰。笼罩靡前,跆藉贵势。’”
(2).明朗开阔。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游天台山日记后》:“其洞圆耸明豁,洞口斜倚一石。”
词语解释:溪豁  拼音:xī huō
开阔的山谷。《敦煌变文集·降魔变文》:“其师(狮)子乃口似谿豁,身类雪山,眼似流星,牙如霜剑,奋迅哮吼,直入场中。”
词语解释:觊豁  拼音:jì huō
希望达到。 唐 杜甫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盖棺事则已,此志常覬豁。” 浦江清 等注:“覬豁,希望能达到。”
词语解释:散豁  拼音:sàn huō
犹开朗。 晋 王蕴之 《兰亭诗》:“散豁情志畅,尘缨忽已捐。”
词语解释:恢豁  拼音:huī huō
宽宏豁达。 明 吕坤 《答孙月峰书》:“ 宋 人惟有 杨诚斋 恢豁爽朗,稍优 程正叔 。”
词语解释:危豁  拼音:wēi huō
高大开阔。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 卢汾 ﹞梦入蚁穴,见堂宇三间,势甚危豁。”
词语解释:分豁  拼音:fēn huō
(1).分解;开脱。 明 贾仲名 《对玉梳》第二折:“横死眼如何有个分豁,喷蛆口知他怎生发落。”《醒世恒言·十五贯戏言成巧祸》:“众人都和闹着,正在那里分豁不开,只见 王老员外 和女儿一步一攧走回家来,见了女壻身尸,哭了一场。”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辞院》:“舍舅语言甚不相为,全亏 史公 一力分豁,且説与尊府原有世谊的。”
(2).分辩。《古今小说·任孝子烈性为神》:“当时 任珪 大怒上楼,口中不説,心下思量:‘我且忍住,看这妇人分豁。’”
(3).结算,算清。《元典章·户部八·盐课》:“买户据卖到价钱,本局明附文歷,每日分豁本息,具单状申报。”
词语解释:薰豁  拼音:xūn huō
夸耀。 元 无名氏 《独角牛》第一折:“你则是满口里薰豁独角牛,则今番我直着抹了那廝芒头。”
词语解释:萧豁  拼音:xiāo huō
萧洒豁达。 晋 葛洪 《抱朴子·汉过》:“嘲弄嗤妍,凌尚侮慢者,谓之萧豁雅韵。” 南朝 梁 陶弘景 《冥通记》卷二:“尔情无滞念,胸臆萧豁,是以果而速之。”
词语解释:出豁  拼音:chū huō
(1).脱身。《古今小说·沉小官一鸟害七命》:“寃倒不辩得,和我连累了,如何出豁?”《醒世恒言·勘皮靴单证二郎神》:“我闻得妖人善能隐形遁法,可带些破法物去,却是猪血、狗血、大蒜、臭屎,把他一灌,再也出豁不得。”
(2).开脱。《水浒传》第三十回:“今来又得了这一百两银子,亦知是屈陷 武松 ,却把这文案都改得轻了,尽出豁了 武松 ,只待限满决断。”《儿女英雄传》第十三回:“你看他这折《北新水令》,虽是不文,一边出豁了你,一边摆脱了他,既定了这恶僧的罪名,又留下那地方官的出路。”
(3).出息。《儿女英雄传》第二七回:“世上偏有等不争气没出豁的男子,越是遇见这等贤内助,他越不安本分,一味的啖腥逐臭。” 吴组缃 《山洪》二九:“你有你的一套,不离那个大谱子。这就是粗中有细。一些没出豁的山巴老抵不上你一个脚趾头!”
词语解释:虓豁  拼音:xiāo huō
形容勇猛。《文选·张衡〈西京赋〉》:“ 茂陵 之 原 , 阳陵 之 朱 ,趫悍虓豁,如虎如貙。” 吕向 注:“虓豁,勇也。”
词语解释:蠲豁  拼音:juān huō
免除。 明 张居正 《答谏议萧公廪书》:“带徵逋赋,苦累有司,僕亦久知之,目下方欲面奏,请恩蠲豁,不必具疏矣。” 清 王士禛 《居易录谈》卷中:“比岁各省额徵钱粮,业已次第蠲免。”
词语解释:通豁  拼音:tōng huō
开通豁达。 宋 陶穀 《清异录·齿牙春色》:“ 娄师德 位贵而性通豁,尤善捧腹大笑。”
词语解释:婋豁
形容勇猛
词语解释:天豁
天气晴朗
词语解释:云豁
云彩消散
词语解释:长豁
长而通畅的山谷
词语解释:晴豁
晴朗
词语解释:辣豁豁  拼音:là huō huō
方言。火辣辣地疼痛。《后西游记》第二十回:“又打了五六下,打得有些辣豁豁的。”
词语解释:闳豁  拼音:hóng huō
(1).宽敞。 宋 苏舜钦 《东京宝相禅院新建大悲殿记》:“及观其閎豁奥大,然后叹息焉。” 清 叶廷琯 《吹网录·况太守辟疆馆记伪刻辨正》:“及叙重兴后事,但云庭既閎豁,破完腐坚。”
(2).宽宏豁达。 清 薛福成 《代李伯相日本某居士集序》:“余既感其意而谢之,就与语,閎豁无涯涘。”
词语解释:鸿豁  拼音:hóng huō
宽广貌。 宋 邢居实 《南征赋》:“经土山之盘紆兮,入空谷之鸿豁。”
词语解释:醒豁  拼音:xǐng huò
(1).清醒,明白。 清 昭槤 《啸亭续录·刘文清语》:“吾自视衣冠体貌,无一相宜者,乃能备位政府,不致陨越者,何也?寄语郎署诸公亦可以醒豁矣。”
(2).清楚。 郭沫若 《李白与杜甫·李白在长流夜郎前后》:“《为宋中丞请都金陵表》把当时的局势叙述得比较醒豁。” 克非 《春潮急》三:“当问题笼统说的时候,组干部们是不容易弄醒豁的。”
(3).犹清白。 周克芹 《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第二章四:“说是‘下台干部’ 金东水 ,同他四姨子 许秀云 ‘不醒豁’。”
词语解释:销豁  拼音:xiāo huō
注销豁免。《说郛》卷八九引 元 胡太初 《昼帘绪论·催科》:“民户之受害者莫甚於已纳重追,皆由案吏不相关照,乡胥不与销豁。”
词语解释:余豁  拼音:yú huō
指零头。
词语解释:浅豁  拼音:qiǎn huō
浅显明白。 鲁迅 《且介亭杂文·答曹聚仁先生信》:“竭力将白话做得浅豁,使能懂的人增多。”
词语解释:宽豁  拼音:kuān huō
犹宽阔。 元 高文秀 《遇上皇》第二折:“民间有此贤哉之人,虽是容貌鄙陋,心意宽豁,此人有圣贤之道。”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八》:“北支分而东向,逶迤与此山属,南抱为壑,颇宽豁,而坡陀层伏,不成平坞。”《红楼梦》第十七回:“再进数步,渐向北边,平坦宽豁,两边飞楼插空,雕甍綉槛,皆隐於山坳树杪之间。” 柳青 《创业史》第二部第四章:“当了党员,我要把心胸放宽豁一点。”
词语解释:无回豁  拼音:wú huí huō
犹言没有反应。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二本第三折:“荆棘剌怎动那,死没腾无回豁。措支剌不对答!软兀剌难存坐!”
词语解释:恬豁  拼音:tián huō
恬静豁达。《晋书·凉武昭王李玄盛传》:“感兵难繁兴,时俗諠竞,乃著《大酒容赋》以表恬豁之怀。”
词语解释:洒豁  拼音:sǎ huō
开阔。 清 褚人穫 《坚瓠馀集·洞口先生》:“﹝ 杨六 ﹞登岸到山,见奇花珍果,异香错落,全不似尘世, 杨 顿觉心意洒豁,便欲依止。”
词语解释:没分豁  拼音:méi fēn huō
犹言无主见。《野叟曝言》第三四回:“妹子,你是有胆量会策划的,怎遇着这点子事体,就没分豁起来?”
词语解释:没出豁  拼音:méi chū huō
(1).无法脱身;无法解脱。《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那人急了,正好没出豁,却见明晃晃一把劈柴斧头,正在手边。”《初刻拍案惊奇》卷六:“﹝ 狄氏 ﹞只为欢喜这珠子,又凑不出钱,便落在别人机彀中,把一个冰清玉洁的,弄得没出豁起来。”
(2).犹言没出息。《水浒传》第三八回:“ 小张乙 道:‘ 李大哥 ,你閒常最赌的直。今日如何恁么没出豁?’”《儿女英雄传》第二七回:“世上偏有等不争气没出豁的男子,越是遇见这等贤内助,他越不安本分。”
词语解释:敞豁豁  拼音:chǎng huō huō
显眼貌。《官场现形记》第四三回:“大堂底下,敞豁豁的一堆人站在那里。”
词语解释:朗豁  拼音:lǎng huō
(1).明亮开阔。 宋 叶适 《宝婺观记》:“宽施忘其褊吝,朗豁消其闇鄙,德成性安,而动乐静寿之功验矣。”
(2).显豁。 郭沫若 《〈浮士德〉简论》:“他以他锐敏的直觉,惯会突进对象的核心,大之更能朗豁地揭露世界进展的真理。”
词语解释:响豁  拼音:xiǎng huō
犹言财运亨通。 元 李文蔚 《燕青博鱼》第二折:“钱那!我若是告一场响豁,便是我半路里落的这殷勤。”
词语解释:哆豁  拼音:duō huō
张开。 清 曹寅 《琴砖歌》:“崭然廉角不苦窳,口尻哆豁如车箱。”
词语解释:四豁  拼音:sì huō
开阔,开朗。 晋 庾阐 《衡山》诗:“寂坐意虚恬,运目情四豁。”
词语解释:稀豁  拼音:xī huō
犹空旷。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种穀》:“稀豁之处,锄而补之。”
词语解释:訇豁  拼音:hōng huō
轰隆哗剌。象撞击破裂声。 茅盾 《见闻杂记·兰州杂碎》:“冰块都戴着雪帽,浩浩荡荡下来,经过 黄河 铁桥时互相碰击,也碰着桥础,于是隆隆之中杂以訇豁的尖音。”
词语解释:剖豁  拼音:pōu huō
分说,解释。《警世通言·庄子休鼓盆成大道》:“婆娘道:‘为何不成?莫非不曾将昨夜这些话剖豁明白?’”
词语解释:解豁  拼音:jiě huō
犹解诂。 明 杨慎 《艺林伐山·三苍解豁》:“《三苍》《仓頡篇》, 李斯 所作;《埤苍》, 贾侍郎 作;《广苍》, 张揖 作。 晋 郭璞 作解豁,今作解詁。”
词语解释:剨豁  拼音:huò huō
象声词。 清 田雯 《翠微寺》诗:“长綆下深涧,剨豁惊潭龙。”
词语解释:申豁  拼音:shēn huō
豁免。 明 沉榜 《宛署杂记·力役》:“申豁若干人,然卒不可胜易。”
词语解释:宏豁  拼音:hóng huō
豁达大度。 清 恽敬 《续辨微论》:“ 宋太宗 者,精敏亚於 唐太宗 ,宏豁胜於 明代宗 。”
词语解释:熏豁  拼音:xūn huō
同“薰豁”。
夸耀。
词语解释:薰豁  拼音:xūn huō
夸耀。 元 无名氏 《独角牛》第一折:“你则是满口里薰豁独角牛,则今番我直着抹了那廝芒头。”
词语解释:夷豁  拼音:yí huō
平坦而开阔。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一》:“其处南虽崇深极致,北岸犹夷豁。”
词语解释:头童齿豁  拼音:tóu tóng chǐ huò
头秃齿缺。形容衰老。 唐 韩愈 《进学解》:“头童齿豁,竟死何裨!” 宋 陈师道 《别圆澄禅师》诗:“此去他来尚有缘,头童齿豁恐无年。”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三:“屈指计之,二十六年矣, 瑞臣 虎文 皆作古人,予与 小谢 亦头童齿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