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一屋入声 鹿宿[sù,住宿][qū,酒曲][dú,读书][fù][fú][yù][pù][cù][pǔ pò][chù xù][fú fù][zhòu][pù][详注1][niǔ][详注2][详注3][古代五音之一,相当于简谱“3”。][cù][xù chù][详注4][zhú][详注5][lù][fù,音覆。剖也,判也,裂也。动词][chù][zhuó,激水声也。][cù][详注6][音珿。《广韵》廉谨貌。]


注1:浊 《韻補》叶昌六切,音逐。《前漢·潁川歌》潁水濁,灌氏族。
注2:踧 cù,音蹴。踧踖,行而谨敬也。互详踖字注。又与蹙同。《后汉·陈蕃传》黄门从官,驺蹋踧蕃。《扬子·法言》或人踧尔。《木华·海赋》噏波则洪涟踧缩。
注3:菔 音服。《韵会》芦菔一名来服,言来麰之所服也。字亦与服通。《诗·小雅》象弭鱼服。《笺》服当作菔。《周礼·素服注》服当作菔,刀剑衣也。
注4:缪 音穆。与穆同。《礼·大传》序以昭缪。《注》缪,读如穆。《公羊传·隐三年》葬宋缪公。《释文》缪,左氏作穆。《史记·鲁世家》太公召公乃缪卜。《注》徐广曰:古书穆字多作缪。又通勠。
注5:囿 《唐韵》于六切,音哊。《诗·大雅》王在灵囿,麀鹿攸伏。又《刘向·九叹》莞芎弃於泽洲兮,瓟蠡橐於筐簏。麒麟奔於九皋兮,熊罴荤而逸囿。
注6:阿 《韻會小補》音屋。《古詩》家中有阿誰。《木蘭詩》阿耶無大兒。
共289,分4页显示   1  2  3  4 下一页
末字词组
空谷百谷林谷莺谷坡谷九谷夹谷丹谷
金谷函谷云谷阴谷郑谷灵谷断谷柳谷
山谷寒谷川谷昌谷东谷穹谷戬谷仓谷
幽谷涧谷旸谷坑谷谷谷钱谷绝谷水谷
岩谷溪谷春谷鬼谷温谷汤谷昧谷玄谷
陵谷穷谷斜谷暗谷嶰谷祈谷驹谷登谷
深谷崖谷年谷新谷生谷积谷颍谷公谷
布谷嘉谷阳谷冰谷中谷黍谷邃谷晚谷
出谷入谷大谷燕谷锦绣谷筼筜谷播谷通谷
辟谷五谷愚谷骆谷岸谷壑谷收谷柏谷

词语解释:空谷  拼音:kōng gǔ
空旷幽深的山谷。多指贤者隐居的地方。《诗·小雅·白驹》:“皎皎白驹,在彼空谷。” 孔颖达 疏:“贤者隐居,必当潜处山谷。”《晋书·龚玄之传》:“夫哲王御世,必搜扬幽隐。故空谷流縶维之咏,丘园旅束帛之观。” 宋 苏轼 《谪居三适·夜卧濯足》诗:“今我逃空谷,孤城啸鵂鶹。” 郑泽 《佩忍初来长沙游麓山即席奉赠》诗:“幽兰散芬芳,搴为空谷酬。”
词语解释:金谷  拼音:jīn gǔ
(1).指钱财和粮食。 汉 扬雄 《大司农箴》:“时惟大农,爰司金穀。”《新唐书·戴叔伦传》:“安之者莫先於兵,兵所藉者食,故金穀之司不轻易人。”《新五代史·唐臣传·孔谦》:“自少为吏,工书算,颇知金穀聚敛之事。” 宋 司马光 《刘道原〈十国纪年〉序》:“ 道原 固辞,以不习金穀之事。因言天子方属公以政事,宜恢张 尧 舜 之道,以佐明主,不应以财利为先。”
(2).谓富庶。 宋 王安石 《次韵酬微之赠池纸》:“君寧久寄金穀地,方执赐笔磨蚴螭。”
(1).古地名。在今 河南省 洛阳市 西北。《初学记》卷八引 晋 郭缘生 《述征记》:“ 金谷 ,谷也。地有 金水 ,自 太白原 南流经此谷,注 穀水 。”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穀水》:“ 穀水 又东,左会 金谷 水,水出 太白原 ,东南流歷 金谷 ,谓之 金谷水 。东南流逕 晋 卫尉卿 石崇 之故居。”
(2).指 晋 石崇 所筑的 金谷园 。 晋 潘岳 《金谷集作》诗:“朝发 晋 京阳,夕次 金谷 湄。” 唐 李白 《宴陶家亭子》诗:“若闻絃管妙, 金谷 不能夸。” 明 梅鼎祚 《玉合记·义姤》:“名园不殊 金谷 ,丽人何减 緑珠 。” 清 查昇 《陈文朴庵招赏牡丹同人即席分赋》诗:“ 金谷 何如 蜀 锦城 , 放翁 旧谱閲《天彭》。”
(3).泛指富贵人家盛极一时但好景不长的豪华园林。多含讽喻义。 宋 赵令畤 《侯鲭录》卷二:“ 莒公 诗云:‘ 汉 皋珮冷临 江 湿, 金谷 楼危到地香。’” 明 李梦阳 《汉京篇》:“后车不戒前车覆,又破黄金买 金谷 。”《西湖佳话·西泠韵迹》:“况豪华非耐久之物,富贵无一定之情,入身易,出头难,倒不如移 金谷 之名花,置之日中之市,嗅于鼻,谁不怜香?触之目,谁不爱色?”
(4).借指仕宦文人游宴饯别的场所。 南朝 梁 何逊 《车中见新林分别甚盛》诗:“ 金谷 宾游盛, 青门 冠盖多。” 宋 沉遘 《使还雄州曹使君夜会戏赠》诗之三:“它时 金谷 重相遇,还许尊前问故人?” 清 姚鼐 《答客》诗:“春深文讌盈 金谷 ,日宴儒林论 石渠 。”
(5).见“ 金谷酒数 ”。
词语解释:金谷酒数  拼音:jīn gǔ jiǔ shù
晋 石崇 《金谷诗序》:“遂各赋诗,以叙中怀,或不能者,罚酒三斗。”后以“金谷酒数”泛指宴会上罚酒三杯的常例。 唐 李白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如诗不成,罚依 金谷 酒数。” 明 杨珽 《龙膏记·开阁》:“即席请教一首,若诗不成,罚以 金谷 酒数。” 清 李渔 《慎鸾交·心归》:“莫怪奴家斗胆,就举一个觴政,如诗不成,罚以 金谷 酒数便了。”亦省称“ 金谷 ”。 清 沉起凤 《谐铎·十姨庙》:“随举‘四书’一句,下接古人名。合者免饮;否则罚依 金谷 。”
词语解释:山谷  拼音:shān gǔ
(1).两山间低凹而狭窄处,其间多有涧溪流过。《吕氏春秋·谨听》:“故当今之世,求有道之士,则於四海之内,山谷之中,僻远幽閒之所。” 唐 杜甫 《南池》诗:“峥嶸 巴 閬 间,所向尽山谷。”《古今小说·临安里钱婆留发迹》:“餘兵散布山谷,扬旗呐喊,以助兵势。” 萧乾 《雁荡行》:“山谷里是一片稻田,深黄葱绿。”
(2). 山谷道人 的省称。详“ 山谷道人 ”。
词语解释:山谷道人  拼音:shān gǔ dào rén
宋 黄庭坚 的别号。《宋史·文苑传六·黄庭坚》:“初,游 灊 皖 山谷寺 、 石牛洞 ,乐其林泉之胜,因自号 山谷道人 云。”亦省称“ 山谷 ”。 宋 周紫芝 《竹坡诗话》:“ 绍兴 兵至, 姑谿 诗帖两牛腰,併与 山谷 墨妙为之一空。”
词语解释:幽谷  拼音:yōu gǔ
幽深的山谷。《诗·小雅·伐木》:“出自幽谷,迁于乔木。” 南朝 梁 沉约 《修竹弹甘蕉文》:“虽处臺隅,遂同幽谷。” 宋 王安石 《次韵春日感事》:“潺潺嫩水生幽谷,漠漠轻寒动远林。”《花月痕》第五回:“段首四句是:尔乃亭亭浄植,莲出污泥,烈烈奇香,兰生幽谷。”
词语解释:岩谷  拼音:yán gǔ
亦作“嵒谷”。 犹山谷。《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土鬱之发,巖谷震惊。”《南齐书·杜京产传》:“谓宜释巾幽谷,结组登朝,则嵒谷含懽,薜萝起抃矣。” 唐 张乔 《题玄哲禅师影堂》诗:“巖谷藏虚塔,江湖散学人。” 清 吴伟业 《赠王鉴明五十》诗:“桓荣抱诗书,拾梠逃巖谷。” 谢觉哉 《访广西的笔记三则》:“ 龙胜 完全是山区,入境,车即行岩谷中。”
词语解释:陵谷  拼音:líng gǔ
(1).《诗·小雅·十月之交》:“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毛 传:“言易位也。” 郑玄 笺:“易位者,君子居下,小人处上之谓也。”后因以“陵谷”比喻君臣高下易位。《魏书·拓跋渊传》:“臣以疏滞,远离京輦,被其构阻,无所不为。然臣昔不在其后,自此以来,翻成陵谷。”
(2).比喻自然界或世事巨变。 北周 庾信 《周大将军司马裔神道碑》:“是以勒此丰碑,惧从陵谷,植之松柏,不忍凋枯。” 唐 韩偓 《乱后春日途经野塘》诗:“眼看朝市成陵谷,始信 昆明 是劫灰。” 清 赵翼 《游狮子林题壁》诗:“数百年来几陵谷,此犹坚完缝不裂。” 郭沫若 《西江月》词:“能教沧海变桑田,陵谷一朝转换。”
(3).丘陵和山谷。 唐 韩愈 《杂说》之一:“然龙乘是气,茫洋穷乎玄间,薄日月,伏光景,感震电,神变化,水下土,汩陵谷。” 宋 苏轼 《飓风赋》:“鼓千尺之涛澜,襄百仞之陵谷。吞泥沙於一卷,落崩崖於再触。”
(4).指陵墓。 清 顾炎武 《十月二十日奉先妣葬于先曾祖兵部侍郎公墓之左》诗:“六十年间事反覆,到今陵谷青模糊,止存松楸八百树,夜夜宿鸟还相呼。”
词语解释:深谷  拼音:shēn gǔ
幽深的山谷。 晋 陆机 《从军行》:“深谷邈无底,崇山鬱嵯峨。” 徐怀中 《西线轶事》:“这里公路的内侧是悬崖,外侧是深谷。”
词语解释:布谷  拼音:bù gǔ
鸟名。又名勃姑、拨谷、获谷、击谷、结诰、鴶鵴、鳲鸠、桑鸠、郭公、戴胜、戴絍。以鸣声似“布穀”,又鸣于播种时,故相传为劝耕之鸟。《后汉书·襄楷传》:“臣闻布穀鸣於孟夏,蟋蟀吟於始秋。” 唐 杜甫 《洗兵行》:“田家望望惜雨乾,布穀处处催春种。” 宋 陆游 《夜闻蟋蟀》诗:“布穀布穀解劝耕,蟋蟀蟋蟀能促织。”
词语解释:出谷  拼音:chū gǔ
从幽谷出来。常喻指境遇好转或职位升迁。 唐 皮日休 《旅舍除夜》诗:“出谷空嗟晚,衔杯尚愧先。” 前蜀 韦庄 《三用韵》:“未化投陂竹,空思出谷禽。” 清 曾纪泽 《次韵答左子兴》之二:“鸟方出谷已迁木,龙未跃渊犹在田。”参见“ 出谷迁乔 ”。
词语解释:出谷迁乔  拼音:chū gǔ qiān qiáo
从低处移到高处。《诗·小雅·伐木》:“出自幽谷,迁于乔木。” 宋 王之道 《青玉案·有怀轩车山旧隐》词:“黄鸝休叹青春暮,出谷迁乔旧家句,天意从人还许诉。”本指鸟出自深谷,移居高木,后以“乔迁”为祝贺别人迁居之词。《诗·小雅·伐木》:“出自幽谷,迁于乔木。” 宋 王之道 《青玉案·有怀轩车山旧隐》词:“黄鸝休叹青春暮,出谷迁乔旧家句,天意从人还许诉。”本指鸟出自深谷,移居高木,后以“乔迁”为祝贺别人迁居之词。
词语解释:辟谷  拼音:pì gǔ
(1).谓不食五谷。道教的一种修炼术。辟谷时,仍食药物,并须兼做导引等工夫。《史记·留侯世家》:“乃学辟穀,道引轻身。”《南史·隐逸传下·陶弘景》:“ 弘景 善辟穀导引之法,自隐处四十许年,年逾八十而有壮容。” 宋 陈鹄 《耆旧续闻》卷七:“偶遇真人,授丹砂,辟穀有年,身轻於羽。” 明 朱鼎 《玉镜台记·燃犀》:“辟穀餐霞,生涯一鉢盂,羽化住 蓬壶 。” 清 纳兰性德 《拟古》诗之三四:“饮酒虽达生,辟穀乃长年。”
(2).泛指不吃饭。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穀二·粱》﹝集解﹞引 孟詵 曰:“青粱米可辟穀。以纯苦酒浸三日,百蒸百晒,藏之。远行,日一餐之,可度十日;若重餐之,四百九十日不饥也。” 郭沫若 《盲肠炎·不读书好求甚解》:“然而他们之攻击共产主义也,则多因某个共产党人之不惬人意,因而迁怒及其主义,是犹因饭碗之不洁而生辟谷之想。”
词语解释:百谷  拼音:bǎi gǔ
谷类的总称。百,举成数而言,谓众多。《书·舜典》:“帝曰: 弃 ,黎民阻飢,汝后稷,播时百穀。”《诗·豳风·七月》:“亟其乘屋,其始播百穀。” 唐 褚亮 《雩祀乐章·雍和》:“百穀斯登,万箱攸荐。” 清 龚自珍 《乙丙之际塾议第十六》:“凡民以有易无,使市官平之,皆以稻、麦、百穀、竹、木……笔楮使相当。”
指众谷之水。《文选·宋玉〈高唐赋〉》:“遇天雨之新霽兮,观百谷之俱集。” 李善 注:“百谷者,众谷杂水至山之下。” 唐 刘禹锡 《重送浙西李相公新加旌旄》诗:“城下清波含百谷,窗中远岫列三 茅 。”
词语解释:函谷  拼音:hán gǔ
见“ 函谷 ”。
词语解释:寒谷  拼音:hán gǔ
(1).山谷名。一名 黍谷 。在今 北京市 密云县 。相传为 邹衍 吹律生黍的地方。 汉 刘向 《七略别录·诸子略》:“ 邹衍 在 燕 ,有谷地美而寒,不生五穀, 邹子 居之,吹律而温至黍生,至今名 黍谷 。” 汉 王充 《论衡·定贤》:“夫和阴阳,当以道德至诚。然而 邹衍 吹律, 寒谷 更温,黍穀育生。推此以况诸有成功之类,有若 邹衍 吹律之法。故得其术也,不肖无不能;失其数也,贤圣有不治。” 晋 左思 《魏都赋》:“且夫 寒谷 丰黍,吹律暖之也;昏情爽曙,箴规显之也。”后以借喻夫妇之间的依存关系。 南朝 宋 颜延之 《秋胡诗》:“椅梧倾高凤, 寒谷 待鸣律。”
(2).常用以自比为对别人提携奖掖的谢词。 唐 柳宗元 《谢李吉甫相公示手札启》:“藻镜洞开,而秋毫在照;文律傍畅,而 寒谷 生辉。” 宋 曾巩 《襄州回相州韩侍中状》:“譬如 寒谷 ,幸蒙六律之吹;有若秋毫,遂借千钧之重。”
(3).阴冷的山谷。 唐 宋之问 《游法华寺》诗:“寒谷梅犹浅,温庭橘未华。” 唐 韩偓 《病中初闻复官》诗之二:“曾避暖池将浴凤,却同寒谷乍迁鶯。”
词语解释:涧谷  拼音:jiàn gǔ
亦作“礀谷”。 两山间的夹道或水沟。 唐 张九龄 《祠紫盖山经玉泉山寺》诗:“稍稍松篁入,泠泠礀谷深。” 宋 范成大 《吴船录》卷上:“自是磵谷舂淙,林樾雄深。”
词语解释:溪谷  拼音:xī gǔ
山谷;沟壑。《墨子·天志中》:“列为山川谿谷,播赋百事。” 三国 魏 曹操 《苦寒行》:“谿谷少人民,雪落何霏霏。” 唐 独孤及 《奉和李大夫同吕评事太行苦热行》:“炎云如烟火,谿谷将恐竭。” 清 唐甄 《潜书·柅政》:“谿谷阻车,蒺藜阻足。”
词语解释:穷谷  拼音:qióng gǔ
深谷;幽谷。《左传·昭公四年》:“其藏冰也,深山穷谷。”《后汉书·王符传》:“夫檽梓豫章,所出殊远,伐之高山,引之穷谷。” 晋 陆机 《苦寒行》:“俯入穷谷底,仰陟高山盘。” 唐 杜甫 《君不见简苏徯》诗:“深山穷谷不可处,霹靂魍魎兼狂风。”
词语解释:崖谷  拼音:yá gǔ
(1).山崖、山谷。 南朝 齐 王屮 《头陀寺碑文》:“崖谷共清,风泉相涣。” 唐 杜甫 《秦州杂诗》之十六:“ 东柯 好崖谷,不与众峯羣。” 明 何景明 《述归赋》:“分崖谷以毕处兮,辞缨緌而不縻。”
(2).喻指严峻的气度。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上:“ 炎 有崖谷,言论持正,对见必为之加敬。”
词语解释:嘉谷  拼音:jiā gǔ
(1).古以粟(小米)为嘉谷,后为五谷的总称。《书·吕刑》:“ 稷 降播种,农殖嘉穀。” 晋 葛洪 《抱朴子·博喻》:“嘉穀不耘,则荑莠弥漫。” 宋 王禹偁 《拟封田千秋为富民侯制》:“虽有玄珠虹玉,勿谓之宝,朕之宝者,嘉穀也。” 明 刘基 《北上感怀》诗:“农夫植嘉穀,所务诛稂秕。”
(2).嘉禾。《史记·周本纪》:“ 晋 唐叔 得嘉穀,献之 成王 , 成王 以归 周公 于兵所。” 裴駰 集解引 郑玄 曰:“﹝嘉穀﹞二苗同为一穗。” 汉 司马相如 《封禅文》:“嘉穀六穗,我穡曷蓄。”《汉书·宣帝纪》:“ 元康 四年,嘉穀玄稷降于郡国。”参见“ 嘉禾 ”。
词语解释:嘉禾  拼音:jiā hé
(1).生长奇异的禾,古人以之为吉祥的征兆。亦泛指生长茁壮的禾稻。典出《书·微子之命》:“ 唐叔 得禾,异亩同颖,献诸天子。王命 唐叔 ,归 周公 于东,作《归禾》。 周公 既得命禾,旅天子之命,作《嘉禾》。” 孔 传:“ 唐叔 , 成王 母弟,食邑内得异禾也……禾各生一垄而合为一穗。异亩同颖,天下和同之象, 周公 之德所致。” 孔颖达 疏:“此以善禾为书之篇名,后世同颖之禾遂名为‘嘉禾’,由此也。” 汉 王充 《论衡·讲瑞》:“嘉禾生於禾中,与禾中异穗,谓之嘉禾。” 唐 韩愈 《故金紫光禄大夫赠太傅董公行状》:“职事脩,人俗化,嘉禾生,白鹊集,苍乌来巢,嘉瓜同蔕联实。”《清史稿·礼志二》:“ 雍正 二年,耤田产嘉禾,一茎三四穗,越二年,乃至九穗。” 续范亭 《南泥湾今昔》诗:“黍麻麦穀新插稻,青菜洋芋杂嘉禾。”
(2).勋章的一种。 民国 初所定,中镂嘉禾,分九等,后废止。 李大钊 《大哀篇》:“共和后,又有所谓建国之勋者矣。其今日一榜,明日一榜,得勋位、嘉禾、上将、中将者,要以武人为多,而尤以都督为横,以其坐拥重兵,有恃无恐,上可以抗中央,下可以脇人民。”
词语解释:入谷  拼音:rù gǔ
谓纳谷于官府,以买官或赎罪。《史记·平準书》:“始令吏得入穀补官。”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一:“ 汉 人入仕,有以貲为郎者, 司马相如 、 张释之 是也。有入钱入穀赏以官者, 卜式 、 黄霸 是也。”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三编第四章第二节:“﹝ 汉 政府﹞又卖武功爵,新置武功爵十一级,各级爵位有一定的价钱……以后,又规定了入谷补官的办法。”
词语解释:五谷  拼音:wǔ gǔ
五种谷物。所指不一。《周礼·天官·疾医》:“以五味、五穀、五药养其病。” 郑玄 注:“五穀,麻、黍、稷、麦、豆也。”《孟子·滕文公上》:“树艺五穀,五穀熟而民人育。” 赵歧 注:“五穀谓稻、黍、稷、麦、菽也。”《楚辞·大招》:“五穀六仞。” 王逸 注:“五穀,稻、稷、麦、豆、麻也。”《素问·藏气法时论》:“五穀为养。” 王冰 注:“谓粳米、小豆、麦、大豆、黄黍也。”《苏悉地羯囉经》卷中:“五穀谓大麦、小麦、稻穀、大豆、胡麻。”后以五谷为谷物的通称,不一定限于五种。
词语解释:林谷  拼音:lín gǔ
林木山谷。《墨子·天志上》:“夫天不可为林谷幽门无人,明必见之。” 晋 葛洪 《抱朴子·行品》:“赴白刃而忘生,格兕虎於林谷者,勇人也。” 宋 黄伯思 《东观馀论·跋蜀道图后模木》:“云势岫色,林谷明靄,皆有逸趣。”《金史·梁襄传》:“行幸所过,山径阻修,林谷晻靄,上有悬崖,下多深壑,垂堂之戒,不可不思。”
词语解释:云谷  拼音:yún gǔ
(1).云雾所笼罩的山谷。 唐 罗邺 《莺》诗:“暖辞云谷背残阳,飞下东风翅渐长。” 唐 黄滔 《泉州开元寺佛殿碑记》:“乃割俸三千緡,鳩工度木,烟巖云谷之杞梓楩柟,投刃以时,趋功以隟,食以月粟,付以心倕,不期年而宝殿涌出。”
(2).山名。在 福建省 建阳县 西北七十里,接 武夷山市 界, 朱熹 曾筑庐读书于此。 宋 朱熹 《云谷记》:“ 云谷 在 建阳县 西北七十里, 芦山 之颠,处地最高,而羣峰上蟠,中阜下踞,内宽外密,自为一区。”
词语解释:川谷  拼音:chuān gǔ
(1).河流。《老子》:“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於江海。” 唐 储光羲 《过新丰道中》诗:“雷雨杳冥冥,川谷漫浩浩。”
(2).河谷。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七·羊桃》:“羊桃生山林、川谷及田野。”
词语解释:旸谷  拼音:yáng gǔ
古称日出之处。《书·尧典》:“分命 羲仲 ,宅 嵎夷 ,曰 暘谷 ,寅宾出日。” 孔 传:“暘,明也。日出於谷而天下明,故称 暘谷 。” 孔颖达 疏:“日所出处,名曰暘明之谷。”《淮南子·墬形训》:“ 暘谷 、 榑桑 在东方。” 汉 张衡 《东京赋》:“左瞰 暘谷 ,右睨 玄圃 。” 晋 陶潜 《读〈山海经〉》诗之六:“洪柯百万寻,森散覆 暘谷 。” 谭作民 《噩梦》诗:“波翻浪沸 暘谷 迷, 田横 五百泪如雨。”
词语解释:春谷  拼音:chūn gǔ
春日的山谷。 唐 杜甫 《登牛头山亭子》诗:“江城孤照日,春谷远含风。” 唐 刘沧 《龙门留别道友》诗:“春谷终期吹羽翼,萍身不定逐波澜。” 宋 周紫芝 《竹坡诗话》:“ 潮州 韩文公祠 有异木,世传 退之 手植。去祠十数步,种之輒死。有题 文公祠 者,云‘ 韩 木有情春谷暖,鱷鱼无种海潭清’者是也。”
词语解释:斜谷  拼音:xié gǔ
山谷名。在 陕西省 终南山 。谷有二口,南曰 褒 ,北曰 斜 ,故亦称 褒斜谷 。全长四百七十里。两旁山势峻险。扼 关 陕 而控 川 蜀 ,古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参阅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陕西五·汉中府》
词语解释:年谷  拼音:nián gǔ
一年中种植的谷物。《国语·楚语上》:“财用尽焉,年穀败焉。”《庄子·逍遥游》:“ 藐姑射 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其神凝,使物不疵癘而年穀熟。”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君王自陈 越国 微鄙,年穀不登,愿王请糴以入其意。天若弃 吴 ,必许王矣。” 宋 苏轼 《玉盘盂》诗:“从此定知年穀熟, 姑山 亲见雪肌肤。”
词语解释:阳谷  拼音:yáng gǔ
(1).即 旸谷 。古代神话传说中日出日浴的地方。 三国 魏 嵇康 《卜疑》:“夫如是, 吕梁 可以游, 阳谷 可以浴。方将观大鹏於南溟,又何忧於人间之委曲?” 南朝 梁 江淹 《空青赋》:“ 阳谷 之树, 崦嵫 之泉, 西海 之草, 炎州 之烟, 银臺 之鸟, 穆王 之马, 都广 之国, 番禺 之野,皆咫尺八极,镜见四荒。”
(2).借指太阳。 唐 刘商 《金井歌》:“瑞雪不散抱层岭,阳谷霞光射山顶。”
(3).喻指天子朝会处。 唐 王昌龄 《宿灞上寄侍御璵弟》诗:“孟冬鑾舆出,阳谷羣臣会。”
(4).地名。在今 甘肃省 淳化县 北。 唐 高适 《送蹇秀才赴临洮》诗:“犹思 阳谷 去,莫厌 陇山 高。”
词语解释:大谷  拼音:dà gǔ
(1).泛指山谷之大者。《诗·大雅·桑柔》:“大风有隧,有空大谷。” 晋 夏侯湛 《山路吟》:“冒晨朝兮入大谷,道逶迤兮嵐气清。”
(2).地名。又称 大谷口 、 水泉口 。在今 洛阳市 南。《后汉书·董卓传》:“ 卓 遣将 李傕 诣 坚 求和, 坚 拒絶不受,进军 大谷 ,距 洛 九十里。” 李贤 注:“ 大谷口 在故 嵩阳 西北三十五里,北出对 洛阳 故城。 张衡 《东京赋》云‘ 盟津 达其后, 大谷 通其前’是也。”其地以产梨著名。《文选·潘岳〈闲居赋〉》:“ 张公 大谷 之梨, 梁侯 乌椑之柿。” 刘良 注:“ 张公 居 大谷 ,有夏梨,海内唯此一树。” 唐 崔兴宗 《和王维敕赐百官樱桃》诗:“末胜 晏子江 南橘,莫比 潘 家 大谷 梨。”
词语解释:愚谷  拼音:yú gǔ
(1).见“ 愚公谷 ”。
(2).借指隐者。 南朝 梁元帝 《〈金楼子〉序》:“若非隐沦之愚谷,是谓 高阳 之狂生者也。”
词语解释:愚公谷  拼音:yú gōng gǔ
在 山东省 淄博市 西。 汉 刘向 《说苑·政理》:“ 齐桓公 出猎,逐鹿而走入山谷之中,见一老公而问之曰:‘是为何谷?’对曰:‘为 愚公之谷 。’ 桓公 曰:‘何故?’对曰:‘以臣名之……臣故畜牸牛,生子而大,卖之而买驹。少年曰:牛不能生马!遂持驹去。傍邻闻之,以臣为愚,故名此谷为 愚公之谷 。’”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淄水》:“ 时水 又屈而逕 杜山 北,有 愚公谷 。”后以喻隐居之地。 宋 龚鼎臣 《东原录》:“ 徐鉉 题 雷公井 诗,亦曰:‘揜靄 愚公谷 ,萧条羽客家。’” 清 戴移孝 《训子》诗:“已入 愚公谷 ,甘为 郑子真 。”亦省称“ 愚谷 ”。《南史·隐逸传序》:“藏景穷巖,蔽名 愚谷 。”
词语解释:莺谷  拼音:yīng gǔ
亦作“鸎谷”。 莺处幽谷。比喻人未显达时的处境。 唐 骆宾王 《上兖州崔长史启》:“洒惠渥於 羊陂 ,屡泛 文通 之麦;峻曲岸於鸎谷,时遗 公叔 之冠。” 唐 王涯 《广宣上人以诗贺放榜和谢》:“龙门变化人皆望,鶯谷飞鸣自有时。” 唐 罗隐 《赠滈先辈令狐补阙》诗:“花迎綵服离鶯谷,柳傍东风触马鞭。”
词语解释:阴谷  拼音:yīn gǔ
山北之谷。 南朝 宋 颜延之 《应诏观北湖田》诗:“阳陆团精气,阴谷曳寒烟。” 唐 李颀 《晚归东园》诗:“回云覆阴谷,返景照霜梨。”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徐阮邻师》:“阴谷双轮雷入地,頽崖一线井窥天。”
词语解释:昌谷  拼音:chāng gǔ
唐 诗人 李贺 别号。 李 居 昌谷 (今 河南省 宜阳县 西),故称。 金 刘迎 《再次徐梦弼以诗求芦菔来韵》:“ 昌谷 呕时须, 文园 渴尝待。” 林纾 《〈金粟诗龛集〉序》:“先生初师 青莲 ,间出以 昌谷 之凄艳。”
词语解释:坑谷
沟壑溪谷。《史记·货殖列传》:“弋射渔猎,犯晨夜,冒霜雪,驰阬谷。不避猛兽之害,为得味也。” 晋 葛洪 《抱朴子·酒诫》:“或奔车走马赴阬谷,而不惮以九折之阪为螘封。”《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十六年》:“出行必整队伍,前导者长呼,则人皆奔迸,不避阬谷,路絶行者,国人甚苦之。”新、旧《唐书》并作“坑谷”。
词语解释:鬼谷  拼音:guǐ gǔ
(1).传说众鬼所聚之地。 汉 刘向 《九叹·远游》:“凌惊靁以軼骇电兮,缀 鬼谷 於北辰。”
(2).指 战国 楚 人 鬼谷子 。因隐于 鬼谷 ,故自号 鬼谷子 。长于养性持身和纵横捭阖之术。世传《鬼谷子》一书,今人研究认为系后人伪托。
词语解释:暗谷  拼音:àn gǔ
(1).犹幽谷。 隋 江总 《入龙丘岩精舍》诗:“暗谷留征鸟,空林彻夜鐘。”
(2).山谷昏暗。 唐 杜甫 《奉观严郑公厅事岷山沱江画图十韵得忘字》:“暗谷非关雨,丹枫不为霜。”一本作“谷暗”。
词语解释:新谷  拼音:xīn gǔ
新收获的谷物;新成熟的谷物。《论语·阳货》:“旧穀既没,新穀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 宋 范成大 《江源县张季长正字家善颂堂》诗:“田头新穀升,一饭香满屋。” 程善之 《自芜湖至徽州道中》诗:“屋后何所积?山中刈新穀。”
词语解释:冰谷  拼音:bīng gǔ
(1).冰冻的山谷。 汉 郭宪 《洞冥记》卷三:“有龙肝瓜,长一尺,花红,叶素,生於冰谷,所谓冰谷素叶之瓜。仙人 瑕丘仲 採药得此瓜,食之千岁不渴。瓜上恒如霜雪,刮尝如蜜滓。” 唐 李白 《自梁园至敬亭山见会公》诗:“冰谷明且秀,陵峦抱江城。” 鲁迅 《野草·死火》:“我原先被人遗弃在冰谷中。”
(2).《诗·小雅·小宛》:“惴惴小心,如临于谷。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后用“冰谷”比喻危险的境地。《宋书·明帝纪》:“业业矜矜,若履冰谷。”《梁书·武帝纪上》:“我 高 明 之祚,眇焉将坠。永惟屯难,冰谷载怀。” 前蜀 杜光庭 《皇帝周天醮词》:“臣恭临大宝,虔奉丕图,不敢遑寧,若临冰谷。”
词语解释:燕谷  拼音:yàn gǔ
(1).即寒谷。在古 燕 地。传说为 邹衍 吹律生黍之处。《太平御览》卷五四引 汉 刘向 《别录》:“《方士传》言: 邹衍 在 燕 ,有谷地美而寒,不生五穀。 邹子 居之,吹律而温气至,而生黍穀。今名 黍谷 。” 唐 柳宗元 《与裴埙书》:“太和蒸物, 燕谷 不被其煦,一 邹子 尚能耻之,今若 应叔 辈知我,岂下 邹子 哉!” 唐 苏拯 《邹律》诗:“ 邹 律暖 燕谷 ,青史徒编録。”
(2).借指寒冷的天气。 明 袁宏道 《至日集山响斋送陶孝若谕祁门限韵》之一:“时节回 燕谷 ,家山问 渚宫 。”参见“ 寒谷 ”。
词语解释:寒谷  拼音:hán gǔ
(1).山谷名。一名 黍谷 。在今 北京市 密云县 。相传为 邹衍 吹律生黍的地方。 汉 刘向 《七略别录·诸子略》:“ 邹衍 在 燕 ,有谷地美而寒,不生五穀, 邹子 居之,吹律而温至黍生,至今名 黍谷 。” 汉 王充 《论衡·定贤》:“夫和阴阳,当以道德至诚。然而 邹衍 吹律, 寒谷 更温,黍穀育生。推此以况诸有成功之类,有若 邹衍 吹律之法。故得其术也,不肖无不能;失其数也,贤圣有不治。” 晋 左思 《魏都赋》:“且夫 寒谷 丰黍,吹律暖之也;昏情爽曙,箴规显之也。”后以借喻夫妇之间的依存关系。 南朝 宋 颜延之 《秋胡诗》:“椅梧倾高凤, 寒谷 待鸣律。”
(2).常用以自比为对别人提携奖掖的谢词。 唐 柳宗元 《谢李吉甫相公示手札启》:“藻镜洞开,而秋毫在照;文律傍畅,而 寒谷 生辉。” 宋 曾巩 《襄州回相州韩侍中状》:“譬如 寒谷 ,幸蒙六律之吹;有若秋毫,遂借千钧之重。”
(3).阴冷的山谷。 唐 宋之问 《游法华寺》诗:“寒谷梅犹浅,温庭橘未华。” 唐 韩偓 《病中初闻复官》诗之二:“曾避暖池将浴凤,却同寒谷乍迁鶯。”
词语解释:骆谷  拼音:luò gǔ
地名。在今 陕西 周至 西南。谷长200馀公里,为 关中 与 汉中 的交通要道。《三国志·魏志·曹爽传》:“ 正始 五年, 爽 乃西至 长安 ,大发卒六七万人,从 骆谷 入……入谷行数百里,贼因山为固,兵不得进。”《晋书·愍帝纪》:“ 梁州 刺史 张光 ,亦遣 巴 汉 之卒,屯在 骆谷 。” 宋 陆游 《纵笔》诗:“千艘衝雪 鱼关 晓,万灶连云 骆谷 秋。”
词语解释:坡谷  拼音:pō gǔ
宋 苏东坡 ( 苏轼 )和 黄山谷 ( 黄庭坚 )的并称。 宋 严羽 《答出继叔临安吴景仙书》:“ 坡 谷 诸公之诗,如 米元章 之字,虽笔力劲健,终有 子路 事夫子时气象。” 清 赵翼 《浙二子歌赠张仲雅程春庐两孝廉》:“一言聊为作嚆矢,天下人才 浙 二子。他年应并 坡 谷 传,此日敢将 湜 ( 皇甫湜 ) 籍 ( 张籍 )比。” 清 王士禛 《香祖笔记》卷五:“《句曲外史》杂诗一卷, 元 张雨 伯雨 著。诗多抝体,予最喜其絶句……颇有 坡 谷 遗风。”
词语解释:郑谷  拼音:zhèng gǔ
汉 郑子真 隐居 谷口 。见《汉书·王贡两龚鲍传序》。后以“郑谷”泛指隐居地。 唐 杜甫 《郑驸马宅宴洞中》诗:“自是 秦 楼压郑谷,时闻杂佩声珊珊。” 仇兆鳌 注:“《扬子法言》:‘ 谷口 郑子真 ,耕於巖石之下,名震京师。’” 唐 黄滔 《祭先外舅文》:“实期归钓严滩,终栖郑谷。户外山碧,樽中酒緑。”
词语解释:东谷  拼音:dōng gǔ
(1).指 旸谷 。传说中的日出处。 晋 张载 《安石榴赋》:“似西极之若木,譬东谷之扶桑。” 明 何景明 《元日言志》诗:“北杓建寅月,东谷发首旦。气转青阳暧,日映丹霞烂。”
(2).东边山谷。《北史·封子绘传》:“ 晋州 北界 霍山 旧号 千里径 者,山坂高峻,每大军往来,士马劳苦。 子绘 请於旧径东谷,别开一路。” 唐 马戴 《题庐山寺》诗:“东谷笑言西谷响,下方云雨上方晴。”
词语解释:谷谷  拼音:gǔ gǔ
象声词。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支诺皋中》:“有鼠数百,穀穀作声,大於常鼠,与人相触,駈逐不去。” 五代 卢士衡 《花落》诗:“近风啸未已,和雨落穀穀。” 宋 欧阳修 《啼鸟》诗:“陂田遶郭白水满,戴胜穀穀催春耕。” 宋 陆游 《航头晚兴》诗:“篝炉火煖牀敷稳,卧听黄鸦穀穀声。”
象声词。禽鸟鸣声。 金 周昂 《春日即事》诗:“欲寻把酒浑无处,春在鸣鳩谷谷中。” 明 刘基 《杂诗》之三五:“咬咬水中鳧,谷谷墙下鸡。”
词语解释:温谷  拼音:wēn gǔ
(1).冬暖的山谷。《穆天子传》卷一:“天子西济于 河 □,爰有温谷乐都。” 郭璞 注:“温谷,言冬暖也。”
(2).亦称“ 温源谷 ”。即 汤谷 。古代传说日出之处。《山海经·大荒东经》:“大荒之中……有谷曰 温源谷 。” 郭璞 注:“ 温源 即 汤谷 也。” 汉 焦赣 《易林·履之困》:“日出 温谷 ,临照万国。”《乐府诗集·郊庙歌辞三·高明乐》:“出 温谷 ,迈炎庭。跨西汜,过北溟。”参见“ 汤4谷 ”。
(3).温泉。《文选·潘岳〈西征赋〉》:“南有玄 灞 素 滻 ,汤井温谷。” 李善 注:“温谷,即温泉也。” 南朝 宋 刘义恭 《温泉》诗:“ 秦 都壮温谷, 汉 京丽汤泉。”
词语解释:嶰谷  拼音:xiè gǔ
昆仑 山北谷名。 汉 应劭 《风俗通·声音序》:“昔 黄帝 使 伶伦 自 大夏 之西, 崑崙 之阴,取竹於 嶰谷 ,生其窍厚均者,断两节而吹之,以为黄鐘之管。”《文选·左思〈吴都赋〉》:“梢云无以踰, 嶰谷 弗能连。” 刘良 注:“ 嶰谷 ,山名,生美竹。” 宋 苏轼 《用前韵再和孙志举》:“譬彼 嶰谷 竹,翦裁待 伶伦 。”也写作“解谷”,见《汉书·律历志上》
词语解释:生谷  拼音:shēng gǔ
(1).生产谷物。《管子·禁藏》:“发五正,赦薄罪,出拘民,解仇讎,所以建时功施生穀也。” 尹知章 注:“谓及时立农功,施力为生穀。”
(2).指谷物、粮食。《明史·外国传一·朝鲜》:“顾以封疆多故,土瘠民贫,内供本国之军需,外济镇兵之待哺,生穀有限,支给实难。”
词语解释:中谷  拼音:zhōng gǔ
(1).谷中。《诗·周南·葛覃》:“葛之覃兮,施于中谷。” 毛 传:“中谷,谷中也。”《文选·成公绥〈啸赋〉》:“ 飞廉 鼓於幽隧,猛虎应於中谷。” 吕向 注:“中谷,谓谷中也。” 唐 李乂 《奉和幸礼部尚书窦希玠宅应制》:“曳履迎中谷,鸣丝出后堂。”
(2).传说中的谷名。《山海经·南山经》:“﹝ 令丘之山 ﹞其南有谷焉,曰 中谷 ,条风自是出。”
词语解释:锦绣谷  拼音:jǐn xiù gǔ
(1). 庐山 山谷名。 前蜀 贯休 《将入匡山别芳昼二公》诗之二:“世情世界愁杀人, 锦绣谷 中归舍去。”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下:“《庐山记》载:‘ 锦绣谷 三四月间红紫匝地,如被锦绣,故以为名。’”
(2).喻花木繁盛之处。 宋 陆游 《舟过梅坞胡氏居爱其幽邃为赋一诗》:“丹葩緑树锦绣谷,清波白石玻璃江。”
词语解释:岸谷  拼音:àn gǔ
(1).高深的山谷。 唐 罗隐 《汉江上作》诗:“云生岸谷秋阴合,树接帆檣晚思来。”
(2).高傲。 前蜀 贯休 《宝禅师见访》诗:“山兄心似我,岸谷亦难交。”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没用处》:“奈何近世薄徒,自为岸谷,以含毫舐墨为末事,以察言守分为名流。” 明 文徵明 《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沉公行状》:“然情意融畅,不为岸谷,始见莫不严惮,久皆亲恋不舍。”
词语解释:九谷  拼音:jiǔ gǔ
(1).古代九种主要农作物。九谷名目,相传不一。《周礼·天官·大宰》“三农生九穀” 郑玄 注:“ 司农 云:‘九穀:黍、稷、秫、稻、麻、大小豆、大小麦。’九穀无秫、大麦,而有粱、苽。”《氾胜之书·种穀》:“小豆忌卯,稻、麻忌辰,禾忌丙,黍忌丑,秫忌寅、未,小麦忌戌,大麦忌子,大豆忌申、卯,凡九穀有忌日,种之不避其忌,则多伤败。” 晋 崔豹 《古今注·草木》:“九穀:黍、稷、稻、粱、三豆、二麦。”
(2).谷物的总称。 晋 束晳 《补亡诗》之三:“靡田不殖,九穀斯茂。”《新唐书·王仲丘传》:“请因祈穀之坛,徧祭五方帝。五帝者,五行之精,九穀之宗也。”《宋史·职官志五》:“仓二十有五,掌九穀廪藏之事,以给官吏、军兵禄食之用。” 清 钱谦益 《苦雨叹》诗:“未须沮洳愁九穀,且自裛烂悲百草。”
指苑囿中的大小池沼。谷,流水会聚的地方。《文选·张衡〈东京赋〉》:“濯龙芳林,九谷八溪,芙蓉覆水,秋兰被涯。” 薛综 注:“九谷八溪,养鱼池。” 唐 郎余令 《晦日宴高氏林亭》诗:“三春休晦节,九谷泛年华。”
词语解释:灵谷  拼音:líng gǔ
(1).神灵居住的山谷。《云笈七籤》卷九七:“寥笼灵谷虚,琼林蔚萧森。”《云笈七籤》卷一百:“灵谷秀澜縈,藏身栖巖京。”
(2).寺名。在 江苏省 南京市 紫金山 东南坡、 中山陵 东。原址在山西南坡 独龙阜 ,名 开善寺 , 梁武帝 时建。 宋 名 太平兴国寺 ,后为 蒋山寺 。 明 初以营建 孝陵 迁今址,改名 灵谷寺 。有 无梁殿 、 灵谷塔 、 三绝碑 等胜迹。 清 钱谦益 《顾与治五十初度》诗:“ 灵谷 梅花成昔梦, 蒋山 云物起新思。”
词语解释:穹谷  拼音:qióng gǔ
深谷。《文选·班固〈西都赋〉》:“其阳则崇山隐天,幽林穹谷。” 李善 注引 薛君 曰:“穹谷,深谷也。”《南齐书·高逸传·吴苞》:“栖志穹谷,秉操贞固。” 唐 柳宗元 《永州韦使君新堂记》:“将为穹谷、嵁巖、渊池於郊邑之中。”
词语解释:钱谷  拼音:qián gǔ
(1).钱币、谷物。常借指赋税。《史记·陈丞相世家》:“﹝ 孝文皇帝 ﹞问:‘天下一岁钱穀出入几何?’ 勃 又谢不知。”《汉书·元帝纪》:“九月, 关 东郡国十一大水,饥,或人相食,转旁郡钱穀以相救。” 唐 韩愈 《上宰相书》:“大小之官,各守其职,钱穀甲兵之问,不至於庙堂。”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四》:“ 吴兴 某,以善治钱穀有声。”
(2).指钱粮的会计,财政的管理。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梦幻·冥狱》:“ 藴辉 少读书不成,遂出门,习钱穀,游幕 湖南 。”参见“ 钱穀师爷 ”。
词语解释:钱谷师爷  拼音:qián gǔ shī yé
旧时地方官所聘主管钱粮会计的幕僚。 瞿秋白 《鞘声·无用的人与东方文化》:“旧时的钱谷师爷,刑名师爷,秀才,举人的饭碗实在危险得不了。”亦称“ 钱粮师爷 ”。 毛泽东 《〈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这些干部、农民、秀才、狱吏、商人和钱粮师爷,就是我的可敬爱的先生。”
词语解释:汤谷  拼音:tāng gǔ
即 旸谷 。古代传说日出之处。《楚辞·天问》:“出自 汤谷 ,次于 蒙汜 ,自明及晦,所行几里?” 王逸 注:“言日出东方 汤谷 之中,暮入西极 蒙水 之涯也。”《后汉书·张衡传》:“朝吾行於 汤谷 兮,从 伯禹 於 稽山 。” 李贤 注:“ 汤谷 ,日所出也。” 清 刘大櫆 《祭左和中文》:“讳曜灵之出 汤谷 兮, 羲 和 狂驰而不輟。”
词语解释:祈谷  拼音:qí gǔ
古代祈求谷物丰熟的祭礼。《礼记·月令》:“﹝孟春之月﹞天子乃以元日祈穀于上帝。”《孔子家语·郊问》:“则又祈穀于上帝。”
词语解释:积谷  拼音:jī gǔ
(1).储存谷物。《汉书·郑吉传》:“ 宣帝 时, 吉 以侍郎田 渠黎 ,积穀,因发诸国兵攻破 车师 。”《三国志·魏志·高柔传》:“夫农广则穀积,用俭则财畜,畜财积穀而有忧患之虞者,未之有也。”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杂课·积穀》:“积穀所以备荒,此司牧要政之一端。”
(2).指储存着的谷物。《旧唐书·刘晏传》:“ 潭 、 衡 、 桂阳 必多积穀,关辅汲汲,只缘兵粮。” 清 王士禛 《居易录谈》卷中:“自去岁冬月以来,频发帑金,蠲免正赋,輓运积穀,转运漕粮。”
词语解释:黍谷  拼音:shǔ gǔ
(1).山谷名。在 北京市 密云县 西南。又称 寒谷 、 燕谷山 。《太平御览》卷八四二引 汉 刘向 《别录》:“传言 邹衍 在 燕 ,有谷地美而寒,不生五穀。 邹子 居之,吹律而温至生黍,到今名 黍谷 焉。” 北周 庾信 《谢赵王赉丝布等启》:“ 灵臺 久客,从此数炊。 黍谷 长寒,於今更暖。” 清 方文 《寄怀从子密之》诗:“春将回 黍谷 ,人尚隔 桃源 。”
(2).借指阴阳家。因 战国 齐 著名阴阳家 邹衍 曾居 黍谷 ,故名。《北史·文苑传序》:“ 淹中 、 稷下 ,八儒、三 墨 之异; 漆园 、 黍谷 ,名、法、兵、农之别。虽雅誥奥义,或未尽善,考其遗跡,亦贤达之流乎!”
词语解释:筼筜谷
谷名。因谷中多产竹,故称。 宋 苏轼 《文与可画篔簹谷偃竹记》:“﹝ 与可 ﹞因以所画 篔簹谷 偃竹遗予曰:‘此竹数尺耳,而有万丈之势。’ 篔簹谷 在 洋洲 。 与可 尝令予作 洋洲 咏, 篔簹谷 其一也。” 元 马祖常 《息斋风竹图道士华山隐得之命予赋之》:“往年家住 篔簹谷 ,丹鸞之实美如粟。” 清 黄遵宪 《游箱根》诗:“行携《桃源图》,归我 篔簹谷 。”
词语解释:壑谷  拼音:hè gǔ
山沟;两山之间的洼地或水道。《左传·襄公三十年》:“ 郑伯有 耆酒,为窟室而夜饮酒,击钟焉,朝至未已。朝者曰:‘公焉在?’其人曰:‘吾公在壑谷。’”按,此用以喻地下窟室。《韩非子·说疑》:“以其主为高天 泰山 之尊,而以其身为壑谷鬴洧之卑。”按,此用以喻地位之卑下。 清 唐甄 《潜书·富民》:“既亡於上,復取於下,转亡,转取,如填壑谷,不可满也。”
词语解释:夹谷  拼音:jiā gǔ
(1).古地名。 春秋 齐 地。《春秋·定公十年》:“夏,公会 齐侯 於 夹谷 。”其故址当在今 山东省 莱芜县 夹谷峪 。参阅 清 顾炎武 《日知录·夹谷》《春秋·定公十年》:“夏,公会 齐侯 於 夹谷 。”其故址当在今 山东省 莱芜县 夹谷峪 。参阅 清 顾炎武 《日知录·夹谷》
(2).复姓。其先出 女真 加古部 。见《金史·金国语解》《元史·夹谷之奇传》
(3).犹峡谷。 艾青 《旷野》诗:“昨天黄昏时还听见过的那窄长的夹谷里的流水声,此刻已停止了。”
词语解释:断谷  拼音:duàn gǔ
两旁是峭壁的山谷。 许地山 《空山灵雨·三迁》:“孩子整天在悬崖断谷间和他的小伙伴玩。”
辟谷。古代神仙家导引之术。《晋书·哀帝纪》:“帝雅好 黄 老 ,断穀,饵长生药,服食过多,遂中毒。” 唐 周贺 《湘汉旅怀翁杰》诗:“不拟为身谋旧业,终期断穀隐高丘。”亦泛指不食五谷。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叶榆河》:“县有猩猩……其肉甘美,可以断穀,穷年不厌。”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七·天门冬》:“入山便可蒸煮,啖之断穀。”
词语解释:戬谷  拼音:jiǎn gǔ
福禄。《诗·小雅·天保》:“天保定尔,俾尔戩穀。” 毛 传:“戩,福;穀,禄。”一说,犹尽善。 朱熹 集传:“ 闻人 氏曰:戩,与翦同,尽也;穀,善也。”后用为吉祥之语。 晋 陆云 《张二侯颂》:“神之听之,俾我戩穀。” 宋 秦观 《代回吕吏部启》:“宜戩穀之駢臻,顾颂言而何既。” 清 曾国藩 《唐镜海先生七十生日同人寄怀诗序》:“五月七日,实初度之辰, 六安 吴君 廷栋 始为寄怀诗,略寓诗人戩穀俾臧之义。”
词语解释:绝谷  拼音:jué gǔ
1.断绝进食。《淮南子·修务训》:“今以为学者之有过而非学者,则是以一饱之故,絶穀不食,以一蹪之难,輟足不行,惑也。”
2.即辟谷。道家以为养身长生之术。《汉武帝内传》附录:“﹝ 李少君 ﹞少好道,入 泰山 採药,修絶穀遁世全身之术。”《晋书·郗愔传》:“﹝ 郗愔 ﹞与姊夫 王羲之 、高士 许询 ,并有迈世之风,俱栖心絶穀,修 黄 老 之术。”
词语解释:昧谷  拼音:mèi gǔ
古代传说西方日入之处。《书·尧典》:“分命 和仲 ,宅西,曰 昧谷 。” 孔 传:“昧,冥也。日入於谷而天下冥,故曰 昧谷 。” 唐 许敬宗 《奉和执契静三边应诏》:“玄塞隔阴戎,朱光分 昧谷 。” 明 方孝孺 《御书赞》:“衣被万方, 嵎夷 昧谷 。”
词语解释:驹谷  拼音:jū gǔ
指散放在山谷中的马。语本《诗·小雅·白驹》:“皎皎白驹,在彼空谷。”
词语解释:颍谷  拼音:yǐng gǔ
(1).地名。本为 春秋 郑 边邑。在今 河南省 登封县 西南。《左传·隐公元年》:“ 潁考叔 为 潁谷 封人,闻之,有献於公。公赐之食。食舍肉。”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颍水》:“今 潁水 有三源奇发:右水出 阳乾山 之 潁谷 。 春秋 潁考叔 为其封人,其水东北流。” 唐 刘长卿 《送袁明府之任》诗:“雪覆 淮 南道,春生 潁谷 烟。”
(2).借指 春秋 郑 颍考叔 。 颍考叔 曾为 颍谷 封人。《左传·隐公元》载:“﹝ 潁考叔 ﹞有献於公,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后因以为典。 宋 杨万里 《四十二叔祖母刘氏太孺人挽词》诗:“到得君羹美,翻令 潁谷 悲。”亦作“ 潁谷封 ”。 宋 苏轼 《新茶送答判程朝奉以馈其母有诗相谢次韵答之》:“缝衣付与 溧阳 尉,舍肉怀归 潁谷 封。”
词语解释:邃谷  拼音:suì gǔ
幽深的山谷。 唐高宗 《万年宫铭》:“烟霾邃谷,雾宿危峦。” 宋 朱熹 《和张彦辅白鹿洞之作》:“邃谷新华馆,风烟再吐吞。” 清 方象瑛 《七盘关》诗:“层崖邃谷路转通,拾级忽见云霞空。”
词语解释:播谷  拼音:bō gǔ
(1).播种谷物。《淮南子·原道训》:“ 神农 之播穀也,因苗以为教。” 高诱 注:“播,布也;布种百穀。” 三国 魏 曹植 《神农赞》:“ 少典 之胤,火德成木,造为耒耜。遵民播穀。” 宋 惠洪 《晚步归西崦》诗:“播穀风光寒日近,摘茶时节乱山间。”
(2).即布谷鸟。 清 孙枝蔚 《途中闻布谷》诗:“吾今亦有伤魂处,播穀来时农未归。” 李瑛 《播谷鸟的故事》:“播谷--忙着唱,忙着催人播种吧!”参见“ 布穀 ”。
词语解释:布谷  拼音:bù gǔ
鸟名。又名勃姑、拨谷、获谷、击谷、结诰、鴶鵴、鳲鸠、桑鸠、郭公、戴胜、戴絍。以鸣声似“布穀”,又鸣于播种时,故相传为劝耕之鸟。《后汉书·襄楷传》:“臣闻布穀鸣於孟夏,蟋蟀吟於始秋。” 唐 杜甫 《洗兵行》:“田家望望惜雨乾,布穀处处催春种。” 宋 陆游 《夜闻蟋蟀》诗:“布穀布穀解劝耕,蟋蟀蟋蟀能促织。”
词语解释:收谷  拼音:shōu gǔ
(1).收藏粮食。《后汉书·班超传》:“但当收穀坚守,彼飢穷自降。”
(2).收留抚养。《资治通鉴·周赧王三十六年》:“﹝王﹞乃布令求百姓之飢寒者,收穀之。” 胡三省 注:“穀,如字,养也。收穀,收而养之也。”
词语解释:丹谷  拼音:dān gǔ
绚丽的岩谷。 晋 张协 《七命》之三:“登翠阜,临丹谷。” 南朝 梁 江淹 《从萧骠骑新帝垒》诗:“折日承丹谷,总驾临青丘。” 唐 卢照邻 《奉使益州至长安发钟阳驿》诗:“落花赴丹谷,奔流下青嶂。”
词语解释:柳谷  拼音:liǔ gǔ
亦作“ 柳谷 ”。亦作“桺穀”。 古以为主西方之官 和仲 所居,日入之处。《周礼·天官·缝人》“衣翣柳之材” 汉 郑玄 注:“《书》曰:‘分命 和仲 度西,曰 柳穀 。’” 孙诒让 正义:“柳者诸色所聚,日将没,其色赤,兼有餘色,故云柳穀。”一本作“桺穀”。《史记·五帝本纪》“申命 和仲 ,居西土,曰 昧谷 ” 裴駰 集解引 晋 徐广 曰:“一作‘柳谷’。日入于谷而天下冥,故曰 昧谷 。此居治西方之官,掌秋天之政也。”
见“ 柳穀 ”。
词语解释:仓谷  拼音:cāng gǔ
仓库中贮藏的谷物。《后汉书·翟酺传》:“仓穀腐而不可食,钱贯朽而不可校。”《三国志·魏志·王昶传》:“广农垦殖,仓穀盈积。”
词语解释:水谷  拼音:shuǐ gǔ
(1).水和谷物。泛指食物。《素问·五藏生成论》:“胃者,水穀之海,六府之大源也。”《灵枢经·忧恚无言》:“咽喉者,水穀之道也。”
(2).指饮食。 唐 陈鸿 《东城老父传》:“三尺童子入鸡羣,如狎羣小,壮者,弱者,勇者,怯者,水穀之时,疾病之候,悉能知之。”
山间河沟。《管子·兵法》:“凌山阬不待钩梯,歷水谷不须舟檝。”
词语解释:玄谷  拼音:xuán gǔ
(1).幽深的山谷。 汉 应瑒 《慜骥赋》:“赴玄谷之渐涂兮,陟高冈之峻崖。”
(2).道教指肾。《黄庭外景经·上部经》:“下有长城玄谷邑。” 务成子 注:“肠为长城,肠为邑,肾为玄谷,上应南北也。”
词语解释:登谷  拼音:dēng gǔ
收割成熟的谷物。《礼记·月令》:“﹝孟秋之月﹞农乃登穀,天子尝新,先荐寝庙。” 郑玄 注:“黍稷之属於是始孰。”《宋史·乐志七》:“彍弩射牲,筑场登穀。”
词语解释:公谷  拼音:gōng gǔ
《公羊传》《穀梁传》的并称。《新唐书·儒学传下·啖助》:“ 助 爱《公》《穀》二家,以《左氏》解义多谬,其书乃出於 孔氏 门人。” 宋 无名氏 《梅妃传》:“ 汉 兴,尊《春秋》,诸儒持《公》《穀》角胜负,《左传》独隐而不宣,最后乃出。” 清 黄遵宪 《答陈士业论孔子生卒书》:“《公》《穀》两家之説,岂能尽抹诸家乎?”
词语解释:晚谷  拼音:wǎn gǔ
晩熟的谷物。
词语解释:通谷  拼音:tōng gǔ
(1).往来无阻的山谷。《管子·地图》:“名山通谷经川。”《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先列中国名山大川,通谷禽兽,水土所殖,物类所珍。”
(2).谷名。在 洛阳 城南五十里。《文选·曹植〈洛神赋〉》:“经 通谷 ,陵 景山 。” 李善 注引 华延 《洛阳记》:“城南五十里有大谷,旧名 通谷 。” 唐 李白 《明堂赋》:“ 太行 却立, 通谷 前廓。”
词语解释:柏谷  拼音:bǎi gǔ
古地名。在今 河南省 灵宝县 西南 朱阳镇 。有 柏谷水 经此。 春秋 晋 公子 重耳 出奔到此始决定入 翟 。 汉武帝 曾微行至此,亭长不纳,亭长妻为其杀鸡作食。《国语·晋语二》:“公子 重耳 出亡。及 柏谷 ,卜适 齐 楚 。”《文选·潘岳〈西征赋〉》:“厌紫极之闲敞,甘微行以游盘。长傲宾於 柏谷 ,妻覩貌而献餐。” 李善 注:“帝即位,为微行,尝至 柏谷 。”
共289,分4页显示   1  2  3  4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