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九屑入声 [shuō yuè][yè,呜咽][详注1][xiè][详注2][详注3][详注4][duō duo][nà nè][biē biě][dié shé][jié][jié xié][xiè][pì piē][详注5][dié][duō][lié][jué guì][miè mò]丿[xiè][详注6][同谲][dié]


注1:泄 《广韵》《集韵》私列切《正韵》先结切,音薛。与渫同。除去也。详渫字注。
注2:缀 竹劣切,音掇。《仪礼·士丧礼》缀足用燕几。《注》缀犹拘也。 又《礼·乐记》礼者,所以缀淫也。《注》缀,犹止也。 又《广韵》陟劣切《集韵》枺劣切,音辍。义同。
注3:凸 《通俗文》肉凸曰瘤。又《唐韵》《集韵》《韵会》徒结切,音迭。高也。
注4:茁 又《韵补》侧劣切,音拙。《苏轼诗》韭芽戴土拳如蕨,霜叶露芽寒更茁。
注5:覈 《集韵》奚结切,音页。邀也。又恨竭切,音纥。与麧同。麦糠中不破者。《前汉·陈平传》亦食糠覈耳。
注6:准 《唐韵》职悦切《集韵》《韵会》《正韵》朱劣切,音拙。《史记·高祖本纪》隆准而龙颜。《注》服虔曰:准,颊权也。文颖曰:准,鼻也。
末字词组
详谳狱谳决谳信谳上谳秋谳奏谳 
请谳议谳鞫谳进谳左谳覆谳疑谳 
平谳论谳讯谳静谳断谳刺谳  
刑谳会谳谳谳辩谳定谳考谳  

词语解释:详谳  拼音:xiáng yàn
审判。《元史·世祖纪二》:“己未,犯罪应死者五十三人,詔重加详讞。”《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庆历三年》:“庚子, 辽 詔诸路上重囚,遣官详讞。”
词语解释:请谳  拼音:qǐng yàn
古代下级官吏遇到疑难案件不能决断,请求上级机关审核定案,称为“请讞”。 汉 王充 《论衡·定贤》:“事之难者莫过於狱,狱疑则有请讞。”《隋书·刑法志序》:“每以季秋之后,诸所请讞,帝常幸 宣室 ,斋而决事,明察平恕,号为宽简。”
词语解释:平谳  拼音:píng yàn
谓公正审定罪案。《宋史·循吏传·高赋》:“庶专平讞,使民不寃。”
词语解释:刑谳  拼音:xíng yàn
议罪定案。 唐 高彦休 《阙史·李丞相特达》:“微此则在朝五品以上清资官为职,盖国家慎刑讞也。”
词语解释:狱谳  拼音:yù yàn
(1).刑狱议罪。
(2).刑狱议罪的法令。《韩诗外传》卷三:“不教而听其狱,杀不辜也。三军大败,不可诛也。狱讞不治,不可刑也。”
词语解释:议谳  拼音:yì yàn
(1).谓议罪量刑。《旧五代史·唐书·罗贯传》:“ 崇韜 奏曰:‘ 贯 纵有死罪,俟欵状上奏,所司议讞,以朝典行之,死当未晚。’” 宋 袁燮 《资政殿大学士赠少师楼公行状》:“顾恐自时厥后,惩创往事,议讞之际,未免刻深。”
(2).指判案文书。 清 恽敬 《上陈笠帆按察书》:“本籍,士也,棚籍,亦士也,合考已百年矣。然而议讞助之曰分考,陈言助之曰分考,且有詆諆之辞曰‘羞与为伍’。”
词语解释:论谳  拼音:lùn yàn
审判定案。 宋 王安石 《又赐敕奖谕审刑院详议官大理寺详断官等》:“汝等能勤且敏,论讞用单。” 元 柳贯 《送郭子昭经历赴淮东》诗:“居中密告猷,治外详论讞。” 清 吴嘉宾 《城南书舍图序》:“读如听辞,著如论讞。今语治狱者曰:子姑听辞勿论讞,可乎?”
词语解释:会谳  拼音:huì yàn
会同议罪。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一》:“余再掌乌臺,每有法司会讞事。”《清史稿·高宗纪三》:“乙卯,以 竇光鼐 於会讞大典,纷呶谩詈,下部严议。”
词语解释:决谳  拼音:jué yàn
指判案定罪的办法、条文。《史记·汲郑列传》:“及事益多,吏民巧弄。上分别文法, 汤 等数奏决讞以幸。”
词语解释:鞫谳  拼音:jū yàn
审讯议断(狱案)。《宋史·职官志五》:“﹝大理寺﹞ 元丰 官制行,置卿一人……卿掌折狱、详刑、鞫讞之事。” 清 沉德潜 《百一诗》之一:“鞫讞恣挞辱,需索空鸡豚。”
词语解释:讯谳  拼音:xùn yàn
审讯定罪。《明史·舒化传》:“十四年应詔陈言。请信詔令,清狱讼,速讯讞,严检验,禁寃滥,而以格天安民归本圣心。”
词语解释:谳谳  拼音:yàn yàn
清正貌。 宋 石介 《庆历圣德颂》:“惟 脩 惟 靖 ,立朝讞讞。言论磥砢,忠诚特达。”
词语解释:信谳  拼音:xìn yàn
证据确凿的判决。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一》:“或夏月以盐醋拭器,使有酸咸之味,则所滴之血入器即凝,虽至亲亦不合,故滴血不足成信讞。” 清 林则徐 《严办烟案栽赃人犯片》:“当堂详细供指,使烟犯闻知,无可置喙,然后再向该犯追究鸦片来歷,以成信讞。”
词语解释:进谳  拼音:jìn yàn
向皇帝进呈审狱判状。 宋 沉括 《梦溪笔谈·人事二》:“异日復进讞,上顾知院官问曰:‘前时姓 庞 详议官何故不来?’”
词语解释:静谳  拼音:jìng yàn
(1).审定疑案。 唐 王勃 《九成宫颂》:“黄沙静讞, 爽鳩 兴顿足之悲;丹石销寃,神獬輟推锋之计。”
(2).使诉讼案件消除。 唐 李峤 《大周降禅碑》:“疏械破杻,掩方载而胜残;解网取罘,闭圆扉而静讞,此之谓刑典。”
词语解释:辩谳  拼音:biàn yàn
议罪定案。《南史·袁彖传》:“窃以 蒋之 、 胡之 杀人,原心非暴,辩讞之日,友于让生,事怜左右,义哀行路。”
词语解释:上谳  拼音:shàng yàn
呈报朝廷,请求定案。《后汉书·孔融传》:“一门争死,郡县疑不能决,乃上讞之,詔书竟坐 褒 焉。”
词语解释:左谳  拼音:zuǒ yàn
复审改判。 宋 李元纲 《厚德录》卷二:“自是左讞者岁不减千人,皆情可悯法疑者,无不贷免。”
词语解释:断谳  拼音:duàn yàn
审判案件。《宋史·职官志三》:“凡狱具上,先经大理,断讞既定,报审刑。”
词语解释:定谳  拼音:dìng yàn
(1).指司法上的定案。谳,议罪。 清 袁枚 《新齐谐·赵文华在阴司说情》:“ 京 与婢皆伏罪不敢置辩。将定讞矣,忽报 赵尚书 至。”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掌故·洪更生》:“春间将 和珅 定讞时,已明降諭旨,凡依附 和珅 者,概不必株连。” 许地山 《凶手》:“从来人命关天关地,岂有没个尸亲来告,只凭两个光棍一告,便成定谳。”
(2).犹定论。《龚自珍全集·语录》:“千古论 晦庵 者,当以 陈同甫 对 孝宗 之言为定评定讞,此外不足较也。” 郭沫若 《石鼓文研究·再论石鼓文之时代》:“ 马 氏既远道以鸿文驰教,并谆谆以‘不吝往復,俾此物时代竟成定讞’相劝勉。”
词语解释:秋谳  拼音:qiū yàn
犹秋审。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八:“何以睿皇帝煌煌圣諭,非甲科人员得与闻秋讞乎?”《清史稿·后妃传·世祖孝献皇后》:“是岁,命秋讞停决,从后志也。”
词语解释:覆谳  拼音:fù yàn
再议已审定的案件。 宋 王安石 《李正臣转官制》:“尔以艺文起家,又能明习法令,靖共厥位。有秩当迁,姑使序于太常,而仍其覆讞之事。”
词语解释:刺谳  拼音:cì yàn
调查定案。 唐 柳宗元 《驳复仇议》:“嚮使刺讞其诚伪,考正其曲直,原始而求其端,则刑礼之用,判然离矣。”
词语解释:考谳  拼音:kǎo yàn
审讯定罪。 清 姚鼐 《闻香茝兄擢广东按察使却寄二十韵》:“深文堪惕息,考讞极创瘢。”
词语解释:奏谳  拼音:zòu yàn
对狱案提出处理意见,报请朝廷评议定案。《后汉书·郭躬传》:“ 肃宗 善之,即下詔赦焉。 躬 奏讞法科,多所生全。” 宋 洪迈 《容斋三笔·奏谳疑狱》:“州郡疑狱诈奏讞,盖朝廷之深恩。”
词语解释:疑谳  拼音:yí yàn
(1).疑难案件。《宋书·孝武帝纪》:“廷尉远邇疑讞,平决攸归,而一蹈幽圄,动逾时岁。”《南齐书·百官志》:“凡诸除署、功论、封爵、贬黜、八议、疑讞、通关案,则左僕射主,右僕射次经。”
(2).欠妥的判决。《明史·安然传》:“刑官议狱,四辅及諫院覆覈奏行,有疑讞,四辅官封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