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谩谰 拼音:màn lán
欺骗抵赖。《新唐书·儒学传中·郎馀庆》:“又裒货无艺,民诣闕诉之,使者十辈临按, 餘庆 谩谰,不能得其情。”词语解释:欺谰 拼音:qī lán
欺骗诬妄。 宋 司马光 《和范景仁缑氏别后见寄求决乐议》:“古今互齟齬,大抵皆欺谰。”词语解释:诡谰 拼音:guǐ lán
欺骗隐瞒。《新唐书·李逢吉传》:“ 伾 坐事匿 逢吉 家,名捕弗获……为有司所发,即 襄州 捕之,诡谰不遣。”词语解释:诬谰 拼音:wū lán
诬蔑。 宋 叶适 《太府少卿福建运判直宝谟阁李公墓志铭》:“举朝壮其为,竟投 谦 岭 外而召公还,然卒排笮诬谰,寝其命。”词语解释:诋谰 拼音:dǐ lán
(1).抵赖;不承认。詆,通“ 抵 ”。《资治通鉴·隋文帝开皇十八年》:“上责 万岁 , 万岁 詆谰;上怒,命斩之。” 胡三省 注:“詆,拒讳也。谰,逸辞也。” 宋 张师正 《括异志·董中正》:“乞少缓,詎敢詆谰。”
(2).毁谤污蔑。 明 刘凤 《续吴先贤赞·陆粲》:“俗善詆谰,狱为乱,乃咸取伏法,人尤快之。” 清 钱谦益 《故工科右给事中临安王君墓表》:“当发难之初,小人之蜚语詆谰,尽力而排君者,数人而已。” 清 唐孙华 《赠赵松一》诗:“ 蜀 魏 争正闰, 岛 索 互詆谰。”词语解释:抵谰 拼音:dǐ lán
抵拒隐讳;抵赖。《汉书·梁怀王刘揖传》:“王阳病抵谰,置辞骄嫚。” 颜师古 注:“抵,距也。谰,诬讳也。”《史记·孝文本纪》“民或祝诅上以相约结而后相谩” 司马贞 索隐引 三国 吴 韦昭 曰:“谩,相抵谰也。” 章炳麟 《新方言·释言》:“《説文》:‘谰,抵谰也。’今谓自食前言,自隐前事为抵谰。” 陶成章 《浙案纪略·马宗汉传》:“ 宗汉 去,半路为虏所得,繫狱五十日,穷问党与,考掠楚毒。 宗汉 佯为逊言抵谰,卒不得一人名。”词语解释:满谰 拼音:mǎn lán
欺骗;欺诈。《汉书·谷永传》:“背可惧之大异,问不急之常论,废承天之至言,角无用之虚文,欲末杀灾异,满谰诬天。” 颜师古 注:“满谰谓欺罔也。” 王先谦 补注:“ 沉钦韩 曰:满……义同谩。《説文》:‘谰,詆谰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