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一陌入声 驿[xī][jī,积聚][jí][yì,变易][gē gé][pò tuò][详注1][详注2][详注3][zhī][jí][动词][sè mí sù][shì zhē][划破][yì][yā,笑声][详注4][xī][hé][tī zhì][zǎ zé zhā zhà][è][gé][hé,同核][yì shì][jí][zhà][yì][è,音厄。本作呃。鸡声。][cè][zhái][shuò][jí][详注5][详注6][hè xià][详注7]鰿


注1:索 《广韵》山戟切《集韵》色窄切,求也。《礼·曲礼》大夫以索牛。《注》索,求得而用之。
注2:摘 《唐韵》竹厄切《集韵》《韵会》陟革切,音谪。手取也。《唐书·建宁王倓传》天后次子贤作歌曰: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三摘尚云可,四摘抱蔓归。或作擿。
注3:射 yì,音睪。《诗·大雅》无射亦保。《周颂》无射于人斯。《注》射,厌也。又无射,九月律名。《前汉·律历志》无射,言阳气上升,阴气收藏,终而复始,无厌已也。
注4:刺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七迹切,音碛。穿也,伤也。《增韵》刃之也。《孟子》刺人而杀之。又针黹也。《史记·货殖传》刺绣文,不如倚市门。又侦伺也。《前汉·燕王旦传》燕王旦遣幸臣之长安问礼仪,阴刺候朝廷事。又《韵会》黥也。又撑也。《史记·陈平世家》平乃刺船而去。《韩愈诗》峻濑乍可刺。又刺刺,多言貌。《管子·心术篇》焉能去刺刺为咢咢乎。《韩愈·送殷员外序》丁宁顾婢子,语刺刺不能休。
注5:柞 《集韻》《韻會》側格切,音窄。除草曰芟,除木曰柞。《詩·周頌》載芟載柞。又《周禮·夏官》柞氏掌攻草木。 又窄陿也。《周禮·冬官考工記》轂小而長則柞。《类篇》助伯切,音斮。捕兽槛中机曰柞鄂。《中庸·孔疏》擭谓柞㮙也。
注6:莫 《韵会》莫白切,音陌。静也。《诗·小雅》君妇莫莫。《注》言清静而敬至也。《左传·昭二十八年》德正应和曰莫。
注7:霸 音拍。古与魄同。《说文》月始生霸然也。承大月二日,承小月三日。从月䨣声。《增韵》月体黑者谓之霸。《玉篇》今作魄。《书·武成·旁死魄释文》魄,普白反。《说文》作霸,匹革反。《前汉·律历志》四月已丑朔死霸。死霸,朔也。生霸,望也。是月甲辰望,乙巳旁之,故武成篇曰:惟四月既旁生霸。
首字词组
谪仙谪归谪我谪落谪所谪配谪发谪疑
谪宦谪逐谪仙怨谪斥谪限谪校谪命 
谪官谪迁谪掾谪坠谪徙谪卒谪咎 
谪居谪吏谪弃谪守谪民谪骂谪黜 
谪堕谪见谪置谪臣谪放谪外谪藉 
谪降谪戍谪罚谪谴谪屈谪运谪调 
谪籍谪过谪窜谪客谪治谪遣谪贬 

词语解释:谪仙  拼音:zhé xiān
亦作“ 謫僊 ”。
(1).谪居世间的仙人。常用以称誉才学优异的人。《南齐书·高逸传·杜京产》:“ 永明 中 会稽 钟山 有人姓 蔡 ,不知名。山中养鼠数十头,呼来即来,遣去便去。言语狂易。时谓之‘謫仙’。” 唐 李白 《玉壶吟》:“世人不识 东方朔 ,大隐 金门 是謫仙。” 清 俞樾 《茶香室续钞·吴彩鸾所写之书》:“ 吴彩鸞 ,世传謫仙也。”
(2).专指 李白 。 唐 孟棨 《本事诗·高逸》:“ 李太白 初自 蜀 至京师,舍於逆旅。 贺监 知章 闻其名,首访之。既奇其姿,復请所为文。出《蜀道难》以示之。读未竟,称叹者数四,号为‘謫仙’。” 唐 韩愈 《石鼓歌》:“ 少陵 无人 謫僊 死,才薄将奈石鼓何!”一本作“ 謫仙 ”。 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后集·李太白》:“故 李謫仙 《吹笛》诗:‘ 黄鹤楼 中吹玉笛, 江城 五月《落梅花》。’”
(3).借指被谪降的官吏。 唐 刘禹锡 《寄唐州杨八归厚》诗:“謫仙年月今应满,戇諫声名众所知。”
见“ 謫仙 ”。
词语解释:谪宦  拼音:zhé huàn
(1).贬官另任新职。 唐 钱起 《江行无题》诗之三五:“岂知因謫宦,斑鬢入江湖。” 明 顾大典 《青衫记·蛮素邀兴》:“相公为諫言忤旨,謫宦 江州 。” 清 吴伟业 《送何省斋》诗:“谁云謫宦愁,老觉君恩最。”
(2).被贬降的官吏。 唐 皇甫冉 《归阳羡兼送刘八长卿》诗:“湖上孤帆别, 江 南謫宦归。” 陈毅 《满江红·游广东旋至海南岛度假一周记沿途所见》词:“数 琼岛 ,远来謫宦,飘蓬逐客。”
词语解释:谪官  拼音:zhé guān
(1).贬官另任新职。 唐 杜甫 《所思》诗:“苦忆 荆州 醉司马,謫官樽俎定常开。” 宋 文莹 《湘山野录》卷中:“后果謫官於 邠 。”
(2).被贬降的官吏。《太平广记》卷三○九引 唐 谷神子 《博异志·张遵言》:“大王者,仙府之謫官也。” 宋 欧阳修 《论台谏官唐介等宜早牵复札子》:“况 介 等此者虽为謫官,幸蒙陛下宽恩,各得为郡,未至失所。”
词语解释:谪居  拼音:zhé jū
谓古代官吏被贬官降职到边远外地居住。 唐 高适 《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诗:“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謫居。”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史四》:“况诸臣当謫居思过之餘,蒙恩得释,优游渐进,殊有趣味。” 郭沫若 《李白与杜甫·李白出生于中亚碎叶》:“古时凡由 汉 民族居地移住外域,便说为窜谪或降居……《史记·五帝本纪》言‘ 青阳 降居 江水 , 昌意 降居 若水 ’,所谓‘降居’也就是谪居。”
词语解释:谪堕  拼音:zhé duò
犹谪降。 唐 陆龟蒙 《白芙蓉》诗:“似説 玉皇 亲謫堕,至今犹着水霜袍。” 宋 苏辙 《王君贶宣徽挽词》之二:“謫堕神仙侣,飞翔鸞凤姿。”参见“ 謫降 ”。
词语解释:谪降  拼音:zhé jiàng
(1).古代官吏被降职并调至边远之地。 宋 王巩 《甲申杂记》:“云将引用 岭 南謫降人、 元祐 人同力为之。” 清 钱谦益 《江兆豫侍御六十寿序》:“一时敢言直諫之士,以次謫降。”
(2).迷信说法,谓仙人获罪而贬降、托生人世。 明 高启 《青丘子歌》:“本是 五云阁 下之仙卿,何年謫降在世间,向人不道姓与名。”《花月痕》第四三回:“﹝ 玉帝 ﹞将我们监禁在离恨天,先后謫降人世,亲歷了恨泪愁冤的苦。”
词语解释:谪降  拼音:zhé jiàng
(1).古代官吏被降职并调至边远之地。 宋 王巩 《甲申杂记》:“云将引用 岭 南謫降人、 元祐 人同力为之。” 清 钱谦益 《江兆豫侍御六十寿序》:“一时敢言直諫之士,以次謫降。”
(2).迷信说法,谓仙人获罪而贬降、托生人世。 明 高启 《青丘子歌》:“本是 五云阁 下之仙卿,何年謫降在世间,向人不道姓与名。”《花月痕》第四三回:“﹝ 玉帝 ﹞将我们监禁在离恨天,先后謫降人世,亲歷了恨泪愁冤的苦。”
词语解释:谪籍  拼音:zhé jí
亦作“ 謫藉 ”。 古代登记谪降者的册籍。亦借指谪降者的行列。 唐 刘禹锡 《谢窦相公启》:“某一辞朝列,二十三年。虽转郡符,未离謫籍。” 宋 秦观 《治势下》:“登老成於散地,擢忠鯁於謫籍。” 明 叶盛 《水东日记·邹奕等诗文》:“今僕在謫籍中,年益以衰,身益以困,无復求伸之日。” 明 陈子龙 《寄郢中郑澹石座师》诗:“手持謫藉示上帝,欲追岁星归大荒。”
词语解释:谪归  拼音:zhé guī
因罪革职回乡。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献二·王公家书》:“但云道路喧传,高皇主使,语不及他。拜杖謫归。”
词语解释:谪逐  拼音:zhé zhú
贬谪放逐。
词语解释:谪迁  拼音:zhé qiān
谪降而迁徒到边地
词语解释:谪吏  拼音:zhé lì
因罪而被贬谪的官吏。《汉书·武帝纪》:“发謫吏穿 昆明池 。” 颜师古 注:“謫吏,吏有罪者,罚而役之。” 唐 柳宗元 《送南涪州量移澧州序》:“ 永州 多謫吏。”
词语解释:谪见  拼音:zhé jiàn
古代迷信认为异常的天象是上天对人的谴责,出现灾变的征候谓之“謫见”。《后汉书·光武帝纪下》:“吾德薄致灾,謫见日月,战慄恐惧,夫何言哉!” 李贤 注:“謫,责也。直革反。” 唐 李公佐 《南柯太守传》:“玄象謫见,国有大恐。” 明 归有光 《洪范传》:“一念之恶,謫见於天,而沴气应之。”
词语解释:谪戍  拼音:zhé shù
亦作“讁戍”。 因罪而被遣送至边远地方,担任守卫。 汉 贾谊 《过秦论》:“讁戍之众,非抗於九国之师也。”《新唐书·杜淹传》:“ 文帝 恶之,謫戍 江 表。” 秦牧 《长街灯语·寄北方》:“它们都地外边陲,因此,历史上都曾经被作为谪戍充军的地方。”
词语解释:谪过  拼音:zhé guò
因罪过而被贬谪。 汉 刘向 《新序·善谋下》:“ 楚 人拔 滎阳 ,不坚守 敖仓 ,乃引而东,令謫过卒分守 成皋 ,此乃天所以资 汉 。” 唐 柳宗元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僕自謫过以来,益少志虑。”
词语解释:谪我
谴责我
词语解释:谪仙怨  拼音:zhé xiān yuàn
词牌名。本为 唐玄宗 于入 蜀 途中所制笛曲。 唐 刘长卿 始依调作词。 唐 康骈 《剧谈录·广谪仙怨词》:“﹝ 安禄山 兵入 长安 , 玄宗 奔 蜀 ,行次 骆谷 ﹞谓 力士 曰:‘吾听 九龄 之言,不到於此。’乃命中使往 韶州 ,以太牢祭之。因上马遂索长笛吹於曲,曲成,潸然流涕,竚立久之。时有司旋録成谱。及鑾驾至 成都 ,乃进此谱,请曲名。上不记之,视左右曰:‘何曲?’有司具以 骆谷 望 长安 ,下马后索长笛吹出对。上良久曰:‘吾省矣,吾因思 九龄 ,亦别有意,可名此曲为“謫仙怨”。’其旨属 马嵬 之事。”参阅 明 胡震亨 《唐音癸籤·乐通二》
词语解释:谪掾  拼音:zhé yuàn
古代被贬谪流放的属官。 唐 沉亚之 《谪掾江斋记》:“謫掾 沉亚之 ,廨居负江,方苇为墙止於隄防之下。”
词语解释:谪弃  拼音:zhé qì
犹谪置。 唐 柳宗元 《游朝阳岩遂登西亭二十韵》:“謫弃殊隐沦,登陟非远效。” 唐 元稹 《诲侄等书》:“盖以往岁忝职諫官,不忍小见,妄干朝听,謫弃 河 南,泣血西归,生死无告。”
词语解释:谪置  拼音:zhé zhì
因罪而徙置。 唐 白居易 《读史》诗之一:“ 汉文 疑 贾生 ,謫置 湘 之阴。”
词语解释:谪罚  拼音:zhé fá
亦作“讁罚”。 惩罚,处罚。《史记·张丞相列传》:“ 鼂错 为内史,贵幸用事,诸法令多所请变更,议以謫罚侵削诸侯。”《后汉书·虞诩传》:“是时长吏、二千石听百姓讁罚者输赎,号为‘义钱’,託为贫人储,而守令因以聚敛。”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阴注阳受》:“ 復 谓 翱 曰:‘所写章不谨,某向甚惧謫罚。’ 翱 对以自札,固无错误。”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某立身无玷,居官有绩,然门径向凶方,营建犯凶日,罪当謫罚。”
词语解释:谪窜  拼音:zhé cuàn
贬谪放逐。 唐 元稹 《诲侄等书》:“告 崙 等:吾謫窜方始,见汝未期,粗以所怀,貽诲於汝。”
词语解释:谪落  拼音:zhé luò
指神仙因罪过被贬落人世。 清 洪昇 《长生殿·冥追》:“你本是 蓬莱仙子 ,因微过謫落凡尘。”《花月痕》第七回:“此係 石曼卿 芙蓉城 里手植,数应謫落人间。”参见“ 謫降 ”。
词语解释:谪降  拼音:zhé jiàng
(1).古代官吏被降职并调至边远之地。 宋 王巩 《甲申杂记》:“云将引用 岭 南謫降人、 元祐 人同力为之。” 清 钱谦益 《江兆豫侍御六十寿序》:“一时敢言直諫之士,以次謫降。”
(2).迷信说法,谓仙人获罪而贬降、托生人世。 明 高启 《青丘子歌》:“本是 五云阁 下之仙卿,何年謫降在世间,向人不道姓与名。”《花月痕》第四三回:“﹝ 玉帝 ﹞将我们监禁在离恨天,先后謫降人世,亲歷了恨泪愁冤的苦。”
词语解释:谪斥  拼音:zhé chì
贬斥。 清 魏源 《华山诗》之二:“从知此后身,所莅皆謫斥。”
词语解释:谪坠  拼音:zhé zhuì
犹谪降。 唐 南卓 《羯鼓录》:“﹝ 玄宗 ﹞因夸曰:‘真 花奴 ,姿质明莹,肌髮光细,非人间人,必神仙謫坠也。’”参见“ 謫降 ”。
词语解释:谪降  拼音:zhé jiàng
(1).古代官吏被降职并调至边远之地。 宋 王巩 《甲申杂记》:“云将引用 岭 南謫降人、 元祐 人同力为之。” 清 钱谦益 《江兆豫侍御六十寿序》:“一时敢言直諫之士,以次謫降。”
(2).迷信说法,谓仙人获罪而贬降、托生人世。 明 高启 《青丘子歌》:“本是 五云阁 下之仙卿,何年謫降在世间,向人不道姓与名。”《花月痕》第四三回:“﹝ 玉帝 ﹞将我们监禁在离恨天,先后謫降人世,亲歷了恨泪愁冤的苦。”
词语解释:谪守  拼音:zhé shǒu
因罪贬谪流放,出任外官或守边。《魏书·刑罚志》:“自非大逆手杀人者,请原其命,謫守边戍。” 宋 范仲淹 《岳阳楼记》:“ 庆历 四年春, 滕子京 謫守 巴陵郡 。”
词语解释:谪臣  拼音:zhé chén
古代指被贬谪流放的大臣。 唐 沉亚之 《郢州修明真斋词》:“明真大斋主朝请大夫守 郢州 刺史 李祥 ,与謫臣、郡客、将吏等,顿首稽首再啟词於 虚无自然元始天尊无极大道太上老君 。” 王闿运 《到广州与妇书》:“耳口相传,自为眩惑,致使衣带之水与 吕梁 齐险,祷求謫臣而使君废祀。”
词语解释:谪谴  拼音:zhé qiǎn
亦作“讁谴”。 谴责。 唐 韩愈 《县斋读书》诗:“讁谴甘自守,滞留愧难任。” 明 归有光 《上瞿侍郎书》:“然窥测当道者意嚮,盖薄示之謫谴,而往时谗搆之説益行矣。”
词语解释:谪客  拼音:zhé kè
被贬谪流放而寄居他乡的人。 清 孔尚任 《刘松年〈秋山行旅图〉跋》:“ 刘松年 《秋山行旅图》大轴,人多指为雪拥 蓝关 ,观其人马踊跃,不似謫客,盖行旅图也。”
词语解释:谪所  拼音:zhé suǒ
被贬谪后所居之处。《宋史·儒林传五·胡寅》:“在謫所著《读史管见》数十万言,及《论语详説》皆行于世。” 孙犁 《澹定集·同口旧事》:“‘文化大革命’后期,我在 佟楼 谪所,他从 王林 处来看我。”
词语解释:谪限  拼音:zhé xiàn
古代迷信认为神仙因罪谪降人间有一定期限,谓之“謫限”。期限一满;即可重返仙界。 宋 钱愐 《钱氏私志·明节刘后》:“謫限已尽,不得少留,寃痛之情,言不能尽。”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甄后》:“妾与夫人,俱隶仙籍,偶以罪过謫人间。夫人已復旧位,妾謫限未满。” 清 陈文述 《题〈疏香阁遗集〉后》:“綺语也知关謫限,兰因无那种愁恨。”参见“ 謫降 ”。
词语解释:谪降  拼音:zhé jiàng
(1).古代官吏被降职并调至边远之地。 宋 王巩 《甲申杂记》:“云将引用 岭 南謫降人、 元祐 人同力为之。” 清 钱谦益 《江兆豫侍御六十寿序》:“一时敢言直諫之士,以次謫降。”
(2).迷信说法,谓仙人获罪而贬降、托生人世。 明 高启 《青丘子歌》:“本是 五云阁 下之仙卿,何年謫降在世间,向人不道姓与名。”《花月痕》第四三回:“﹝ 玉帝 ﹞将我们监禁在离恨天,先后謫降人世,亲歷了恨泪愁冤的苦。”
词语解释:谪徙  拼音:zhé xǐ
因罪而被罚迁徙。《史记·南越列传》:“ 秦 时已并天下,略定 杨越 ,置 桂林 、 南海 、 象郡 ,以謫徙民,与 越 杂处十三岁。”《魏书·刑罚志》:“ 汉武 时,始启 河 右四郡,议诸疑罪而謫徙之。” 宋 王安石 《送董伯懿归吉州》诗:“我来以丧归,君至因謫徙。” 吴晗 《朱元璋传》第一章二:“被地方官寻个题目,谪徙到 广平府 永年县 (今 河北 永年 )居住。”
词语解释:谪民  拼音:zhé mín
亦作“讁民”。 指有罪受罚之民。《汉书·武帝纪》:“遣贰师将军 李广利 发天下讁民西征 大宛 。” 颜师古 注:“庶人之有罪讁者也。”
词语解释:谪放  拼音:zhé fàng
贬谪流放。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其二 加罗珂夫斯奇 曰,设吾当受謫放,劳役縲紲,得为 俄帝 作工,夫何靳耶?”
词语解释:谪屈  拼音:zhé qū
犹贬降。《新唐书·文艺传中·李邕》:“往者折二 张 之角,挫 韦氏 之锋,虽身受謫屈,而姦谋沮解,即 邕 有功於国。”
词语解释:谪治  拼音:zhé zhì
惩罚。《初刻拍案惊奇》卷七:“此儿多口过,不謫治,怕败坏了天地间事。”
词语解释:谪配  拼音:zhé pèi
贬谪发配。 宋 王谠 《唐语林·政事下》:“遂謫配 恭陵 ,復令过 陕 赴 洛 。”
词语解释:谪校  拼音:zhé xiào
被贬谪的军校。 清 侯方域 《宁南侯传》:“ 良玉 自起謫校至总兵,首尾仅岁餘,年三十二。”
词语解释:谪卒  拼音:zhé zú
亦作“讁卒”。 古代指因罪而被遣送戍边的士卒。《汉书·郦食其传》“令适卒分守 成皋 ” 唐 颜师古 注:“謫读曰讁。讁卒谓卒之有罪讁者,即所谓讁戍。”
词语解释:谪骂  拼音:zhé mà
责骂。 洪深 《香稻米》第二幕:“这时候, 荷香 的娘、新娘子,还有几个农妇,走来围住 丁老九 ,你一句她一句的交口谪骂。”
词语解释:谪外  拼音:zhé wài
古代官吏贬谪流放。 明 陈汝元 《金莲记·构衅》:“要贬 子瞻 ,须把他兄弟 子由 一同謫外,庶免后患。”
词语解释:谪运  拼音:zhé yùn
谓因罪被罚而任转运之役。《梁书·武帝纪下》:“令书行后,百日为期,若犹有犯,男子謫运,女子质作,并同三年。”《资治通鉴·梁武帝中大同元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曰:“謫运者,以謫发之转运;质作,质其身使居作;皆役之三年。此古所谓三岁刑也。”
词语解释:谪遣  拼音:zhé qiǎn
因罪而被遣送。《二刻拍案惊奇》卷四十:“明朝謫遣向边州。” 清 洪昇 《长生殿·献发》:“如今謫遣出来,怎生是好?”
词语解释:谪发  拼音:zhé fā
亦作“讁发”。
(1).责过罚恶。《列子·力命》:“穷年不相讁发,自以行无戾也。” 杨伯峻 集释:“讁谓责其过也,发为攻其恶也。”
(2).贬谪并发配。《汉书·晁错传》:“ 秦 民见行,如往弃市,因以讁发之,名曰‘讁戍’。”
(3).指因罪而远戍的人。 清 黄宗羲 《明夷待访录·兵制一》:“今以謫发充之,远者万里,近者千餘里,违其土性,死伤逃窜十常八九,如是而焉得不销耗乎?” 吴晗 《朱元璋传》第五章二:“卫所的兵源有四种……一种是谪发,指因犯罪被罚当军的,也叫作恩军。”
词语解释:谪命  拼音:zhé mìng
谪官的命令。《宋史·儒林传五·胡寅》:“ 新州 謫命下,即日就道。”
词语解释:谪咎  拼音:zhé jiù
亦作“讁咎”。 灾祸。《后汉书·郑兴传》:“往年以来,讁咎连见,意者执事颇有闕焉。”
词语解释:谪黜  拼音:zhé chù
降职贬退。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十:“盖当时謫黜者,召至閤门受命乃行也。”
词语解释:谪藉  拼音:zhé jiè
见“ 謫籍 ”。
词语解释:谪籍  拼音:zhé jí
亦作“ 謫藉 ”。 古代登记谪降者的册籍。亦借指谪降者的行列。 唐 刘禹锡 《谢窦相公启》:“某一辞朝列,二十三年。虽转郡符,未离謫籍。” 宋 秦观 《治势下》:“登老成於散地,擢忠鯁於謫籍。” 明 叶盛 《水东日记·邹奕等诗文》:“今僕在謫籍中,年益以衰,身益以困,无復求伸之日。” 明 陈子龙 《寄郢中郑澹石座师》诗:“手持謫藉示上帝,欲追岁星归大荒。”
词语解释:谪调  拼音:zhé diào
指古代官吏的贬谪与选调。 明 归有光 《送吴祠部之官留都序》:“虽然,今天下治平,庶政颇号严切,惟独銓部之謫调,犹持大体。”
词语解释:谪贬  拼音:zhé biǎn
古代官吏因罪被降职并调至边远之地。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九:“謫贬 江 淮 间,以口舌动摇监司及州县,得其权力以侵刻细民。”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哄丁》:“喜留都,散职逍遥,叹投閒,名流謫贬。” 郭沫若 《文艺论集·王阳明礼赞》:“ 王阳明 三十六岁的时候,触犯了 刘瑾 八虎的狐威,被谪贬为 龙场驿 驿丞。”参见参见“謫降”。
词语解释:谪疑
指摘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