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二吻上声 槿[音隱。雷發聲也。][jìn,远近,副形词][详注1]忿[與抆同][详注2]


注1:听 《广韵》牛谨切《集韵》语近切,《说文》笑貌。《史记·司马相如·上林赋》亡是公听然而笑。《杨慎曰》听,古哂字。
注2:坟 音愤。土膏肥也。《书·禹贡》白坟,黑坟,赤埴坟。见土字注。
末字词组
谨谨方谨恪谨良谨 柔谨柔谨恂谨周谨
不谨敬谨廉谨质谨卑谨小廉曲谨循谨肃谨
孝谨小谨淳谨仁谨驯谨宽谨沈谨奉命惟谨
恭谨唯谨愿谨贞谨严谨审谨惇谨温谨
畏谨端谨醇谨饬谨专谨慎谨敦谨矜谨
细谨笃谨勤谨谦谨遒谨懦谨朴谨真谨
修谨忠谨详谨俭谨迂谨清谨竞谨直谨
戒谨曲谨诚谨信谨儒谨清清谨谨纯谨 
惟谨公谨脩谨陵谨检谨拘谨和谨 

词语解释:谨谨  拼音:jǐn jǐn
(1).勤恳不懈貌;殷勤貌。谨,通“ 勤 ”。 唐 权德舆 《卢相公谢中书侍郎表》:“盖谨谨诫惧,人之常分,而訏謨教化,宜择全才。” 宋 文同 《试秘书省校书郎赵君墓志铭》:“而君常入诸父行,谨谨就业,未始略遨嬉。” 元 关汉卿 《单刀会》第三折:“既然谨谨相邀,我则索亲身便往。”
(2).细密貌。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蔓菁》:“麤细均熟,谨谨著牙,真类鹿尾。” 缪启愉 校释:“谨谨,紧密细緻。”
(3).严谨貌。 清 恽敬 《上曹俪笙侍郎书》:“ 震川 之文谨谨,则置辞必近,其失也少敝而多支。”
词语解释:不谨  拼音:bù jǐn
(1).不敬慎;不小心。《管子·侈靡》:“使人君不安者属际也,不可不谨也。”《旧唐书·柳宗元刘禹锡传论》:“蹈道不谨,眤比小人。” 清 王韬 《淞隐漫录·陆碧珊》:“两家书札往来,輒以女婢 红于 为鸿雁, 红于 偶不谨,为父女所得,大诧,絶不许女再往生家。”
(2).指行为放荡。《续资治通鉴·宋英宗治平三年》:“郡兵番戍,室家留营多不谨,夫归輒首原, 抗 ( 蔡抗 )下令,悉按以法,戍兵感之。”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土地夫人》:“不知何物淫昏,遂使千古下谓此村有污贱不谨之神。”
(3).旧时考核官吏的条款之一,谓所作之事不合为官体统。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礼部一·思诏冠带之滥》:“至如近日辛亥之察,时论共雪七人之枉,於是有列不谨条中者,亦登荐剡。” 清 周亮工 《书影》卷八:“ 明 初旧制,吏部考察,但老疾、罢软、贪酷、不谨四条。”
词语解释:孝谨  拼音:xiào jǐn
孝顺而恭谨。《史记·万石张叔列传》:“ 万石君 家以孝谨闻乎郡国,虽 齐 鲁 诸儒质行,皆自以为不及也。”《新五代史·南唐世家·李昪》:“ 昪 事 徐温 甚孝谨, 温 尝駡其诸子不如 昪 。” 宋 叶适 《陈叔向墓志铭》:“事父孝谨, 宣教君 病,不解衣数月。” 清 刘大櫆 《方府君墓志铭》:“夫其既老而善事兄长如此,则方其少而逮事父母,其孝谨为何如也?”
词语解释:恭谨  拼音:gōng jǐn
恭敬谨慎。《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季布 弟 季心 ,气盖 关中 ,遇人恭谨。” 宋 曾巩 《戚元鲁墓志铭》:“有子恭谨恂恂,不妄言动,能守其家法。” 明 唐顺之 《指挥佥事汤雪江墓碑铭》:“公貌魁岸,雅好文艺,习骑射,既授任,恭谨自将。” 魏巍 《东方》第三部第十四章:“他在门外扑打了扑打雪花,脱去靴子,弓着腰走了进来,带着从来少有的恭谨,打了一个敬礼。”
词语解释:畏谨  拼音:wèi jǐn
小心谨慎。 宋 葛立方 《韵语阳秋》卷五:“ 绍圣 初,以诗赋为 元祐 学术,復罢之。 政和 中,遂著於令,士庶传习诗赋者,杖一百。畏谨者至不敢作诗。” 元 刘祁 《归潜志》卷五:“﹝ 冯叔献 ﹞屡为法官,臺察弹劾,不避权势。时 高琪 当国,察其畏谨,数以公推考贵人,所拟輒称旨。” 清 鲁一同 《关忠节公家传》:“公容貌如常人,悛悛畏谨,而洞识机要,口占应对悉中。”
词语解释:细谨  拼音:xì jǐn
(1).小心谨慎的言行。《史记·项羽本纪》:“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金 王若虚 《议论辨惑》:“自古跌宕不羈之士,往往略细谨,犯非法。”
(2).小心谨慎。 宋 洪迈 《夷坚乙志·蜀州女子》:“但初出土时,役者不细谨,鉏妾脛骨欲断。今不能行,不得已留此。” 明 唐顺之 《户部郎中林君墓志铭》:“君为人悃愊质訥,葸葸细谨。”
词语解释:修谨  拼音:xiū jǐn
谓行事或处世谨慎,恪守礼法。《南史·袁泌传》:“ 泌 字 文洋 ,清正有干局,容体魁岸,志行修谨。”《明史·陆培传》:“ 培 少负俊才,有文名,行谊修谨,客 华亭 ,尝却奔女於室云。”参见“ 脩谨 ”。
词语解释:脩谨  拼音:xiū jǐn
谓行事或处世谨慎,恪守礼法。《汉书·酷吏传·周阳由》:“ 武帝 即位,吏治尚脩谨,然 由 居二千石中最为暴酷骄恣。”《陈书·袁泌传》:“﹝ 袁泌 ﹞清正有干局,容体魁岸,志行脩谨。” 元 刘祁 《归潜志》卷六:“﹝ 完颜速兰 ﹞莅官脩谨得名。” 明 归有光 《请勑命事略》:“先妻少丧父,妻母教之甚脩谨。”
词语解释:戒谨  拼音:jiè jǐn
犹戒慎。小心谨慎。 宋 朱熹 《白鹿洞书院揭示》:“诸君其相与讲明遵守而责之於身焉。则夫思虑云为之际,其所以戒谨而恐惧者,必有严於彼者矣。” 明 李贽 《答耿司寇》:“自敬伊何?戒谨不覩,恐惧不闻,毋自欺,求自慊,慎其独。”
词语解释:惟谨  拼音:wéi jǐn
谨慎小心。 宋 岳珂 《桯史·成都贡院》:“ 成都 新繁 ,有藏 艺祖 御容者,莫知始何年,令长交事匱护,畀付惟谨。”《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况且平时奉法惟谨,放心得下惯了。”
词语解释:方谨  拼音:fāng jǐn
方正而严谨。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寄生》:“父遣冰於 郑 ; 郑 性方谨,以中表为嫌,却之。”
词语解释:敬谨  拼音:jìng jǐn
恭谨。 汉 董仲舒 《郊事对》:“陛下祭,躬亲斋戒沐浴,以承宗庙,甚敬谨。” 唐 袁郊 《甘泽谣·懒残》:“ 李公 愈加敬谨,惟拜而已。” 宋 文天祥 《与赣县许权县书》:“有司敬谨,莫重於狱,后世苟简,几以民命为戏。” 鲁迅 《而已集·当陶元庆君的绘画展览时》:“我们是迟暮了,并未参与过先前的事业,于是有时就不过敬谨接收,又成了一种可敬的身外的新桎梏。”
词语解释:小谨  拼音:xiǎo jǐn
(1).谨于小事。《管子·形势》:“小谨者不大立。”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五行相胜》:“司寇为乱,足恭小谨,巧言令色。”
(2).小节。《新唐书·杜牧传》:“ 牧 刚直有奇节,不为齷齪小谨,敢论列大事。” 宋 陈亮 《与徐彦才大谏》:“小谨自媚,小劳自鬻,不得谓才。”
词语解释:唯谨  拼音:wéi jǐn
唯有谨慎。《论语·乡党》:“其在宗庙朝廷,便便言,唯谨尔。”《史记·万石张叔列传》:“子孙胜冠者在侧,虽燕居必冠,申申如也。僮僕訢訢如也,唯谨。”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高宗幸太学》:“上欲幸斋,必预敕斋名,擗截唯谨。” 郭沫若 《海涛集·跨着东海》:“经了检事亲自出马的介绍,警察局长当然是奉命唯谨,没有第二句话好说了。”
词语解释:端谨  拼音:duān jǐn
端正谨饬。《北史·恩幸传·王仲兴》:“ 仲兴 幼而端谨,以父任,早给事左右,累迁越骑校尉。”《旧唐书·孝友传·裴敬彝》:“ 敬彝 少聪敏,七岁时能属文,性又端谨,宗族咸重之。” 明 宋濂 《题〈唐太宗哀册文〉后》:“至其小楷,极端谨有法。”
词语解释:笃谨  拼音:dǔ jǐn
纯厚谨慎。《韩诗外传》卷九:“观布衣者,其友皆孝悌篤谨畏令,如此者家必日益,而身日安,此所谓吉人者也。”《史记·五帝本纪》:“﹝ 舜 ﹞顺事父及后母与弟,日以篤谨,匪有解。”
词语解释:忠谨  拼音:zhōng jǐn
忠诚敬慎。《汉书·昭帝纪》:“右将军 张安世 宿卫忠谨,封 富平侯 。”《新唐书·宦者传上·马存亮》:“ 唐 世中人以忠谨称者,唯 存亮 、 西门季玄 、 严遵美 三人而已。” 明 唐顺之 《请皇太子受朝疏》:“其青宫内外侍从禁卫,一应职属,早为择补,务求忠谨端亮,以专羽翼,而资保护。” 清 梅曾亮 《杨忠武公赞》:“屡奏肤功,忠谨不回。”
词语解释:曲谨  拼音:qǔ jǐn
谨小慎微。 宋 王安石 《王深父墓志铭》:“故不为小廉曲谨以投众人耳目,而取捨、进退、去就必度於仁义。”《古今小说·沉小霞相会出师表》:“﹝ 严嵩 ﹞为人外装曲谨,内实猜刻。”《明史·奸臣传·胡惟庸》:“ 惟庸 亦自励,尝以曲谨当上意。”
词语解释:公谨  拼音:gōng jǐn
公正谨慎。 唐 杜牧 《裴诒除监察御史里行桂管支使等制》:“守臣有司,上言请士,皆曰 詒 等士族之中,有政事科名,清廉公谨,尝经职守,称有才能。”
词语解释:恪谨  拼音:kè jǐn
恭谨。《书·盘庚上》:“先王有服,恪谨天命。”《明史·任礼传》:“ 礼 自起卒伍,至大将,恪谨奉法。”
词语解释:廉谨  拼音:lián jǐn
廉洁谨慎。《史记·张丞相列传》:“皆以列侯继嗣,娖娖廉谨,为丞相备员而已,无所能发明功名有著於当世者。” 宋 洪迈 《夷坚志·祖寺丞》:“﹝ 祖翱 ﹞处身廉谨,以法律为己任。”《明史·奸臣传·温体仁》:“ 体仁 辅政数年,念朝士多与为怨,不敢恣肆,用廉谨自结於上,苞苴不入门。”
词语解释:淳谨  拼音:chún jǐn
敦厚谨慎。《墨子·所染》:“其友皆好仁义,淳谨畏令,则家日益,身日安,名日荣,处官得理矣。”《旧唐书·孝友传·崔沔》:“ 沔 淳谨,口无二言,事亲至孝,博学有文词。”《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七:“侍者几个,又皆淳谨。”
词语解释:愿谨  拼音:yuàn jǐn
质朴恭谨。《史记·佞幸列传》:“ 通 亦愿谨,不好外交,虽赐洗沐,不欲出。”《后汉书·梁统传论》:“ 顺帝 之世, 梁商 称为贤辅,岂以其地居亢满,而能以愿谨自终者乎?” 明 文徵明 《明故资善大夫山阴何公神道碑》:“公生丰硕朗润,厚默而愿谨。”
词语解释:醇谨  拼音:chún jǐn
淳厚谨慎。《史记·万石张叔列传》:“ 建陵侯 卫綰 者, 代 大陵 人也……事 文帝 ,功次迁为中郎将,醇谨无他。” 唐 司空图 《蒲帅燕国太夫人石氏墓志》:“ 碏 ( 石碏 )著义方,腾褒 鲁 史; 庆 ( 石庆 )称醇谨,作表 汉 庭。” 清 戴名世 《先君序略》:“先君为人醇谨,忠厚退让,从不言人过失。” 洪深 《香稻米》第一幕:“ 黄二官 (舒了一口气)呣!(又恢复到原来的醇谨谦和老农人了。)”
词语解释:勤谨  拼音:qín jǐn
(1).勤劳,勤快。《汉书·食货志上》:“治田勤谨则畮益三升,不勤则损亦如之。”《西游记》第八五回:“你今日却怎肯这等勤谨?快去快来。” 洪深 《五奎桥》第一幕:“起早,磨晚,勤谨一点,辛苦一点。这又是一个办法,叫做尽人事!”
(2).勤劳谨慎。《南史·褚裕之传》:“﹝ 褚澄 ﹞迁侍中,领右军将军,以勤谨见知。”《古今小说·葛令公生遣弄珠儿》:“﹝ 申徒泰 ﹞生怕 令公 在这场差使内寻他罪罚,到底有些疑虑,十分小心勤谨,早夜督工,不辞辛苦。” 许杰 《惨雾》中:“他做人很好,代人家做事,很勤谨,村里的人都相信他。”
词语解释:详谨  拼音:xiáng jǐn
(1).严谨。 元 刘壎 《隐居通议·文章四》:“太史平生为文极详谨,不应此独疏卤,得非传写者之譌邪?” 明 刘若愚 《酌中志·恭纪先帝诞生》:“其寻常宸翰详谨。”
(2).安详谨慎。 元 王恽 《太一五祖演化贞常真人行状》:“旦夕给侍左右,进退应对,容度详谨。”
词语解释:诚谨  拼音:chéng jǐn
忠诚谨慎。《北史·张黎传论》:“ 张黎 诚谨廉方,以勋旧见重。”
词语解释:脩谨  拼音:xiū jǐn
谓行事或处世谨慎,恪守礼法。《汉书·酷吏传·周阳由》:“ 武帝 即位,吏治尚脩谨,然 由 居二千石中最为暴酷骄恣。”《陈书·袁泌传》:“﹝ 袁泌 ﹞清正有干局,容体魁岸,志行脩谨。” 元 刘祁 《归潜志》卷六:“﹝ 完颜速兰 ﹞莅官脩谨得名。” 明 归有光 《请勑命事略》:“先妻少丧父,妻母教之甚脩谨。”
词语解释:良谨  拼音:liáng jǐn
善良谨愿。 晋 葛洪 《神仙传·皇初平》:“ 皇初平 者, 丹溪 人也。年十五,家使牧羊,有道士见其良谨,便将至 金华山 石室中,四十餘年,不復念家。”《左传·文公十八年》“明允篤诚” 唐 孔颖达 疏:“篤者厚也,志性良谨,交游款密也。”
词语解释:质谨  拼音:zhì jǐn
诚实谨慎。《后汉书·方术传下·郝孟节》:“为人质谨不妄言,似士君子。”
词语解释:仁谨  拼音:rén jǐn
仁厚谨慎。《三国志·吴志·薛综传》:“先辈仁谨,不晓时事。” 清 吴伟业 《虞兮》诗:“千夫辟易 楚 重瞳,仁谨居然百战中。”
词语解释:贞谨  拼音:zhēn jǐn
守正而恭谨。《北齐书·张耀传》:“ 耀 少而贞谨,颇晓吏职。”
词语解释:饬谨  拼音:chì jǐn
饬命严守。 宋 韩琦 《答孙植太博后园宴射》诗:“大仁未许覆兇巢,飭谨封垂御侵越。”
词语解释:谦谨  拼音:qiān jǐn
(1).谦和谨慎。《晋书·阳骛载记》:“ 騖 清贞谦谨,老而弥篤。” 元 刘祁 《归潜志》卷五:“﹝ 张仲安 ﹞为人谦谨有礼法,时辈称焉。” 沙汀 《困兽记》一:“和他的书法一样有名的是他的谦谨。”
(2).说谦虚的话,客套。《初刻拍案惊奇》卷三:“ 东山 赞嘆再三,少年极意谦谨,晚上又同宿了。”
词语解释:俭谨  拼音:jiǎn jǐn
俭朴谨慎。 清 姚鼐 《旌表贞节大姊六十寿序》:“吾姑恭人最俭谨,持家有法。姊能嗣姑之旧,以保其业。”
词语解释:信谨  拼音:xìn jǐn
诚信谨慎。《史记·项羽本纪》:“ 陈婴 者,故 东阳 令史,居县中,素信谨,称为长者。”
词语解释:陵谨  拼音:líng jǐn
小心谨慎。《荀子·富国》:“其於货财取与计数也,宽饶简易,其於礼义节奏也,陵谨尽察,是荣国已。” 王先谦 集解引 卢文弨 曰:“案《尔雅·释言》:‘凌,慄也。’ 郭 云:‘凌懅战慄。’《释文》云:‘案 郭 意当作陵。’然则陵、谨义相近。”
词语解释: 柔谨
温和恭谨
词语解释:卑谨
谦卑恭敬
词语解释:驯谨  拼音:xùn jǐn
和顺谨慎。 明 陈子龙 《寿夏太夫人序》:“及乎躡履鸣佩,训伯子以驯谨。”《醒世恒言·徐老仆义愤成家》:“那 萧颖士 平昔原爱 杜亮 小心驯谨,打过之后,深自懊悔。” 李劼人 《大波》第一部第二章:“ 四川 人民向来驯谨。”
词语解释:严谨  拼音:yán jǐn
(1).严肃谨慎。 宋 欧阳修 《尚书工部郎中欧阳公墓志铭》:“君讳 载 ,字 则之 ,性方直严谨。” 梁斌 《红旗谱》四十:“ 贾湘农 在政治生活里,一向是严谨的。”
(2).严密周到。《西游记》第十回:“博弈之道,贵乎严谨。” 茹志鹃 《高高的白杨树·在社会主义的轨道上》:“那是一个思想严谨、身上永远是那么整整洁洁的工程师。”
(3).犹严格。《京本通俗小说·志诚张主管》:“ 张胜 道:‘使不得。第一,家中母亲严谨;第二,道不得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要求 张胜 家中,断然使不得!’” 萧乾 《一本褪色的相册·湖北人聂华苓》:“从诗词格律的严谨,我佩服 毛主席 的学问。”
(4).犹整齐。《儿女英雄传》第二四回:“姑娘看了这地方,真个收拾的清净严谨,心下甚喜。”
词语解释:专谨  拼音:zhuān jǐn
专一谨慎。《北史·崔浩传》:“ 丘堆 虽无大用,然在公专谨。”
词语解释:遒谨  拼音:qiú jǐn
劲健严谨。 明 唐顺之 《松阳知县胡君墓志铭》:“其字画遒谨,亦与君平时手书无异。”
词语解释:迂谨  拼音:yū jǐn
犹拘谨。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葛巾》:“生惊曰:‘且为奈何!小生素迂谨,今为卿故,如寡妇之失守,不能復自主矣。’”
词语解释:儒谨  拼音:rú jǐn
温良谨厚。《魏书·儒林传·张伟》:“讲授乡里,受业者常数百人。儒谨汎纳,勤於教训,虽有顽固不晓,问至数十, 伟 告喻殷勤,曾无愠色。”
词语解释:检谨  拼音:jiǎn jǐn
检点谨慎。 唐 杜牧 《唐故平卢军节度巡官陇西李府君墓志铭》:“御史法当检谨。子少年,设有与游,宜得长厚有学识者。”
词语解释:柔谨  拼音:róu jǐn
温和恭谨。《后汉书·东夷传论》:“遂乃邑无淫盗,门不夜扃……故 东夷 通以柔谨为风,异夫三方者也。”《北齐书·陈元康传》:“﹝ 陈元康 ﹞性又柔谨,通解世事。” 唐 李华 《寿州刺史壁记》:“刚克以顺,柔谨而肃。” 清 薛福成 《书〈汉书·元后传〉后》:“余始疑太后性虽柔谨,而 汉 祚之移,或与闻焉。”
词语解释:小廉曲谨  拼音:xiǎo lián qǔ jǐn
小事上的廉洁谨慎。意指拘于小节,不识大体,故言小、曲。 宋 朱熹 《答或人》:“乡原是一种小廉曲谨、阿世徇俗之人。”《宋史·儒林传二·王回》:“不为小廉曲谨,以求名誉。” 明 李东阳 《送邵国贤诗序》:“諳人情,达事变,不限於小廉曲谨之节,则谓之通。”
词语解释:宽谨  拼音:kuān jǐn
宽厚谨慎。《北齐书·段韶传》:“ 韶 第二子 深 ,字 德深 。美容貌,宽谨有父风。”
词语解释:审谨  拼音:shěn jǐn
犹谨慎。《史记·万石张叔列传》:“ 庆 文深审谨,然无他大略,为百姓言。”
词语解释:慎谨  拼音:shèn jǐn
谨慎认真。《荀子·仲尼》:“慎谨以行之,端慤以守之。”《吕氏春秋·士容》:“淳淳乎慎谨畏化,而不肯自足。”
词语解释:懦谨  拼音:nuò jǐn
胆小谨慎。《新唐书·宦者传上·刘贞亮》:“ 忠言 素懦谨,每见 叔文 与论事,无敢异同,唯 贞亮 乃与之争。”
词语解释:清谨  拼音:qīng jǐn
廉洁谨慎。《陈书·陈方庆传》:“ 方庆 性清谨,甚得民和。” 宋 司马光 《虞部郎中李君墓志铭》:“为人温良清谨,睦於族姻,厚於朋友。” 明 徐渭 《女状元》第一出:“况父亲在日,居官清谨,宦橐萧然。” 郑振铎 《插图本中国文学史》第十一章一:“一方面政治的纷扰,需要的不是孝廉清谨之人士。”
词语解释:清清谨谨  拼音:qīng qīng jǐn jǐn
谓清净谨慎,严守戒律。《西游补》第三回:“这个法师,俗姓姓 陈 ,果然清清谨谨,不茹荤饮酒,不诈眼偷花。”
词语解释:拘谨  拼音:jū jǐn
拘束谨慎。《朱子语类》卷一一四:“ 守约 兄弟皆太拘谨,更少放宽。” 清 梁章鉅 《退庵随笔·躬行》:“当正道显晦,异学争鸣之日,徒得一二拘谨之人,不足以追纵往哲,而振拔流俗。”《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六回:“况且我看阁下是个有作有为的人才……岂可以过於拘谨,叫人家笑话。” 老舍 《四世同堂》二二:“ 瑞宣 向来是得拘谨就拘谨的人,现在就更不便破坏了屋里沉寂的空气。”
词语解释:恂谨  拼音:xún jǐn
恭顺谨慎。 明 袁宗道 《真正英雄从战战兢兢来》:“及其兢业以勅天命,吐握而忧渊冰,恂谨於乡党,踧踖於朝廷,抑何其战战兢兢也。” 清 袁枚 《新齐谐·吴子云》:“ 吴 亡后,儿颇恂谨,能守其业,家日以富。”
词语解释:循谨  拼音:xún jǐn
(1).守法谨慎。《史记·酷吏列传》:“ 武帝 即位,吏治尚循谨甚,然 由 居二千石中,最为暴酷骄恣。”
(2).循善恭谨。《新唐书·董晋传》:“方 竇参 得君,裁可大事不关咨 晋 , 晋 循谨无所驳异。” 元 刘祁 《归潜志》卷二:“ 子迁 为人介特,自守不羣,然尚气使酒,刚甚。平居循谨,惟恐伤人。”《官场现形记》第五回:“本来 三荷包 在他哥面前,一向是极循谨的。”
词语解释:沈谨  拼音:shěn jǐn
亦作“沉谨”。 深沉谨慎。《周书·艺术传·冀儁》:“﹝ 冀儁 ﹞性沉谨,善隶书,特工模写。”《北齐书·平阳王淹传》:“﹝ 高淹 ﹞性沉谨,以宽厚称。”《隋书·韦师传》:“ 师 少沉谨,有至性。”
词语解释:惇谨  拼音:dūn jǐn
纯厚谨慎。
词语解释:敦谨  拼音:dūn jǐn
敦厚谨慎。《后汉书·张纯传》:“遭值篡伪,多亡爵土, 纯 以敦谨守约,保全前封。”
词语解释:朴谨  拼音:pǔ jǐn
朴实而谨严。 明 顾起元 《客座赘语·巾履》:“南都服饰,在 庆历 前犹为朴谨,官戴忠静冠,士戴方巾而已。近年以来,殊形诡製,日异月新。”
朴实而谨慎。 宋 王禹偁 《右卫上将军赠侍中宋公神道碑奉敕撰》:“ 万石君 之子孙,世推朴谨; 竇太后 之兄弟,人言退让。”
词语解释:竞谨  拼音:jìng jǐn
小心慎重。《朱子语类》卷六六:“决大事也,不敢不恁地竞谨。”
词语解释:纯谨  拼音:chún jǐn
纯正谨慎。《吕氏春秋·贵当》:“臣非能相人也,能观人之友也,观布衣也,其友皆孝悌纯谨。” 宋 王禹偁 《荐戚纶上翰林学士钱若水启》:“某有进士同年 戚纶 者,负文章器识,纯谨君子也。” 元 刘祁 《归潜志》卷五:“操行纯谨,时人甚重之。”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一九三三年刻《章氏丛书续编》于 北平 ,所以不多,而更纯谨,且不取旧作。”
词语解释:和谨  拼音:hé jǐn
谦和谨慎。《宋书·檀道济传》:“﹝ 道济 ﹞奉姊事兄,以和谨致称。”《北齐书·刘叔宗传》:“﹝ 叔宗 ﹞和谨,颇有学业。”
词语解释:周谨  拼音:zhōu jǐn
周密谨慎。《新唐书·杨师道传》:“﹝ 师道 ﹞性周谨,未尝语禁省事。” 金 王若虚 《〈论语辨惑〉三》:“师弟之间,真实语话,何必周谨如是哉!”
词语解释:肃谨  拼音:sù jǐn
敬慎。《史记·夏本纪》:“翕受普施,九德咸事,俊乂在官,百吏肃谨。”
词语解释:奉命惟谨  拼音:fèng mìng wéi jǐn
犹言唯命是从。形容严格遵照命令行事,不敢稍有违背。 明 李东阳 《先考赠少傅府君诰命碑阴记》:“ 东阳 皆奉命惟谨。”《文明小史》第二五回:“他向来未遇名师指教,今得了许多闻所未闻的新理,那有不服的道理?自然奉命惟谨了。” 郭沫若 《高渐离》第三幕:“ 李斯 、 夏无且 及卫士长等均奉命惟谨。”
词语解释:温谨  拼音:wēn jǐn
温和恭谨。《周书·儒林传·卢光》:“性温谨,博览羣书,精於三《礼》。”《初刻拍案惊奇》卷三:“ 东山 一路看他腰间沉重,语言温谨,相貌俊逸,身材小巧,谅道不是歹人。”
词语解释:矜谨  拼音:jīn jǐn
矜持拘谨。 宋 郭若虚 《图画见闻志·许道宁》:“ 许道寧 , 长安 人,工画山水,学 李光丞 ,始尚矜谨,老年唯以笔画简快为己任。”
词语解释:真谨  拼音:zhēn jǐn
认真郑重。《元典章·礼部四·蒙古学》:“今后诸衙门依例贡进表章,并用 蒙古 字书写,务要真谨,仰照验施行。”
词语解释:直谨  拼音:zhí jǐn
认真郑重。《元典章·吏部八·案牍》:“今后凡行文字,须要直谨书填,首领官令史用心照勘,对读无差,亲笔标写讫姓名,随即发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