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七虞平声 [pū,铺盖][tú][wū,污秽][详注1][gū][yú][详注2][详注3][dū][fú][qú][fú][音于。《老子·道德经》动而愈出。][wū]洿[yú][xū][nú][同摹][拜也,动词][qú][wú wū][详注4][详注5][通逾][xū][chú]跿[音拘。《周礼·司救》刘昌宗读。][qú][详注6][详注7][直诛切,襌衣也。][qú,盤錯][wū][详注8][音儒。与嚅同。][详注9][详注10][hū]


注1:桴 无切,音敷。编竹木代舟也。大曰筏,小曰桴。《论语》乘桴浮于海。《管子·小匡篇》方舟投柎,乘桴济河。
注2:镂 龙珠切,音慺。剑名。《史记·吴太伯世家》赐子胥属镂之剑。《注》属镂,剑名。
注3:牾 音吾。獸名。◎按啎,俗刻誤作牾。前漢王莽傳:亡所牾意。後漢桓典傳:以牾宦官賞不行。楊子方言:適牾也。穆天子傳:白鹿一牾。皆啎字之譌。其善本原作啎。
注4:怃 音呼。大也。《诗·小雅》乱如此怃,叶上辜。《注》火吴反。《毛传》怃,大也。
注5:娄 《集韵》龙珠切《正韵》凌如切,音慺。曳也。《诗·唐风》子有衣裳,弗曳弗娄。
注6:呕 《集韵》《韵会》《正韵》匈于切,音吁。《集韵》悦言也。《正韵》慈爱之声。《史记·韩信传》言语呕呕。《汉书》作姁姁。《集韵》同呴。 又《集韵》亏于切,音区。呕夷,水名。《周礼·呕夷释文》一音驱。 又《集韵》《类篇》春朱切,音枢。怒声。
注7:臑 音儒。《广韵》𡟓耎貌。《集韵》肱骨也。一曰衣名。襦者,本取臑义。
注8:芋 音于。草盛貌。又音吁。《扬子·方言》大也。《诗·小雅》君子攸芋。《注》香于反。又火吴反。或作吁。又陈有芋尹,见《左传》盖以鸟名官。
注9:溇 音慺。《说文》雨溇溇也。一曰小雨不绝貌。又《扬子·方言》汝南谓饮酒习之不醉曰溇。
注10:驺 叶逡须切,音趋。《前汉·叙传》舞阳鼓刀,滕公厩驺。颖阴商贩,曲周庸夫。攀龙附凤,并乘天衢。又叶窗俞切,音刍。《淮南子·原道训》四时为马,阴阳为驺,乘云凌霄,与造化者俱。
末字词组
典谟神谟宸谟远谟训谟邪谟枢谟国谟
庙谟陈谟才谟师谟咨谟那谟思谟规谟
嘉谟良谟英谟三谟诲谟雅谟吁谟渊谟
谋谟帝谟世谟贤谟令谟訏谟洪谟玄谟
吁谟文谟边谟机谟阿谟格谟朝谟奇谟
圣谟皇谟忠谟密谟雄谟鸿谟筹谟 
禹谟睿谟高谟宏谟讲谟慈谟定谟 

词语解释:典谟  拼音:diǎn mó
(1).《尚书》《尧典》《舜典》、和《大禹谟》《皋陶谟》等篇的并称。《书序》:“典謨训誥誓命之文凡百篇,所以恢弘至道,示人主以轨范也。”《汉书·扬雄传下》:“典謨之篇,雅颂之声,不温纯深润,则不足以扬鸿烈而章缉熙。” 唐 刘知几 《史通·序列》:“窃以《书》列典謨,《诗》含比兴,若不先叙其意,难以曲得其情。”
(2).指经典;法言。 元 关汉卿 《裴度还带》第一折:“正人伦,传道统,有 尧 之君大哉;理纲常,训典謨,是 孔 之贤圣哉。” 郁达夫 《题写真答荃君》诗之二:“乱世何人识典謨,遗民终老作奚奴。”
(3).指《尚书》。 元 耶律楚材 《进西征庚午元历表》:“典謨寔六籍之大经,首书其事, 尧 舜 为五帝之盛主,先务厥猷。” 清 汤斌 《赠李映碧先生》诗:“ 鲁国 遗经火,口传赖 伏生 。九十 秦 博士,典謨赖以明。”
词语解释:庙谟  拼音:miào mó
犹庙谋。《后汉书·光武帝纪赞》:“明明庙謨,赳赳雄断。”按,謨,《文选》作“谋”。 宋 岳飞 《措置襄汉乞兵状》:“恭奉圣旨,恢復 襄 汉 ,仰遵庙謨,今已克平五郡。” 清 洪昇 《长生殿·弹词》:“当日只为误任边将,委政权奸,以至庙謨颠倒,四海动摇。”
词语解释:嘉谟  拼音:jiā mó
犹嘉谋。 汉 扬雄 《法言·孝至》:“或问忠言嘉謨,曰:‘言合 稷 契 谓之忠,謨合 皋陶 谓之嘉。’” 唐 杜甫 《奉赠太常张卿垍二十韵》:“能事闻重译,嘉謨及远黎。”《老残游记》第十三回回目:“滔滔黄水观察嘉謨。”
词语解释:谋谟  拼音:móu mó
谋划;制定谋略。《管子·四称》:“昔者有道之臣……居处则思义,语言则谋謨,动作则事,居国则富。”《东观汉记·明帝纪》:“数问以政议,应对敏达,谋謨甚深。” 唐 司空图 《复安南碑》:“且四夷猾夏,千古劳师,折衝实在於谋謨,委寄惟艰於授受。” 严复 《原强》:“法弊之极,人各顾私,是以谋謨庙堂,佐上出令者,往往翘巧伪污浊之行以为四方则效。”
词语解释:吁谟
远大宏伟的谋划。《诗·大雅·抑》:“訏謨定命,远犹辰告。” 毛 传:“訏,大;謨,谋。” 郑玄 笺:“大谋定命,谓正月始和,布政于邦国都鄙也。” 唐 薛逢 《题筹笔驿》诗:“天地三分 魏 蜀 吴 , 武侯 倔起赞訏謨。” 章炳麟 《钱塘吊龚魏二生赋》:“嗟訏謨其足立兮,胡忘 由基 之善息?”
词语解释:圣谟  拼音:shèng mó
(1).语出《书·伊训》:“圣謨洋洋,嘉言孔彰。”本谓圣人治天下的宏图大略。后亦为称颂帝王谋略之词。 唐 李白 《明堂赋》:“虽暂劳而永固兮,始圣謨于我皇。” 宋 沉括 《〈梦溪笔谈〉自序》:“圣謨国政及事近宫省,皆不敢私纪。” 元 郑光祖 《智勇定齐》楔子:“武略文韜体圣謨,深通兵法运神术。” 明 蔡汝楠 《创建大复何先生祠记》:“嗟呼!是孰知文章之关於世也固至鉅哉!上之经纬两仪,弥纶三极;其次恢展圣謨,润色洪业。”
(2).犹圣训。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明诗》:“ 大舜 云:‘诗言志,歌永言。’圣謨所析,义已明矣。”参见“ 圣训 ”。
(3).犹圣旨。 清 曾国藩 《覆僧格林沁书》:“ 蒋凝学 等不甚知 李中丞 前后张弛之道,悉秉圣謨,犹或拘泥春间办法,不免阳抚阴防之意。”参见“ 圣旨 ”。
词语解释:圣训  拼音:shèng xùn
(1).圣人的教导。指儒家相传的训谕。 汉 蔡邕 《释诲》:“且用之则行,圣训也;舍之则藏,至顺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正纬》:“经显,圣训也;纬隐神教也。圣训宜广,神教宜约。” 明 陈汝元 《金莲记·构衅》:“ 章老先生 ,你背圣训了,怎么説一个似可去。” 清 陈梦雷 《抒哀赋》:“委吉凶以任运兮,永圣训以自强。”参见“ 圣教 ”。
(2).帝王的训谕、诏令。 宋 何薳 《春渚纪闻·姚麟奏对》:“ 麟 恐伏而对曰:‘诚如圣训,然臣自行列,蒙陛下拔擢,使掌卫兵於殿庭之间,此岂臣当以私恩结下,为身计耶?’” 元 耶律楚材 《和平阳王仲祥韵》:“洪恩浹四海,圣训宜书绅。”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太宗读〈金史〉》:“谆谆数千言,详载圣训。”
(3).阿拉伯文的意译,原意为传闻、传述。后专指对 穆罕默德 言行的传述--“ 穆罕默德 言行录”。在 中国 ,圣训也称“圣训经”、“至圣宝训”、“至圣宝谕”、“圣谕”等。
词语解释:圣旨  拼音:shèng zhǐ
(1).帝王的意旨和命令。 汉 蔡邕 《陈政事七要疏》:“臣伏读圣旨,虽 周成 遇风,讯诸执事, 宣王 遭旱,密勿祗畏,无以或加。” 汉 荀悦 《汉纪·元帝纪下》:“ 延寿 、 汤 承圣旨,倚神灵,总百蛮之军,揽城郭之兵,出万死之计,入絶域之地。”《三国志·魏志·张辽传》:“以明公威信著於四海, 辽 奉圣旨, 豨 必不敢害故也。” 唐 杜甫 《江陵望幸》诗:“甲兵分圣旨,居守付宗臣。” 宋 王谠 《唐语林·品藻》:“上曰:‘ 李林甫 之材不多得。’ 士淹 曰:‘诚如圣旨,近实无儔。’”《警世通言·俞仲举题诗遇上皇》:“使命口宣上皇圣旨:‘教 俞良 到 德寿宫 见驾。’”《花月痕》第四六回:“ 剑秋 口才,本是好的,对答如流。是日奏对,洋洋洒洒,大称圣旨,就放个 岳鄂 节度。” 老舍 《宝船》第二幕:“皇上有圣旨,大伙儿用心听!”
(2).今多用于比喻不能违反的意见或话语,有讽刺意。 浩然 《艳阳天》第七章:“他把 马之悦 的每一句话都当圣旨来念。” 魏巍 《东方》第一部第五章:“我想捞两条小鱼儿,咱爷儿俩喝两盅儿!刚下上网,忽听圣旨到,就把我给提溜来啦。”
(3). 元 代特指从蒙语译为汉语,多用白话的皇帝训敕。《〈经世大典〉序录》:“国朝以国语训勅者曰圣旨,史臣代言者曰詔书。”
(4).圣人的意旨。有时专用于 孔子 。 汉 蔡邕 《玄文先生李子材铭》:“ 休 少以好学,游心典謨,既综七经,又精羣纬,钩深极奥,穷览圣旨。”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淮水》:“盖 丘明 亲承圣旨,録为实证矣。”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史传》:“若乃尊贤隐讳,固 尼父 之圣旨,盖纤瑕不能玷瑾瑜也。” 唐 欧阳詹 《怀州应宏词试片言折狱论》:“夫子之言,盖非於 季路 之云也。后之人不穷圣旨,以为夫子美於 季路 ,任一时之见轻而折狱者十有八九焉。迂哉!斯人也!”
(5).佛教徒称佛谕。《金石续编·北齐宋显伯等造像龛记》:“朝寻圣旨。”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摩揭陀国下》:“大乘者,正理也,宜改先执,务从圣旨。” 唐 高墉 《龙华寺窣堵波塔铭》:“ 弥勒 佛前,亲承圣旨。”
词语解释:禹谟  拼音:yǔ mó
大禹 治国的方略。 宋 范仲淹 《依韵酬李光化叙怀》:“公餘更励经邦业,思为清朝赞 禹 謨。” 宋 陈师道 《登鹊山》诗:“朴俗犹 虞 力,安流尚 禹 謨。”
词语解释:神谟  拼音:shén mó
犹神谋。《三国志·吴志·周鲂传》:“朝廷神謨,欲必致 休 於步度之中。” 南朝 齐 谢朓 《祭大雷何周二神文》:“ 周生 电断,神謨英冠。” 章炳麟 《魏武帝颂》:“夫其经纬万端,神謨天挺。”
词语解释:陈谟  拼音:chén mó
陈献谋画。 明 李东阳 《纳谏》诗:“ 虞 廷屡有陈謨拜, 汉 室频闻下詔求。”
词语解释:良谟  拼音:liáng mó
良谋。 晋 卢谌 《赠刘琨》诗:“弼谐靡成,良謨莫陈。”謨,《文选》作“谋”。 清 冯桂芬 《滩上有纪》诗:“屈小伸自大,达人有良謨。”
词语解释:帝谟  拼音:dì mó
帝王的谋略。 唐 薛能 《升平词》之七:“品物尽昭苏,神功復帝謨。”
词语解释:文谟  拼音:wén mó
文章谋略。 明 方孝孺 《倭研铭》:“产乎夷,成乎琢。宣文謨,佐帷幄。”
词语解释:皇谟  拼音:huáng mó
皇帝的谋划。 宋 王禹偁 《还杨遂蜀中集》诗:“经史子集灿今古,粉绘帝道张皇謨。”
词语解释:睿谟  拼音:ruì mó
皇帝圣明的谋略。 唐 柳宗元 《为王京兆贺雨表》之二:“又虑宿麦无备,播种失时,出於宸衷,特令賑贷。睿謨潜运,甘雨遂周。” 宋 陆游 《严州到任谢表》:“兹盖伏遇皇帝陛下,睿謨冠古,英断如神。” 明 方孝孺 《依韵略陈情》:“圣学自得师,旷代莫与邻。睿謨粲可述,善政难具陈。”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缅甸东北两路地形考》:“故不观於 安南 、 缅甸 之撤兵,不足与言安边之睿謨。”
词语解释:宸谟  拼音:chén mó
帝王的谋略。 唐 邵说 《代侯中庄谢封表》:“宸謨独断,睿略潜行,曾未三年,克平二竖。”
词语解释:才谟  拼音:cái mó
才谋。《后汉书·李固传》:“光禄大夫 周举 ,才謨高正,宜在常伯,访以言议。”
词语解释:英谟  拼音:yīng mó
(1).英明的谋略。《宋书·武帝纪中》:“攄略运奇,英謨不世。”《金史·太祖纪赞》:“ 太祖 英謨叡略,豁达大度。”
(2).指善长谋略的人。 明 高启 《顾荣庙》诗:“时屯乏良佐,英謨益堪想。”
词语解释:世谟  拼音:shì mó
治世的谋略。 唐 元结 《乱风诗·至荒》:“国有世謨,仁信勤歟?”
词语解释:边谟  拼音:biān mó
犹边策。 清 蒋业晋 《北庭都护行》:“一规定远筹边謨,期年化洽军民苏。”
词语解释:忠谟  拼音:zhōng mó
犹忠谋。《晋书·王导传论》:“实赖元宰,固怀匪石之心;潜运忠謨,竟翦吞沙之寇。”《东周列国志》第二一回:“堪笑浅夫多自用,谁能舍己听忠謨。” 清 蒋琏 《〈于忠肃公集〉序》:“公乃以一身支柱其间,扶危定倾……其忠謨智计,往往见之章奏。”
词语解释:高谟  拼音:gāo mó
深谋;良谋。《晋书·王导传》:“朕思凭高謨,弘济远猷,维稽古建尔于上公,永为 晋 辅。” 南朝 梁 沉约 《刘领军封侯诏》:“宗社克固,寔倚高謨。”
词语解释:远谟  拼音:yuǎn mó
深远的谋略。《后汉书·黄琼传》:“愿先生弘此远謨,令众人叹服,一雪此言耳。” 明 冯梦龙 《万事足·筵中治妒》:“你妇人家见疎,没些儿远謨。” 清 黄燮清 《十一月朔大雪》诗:“居高有远謨,处卑鲜奇烈。”
词语解释:师谟  拼音:shī mó
取法;师法。 三国 魏 曹冏 《六代论》:“ 胡亥 少习剋薄之教,长遵凶父之业,不能改制易法,宠任兄弟,而乃师謨 申 商 ,諮谋 赵高 ,自幽深宫,委政谗贼。”
词语解释:三谟  拼音:sān mó
《尚书》中之《大禹谟》《皋陶谟》《益稷》《明史·宋濂传》:“《尚书》《典》、三《謨》,帝王大经大法毕具。”
词语解释:贤谟  拼音:xián mó
才略;智略。 宋 洪适 《王刚中礼部尚书兼给事中直学士院制》:“今在禁林,悉展贤謨,用裨国论。”
词语解释:机谟  拼音:jī mó
智谋,谋略。 唐 方干 《侯郎中新置西湖》诗:“能将盛事添元化,一夕机謨万古存。” 元 无名氏 《马陵道》楔子:“别却荒山往帝都,万言书上显机謨。” 明 朱有燉 《义勇辞金》第一折:“ 汉 国三分 魏 、 蜀 、 吴 ,英雄鼎峙运机謨。”
词语解释:密谟  拼音:mì mó
秘密谋划。 南朝 宋 傅亮 《为宋公求加赠刘前军表》:“忠规密謨,潜虑帷幕,造膝诡辞,莫见其际。”
词语解释:宏谟  拼音:hóng mó
宏谋。 晋 袁宏 《三国名臣序赞》:“ 子布 擅名,遭世方扰。抚翼桑梓,息肩 江 表。王略威夷, 吴 魏 同寳。遂献宏謨,匡此霸道。” 明 徐一夔 《〈郁离子〉序》:“皇上龙兴,卒以宏謨伟畧,翼辅兴运。” 明 沉鲸 《双珠记·人珠还合》:“父奋宏謨,风虎云龙;母矢贞心,露菊霜桐。” 清 薛福成 《强邻环伺谨陈愚计疏》:“臣愚以为皇上值亘古未有之奇局,亦宜恢亘古未有之宏謨。”
词语解释:训谟  拼音:xùn mó
《尚书》六体中训与谟的并称。后亦用以泛指训教谋画之词。 宋 范仲淹 《任官惟贤材赋》:“大哉考古典之训謨,观前王之取捨。” 宋 欧阳修 《论编学士院制诏札子》:“政令改更,学士所作文书,皆繫朝廷大事。示於后世,则为王者之训謨;藏之有司,乃是本朝之故实。”
词语解释:咨谟  拼音:zī mó
犹谘谋。《淮南子·修务训》:“《诗》云:‘我马唯騏,六轡如丝,载驰载驱,周爰諮謨。’”按,《诗·小雅·皇皇者华》作“咨谋”。《旧唐书·文苑传中·陈子昂》:“諮謨太后,平章宰辅。”《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嘉祐六年》:“坐朝不闻諮謨,便殿无所顾问。”
词语解释:诲谟  拼音:huì mó
教给计谋。《宋书·谢灵运传》:“别命羣帅,诲謨惠策,法奇於《三略》,义祕於《六韜》。”
词语解释:令谟  拼音:lìng mó
(1).犹嘉谋,善策。《北史·樊子盖传》:“十年,驾还 东都 ,帝谓 子盖 曰:‘ 玄感 之反,神明故以彰公赤心耳。析珪进爵,宜有令謨。’是日进爵为 济公 。”
(2).指有功于国的谋臣。《隋书·高祖纪上》:“昔 营丘 曲阜 ,地多诸国, 重耳 小白 ,锡用殊礼。 萧何 优赞拜之仪, 番君 越公侯之爵。 姬 刘 以降,代有令謨,宜崇典礼,宪章自昔。”
词语解释:阿谟  拼音:ā mó
我国古代 獠 族对男子的称呼。《魏书·獠传》:“ 獠 者,盖南蛮之别种……其丈夫称阿謩、阿段,妇人阿夷、阿等之类,皆语之次第称谓也。”
词语解释:雄谟  拼音:xióng mó
犹宏图。《周书·文帝纪上》:“窃观 宇文夏州 ,英姿不世,雄謨冠时,远邇归心,士卒用命。” 唐 苏颋 《睿宗受禅制》:“皇太子 隆基 ……自家刑国,英徽日甚,移孝为忠,雄謨电发。”
词语解释:讲谟  拼音:jiǎng mó
谓谋议政事。 宋 张载 《庆州大顺城记》:“讲謨于朝,讲士于野,鍖刑斧诛,选付能者。”
词语解释:邪谟  拼音:xié mó
邪恶的计谋。 宋 苏舜钦 《乞纳谏书》:“然后朝无遗政,物无遁情,虽有佞人邪謨,莫得而进也。”
词语解释:那谟  拼音:nà mó
见“ 那摩 ”。
词语解释:那摩  拼音:nà mó
亦作“ 那謨 ”。 佛教语。梵文Namas的音译。南无。意谓归敬、归命、信从。佛教徒称合掌稽首为“南无”,并用在佛、菩萨之前,表示对佛法的尊敬。 明 朱有燉 《元宫词》之六四:“安息薰坛遣众魔,听传祕密许宫娥。自从受得毘卢咒,日日持珠念那摩。”《何典》第一回:“当中坐着个瘪嘴那謨佛,两旁排列着十八尊木罗汉。”
词语解释:雅谟  拼音:yǎ mó
(1).雅正的谋议。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议对》:“治体高秉,雅謨远播。” 詹鍈 义证:“‘雅謨’,雅正的谋议。”
(2).指《诗》《书》。泛指古代文献。 清 陈田 《明诗纪事丁籤·李梦阳》:“《王廷相家藏集》:割正於 六朝 ,执符於雅謨,参变於诸子。”
词语解释:訏谟
重大的谋略
词语解释:格谟  拼音:gé mó
犹格言。 北魏 崔鸿 《十六国春秋·前燕·慕容暐》:“节俭约费,先王格謨;去华敦朴,哲后恒宪。”
词语解释:鸿谟  拼音:hóng mó
(1).远大的谋略。 明 张居正 《答王鉴川书》:“诚高见渊识,石画鸿謨,非公爱我之深,曷得闻此。” 闻一多 《调整大学文学院中国文学外国语文学二系机构刍议》:“我们认为调整大学文学院中国文学、外国语文学二系机构,是民族复兴中应有的鸿谟。”
(2).精辟的言论;博大的学说。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事类》:“然则明理引乎成辞,徵义举乎人事,迺圣贤之鸿謨,经籍之通矩也。” 周振甫 注:“鸿謨:大的谋划,指大文章。” 清 蒲松龄 《拟上因经筵讲官进呈尚书四书讲义遂谕礼部刊刻颁行天下群臣谢表》:“鸿謨因凤詔以增辉,圣经得王言而益著。”
词语解释:慈谟  拼音:cí mó
称慈亲或尊上的谋划。 陈亮 《廷对》引 宋孝宗 问:“朕以凉菲,承 寿皇 付託之重,夙夜祗翼,思所以遵慈謨,蹈明宪者,甚切至也。”
词语解释:枢谟  拼音:shū mó
机要的谋划。 明 邵璨 《香囊记·点将》:“督府枢謨能赞画,大将军容盛声烜赫,文武威千里动蛮貊。”
词语解释:思谟  拼音:sī mó
犹谋议。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接识》:“谋识之人,以思謨为度,故能成策略之奇,而不识道德之良。”
词语解释:吁谟  拼音:yù mó
远大宏伟的谋划。《诗·大雅·抑》:“訏謨定命,远犹辰告。” 毛 传:“訏,大;謨,谋。” 郑玄 笺:“大谋定命,谓正月始和,布政于邦国都鄙也。” 唐 薛逢 《题筹笔驿》诗:“天地三分 魏 蜀 吴 , 武侯 倔起赞訏謨。” 章炳麟 《钱塘吊龚魏二生赋》:“嗟訏謨其足立兮,胡忘 由基 之善息?”
词语解释:洪谟  拼音:hóng mó
宏伟的计划。《宋书·江夏文献王义恭传》:“斯盖上哲之洪謨,范世之明训。” 明 方孝孺 《吊茂陵文》:“何盛业之易隳兮,洪謨鬱而难宣。”
词语解释:朝谟  拼音:cháo mó
朝廷的谋划。 南朝 梁 沉约 《为柳世隆让封公表》:“实赖朝謨谨肃,宰略遐震,奔鲸外剿,臣何力焉?”
词语解释:筹谟  拼音:chóu mó
谋略;筹划。《三国志·吴志·张紘传》:“夫主将乃筹謨之所自出,三军之所繫命也。”
词语解释:定谟  拼音:dìng mó
决定策略和计划。语本《诗·大雅·抑》:“訏謨定命,远犹辰告。” 南朝 宋 谢灵运 《撰征赋》:“捨西 楚 以择木,迨南 汉 以定謨。”
词语解释:国谟  拼音:guó mó
国家大计。 南朝 梁 沉约 《〈梁武帝集〉序》:“虽密奏忠规,遗槀必削,而国謨藩政,存者犹多。”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清方档案·武昌起义后清方动态》:“自受任以来,筹画国謨,匡襄大局,厥功尤伟。”
词语解释:规谟  拼音:guī mó
亦作“ 规謩 ”。
(1).法则。《南齐书·陈显达传》:“规謨肃举,期寄兼深,见可知难,无损威略。”《文选·陆倕〈石阙铭〉》:“歷代规謩,前王典故,莫不芟夷翦截,允执厥中。” 李周翰 注:“规,法;謩,则也。”
(2).规划谋议。《晋书·石勒载记下》:“﹝ 张宾 ﹞乃提剑军门,大呼请见。 勒 亦未之奇也。后渐进规謨,乃异之,引为谋主。机不虚发,算无遗策,成 勒 之基业,皆 宾 之勋也。”
词语解释:渊谟  拼音:yuān mó
亦作“ 渊謩 ”。 谋略深远;深远的谋略。《后汉书·邓寇传赞》:“ 元侯 渊謨,乃作司徒。” 南朝 宋 谢灵运 《撰征赋》:“拔渊謨於潜机,骋神锋於云斾。”《南齐书·高帝纪上》:“国步斯梗,则稜威外发;王猷不造,则渊謨内昭。” 南朝 梁 王僧孺 《答释法云启》:“使夫持论者不终泥於遥辙,专谬者无永沉於惑海,预奉渊謩,孰不懽肃?”
词语解释:玄谟  拼音:xuán mó
深远的谋略。《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曹植传》:“道合志同,玄謨神通。”
词语解释:奇谟  拼音:qí mó
奇谋。《后汉书·荀彧传》:“况君奇謨拔出,兴亡所係,可专有之邪?”《南史·宋纪上》:“爰初发跡,则奇謨冠古。” 明 沉璟 《义侠记·萌奸》:“谢你不推别故,一时间便有六出奇謨, 九里山 十面大埋伏。” 清 李渔 《蜃中楼·幻因》:“露衷曲,良缘终阻;遇神仙,别授奇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