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八霁去声 婿[qì,契约][详注1][jì,渡也][jì]羿[mèi][shuì,游说][jì][nì,拘泥][xiè][详注2][dài][qì][详注3][详注4][音翳。咽痛][详注5][dì][qì,以女妻人]濿[lì][详注6][详注7][详注8][jì]丿


注1:离 音荔。《广韵》去也。《书·胤征》畔官离次。《礼·曲礼》鹦鹉能言,不离飞鸟。又与荔同。《司马相如·上林赋》答沓离支。《注》晋灼曰:离支,大如鸡子,皮粗,剥去皮,肌如鸡子,中黄,味甘多酢少。又《广韵》《集韵》《韵会》音丽。《礼·月令》司天日月星辰之行,宿离不贷。《注》离,读如俪偶之俪,宿俪谓其属。冯相氏保章氏掌天文者,相与宿偶,当审伺候,不得过差也。《释文》离,吕计反。偶也。
注2:哕 huì,音翙。《玉篇》鸟鸣也。《诗·小雅》鸾声哕哕。
注3:揭 音憩。亦高举也。 又褰衣涉水,由膝以下也。《诗·邶风》浅则揭。《尔雅·释水》揭者,揭衣也。《司马相如·上林赋》涉冰揭河。 又《集韵》其例切,音偈。揭阳,县名。《前汉·地理志》南海郡揭阳县。
注4:切 音砌。众也。又一切,大凡也。《前汉·平帝纪》一切满秩如真。《注》师古曰:一切者,权时之事,如以刀切物,苟取整齐,不顾长短纵横,故言一切。又《韵补》砌或作切。《张衡·西京赋》设切厓隒。李善注:古字通。又叶音刺,与刺通。《仪礼注》采时世之诗为乐歌,所以通情相风切也。
注5:题 音第。视也。《诗·小雅》题彼脊令。《传》题,视也。《孔子·丘陵歌》题彼泰山。
注6:蹶 音刿。《尔雅·释诂》蹶,动也。蹶蹶,敏也。《诗·唐风》良士蹶蹶。《传》动而敏於事。《释文》蹶,俱卫反。又《大雅》文王蹶厥生。《传》蹶,动也。《释文》蹶,俱卫反。又《礼·曲礼》足毋蹶。《注》行遽。又《孔子閒居》子夏蹶然而起。
注7:浙 《集韵》征例切,音制。通作浙。亦作制。义同。
注8:欐 《唐韵》《集韵》《韵会》郎计切《正韵》力霁切,音例。梁栋别名。《列子·汤问篇》雍门鬻歌,余音绕梁欐,三日不绝。
首字词组
谛听谛玩谛辨谛晓谛读谛伺谛审 
谛观谛信谛諟谛料谛号谛念谛定 
谛视谛思谛道谛绎谛味谛分审布谛实 
谛当谛语谛认谛睨谛妄谛勘  

词语解释:谛听  拼音:dì tīng
注意地听,仔细听。 唐 白居易 《霓裳羽衣歌》:“当时乍见惊心目,凝视諦听殊未足。”《醒世恒言·吕洞宾飞剑斩黄龙》:“合掌跪膝諦听。” 鲁迅 《集外集·斯巴达之魂》:“肃肃全军,諦听諦听。”
词语解释:谛观  拼音:dì guān
审视,仔细看。《百喻经·伎儿著戏罗刹服共相惊怖喻》:“时行伴中从睡寤者,卒见火边有一罗刹,竟不諦观,捨之而走。”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六:“予登 罗汉阁 ,取 禪月 亲作本諦观竟日,其间有极破碎糜烂者,笔法高妙,相貌古怪。” 清 谭嗣同 《仁学》十三:“今夫目力所得而諦观审视者,不出寻丈,顾谓此寻丈遂足以极天下之所至,无復能有餘,而一切因以自画,则鲜不谓之大愚。” 郭沫若 《雄鸡集·关于白乐天》:“便以一种‘爱真能助’的心情,而生出了所谓谛观,不愿意在旧社会中随波逐流而超然自适。”
词语解释:谛视  拼音:dì shì
仔细察看。《三国志·魏志·明帝纪》“ 宣王 顿首流涕”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此是也,君諦视之,勿误也!” 唐 韩愈 《落齿》诗:“人言齿之豁,左右惊諦视。” 于敏 《西湖即景》:“但是我可永远不会忘记 柳阿巧 ,每次远望湖上的船影,我总要细细的谛视。”
词语解释:谛当  拼音:dì dāng
确当;恰当。《景德传灯录·清让禅师》:“僧问:‘ 大通智胜佛 十刼坐道塲,佛法不现前,不得成佛道时如何?’师曰:‘其问甚諦当。’” 元 倪瓒 《折桂令·辛亥过陆庄》曲:“问音信何人諦当,想情怀旧日风光。” 清 王夫之 《读四书大全说·论语·子路篇八》:“ 双峰 説狂、狷各有过、不及处,自是諦当。”
词语解释:谛玩  拼音:dì wán
仔细玩味。 宋 范镇 《东斋记事》卷四:“每晨朝露下时,遶栏槛諦玩,手中调采色写之。” 明 刘刚 《〈日损斋笔记〉后序》:“见其文宛而义深,諦玩日不释手。”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郭生》:“ 王 諦玩之,其所涂留,似有《春秋》。”
词语解释:谛信  拼音:dì xìn
真实可信,确信。《坛经·机缘品》:“吾今为汝説,諦信永无迷。”
词语解释:谛思  拼音:dì sī
仔细思考。《三国志·魏志·杜畿传》:“民尝辞讼,有相告者, 畿 亲见,为陈大义,遣令归,諦思之,若意有所不尽,更来诣府。” 苏曼殊 《〈秋瑾遗诗〉序》:“善哉!善男子,善女人,諦思之。”
词语解释:谛语  拼音:dì yǔ
真实无谬的话。《警世通言·旌阳宫铁树镇妖》:“我有諦语,分付与汝,劳心记着。”
词语解释:谛辨  拼音:dì biàn
仔细辨认。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烽子》:“乙觉树头有物,借电光諦辨之。”
词语解释:谛諟  拼音:dì shì
细察,详审。《后汉书·祭祀志下》:“禘之为言諦。諦諟昭穆,尊卑之义。”
词语解释:谛道  拼音:dì dào
真实无谬的道理。《四十二章经》:“吾念諦道,不忽须臾也。”
词语解释:谛认  拼音:dì rèn
仔细辨认。 金 冯璧 《雨后看并玉所控诸峰》诗:“连延青一色,枚数须諦认。”
词语解释:谛晓  拼音:dì xiǎo
详悟通晓。 章炳麟 《记印度西婆耆王记念会事》:“道及学问,则佛法吠檀多教与 欧洲 近世哲学皆能评其优劣, 中国 孔 、 老 、 庄子 、 晦庵 、 阳明 之属,无不諦晓。”
词语解释:谛料  拼音:dì liào
仔细观察、鉴别。《列子·汤问》:“王諦料之,内则肝、胆、心、肺、脾、肾、肠、胃,外则筋、骨、支、节、皮、毛、齿、髮,皆假物也,而无不毕具者。”
词语解释:谛绎  拼音:dì yì
仔细推究。 宋 李纲 《澧阳与许崧老书》:“前蒙借示《春秋集传》,玩味諦绎,心舒目明,不能去手。”
词语解释:谛睨  拼音:dì nì
犹谛视。 唐 柳宗元 《序棋》:“余諦睨之,以思其始,则皆类也。”
词语解释:谛读  拼音:dì dú
仔细阅读。 宋 王令 《谢束丈》之二:“ 令 观古之圣人贤者,践事开端,初亦似有可疑者;及諦读而审思之,则有义焉无疑也。”
词语解释:谛号  拼音:dì hào
啼号。諦,通“ 啼 ”。《荀子·礼论》:“歌謡謸笑,哭泣諦号,是吉凶忧愉之情发於声音者也。” 杨倞 注:“諦读为啼。《管子》曰:‘豕人立而諦。’古字通用。”
词语解释:谛味  拼音:dì wèi
仔细品味。 宋 李之仪 《姑溪题跋·跋吴思道小词》:“諦味研究,字字皆有据。”
词语解释:谛妄  拼音:dì wàng
真假。 章炳麟 《与友人论国学书》:“今者钞集襍书,采辑异论,虚实諦妄,一切无辨章者,此虽博若渊溟,亦奚以为!”
词语解释:谛伺  拼音:dì sì
审视,仔细窥察。 晋 葛洪 《神仙传·孙博》:“又有人亡奴藏匿军中者,捕之不得。 博 语奴主曰:‘吾为卿烧其营舍,奴必走出,卿但諦伺捉之。’”
词语解释:谛念  拼音:dì niàn
谓专心思念。 晋 葛洪 《抱朴子·杂应》:“但諦念 老君 真形。”
词语解释:谛分审布  拼音:dì fēn shěn bù
仔细察看分布状况。 宋 秦观 《奇兵》:“奕者之鬭碁也,諦分审布,失其守者逐而攻之。”
词语解释:谛勘  拼音:dì kān
仔细勘核。 清 梁章鉅 《归田琐记·小李将军画卷》:“余於 嘉庆 癸酉冬,携家北上,小住 浦城 ,曾从 仪轩 借观一过,未经諦勘。”
词语解释:谛审  拼音:dì shěn
(1).详审,仔细审核辨认。 宋 程大昌 《演繁露续集·吴越分境》:“然以 后山 之博,而於 杭 越 二州分境亦随世传言之,似未諦审也。” 清 梁恭辰 《广东火劫记》:“当日係四缕辫髮,諦审灰烬痕乃三缕,故不敢哭。”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附录《追论及补遗》二:“今试谛审《明公尊》中在字下一文。”
(2).正确切实。 章炳麟 《与人论国学书》:“《史德》一篇,谓 子长 非作谤书,将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语亦諦审。”
词语解释:谛定  拼音:dì dìng
审定。《东观汉记·张纯传》:“禘之为言諦。諦定昭穆,尊卑之义也。”
词语解释:谛实  拼音:dì shí
真实。《太平广记》卷四三引 前蜀 杜光庭 《神仙感应传·于涛》:“ 涛 亦审其諦实,皆书於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