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三覃平声 [cān sān,参考][hán,包函][dān,动词][详注1][详注2][姓也,亦蓋也][tán]欿[音貪。《說文》欲得也。]


注1:镡 音覃。《张衡·东京赋》底柱辍流,镡以大岯。《注》言大岯险,同剑口也。镡,徒南反。 又县名。《前汉·地理志》武陵郡镡成县。《注》镡音谭。《淮南子·人閒训》一军塞镡城之岭。《注》镡城,在武陵西南,接郁林郡。 又《后汉·陈宠传》宠到显用良吏王涣镡显等,以为心腹。《注》镡,徒南反。《正字通》姓有潭寻二音,汉镡政,明镡鉴,一读寻,一读潭。
注2:湛 与耽同。《说文》作媅,乐也。《诗·小雅》子孙其湛。《传》湛乐之久也。
首字词组
谙事谙熟谙诵谙尝谙忽谙行谙识 
谙知谙委谙分谙实谙记谙闲谙达 
谙历谙悉谙乎谙忆谙究谙通  
谙练谙详谙习谙晓谙版谙解  

词语解释:谙事  拼音:ān shì
熟悉事理;懂事。《晋书·刑法志》:“故諳事识体者,善权轻重,不以小害大,不以近妨远。” 唐 刘禹锡 《酬乐天咏老见示》:“经事还諳事,閲人如閲川。”《古今小说·史弘肇龙虎君臣会》:“贵人听得,説道:‘是甚么人?好不諳事!’” 周立波 《盖满爹》:“ 楠森 年纪轻,不谙事,对父亲更加放肆,也更横一些。”
词语解释:谙知  拼音:ān zhī
熟悉;熟知。《北齐书·唐邕传》:“凡是九州军士、四方勇募,强弱多少,番代往还,及器械精粗、粮储虚实,精心勤事,莫不諳知。” 宋 王安石 《谢知江宁府表》:“唯是士风之美,素无犴狱之烦,久寄托于丘坟,粗諳知其閭里。”《瓯北诗话·诗人佳句》引 元 溥光 诗:“荳苗鹿嚼解乌毒,艾叶雀衔夺燕巢,鸟兽不曾看《本草》,諳知药性是谁教?”
词语解释:谙历  拼音:ān lì
熟习,有经验。 宋 范仲淹 《奏乞拣沿边年高病患军员》:“臣等欲乞朝廷於都知押班及近上内臣内,选差諳歷边事者三员。” 宋 陈亮 《酌古论四·崔浩》:“天下有奇智者,运筹於掌握之间,制胜於千里之外,其始若甚茫然,而其终无一不如其言者,此其諳歷者甚熟,所见甚远也。” 宋 无名氏 《张协状元》戏文第十六出:“诗书礼乐曾諳歷。”
词语解释:谙练  拼音:ān liàn
(1).熟习;熟练。《晋书·刁协传》:“ 协 久在中朝,諳练旧事。” 宋 王栐 《燕翼诒谋录》卷一:“ 开宝 六年四月癸巳,詔流内銓於前任令、録、判、司、簿、尉,选諳练公事一十五人,补堂后官,三年一替。”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里事·孟次微监州》:“言吏治通达諳练,工激浊扬清之权。”
(2).明晓事理,历练老成。 清 侯方域 《南省试策》二:“以庸碌为老成,以软熟为諳练,以闒茸为和平。”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七:“特因未识其人,尚未特沛恩施,今日召见,果安详諳练,明白诚实。” 茅盾 《幻灭》十一:“ 慧姊 !我常常想,学得你的谙练达观就好了。”
词语解释:谙熟  拼音:ān shú
十分熟悉。 唐 温庭筠 《自有扈至京师已后朱樱之期》诗:“ 秦 苑飞禽諳熟早, 杜陵 游客恨来迟。” 元 阳恪 《平蛮记》:“ 田兴祖 諳熟蛮洞地理山川形势。”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十一:“凡边关险塞,敌情缓急,将领贤否,士马强弱,皆已諳熟。” 曹靖华 《飞花集·叹往昔独木桥头徘徊无终期》:“这个中情况, 鲁迅 先生是谙熟的。”
词语解释:谙委  拼音:ān wěi
了解详细情况。 唐 韩愈 《与鄂州柳中丞书》之二:“又与贼不相諳委,临敌恐骇,难以有功。”《太平广记》卷三四八载 唐 谷神子 《博异志·李全质》:“自 中都 抵 梁郡 城,西走 百歇桥 二十里,水深而冰薄,素不諳委。”
词语解释:谙悉  拼音:ān xī
熟知。《宋书·王僧绰传》:“ 元嘉 二十六年,徙尚书吏部郎,参掌大选,亮识流品,諳悉人物,拔才举能,咸得其分。” 宋 范仲淹 《除枢密副使召赴阙陈让第一状》:“伏缘臣等自领经略之任,竭心戎事。其於边上利害,军事情伪,年岁之后,方能諳悉。” 薶照 《人民程度之解释》:“如 孟德斯鳩 之鸿哲,亦谓一国之民,固多庸众,然使畀以选举之权,其智尚足以任,盖其所择者,皆己所諳悉,而耳目闻见之可荧也。”
词语解释:谙详  拼音:ān xiáng
熟悉详知。 唐 白居易 《竹窗》诗:“乃知前古人,言事颇諳详:清风北窗卧,可以傲 羲皇 。” 宋 欧阳修 《论孙抃不可使契丹札子》:“军国之谋,未尝与议,凡关机事,多不諳详。”
词语解释:谙诵  拼音:ān sòng
记诵。 晋 葛洪 《抱朴子·遐览》:“杂道书卷卷有佳事,但当校其精粗,而择所施行,不事尽諳诵,以妨日月而劳意思耳。” 章炳麟 《秦献记》:“诸侯《史记》《礼》《乐》诸经,多载行事法式,不便諳诵。”
词语解释:谙分  拼音:ān fēn
知本分,守本分。 宋 赵长卿 《蓦山溪·早春》词:“我咱諳分,随有亦随无,不妬富,不憎贫,歌酒閒游戏。”
词语解释:谙乎  拼音:ān hū
估计;料想。 克非 《春潮急》七:“ 李春山 得意是得意,却没谙乎到 李克 把一切早看在了眼里。”
词语解释:谙习  拼音:ān xí
熟习。 宋 苏轼 《答赵晦之书》之一:“乃知剖符南徼,贤者处之,固不择远近剧易,矧风土旧諳习,而兵兴多事,适足以发明利器。”《明史·耿裕传》:“ 裕 为人坦夷谅直,諳习朝章。” 茅盾 《手的故事》九:“所以兄弟提议,社章上规定,‘凡谙习武术者皆入社,’那就面面俱到了。”
词语解释:谙尝  拼音:ān cháng
备尝,历经。 宋 龚鼎臣 《东原录》:“某药性良,某药性毒,某药性寒,某药性热,然药不能自言,而人既諳尝之,乃谓某良毒寒热也。”《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庆历二年》:“遂致弥年有戍境之劳,继日备渝盟之事,始终反覆,前后諳尝。”
词语解释:谙实  拼音:ān shí
知悉实情。 唐 李德裕 《李克勤请官军一千二百人自引路取涉县断贼山东三州道路状》:“又恐 李克勤 所通 涉县 多少,未得諳实。”
词语解释:谙忆  拼音:ān yì
熟记。《宋书·沉攸之传》:“ 攸之 晚好读书,手不释卷,《史》《汉》事多所諳忆。”《南史·王俭传》:“ 何承天 《礼论》三百卷, 俭 抄为八帙,又别抄条目为十三卷,朝仪旧典, 晋 宋 来施行故事,撰次諳忆,无遗漏者。”
词语解释:谙晓  拼音:ān xiǎo
熟悉通晓。《陈书·宗元饶传》:“ 元饶 性公平,善持法,諳晓故事,明练治体。”《明史·文苑传三·田汝成》:“ 汝成 博学工古文,尤善叙述。歷官西南,諳晓先朝遗事,撰《炎徼纪闻》。” 严复 《译〈天演论〉自序》:“欲考一国之文字语言,而能见其理极,非諳晓数国之言语文字者不能也。”
词语解释:谙忽  拼音:ān hū
熟习与疏忽。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筮仕·发谕单》:“但諭单虽小节,可观本官之諳忽。”
词语解释:谙记  拼音:ān jì
熟记。《南史·臧焘传》:“ 严 於学多所諳记,尤精《汉书》,讽诵略皆上口。”《新唐书·姚崇传》:“三为宰相,常兼兵部,故屯戍斥候,士马储械,无不諳记。”
词语解释:谙究  拼音:ān jiū
熟悉。《晋书·王隐传》:“ 隐 以儒素自守,不交势援,博学多闻,受父遗业,西都旧事,多所諳究。” 宋 苏洵 《衡论上·广士》:“少而习法律,长而习狱讼。老姦大豪,畏惮慑伏。吏之情状,变化出入,无不諳究。” 清 薛福成 《保荐使才疏》:“至若通事之流,非不諳究语言,难免沾染洋习。”
词语解释:谙版  拼音:ān bǎn
金 人尊大之称。《金史·百官志一》:“ 太宗 以諳版勃极烈居守。諳版,尊大之称也。其次曰国论忽鲁勃极烈,国论言贵,忽鲁犹总帅也。”
词语解释:谙行  拼音:ān xíng
懂行。 陆文夫 《献身》:“你们不谙行,不懂得知识分子的心理。”
词语解释:谙闲  拼音:ān xián
谙练熟习。闲,通“ 嫻 ”。《旧唐书·卢怀慎传》:“臣窃见员外官中,或簪裾雅望,或臺阁旧人,或明习宪章,或諳闲政要,皆一时之良干也。”
词语解释:谙通  拼音:ān tōng
熟悉并精通。 清 洪昇 《长生殿·偷曲》:“小生 李謩 是也,本贯 江 南,遨游京国,自小諳通音律,久以铁笛擅名。”《解放日报》1942.3.10:“就决不能仅限于空洞的革命口号和一般辞藻来敷衍塞责,而必须谙通工作技术,熟悉业务详情。”
词语解释:谙解  拼音:ān jiě
熟悉了解。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牛相教女》:“堪哀,萱室先摧。嘆妇仪姆训,未曾諳解。”
词语解释:谙识  拼音:ān shí
练达。《北齐书·宋钦道传》:“ 钦道 本文法吏,不甚諳识古今,凡有疑事,必询於 子默 。” 唐 刘知几 《史通·辨职》:“精勤不懈若 扬子云 ,諳识故事若 应仲远 。” 周素园 《贵州民党痛史》第四篇第二章:“ 贵州 巡抚 庞鸿书 ,忠恕和平,諳识大体人也。”
词语解释:谙达  拼音:ān dá
(1).即 俺答 。 明 时 鞑靼部 首领,为 元 室之后。 清 龙文彬 《明会要·兵四》:“ 嘉靖 二十九年, 諳达 犯京师。”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三》:“则 严世蕃 尝通 日本 , 仇鸞 尝交 諳达 。”
(2).满语。意为伙伴、朋友。 清 昭槤 《啸亭续录·谙达》:“凡皇子六龄入学时,遴选八旗武员弓马、国语嫻熟者数人,更番入卫,教授皇子骑射,名曰‘諳达’,体制稍杀於师傅,盖古保氏之责。”《清史稿·庆僖亲王永璘传》:“府置諳达二,亦命裁汰。”
(3).熟悉(人情世故)。如:谙达世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