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四寘去声 [sī,名词][车骑,名词][鼓吹,名词][yì,容易,形词][lèi,连累][详注1][wèi,馈遗][wèi,因为][bèi,动介词]使[详注2][近也][zhì,记也][详注3][音備,本作絥。][bì][详注4][详注5]诿[详注6][详注7][详注8][yì][huī suī][shù][详注9][详注10][kuì]岿[kuì][详注11][详注12][详注13][zhì][音字。乳化也。][wèi][水尽,动词][yì][mì][suì][音戲。《集韻》嚱嚱,聲也。][xì][通作记][详注14][详注15][音炽。《广韵》哆声。][音妫。坫也。《尔雅·释宫》垝谓之坫。][详注16][音缒。县名。在东莱。][yì]乿[详注17][音跂。《广韵》行喘息貌]


注1:施 音翅。惠也,与也。《易·乾卦》德施普也。《又》云行雨施。《礼·曲礼》太上贵德,其次务施报。《左传·僖二十四年》报者倦矣,施者未厌。《注》施,功劳也。《增韵》凡施设之施,平声。施与之施,平去通押。
注2:迟 音稚。《广韵》待也。《后汉·章帝纪》朕思迟直士,侧席异闻。又《赵壹传》实望昭其悬迟。《注》悬心迟仰之。《正韵》欲速而以彼为缓曰迟,使彼徐行以待亦曰迟。《荀子·修身篇》迟彼止而待我。
注3:出 推去声。自中而外也。又《正韵》凡物自出,则入声。非自出而出之,则去声。然亦有互用者。又叶尺伪切,吹去声。
注4:知 《集韻》《韻會》知義切。《正韻》知意切。與智同。《易·臨卦》知臨大君之宜。《荀子·修身篇》是是非非謂之知。
注5:眦 《广韵》《集韵》《韵会》疾智切,音渍。亦目厓也。
注6:植 《唐韵》《集韵》《韵会》直吏切,音致。《博雅》槌也。又通置。《书·金縢》植璧秉圭。又《集韵》时吏切,音侍。《贾谊·吊屈原文》方正倒植。又《正韵》直意切。义同。
注7:陂 音贲。《玉篇》倾也,邪也。《正韵》不平曰险,不正曰陂。《易·泰卦》无平不陂,无往不复。《周礼·春官·典同》陂声散。《史记·五宗世家》邯郸中诸使过客,以彭祖险陂,故莫留邯郸。
注8:积 积蓄。音恣。聚也,储蓄也。《诗·大雅》乃积乃仓。《周礼·天官·小宰》掌其牢礼委积。《注》委积,谓牢米薪刍给宾客道用也。又《大司徒》令野修道委积。《注》少曰委,多曰积,皆所以给宾客。
注9:始 式吏切,音试。《毛晃曰》本始之始上声,易资始,大始之类是也。方始为之始去声,礼月令桃始华,蝉始鸣之类是也。幓字原从车从参。或作襂縿。
注10:近 音记。已也。辞也。《诗·大雅》往近王舅。《注》辞也。
注11:跂 广韵》《集韵》《韵会》去智切,音吱。垂足坐。又举足望。
注12:瑟 又《集韵》疏吏切,音驶。乐器。 又《韵补》叶式吏切,音试。《祢衡鹦鹉赋》少昊司晨,蓐收整辔。严霜初降,凉风萧瑟。
注13:蚝 《唐韻》七吏切。同蛓。《韓愈·城南聯句》㾕肌遭蚝刺。
注14:柴 《集韵》子智切《正韵》资四切,音恣。积也,谓积禽也。《诗·小雅》助我举柴。 又《集韵》一曰搣,颊劳也。
注15:庳 有庳,国名。《孟子》封之有庳。又通作鼻。《后汉·东平王苍传》昔象封有鼻。《注》有鼻,国名。在今永州营道县北。
注16:锤 音缒。称锤也。《周礼·冬官考工记注》以为称锤以起量。《释文》锤,直伪反。刘读直危反。又音惴。锻器。《庄子·大宗师》在炉锤之闲耳。《注》炉,烹物之具。锤,成物之具。
注17:蔇 音洎。《类篇》至也。《左传·隐六年》善郑以劝来者,犹惧不蔇。
首字词组
谊行谊不容辞谊友谊不敢辞谊父谊旨谊方谊主
谊臣谊士谊女谊理谊殄谊烈谊谛 

词语解释:谊行  拼音:yì xíng
义行;德行。 明 唐顺之 《章孺人传》:“余父虽布衣,文学谊行伏一时。”
词语解释:谊臣  拼音:yì chén
坚守节义之臣。《新唐书·孙伏伽传》:“若 李纲 、 孙伏伽 ,可谓谊臣矣。俛首噤默,岂朕所望哉?”
词语解释:谊不容辞  拼音:yì bù róng cí
犹言义不容辞。道义上不允许推辞。 明 杨荣 《送陈司业诗序》:“予与 光世 处三十年矣,谊不容辞,故为序如此。” 鲁迅 《南腔北调集·〈守常全集〉题记》:“这一篇,是T先生要我做的,因为那集子要在和他有关系的G书局出版。我谊不容辞,只得写了这一点。”
词语解释:谊士  拼音:yì shì
义士。恪守大义、笃行不苟的人。《文选·班固〈典引〉》:“至以身陷刑之故,反微文刺讥,贬损当世,非谊士也。” 刘良 注:“讥刺朝廷,贬损 汉 世,非义士也。”《新唐书·窦建德传》:“ 琮 ,谊士也,吾方旌擢以励事君者。” 李一 《〈荆宜施鹤光复记〉序》:“诸谊士心益焦愤,乃默审时局……于八月二十七之夕,宣示官商,遍揭革命军旗。”
词语解释:谊友  拼音:yì yǒu
义气相合之友。 清 顾炎武 《赠林处士古度》诗:“高会 白下 亭,卜筑 清溪 湄。同心游 岱宗 ,谊友从 湘 纍。”
词语解释:谊女  拼音:yì nǚ
义女,干女儿。 柳亚子 《赋诗谢若虹夫人》序:“ 若虹 为 徐宗汉 女士所出, 克强先生 之谊女也。”
词语解释:谊不敢辞  拼音:yì bù gǎn cí
犹言义不容辞。 清 顾炎武 《答陈亮工书》:“曾蒙令祖先生知己之爱,谊不敢辞,已具一藁,藏之篋中。”
词语解释:谊理  拼音:yì lǐ
义理;道理。《汉书·毋将隆传》:“举错不由谊理,争求之名自此始,无以示百僚,伤化失俗。”《新唐书·李回传》:“且 稹 父子无功,悖谊理。”
词语解释:谊父  拼音:yì fù
义父,干爸爸。 冯自由 《兴中会时期之革命同志》:“﹝ 张果 ﹞与总理有通家之好,其女 阿娥 ,尝拜总理为谊父。”
词语解释:谊殄  拼音:yì tiǎn
理应殄灭。 唐 柳宗元 《禡牙文》:“今皇帝受天景命,敷于有仁,凡百凶毒,罔不震伐。 齐 鲁 谊殄, 赵 魏 显化,溥天之下,咸顺帝理。”
词语解释:谊旨  拼音:yì zhǐ
义旨;要旨。 刘师培 《与人论文书》:“窃以情藻谊恉,两析斯惕,有实无文,焉资行远,华而弗实,鞶帨庸殊。”
词语解释:谊烈  拼音:yì liè
忠义节烈。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史书佔毕四·冗篇下》:“痛史氏因循,弗蒐罗於谊烈;迺邦人寡陋,迄罢享於蒸尝。”
词语解释:谊方  拼音:yì fāng
行事应遵守的规范和道理。《文选·张衡〈东京赋〉》:“仁风衍而外流,谊方激而遐騖。” 薛综 注:“方,道也。”
词语解释:谊谛  拼音:yì dì
犹谊理。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劲草〉译本序》:“ 勒夫 为其从弟,著述极富,晚年归依宗教,别立谊諦,称为十九世纪之先知。”
词语解释:谊主
指明礼义的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