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三覃平声 [cān sān,参考][hán,包函][dān,动词][详注1][详注2][姓也,亦蓋也][tán]欿[音貪。《說文》欲得也。]


注1:镡 音覃。《张衡·东京赋》底柱辍流,镡以大岯。《注》言大岯险,同剑口也。镡,徒南反。 又县名。《前汉·地理志》武陵郡镡成县。《注》镡音谭。《淮南子·人閒训》一军塞镡城之岭。《注》镡城,在武陵西南,接郁林郡。 又《后汉·陈宠传》宠到显用良吏王涣镡显等,以为心腹。《注》镡,徒南反。《正字通》姓有潭寻二音,汉镡政,明镡鉴,一读寻,一读潭。
注2:湛 与耽同。《说文》作媅,乐也。《诗·小雅》子孙其湛。《传》湛乐之久也。
共141,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首字词组
谈笑谈谐谈辩谈虚谈机谈僧谈噱谈评
谈经谈锋谈舌谈端谈风月谈词谈交谈绮
谈玄谈麈谈吐谈名谈士谈绪谈会谈筵
谈空谈妙谈风谈书谈星谈霏谈容谈义
谈天谈话谈谑谈宴谈理谈瀛谈款谈剑
谈兵谈柄谈席谈辞谈次谈艺谈吻谈功
谈禅谈无谈剧谈言谈辨谈鸡谈啸谈慰
谈中谈古谈丛谈犀谈宗谈客谈扬谈价
谈论谈说谈兴谈咏谈薮谈语谈述谈访
谈道谈宾谈屑谈微谈心谈嘲谈资谈证

词语解释:谈笑  拼音:tán xiào
(1).说笑;又说又笑。《孟子·告子下》:“有人於此, 越 人关弓而射之,则己谈笑而道之;无他,疏之也。” 唐 刘禹锡 《陋室铭》:“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茅盾 《子夜》十四:“前边大餐间里还是热闹着谈笑和牌声。”
(2).形容态度从容。 宋 苏轼 《念奴娇·赤壁怀古》词:“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宋 陆游 《书事》诗:“北征谈笑取关河,盟府何人策战多。”
词语解释:谈经  拼音:tán jīng
(1).谈论儒家经义。《宋史·曾几传》:“ 几 独从之,谈经论事,与之合。”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一○九:“谈经忘却三公贵,只作 先秦 伏胜 看。”
(2).讲说佛经;念经。《北宫词纪·沉醉东风·僧犯奸得马裱褙救》:“对人前敲禪板谈经説法,背地里跳墙头恋酒贪花。” 明 冯梦龙 《古今谭概·鸷忍·凶憎》:“僧 慧林 谈经 吴 门。”
(3). 宋 代“说话”的四种家数之一。讲说佛经经义或佛经故事。 宋 吴自牧 《梦粱录·小说讲经史》:“谈经者,谓演説佛书。”
词语解释:谈玄  拼音:tán xuán
(1).谈论玄理。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容止》:“ 王夷甫 容貌整丽,妙於谈玄。” 范文澜 《〈唐代佛教〉引言》:“ 南朝 士大夫有谈玄(玄学也是一种麻醉剂)的习惯。”
(2).谈论宗教义理。 唐 道宣 《续高僧传·义解十一·灵润》:“加以性爱林泉,捐诸名利,弊衣麤食,谈玄为本。”
(3).玄学内容之一。 吕澂 《中国佛学源流略讲》第九讲:“ 唐 人讲的玄学内容仍不出于三玄,而且分开来讲,称《易经》为‘真玄’,《老子》为‘虚玄’,《庄子》为‘谈玄’。”
词语解释:谈空  拼音:tán kōng
(1).清谈。指 魏 晋 时期崇尚 老庄 ,空谈玄理的一种风气。 南朝 梁 陶弘景 《题所居壁》诗:“ 夷甫 任散诞, 平叔 坐谈空。”《旧唐书·魏元忠传》:“臣尝读 魏 晋 史,每鄙 何晏 、 王衍 终日谈空。”
(2).谈论佛教义理。空,佛教以诸法无实性谓空,与“有”相对。此泛指佛理。 唐 孟浩然 《游明禅师西山兰若》诗:“谈空对樵叟,授法与山精。” 唐 高适 《同群公宿开善寺赠陈十六所居》诗:“谈空忘外物,持诫破诸邪。” 孙钦善 校注:“佛家谓诸法无实性曰空。”
词语解释:谈天  拼音:tán tiān
(1). 战国 齐 阴阳家 邹衍 (邹,一作驺)其语宏大迂怪,故称“谈天”。《史记·孟子荀卿列传》:“故 齐 人颂曰:‘谈天 衍 ,雕龙 奭 ,炙轂过髡。’” 裴駰 集解引 刘向 《别录》:“ 騶衍 之所言,五德终始,天地广大,尽言天事,故曰‘谈天’。”后专指以天人感应来解释自然与人事的关系。 南朝 宋 鲍照 《河清颂》序:“臣闻善谈天者,必徵象於人。”
(2).能言善辩。 宋 苏轼 《洞庭春色》诗:“须君灧海盃,浇我谈天口。” 元 白朴 《墙头马上》第四折:“他那里谈天口喷珠玉,一剗的者也之乎。” 明 王问 《驻云飞·吊古》曲:“地割鸿沟,千古英雄 项 与 刘 ,説士谈天口,战士屠龙手。”
(3).聊天,闲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二回:“这件事,我们当日不过谈天谈起来,彼此并未订立合同。” 鲁迅 《书信集·致母亲》:“因为他只在星期六夜或星期日才有闲空,会来谈天的。” 曹禺 《雷雨》第三幕:“我回来的时候看见 四凤 跟那个二少爷谈天。”
(4).看相算命。 宋 岳珂 《桯史·看命司》:“中都有谈天者,居於 观桥 之东,日设肆于门,标之曰‘看命司’。”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三:“今谈天者既出入贵人门第,揣摩时事,以售其説。”
词语解释:谈兵  拼音:tán bīng
议论军事;谈论用兵。 宋 梅尧臣 《夜酌赵侯家》诗:“方与旧将饮,谈兵灯烛前。”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兵部·文士论兵》:“其次则 沉少林 状元、 董伯念 礼部,并有声艺苑,亦好谈兵。” 程善之 《春日杂感》诗:“十四学击剑,十六能谈兵。”
词语解释:谈禅  拼音:tán chán
谈说佛教教义。 宋 高承 《事物纪原·道释科教·谈禅》:“《宝林》曰:佛湼槃时,告 迦叶 曰:‘吾清浄法服以付汝。’ 迦叶 传 阿难 ,二十八代至 达摩 。 梁 普通 中,自 南天竺 泛海至 广州 ,后止 崇山 ,住 少林寺 ,传 惠可 ,中国谈禪自此始也。” 元 成廷珪 《夏日过万蓬庵》诗:“捉麈谈禪知独往,买鱼沽酒待重来。” 鲁迅 《彷徨·孤独者》:“我因为闲着无事,便也如大人先生们一下野,就要吃素谈禅一样,正在看佛经。”
词语解释:谈中  拼音:tán zhōng
见“ 谈言微中 ”。
词语解释:谈言微中  拼音:tán yán wēi zhòng
说话隐微曲折而切中事理。《史记·滑稽列传序》:“谈言微中,亦可以解纷。”《儒林外史》第十回:“真乃‘谈言微中,名士风流’。” 秦牧 《艺海拾贝·笑的力量》:“他们妙语如珠,‘谈言微中’,往往博得个哄堂大笑。”亦省作“ 谈中 ”。 王闿运 《〈八代文粹〉序》:“要以截断众流,归之湻雅。使词无鄙倍,学有本根。高陈皇古之訏謨,下亦稗官之谈中。”
词语解释:谈论  拼音:tán lùn
谈说议论。《韩非子·说难》:“故諫説谈论之士,不可不察爱憎之主而后説焉。” 唐 杜甫 《别李义》诗:“洗然遇知己,谈论 淮 湖 奔。” 巴金 《寒夜》二五:“人们带笑地谈论战争的消息。”
词语解释:谈道  拼音:tán dào
谈说义理。 明 归有光 《送狄承式青田教谕序》:“ 青田 在万山中,足以读书谈道,优游自适。”
词语解释:谈谐  拼音:tán xié
说笑。 晋 陶潜 《乞食》诗:“谈谐终日夕,觴至輒倾杯。” 元 无名氏 《百花亭》第一折:“我那孩儿生的十分聪明智慧,谈谐歌舞,搊筝拨阮,品竹分茶,无般不晓,无般不会。” 朱祖谋 《〈半塘定稿〉序》:“一艺成,赏奇攻瑕,不隐不阿,谈谐閒作,心神洒然。”
词语解释:谈锋  拼音:tán fēng
(1).言谈的锋芒。 宋 欧阳修 《韩公阅古堂》诗:“酒令列诸将,谈锋摧辩客。”《儿女英雄传》第七回:“这位穿红的姑娘的谈锋,本领,性格儿,众位也都领教过了。” 叶圣陶 《城中·双影》:“爽利的谈锋变得钝了,说了几句之后,往往突然顿住,似乎还得思索的样子。”
(2).谈话的锋芒所向。 胡也频 《到莫斯科去》十三:“所以他接着又问了许多,而且把谈锋一转到政治上,他的意见越多了。”
(3).谈话的劲头。 清 赵翼 《子才过访草堂》诗:“醉后起谈锋,巖电目炯然。”《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二回:“喜得他谈锋极好,和他谈谈,倒大可以解闷。” 冰心 《冬儿姑娘·我们太太的客厅》:“他虽然年轻,谈锋却健。”
词语解释:谈麈  拼音:tán zhǔ
(1).古人清谈时所执的麈尾。 宋 黄庭坚 《次韵奉送公定》:“每来促谈麈,风生庭竹枝。” 史容 注:“鹿之大者曰麈,羣鹿随之,视麈尾所转,故谈者挥之。” 清 孔尚任 《桃花扇·截矶》:“将帅随谈麈,风云指义旗。”
(2).指清谈。 宋 陈造 《夜宿商卿家》诗:“更喜良宵共谈麈,几烦亲手剪灯花。” 元 袁桷 《尚尊赐张上卿薛玄卿赋诗次韵》之二:“静夜屡陪谈麈乐,灯摇寒烬目摇光。” 明 笑花主人 《〈今古奇观〉序》:“即 空观主人 壶矢代兴,爰有《拍案惊奇》两刻,颇费搜获,足供谈麈。”
词语解释:谈妙  拼音:tán miào
谈说宗教义理。 宋 辛弃疾 《水调歌头·元日投宿博山寺见者惊叹其老》词:“老佛更堪笑,谈妙説虚空。”
词语解释:谈话  拼音:tán huà
(1).两个人或许多人在一起说话。《东观汉记·朱祜传》:“ 祜 尝留上,须讲竟乃谈话。” 冰心 《关于女人·我的邻居》:“此后因为我做了学生会出版组的顾问,她是出版组的重要负责人员,倒是常有机会谈话。”
(2).用谈话的形式发表的意见(多为政治性的)。
(3).用谈话形式做思想教育工作。 刘绍棠 《二度梅》三:“工作队三番五次找他谈话。” 徐银斋 《胡琴的风波》:“ 胡支书 知道了这事,就来找我谈话。”
词语解释:谈柄  拼音:tán bǐng
(1).古人清谈时所执的拂尘。僧人讲法或执如意。 北周 庾信 《送灵法师葬》诗:“玉匣摧谈柄,悬河落辩锋。” 唐 刘禹锡 《送僧仲剬东游兼呈灵澈上人》诗:“高筵谈柄一麾拂,讲下门徒如醉醒。” 清 王士禛 《居易续谈》:“ 六朝 以来,则以麈尾为谈柄耳。”
(2).谈话的资料。 唐 白居易 《论严绶状》:“且 严綬 在 太原 之事,圣聪备闻;天下之人,以为谈柄。” 明 孙仁孺 《东郭记·齐东野人之语》:“ 稷下 儒生,早词锋无两,堪资谈柄。”
词语解释:谈无  拼音:tán wú
《晋书·王衍传》:“ 魏 正始 中, 何晏 、 王弼 等祖述《老》《庄》,立论以为:‘天地万物皆以无为本。无也者,开物成务,无往不存者也。阴阳恃以化生,万物恃以成形,贤者恃以成德,不肖恃以免身。故无之为用,无爵而贵矣。’ 衍 甚重之。惟 裴頠 以为非,著论以讥之,而 衍 处之自若。”后以“谈无”指谈说“天地万物皆以无为本”的观点。 宋 苏轼 《明日南禅和诗不到故重赋数珠篇》之二:“説有陋 裴頠 ,谈无笑 王衍 。”
词语解释:谈古  拼音:tán gǔ
议说古代的事情。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公私宴集,谈古赋诗。” 宋 方岳 《日食守局》诗:“辟雍诸儒坐读书,谈古谈今自惊愕。” 鲁迅 《坟·宋民间之所谓小说及其后来》:“虽说小说家亦复‘谈论古今,如水之流’,但其谈古当是引证及装点。”
词语解释:谈说
议论;谈论。《庄子·徐无鬼》:“辩士无谈説之序则不乐。”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十八:“ 王先生 正在和他们谈说什么。”
词语解释:谈宾  拼音:tán bīn
相与谈论的宾客。 晋 刘琨 《答卢谌》诗:“素卷莫启,幄无谈宾。” 唐 刘禹锡 《送卢处士归嵩山别业》诗:“送君从此去,铃阁少谈宾。” 宋 张先 《感皇恩》词:“暂时趋府冠谈宾。”
词语解释:谈辩  拼音:tán biàn
亦作“ 谈辨 ”。 谈论。《墨子·耕柱》:“能谈辩者谈辩,能説书者説书,能从事者从事,然后义事成也。”《新五代史·唐臣传·任圜》:“﹝ 任圜 ﹞为人明敏,善谈辩。” 宋 王闢之 《渑水燕谈录·名臣》:“ 王沂公 奉使 契丹 ,馆伴 耶律祥 颇肆谈辨,深自衒鬻。” 明 叶式 《题〈诚意伯刘公集〉》:“少传性理,长号英特,荐更世故,谈辩至悉。”
词语解释:谈舌  拼音:tán shé
舌头。借指谈锋。 唐 韩愈 《病中赠张十八》诗:“谈舌久不掉,非君亮谁双?” 宋 陆游 《病中绝句》之六:“少时谈舌挟风雷,病后逢人口懒开。” 宋 刘过 《沁园春》词:“想旧时谈舌,依然解使,六丁奔走,驱斥风雷。”
词语解释:谈吐  拼音:tán tǔ
(1).犹谈论。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义解三·慧远》:“ 远 善属文章,辞气清雅,席上谈吐,精义简要。”《南史·贺革传》:“子 徽 ,美风仪,能谈吐。” 元 无名氏 《冻苏秦》第一折:“我着人去请他来共话,听其谈吐,少开茅塞。”
(2).指说话时的措词和态度。 茅盾 《清明前后》第一幕:“从她的谈吐中就看得出她是一个好胜心颇高而且也颇有决断的人。”
词语解释:谈风  拼音:tán fēng
(1).谈锋。谈话的劲头。《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一回:“那制军便留他在衙门里住着,闲了时,便和他谈天,他谈风却极好。”
(2).谈吐。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五部分十四:“于是两个人的谈风,很是投合,而所谈的又彼此都能了解。”
词语解释:谈谑  拼音:tán xuè
谈笑戏谑。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吟啸谈謔,讽咏辞赋。” 宋 梅尧臣 《饮刘原甫舍人家同江邻几陈和叔学士观白鹇孔雀凫鼎周亚夫印钿玉宝赫连勃勃龙雀刀》诗:“共来东轩饮,高论杂谈謔。”《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四:“有文士登此山者,常与他唱和谈謔。”
词语解释:谈席  拼音:tán xí
谈经论艺的场所。 宋 欧阳修 《答梅圣俞寺丞见寄》诗:“清风满谈席,明月临歌舫。” 宋 黄庭坚 《雨中花慢·送彭文思使君》词:“念画楼朱阁,风流高会,顿冷谈席。”
词语解释:谈剧  拼音:tán jù
谈笑。 清 梁章鉅 《归田琐记·归田》:“大抵古人著述,各有所本,虽小説家亦然,要足资考据,备劝惩,砭俗情,助谈剧,故虽歷千百年而莫之或废也。”
词语解释:谈丛  拼音:tán cóng
(1).知识的渊薮。 南朝 梁 王筠 《昭明太子哀册文》:“或擅谈丛,或称文囿。”《隋书·文学传·潘徽》:“书圃翰林之域,理窟谈丛之内,謁者所求之餘,侍医所校之逸,莫不澄 涇 辨 渭 ,拾珠弃蚌。”
(2).人众聚谈之所。 宋 梅尧臣 《依韵和原甫对月见还不至》:“更期三五夕,静坐接谈丛。”
词语解释:谈兴  拼音:tán xìng
谈话的兴致。 胡也频 《到莫斯科去》十三:“然而这一个称为雄谈的政治家却发了谈兴了,似乎他今天非一直谈到夜深不可。”
词语解释:谈屑  拼音:tán xiè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赏誉》:“ 胡毋彦国 吐佳言如屑,后进领袖。” 刘孝标 注:“言谈之流,靡靡如解木出屑也。”后以“谈屑”指谈话时口若悬河,滔滔不绝。 元 王恽 《琉璃肺》诗:“四筵谈屑霏餘烈,一缕冰浆濯素襟。”
词语解释:谈虚  拼音:tán xū
空谈。《魏书·阳尼传》:“絶谈虚穷微之论,简桑门无用之费。” 宋 程大昌 《〈演繁露〉自序》:“然有 退之 之学则可,无 退之 之学而遗迹谈虚,恐援据所及,金根金银,或相贸易,益可赧矣。”
词语解释:谈端  拼音:tán duān
话端。《晋书·王戎传》:“为人短小,任率不修威仪,善发谈端,赏其要会。” 唐 白居易 《三教论衡》:“谈论之先,多陈三教,讚扬演説,以启谈端。” 宋 王安石 《上杭州范资政启》:“縟星之文,借谈端而饰物。”
词语解释:谈名  拼音:tán míng
谈论名利。 宋 辛弃疾 《贺新郎·韩仲止判院山中见访席上用前韵》词:“听我三章约:有谈功、谈名者舞,谈经深酌。”
词语解释:谈书  拼音:tán shū
讲论学问。《南史·明山宾传》:“ 齐明帝 不重学,谓 祏 曰:‘闻 山宾 谈书不輟,何堪官邪?’”
词语解释:谈宴  拼音:tán yàn
犹谈讌。 唐 柳宗元 《唐故万年令裴府君墓碣》:“ 陟万 年令,丛剧辨肃,谈宴终日,人视之若居冗官然。”
亦作“ 谈燕 ”。 谓边宴饮边叙谈。 三国 魏 曹操 《短歌行》:“契阔谈讌,心念旧恩。”《旧唐书·文苑传中·齐澣》:“与 澣 皆朝廷旧德,既废居家巷,每园林行乐,则杖屨相过,谈讌终日。” 宋 范仲淹 《与朱氏书》:“相国下车,赖长者博文多识,可日奉谈燕。”
词语解释:谈辞  拼音:tán cí
亦作“ 谈词 ”。 言词。《后汉书·符融传》:“ 融 幅巾奋褎(袖),谈辞如云。” 宋 王安石 《东方朔》诗:“谈辞最詼怪,发口如有神。” 清 余怀 《板桥杂记·丽品》:“﹝ 尹春 ﹞性格温和,谈词爽雅。”
词语解释:谈言  拼音:tán yán
言谈。《韩非子·五蠹》:“今人主之於言也,説其辩而不求其当焉;其用於行也,美其声而不责其功焉。是以天下之众,其谈言者务为辩而不周於用。” 陈奇猷 集释:“ 津田凤卿 曰: 山 云:‘谈言字倒,下文作言谈可证。’案: 津 説是, 松皋圆 説同。又案:言谈者,指从衡家。”《史记·日者列传褚少孙论》:“观其对二大夫贵人之谈言,称引古明王圣人道,固非浅闻小数之能。” 阿英 《〈明朝的笑话〉小序》:“用谈言微笑的手段,来消灭生活上的苦痛。”
词语解释:谈犀  拼音:tán xī
即拂尘。因多用犀角饰柄,故称。 宋 宋庠 《次韵和资政吴育侍郎见赠》:“争奈詔书催上道,谈犀从此日生尘。”
词语解释:谈咏  拼音:tán yǒng
谈论吟咏。《三国志·蜀志·秦宓传》:“如 扬子云 潜心著述,有补於世,泥蟠不滓,行参圣师,于今海内,谈咏厥辞。”《北史·裴叔业传》:“﹝ 梁祐 ﹞从容风雅,好为谈咏。”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史十二》:“相与谈咏,时将及鸡鸣未散。”
词语解释:谈微  拼音:tán wēi
谈论精深微妙的道理。 唐 陆龟蒙 《和夏景无事因怀章来二上人韵》之一:“丽事肯教饱 沉 谢 ,谈微何必减 宗 雷 。”
词语解释:谈机  拼音:tán jī
谈话的机锋。 宋 欧阳修 《题净慧大师禅斋》诗:“斋鉢都人施,谈机海外传。” 明 袁宏道 《觞政·五之遇》:“初鬱后畅,谈机乍利,五合也。”
词语解释:谈风月  拼音:tán fēng yuè
清谈。《梁书·徐勉传》:“客有 虞暠 求詹事五官, 勉 正色答云:‘今夕止可谈风月,不宜及公事。’” 宋 胡继宗 《书言故事·天文》:“清谈曰谈风月。”
词语解释:谈士  拼音:tán shì
游说之士;辩士。《史记·日者列传》:“公见夫谈士辩人乎?虑事定计,必是人也,然不能以一言説人主意,故言必称先王,语必道上古。” 晋 陶潜 《拟古》诗之六:“ 稷下 多谈士,指彼决吾疑。” 鲁迅 《伪自由书·文学上的折扣》:“ 战国 时谈士蜂起。”
词语解释:谈星  拼音:tán xīng
占卜;算命。《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十:“谈星的假意推算了一回。”
词语解释:谈理  拼音:tán lǐ
(1).谈 老庄 玄理。《晋书·殷仲堪传》:“其谈理与 韩康伯 齐名,士咸爱慕之。”《魏书·清河王怿传》:“博涉经史,兼综羣言,有文才,善谈理。”
(2).谈说道理;评理。 鲁迅 《华盖集·十四年的“读经”》:“单是妄行的是可与论议的,故意妄行的却无须再与谈理。”
词语解释:谈次  拼音:tán cì
言谈之际。 宋 梅尧臣 《留守相公新创双桂楼》诗:“晚云谈次改,高鸟坐中还。”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内阁三·江陵震主》:“ 客用 久居 金陵 ,与縉绅大夫游。先人同年 朱虞葑 ,为 南京 大理寺丞,谈次每称其贤。”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梦狼》:“ 丁 素走无常。谈次,翁輒问以冥事, 丁 对语涉幻。”
词语解释:谈辨  拼音:tán biàn
见“ 谈辩 ”。
词语解释:谈辩  拼音:tán biàn
亦作“ 谈辨 ”。 谈论。《墨子·耕柱》:“能谈辩者谈辩,能説书者説书,能从事者从事,然后义事成也。”《新五代史·唐臣传·任圜》:“﹝ 任圜 ﹞为人明敏,善谈辩。” 宋 王闢之 《渑水燕谈录·名臣》:“ 王沂公 奉使 契丹 ,馆伴 耶律祥 颇肆谈辨,深自衒鬻。” 明 叶式 《题〈诚意伯刘公集〉》:“少传性理,长号英特,荐更世故,谈辩至悉。”
词语解释:谈宗  拼音:tán zōng
善于言谈而为世所宗仰的人。《晋书·阮修传》:“ 王衍 当时谈宗,自以论《易》略尽,然有所未了,研之终莫悟。”《晋书·良吏传·潘京》:“君天才过人,恨不学耳。若学,必为一代谈宗。”
词语解释:谈薮  拼音:tán sǒu
(1).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赏誉》:“ 裴僕射 时人谓为言谈之林藪。” 刘孝标 注引《惠帝起居注》:“ 頠 理甚渊博,赡於论难。”后因以“谈藪”指知识渊博,对答如流。 宋 胡继宗 《书言故事·谈论》:“称人谈论不竭为谈藪。”
(2).多人聚谈之所。 唐 独孤及 《河南府法曹参军张公墓表》:“谈藪清风,词林逸韵,墨池真草,三事永絶。”
词语解释:谈心  拼音:tán xīn
谈心里话;闲谈。 明 吕天成 《齐东绝倒》第三出:“野人羞见客,故友懒谈心。” 清 朱之瑜 《与安东守约书》之九:“贤契来则与尚论古人,考究疑义,酌酒谈心,更无餘事。” 巴金 《寒夜》二六:“酒馆里白天很清静,除了他,另外还有两个客人对酌谈心。”
词语解释:谈僧  拼音:tán sēng
善于言谈的僧人。 唐 韩愈 《送侯参谋赴河中幕》诗:“雪逕抵樵叟,风廊折谈僧。”
词语解释:谈词  拼音:tán cí
见“ 谈辞 ”。
词语解释:谈辞  拼音:tán cí
亦作“ 谈词 ”。 言词。《后汉书·符融传》:“ 融 幅巾奋褎(袖),谈辞如云。” 宋 王安石 《东方朔》诗:“谈辞最詼怪,发口如有神。” 清 余怀 《板桥杂记·丽品》:“﹝ 尹春 ﹞性格温和,谈词爽雅。”
词语解释:谈绪  拼音:tán xù
犹谈端。 南朝 梁 萧统 《与殷芸令》:“追忆谈绪,皆为悲端。” 宋 洪适 《祭熊承议文》:“我赘别乘,公行丈人,承颜一再,谈绪相欣。” 清 黄景仁 《留别正阳书院诸生并怀邵二云编修》诗:“诵声联四舍,谈绪引中宵。”
词语解释:谈霏  拼音:tán fēi
犹谈屑。 元 王恽 《鹧鸪引·赠驭说高秀英》词:“掩翻歌扇珠成串,吹落谈霏玉有香。”
词语解释:谈瀛  拼音:tán yíng
唐 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海客谈 瀛洲 ,烟涛微茫信难求。”后以“谈瀛”指谈论海外事。 清 黄遵宪 《为何翽高兵部题象山图》诗:“叩门海客偶谈瀛,发篋《阴符》或论兵。” 清 黄遵宪 《再述》诗:“万国谈瀛惊创见,八方震电怒环攻。”
词语解释:谈艺  拼音:tán yì
谈论诗文书画等有关艺术修养方面的内容。 明 徐祯卿 有《谈艺录》
词语解释:谈鸡  拼音:tán jī
(1). 南朝 宋 刘义庆 《幽明录》载: 晋 兖州 刺史 宋处宗 ,尝买一长鸣鸡,爱养甚至,恒笼著窗间,鸡遂作人语,与 处宗 谈论,极有言致,终日不辍。 处宗 因此言功大进。后因以“谈鸡”指可与之交谈的鸡。 唐 钱起 《秋夜作》诗:“窗中问谈鸡,长夜何时旦?”
(2).以喻能启发人智慧者。 唐 李乂 《饯许州宋司马赴任》诗:“展驥旌时杰,谈鸡美代贤。”
词语解释:谈客  拼音:tán kè
(1).说客。《三国志·蜀志·简雍传》:“ 先主 至 荆州 , 雍 与 麋竺 、 孙乾 同为从事中郎,常为谈客,往来使命。”
(2).清谈之客。《晋书·刘惔传》:“以 惔 雅善言理, 简文帝 初作相,与 王濛 并为谈客,俱蒙上宾礼。”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 何晏 为吏部尚书,有位望,时谈客盈坐。”《南史·袁粲传》:“﹝ 袁粲 ﹞闲居高卧,一无所接。谈客文士,所见不过一两人。”
词语解释:谈语  拼音:tán yǔ
谈话;谈说。《管子·轻重丁》:“途旁之树未沐之时,五衢之民男女相好,往来之市者罢市,相睹树下,谈语终日不归。”《史记·滑稽列传》:“即为 孙叔敖 衣冠,抵掌谈语。”《资治通鉴·汉武帝建元元年》:“上以 安 属为诸父而材高,甚尊重之,每宴见谈语,昏暮然后罢。”
词语解释:谈嘲  拼音:tán cháo
谈笑。《世说新语·赏誉下》“ 卞望之 之峯距” 刘孝标 注引 晋 邓粲 《晋纪》:“初, 咸和 中,贵游子弟能谈嘲者,慕 王平子 、 谢幼舆 等为达。”
词语解释:谈噱  拼音:tán jué
谈笑。 宋 沉括 《〈梦溪笔谈〉自序》:“所録唯山间木荫,率意谈噱,不繫人之利害者,下至閭巷之言,靡所不有。” 明 叶盛 《水东日记·推命论相近事》:“今以近岁所闻之特异者列於后,以资谈噱。”
词语解释:谈交  拼音:tán jiāo
言谈之交。《文选·刘孝标〈广绝交论〉》:“攀其鳞翼,丐其餘论,附駔驥之旄端,軼归鸿於 碣石 ,是曰谈交。” 李周翰 注:“是曰谈交,言利其谈説而为交也。”
词语解释:谈会
聚在一起谈论
词语解释:谈容  拼音:tán róng
谈话的神情。 明 汤显祖 《邯郸记·骄宴》:“世间乃有 卢生 ,中了状元,为因不出我门下,谈容高傲。”
词语解释:谈款  拼音:tán kuǎn
犹恳谈。《隋书·文学传·虞绰》:“羇旅薄游,与 玄感 文酒谈款,实无他谋。” 清 百一居士 《壶天录》卷上:“某岁先生至,适 彭公 方在 退省庵 静养,互相造访,谈款极洽。”
词语解释:谈吻  拼音:tán wěn
纵谈之口。 宋 陈策 《摸鱼儿·仲宣楼赋》词:“算合付 元龙 ,举白浇谈吻。”
词语解释:谈啸  拼音:tán xiào
谈论啸吟。 宋 王安石 《苏才翁挽辞》之二:“翰墨随谈啸,风流在弟兄。”
词语解释:谈扬  拼音:tán yáng
讲论宣扬。《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之四)》:“会中有二百天人,闻居士谈扬,尽怀欢喜之心,皆获旡生法忍。” 元 无名氏 《博望烧屯》第三折:“气昂昂勒马刺 颜良 ,刺 颜良 天下尽谈扬。”
词语解释:谈述  拼音:tán shù
叙述。 高缨 《达吉和他的父亲》:“他含着白石烟斗,缓慢地向我谈述社里的事。”
词语解释:谈资  拼音:tán zī
谈话的资料。 明 凌濛初 《〈二刻拍案惊奇〉小引》:“顾逸事新语可佐谈资者,乃先是所罗而未及付之於墨,其为 栢梁 餘材, 武昌 剩竹,颇亦不少,意不能恝,聊復缀为四十则。”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陆珪》:“倘有所见,亦可以助异日朋友相聚时,花前月下之谈资也。” 鲁迅 《花边文学·考场三丑》:“人们在茶余酒后作为谈资的,大概是这一种。”
词语解释:谈评  拼音:tán píng
谈论评议。 明 文璧 《〈南濠居士诗话〉序》:“余十六七时喜为诗,余友 都君 元敬 实授之法。於时君有心戒,不事哦讽,而谈评不废。”
词语解释:谈绮  拼音:tán qǐ
绮丽的语言。 清 黄景仁 《十四夜赵舍人秉渊招集酒后偕步灯市》诗:“眼芒旋落酒晕奇,谈綺烘成烛花巧。”
词语解释:谈筵  拼音:tán yán
犹谈席。《梁书·昭明太子统传》:“书幌空帐,谈筵罢设。” 唐 王勃 《广州宝庄严寺舍利塔碑》:“慈衿密洞,散明月於谈筵;智鍔相辉,化繁霜於宝刃。”《旧唐书·姚珽传》:“所冀讲席谈筵,务尽忠规之道。”
词语解释:谈义  拼音:tán yì
谈论义理。《南齐书·柳世隆传》:“ 世隆 少立功名,晚专以谈义自业。”《南史·张裕传》:“ 镜 少与光禄大夫 颜延之 邻居, 颜 谈义饮酒,喧呼不絶,而 镜 静默无言声。”
词语解释:谈剑  拼音:tán jiàn
谈论兵戎之事。 清 大汕 《九日前一夕泊韶州逢陆丽京》诗:“壮志不因谈剑得,餘生当为著书留。”
词语解释:谈功  拼音:tán gōng
言谈的本领。《宋书·范晔传》:“为性不寻注书,心气恶,小苦思,便憒闷,口机又不调利,以此无谈功。”
词语解释:谈慰  拼音:tán wèi
交谈慰解。 三国 魏 嵇康 《与阮德如》诗:“良时遘数子,谈慰臭如兰。”
词语解释:谈价  拼音:tán jià
谈论和评价。《梁书·袁昂传》:“从兄提养训教,示以义方,每假其谈价,虚其声誉,得及人次,实亦有由。”
词语解释:谈访  拼音:tán fǎng
谈论和寻求。 宋 何薳 《春渚纪闻·序丹灶》:“丹灶之事,士大夫与山林学道之人,喜於谈访者十盖七八也,然不知皆是仙药丹头也。”
词语解释:谈证  拼音:tán zhèng
言论的根据。 三国 魏 嵇康 《声无哀乐论》:“今未得之於心,而多恃前言以为谈证,自此以往,恐巧歷不能纪。” 晋 欧阳建 《言尽意论》:“若夫 蒋公 之论眸子, 钟傅 之言才性,莫不引此为谈证。”
共141,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