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然诺 拼音:rán nuò
然、诺皆应对之词,表示应允。引申为言而有信。《文选·宋玉〈神女赋〉》:“含然诺其不分兮,喟扬音而哀叹。” 李善 注:“言神女之意虽含诺犹不当其心。”《史记·游侠列传序》:“而布衣之徒,设取予然诺,千里诵义,为死不顾世,此亦有所长,非苟而已也。” 唐 张谓 《题长安壁主人》诗:“纵令然诺暂相许,终是悠悠行路心。” 章炳麟 《革命之道德》:“信者,向之所谓重然诺也。”词语解释:宿诺 拼音:sù nuò
(1).谓未及时兑现的诺言。《论语·颜渊》:“ 子路 无宿诺。” 朱熹 集注:“宿,留也,犹宿留之宿。急於践言不留其诺也。” 唐 陈子昂 《堂弟孜墓志铭》:“始通《诗》、《礼》,略观史传,即怀轨物之摽,希旷代之业。故言不宿诺,行不苟从。” 唐 高适 《东平留赠狄司马》诗:“古人无宿诺,兹道以为难。万里赴知己,一言诚可叹。”
(2).预先的许诺,诺言。《旧唐书·李密传》:“至於匹夫蕞尔,宿诺不亏,既在乘舆,二三其德。” 清 赵翼 《庐山纪游》诗:“ 五老 鬚眉更奇古,昴精所化頎而长。见我裹粮践宿诺,似为拱揖相低昂。” 茅盾 《幻灭》十四:“三个人交换了意见之后,事情就这样决定下来: 强 仍旧实践他的从军的宿诺。”词语解释:唯诺 拼音:wéi nuò
亦作“ 唯喏 ”。
(1).应答。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风操》:“吾观
《礼经》,圣人之教:箕帚匕箸,咳唾唯诺,执烛沃盥,皆有节文,亦为至矣。”
《水浒传》第八一回:“ 李师师 执盏擎杯,亲与 燕青 回酒谢唱,口儿里悠悠放出些妖嬈声嗽,来惹 燕青 ; 燕青 紧紧的低了头,唯喏而已。”
《老残游记》第十五回:“ 老残 听得没头没脑,答应不是,不答应又不是,只好念糊唯诺。”
(2).形容卑恭顺从。 唐 韩琬
《御史台记·来俊臣》:“﹝ 周綝 ﹞惧 俊臣 莫敢西顾,但视东唯诺而已。” 元 胡长孺
《耕渔乐赠金华相士》诗:“长官怒駡沸於爚,口自唯诺心自怍。” 鲁迅
《华盖集·补白》:“倘遇见这样的平民,必须恭维他,至少也得点头拱手陪笑唯诺,象先前下等人的对于贵人一般。”参见“ 唯唯诺诺 ”。
词语解释:唯唯诺诺 拼音:wěi wěi nuò nuò
语本
《韩非子·八奸》:“优笑侏儒,左右近习,此人主未命而唯唯,未使而诺诺,先意承旨,观貌察色以先主心者也。”后因以“唯唯诺诺”谓卑恭顺从。
《醒世恒言·三孝廉让户立高名》:“他思念父母面上,一体同气,听其教诲,唯唯诺诺,并不违拗。” 鲁迅
《且介亭杂文·从孩子的照相说起》:“低眉顺眼,唯唯诺诺,才算一个好孩子,名之曰‘有趣’。”
词语解释:金诺 拼音:jīn nuò
珍贵如金的诺言。语本《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楚 人谚曰:‘得黄金百(斤),不如得 季布 一诺。’” 晋 顾云 《代人上路相公启》:“果践玉书,不移金诺。” 宋 陆游 《重修大庆寺疏》:“儻承金诺,敢请水衔。” 明 高明 《琵琶记·南浦嘱别》:“孩儿,既蒙 张太公 金诺,必不食言,你可放心早去。”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阿宝》:“是 阿宝 信誓物。借口相覆,小生不忘金诺也。”词语解释:画诺 拼音:huà nuò
(1).旧时主管官员在文书上签字,表示同意照办。《后汉书·党锢传序》:“后 汝南 太守 宗资 任功曹 范滂 , 南阳 太守 成瑨 亦委功曹 岑晊 ,二郡又为謡曰:‘ 汝南 太守 范孟博 , 南阳 宗资 主画诺。 南阳 太守 岑公孝 , 弘农 成瑨 但坐啸。’” 王先谦 集解引 惠士奇 曰:“诺,犹今施行,谓之画诺。”《北史·令狐整传》:“刺史 魏 东阳王 元荣 辟 整 为主簿…… 荣 器 整 德望,尝谓僚属曰:‘ 令狐延保 ,西州令望,方成重器,岂州郡之职所可縶维?但一日千里,必基武步,寡人当委以庶务,画诺而已。’” 宋 王应麟 《困学纪闻·考史四》:“《唐六典》:‘太子令书画诺。’本朝 至道 初改为準。此东宫画诺也…… 梁 江州 刺史 陈伯之 目不识书,得文牒辞讼,惟作大诺,则郡守刺史亦画诺矣。”
(2).泛指同意、赞成。《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虚无党》:“当时之政府既极婪戾,则此之主义,必能为多数国民之所画诺。”词语解释:千金诺 拼音:qiān jīn nuò
语出《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得黄金百斤,不如得 季布 一诺。”后以“千斤诺”指难得的、可贵的诺言。 清 吴伟业 《家园次罢官吴兴有感》诗之三:“枉殉千金诺,空酬一饭恩。”参见“ 千金一诺 ”。
词语解释:千金一诺 拼音:qiān jīn yī nuò
谓守信用,不轻易许诺。语出《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得黄金百斤,不如得 季布 一诺。” 清 沉起凤 《谐铎·鄙夫训世》:“若千金一诺,更属无益,不妨口作慷慨,心存机械,俾天下知我失信,永无造门之请。”词语解释:主诺 拼音:zhǔ nuò
古代地方长官对下属意见签署表示同意,称为“主诺”。 唐 陈子昂 《为资州郑使君让官表》:“坐啸徒积,主诺空慙。” 唐 张说 《出湖寄赵冬曦》诗之二:“ 湘浦 未赐环, 荆门 犹主诺。”词语解释:啸诺 拼音:xiào nuò
《后汉书·党锢传序》:“ 汝南 太守 宗资 任功曹 范滂 , 南阳 太守 成瑨 亦委功曹 岑晊 ,二郡又为謡曰:‘ 汝南 太守 范孟博 , 南阳 宗资 主画诺; 南阳 太守 岑公孝 , 弘农 成瑨 但坐啸。’”谓为官不办事只坐啸画诺而已。后以“啸诺”喻为官清闲,无事可做。 宋 苏轼 《熙宁中轼通守此郡题一诗于壁今二十年矣因和前篇呈公济子侔二通守》:“坐令老钝守,啸诺获少休。”词语解释:轻诺 拼音:qīng nuò
轻易许诺。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八观》:“是故轻诺似烈而寡信,多易似能而无效……此似是而非者也。” 晋 葛洪 《抱朴子·行品》:“言不详於反覆,好轻诺而无实者,虚人也。”参见“ 轻诺寡信 ”。
词语解释:轻诺寡信 拼音:qīng nuò guǎ xìn
轻易许诺而很少守信用。语出《老子》:“夫轻诺者必寡信,多易者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旧唐书·张仲方传》:“故载践枢衡,叠致台衮,大权在己,沉谋罕成,好恶徇情,轻诺寡信。”《二刻拍案惊奇》卷九:“但恐遇非其人,轻诺寡信,侠不如贞耳。”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凤仙》:“大姑寄语官人:好事岂能猝合?适与之言,反遭詬厉,但缓时日以待之,吾家非轻诺寡信者。”词语解释:诺诺 拼音:nuò nuò
连声应诺。表示顺从,不加违逆。《韩非子·八奸》:“优笑侏儒,左右近习,此人主未命而唯唯,未使而诺诺,先意承旨,观貌察色以先主心者也。”《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媒人下牀去,诺诺復尔尔。” 宋 沉括 《贺谏院舍人启》:“謇諤霜臺,耻混众人之诺诺;讲摩圣训,力震大声之谹谹。”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人民反清斗争资料·河南长葛县乡民滋事详记》:“各绅见势不佳,诺诺而退。”词语解释:百诺 拼音:bǎi nuò
很多人的承应声。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夜叉国》:“出则舆马,入则高堂;上一呼而下百诺;见者侧目视,侧足立:此名为官。”参见“ 一呼百诺 ”。
词语解释:一呼百诺 拼音:yī hū bǎi nuò
一声呼唤,百人应诺。形容权势显赫,侍从众多。 唐 拾得 《诗》之五十:“高堂车马多,一呼百诺至。”《金瓶梅词话》第三九回:“手下也有三五个徒弟徒孙,一呼百诺。”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哭主》:“ 罗公 独坐当中,一呼百诺。掌著生杀之权。” 老舍 《正红旗下》十:“在家里,一呼百诺;出去探望亲友,还是众星捧月。”词语解释:百金诺 拼音:bǎi jīn nuò
《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楚 人谚曰:‘得黄金百斤,不如得 季布 一诺。’”后以“百金诺”指信实可靠的诺言。 唐 高适 《和崔二少府登楚丘城作》:“何意千里心,仍求百金诺。”词语解释:已诺 拼音:yǐ nuò
亦作“ 已若 ”。 许与不许;许或不许。《逸周书·官人》:“易移以言,志不能固,已诺无决,曰弱志者也。”《荀子·王霸》:“刑赏已诺,信乎天下矣。” 杨倞 注:“诺,许也。已,不许也。” 汉 贾谊 《新书·傅职》:“答左右近臣,不知已诺之适。” 马王堆 汉 墓帛书《经法·名理》:“若者,言之符也;已者,言之絶也。已若不信,则知大惑矣。”词语解释:重诺 拼音:zhòng nuò
谓信守诺言。 唐 李白 《江夏送倩公归汉东序》:“且能倾产重诺,好贤工文。” 清 李渔 《闲情偶寄·演习·变旧成新》:“ 张大公 重诺轻财,资其困乏,仁人也,义士也。” 清 厉鹗 《哭汪祓江》诗:“论交存重诺,经世付空谈。”词语解释:负诺 拼音:fù nuò
违背诺言。 明 冯梦龙 《情史·情痴·乐和》:“ 喜公 不敢负诺,择日婚配。”词语解释:无二诺 拼音:wú èr nuò
楚 汉 时名将 季布 恪守信义,不轻易然诺,故 楚 谚有云:“得黄金百斤,不如得 季布 一诺。”见《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后以“无二诺”称美信守诺言者。 唐 魏徵 《述怀》诗:“ 季布 无二诺, 侯嬴 重一言。”词语解释:凤尾诺 拼音:fèng wěi nuò
古代帝王批示笺奏,表示认可,则署“诺”字,字尾形如凤尾,因以得名。《南史·齐江夏王锋传》:“﹝ 江夏王 锋 ﹞五岁, 高帝 使学凤尾诺,一学即工。” 唐 陆龟蒙 《说凤尾诺》:“或问予曰:‘凤尾诺为何等物?图耶?书耶?’对曰:‘予之所闻,自 晋 讫於 梁 陈 以来,藩邸之书……其事行,则曰“诺”,犹 汉 天子肯臣下之奏曰“可”也。凤尾则所诺牋之文也。’” 金 元好问 《常山妷生四十月能搦管作字喜为赋诗》:“教官连被凤尾诺,瑞物多生金粟冈。”词语解释:汝南诺 拼音:rǔ nán nuò
后汉 宗资 为 汝南 郡守,政事委功曹 范滂 ,自己但画诺而已。后因以“汝南诺”借指郡守不理政事。《文选·谢朓〈郡内登望〉诗》:“方弃 汝南 诺,言税 辽东 田。” 李善 注引《续汉书》:“ 汝南 太守 南阳 宗资 任用 范滂 ,时人謡曰:‘ 汝南 太守 范孟博 , 南阳 宗资 主画诺。’”按, 范滂 字 孟博 。词语解释:二诺 拼音:èr nuò
谓轻作许诺。 唐 魏徵 《述怀》诗:“ 季布 无二诺, 侯嬴 重一言。” 唐 李白 《寻阳送弟昌峒鄱阳司马作》诗:“一覩无二诺,朝懽更胜昨。”词语解释:应诺 拼音:yìng nuò
(1).古代男子之礼,口出“喏”声以示敬顺。多用以对尊长。《三国志·吴志·顾雍传》“至德忠贤,辅国以礼”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吴 韦昭 《吴书》:“ 悌 每得父书,常洒扫,整衣服,更设几筵,舒书其上,跪拜读之,每句应诺,毕,復再拜。”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七:“见 红娘 通报,有人唤门……夫人与 鶯 教召,须臾入。僕使阶前忙应喏,骨子气喘不迭,满面征尘。”《武王伐纣平话》卷下:“ 高毁 、 祁宏 復归营内,来见 太公 应喏谢罪。”
(2).答应;承诺。《三国演义》第三八回:“ 玄德 曰:‘汝若同去,不可失礼。’ 飞 应诺。”《儒林外史》第一回:“母亲替他理理衣服,口里説道:‘你在此须要小心,休惹人説不是,早出晚归,免我悬望。’ 王冕 应诺。”词语解释:许诺 拼音:xǔ nuò
(1).同意;应允。《仪礼·乡射礼》:“司正礼辞,许诺,主人再拜,司正答拜。”《史记·魏公子列传》:“公子诚一开口请 如姬 , 如姬 必许诺,则得虎符夺 晋鄙 军,北救 赵 而西却 秦 ,此五霸之伐也。” 唐 白行简 《李娃传》:“ 娃 曰:‘送子涉江,至於 剑门 ,当令我回。’生许诺。” 元 关汉卿 《单刀会》第二折:“先生初闻 鲁肃 相邀,慨然许诺;今知有 关公 ,力辞不往,是何故也?” 吴晗 《人身自由何在?》:“我们过去被许诺的自由太多了,十几年的文告以至最近三月一日的文件,都充满了这一名词。”
(2).指所应允的话。 白桦 《吴王金戈越王剑》第五场:“你们有你们的忠诚,我有我的许诺。” 刘绍棠 《两草一心》:“ 春雪 含羞吐露了她对 梅畹贞 的许诺。”词语解释:心诺 拼音:xīn nuò
犹心愿。 宋 岳珂 《桯史·刘蕴古》:“ 藴古 始至,輒乞灵焉,妄谓有心诺,輟俸易牌,而刻其官位姓名于旁。” 清 沉信 《买陂塘》词:“是忍泪偷弹,暗传心诺,无计款留住。”词语解释:庚癸诺 拼音:gēng guǐ nuò
见“ 庚癸 ”。
词语解释:庚癸 拼音:gēng guǐ
古代军中隐语。谓告贷粮食。典出《左传·哀公十三年》:“ 吴 申叔仪 乞粮於 公孙有山氏 ……对曰:‘粱则无矣,麤则有之。若登 首山 以呼,曰“庚癸乎”,则诺。’” 杜预 注:“军中不得出粮,故为私隐。庚,西方,主穀;癸,北方,主水。”后称向人告贷为“庚癸之呼”,又称同意告贷为“庚癸诺”。 唐 柳宗元 《安南都护张公志》:“储偫委积,师旅无庚癸之呼。” 宋 范成大 《丙午新正书怀》诗:“一饱但蘄庚癸诺,百年甘守甲辰雌。”词语解释:允诺 拼音:yǔn nuò
允许,同意。《元典章·工部三·祇候》:“徒窥其官之所欲应而允诺。”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王大》:“ 燕子谷 黄八官人 放利债,同往贷之,宜必允诺。” 巴金 《春天里的秋天》:“哥哥的求婚得不到女家的允诺。”词语解释:咄诺 拼音:duō nuò
谓呼唤应诺。 唐 司空图 《休休亭》:“咄诺,休休莫莫,伎俩虽多性灵恶,赖是长教闲处著。”常用以形容事情轻易,只须张口一唤。 宋 宋祁 《宋景文公笔记·释俗》:“ 刘义叟 为予言,《晋书》言‘咄嗟而办’,非是,宜言‘咄喏而办’。”《警世通言·崔衙内白鹞招妖》:“则见女娘教安排酒来……顷刻之间,咄喏而办。”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委巷丛谈》:“适造一殿,无瓦而值雨……一吏白于官长曰:‘多差兵士,以钱鏹分俵关厢铺席,赁借楼屋腰簷瓦若干,候旬月新瓦到,照数赔还。’府司从之,殿瓦咄诺而办。”词语解释:凤诺 拼音:fèng nuò
凤尾诺。 唐 陆龟蒙 《奉和袭美暇日独处见寄》:“知君满篋前朝事,凤诺龙奴借与窥。”按,此指国家史馆内所藏的御批奏疏。词语解释:仲路诺 拼音:zhòng lù nuò
仲路 ,指 仲由 。 仲由 ,字 子路 ,一诺必行。语出《论语·颜渊》:“ 子路 无宿诺。”后用以指恪守诺言。 南朝 梁 江淹 《谢法曹惠连赠别》诗:“共秉 延州 信,无慙 仲路 诺。”词语解释:遗诺 拼音:yí nuò
犹言失却承诺。 唐 李白 《游敬亭寄崔侍御》诗:“腰间玉具剑,意许无遗诺。”词语解释:践诺 拼音:jiàn nuò
履行诺言。《红楼梦》第九九回:“如蒙践诺,即遣冰人,途路虽遥,一水可通。”词语解释:同诺 拼音:tóng nuò
一同允诺。 宋 陈与义 《寄若拙弟兼呈二十家叔》诗:“阿奴况自不碌碌,白鸥之盟可同诺。”词语解释:夙诺 拼音:sù nuò
以前许下的诺言。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苏联版画集〉序》:“参加选择绘画,尤其是版画,我是践了夙诺的。”词语解释:卡诺 拼音:kǎ nuò
(1796—1832) 法国工程师、物理学家。提出热力学的重要理论基础卡诺循环词语解释:责诺 拼音:zé nuò
谓求取他人的许诺。 清 俞蛟 《梦厂杂录·潮嘉风月·郭十娘》:“﹝ 郭十娘 ﹞早著艷名,一时名流争妍取媚,寻盟责诺无虚日。”词语解释:作诺 拼音:zuò nuò
连声答应。表示顺从。《南齐书·张绪传》:“ 绪 忘情荣禄,朝野皆贵其风,尝与客闲言,一生不解作诺。” 清 吴伟业 《赠冯讷生进士教授云中》诗:“名士有谁甘作诺,丈夫何必尚专城。”词语解释:千金一诺 拼音:qiān jīn yī nuò
谓守信用,不轻易许诺。语出《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得黄金百斤,不如得 季布 一诺。” 清 沉起凤 《谐铎·鄙夫训世》:“若千金一诺,更属无益,不妨口作慷慨,心存机械,俾天下知我失信,永无造门之请。”词语解释:领诺 拼音:lǐng nuò
亦作“ 领喏 ”。 答应;应承。《水浒传》第八回:“今奉着太尉钧旨,教将这十两金子送与二位,望你两箇领诺,不必远去,只就前面僻静去处,把 林冲 结果了。”《四游记·番兵劫败汉军》:“ 钟离 曰:‘汝言正合兵法,吾自备之,汝在外更宜谨慎。’ 冯已 领诺而出。”《初刻拍案惊奇》卷八:“二人领喏,自望 崇明 去了。”《廿载繁华梦》第一回:“﹝ 傅成 ﹞説罢, 周庸祐 都一一领诺。”词语解释:书诺 拼音:shū nuò
在文牍上签署表示同意的字样。《周书·令狐整传》:“但一日千里,必基武步,寡人当委以庶务,书诺而已。”词语解释:谨诺 拼音:jǐn nuò
应允的敬语。犹敬诺。《史记·项羽本纪》:“﹝ 沛公 ﹞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 项王 ,玉斗一双,欲与 亚父 ,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 张良 曰:‘谨诺。’” 宋 范浚 《安人胡氏墓志铭》:“铭安人莫如 浚 宜。谨诺。”词语解释:越诺 拼音:yuè nuò
古代西域出产的一种上等织物。《旧唐书·西戎传·康国》:“ 开元 六年,遣使贡献锁子甲、水精杯、马脑瓶、驼鸟卵及越诺之类。”《宋史·外国传六·大食国》:“进象牙五十株……五色杂花蕃锦四段、白越诺二段。”《文献通考·四裔十六》:“有大鸟卵,真珠,玻璃,珊瑚……越诺布,金缕织成,赤麖皮,薰陆、欝金、苏合、青水等香。”词语解释:倡诺 拼音:chàng nuò
出声答应。《宋书·恩倖传·戴明宝》:“ 前废帝 尝戏云:‘ 显度 刻虐,为百姓所疾,比当除之。’左右因倡诺,即日宣旨杀焉。”词语解释:扁诺
作揖时小声致问词语解释:回诺
回礼词语解释:遽诺
马上承诺、答应词语解释:酬诺 拼音:chóu nuò
实现诺言。词语解释:承诺 拼音:chéng nuò
对某项事务答应照办。 舒群 《少年chén女》四:“一切都按预先约定的承诺,毫无半点差错。”词语解释:披亚诺 拼音:pī yà nuò
意大利语钢琴的译音。参见“ 披雅那 ”。
词语解释:披雅那 拼音:pī yǎ nà
意大利语piano的译音。钢琴。 陈原 《社会语言学》13.3:“现代汉语的借词存在着一种倾向,即抗拒音译转写,而乐于接受部分音译或意译。例如……‘怀娥铃’(violin)和‘披雅那’(piano)已被弃置,转为‘小提琴’和‘钢琴’。”按,早期也译作“披亚诺”。词语解释:慨诺 拼音:kǎi nuò
慨然允诺。 郭沫若 《创造十年续篇》三:“假使当时我是得到了商务的慨诺,那我的精力,即使不是全部,也会是一大部分,是被用在翻译上的。”词语解释:宿夜然诺 拼音:sù yè rán nuò
存留过夜的诺言。 金 王若虚 《论语辨惑三》:“ 子路 一闻夫子见与之言,遂有骄恣之心。方且无宿夜然诺,不待明日,必条而行之,欲天下之人信也。”词语解释:必诺 拼音:bì nuò
不辨事之当否,一概承诺。《管子·形势》:“必诺之言,不足信也。”《管子·形势解》:“小人不义亦诺,不可亦诺,言而必诺,故其诺未必信也。”词语解释:朱诺 拼音:zhū nuò
罗马神话中的天后。即希腊神话中的赫拉。词语解释:敬诺 拼音:jìng nuò
恭谨应答之词。犹言遵命。《穀梁传·文公六年》:“ 襄公 曰:‘诺。’谓 夜姑 曰:‘吾始使 盾 佐汝,今女佐 盾 矣。’ 夜姑 曰:‘敬诺。’”《战国策·齐策一》:“﹝ 宣王 曰﹞:‘客肯为寡人来 靖郭君 乎?’ 齐貌辨 对曰:‘敬诺。’”《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长桑君 亦知 扁鹊 非常人也。出入十餘年,乃呼 扁鹊 私坐,閒与语曰:‘我有禁方,年老,欲传与公,公毋泄。’ 扁鹊 曰:‘敬诺。’”词语解释:期诺 拼音:qī nuò
许诺。 宋 俞文豹 《吹剑四录》:“与人交游,有所期诺,时刻不违。”词语解释:曲诺 拼音:qǔ nuò
彝 语。含有“清白人”的意思。亦译作“曲洛”。解放前, 凉山 等地 彝族 奴隶制度下被统治者中的最高等级。人身隶属于 黑彝 奴隶主,不能随意迁出主子家支所控制的地区。占有一定数量的土地和其他生产、生活资料。解放后,经过民主改革,这一等级已被废除。词语解释:唱诺 拼音:chàng nuò
见“ 唱喏 ”。
词语解释:唱喏 拼音:chàng rě
亦作“ 唱诺 ”。 出声答应。 唐 裴铏 《传奇·崔炜》:“女酌醴饮使者,曰:‘ 崔子 欲归 番禺 ,愿为挈往。’使者唱喏。”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余入此舍,凡二十四,偏袒徒跣,担囊贮糒,闻呼唱诺,受卷就位。”
亦作“ 唱诺 ”。
(1).古代男子所行之礼,叉手行礼,同时出声致敬。 宋 苏辙 《乞定差管军臣僚札子》:“访闻 张利一 任 定州 总管日,曾入教场巡教,以不得军情,诸军并不唱喏。” 元 无名氏 《鸳鸯被》第一折:“好姑姑,我央及你替我圆成,我唱诺。” 包蕾 《猪八戒学本领》:“那呆子信以为真,连忙上前唱喏道:‘只怪 八戒 糊涂,从来没有背过自己家谱,又从小出门在外,其实不知还有你这么个大哥,请不要见罪。’”
(2).旧时显贵出行,随从在前面吆喝开道,令行人回避。 明 周祈 《名义考·唱喏》:“贵者将出,唱使避己,故曰唱喏,亦曰鸣騶,即《孟子》‘行辟人也’。”词语解释:唯唯诺诺 拼音:wěi wěi nuò nuò
语本
《韩非子·八奸》:“优笑侏儒,左右近习,此人主未命而唯唯,未使而诺诺,先意承旨,观貌察色以先主心者也。”后因以“唯唯诺诺”谓卑恭顺从。
《醒世恒言·三孝廉让户立高名》:“他思念父母面上,一体同气,听其教诲,唯唯诺诺,并不违拗。” 鲁迅
《且介亭杂文·从孩子的照相说起》:“低眉顺眼,唯唯诺诺,才算一个好孩子,名之曰‘有趣’。”
词语解释:声诺 拼音:shēng nuò
亦作“ 声喏 ”。
(1).出声应答。 宋 李纲 《靖康传信录》卷一:“﹝余与 吴敏 撰数十语﹞俾閤门官宣读,每读一句,将士声诺。” 宋 洪迈 《夷坚支志乙·黄巢庙》:“山下人每闻庙内声喏,若数百人受令唯诺者。”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偷桃》:“﹝吏﹞少顷復下,命取桃子,术人声诺。”《快心编三集》第八回:“ 张芳 跪领钧旨,声喏而去。”
(2).古人谒见官长或会见宾客时叉手行礼,同时扬声致敬之谓。 宋 方勺 《泊宅编》卷四:“一夕,公独坐便斋,神声诺而不见形。”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二:“王尝春日游后圃,见一老卒卧日中,王蹴之曰:‘何慵眠如是?’卒起声喏,对曰:‘无事可做,只得慵眠。’”《水浒传》第四八回:“庄门上 杜兴 看见有 杨雄 、 石秀 在彼,慌忙开了庄门,放隻小船过来,与 宋江 声诺。” 清 徐士鸾 《宋艳·驳辨》:“舵工遽见 才仲 携一丽人登舟,即前声喏。”词语解释:詶诺 拼音:zhòu nuò
实现诺言。 明 汤显祖 《答门人萧承之书》:“‘剑在堪詶诺,囊清不卖文。’何能向如许人作涸鮒也。来书感高谊矣。”词语解释:订诺 拼音:dìng nuò
言定允诺。 元 袁桷 《叔女许适史氏启》:“立谈璧双,订诺金百。綀裳未备,敢云九十其仪;铁砚可传,行奏三千之牘。”词语解释:一呼百诺 拼音:yī hū bǎi nuò
一声呼唤,百人应诺。形容权势显赫,侍从众多。 唐 拾得 《诗》之五十:“高堂车马多,一呼百诺至。”《金瓶梅词话》第三九回:“手下也有三五个徒弟徒孙,一呼百诺。”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哭主》:“ 罗公 独坐当中,一呼百诺。掌著生杀之权。” 老舍 《正红旗下》十:“在家里,一呼百诺;出去探望亲友,还是众星捧月。”词语解释:季布一诺 拼音:jì bù yī nuò
季布 , 汉 初 楚 人。 楚 汉 战争中,为 项羽 部将。后归 汉 ,任 河东 守。 布 以任侠著名,重然诺, 楚 人有“得黄金百斤,不如得 季布 一诺”之谚。见《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后以“季布一诺”为重然诺而不失信用之典。 明 陆采 《明珠记·吐衷》:“昔 聂政 一言而破面自决, 季布 一诺而千金不移。”参见“ 一诺千金 ”、“ 千金一诺 ”。词语解释:季诺 拼音:jì nuò
季布 的诺言,谓恪守信用。 唐 黄滔 《沉侍御启》:“ 郑 门若市, 季 诺如金。”参见“ 季布一诺 ”。
词语解释:季布一诺 拼音:jì bù yī nuò
季布 , 汉 初 楚 人。 楚 汉 战争中,为 项羽 部将。后归 汉 ,任 河东 守。 布 以任侠著名,重然诺, 楚 人有“得黄金百斤,不如得 季布 一诺”之谚。见《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后以“季布一诺”为重然诺而不失信用之典。 明 陆采 《明珠记·吐衷》:“昔 聂政 一言而破面自决, 季布 一诺而千金不移。”参见“ 一诺千金 ”、“ 千金一诺 ”。词语解释:大诺 拼音:dà nuò
旧时公文的核批画行。诺,表示同意。《梁书·陈伯之传》:“ 伯之 不识书,及还 江州 ,得文牒辞讼,惟作大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