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六鱼平声 [jū][yú,我也][动词][yú,同欤][jū][详注1][jū][jū][jū,拮据][详注2][yú][详注3][qú][详注4][xū][shū][xū,又以诸切,音余。芞藇,香草。][详注5][音如。水名,在南郡。]


注1:涂 《广韵》直鱼切《集韵》陈如切,音除。水名。与滁同。《晋书·宣帝纪》王淩诈言吴人塞涂水。涂水即滁水。
注2:沮 古水名。在今陕西省。《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子余切,音苴。水名。《说文》水出汉中房陵,东入江。《水经》沮水出东汶阳郡沮阳县。 又《前汉·地理志》武都郡沮县沮水,出东狼谷。《水经注》沔水一名沮水。 又漆沮,二水名。《书·禹贡》漆沮既从。《诗·大雅》自土沮漆。《水经》漆水出扶风杜阳县俞山,东北入于渭。沮水出北地直路县北,东入于洛。《十三州志》漆沮,即洛水也。《诗·地理考》段氏曰:漆沮有二,皆出雍州,东入于渭,特有上流下流之别。诗漆沮入于渭之上流。书漆沮入于渭之下流。 又《水经注》肥如县,故肥子国,有大沮水,小沮水。 又沮中,地名。亦作柤。《吴志》赤乌四年,诸葛瑾取柤中。 又《广韵》侧鱼切《集韵》臻鱼切,音菹。姓也。黄帝史官沮诵,三国沮授。
注3:屠 《广韵》直鱼切《集韵》《韵会》音除。休屠,匈奴王号。休音朽。
注4:衙 音鱼。衙衙,行貌。《宋玉·九辨》导飞廉之衙衙。
注5:鐻 音渠。《集韵》金银器名。《山海经》青要之山,䰠武罗司之,穿耳以鐻。《郭璞曰》鐻,金银器名。《后汉·张奂传》遗金鐻八枚。《注》鐻,音渠。食器名。未详形制。《左思·魏都赋》鐻耳之杰。
共147,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首字词组
诸公诸葛诸夏诸处诸姑诸舅诸多诸毛
诸侯诸父诸相诸曹诸姬诸母诸娣诸趣
诸生诸缘诸妄诸司诸般诸品诸劫诸色
诸人诸尘诸事诸水诸史诸行诸御诸科
诸郎诸王诸孤诸根诸众诸葛菜诸僚诸边
诸孙诸彦诸蛮诸戎诸胡诸葛亮诸主诸真
诸方诸有诸谢诸吕诸冯诸校诸侯长诸番
诸君诸兄诸恶诸蕃诸卿诸如诸表诸比
诸子诸家诸余诸妇诸书诸宗诸罗诸坊
诸天诸弟诸少诸漏诸侯王诸华诸葛庐诸凡

词语解释:诸公  拼音:zhū gōng
(1).众公卿。《公羊传·隐公五年》:“天子八佾,诸公六,诸侯四。诸公者何?诸侯者何?天子三公称公,王者之后称公,其餘大国称侯。” 汉 班固 《白虎通·礼乐》:“诸公六六为行,诸侯四四为行。”
(2).诸多年老长者。《史记·田叔列传》:“ 叔 为人刻廉自喜,喜游诸公。” 张守节 正义:“诸公谓丈人行也。”
(3).泛称各位人士。 唐 杜甫 《醉时歌》:“诸公衮衮登臺省,广文先生官独冷。” 元 贡师泰 《送江西傅与砺赴广州教授》诗:“买得 吴 船便欲东,更骑羸马别诸公。”《儒林外史》第十七回:“三位先生,小弟有个疑难在此,诸公大家参一参。”
词语解释:诸侯  拼音:zhū hóu
(1).古代帝王所分封的各国君主。在其统辖区域内,世代掌握军政大权,但按礼要服从王命,定期向帝王朝贡述职,并有出军赋和服役的义务。《易·比》:“先王以建万国,亲诸侯。”《史记·五帝本纪》:“於是 轩辕 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 宋 高承 《事物纪原·官爵封建·诸侯》:“《帝王世纪》曰: 女媧 未有诸侯,有 共工氏 任智刑以强霸而不王, 炎帝 世,乃有诸侯, 风沙氏 叛, 炎帝 修德, 风沙 之民自攻其君,则建侯分土自 炎帝 始也。”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一编第三章第一节:“为了统治广阔的被征服地区, 周 初曾大规模分封诸侯,即‘封邦建国’……相传 武王 、 周公 、 成王 先后建置七十一国,其中, 武王 的兄弟十五人(一说十六人),同姓四十人。”
(2).喻指掌握军政大权的地方长官。 三国 蜀 诸葛亮 《前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於 南阳 ,苟全性命於乱世,不求闻达於诸侯。”《南史·循吏传序》:“前史亦云,今之郡守,古之诸侯也。” 宋 王栐 《燕翼诒谋录》卷三:“ 五代 诸侯跋扈,枉法杀人,主家得自杀其奴僕。” 清 吴伟业 《儒将》诗:“ 河 朔功名指顾收,身兼使相领诸侯。”
(3).星名。《史记·天官书》:“门内六星,诸侯。” 张守节 正义:“内五诸侯五星,列在帝庭……又云诸侯五星在东井北河,主刺举,戒不虞。又曰理阴阳,察得失。一曰帝师,二曰帝友,三曰三公,四曰博士,五曰太史。此五者,为天子定疑议也。”
词语解释:诸生  拼音:zhū shēng
(1).各种生物。《管子·水地》:“地者,万物之本原,诸生之根菀也。”《吕氏春秋·仲冬》:“阴阳争,诸生荡。”
(2).众有知识学问之士;众儒生。《管子·君臣上》:“是以为人君者,坐万物之原,而官诸生之职者也。” 尹知章 注:“谓授诸生之官而任之以职也。生,谓知学之士也。”《汉书·叔孙通传》:“夫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臣愿徵 鲁 诸生,与臣弟子共起朝仪。” 南朝 梁 任昉 《为范尚书让吏部封侯第一表》:“臣本自诸生,家承素业。”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五篇:“﹝ 始皇 ﹞又渐并兼列国,虽亦召文学,置博士,而终则焚烧《诗》《书》,杀诸生甚众。”
(3).众弟子。 唐 韩愈 《太学生何蕃传》:“岁举进士,学成行尊,自太学诸生推颂不敢与 蕃 齿,相与言於助教博士。”《新唐书·高智周传》:“俄拜 寿州 刺史,其治尚文雅,行部,先见诸生,质经义及政得失,既乃録狱讼,考耕餉勤堕,以为常。” 宋 王安石 《取材》:“所谓诸生者,不独取训习句读而已,必也习典礼,明制度,臣主威仪,时政沿袭,然后施之职事,则以缘饰治道,有大议论则以经术断之是也。”
(4). 明 清 两代称已入学的生员。 明 叶盛 《水东日记·杨鼎自述荣遇数事》:“翌日,祭酒率学官诸生上表谢恩。”《明史·文苑传二·罗玘》:“年四十困诸生,输粟入国学。” 清 叶廷琯 《鸥陂渔话·葛苍公传》:“应童子试,援笔立就如宿构,为诸生,以忠义自许。” 清 陈康祺 《燕下乡脞录》卷十四:“ 谢山 先生年十四,补诸生,例謁学宫。”
词语解释:诸人  拼音:zhū rén
(1).众人。《韩非子·解老》:“人希见生象也,而得死象之骨,案其图以想其生也,故诸人之所以意想者皆谓之象也。”《梁书·刘显传》:“ 任昉 尝得一篇缺简书,文字零落,歷示诸人,莫能识者。”《红楼梦》第二九回:“过了一日,至初三日,乃是 薛蟠 生日,家里摆酒唱戏,来请 贾 府诸人。”
(2).别人。 唐 谷神子 《博异志·崔玄微》:“诸人即奉求,余不奉求。” 元 杨暹 《西游记》第十一出:“诸人怕你吃,恁爷不怕你吃。”
词语解释:诸郎  拼音:zhū láng
(1).指郎官。《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魏其 已为大将军后,方盛, 蚡 为诸郎,未贵,往来侍酒 魏其 ,跪起如子姓。”按《汉书》作“诸曹郎”。
(2).年轻子弟。 唐 元稹 《连昌宫词》:“力士传呼觅 念奴 , 念奴 潜伴诸郎宿。” 宋 辛弃疾 《鹧鸪天·读渊明诗不能去手戏作小词以送之》词:“若教 王 谢 诸郎在,未抵 柴桑 陌上尘。”
词语解释:诸孙  拼音:zhū sūn
本家孙辈。 宋 梅尧臣 《〈林和靖先生诗集〉序》:“先生少时多病,不娶,无子。诸孙 大年 能掇拾所为诗,请予为序。”《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庆历五年》:“诸子、诸孙须年十五已上,弟姪等并须年二十已上,方得奏荐。”
词语解释:诸方  拼音:zhū fāng
(1).各地方。《晋书·何劭传》:“每诸方贡献,帝輒赐之,而观其占谢焉。” 南朝 梁元帝 《庾先生承先墓志》:“诸方未游,佳城已望。”《新唐书·百官志二》:“大朝会,诸方起居,则受其表状。”
(2).犹诸道。 宋 苏轼 《虔州景德寺荣师湛然堂》诗:“诸方人人把雷电,不容细看真头面。”
(3).别的方位;别的地方。《太平广记》卷二六四引 五代 王仁裕 《王氏见闻·韩伸》:“又或云某方位去吉,即往之,诸方纵人牵之不去。”《景德传灯录·池州南泉普愿禅师》:“僧辞,问云:‘学人到诸方,有人问和尚近日作么生,未审如何祇对。’”
词语解释:诸君  拼音:zhū jūn
(1).指年老者。《管子·海王》:“今吾非籍之诸君吾子,而有二国之籍者六千万。使君施令曰:吾将籍於诸君吾子,则必嚣号。” 尹知章 注:“诸君,谓老男老女也。”一说“诸”通“ 都 ”,都君,指在都邑享受免除赋税权利的人。 郭沫若 等集校:“ 张佩纶 曰:诸君,诸、都通。《禹贡》‘被孟诸’,《史记》作‘孟都’,是其证……此‘诸君’即‘都君子有復除者’,其人不在正籍。以盐筴加价则有復除者亦无不食盐。《注》以为老男老女,非是。”
(2).敬辞。犹诸位。《史记·项羽本纪》:“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明 高启 《中秋玩月张校理宅得南字》诗:“忽忆诸君隔河水,持被就宿聆高谈。” 陈望道 《〈文心〉序》:“这部好书是 丏尊 和 圣陶 两位先生特为中学生诸君运用他们多年教导中学国文的经验写成的。”
(3).各个国君。 明 刘基 《春秋明经·公至自晋晋侯使士匄来聘杞伯来朝邾子来朝筑郎囿》:“无囿犹可,无民何为?而 鲁 之诸君不悟也,哀哉!”
词语解释:诸子  拼音:zhū zǐ
(1). 周 官名。《周礼·夏官·诸子》:“诸子,掌国子之倅,掌其戒令与其教治,辨其等,正其位。”
(2).古代天子、诸侯姬妾之官职名称。《左传·襄公十九年》:“诸子 仲子 、 戎子 , 戎子 嬖。” 杨伯峻 注:“《管子·戒篇》有‘中妇诸子’, 房玄龄 注云:‘中妇诸子,内官之号。’所谓内官者,亦诸侯、天子姬妾之别名,因居宫内,必有官阶,故云内官。”参见“ 内官 ”。
(3).指 先秦 至 汉 初的各派学者或其著作。《汉书·艺文志》:“ 战国 从衡,真伪分争,诸子之言纷然殽乱。” 清 赵翼 《瓯北诗话·皮日休》:“按 唐 以前《孟子》杂於诸子中,从未有独尊之者。” 姚华 《论文后编·目录上》:“家之言私,其製非一,而皆总於诸子。诸子者,史之别派(记载古事佚闻,时书评论),集之先河(文笔并録)也。”
(4).众儿。《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诸子中 胜 最贤,喜宾客,宾客盖至者数千人。”《宋史·吴奎传》:“没之日,家无餘资,诸子至无屋以居,当时称之。”《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庆历五年》:“诸子、诸孙须年十五已上,弟姪等并须年二十已上,方得奏荐。”
(5).犹诸君。 三国 蜀 诸葛亮 《答李严书》:“若灭 魏 斩 叡 ,帝还故居,与诸子并升,虽十命可受,况於九邪!” 梁启超 《东籍月旦·叙论》:“同学诸子,怂恿草一书以餉来者。”
(6).众女子。 唐 谷神子 《博异志·崔玄微》:“ 十八姨 曰:‘小女子弄酒!’皆起,至门外别, 十八姨 南去,诸子西入苑中而别。”
词语解释:内官  拼音:nèi guān
(1).指国君左右的亲近臣僚。《左传·宣公十二年》:“内官序当其夜,以待不虞,不可谓无备。” 杜预 注:“内官,近官。” 孔颖达 疏:“其内官亲近王者,为次序以当其夜,若今宿直递持更也。”
(2).宫中的女官属。《左传·昭公三年》:“不腆先君之适,以备内官。”《国语·周语中》:“内官不过九御,外官不过九品。” 韦昭 注:“九御,九嬪也。”
(3).宦官,太监。《史记·李斯列传》:“ 高 固内官之厮役也,幸得以刀笔之文进入 秦 宫。” 唐 李德裕 《长安秋夜》诗:“内官传詔问戎机,载笔金鑾夜始归。” 清 尤侗 《王先生》诗:“不见 高皇 竖铁牌,内官不许干朝政。”
(4).内朝官,对“外朝官”而言。《隋书·百官志下》:“诸省及左右卫、武候、领左右监门府为内官,自餘为外官。”
(5).指在朝廷任职的官员,对地方官而言。《旧唐书·韦嗣立传》:“窃见朝廷物议,莫不重内官,轻外职,每除授牧伯,皆再三披诉。”
词语解释:诸天  拼音:zhū tiān
(1).佛教语。指护法众天神。佛经言欲界有六天,色界之四禅有十八天,无色界之四处有四天,其他尚有日天、月天、韦驮天等诸天神,总称之曰诸天。《长阿含经》卷一:“佛告比丘, 毗婆尸菩萨 生时,诸天在上於虚空中,手执白盖宝扇,以障寒暑风雨尘土。” 南朝 宋 谢灵运 《昙隆法师诔》序:“且三界迴沉,诸天倏瞬。”《敦煌变文汇录·频婆娑罗王后宫綵女功德意供养塔生天因缘变文》:“人民欢喜皆称嘆,诸天爱护讚精明。”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法堂里摆列着诸天圣像。”《西游记》第十七回:“诸天遂来洞口报知。”
(2).指神界的众神位。后泛指天界;天空。 唐 谷神子 《博异志·阴隐客》:“修行七十万日,然后得至诸天,或 玉京 、 蓬莱 、 崑閬 、 姑射 。” 清 林则徐 《即目》诗:“不知身与诸天接,却讶云从下界生。”
词语解释:诸葛  拼音:zhū gě
(1).复姓。 三国 吴 有 诸葛瑾 。见《世说新语·品藻》“ 诸葛瑾 ” 刘孝标 注引 三国 吴 韦昭 《吴书》
(2). 诸葛亮 的省称。 晋 左思 《吴都赋》:“ 公孙 国之而破, 诸葛 家之而灭。” 明 刘炳 《寄许永明公冕昆季得夫先生》诗:“ 诸葛 有心扶 汉 室, 包胥 无泪哭 秦 庭。”又如: 诸葛 一生惟谨慎, 吕端 大事不糊涂。
词语解释:诸父  拼音:zhū fù
(1).古代天子对同姓诸侯、诸侯对同姓大夫,皆尊称为“父”,多数就称为“诸父”。《诗·小雅·伐木》:“既有肥羜,以速诸父。”《管子·四称》:“獠猎毕弋,暴遇诸父,驰骋无度,戏乐笑语。”
(2).指伯父和叔父。《庄子·列御寇》:“如而夫者,一命而吕鉅,再命而於车上儛,三命而名诸父,孰协 唐 许 也。” 成玄英 疏:“诸父,伯叔也。”《汉书·王莽传上》:“又外交英俊,内事诸父,曲有礼意。” 唐 韩愈 《祭十二郎文》:“念诸父与诸兄,皆康彊而早世。” 宋 周紫芝 《竹坡诗话》:“ 李京兆 诸父中,有一人尝为 博 守者,不得其名,其人极廉介。”
词语解释:诸缘  拼音:zhū yuán
佛教语。指色香等百般世相。此种种世相,皆为我心识攀缘之所,故称诸缘。《楞严经》卷一:“则汝今者识精元明能诸缘,缘所遗者。” 宋 苏轼 《和陶杂诗》之九:“思我无所思生,安能观诸缘。” 清 顾炎武 《应州》诗之一:“顿觉诸缘减,临风独洒然。”
词语解释:诸尘  拼音:zhū chén
佛教语。指色、声、香、味、触五尘。 唐 王建 《原上新居》诗之七:“焚香向居士,无计出诸尘。” 明 高启 《赋永上人纸帐》:“ 剡 藤裁素幬,坐使诸尘隔。”
词语解释:诸王  拼音:zhū wáng
(1).指古代天子分封的各诸侯王。 汉 潘勗 《册魏公九锡文》:“ 魏国 置丞相以下羣卿百僚,皆如 汉 初诸王之制。”
(2).众王。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一:“还至别殿,诸王亲属进贺。” 元 白珽 《湖居杂兴》诗之一:“御舟初出赏春霏,传是诸王与后妃。”
(3).星名。《晋书·天文志上》:“五车南六星曰诸王,察诸侯存亡。”
词语解释:诸彦  拼音:zhū yàn
众贤才。 南朝 宋 谢灵运 《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八首序》:“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今昆弟友朋,二三诸彦,共尽之矣。” 唐 杜甫 《积草岭》诗:“卜居尚百里,休驾投诸彦。” 宋 王安石 《次杨乐道韵·后殿朝次偶题》:“忽随诸彦登龙尾,尚忆当年应鵠头。”
词语解释:诸有  拼音:zhū yǒu
所有,一切。《百喻经·出家凡夫贪利养喻》:“昔有国王,设於教法:诸有婆罗门等,在我国内,制抑洗浄。”
词语解释:诸兄  拼音:zhū xiōng
所有同宗之兄。《诗·小雅·黄鸟》:“言旋言归,復我诸兄。”《东观汉记·和熹邓后传》:“太后自遭大忧,及 新野君 ,仍丧诸兄,常悲伤思慕,羸瘦骨立,不能自胜。” 唐 韩愈 《祭十二郎文》:“念诸父与诸兄,皆康彊而早世。”
词语解释:诸家  拼音:zhū jiā
(1).各个人家。《后汉书·光武帝纪上》:“初,诸家子弟恐惧,皆亡逃自匿,曰‘ 伯升 杀我’。”
(2).各个学派,亦指研究某一方面学问的各个专家。《周礼·地官·大司徒》“诸公之地封疆方五百里” 唐 贾公彦 疏:“ 司农 据此经,公五百里,侯四百里,与《鲁颂》《论语》合,亦是破诸家之意。” 朱东润 《杜甫叙论》第四章:“这首诗诸家认为是 乾元 二年(七五八)春后作的。”
(3).别的人家。 唐 刘禹锡 《浑侍中宅牡丹》诗:“今朝见颜色,更不向诸家。” 唐 白居易 《樱桃花下有感而作》诗:“风光饶此树,歌舞胜诸家。”
词语解释:诸弟  拼音:zhū dì
(1).所有同宗之弟。《国语·晋语四》:“而惠慈二 蔡 ,刑于 大姒 ,比於诸弟。” 韦昭 注:“诸弟,同宗之弟。” 唐 韦应物 《寒食寄京师诸弟》诗:“把酒看花想诸弟, 杜陵 寒食草青青。”
(2).指所有同胞弟弟。
词语解释:诸夏  拼音:zhū xià
(1). 周 代分封的中原各个诸侯国。泛指中原地区。《左传·闵公元年》:“诸夏亲暱,不可弃也。”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观德》:“灭国十五有餘,独先诸夏, 鲁 晋 俱诸夏也。”
(2).指 中国 。 明 王鏊 《震泽长语·音韵》:“ 瞿曇 之书,能入诸夏,而 宣尼 之书,不能至 跋提河 者,以声音之道障阂耳。” 郭沫若 《归去来·由日本回来了》:“欣将残骨埋诸夏,哭吐精诚赋此诗。”
词语解释:诸相  拼音:zhū xiāng
佛教语。指一切事物外现的形态。《维摩诘所说经·弟子品》:“法常寂然,灭诸相故。” 唐 李邕 《五台山清凉寺碑》:“示立诸相而无所立,广度羣生而无所度。” 唐 高适 《同诸公登慈恩寺浮图》诗:“香界泯羣有,浮图岂诸相。”
词语解释:诸妄  拼音:zhū wàng
所有,一切。《汉书·李广传》:“而诸妄校尉已下,材能不及中,以军功取侯者数十人。” 颜师古 注引 张晏 曰:“妄犹凡也。”
词语解释:诸事  拼音:zhū shì
(1).各样事情。《史记·李斯列传》:“且陛下富於春秋,未必尽通诸事,今坐朝廷,谴举有不当者,则见短於大臣,非所以示神明於天下也。”《儒林外史》第二三回:“叔公如今只要説同这个人相好,他就诸事放心。”《天雨花》第十四回:“诸事已毕,自然岁底方回。”
(2).别的事。 唐 李绰 《尚书故实》:“吾诸事不足法,惟书画可法。”
(3).别的物品。 元 乔吉 《金钱记》第一折:“待要与他些甚东西为信物,身边诸事皆无,只有开元通宝金钱五十文,与他为表记。”
词语解释:诸孤  拼音:zhū gū
众孤儿。《礼记·月令》:“﹝仲春之月﹞养幼少,存诸孤。” 唐 韩愈 《扶风郡夫人墓志铭》:“葬有日,言曰:吾父友惟 韩丈人 视诸孤,其往乞铭。” 明 冯梦龙 《智囊补·闺智·李景让母》:“母祝之曰:‘吾闻无劳而获,身之灾也。天若矜我贫,则愿诸孤学问有成,此不敢取。’”
词语解释:诸蛮  拼音:zhū mán
古代对我国西南少数民族的总称。 唐 元稹 《故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司徒兼太子少傅赠太保郑国公食邑三千户严公行状》:“缘溪诸蛮,狐鼠跧窜,王师步趋,不习嵌嶮。”《新唐书·吐蕃传下》:“比年寇 黎 巂 , 皋 常折其兵, 定德 畏得罪,遂来降,因定 昆明 诸蛮。”
词语解释:诸谢  拼音:zhū xiè
指 晋 谢安 、 谢石 、 谢玄 等人。 唐 唐彦谦 《汉代》诗:“ 王氏 怜诸 谢 , 周郎 定 小乔 。”
词语解释:诸恶  拼音:zhū è
(1).各种恶行。《大智度论》卷十八:“诸恶莫作,诸善奉行,自浄其意,是诸佛教。” 清 刘廷玑 《在园杂志》卷二:“其中家常日用,应酬世务,奸诈贪狡,诸恶皆作,果报昭然。”
(2).众恶人。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与君有旧,书至则必起雄师,立残诸恶。”
词语解释:诸余  拼音:zhū yú
(1).其他;其馀。 唐 王建 《赠人》诗之二:“朝回不向诸餘处,骑马城西检校花。”《敦煌变文集·八相变》:“未向此间来救度,且於何处大基缘,当时不在诸餘国,示现权居 兜率天 。” 元 关汉卿 《金线池》第三折:“只除了心不志诚,诸餘的所事儿聪明。”
(2).一切;种种。 唐 韩愈 《赠刘师服》诗:“朱颜皓颈讶莫亲,此外诸餘谁更数。” 宋 危稹 《渔家傲》词:“老去诸餘情味浅,诗情不上闲釵釧。” 元 马致远 《汉宫秋》第二折:“他诸餘可爱,所事儿相投。”
词语解释:诸少  拼音:zhū shǎo
众年轻子弟。《晋书·王羲之传》:“门生归,谓 鉴 曰:‘ 王氏 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惟一人在东牀坦腹食,独若不闻。’”
词语解释:诸处  拼音:zhū chǔ
(1).他处。 唐 元稹 《放言》诗之三:“必若乖龙在诸处,何须惊动自来人?” 唐 白居易 《龙门下作》诗:“筋力不将诸处用,登山临水咏诗行。” 唐 谷神子 《博异志·崔玄微》:“主人甚贤,只此从容不恶,诸处亦未胜於此也。”
(2).处处;各处。 唐 王建 《题詵法师院》诗:“僧院不求诸处好,转经唯有一窗明。” 宋 张先 《醉垂鞭》词:“细看诸处好,人人道,柳腰身。”《水浒传》第五二回:“次日陞厅,便行移公文,诸处缉捕,捉拿 朱仝 正身。”
词语解释:诸曹  拼音:zhū cáo
犹言各部。亦借指各部的官员。《汉书·百官公卿表上》:“侍中、中常侍得入禁中,诸曹受尚书事。” 颜师古 注引 晋灼 曰:“《汉仪注》诸吏、给事中日上朝謁,平尚书奏事,分为左右曹。”《后汉书·马援传》:“诸曹时白外事。” 宋 苏轼 《东坡志林·陈昱被冥吏误追》:“又使诸曹检己籍,曹示之。”
词语解释:诸司  拼音:zhū sī
众官吏;众官署。《左传·桓公十三年》:“其谓君抚小民以信,训诸司以德,而威莫敖以刑也。”《新唐书·百官志一》:“诸司奏大事者,前期三日具状,长官躬署,对仗伏奏,仗下,中书门下涖读。”
词语解释:诸水  拼音:zhū shuǐ
(1).各条水流。 唐 李白 《清溪行》:“ 清溪 清我心,水色异诸水。”
(2).各样的水。 清 张岱 《陶庵梦忆·禊泉》:“昔人水辨 淄 澠 ,侈为异事。诸水到口实实易辨,何待 易牙 !”
词语解释:诸根  拼音:zhū gēn
佛教语。谓信、勤、念、定、慧五根及其他一切善根;或指眼、耳、鼻、舌、身五根。《无量寿经》卷上:“具足成就无量总持百千三昧,诸根智慧广普寂定……今日世尊,诸根悦豫,姿色清浄,光颜巍巍。” 清 敬安 《雪中酬徐叔鸿郎中见怀之作》诗:“断妄诸根寂,观空万事慵。”
词语解释:诸戎  拼音:zhū róng
古代称众少数民族。《国语·晋语七》:“五年,诸 戎 来请服。”《新唐书·吐蕃传上》:“其地东与 松 、 茂 、 巂 接,南极 婆罗门 ,西取四镇,北抵 突厥 ,幅圆餘万里, 汉 魏 诸戎所无也。”
词语解释:诸吕  拼音:zhū lǚ
指 汉 代 吕后 的亲信 吕产 、 吕禄 等。 汉 司马迁 《报任少卿书》:“ 絳侯 诛诸 吕 ,权倾五伯,囚於请室。” 三国 魏 曹冏 《六代论》:“及诸 吕 擅权,图危 刘氏 。” 陈白尘 《大风歌》第一幕第四场:“她口称重用老臣,其实扶植诸 吕 势力。”
词语解释:诸蕃  拼音:zhū fān
指边疆各少数民族。《新唐书·吐蕃传上》:“且 莫贺延磧 袤二千里,无水草,若北接虏, 唐 兵不可度而北,则 伊西 、 北庭 、 安西 诸蕃悉亡。”
词语解释:诸妇  拼音:zhū fù
兄弟之妻的统称。《礼记·昏义》“和於室人” 汉 郑玄 注:“室人,谓女妐、女叔、诸妇也。” 孔颖达 疏:“诸妇,谓娣姒之属。”《后汉书·独行传·缪肜》:“少孤,兄弟四人,皆同财业。及各娶妻,诸妇遂求分异,又数有鬭争之言。”
词语解释:诸漏  拼音:zhū lòu
佛教语。各种烦恼。漏,指贪欲、瞋恨、愚痴带来的烦恼。《正法华经·光瑞品》:“无有诸漏,无所不入。” 宋 王安石 《平甫游金山同大觉见寄相见后次韵》之二:“独往便应诸漏尽,相逢未免故情深。” 梁启超 《公祭康南海先生文》:“事已则宜返其乡,诸漏已尽不受后有,奚恋乎末次报身之一皮囊。”
词语解释:诸姑  拼音:zhū gū
父之众姊妹。《诗·邶风·泉水》:“问我诸姑,遂及伯姊。” 毛 传:“父之姊妹称姑。” 唐 刘肃 《大唐新语·匡赞》:“父子、母子尚有逼夺,何诸姑所能容?”
词语解释:诸姬  拼音:zhū jī
(1).指同是 姬 姓的女子。《诗·邶风·泉水》:“孌彼诸 姬 ,聊与之谋。” 毛 传:“诸 姬 ,同姓之女。”
(2).众 姬 姓之国。《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汉 阳诸 姬 , 楚 实尽之。” 杜预 注:“ 姬 姓之国在 汉 北者, 楚 尽灭之。”《国语·郑语》:“若 周 衰,诸 姬 其孰兴?” 三国 魏 曹冏 《六代论》:“暨乎 战国 ,诸 姬 微矣。”
(3).众女伎。 清 张岱 《陶庵梦忆·朱云崃女戏》:“得一讚语,輒走戏房,与诸姬道之,佹出佹入,颇极劳顿。” 清 捧花生 《画舫馀谭》卷一:“招朋好八九人,集 藿甘园 ,观诸姬奏伎。”
词语解释:诸般  拼音:zhū bān
各种;各方面。 宋 苏轼 《论桩管坊场役钱札子》:“并用支酬衙前,召募纲运官吏,接送雇人及应缘衙役人诸般支使。”《水浒传》第三二回:“这个兄弟诸般都肯向前,只是有这些毛病。”《天雨花》第十四回:“宅中只有随身物,诸般停当尽完成。” 萧乾 《雁荡行》:“雏燕在溪上轻佻地掠出诸般姿势。”
词语解释:诸史  拼音:zhū shǐ
(1).众史官。《书·金縢》:“二公及王乃问诸史与百执事。”
(2).各种史书。 元 白珽 《李翰林墓》诗:“ 謫仙 真天人,出处见诸史。” 清 陈维崧 《徵赎十三经十七史毛氏书板启》:“且夫室无诸史,詎号儒林?架鲜全经,何名学者?”
词语解释:诸众  拼音:zhū zhòng
众多;许多。《吕氏春秋·谨听》:“诸众齐民,不待知而使,不待礼而令。” 高诱 注:“非一,故言诸众。”《史记·夏本纪》:“诸众谗嬖臣,君德诚施皆清矣。”
词语解释:诸胡  拼音:zhū hú
古代对我国北方和西方各少数民族的统称。《新唐书·突厥传上》:“又委政诸胡,斥远宗族不用,兴师岁入边,下不堪苦。”
词语解释:诸冯  拼音:zhū féng
古地名。《孟子·离娄下》:“ 舜 生於 诸冯 。” 杨伯峻 注:“ 诸冯 ,传説在今 山东 菏泽县 南五十里。”一说在 山西 。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山西三·平阳府》:“又 诸冯山 ,在县东北四十里,《孟子》云 舜 生 诸冯 ,盖即此。”
词语解释:诸卿  拼音:zhū qīng
(1).古代天子和诸侯所属的众高级官员。《左传·昭公元年》:“若野赐之,是委君貺於草莽也,是寡大夫不得列於诸卿也。”《韩非子·内储说下》:“公不听,居三月,诸卿作难,遂杀 厉公 而分其地。”
(2).古代君上对众多臣下的称呼。《后汉书·马武传》:“帝后与功臣诸侯讌语,从容言曰:‘诸卿不遭际会,自度爵禄何所至乎?’”
(3).诸多年少长者。《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蚡 为诸郎” 裴駰 集解引 晋 徐广 曰:“一云‘诸卿’。时人相号长老老者为‘诸公’,年少者为‘诸卿’,如今人相号为‘士大夫’也。”
词语解释:诸书  拼音:zhū shū
诸子之书。《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蚡 辩有口,学《槃盂》诸书, 王太后 贤之。” 裴駰 集解:“ 应劭 曰:‘诸书,诸子文书也。’ 孟康 曰:‘ 孔甲 《槃盂》二十六篇,杂家书,兼儒、墨、名、法。’”
词语解释:诸侯王  拼音:zhū hóu wáng
汉 代皇子被封为王者。《史记·吕太后本纪》:“辛巳, 高后 崩,遗詔赐诸侯王各千金,将相列侯郎吏皆以秩赐金。” 汉 蔡邕 《独断》:“ 汉 制皇子封为王者,其实古诸侯也。 周 末诸侯或称王,而 汉 天子自以皇帝为称,故以王号加之,总名诸侯王。”
词语解释:诸舅  拼音:zhū jiù
(1).古代天子对异姓诸侯、诸侯对异姓大夫,皆尊称为“舅”,多数就称为“诸舅”。《诗·小雅·伐木》:“既有肥牡,以速诸舅。”
(2).母亲的弟兄们。 晋 潘岳 《杨仲武诔》:“噭噭同生,悽悽诸舅。”《南史·袁湛传》:“初, 陈郡 谢重 , 王胡之 外孙也,於诸舅敬礼多闕。”
词语解释:诸母  拼音:zhū mǔ
(1).庶母。《礼记·曲礼上》:“诸母不漱裳。” 郑玄 注:“诸母,庶母也。” 孔颖达 疏:“诸母,谓父之诸妾有子者。”
(2).称与父亲同辈或年龄相近的妇女;老妇。《史记·高祖本纪》:“ 沛 父兄诸母故人日乐饮极驩,道旧故为笑乐。”《汉书·蒯通传》:“臣之里妇,与里之诸母相善也。里妇夜亡肉,姑以为盗,怒而逐之。妇晨去,过所善诸母,语以事而谢之。”
(3).特指伯母、叔母。 清 黄遵宪 《拜曾祖母李太夫人墓》诗:“诸母背我駡:健犊行破车。”
词语解释:诸品  拼音:zhū pǐn
各种,多种。 明 袁宏道 《岁时纪异》:“灯有楮练、罗帛、琉璃、鱼魫、麦丝、竹缕诸品。” 清 刘廷玑 《在园杂志》卷四:“京师餽遗,必开南酒为贵重,如惠泉、芜湖、四美瓶头、绍兴、金华诸品,言方物也。” 周瘦鹃 《苏州游踪·上元灯话》:“花果有莲藕、玉兰、牡丹、西瓜、葡萄诸品。”
词语解释:诸行  拼音:zhū xíng
各种品行。 晋 葛洪 《抱朴子·行品》:“凡此诸行,了无一然,而不躋善人之迹者,下人也。”
各个行业。 宋 灌圃耐得翁 《都城纪胜·茶坊》:“又有一等专是诸行借工卖伎人会聚行老处,谓之市头。”
词语解释:诸葛菜  拼音:zhū gě cài
即蔓菁。 唐 韦绚 《刘宾客嘉话录》:“ 三蜀 之人,今呼蔓菁为诸葛菜, 江陵 亦然。” 宋 高承 《事物纪原·草木花果·诸葛菜》:“今所在有菜野生,类蔓菁,叶厚多歧差,小子如萝卜,腹不光泽,花四出而色紫,人谓之诸葛亮菜。”
词语解释:诸葛亮  拼音:zhū gě liàng
三国 时 蜀汉 政治家、军事家。字 孔明 。民间故事对他的智慧谋略多所渲染,故常借指足智多谋的人物。 瞿秋白 《乱弹·水陆道场》:“只有他们自己才是精明强干大权独握的 诸葛亮 。” 峻青 《海啸》第二章:“‘放心吧, 嫚姑子 ,’ 老金头 笑嘻嘻地说:‘你不知道你们的头儿是个 诸葛亮 吗?他有退兵之计,你急什么?’”
词语解释:诸校  拼音:zhū xiào
(1).古时指军队各部。《汉书·韩信传》:“诸校(劾)﹝効﹞首虏休,皆贺。” 颜师古 注:“诸校,诸部也,犹今言诸营也。”
(2).众军校。《新唐书·李抱真传》:“副使 李説 及诸校俯首。”
词语解释:诸如  拼音:zhū rú
举例用语。放在所举的例子前面,表示不止一个例子。 孙犁 《澹定集·读作品记(二)》:“他写了木石之盟、金玉良缘以下的,诸如 焙茗 和 万儿 、 秦锺 和 智能 的爱情。”
词语解释:诸宗  拼音:zhū zōng
(1).众宗族。 唐 罗隐 《魏博罗令公附卷有迴》诗:“寒门虽得在诸宗,栖北巢南恨不同。”
(2).佛教语。指佛教各宗派。 梁启超 《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六章第三节:“五祖 宗密 称 圭峯禪师 ,绍述 清凉 ,盛弘华严,兼通诸宗,斯道益以光大。”
词语解释:诸华  拼音:zhū huá
犹诸夏。指中原诸国。后指中原。《左传·襄公四年》:“劳师於戎,而 楚 伐 陈 ,必弗能救,是弃 陈 也。诸华必叛。” 杜预 注:“诸华,中国。” 晋 陆机 《吴趋行》:“穆穆 延陵子 ,灼灼光诸华。” 唐 柳宗元 《禡牙文》:“ 秦 定 百越 , 汉 开九郡,自兹编列,同于诸华。”
词语解释:诸多  拼音:zhū duō
许多;好些个。《水浒传》第八六回:“ 兀颜 统军领了圣旨兵符,便下教场,会集诸多番将,传下将令,调遣诸处军马,前来策应。” 鲁迅 《书信集·致内山完造》:“诸多费神,甚感,容后面谢。” 柯岩 《奇异的书简》一:“说也奇怪,在我的诸多爱好中,有一个是:读信。”
词语解释:诸娣  拼音:zhū dì
众妾。《诗·大雅·韩奕》:“诸娣从之,祁祁如云。” 毛 传:“诸娣,众妾也。” 宋 姜夔 《满江红》词:“命驾羣龙金作軛,相从诸娣玉为冠。”自注:“庙中列坐如夫人者十三人。”
词语解释:诸劫  拼音:zhū jié
诸贼盗。《南齐书·王敬则传》:“即杀十牛解神,并斩诸劫,百姓悦之。”
词语解释:诸御  拼音:zhū yù
(1).嫔妃。《庄子·德充符》:“为天子之诸御,不爪翦,不穿耳。” 成玄英 疏:“夫帝王宫闈,拣择御女,穿耳翦爪,恐伤其形。”
(2).官名。军中理事官员。《史记·越王句践世家》:“乃发习流二千人,教士四万人,君子六千人,诸御千人,伐 吴 。” 司马贞 索隐:“诸御谓诸理事之官在军有职掌者。”
(3).复姓。 春秋 齐 有 诸御鞅 。见《左传·哀公十四年》
词语解释:诸僚  拼音:zhū liáo
(1).同僚。 明 沉德符 《野获编·鬼怪·穆象元判冥》:“诸僚新旧代去者,或未识面,间以相问,则旧者告以此旧寅丈 穆公 。”
(2).古代少数民族名。分布于 岭 南一带和海中岛屿上。《文汇报》1985.10.7:“这些民族在古代被称为 越 人、 百越 、 诸僚 、 五溪 、 僰 人、 濮 人、 侹 人等,悬棺葬葬法会不会和如此众多的民族都有关系呢?”僚,旧作“獠”。
词语解释:诸主  拼音:zhū zhǔ
众神主。《晋书·礼志上》:“诸主既入庙,设脯醢之奠。”
词语解释:诸侯长  拼音:zhū hóu cháng
诸侯中的领袖。《周礼·秋官·掌客》:“王合诸侯而饗礼,则具十有二牢,庶具百物备,诸侯长十有再献。” 郑玄 注:“诸侯长,九命作伯者也。”《吕氏春秋·谕大》:“五伯欲继三王而不成,既足以为诸侯长矣。” 陈奇猷 校释:“如 齐桓公 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诸侯之长。”
词语解释:诸表  拼音:zhū biǎo
(1).各表亲。 唐 薛调 《无双传》:“诸表同处,悉敬事之。” 前蜀 杜光庭 《仙传拾遗·韩愈外甥》:“一见之后,令於学院中与诸表话论,不近诗书,殊若土偶。”
(2).各种章奏表文。 宋 张耒 《明道杂志》:“盖礼部掌撰贺慰诸表,表后署所撰郎官名。”
词语解释:诸罗  拼音:zhū luó
古时对我国西南少数民族的总称。 明 何景明 《安庄道中》诗:“ 岭 徼土风连 百粤 ,郊原人语杂 诸罗 。”
词语解释:诸葛庐  拼音:zhū gě lú
(1). 诸葛亮 隐居时的草庐。 唐 刘禹锡 《陋室铭》:“ 南阳 诸葛 庐,西 蜀 子云 亭。”
(2).名胜古迹名。在 河南省 南阳市 西南 卧龙岗 武侯祠 内,建筑别致,景色幽雅。附近尚有 三顾堂 、 躬耕亭 等胜迹。
词语解释:诸毛  拼音:zhū máo
(1).笔的别名。 唐 韩愈 《寄崔二十六立之》诗:“又论诸毛功,劈水看蛟螭。” 方崧卿 注:“上文诸毛,乃谓笔也。”
(2).指毛发。《法苑珠林》卷十二:“王见此已怖畏不安,诸毛皆竪。”
词语解释:诸趣  拼音:zhū qù
佛教语。六道轮回的别称。佛教的轮回说认为人死后神识进入轮回各道。由于自我善恶业力的不同,在六道中升降浮沉。《楞伽经》卷四:“堕生死海诸趣旷野,如汲井轮。” 章太炎 《菌说》:“六道升降,由于志念进退,其説亦近,而所化者乃其胤胄,非如佛家谓灵魂堕入诸趣也。”
词语解释:诸色  拼音:zhū sè
各色,各种(事或物)。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语资》:“ 薛平 司徒尝送太僕卿 周皓 ,上诸色人吏中,末有一老人,八十餘,著緋。”《水浒传》第五五回:“且説 凌振 把应用的烟火药料,就将做下的诸色火砲,并一应的砲石砲架,装载上车。”《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二十一年》:“既而户部请自 绍兴 十一年至十七年,诸色拖欠钱物,除形势及公吏、卿司与上上有力之家未纳数外,并与放免。从之。”
词语解释:诸科  拼音:zhū kē
(1). 唐 代对科举考试常科中所有科目的总称。 唐 苏鹗 《苏氏演义》卷上:“近代以诸科取士者甚多。”
(2). 北宋 时对科举考试常科中除进士科以外的九经、五经、开元礼、三史、三礼、三传、学究、明经、明法等其他科目的总称。 南宋 尽废诸科,科举常选仅进士一科。《宋史·选举志一》:“ 宋 之科目,有进士,有诸科,有武举。”《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嘉祐四年》:“癸巳,御 崇政殿 ,试礼部奏名进士及明经、诸科及特奏名进士、诸科。”
词语解释:诸边  拼音:zhū biān
即都鄙。京都和边邑。诸,通“ 都 ”。《吕氏春秋·决胜》:“善用兵者,诸边之内,莫不与鬭,虽廝舆白徒,方数百里,皆来会战,势使之然也。” 陈奇猷 校释:“ 马叙伦 曰:‘诸边’疑当作‘都鄙’。《庄子·人间世篇》‘始乎谅,当卒乎鄙’, 俞曲园 先生以《淮南·詮言训》‘故始於都者常卒於鄙’证‘谅’为‘诸’误,‘诸’借为‘都’,此‘诸’‘都’通借之证。‘边’‘鄙’音义并相近。”
词语解释:诸真  拼音:zhū zhēn
诸仙人。 唐 薛用弱 《集异记·蔡少霞》:“百神守护,诸真班列。”
词语解释:诸番  拼音:zhū fān
旧时指西北边境各少数民族。 元 周致中 《异域志》卷上:“富於西戎,专行诸番为商。”《明史·成祖纪三》:“ 麻林 及诸番进麒麟、天马、神鹿。”
词语解释:诸比  拼音:zhū bǐ
天神名。《淮南子·墬形训》:“ 诸比 ,凉风之所生也。” 高诱 注:“ 诸比 ,天神也。”
词语解释:诸坊  拼音:zhū fāng
隋 唐 时以坊为名的各官署。《旧唐书·舆服志》:“武弁,平巾幘……领左右太子诸坊诸率及镇戍流内九品已上服之。”
词语解释:诸凡  拼音:zhū fán
所有;一切。 前蜀 贯休 《上留田》诗:“我欲使诸凡鸟雀,尽变为鶺鴒;我欲使诸凡草木,尽变为 田 荆。” 清 朱之瑜 《中原阳九述略·虏害十条》:“诸凡所为,何惨刻之甚!” 鲁迅 《坟·文化偏至论》:“诸凡事物,无不质化。”
共147,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