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七遇去声 [dù,制度][树木,名词][详注1][shù,数量][详注2][详注3][wù,憎恶][tù][详注4][pū,偃仆][pù,店铺][yù][音顾。《广韵》卖也。][cuò,动词][嘱咐][详注5][详注6][jù][tù][详注7][详注8][详注9][fū][chá ná][音驻。《广韵》鸟声。][音妒。美女也。][详注10][xǔ][详注11]


注1:污 恶去声。《说文》岁也。又染也。一曰去垢污曰污。动词
注2:疏 书疏。音数。条陈也。《扬雄·解嘲》独可抗疏时道是非。
注3:苦 《正韵》苦故切,音库。困也。《西溪丛语》今人不善乘船谓之苦船,北人谓之苦车。 又姓。大夫苦成,见《国语》。又《通志·氏族略》汉有会稽太守苦灼。
注4:圃 《唐韵》《集韵》博故切,音布。《屈原·离骚》朝发轫於苍梧兮,夕余至乎悬圃。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
注5:足 《广韵》子句切《集韵》遵遇切《韵会》子遇切《正韵》将豫切,音沮。《论语》巧言令色足恭。《疏》足,成也。谓巧言令德以成其恭,取媚于人也。《朱传》过也。《扬子·法言》足言足容,德之藻矣。
注6:错 音措。《集韵》金涂谓之错。亦姓。又《博雅》藏也。又《楚辞·九章》万民之生,各有所错兮。《注》错,安也。 又《史记·司马相如传》展采错事。《注》展其官职,设厝其事业也。错,音措。 又《易·系辞》苟错诸地,而可矣。《疏》错,置也。《释文》错,音措。《史记·周本纪》成康之际,天下安宁,刑错四十余年不用。《注》错,置也。 又《史记·张仪传》秦魏之交,可错矣。《注》错,停止也。音措。 又《后汉·寒朗传》二人错愕不能对。《注》错,七故反。错惮,犹仓卒也。
注7:餔 音捕。《集韵》糖餔,饵也。或作䊇𥹴。 又《正字通》饧之浊者曰餔。又鸟名。《尔雅·释鸟》鴩,餔敊。《注》未详。《释文》餔,音步。又《集韵》博故切,音布。与食也。《前汉·高帝纪》老父请㱃,因餔之。《师古曰》以食食之谓之餔。
注8:属 音树。《诗·小雅》君子有徽猷,小人与属。叶上附。
注9:输 指所送之物。《增韵》凡以物送人,则读平声。指所送之物,则读去声。
注10:隃 音戍。《爾雅·釋地》北陵西隃雁門是也。《戰國策》作西兪。
注11:穫 音护。焦穫,地名。《诗·小雅》整居焦穫。《传》焦穫,周地接於猃狁者。《尔雅·释地注》今扶风池阳县瓠中是也。
末字词组
谬误承误惊误诛故贳误聪明误蓄疑自误担误絓误
疑误语误挂误诳误耗误东差西误正误订疑考误
无误乖误遗误阙误诿误迟误沿误衍误
错误缪误脱误贻误跌误闪误搁误一念之误
迷误过误口误豕误勘误追误延误一差二误
沦误差误诬误营误舛误干误惑误玩误
笔误故误诒误耽误鄙误违误旷误爽误
枉误坐误刊误聪明反被聪明误亏误陷误歧误夺误
诖误失误讹误聪明自误扶同诖误一误再误愆误垢误

词语解释:谬误  拼音:miù wù
亦作“ 谬悮 ”。 错误;差错。 汉 王充 《论衡·答佞》:“聪明有蔽塞。推行有谬误,今以是者为贤,非者为佞,殆不得之之实乎?”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青梅》:“妾自谓能相天下士,必无谬悮。” 艾思奇 等《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第九章:“真理愈辩愈明,而谬误总是经不起认真的争辩的。”
词语解释:疑误  拼音:yí wù
亦作“ 疑悮 ”。
(1).迷惑贻误。《东观汉记·尹敏传》:“讖书非圣人所作,其中多近鄙别字,颇类世俗之辞,恐疑误后生。” 唐 陆龟蒙 《甫里先生传》:“先生恐疑悮后学,乃书摭而辨之。” 宋 洪迈 《容斋随笔·浅妄书》:“俗间所传浅妄之书,如所谓《云仙散録》《老杜事实》《开元天宝遗事》之属,皆絶可笑……此皆显显可言者,固鄙浅不足攻,然颇能疑误后生也。”
(2).误解。 唐 李商隐 《凉思》诗:“北斗兼春远, 南陵 寓使迟。天涯占梦数,疑误有新知。”
(3).不清楚或失误之处。 宋 洪迈 《容斋随笔·京师老吏》:“翰苑有 孔目吏 ,每学士制草出,必据案细读,疑误輒告。”
词语解释:无误  拼音:wú wù
没有差错的性质或状态
词语解释:错误  拼音:cuò wù
亦作“ 错悮 ”。
(1).不正确;与客观实际不符。《三国志·魏志·曹爽传》“ 胜 不能觉,谓之信然” 裴松之 注引《魏末传》:“太傅语言错误,口不摄杯,指南为北。”《旧唐书·褚遂良传》:“陛下失言。伏愿审思,无令错误也。” 宋 曹士冕 《法帖谱系·乌镇本》:“此刻字画甚差,肥而极有笔意,颇胜诸帖,惜其间错悮数字为可恨耳。” 沉从文 《〈沉从文散文选〉题记》:“纠正过去把集中在 凤凰 、 乾城 、 永绥 三县的 苗 族同胞当成被征服者的错误看法。”
(2).不正确的认识、行为、动作等。 唐 李白 《古风》之五十:“流俗多错误,岂知玉与珉。”《元史·耶律希亮传》:“令既出矣,必明其错误,以安民心。”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检验》:“验针灸处,是否穴道,有无错悮致死。” 毛泽东 《做一个完全的革命派》:“坚持真理,修正错误。”
(3).错过;耽误。 宋 王禹偁 《稠桑坡车覆》诗:“已被文章相错误,謫官犹载一车书。” 清 盛枫 《盆花》诗:“遭逢既错误,培覆从其类。” 郭沫若 《集外·叹逝》:“他只恨错误了的青春,永远归了过去!”
词语解释:迷误  拼音:mí wù
亦作“ 迷悮 ”。
(1).迷惑谬误。《三国志·魏志·公孙度传》“ 渊 遣使南通 孙权 ,往来赂遗”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既不欲劳动干戈,远涉大川,费役如彼,又悼边陲遗餘黎民,迷误如此。” 唐 骆宾王 《和道士闺情诗启》:“类西 秦 之镜,照彻心灵;同南指之车,导引迷悮。” 宋 王禹偁 《谢赐御制逍遥咏秘藏诠表》:“足可以指迷悮於羣生,扇穆清於四海。” 孙中山 《行易知难·知行总论》:“欲使后知后觉者,了然於向来之迷误,而翻然改图。”
(2).使迷惑;贻误。 汉 焦赣 《易林·损之谦》:“闇昧冥语,转相迷误。”《资治通鉴·晋惠帝永宁元年》:“逆臣 孙秀 ,迷误 赵王 ,当共诛讨。” 明 袁宗道 《论文下》:“其持论大谬,迷误后学,有不容不辨者。”
词语解释:沦误  拼音:lún wù
沉溺于谬误。《文选·鲍照〈拟古〉诗之一》:“南国有儒生,迷方独沦误。” 李善 注:“沉沦谬误也。” 唐 皇甫冉 《题裴二十一新园》诗:“穷年无牵缀,往事惜沦误。”
词语解释:笔误  拼音:bǐ wù
书写时的失误。 唐 黄滔 《误笔牛赋》:“徒见奇於手巧,了莫知其笔误。”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掌故·安南四臣》:“ 江 记作‘二臣’,殆偶笔误耳。” 清 黄遵宪 《杂感》诗:“ 燕 相説 郢 书, 越 人戴章甫,多歧道益亡,举烛乃笔误。”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笞二百系笞一百之误》:“我在《又是‘古已有之’》里说 宋 朝禁止做诗,‘违者笞一百’,今天看见副刊,却是‘笞二百’,不知是我之笔误,抑记者先生校者先生手民先生嫌其轻而改之欤?”
词语解释:枉误  拼音:wǎng wù
错误,差误。《元典章·吏部八·案牍》:“词理不可考视,情实不可悉知,伏虑其间枉误必多。”
词语解释:诖误  拼音:guà wù
贻误;连累。《战国策·韩策一》:“夫不顾社稷之长利,而听须臾之説,詿误人主者,无过於此者矣。”《汉书·息夫躬传》:“昔 秦繆公 不从 百里奚 、 蹇叔 之言,以败其师,悔过自责,疾詿误之臣,思黄髮之言,名垂於后世。” 宋 梅尧臣 《次韵和司马学士虑囚》:“常忧有詿误,非罪罹暴迫。” 清 魏源 《再书〈宋名臣言行录〉后》:“然且欺后世无復读书人,动輒贋某书,臆某事,鼓譟后生,詿误来学。”
词语解释:承误  拼音:chéng wù
沿袭谬误。 章炳麟 《〈文始〉叙例》:“ 李斯 作篆,多所承误。”
词语解释:语误  拼音:yǔ wù
(1).语音不准。 唐 韩愈 《感春》诗之三:“冠欹感髮秃,语误悲齿堕。”
(2).语言谬误。 鲁迅 《呐喊·狂人日记》:“记中语误,一字不易。”
词语解释:乖误  拼音:guāi wù
错谬。《三国志·吴志·韦曜传》:“愚以官爵,今之所急,不宜乖误。囚自忘至微,又作《官职训》《辩释名》各一卷,欲表上之。”《坛经·付嘱品》:“汝等向后,递代流传,毋令乖误。”《续孽海花》第三九回:“若作‘屈躬’,则文义乖误矣。”
词语解释:缪误  拼音:miù wù
错误。 唐 冯贽 《云仙杂记·握麦芒刁字》:“ 牛僧孺 进士时,常握麦芒刁字,有繆误,随手删割点定。”《新唐书·儒学传下·啖助》:“三家言经,各有回舛,然犹悉本之圣人,其得与失盖十五,义或繆误,先儒畏圣人,不敢輒改也。” 清 余怀 《板桥杂记·丽品》:“﹝ 王小大 ﹞广筵长席,人劝一觴,皆膝席欢受,又工于酒,纠觥録事,无毫髮繆误。”
词语解释:过误  拼音:guò wù
亦作“ 过悮 ”。
(1).过失;错误。《书·大禹谟》“宥过无大,刑故无小” 孔 传:“过误所犯,虽大必宥。不忌故犯,虽小必刑。”《后汉书·方术传下·蓟子训》:“﹝ 子训 ﹞尝抱邻家婴儿,故失手堕地而死,其父母惊号怨痛,不可忍闻,而 子训 唯谢以过误,终无它説,遂埋藏之。”《宋史·刑法志三》:“或过悮可悯,别为赎法。” 元 无名氏 《争报恩》楔子:“这也只是拳头无眼,过误打死了人。”《明史·汤开远传》:“ 宣大 巡抚 胡良机 ,陛下知其諳练,两任巖疆,寻因过悮褫革,舆论惜之,岂成命终难反汗哉!” 茅盾 《创造》三:“只要能够认明已往的过误,‘希望’是不骗人的!”
(2).谦辞。不当,不适合。《汉书·外戚传下·孝成许皇后》:“幸得免离茅屋之下,备后宫埽除。蒙过误之宠,居非命所当託。” 南朝 陈 徐陵 《让散骑常侍表》:“况乎谬蒙知己,寧无感激,洪私过误,寘以通班,司宪 文昌 ,遂谐常伯。”
词语解释:差误  拼音:chà wù
亦作“ 差悮 ”。 错误,差错。《韩非子·制分》:“是以赏罚扰乱,邦道差误,刑赏之不分白也。” 唐 韩愈 《进顺宗皇帝实录表状》:“臣当修撰之时,史官 沉传师 等採事得於传闻,詮次不精,致有差误。”《朱子语类》卷九二:“ 政和 中编此书时,多非其人,所以差误如此。” 元 史樟 《庄周梦》第二折:“便诱的心猿顺,怎防着意马骄,奴不如金丹修炼,差悮在分毫。”
词语解释:故误  拼音:gù wù
法律用语。知而故犯与误犯。 唐 崔融 《代宰相上尊号表》:“除指斥之坐,议故误之条。”
词语解释:坐误  拼音:zuò wù
(1).犯误判罪。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忧危竑议后记》:“忽一人独呼曰:‘寃哉 荷花儿 ,杀人者我也。’兵卒逮至法场,输服无异辞。时 荷花儿 已刑毕,故翁与曹郎 徐贸源 而下,皆坐误罢归。”
(2).坐失(时机)。 毛泽东 《为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而斗争》:“否则,因循坐误,责有攸归;全国丧亡,嗟悔无及。”
词语解释:失误  拼音:shī wù
亦作“ 失悮 ”。
(1).差错;过错。《汉书·梁平王刘襄传》:“更审考清问,著不然之效,定失误之法,而反命於下吏。” 宋 姜夔 《续书谱·草》:“若泛学诸家,则字有工拙,笔多失误。”《水浒传》第八一回:“你两个就从索上盘将出来。四更为期,不可失悮。”《红楼梦》第八十回:“ 宝蟾 又乔装躲闪,连忙缩手;两下失悮,‘豁啷’一声,茶碗落地。” 郭小川 《万里长江横渡》诗:“革命者宁愿在大风大浪中照见自己,改正失误。”
(2).疏忽;耽误。 元 关汉卿 《谢天香》第一折:“他则道官身休失误,啟口更无词。”《水浒传》第三九回:“兄弟小心,不要贪酒,失误了哥哥饮食。”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掌故·陈侍御奏折》:“如大学士 马尔赛 、 訥亲 ,皆以失误军机,即行正法。”
词语解释:惊误  拼音:jīng wù
谓因耽误韶年而惊叹悔恨。 唐 白居易 《曲江感秋》诗之二:“当春不欢乐,临老徒惊悮。”
词语解释:挂误  拼音:guà wù
(1).贻误;连累。《红楼梦》第六二回:“他倒有心给你们一瓶子油,又怕挂误着打窃盗官司。”《儿女英雄传》第九回:“惹了这场大祸便走了,日后破案,也难免挂误。”
(2).因受连累而失官。《红楼梦》第六一回:“虽然这 柳家的 没偷,到底有些影儿,人才説他。虽不加刑,也革出不用。朝廷原有挂误的,到底不算委屈了他。”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一:“ 杨守知 ,字 次也 , 康熙 庚辰进士。以道员挂误,候补 南河 。”
词语解释:遗误  拼音:yí wù
亦作“ 遗悮 ”。
(1).遗漏和错误;过失。《后汉书·列女传·蔡琰》:“於是缮书送之,文无遗误。”《北史·杨汪传》:“时繫囚二百餘人, 汪 通宵究审,詰朝而奏,曲尽事情,一无遗误,帝甚嘉之。” 宋 梅尧臣 《王侍讲原叔挽词》之一:“博古无遗悮,遭时有重名。” 明 余继登 《典故纪闻》卷十六:“近日讲官小有遗误,遽遭纠劾,荷蒙圣恩,时置不问。” 丁玲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二六:“只要调查周到,没有遗误就行。”
(2).贻误;耽误。 清 吴仪 《〈长生殿〉序》:“然 则成 ( 高明 )以‘不寻宫数调’自解,韵每混通,遗悮来学。”《儿女英雄传》第十八回:“他老羞变怒,便借桩公事,参了这位爷一本,道他‘刚愎任性,遗误军情’。”《清史稿·食货志三》:“且虑运军裁革,遗误漕运。” 郭沫若 《黑猫》七:“我只以为这是我们大哥耽溺于腐化的生活而遗误了国家的大业。”
词语解释:脱误  拼音:tuō wù
(1).脱漏、错误。《后汉书·安帝纪》:“詔謁者 刘珍 及五经博士,校定 东观 五经、诸子、传记、百家蓺术,整齐脱误,是正文字。” 唐 刘知几 《史通·古今正史》:“ 刘向 取校 欧阳 、大小 夏侯 三家经文,脱误甚众。” 清 孙星衍 《〈说文〉序》:“ 汉 人之书多散佚,独《説文》有完帙,盖以歷代刻印得存,而传写脱误,亦所不免。” 郭沫若 《我怎样写〈棠棣之花〉》:“《战国策》本是由零星的篇简集成的书,文字亦多脱误。” 钱锺书 《〈围城〉重印前记》:“这部书初版时的校读很草率,留下不少字句和标点的脱误。”
(2).疏忽失误。《后汉书·刘宽传》:“物有相类,事容脱误。”
词语解释:口误  拼音:kǒu wù
因疏忽而说错话或念错字
词语解释:诬误  拼音:wū wù
歪曲和谬误。 梁启超 《致伍秩庸星使书》:“若能在彼中设一西文报,辨其诬误,昌言 中国 教化之善,及其可以振兴之道,俾知吾国之尚有人在,则亦弭患无形之一术也。”
词语解释:诒误  拼音:yí wù
贻误。错误遗留下去,使受到坏的影响。 清 毛甡 《〈赖古堂文集〉序》:“且余遘閔有年矣,其更相詒误,族党之餘,渐暨友朋,心非不念之而难言也。”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十一:“沿习不察,积非成是,始于士大夫不讨掌故,道听涂説,其究至詒误于家国。”
词语解释:刊误  拼音:kān wù
(1).订正讹误。亦有以“刊误”为书名者。如《新唐书·艺文志三》载有 李涪 《刊误》二卷,《宋史·艺文志一》载有 刘攽 《汉书刊误》四卷。
(2).刻印造成的文字讹误。 郭沫若 《李白与杜甫·杜甫与岑参》:“可能是 杜甫 没有记准确,也可能是‘十年许’的笔误或者刊误。”
词语解释:讹误  拼音:é wù
亦作“ 讹悮 ”。亦作“譌误”。 错误。多指文字、记载方面。 南朝 梁 任昉 《为王金紫谢齐武帝示〈太子律〉序启》:“而年世浸远,篇牘讹误,朽编落简,见诬前淑。” 宋 吕陶 《尚书屯田郎中常公墓志铭》:“公考验图券,详辨讹误。”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婴宁》:“但念无以阶进,欲呼姨氏,顾从无还往,惧有讹悮。” 章炳麟 《国故论衡·辨诗》:“此乃 秦 音通转,非为譌误。”
词语解释:诛故贳误  拼音:zhū gù shì wù
谓严惩故意犯罪的人,宽赦无意中犯错误的人。 汉 王充 《论衡·答佞》:“故曰:刑故无小,宥过无大。圣君原心省意,故诛故貰误。”
词语解释:诳误  拼音:kuáng wù
欺骗迷惑。 汉 焦赣 《易林·革之坎》:“华言风语,乱相誑误,终无兇事,安寧如故。”《三国志·魏志·公孙度传》“ 渊 遣使南通 孙权 ”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吴 韦昭 《吴书》:“今 魏 家不採録忠善,褒功臣之后,乃令谗譌得行其志,听 幽州 刺史、 东莱 太守誑误之言,猥兴州兵,图害臣郡。”《资治通鉴·唐睿宗景云二年》:“议者咸称 太平公主 令胡僧 慧范 曲引此曹,誑误陛下。”
词语解释:阙误  拼音:quē wù
亦作“ 闕悮 ”。 错失,失误。《三国志·吴志·周瑜传》:“ 瑜 少精意於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闕误, 瑜 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人謡曰:‘曲有误, 周郎 顾。’” 宋 欧阳修 《乞罢郭承祐知邢州》:“不得容庇不才因循,不切糺举,却致临事闕悮。”《文献通考·经籍二十》:“唯论次多闕误,而事迹粗存。”
词语解释:贻误  拼音:yí wù
亦作“ 貽悮 ”。 耽误。《红楼梦》第九三回:“若有并未告假,私自出去,传唤不到,貽误公事的,立刻给我打了撵出去!” 太平天囯 洪仁玕 《戒浮文巧言谕》:“倘或听之不聪,即将貽误非浅。” 陈夔龙 《梦蕉亭杂记》卷二:“儻再不知自爱,貽悮公事,白简具在,不能为尔辈恕矣。” 鲁迅 《书信集·致李桦》:“在信中发表个人意见不要紧,倘一公开,深恐贻误大局。”
词语解释:豕误  拼音:shǐ wù
犹豕亥。 清 朱彝尊 《风怀二百韵》:“问年愁豕误,降日叶蛇祥。”
词语解释:营误  拼音:yíng wù
惑乱。《新唐书·李绛传》:“此非陛下意,必憸人以此营误上心。”
词语解释:耽误  拼音:dān wù
拖延贻误。《金史·天文志》:“有童謡云:‘青山转,转山青。耽误尽,少年人。’盖言是时人皆为兵,转鬪山谷,战伐不休,当至老也。”《水浒传》第八回:“ 林冲 道:‘感谢泰山厚意,只是 林冲 放心不下,枉自两相耽误。’”《红楼梦》第二四回:“早告诉我一声儿,多大点子事,还值的耽误到这会子。” 冰心 《我的朋友的母亲》:“你是有家有孩子的人,散了就完了,人家F小姐一个多才多艺的女子,岂不就被你耽误了。” 浩然 《艳阳天》第二章:“在这一刻千金的时候,白白耽误了半个月,抢种晚庄稼根本就来不及了。”
词语解释:聪明反被聪明误  拼音:cōng míng fǎn bèi cōng míng wù
谓聪明人反为聪明所误。语本 宋 苏轼 《洗儿》诗:“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西湖二集》卷四:“ 苏东坡 晓得一生吃亏在聪明二字,所以有感作这首诗,然与其聪明反被聪明误,不如做个愚蠢之人,一生无灾无难,安安稳稳,做到九棘三槐、极品垂朝,何等快活,何等自在!” 从维熙 《北国草》第五章一:“我们希望你,不要玩弄小聪明,你已经不止一次‘聪明’反被‘聪明’误了。” 刘绍棠 《两草一心》:“他弄巧成拙,聪明反被聪明误,连写了好几遍深刻检查,才算脱险。”亦省作“ 聪明误 ”、“ 聪明自误 ”。 明 收春主人 《懒画眉·男遭闪》曲:“一时懞懂把聪明误,弃李寻桃惹咲多。” 清 王端履 《重论文斋笔录》卷四:“文被聪明误,材因患难多。” 清 叶廷琯 《鸥陂渔话·马士英有才艺》:“録而存之,非谓不以人废言,欲使世之閲其文者,知其聪明自误耳。”
词语解释:聪明自误  拼音:cōng míng zì wù
见“ 聪明反被聪明误 ”。
词语解释:聪明反被聪明误  拼音:cōng míng fǎn bèi cōng míng wù
谓聪明人反为聪明所误。语本 宋 苏轼 《洗儿》诗:“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西湖二集》卷四:“ 苏东坡 晓得一生吃亏在聪明二字,所以有感作这首诗,然与其聪明反被聪明误,不如做个愚蠢之人,一生无灾无难,安安稳稳,做到九棘三槐、极品垂朝,何等快活,何等自在!” 从维熙 《北国草》第五章一:“我们希望你,不要玩弄小聪明,你已经不止一次‘聪明’反被‘聪明’误了。” 刘绍棠 《两草一心》:“他弄巧成拙,聪明反被聪明误,连写了好几遍深刻检查,才算脱险。”亦省作“ 聪明误 ”、“ 聪明自误 ”。 明 收春主人 《懒画眉·男遭闪》曲:“一时懞懂把聪明误,弃李寻桃惹咲多。” 清 王端履 《重论文斋笔录》卷四:“文被聪明误,材因患难多。” 清 叶廷琯 《鸥陂渔话·马士英有才艺》:“録而存之,非谓不以人废言,欲使世之閲其文者,知其聪明自误耳。”
词语解释:聪明误  拼音:cōng míng wù
见“ 聪明反被聪明误 ”。
词语解释:聪明反被聪明误  拼音:cōng míng fǎn bèi cōng míng wù
谓聪明人反为聪明所误。语本 宋 苏轼 《洗儿》诗:“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西湖二集》卷四:“ 苏东坡 晓得一生吃亏在聪明二字,所以有感作这首诗,然与其聪明反被聪明误,不如做个愚蠢之人,一生无灾无难,安安稳稳,做到九棘三槐、极品垂朝,何等快活,何等自在!” 从维熙 《北国草》第五章一:“我们希望你,不要玩弄小聪明,你已经不止一次‘聪明’反被‘聪明’误了。” 刘绍棠 《两草一心》:“他弄巧成拙,聪明反被聪明误,连写了好几遍深刻检查,才算脱险。”亦省作“ 聪明误 ”、“ 聪明自误 ”。 明 收春主人 《懒画眉·男遭闪》曲:“一时懞懂把聪明误,弃李寻桃惹咲多。” 清 王端履 《重论文斋笔录》卷四:“文被聪明误,材因患难多。” 清 叶廷琯 《鸥陂渔话·马士英有才艺》:“録而存之,非谓不以人废言,欲使世之閲其文者,知其聪明自误耳。”
词语解释:耗误  拼音:hào wù
耽误。 李大钊 《今》:“吾人在世,不可厌‘今’而徒回思‘过去’,梦想‘将来’,以耗误‘现在’的努力。”
词语解释:诿误  拼音:wěi wù
推托耽误。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镇南关起义清方档案》:“著该抚悉心筹画,妥筹布置,勿得藉口兵单,稍涉諉误。”
词语解释:跌误  拼音:diē wù
差误;失误。 汉 王充 《论衡·儒增》:“使当今射工射禽兽於野,其欲得之,不餘精力乎!及其中兽,不过数寸。跌误中石,不能内锋,箭摧折矣。夫如是,儒书之言 楚熊渠子 、 养由基 、 李广 射寝石,矢没卫饮羽者,皆增之也。”
词语解释:勘误  拼音:kān wù
校正书刊中文字上的错误。如:勘误表。
词语解释:舛误  拼音:chuǎn wù
错误。 清 叶廷琯 《吹网录·温飞卿诗顾注之疏》:“他如‘醉后独知殷甲子,乘舟觅吏经舆县’二句注语, 钱宫詹 《潜研堂文集》中,曾言其踳误,兹不再论。” 清 俞樾 《群经平议·论语一》“ 崔子 弑 齐君 ”:“夫 崔子 弑君,何得改读为 高子 ,《释文》此条必有踳误。”
词语解释:鄙误  拼音:bǐ wù
错误;过失。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材理》:“善言出己,理足则止;鄙误在人,过而不迫。” 刘昞 注:“鄙犹否,即错误也。”
词语解释:亏误  拼音:kuī wù
亦作“ 亏悮 ”。 差错。 明 唐顺之 《凤阳等处灾伤疏》:“但容臣暂借 淮 扬 漕米五六万石。待臣防过春汛,半年之后,收拾餘银,多方糴买,运还京仓。此只迟五六万石半年之运,臣必不敢亏误。”《水浒传》第十三回:“奉相公钧旨,教你两箇俱各用心。如有亏悮处,定行责罚。若是赢时,多有重赏。”
词语解释:扶同诖误
被牵连而做错了事
词语解释:蓄疑自误
蓄藏疑虑,自我耽误
词语解释:东差西误  拼音:dōng chà xī wù
谓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差池、错误。形容办事不得力。《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五:“原约一到任所差人进京图干此事,谁知所托去的,多不得力。我这里好不盼望,不甫能勾回箇信来,定是东差西误的。”
词语解释:迟误  拼音:chí wù
亦作“ 迟悮 ”。 迟延耽误。《元典章·礼部四·伪学》:“所在官司迟悮开试日期,监察御史、肃政廉访司纠弹治罪。” 明 冯梦龙 《精忠旗·忠裔道毙》:“官府限著日期,岂敢迟误?”《红楼梦》第七三回:“到底主子的东西,我们不敢迟悮,终久要赎的。”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友爱昆仲》:“ 果恭王 因救火迟悮,復交通外吏事发……降王为贝勒。” 鲁迅 《书信集·致台静农》:“转寄之函,迟误者多矣。”
词语解释:闪误  拼音:shǎn wù
方言。闪失;因疏忽而误事。 柳青 《铜墻铁壁》第六章:“快派人把这封信送到 巩家沟 乡政府去。是动员慰劳品的事,可不能闪误!”
词语解释:追误  拼音:zhuī wù
犹悔过。 唐 元结 《寱论》:“俾悔过追误,与天下如新。”
词语解释:干误  拼音:gàn wù
谓冲犯而使错乱。 三国 蜀 诸葛亮 《便宜十六策·斩断》:“干误次第,才可呵止,度营出入,不由门户,不自啟白,姦邪所起,知者不告,罪同一等。”
词语解释:违误  拼音:wéi wù
亦作“ 违悮 ”。 耽误;失误。 元 无名氏 《谢金吾》第二折:“等哥哥回来,小心在意,休违误者。” 明 沉榜 《宛署杂记·宣喻》:“如今正当闲暇,宜预修农器,以备来岁之用,勿得违悮。” 清 吴敏树 《先考行状》:“尤喜钞书,积巨册,首尾端楷,若一无违误者。”
词语解释:陷误  拼音:xiàn wù
谓陷入误区。 唐 赵璘 《因话录·商下》:“ 还古 每出行,必封管钥付家人曰:‘留待二十九郎偿博,勿使别为债息,为恶人所陷误也。’”
词语解释:一误再误  拼音:yī wù zài wù
谓一再失误。语本《宋史·魏王廷美传》:“ 太宗 以传国之意访之 赵普 。 普 曰:‘ 太祖 已误,陛下岂容再误邪?’” 清 二石生 《十洲春语》卷上:“阿母以钱树子望,常勒高价。姬曰:‘儿不知贱质值几金钱,将以奇货居之,使儿一误再误。迴首前尘,终入苦海。’” 蔡东藩 许廑父 《民国通俗演义》第一二五回:“徒以误解民治真精神,且过恃自己之武力,一误再误,而卒自陷于穷途。”
词语解释:担误  拼音:dān wù
贻误,因拖延而误事。 元 施惠 《一枝花·咏剑》套曲:“则为俺未遂封侯把他久担误。”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上:“其意见正有此病,最能担误人,不可不涤除耳。”《古今小说·陈御史巧勘金钗钿》:“只是他无家无室,终是我母子担误了他。”《儒林外史》第七回:“考选还在明年,你要等除服,所以担误。”
词语解释:正误  拼音:zhèng wù
勘正错误。如:正误表。
词语解释:沿误  拼音:yán wù
因袭谬误。 清 叶廷琯 《吹网录·亭林年谱有沿误处》:“就 车 谱所载, 石州 尚间有沿误未为改正者。”
词语解释:搁误  拼音:gē wù
犹耽误。 吴组缃 《山洪》十四:“他的婚期就在这两天,恐怕要搁误了。”
词语解释:延误  拼音:yán wù
迟延耽误。 清 林则徐 《札苏藩司儹修宝山海塘工程并查报各项款数》:“邇来天气晴霽,亟应乘时儹修完固,以资捍御,未便稍事延误。” 鲁迅 《书信集·致许寿裳》:“转信殊多延误,此后赐示,似不如由内山书店转也。”
词语解释:惑误  拼音:huò wù
(1).使之疑而误之。《楚辞·九章·惜往日》:“蔽晦君之聪明兮,虚惑误又以欺。” 姜亮夫 校注:“使之疑而误之也。”
(2).谓迷之使误。《汉书·马宫传》:“臣知妾不得体君,卑不得敌尊,而希指雷同,诡经辟説,以惑误上。”
词语解释:旷误  拼音:kuàng wù
疏忽;耽误。 清 朱克敬 《瞑庵杂识》卷二:“因办釐而旷误职守,既恐莫肃官常;因办釐而儕伍商民,更觉有乖治体。” 郑观应 《盛世危言·邮政上》:“遇有军务,羽檄飞驰,又必增设驛马,公家之费累万盈千,而积弊所丛,时虞旷误。”
词语解释:歧误  拼音:qí wù
亦作“ 歧悮 ”。 差错,错误。 清 章学诚 《校雠通义·辨嫌名》:“此则人名字号之不一,亦开歧悮之端也。” 清 恽敬 《读〈晏子〉一》:“﹝《晏子春秋》﹞盖由采掇所就,故书中歧误复重多若此。”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行军总要》:“如明早五更起身,今晚即将路程单交与各军总制,熟记在心,以便带兵按程前行,不致歧误。”
词语解释:愆误  拼音:qiān wù
差错。 清 阮元 《文言说》:“故同为一言,转相告语,必有愆误。”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一篇:“虑有愆误,则练句协音,以便记诵。”
词语解释:絓误  拼音:guà wù
因受牵连而失官。 宋 文莹 《湘山野录续录》:“公曰:‘其将奈何?’吏曰:‘幸公之算未尽,暂絓误至此尔,但遣之,俾託生可却还。’” 金 元好问 《中州集·史御史肃》:“ 大中 党狱起,为所絓误,謫 静难军 节度副使。”《清史稿·圣祖纪一》:“丙申,詔曰:‘逆贼倡乱,仰服天诛,絓误之徒,宜从宽典。’”
词语解释:订疑考误  拼音:dìng yí kǎo wù
订正、考据疑误的文字。 明 李檗 《陈霆〈两山墨谈〉序》:“先生《墨谈》之书,大则根经据史,订疑考误,小则别事兴物,穷情尽变。”
词语解释:衍误  拼音:yǎn wù
增衍和讹误。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论文上·张南山文》:“二十四史浩如烟海,大义微恉,前人亦多未窥见,字句之衍误,则更不胜爬梳。”
词语解释:一念之误  拼音:yī niàn zhī wù
见“ 一念之差 ”。
词语解释:一念之差  拼音:yī niàn zhī chà
一个念头的差错。 宋 陆游 《丈人观》诗:“我亦宿诵五千文,一念之差堕世纷。”《镜花缘》第九十回:“所以世间孽子,孤臣,义夫,节妇,其贤不肖往往只在一念之差。” 夏衍 《掌声与哀声》:“执政的阶层……一念之差,一事之误,往往可以使千千万万人民沦于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悲境。”亦作“ 一念之误 ”。《 宋 曾慥 《类说》卷四七引《遯斋闲览·口中芙渠花香》:“此人前身为尼,诵《法华经》二十年,一念之误,乃至于此。” 王国维 《红楼梦评论》第二章:“但此一念之误,而遂造出十九年之歷史,与百二十回之事实,与 茫茫大士 、 渺渺真人 何与?”
词语解释:一差二误  拼音:yī chà èr wù
同“ 一差二误 ”。 《水浒传》第七八回:“你年纪高大了,不堪与国家出力,当枪对敌,恐有些一差二悮,枉送了你一世清名。”
词语解释:玩误  拼音:wán wù
亦作“ 玩悮 ”。 玩忽耽误。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钱穀·解给》:“例係牌提,而先行起解,固属急公。但忽值牌提,而徵比不前,猝无以应,反为玩悮。” 黄鸿寿 《假饰立宪及组织贵族内阁》:“冬十一月,革 甘肃 布政使 毛庆蕃 职,因玩误宪政也。”
词语解释:爽误  拼音:shuǎng wù
失误。 唐 刘知几 《史通·探赜》:“夫以彼聿修,传诸詒厥,欲求实録,难为爽误。”
词语解释:夺误  拼音:duó wù
抄刊古书而形成的文字脱漏或讹误。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扬州二十四桥》:“按依此数之,未足二十四数,疑有夺误也。” 郭沫若 《谈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不幸 刘商 的序文抄本有夺误,脱了一个‘嫁’字,便由 朱文长 妄作聪明而把 董生 解为 董庭兰 。”
词语解释:垢误  拼音:gòu wù
谓蒙耻受害。《后汉书·刘虞传》:“诸君各据州郡,宜共勠力,尽心王室,而反造逆谋,以相垢误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