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七遇去声 [dù,制度][树木,名词][详注1][shù,数量][详注2][详注3][wù,憎恶][tù][详注4][pū,偃仆][pù,店铺][yù][音顾。《广韵》卖也。][cuò,动词][嘱咐][详注5][详注6][jù][tù][详注7][详注8][详注9][fū][chá ná][音驻。《广韵》鸟声。][音妒。美女也。][详注10][xǔ][详注11]


注1:污 恶去声。《说文》岁也。又染也。一曰去垢污曰污。动词
注2:疏 书疏。音数。条陈也。《扬雄·解嘲》独可抗疏时道是非。
注3:苦 《正韵》苦故切,音库。困也。《西溪丛语》今人不善乘船谓之苦船,北人谓之苦车。 又姓。大夫苦成,见《国语》。又《通志·氏族略》汉有会稽太守苦灼。
注4:圃 《唐韵》《集韵》博故切,音布。《屈原·离骚》朝发轫於苍梧兮,夕余至乎悬圃。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
注5:足 《广韵》子句切《集韵》遵遇切《韵会》子遇切《正韵》将豫切,音沮。《论语》巧言令色足恭。《疏》足,成也。谓巧言令德以成其恭,取媚于人也。《朱传》过也。《扬子·法言》足言足容,德之藻矣。
注6:错 音措。《集韵》金涂谓之错。亦姓。又《博雅》藏也。又《楚辞·九章》万民之生,各有所错兮。《注》错,安也。 又《史记·司马相如传》展采错事。《注》展其官职,设厝其事业也。错,音措。 又《易·系辞》苟错诸地,而可矣。《疏》错,置也。《释文》错,音措。《史记·周本纪》成康之际,天下安宁,刑错四十余年不用。《注》错,置也。 又《史记·张仪传》秦魏之交,可错矣。《注》错,停止也。音措。 又《后汉·寒朗传》二人错愕不能对。《注》错,七故反。错惮,犹仓卒也。
注7:餔 音捕。《集韵》糖餔,饵也。或作䊇𥹴。 又《正字通》饧之浊者曰餔。又鸟名。《尔雅·释鸟》鴩,餔敊。《注》未详。《释文》餔,音步。又《集韵》博故切,音布。与食也。《前汉·高帝纪》老父请㱃,因餔之。《师古曰》以食食之谓之餔。
注8:属 音树。《诗·小雅》君子有徽猷,小人与属。叶上附。
注9:输 指所送之物。《增韵》凡以物送人,则读平声。指所送之物,则读去声。
注10:隃 音戍。《爾雅·釋地》北陵西隃雁門是也。《戰國策》作西兪。
注11:穫 音护。焦穫,地名。《诗·小雅》整居焦穫。《传》焦穫,周地接於猃狁者。《尔雅·释地注》今扶风池阳县瓠中是也。
首字词组
误人误恩误称误事误拿误植误场误诒
误身误点误触误伤误打误撞误犯误国殃民误谬
误我误失误用误文误本误盩误导误错
误国误信误教误宠误然间误人子弟误证 
误却误传误字误断误工误作非为误译 
误杀误书误脱误差误缪误乱误讹 
误听误笔误车误惑误衍误会误诊 
误计误期误解误夺误绐误卯误攫金 

词语解释:误人  拼音:wù rén
贻害于人。《佛本行集经》卷四三:“自行邪道復误人,下贱愚痴何所别。” 毛泽东 《改造我们的学习》二:“谬种流传,误人不浅。”
词语解释:误身  拼音:wù shēn
贻误自身。 唐 杜甫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紈袴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唐 刘长卿 《西庭夜燕喜评事兄拜会》诗:“棘寺初衔命,梅仙已误身。”
词语解释:误我  拼音:wù wǒ
讹误。我,用同“ 譌 ”。 唐 刘知几 《史通·疑古》:“原其推戈反噬,事由误我。”一本作“ 误譌 ”。
词语解释:误国  拼音:wù guó
贻误败坏国家大事。《新唐书·韩偓传》:“中书舍人 令狐涣 任机巧,帝尝欲以当国,俄又悔曰:‘ 涣 作宰相或误国,朕当先用卿。’” 元 李源道 《故宋文节先生谢公神道碑》:“先生愤 贾 窃政柄,害忠良,误国毒民,发策十问擿其姦。” 清 秋瑾 《宝剑歌》:“按剑相顾读史书,书中误国多姦贼。”
词语解释:误却  拼音:wù què
耽误掉;失掉。 元 马致远 《荐福碑》第二折:“我则为他三封书把我这前程来误却。” 元 武汉臣 《玉壶春》第二折:“你为妾身误却了你的功名如何。”
词语解释:误杀  拼音:wù shā
法律用语。主观上无杀人动机,因失误而伤人至死(区别于“故杀”)。《元史·答里麻传》:“ 济阳县 有牧童,持铁连结击野雀,误杀同牧者,繫狱数年。 答里麻 曰:‘小儿误杀同牧者,实无杀人意,难以定罪。’罚铜遣之。”
词语解释:误听  拼音:wù tīng
错误地听信;听错。例如:误听恶语。
词语解释:误计  拼音:wù jì
失算。 唐 张九龄 《敕渤海王大武艺书》:“卿往者误计,几於祸成,而失道未遥,闻义能徙,何其智也。” 宋 陆游 《醉倒歌》:“始知人生元自乐,误计作官常懔懔。”
词语解释:误恩  拼音:wù ēn
谓误施恩泽。多用作谦词。 宋 曾巩 《代皇子免延安郡王第二表》:“然则推至公之谊,宜始於臣。惟特寝於误恩,可曲全於拙分。” 宋 王安石 《辞仆射表》:“伏望圣慈,俯照愚款,断从公论,追寝误恩。”《续资治通鉴·宋太宗淳化五年》:“﹝帝﹞又别赐钱五十万以遗其祖母。翼日,对宰相言及之,且曰:‘已与五十緡矣。’ 吕蒙正 曰:‘前所赐盖五百緡。’帝曰:‘此误也,然不可追。’…… 虚己 亦纯孝篤谨,家极贫。虽一时误恩,人以为殆天赐也。”
词语解释:误点  拼音:wù diǎn
(1).因失手而在不该落笔的地方落笔。 唐 黄滔 《误笔牛赋》:“失手而笔唯误点,应机而牛则真成。” 唐 王维 《故人张諲工诗善卜兼能丹青以诗见赠聊获酬之》诗:“屏风误点惑 孙郎 ,团扇草书轻内史。”
(2).错误的地方。 瞿秋白 《赤都心史》十:“他说资本家是可以推翻的,资本却不可毁的…… 俄国 革命中或者有这一类误点。” 鲁迅 《而已集·反“漫谈”》:“对‘教育当局’谈教育的根本误点,是在将这四个字的力点看错了。” 徐特立 《国文教授之研究》第三章:“庚个谈:便于矫正误点。”
(3).(车、船等)晚点。 鲁迅 《书信集·致许广平》:“但车头至 廊坊 附近而坏,至误点两小时。” 费孝通 《访美掠影·两个“皇后”的下场》:“更出乎我们意料的,这段并不太长的路程,竟然误点了好长一段时间。”
词语解释:误失  拼音:wù shī
(1).差错;讹误。《旧唐书·孙伏伽传》:“﹝ 贞观 ﹞五年,坐奏囚误失免官。” 宋 韩琦 《谢放免勘劾相州差壮城兵士表》:“郡条纷冗,难逃误失之愆;使部按绳,当坐旷隳之责。” 宋 王安石 《乞改三经义误字札子》:“因得疾病之间,考正误失,谨録如后。”
(2).因耽误而丢失。 魏巍 《东方》第四部第三章:“司机们都想用速度来弥补误失的路程,卡车一辆接一辆地向前呜呜飞驰。”
词语解释:误信  拼音:wù xìn
错误地相信。例如:误信谗言。
词语解释:误传  拼音:wù chuán
错误地传授或传播。 唐 李靖 《李卫公问对》卷上:“后世误传,诡设物象,何止八而已乎。” 梁启超 《论支那宗教改革》:“而欲证明此六主义之所以成立,与彼六反对主义之所以误传,则不可不先明 孔 学之组织,与其传授转变之源流。” 鲁迅 《书信集·致母亲》:“也常有关于 北平 和 天津 的谣言,关切的朋友,至于半夜敲门来通报,到第二天一打听,才知道也是误传的。”
词语解释:误书  拼音:wù shū
文字上有错误的书籍;误字。《北齐书·邢卲传》:“有书甚多,而不甚讐校。见人校书,常笑曰:‘何愚之甚,天下书至死读不可遍,焉能始復校此。且误书,思之更是一适。’” 宋 王应麟 《困学纪闻·评诗》:“ 东坡 《春帖》用‘翠管银罌’,出 老杜 《腊日》诗,而注者改为‘银鉤’,此 邢子才 所以有日思误书之语也。” 宋 周密 《齐东野语·四皓名》:“按《三辅旧事》云:‘ 汉惠帝 为四皓作碑,当时所鐫,必无误书。’”《清史稿·文苑传一·陆圻》:“性颖异,善思误书。尝读《韩非子》‘一从而咸危’,曰:‘是“一徙而成邑”也。’”
词语解释:误笔  拼音:wù bǐ
犹笔误。 清 查慎行 《人海记》:“廷试策偶误笔,以涂注不便,例多任之。” 清 何琇 《樵香小记·兰亭序》:“《兰亭序》‘后之揽者’句,揽当为览,或云通用,或云误笔,其实乃自避家讳。”
词语解释:误期  拼音:wù qī
耽误规定的期限
词语解释:误称  拼音:wù chēng
错误地称呼;叫错名字
词语解释:误触  拼音:wù chù
无意中触犯。 宋 程大昌 《考古编·象刑四》:“盖 周 人布刑象之法,其上下相承,极其重复,正虑不知者之误触也。”
词语解释:误用  拼音:wù yòng
错用
词语解释:误教  拼音:wù jiào
进行错误的或质量低劣的教学
词语解释:误字  拼音:wù zì
错字;别字。 清 俞樾 《古书疑义举例·因误字而误改例》:“凡遇误字则宜改正,乃有改之不得其字而益以成误者。” 鲁迅 《书信集·致萧军》:“《八月》在下月五日以前,准可看完,只能随手改几个误字,大段的删改,却不能了。”
词语解释:误脱  拼音:wù tuō
谓文字脱漏讹误。 清 周中孚 《郑堂札记》卷三:“案‘续经’下当有‘中説’二字,方与上句相对,此偶误脱。” 清 俞樾 《古书疑义举例·字以两句相连而误脱例》:“《周书·程典篇》:‘思地慎制,思制慎人,思人慎德,德开开乃无患。’按:德开开三字文不成义,本作‘慎德德开,开乃无患’,与上文皆四字为句,两‘慎德’字相连,误脱其一而义不可通矣。”
词语解释:误车  拼音:wù chē
车辆出故障或路不好行驶而耽误。例如:小心开车别坏了,坏了可就要误车了。
未赶上要搭乘的车。例如:他起床太晚,误车了。
词语解释:误解  拼音:wù jiě
(1).理解得不正确。 明 赵汸 《葬书问对》:“昔人谓误解《本草》,为生人之祸,今《葬》术岂轻於《本草》?” 鲁迅 《集外集拾遗·好东西歌》:“声明误解释前嫌,大家都是好东西。”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二三章:“好心人不怕被人误解! 高增福 继续宣传他的社会发展史。”
(2).不正确的理解。 巴金 《关于〈父与子〉》:“一百多年前的激烈争论早已平息,对作者的种种误解也已消除。” 沙汀 《涓埃集·闯关》:“但是,即使 余明 实行了他的愿望,打声招呼,他也不可能消除那种在他自己毫无所知的 左嘉 的误解。” 孙犁 《秀露集·耕堂读书记(一)》:“前些年,对现实主义有误解,对浪漫主义的误解则尤甚,已经近于歪曲。”
词语解释:误事  拼音:wù shì
败坏事情;耽误事情。 宋 王珪 《高烈武王琼神道碑》:“ 真宗 遽曰:‘微卿几至误事。’”《儿女英雄传》第三九回:“老爷见他脸上不大平静,恐怕误事。” 孙犁 《秀露集·通讯六要》:“文字是给人家看的,以清楚好认,不误事不出错为主。”
词语解释:误伤  拼音:wù shāng
无意中使人身体受伤。《儿女英雄传》第三一回:“那贼好容易褪出那隻手去,却又受了两处误伤,被那剑划了两道口子。” 鲁迅 《故事新编·铸剑》:“﹝ 眉间尺 ﹞心里想,城市中这么热闹,容易误伤,还不如在 南门 外等候他回来,给父亲报仇罢。” 茅盾 《子夜》十五:“ 钱葆生 小腿上还吃着那两响‘实弹’的误伤,牺牲了一层油皮。”
词语解释:误文  拼音:wù wén
校勘用语。因抄写、排版等疏忽而造成的文字错误。 清 顾炎武 《〈仪礼郑注句读〉序》:“而此经误文最多,或至脱一简一句。”
词语解释:误宠  拼音:wù chǒng
误加宠信。《新唐书·宦者传上·鱼朝恩》:“ 朝恩 好引轻浮后生处门下,讲‘五经’大义,作文章,谓才兼文武,徼伺误宠。”
词语解释:误断  拼音:wù duàn
错误的判断。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三篇第一章第一节:“但这样的数目很容易使人发生一个错误的判断:便是 商 代的社会是一个渔猎时代的宗教迷信的社会。这个误断应该要先加以御防。”
词语解释:误差  拼音:wù chā
(1).犹差错。 汉 荀悦 《汉纪·文帝纪下》:“上功幕府,误差六级,文吏以法绳之,陛下下之吏,削爵罚及之。” 唐 赵璘 《因话录·徵》:“谈话之误差尚可,若著于文字,其误甚矣。”
(2).数学上称测定的数值或其他近似值与真值的差为误差。
词语解释:误惑  拼音:wù huò
(1).误加迷恋。《晋书·列女传·刘聪妻刘氏》:“復何面目仰侍巾櫛,请归死此堂,以塞陛下误惑之过。”
(2).贻误迷惑。 宋 司马光 《起请科场札子》:“不可以此轻改成法,復从弊俗,误惑后生。”
词语解释:误夺  拼音:wù duó
字句的错误和脱漏。 郭沫若 《屈原赋今译·〈九歌〉解题》:“加上脱简、传写、翻刻、虫蛀、鼠咬、后人的任意改窜,经历了两千多年,也不知道有多少词句上和文字上的误夺、增益。”
词语解释:误拿  拼音:wù ná
谓因不明实情而错抓无罪的人。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审盗》:“新进无知,或有误拿及信盗诬扳之事。”《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一回:“外面通知道了,説是河泊所太爷误拿藩臺的人,这一回是死无葬身之地的了。”
词语解释:误打误撞  拼音:wù dǎ wù zhuàng
谓事先未经周密考虑。 元 关汉卿 《双赴梦》第二折:“﹝牧羊关﹞板筑的 商 傅説 ,钓鱼儿 姜吕望 ,这两个梦善感动歷代君王,这梦先应先知,臣则是误打误撞。”《儿女英雄传》第二十回:“姑娘看了半日,心里暗暗的説道:‘我给 张 家妹妹误打误撞説成了这等的一个人家,这样的一双公婆,也算对得住他了!’”
词语解释:误本  拼音:wù běn
指有错字的版本。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 江 南有一权贵,读误本《蜀都赋》注,解‘蹲鴟,芋也’,乃为‘羊’字。人馈羊肉,答书云:‘损惠蹲鴟。’举朝惊骇,不解事义。”
词语解释:误然间  拼音:wù rán jiān
无意中,疏忽中。 元 无名氏 《渔樵记》第一折:“小生是一个贫穷的书生,低着头迎着风雪,走的快了些,不想误然间衝着马头,望大人则是宽恕咱。”
词语解释:误工  拼音:wù gōng
指未能参加生产劳动而耽误的劳动日。 高晓声 《极其简单的故事》:“建池的瓦工费用,由大队负担,生产队还补贴二十个建池误工。”
词语解释:误缪  拼音:wù miù
见“ 误谬 ”。
词语解释:误谬  拼音:wù miù
亦作“ 误繆 ”。 谬误;差错。《三国志·吴志·韦曜传》:“囚撰此书,实欲表上,惧有误谬,数数省读,不觉点污。” 宋 陆游 《跋〈樊川集〉》:“ 唐 人诗文,近多刻本,亦多经校讎。惟 牧之 集误繆特甚。” 李大钊 《唯物史观在现代史学上的价值》:“以政治概括社会生活,乃是以一部分概括全体,陷于很大的误谬了。”
词语解释:误衍  拼音:wù yǎn
因抄写、排版错误而增多字句。 清 周中孚 《郑堂札记》卷三:“《逸周书·宝典解》:‘九德三慈,惠知长幼,知长幼,乐养老。’案,下‘知长幼’三字误衍。”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附录七:“《史略》‘有’字,当沿上‘月’字而误衍。”
词语解释:误绐  拼音:wù dài
犹误诒。 汉 焦赣 《易林·涣之中孚》:“牵羊不前,与心戾旋,闻言不信,误紿大人。”
词语解释:误植  拼音:wù zhí
谓排字工将字排错。 郭沫若 《海涛集·离沪之前》:“晚饭后 仿吾 把《浮士德》的校样拿了来,校对至一时过始就寝。误植太多。”
词语解释:误犯  拼音:wù fàn
(1).无意中触犯。《三国志·吴志·韦曜传》:“﹝ 曜 ﹞时有愆过,或误犯 晧 讳,輒见收缚。”
(2).无意中犯罪。《晋书·刑法志》:“不意误犯谓之过失。”
词语解释:误盩  拼音:wù zhōu
误解;曲解。 刘师培 《论说部与文学之关系》:“《涑水记闻》虽出 司马光 ,而多所增益; 陈师道 《谈丛》,多所误盩;均见於 李方性 《〈典故辨疑〉自序》。”
词语解释:误人子弟  拼音:wù rén zǐ dì
师长因水平低下或不尽职尽力而耽误了生徒的学业和前程
词语解释:误作非为
犹言胡作非为。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诛妖檄文》:“况尔等为兵为勇之人,多係平日误作非为,是以借兵勇以为逃死之地。”
词语解释:误乱  拼音:wù luàn
迷惑错乱。 汉 应劭 《风俗通·过誉·司空颍川韩稜》:“司空 潁川 韩稜 ,少时为郡主簿。太守 葛兴 被风病,恍忽误乱, 稜 阴扶辅其政,出入二年。”
词语解释:误会  拼音:wù huì
错误地理解。 清 陈康祺 《燕下乡脞录》卷八:“上命之曰:‘改几处,俱依汝。惟《大鐘歌》中云“ 道衍 儼被 荣将 命”,汝改“ 荣国 ”,因 道衍 封 荣国公 也,“ 荣将 ”本 黄帝 时铸鐘人,汝偶然误会。’”《官场现形记》第五三回:“那位在行朋友晓得他是误会。”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十七:“至于辞类是用以达意的,用得不适合,就要被人误会,我们自已的本意也就因而失去了。”
词语解释:误卯  拼音:wù mǎo
我国古代军队在卯时点名,未到的叫误卯,借指做事晚到。例如:他上课从不误卯。
词语解释:误场  拼音:wù chǎng
戏剧等演出时,演员该上场而没有上场。 洪深 《歌女红牡丹》第十四本:“ 红牡丹 :我得快上园子去,今天一准误场了,又该罚包银啦。”
词语解释:误国殃民  拼音:wù guó yāng mín
给国家人民带来祸害。 明 杨继盛 《请诛贼臣疏》:“臣观大学士 严嵩 ,盗权窃柄,误国殃民,其天下之第一大贼乎。”《明史·儒林传二·贺钦》:“近如 王振 、 曹吉祥 、 汪直 等……或引左道,进淫巧,以荡上心。误国殃民,莫此为甚。” 郭沫若 《孔雀胆》第二幕:“这实在是误国殃民的事!”
词语解释:误导  拼音:wù dǎo
错误引导
词语解释:误证  拼音:wù zhèng
错误的证明。
词语解释:误译  拼音:wù yì
错误地翻译。 鲁迅 《二心集·风马牛》:“﹝‘牛奶路’﹞其实是‘神奶路’。但白种人是一切‘奶’都叫‘Milk’的,我们看惯了罐头牛奶上的文字,有时就不免于误译,是的,这也是无足怪的事。”
词语解释:误讹
讹误。 宋 姚宽 《西溪丛语》卷上:“《广韵》:‘又餂,音黏,食麦粥也。’於《孟子》之文愈不合。盖别本《孟子》,误譌尤甚。”参见“ 误我 ”。
词语解释:误我  拼音:wù wǒ
讹误。我,用同“ 譌 ”。 唐 刘知几 《史通·疑古》:“原其推戈反噬,事由误我。”一本作“ 误譌 ”。
词语解释:误诊  拼音:wù zhěn
诊断错误。例如:误诊肝炎为简单的发烧。
因耽误了时间,使诊治延迟。例如:医生误诊了他的病。
词语解释:误攫金  拼音:wù jué jīn
《汉书·直不疑传》:“其同舍有告归,误持其同舍郎金去。已而同舍郎觉,亡意 不疑 , 不疑 谢有之,买金偿。后告归者至而归金,亡金郎大慙。”后以“误攫金”指受人误解而自己问心无愧。 清 吴伟业 《短歌》:“胠篋从他误攫金,告緡怜我非怀璧。”
词语解释:误诒  拼音:wù yí
贻误。詒,通“ 貽 ”。 清 毛祥麟 《对山馀墨·五通神》:“妾尚处子,一有玷,误詒终身。”
词语解释:误谬  拼音:wù miù
亦作“ 误繆 ”。 谬误;差错。《三国志·吴志·韦曜传》:“囚撰此书,实欲表上,惧有误谬,数数省读,不觉点污。” 宋 陆游 《跋〈樊川集〉》:“ 唐 人诗文,近多刻本,亦多经校讎。惟 牧之 集误繆特甚。” 李大钊 《唯物史观在现代史学上的价值》:“以政治概括社会生活,乃是以一部分概括全体,陷于很大的误谬了。”
词语解释:误错  拼音:wù cuò
失误差错。 宋 姚宽 《西溪丛语》卷上:“ 刘贡父 《诗话》云:‘文人用事误错,虽有缺失,然不害其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