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七阳平声 [cháng,长短][cháng chǎng chang][háng,行列][cáng,收藏,动词][liáng liang,衡量][详注1][qiáng,刚强][dāng,应当][沧浪][jiāng qiāng,持也送也][fāng fáng][ráng][cáng zāng][gāng][huáng guāng][qiāng][xiāng,相互][sāng,丧葬][háng][chāng][gāng][ráng][qiāng][chuāng,创伤][详注2][详注3][详注4][liáng][叶謨郞切,莽平聲。][tāng táng][láng][槌也][音陽。【博雅】痒,病也。][huāng huang][xiāng]鲿[详注5][详注6][pāng páng][yáng][qiāng][páng][qiāng][páng][同慷][nāng nang][láng liáng][同蘠,蔷薇][táng][qiāng,突也]橿[guāng,桄榔][háng][fāng pāng]躿[音冈。《说文》人颈也。][雨急]騿[详注7][详注8]


注1:傍 通旁。《说文》近也。《广韵》侧也。又姓。唐北地羌豪傍企本。侧也
注2:蒋 《说文》菰蒋。《前汉·司马相如传》蒋芋青薠。
注3:怆 音昌。《集韻》悲也。《王逸·九思》??蚗兮噍噍,蝍蛆兮穰穰。歲忽忽兮惟暮,余感時兮悽愴。
注4:逢 音房。《韩愈诗》萧条千万里,会合安可逢。叶上江、下乡。◎按从降者,音庞。从夆者,音缝、音蓬。《颜氏家训》逄、逢之别,岂可雷同。
注5:仰 áng,古同“昂”,情绪高。《周礼·地官·保氏军旅之容注》军旅之容,阚阚仰仰。
注6:庆 音羌。亦福也。《易·坤卦》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叶下殃。《书·伊训》万邦惟庆。叶上祥。《诗·大雅》则笃其庆。叶下光又。《小雅》孝孙有庆。叶下强。
注7:尚 音常,尙書。《白居易·送陝州王司馬建赴任》公事閑忙同少尹,料錢多少敵尚書。
注8:彭 《韵会》逋旁切《正韵》博旁切,榜平声。《玉篇》多貌。《诗·齐风》行人彭彭。《释文》彭,必旁反。又《韵会》《正韵》蒲光切,音旁。《韵会》近也。《正韵》旁也。《易·大有》九四匪其彭,无咎。《疏》彭,旁也。
末字词组
消详推详谨详分详趋详不厌其详微详猜详
参详周详谆详语焉不详内详披详曲详研详
安详考详备详耳熟能详区详掂详善详看详
未详宽详舒详顺详通详比详究详 
精详重详准详转详批详淹详讨详 
不详昭详原详具详沉详敖详呈详 
端详闲详咨详议详上详沈详妍详 
审详谙详该详讯详检详徐详申详 

词语解释:消详  拼音:xiāo xiáng
(1).端详;揣摩。 宋 陈亮 《汉宫春·见早梅呈吕一郎中郑四六监岳》词:“都缘是,此君小异,费他万种消详。”
(2).犹逍遥。 宋 陈亮 《秋兰香·菊》词:“那 陶令 ,漉他谁酒,趁醒消详。”
(3).犹拖延。 明 汤显祖 《牡丹亭·闹殇》:“算来人命关天重,会消详,直恁悤悤!”
词语解释:参详  拼音:cān xiáng
(1).参酌详审。《梁书·徐勉传》:“ 天监 元年, 佟之 ( 何佟之 )启审省置之宜,敕使外详。时尚书参详,以天地初革,庶务权舆,宜俟隆平,徐议删撰。” 唐 陈子昂 《为陈舍人让官表》:“预参详於詔狱,叨奬渥於宸阶。”粤剧《关汉卿》第六幕:“且将 朱帘秀 收监,待我参详定谳。”
(2).思量;琢磨。《敦煌变文集·频婆娑罗王变文》:“心头託首细参详,世事从来不久长。” 明 袁宏道 《送武冈州判张子之任》诗:“胥徒勤检点,蛮语细参详。” 峻青 《海啸》第四章四一:“这个嘛, 赵司令 你自己慢慢参详去吧。”
(3).犹端详。 元 孟汉卿 《魔合罗》第三折:“正行中举目参详,见雄纠纠公人如虎狼。”
词语解释:安详  拼音:ān xiáng
(1).稳重,从容。 汉 蔡邕 《荐边文礼书》:“口辩辞长,而节之以礼度。安详审固,守持内定。”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媻罗痆斯国》:“安详前进,导彼五人。”《醒世恒言·两县令竞义婚孤女》:“近因小女出阁,预置媵婢 月香 。见其颜色端丽,举止安详,心窃异之。” 吴玉章 《辛亥革命》十四:“只剩下那个箱子,由一个 日本 人看守着。 陈策 装做很安详的样子,径直走到他的跟前,和颜悦色地同他交涉。”
(2).宁静;平静。 浩然 《艳阳天》第二七章:“夏夜的野外,安详又清爽。” 陈残云 《山谷风烟》第二八章:“哭过以后,她舒了一股抑压着的闷气,心情似乎舒畅得多了,现在安详地坐着。” 碧野 《雪路云程·前峡与后峡》:“这美丽宁静的景色,使我们的心情变得非常畅朗、安详。”
词语解释:未详  拼音:wèi xiáng
(1).不知道或了解得不清楚。《宋书·礼志二》:“至尊为服緦三月,成服,仍即公除。至三月竟,未详当除服与不?”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涑水》:“水自山北流,五里而伏,云‘潜通泽渚’,所未详也。”
(2).不够详尽。 南朝 梁 陆陲 《新刻漏铭序》:“ 卫宏 载传呼之节,较而未详; 霍融 叙分至之差,详而不密。”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科场·现在大臣子弟登第》:“此皆 成化 以前之事也,乃 成化 以后, 弇州 所纪亦未详。”
词语解释:精详  拼音:jīng xiáng
精细周详。《后汉书·窦融传》:“ 融 小心精详,遂决策东向。”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文章》:“今世音律谐靡,章句偶对,讳避精详,贤於往昔多矣。” 宋 刘克庄 《鹊桥仙·庚申生日》词:“前回读得未精详,更罚走、一遭重读。” 朱自清 《诗文评的发展》:“《读诗四论》和那些论文都够精详的,创见不少。”
词语解释:不详  拼音:bù xiáng
(1).不详尽;不完善。《荀子·成相》:“凡成相,辨法方,至治之极復后王。 慎 、 墨 、 季 、 惠 ,百家之説诚不详。” 唐 柳宗元 《与杨诲之第二书》:“子何考吾车説之不详也。”
(2).不祥。详,通“ 祥 ”。《易·大壮》:“不能退,不能遂,不详也。”《公羊传·宣公十二年》:“告从不赦,不详。”
(3).不公平。《汉书·食货志下》:“刑戮将甚不详,奈何而忽!” 颜师古 注:“详,平也。”
(4).不知道。 晋 陶潜 《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
(5).书信用语。不细说之意。
词语解释:端详  拼音:duān xiáng
(1).公正全面;仔细慎重。 晋 潘岳 《杨荆州诔》:“庶狱明慎,刑辟端详。” 元 关汉卿 《玉镜台》第一折:“大纲来阴阳偏有準,择日要端详。”
(2).端庄安详。《北史·寇儁传》:“ 儁 身长八尺,鬚鬢皓然,容止端详,音韵清朗。”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大人家举止端详,全没那半点儿轻狂。”
(3).细看;打量。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二本第二折:“端详可憎,好煞人也无乾浄。”《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伯喈五娘相会》:“细端详,这是谁笔仗,覷着他教我心儿好感伤。”《红楼梦》第四一回:“一面説,一面细细端详了半日。”
(4).始末;底细。 元 宫天挺 《范张鸡黍》第四折:“我这里曲躬叉手问端详。” 明 汤显祖 《紫钗记·计哨讹传》:“你同俺去他家説个端详,定不慢你。”《红楼梦》第二十回:“要知端详,且听下回分解。”
词语解释:审详  拼音:shěn xiáng
(1).仔细审察。《后汉书·郎顗传》:“陛下宜审详明堂布政之务,然后妖异可消,五纬顺序矣。” 宋 叶适 《应诏条奏六事》:“诚先明其意,则国之所是可斟酌而定,议论趋向可审详而决,课功责效可岁月而待。” 清 方苞 《删定〈荀子〉〈管子〉序》:“余少时尝妄为删定,兹復审详,凡辞之繁而塞、诡而俚者,悉去之。”
(2).熟知,知道。《礼记·经解》“君子审礼不可诬以姦诈” 唐 孔颖达 疏:“言君子之人,若能审详於礼,则奸诈自露,不可诬罔也。” 唐 李公佐 《谢小娥传》:“若然者,吾审详矣,杀汝父是 申兰 ,杀汝夫是 申春 。”
(3).审理上报。《二刻拍案惊奇》卷四:“ 杨巡道 受了财物,准了诉状下去,问官未及审详,时值万寿圣节将近,两司里头例该一人賷表进京朝贺。”
词语解释:推详  拼音:tuī xiáng
推究审察;审问。 南朝 梁 萧绮 《〈拾遗记〉序》:“推详往跡,则影彻经史。”《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怎的杀了我丈夫 刘贵 ,问官不肯推详,含糊了事。” 元 孟汉卿 《魔合罗》第四折:“投至得推详出贼下落,搜寻的案完备。”《古今小说·滕大尹鬼断家私》:“求他细细推详,自然有个处分。” 清 黄传骥 《广卓异记·题词》:“二十六条殊简畧,一千餘载悉推详。”
词语解释:周详  拼音:zhōu xiáng
周到详尽。 唐 韩愈 《进〈顺宗实录〉表状》:“儻所论著,尚未周详,臣所未知,乞赐宣示。” 茅盾 《创造》:“新计划已经审慎周详,只待 娴娴 出来,立即可以开始实验了。”
词语解释:考详  拼音:kǎo xiáng
查考周详。 宋 曾巩 《拟辞免修五朝国史状》:“且将三朝国史,先加考详,候两朝史了日,一处脩定。”
词语解释:宽详  拼音:kuān xiáng
宽大审慎。《后汉书·陈忠传》:“ 忠 自以世典刑法,用以务在宽详。”
词语解释:重详  拼音:zhòng xiáng
慎重思考。《三国志·魏志·高贵乡公髦传》“ 高贵乡公 卒” 裴松之 注引 晋 习凿齿 《汉晋春秋》:“今权在其门……且宿卫空闕,兵甲寡弱,陛下何所资用?而一旦如此,无乃欲除疾而更深之耶!祸殆不测,宜见重详。”
词语解释:昭详  拼音:zhāo xiáng
明白清楚。《旧唐书·韩思复传》:“惟刑是恤,事合昭详。请付刑部集羣官议定奏裁,以符慎狱。”
词语解释:闲详  拼音:xián xiáng
亦作“闲详”。 (言语举止)安闲周详。《世说新语·言语》“ 嵇中散 语 赵景真 ” 刘孝标 注引 晋 嵇绍 《赵至叙》:“ 至 长七尺三寸,洁白黑髮,赤脣明目,鬢鬚不多,閒详安諦,体若不胜衣。”
词语解释:谙详  拼音:ān xiáng
熟悉详知。 唐 白居易 《竹窗》诗:“乃知前古人,言事颇諳详:清风北窗卧,可以傲 羲皇 。” 宋 欧阳修 《论孙抃不可使契丹札子》:“军国之谋,未尝与议,凡关机事,多不諳详。”
词语解释:谨详  拼音:jǐn xiáng
犹谨察。谨慎察考。《魏书·刑罚志》:“侍中 孙腾 上言:‘谨详,法若画一,理尚不二,不可喜怒由情,而致轻重。’”
词语解释:谆详  拼音:zhūn xiáng
恳切而详尽。 明 高拱 《伏戎纪事》:“其间勑諭之谆详,賚锡之隆厚,纤悉皆备。”
词语解释:备详  拼音:bèi xiáng
(1).周备详尽。 唐 窦臮 《述书赋下》:“ 宋 虞龢 表闻於 明皇帝 , 齐 简穆 书答於 竟陵王 ,表称委尽,书乃备详。”
(2).详细说明;详细见于。 明 项元汴 《蕉窗九录·帖录·一百十七种兰亭》:“ 宋理宗 内府所藏,装褫作十册,希世之宝也。备详《南村輟耕録》。”
词语解释:舒详  拼音:shū xiáng
安详。 汉 蔡邕 《议郎胡公夫人哀赞》:“舒详閒雅,仪节孔备。”
词语解释:准详  拼音:zhǔn xiáng
旧时公文用语。意谓批准了上报的材料或请示报告。《红楼梦》第九一回:“昨日县里书办説,府里已经准详,想是我们的情到了。岂知府里详上去,道里反驳下来了。”
词语解释:原详  拼音:yuán xiáng
原审。《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八回:“这个案是本衙门的原详,闹了这个乱子,怕他们不向本衙门要钱,却怎生发付?”详“ 原审 ”。
词语解释:原审  拼音:yuán shěn
下级法院审理终结的案件,经由上诉程序或特别程序而移送上级法院时,该下级法院的审理称为原审。昆曲《十五贯》第四场:“ 无锡县 的原审, 常州县 的复审,都爷的朝审都过去了,三审定案,木已成舟,你就是真冤枉,也是难以挽回了。”
词语解释:咨详  拼音:zī xiáng
(1).询问审察。《宋书·武帝纪下》:“主者处案虽多所諮详,若众官命议,宜令明审。”《南史·张绪传》:“都令史諮详郡县米事, 绪 萧然直视,不以经怀。”
(2).咨呈上详。 清 郝懿行 《宋琐语·德音》:“弟 萨 ,应充行,坐违期不至,依制军法,人身付狱。未及结竟, 棘 诣郡辞:不忍令当一门之苦,乞以身代 萨 ……太守 张岱 疑其不实,以 棘萨 各置一处,语 棘 云:‘已为諮详,听其相代。’”
词语解释:该详  拼音:gāi xiáng
完备详尽。 隋 牛弘 《明堂议》:“今造明堂,须以礼经为本,形制依于 周 法,度数取于《月令》,遗闕之处,参以餘书,庶使该详沿革之理。” 宋 强至 《上永兴路监司状》:“应抗章之辟置,往厕其间,须主画之该详,密裨于内。”《平山冷燕》第四回:“著作之才,既敏捷过人;淹贯之学,又该详如此,真不愧女中才子矣。”
词语解释:分详  拼音:fēn xiáng
犹分说。《革命民歌集·革命进攻歌》:“山歌唱来闹嚷嚷,各位同志听分详。”
词语解释:语焉不详  拼音:yǔ yān bù xiáng
说得不详细。焉,语助词。语本 唐 韩愈 《原道》:“ 荀 与 扬 也,择焉而不精,语焉而不详。” 清 梁章鉅 《归田琐记·循吏》:“吾乡省府志,所论列亦寥寥,未免语焉不详。” 徐特立 《国立教授之研究·绪言》:“ 日 人 丰田 所著之《缀方教授》, 武岛 所著之《修辞学》……惜释焉不精,语焉不详,我国学子译而读之,不得要领。” 鲁迅 《准风月谈·野兽训练法》:“报上语焉不详,无从知道底细了。”
词语解释:耳熟能详  拼音:ěr shú néng xiáng
谓因常闻而能详知或详述。 宋 欧阳修 《泷冈阡表》:“吾耳熟焉,故能详也。”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政闻社宣言书》:“今地方自治之一语,举国中几乎耳熟能详,而政府泄泄沓沓,无何种之设施。” 柯灵 《向拓荒者致敬》:“《死去了的阿Q时代》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作品。”
词语解释:顺详  拼音:shùn xiáng
慎密地审察。顺,通“ 慎 ”。《孙子·九地》:“故为兵之事,在於顺详敌之意。” 郭化若 注:“顺,就是谨慎……详,即审查。”
词语解释:转详  拼音:zhuǎn xiáng
谓将案情呈报上级官府。《醒世姻缘传》第十三回:“本府分付把人犯带回本县,分别监候,讨保,听候转详。”《红楼梦》第九一回:“ 薛蝌 见了这些人,远远的躲避,又不敢面辞,恐怕激出意外之变,只好藏在家中听候转详。”
词语解释:具详  拼音:jù xiáng
完全清楚。 晋 张华 《博物志》卷一:“诸国境界,犬牙相入。 春秋 之后,并相侵伐。其土地不可具详,其山川地泽,略而言之,正国十二。”
词语解释:议详  拼音:yì xiáng
谓提出意见上报。 明 鹿善继 《福建盐法》:“ 嘉靖 二十六年,又运司 姜恩 议详通行 南港 官盐。”《明史·王翱传》:“詔所司议详运粮事,而迁蠹吏 北京 ,餘悉允行。”
词语解释:讯详  拼音:xùn xiáng
讯问审理。 樊增祥 《批李大炳呈词》:“尔於 光绪 十七年冬月上控 阎成儿 ,发县讯详,迄今四年,从未到案一次。”
词语解释:趋详  拼音:qū xiáng
犹趋跄。《史记·孔子世家》:“今 孔子 盛容饰,繁登降之礼,趋详之节。”参见“ 趋蹌 ”。
词语解释:趋跄  拼音:qū qiàng
(1).形容步趋中节。古时朝拜晋谒须依一定的节奏和规则行步。亦指朝拜,进谒。《诗·齐风·猗嗟》:“巧趋蹌兮。” 孔颖达 疏:“礼有徐趋疾趋,为之有巧有拙,故美其巧趋蹌兮。” 唐 元稹 《王悦昭武校尉行左千牛备身制》:“ 庄宪皇后 姪 王悦 等,或勋戚荫餘,或公卿贵胤。佩觿有趋蹌之美,释褐参侍从之荣。” 宋 王禹偁 《乞差官通摄谒庙大礼使表》:“既列三臺之首,合居五使之先。顾筋力之不支,虑趋蹌之失度。輒伸悃愊,冀免遣差。” 清 唐孙华 《偕夏重至国学观古槐》诗:“推排列拜皆新贵,乌纱银带纷趋蹌。”
(2).指入朝做官,出仕。 明 汤显祖 《阳谷主人饮》诗:“趋蹌乃人理,卧托非世资。”
(3).奔走侍奉。 宋 苏舜钦 《应制科上省使叶道卿书》:“阁下以高文閎才都盛位,而某以吏属,时得趋蹌左右。”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二》:“ 刘德 状貌如村翁,而临阵镇定乃尔!参将都司,徒善应对趋蹌耳。”
(4).奉承拍马;阿附。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七:“莫难道诗骨瘦嵓嵓,掂详了这廝趋蹌,身分便活脱下 钟馗 一二三。” 明 高明 《琵琶记·牛氏规奴》:“更羡他知书知礼,是一箇不趋蹌的秀才,若论他有德有行,好一位戴冠儿的君子。” 清 袁枚 《续新齐谐·淫谄二罪冥责甚怪》:“贫贱之人谋生不得,或奔走权门,或趋蹌富室,被人耻笑,亦是不得已之事。”
(5).疾行貌。 明 徐渭 《翠乡梦》第二出:“这嘴脸便不像俺的爷,临了那几步趋蹌却像得俺爷好。”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论文上·罗台山》:“﹝ 罗臺山 ﹞掌师子周旋趋蹌如往月时,由是门内外人始知公负奇力。”
(6).指音乐的板眼节奏。 宋 梅尧臣 《依韵和春日见示》:“龙咽嘹喨留行月,凤翼趋蹌巧定场。”
词语解释:内详  拼音:nèi xiáng
在信封上发信者的地址和具名处写“内详”或“名内详”,表示收信者拆阅便知。一般用于熟人或知交之间的书信往来。
词语解释:区详  拼音:qū xiáng
区分详明。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史传》:“及 史迁 各传,人始区详而易览,述者宗焉。”
词语解释:通详  拼音:tōng xiáng
旧时下级向上级申报文书。《儿女英雄传》第十一回:“据地保那张报单,五路通详上去,奉到宪批,批了‘如详办理’四个大字。”《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八回:“无奈证据确凿,情真罪当,无可出脱,就定了个斩立决,通详上去。”
词语解释:批详
已批的公文
词语解释:沉详
沉静安详
词语解释:上详  拼音:shàng xiáng
旧时属下备文向上司呈报叫“上详”。《老残游记》第二十回:“你先带着 王二 回去禀知贵上,这案虽经审定,不可上详。”
词语解释:检详  拼音:jiǎn xiáng
(1).查考。 宋 江休复 《江邻几杂志》:“失於检详地志,致此繆。” 宋 岳珂 《桯史·铁券故事》:“检详故事,如法製造,不得住滞。”《宋史·职官志四》:“检法一人,掌检详法律。”
(2). 宋 代官名。掌朝廷机要文字。《宋史·职官志二》:“检详官, 熙寧 四年置,视中书检正官。 元丰 初,定以三员;及改官制,罢之。 建炎 三年,復置检详两员,叙位在左右司之下。 绍兴 二年减一员。”
词语解释:不厌其详  拼音:bù yàn qí xiáng
不嫌详细。 孙犁 《秀露集·耕堂读书记》:“读者是不厌其详的,愿意多知道一些。” 茹志鹃 《高高的白杨树·在果树园里》:“我那时确实从心底里关心这个孤苦的小孩,就不厌其详的问 黎凤 关于 小英 的事。”
词语解释:披详  拼音:pī xiáng
仔细审阅。《元典章·刑部二·推官专管刑狱》:“推官应先自细看文卷,披详词理,察言观色,庶得其情。”《元典章·户部四·定妇犯奸弃娶》:“奉尚书省札付刑部披详得:定婚妻犯姦断弃,则追还聘财。”
词语解释:掂详  拼音:diān xiáng
估计;端详。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二:“覷来手下诸军校,英雄怎画,倜儻难描,或短或长,或肥或瘦,一个个精神没弹包,掂详了,纵六千来不到,半万来其高。” 元 白朴 《墙头马上》第三折:“相公把拄杖掂详,院公把扫箒支吾,孩儿把衣袂掀着。”
词语解释:比详  拼音:bǐ xiáng
考校审核。《庄子·天道》:“礼法度数,形名比详,治之末也。” 成玄英 疏:“比者,校当;详者,定审。” 陆德明 释文:“比较、详审。”
词语解释:淹详  拼音:yān xiáng
渊博周密。《宋书·自序传·沉正》:“子 正 字 元直 ,淹详有器度,美风姿,善容止,好 老 庄 之学。” 唐 陆贽 《兴元论中官及朝官赐名定难功臣状》:“睿旨淹详,復询庸贱,惟精惟慎,允谓防微。” 唐 无名氏 《补江总〈白猿传〉》:“言语淹详,华旨会利。”
词语解释:敖详  拼音:áo xiáng
见“ 敖翔 ”。
词语解释:敖翔  拼音:áo xiáng
亦作“ 敖详 ”。 遨游飞翔。《隶释·汉故民吴仲山碑》:“事长接幼,出入敖详。”《后汉书·仲长统传》:“元气为舟,微风为柂。敖翔太清,纵意容冶。” 三国 魏 阮籍 《大人先生传》:“施无有而宅神,永太清乎敖翔。”
词语解释:沈详  拼音:shěn xiáng
(1).沉静安详。 战国 楚 宋玉 《神女赋》:“澹清静其愔嫕兮,性沉详而不烦。” 清 唐孙华 《题〈文姬入塞图〉》诗:“曾读赐书四千卷,沉详愔嬺兼明时。”
(2).深为同情。 康有为 《大同书》绪言:“吾自为身,彼身自困苦,与我无关,而惻惻沉详,行忧坐念,若是者何哉?”
词语解释:徐详  拼音:xú xiáng
舒缓安详。 明 陈子龙 《长安古狭邪行》:“慄渊塞翳景,趋步无徐详。”
词语解释:微详  拼音:wēi xiáng
细碎详尽。《文选·陆机〈吊魏武帝文〉》:“惜内顾之缠緜,恨末命之微详。” 李周翰 注:“内顾,家事也;缠緜,亲密也;微,细也;详,悉也。此 机 言 武帝 之德甚高,但惜其临终下节,乃於姬妾亲密,遗令细碎详述之甚也。”
词语解释:曲详  拼音:qǔ xiáng
详细。 宋 苏洵 《史论上》:“经以道法胜,史则不然,事既曲详,词亦夸耀,所谓褒贬论赞之外无几。”
词语解释:善详  拼音:shàn xiáng
谓详加审察。语出《孔子家语·弟子行》:“ 孔子 曰:‘欲能则学,欲知则问,欲善则详,欲给则豫。’”《宋书·武帝纪上》:“此宜善详之,云何卒尔便答!”
词语解释:究详  拼音:jiū xiáng
彻底弄清楚。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新声之别,不可究详;至力足以振人,且语之较有深趣者,实莫如摩罗诗派。”
词语解释:讨详  拼音:tǎo xiáng
谓审慎周详地讨究。《旧唐书·祖孝孙传》:“初, 开皇 中,钟律多缺,虽 何妥 、 郑译 、 苏夔 、 万宝常 等亟共讨详,纷然不定。” 宋 叶适 《观文殿学士知枢密院事陈公文集序》:“在 宣城 ,讨详一郡财赋始末,告於上,悲痛篤切,非深於治本者不能知也。”
词语解释:呈详  拼音:chéng xiáng
犹言书面呈报。详,旧时对上陈报、请示的公文。 明 崔时佩 李景云 《西厢记·飞虎授首》:“速送所在法司,监候呈详处决。”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复济东丹道台》:“卑职伏读宪臺来行,内开蒙宪臺呈详,秋冬二季粮僉支给东路,又开蒙院批,仰照部文支给缴。”
词语解释:妍详  拼音:yán xiáng
犹安详。 三国 魏 曹植 《静思赋》:“性通畅以聪惠,行孊密而妍详。”
词语解释:申详  拼音:shēn xiáng
向上级官府详细呈报。《唐六典·刑部》:“凡有冤滞不申欲诉理者……至尚书省左右丞为申详之。”《儒林外史》第三六回:“这 武相公 老太太节孝的事,你作速办妥了,以便备文申详。” 清 曾国藩 《湘乡县宾兴堂记》:“越二年,申详大宪,奏请增广文武学额。”
词语解释:猜详  拼音:cāi xiáng
揣测审察。《天雨花》第六回:“那个告知这件事?人人都道不知闻。是他自己猜详出,料事如神怕杀人!” 茅盾 《野蔷薇·创造》:“台灯的古铜座上,有一对小小的展翅作势的鸽子,侧着头,似乎在猜详杂志封面的一行题字:《妇女与政治》。” 姚雪垠 《李自成》第二卷第十九章:“但愿 田贵妃 猜详的不错,国运从此有了转机,好似春回大地一般。”
词语解释:研详  拼音:yán xiáng
研究审察。《隋书·律历志下》:“ 开皇 二十年, 袁充 奏日长影短, 高祖 因以历事付皇太子,遣更研详,著日长之候。”
词语解释:看详  拼音:kàn xiáng
审阅研究。 宋 曾巩 《请给中书舍人印及合与不合通签中书外省事》:“臣今看详,上件印合係散骑常侍收掌。”《宋史·孝宗纪三》:“命检正都司看详羣臣封事,有可行者以闻。”《水浒传》第八五回:“ 宋江 取出 罗真人 那八句法语,递与 吴用 看详,不晓其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