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二十四敬去声 [shèng,茂盛][lǐng lìng,命令][zhèng,正直][hèng,蛮横][zhèng][bìng,合并][xìng,学行][gèng,更加][xiòng][jìng,动词][详注1][详注2][详注3][详注4][bàng][详注5][qìng,请人做某事][pìn][详注6][详注7]


注1:评 平去声。平言也。《韩愈·东都遇春诗》尔来曾几时,白发忽满镜。旧游喜乖张,新辈足嘲评。
注2:迎 鱼庆切。《正韵》凡物来而接之则平声,物未来而往迓之则去声。《诗·大雅》亲迎于渭。
注3:轻 音庆。《集韵》疾也。《左传·桓十二年》绞小而轻,轻则寡谋。又《僖三十三年》秦师轻而无礼。
注4:清 音静。洁也。又《集韵》《正韵》音净。与净同。又《集韵》《韵会》《正韵》音婧。寒也。
注5:盟 明去声。《庄子·齐物论》其留如诅盟。郭象读。又与孟通。地名。《左传·隐十一年注》盟,今盟津。河内邑名。《史记·周本纪》武王东观兵于盟津。《书·禹贡》作孟津。
注6:邴 音柄。《广韵》邑名。又姓。《左传·哀十一年》邴泄为右。
注7:檠 音竞。檠子,叠名。《类篇》有足所以几物,即隔子也。《前汉·地理志》朝鲜民饮食以笾豆。《师古注》以竹曰笾,以木曰豆,今之檠也。
首字词组
诤臣诤友诤厌诤谏诤治诤詽诤气诤引
诤辞诤心诤舌诤竞诤薮诤论诤戒 
诤讼诤人诤诉诤士诤言诤子诤恹 

词语解释:诤臣  拼音:zhèng chén
谏诤之臣。引申指能指正先辈缺失的后辈。《白虎通·谏诤》《孝经》:“天子有諍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 唐 白居易 《采诗官》诗:“諍臣杜口为冗员,諫鼓高悬作虚器。” 王力 《中国语言学史》第三章:“ 段氏 就是这样极其精审地进行研究工作的。他是 许氏 的功臣,又是 许氏 的诤臣。”
词语解释:诤辞  拼音:zhèng cí
争讼之辞。諍,通“ 争 ”。 南朝 齐 谢朓 《在郡卧病呈沉尚书》诗:“高阁常昼掩,荒阶少諍辞。” 唐 岑参 《送许子擢第归江宁拜亲因寄王大昌龄》诗:“一县无諍辞,有时开道经。”
词语解释:诤讼  拼音:zhèng sòng
争辨;争论。諍,通“ 争 ”。《后汉书·徐防传》:“每有策试,輒兴諍讼,论议纷错,互相是非。” 唐 李白 《赠刘都使》诗:“ 铜官 几万人,諍讼清玉堂。” 清 陈鳣 《对策》卷五:“然考 汉 时对策,已有諍讼是非者也。”
词语解释:诤友  拼音:zhèng yǒu
能直言规劝的朋友。《白虎通·谏诤》《孝经》:“大夫有諍臣三人,虽无道,不失其家。士有諍友,则身不离於令名。”今本《孝经·谏争》作“争友”。 宋 王迈 《简同年刁时中俊卿诗》序:“ 时中 吾諍友也。” 夏衍 《生活、题材、创作》:“我们不该把批评家当作敌人,而应该把批评家当作诤友。”
词语解释:诤心  拼音:zhèng xīn
争高下之心。諍,通“ 争 ”。 明 李贽 《与河南吴中丞书》:“虽时时与师友有諍有讲,然师友总不以我为嫌者,知我无諍心也,彼此各求以自得也。”
词语解释:诤人  拼音:zhèng rén
古代传说中的矮小之人。諍,通“ 靖 ”。《列子·汤问》:“从中州以东四十万里得 僬侥国 ,人长一尺五寸。东北极有人名曰 諍人 ,长九寸。” 杨伯峻 集释引 秦恩复 曰:“‘諍’,《山海经》作‘靖’。”
词语解释:诤厌  拼音:zhèng yàn
见“ 諍懕 ”。
词语解释:诤恹  拼音:zhèng yān
同“諍懕”。
谓对友人直言规劝而使之心服。 作“諍厌”。
词语解释:诤舌  拼音:zhèng shé
喻正直之言。 唐 孙樵 《文贞公笏铭》:“不逆不怫,笏则公笏。紧拱在列,諍舌不发。”
词语解释:诤诉  拼音:zhèng sù
诉讼。諍,通“ 争 ”。 唐 杜牧 《上池州李使君书》:“幸天下无事,人安穀熟,无兵期、军须、逋负、諍诉之勤,足以为学,自强自勉於未闻之间。”
词语解释:诤谏  拼音:zhèng jiàn
直言劝谏。 郑振铎 《桂公塘》二:“当时 陈宜中 为丞相的时候, 伯颜 也遣人来要 宜中 去面讲和款,那时 天祥 在他的幕下,再三的诤谏道:‘相公该为国家自重。’”
词语解释:诤竞  拼音:zhèng jìng
竞争;争论。諍,通“ 争 ”。《万善同归集》卷一:“如今不论见性,罔识正宗,多执是非,纷然諍竞,皆不了祖佛蜜意。”
词语解释:诤士  拼音:zhèng shì
直言谏诤之士。 清 周亮工 《橄榄》诗:“自是圣朝容諍士,争驰諫果入 长安 。”
词语解释:诤治  拼音:zhèng zhì
谓争着采取治国之道。諍,通“ 争 ”。《吕氏春秋·似顺》:“ 鐸 之言固曰:‘见乐则淫侈,见忧则諍治,此人之道也。’” 陈奇猷 校释:“见忧则諍治,犹言见忧则竞相为治也。”
词语解释:诤薮  拼音:zhèng sǒu
争讼的渊薮。諍,通“ 争 ”。 清 魏源 《小学古经叙》:“夫执古本以攻改本者顺而易,执改本以争古本者逆而难,此《大学》所以久成諍藪也。”
词语解释:诤言  拼音:zhèng yán
直率地规劝人改正过错的话。 清 吴伟业 《下相怀古》诗:“ 亚父 无諍言,奇计非所望。”
词语解释:诤詽  拼音:zhèng yán
争执。諍,通“ 争 ”。
词语解释:诤论  拼音:zhèng lùn
直言规劝的言论。 清 吴伟业 《题华山檗庵和尚画像》诗:“諍论总销随諫草,故人已隐 祝融峯 。” 茅盾 《子夜》九:“你的危言诤论,并不能叫 小杜 居安思危,反使得他决心去及时行乐,今夕有酒今夕醉!”
争论。諍,通“ 争 ”。 北周 慧命 《详玄赋》:“絶諍论於封想,息是非於妄情。”《水浒传》第三六回:“一时恃酒諍论鬪殴,致被悮杀身死。” 汤用彤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二分第十六章:“但佛性本始之辩乃在 南北朝 羣计竞起之后,强为分别,常至无谓。 道生 之时,必无此諍论也。”
词语解释:诤子  拼音:zhèng zǐ
能直言劝谏父亲的儿子。《白虎通·谏诤》《孝经》:“父有諍子,则身不陷於不义。”今本《孝经·谏争》作“争子”。
词语解释:诤气  拼音:zhèng qì
竞争好胜的意气。諍,通“ 争 ”。《韩诗外传》卷四:“问楛者不告,告楛者勿问。有諍气者勿与论。”
词语解释:诤戒  拼音:zhèng jiè
告诫。《孙膑兵法·威王问》:“倅险增垒,諍戒毋动。”
词语解释:诤恹  拼音:zhèng yān
同“諍懕”。
谓对友人直言规劝而使之心服。 作“諍厌”。
词语解释:诤厌  拼音:zhèng yàn
见“ 諍懕 ”。
词语解释:诤恹  拼音:zhèng yān
同“諍懕”。
谓对友人直言规劝而使之心服。 作“諍厌”。
词语解释:诤引  拼音:zhèng yǐn
直言规劝和引导。 宋 宋祁 《蔡襄知谏院制》:“噫,諍引之道,今昔异宜,盖论高者虚而难从,议琐者卑而无体,裁订其要,俾可底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