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超诣 拼音:chāo yì
(1).高深玄妙;高超脱俗。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 诸葛厷 年少不肯学问,始与 王夷甫 谈,便已超诣。” 唐 张说 《魏齐公元忠》诗:“ 齐公 生人表,迥天闻鹤唳。清论早揣摩,玄心晚超诣。” 宋 张端义 《贵耳集》卷上:“ 东晋 清谈之士,酷嗜 庄 老 ,以旷达超诣为第一等人物。” 元 刘壎 《隐居通议·古赋一》:“ 老氏 之清虚,释氏之超诣,味则高矣,而不协於极。” 清 王应奎 《柳南随笔》卷二:“﹝ 许暘谷 ﹞同里 钱玉友 目为诗家乡愿,然集中亦有超诣之作。”
(2).超登;登达。 唐 柳宗元 《送文畅上人登五台遂游河朔序》:“故又捨筏西土,振尘朔陲,将欲与 文殊 不二之会,脱去秽累,超诣觉路。” 宋 杨万里 《寄题刘巨卿家六咏·诣斋》:“紫鸞自超诣,一日可天地。”词语解释:造诣 拼音:zào yì
(1).拜访;访问。《晋书·隐逸传·陶潜》:“未尝有所造诣,所之唯至田舍及 庐山 游观而已。” 唐 任华 《与京尹杜中丞书》:“亦尝造诣门馆,公相待甚厚,谈笑怡如。”《宋史·隐逸传上·魏野》:“前后郡守,虽武臣旧相,皆所礼遇,或亲造诣。”一本作“ 造謁 ”。
(2).泛指足迹所至。《新唐书·崔咸传》:“ 咸 素有高世志,造诣崭远。间游 终南山 ,乘月吟啸,至感慨泣下。”
(3).学业所达到的程度。 宋 叶适 《故运副龙图侍郎孟公墓志铭》:“瞻瞬领彻,贯穿纵横,虽寒士之深于造诣者不能至。”《明史·冯从吾传》:“罢官归,杜门谢客,取先正格言,体验身心,造诣益邃。” 叶圣陶 《线下·一个青年》:“以自己的天分和工力,从中正的道路,写成独创的字,这才见得出自己的真实的造诣。”词语解释:枍诣 拼音:yì yì
(1).亦作“ 枍栺 ”。木名。《三辅黄图·建章宫》:“枍诣,木名。宫中美木茂盛也。”一本作“ 枍栺 ”。
(2). 汉 宫殿名。《文选·班固〈西都赋〉》:“经 駘盪 而出 馺娑 ,洞 枍诣 以与 天梁 。” 李善 注引《关中记》:“ 建章宫 有 馺娑 、 駘盪 、 枍诣 、 承光 四殿。”
(3).泛指宫殿。《初学记》卷二四引 隋 江总 《侍宴瑶泉殿》诗:“水亭通 枍诣 ,石路接堂皇。” 唐 上官仪 《奉和秋日即目应制》:“仙歌临 枍诣 ,玄豫歷 长杨 。”词语解释:深诣 拼音:shēn yì
谓造诣很深。 明 李东阳 《〈镜川先生诗集〉序》:“某得而观之,窃以为先生之诗,博采深诣,典则深厚,成一家之言。” 明 文徵明 《又跋李少卿帖》:“公既多閲古帖,又深诣三昧,遂自成家,而古法不亡。”词语解释:理诣 拼音:lǐ yì
谓理政的见识。《晋书·慕容儁载记》:“沉毅好断,理诣无幽。”《北史·甄琛传》:“所著文章,鄙碎无大体,时有理诣。”词语解释:精诣 拼音:jīng yì
精到。谓学养精粹。《新唐书·后妃传上·太宗徐贤妃》:“ 惠 上疏极諫……其剴切精诣,大略如此。”《宋史·蔡元定传》:“精诣之识,卓絶之才。” 清 方宗诚 《记张皋文〈茗柯文〉后》:“ 伯言 才微不逮,而精诣过之,故其文简严高洁,用意深曲。”词语解释:行诣 拼音:xíng yì
走访,拜谒。《宋书·羊欣传》:“自非寻省近亲,不妄行诣,行必由城外,未尝入六关。”
指行为事迹。 宋 范晞文 《对床夜话》卷五:“其行诣卓然,殆 陈东 、 欧阳澈 之流,非如江湖诗人,仅以风雅自命而已。” 叶圣陶 《乡里善人》:“既然要请 鲁老先生 做寿序, 康翁 该写点儿生平行诣的节略给他吧。”词语解释:独诣 拼音:dú yì
(1).犹言独行其是。《晋书·郗超传》:“ 愔 ( 郗愔 )又好聚敛,积钱数千万,尝开库,任 超 所取。 超 性好施,一日中散与亲故都尽,其任心独诣,皆此类也。”
(2).指学养上独到之处。 明 李东阳 《送乔生宇归乐平》诗:“微言析毫芒,独诣超畛域。”词语解释:简诣 拼音:jiǎn yì
犹简至。《南史·范缜传》:“性质直,好危言高论,不为士友所安。唯与外弟 萧琛 善, 琛 名曰口辩,每服 縝 简诣。” 宋 陆游 《斋中杂兴十首以丈夫贵壮健惨戚非朱颜为韵》之八:“俊逸如 伯浑 ,简诣如 知几 。”词语解释:孤诣 拼音:gū yì
独到的修养。多指品德学识。 清 顾炎武 《赠路舍人泽溥》诗:“絶蹟远浮名,林皋託孤诣。” 清 赵翼 《题陈东浦藩伯〈敦拙堂诗集〉》诗:“旷代有 东浦 ,孤诣戞独造。” 清 曾国藩 《圣哲画像记》:“ 范希文 、 司马君实 ,遭时差隆,然坚卓诚信,各有孤诣。”词语解释:方诣 拼音:fāng yì
旨归。 唐 道宣 《四分律行事钞》卷上之一:“薄知方诣。” 宋 元照 《四分律行事钞资持记》:“方诣明有所归,方谓方所,诣谓至诣。”词语解释:绝诣 拼音:jué yì
极高之造诣。 宋 李之仪 《跋〈凌歊引〉后》:“ 方回 又以一时所寓,固已超然絶诣,独无 桓野王 辈相与周旋。”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一:“ 飞卿 词,全祖《离骚》,所以独絶千古;《菩萨蛮》、《更漏子》诸闋,已臻絶诣,后来无能为继。”词语解释:真诣 拼音:zhēn yì
谓精深的造诣。 清 陈田 《明诗纪事丙籤·陈章》:“ 杨循吉 七人联句诗,记 陈一夔 好作诗,醖酿典则,时有真诣语。”词语解释:赍诣 拼音:jī yì
送往。《剪灯新话·金凤钗记》:“生感 兴娘 之情,以釵货於市,得钞二十锭,尽买香烛楮币,賫诣 琼花观 ,命道士建醮三昼夜以报之。” 周楞伽 校注:“賫诣,送往。” 词语解释:苦心孤诣 拼音:kǔ xīn gū yì
(1).为求达到某一目的,或解决某一问题而费尽心思。《儿女英雄传》第十回:“此 十三妹 所以挺身出来,给 安龙媒 、 张金凤 二人执柯作伐的一番苦心孤诣也。”《文明小史》楔子:“在下特特做这一部书,将他们表扬一番,庶不负他们这一片苦心孤诣也。” 鲁迅 《野草·风筝》:“我在破获秘密的满足中,又很愤怒他的瞒了我的眼睛,这样苦心孤诣地来偷做没出息孩子的玩艺。”
(2).费尽心思、刻苦钻研而达到的独特境界。 清 屈复 《论诗绝句》之十三:“苦将心力成孤诣,不敢随风薄 宋 元 。” 清 翁方纲 《格调论下》:“今且勿以意匠之独运者言之,且勿以苦心孤诣戛戛独造者言之,今且以效古之作若规仿格调者言之。” 洪深 《戏剧导演的初步知识》引言:“甚至把剧作者在初步创作中苦心孤诣的成就,一举而尽付东流的。”词语解释:切诣 拼音:qiē yì
谓发音迅急。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音辞》:“南方水土和柔,其音清举而切诣,失在浮浅,其辞多鄙俗。”词语解释:参诣 拼音:cān yì
犹谒见。《晋书·艺术传·王嘉》:“ 苻坚 累徵不起,公侯已下咸躬往参诣,好尚之士无不师宗之。”词语解释:分诣 拼音:fēn yì
分往;分派。《魏书·高允传》:“ 超 ( 杜超 )以方春而诸州囚多不决,乃表 允 ( 高允 )与中郎 吕熙 等分诣诸州,共评狱事。”《宋史·世家传二·孟昶》:“又遣使分诣 江陵 、 凤翔 赐其家属钱帛,疾病者给以医药。”词语解释:送诣 拼音:sòng yì
送到,送往。《史记·秦始皇本纪》:“ 始皇 初即位,穿治 酈山 ;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诣七十餘万人。”《南史·贼臣传·侯景》:“ 东阳 人 李瞻 起兵,为贼所执,送诣 建鄴 。”词语解释:识诣 拼音:shí yì
犹见地。 唐 常衮 《授崔侁萧直给事中制》:“性资高朗,识诣冲妙。”《新唐书·邓权传》:“ 权 识诣魁然,有閎辩。”词语解释:兼诣 拼音:jiān yì
谓一齐达到某种程度。 清 魏源 《〈定盦文录〉序》:“自 孔 门七十子之徒,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已不能兼诣;其后分散诸国,言语家流为 宋玉 、 唐勒 、 景差 ,益与道分裂。”词语解释:避诣 拼音:bì yì
避往,躲到。 章炳麟 《徐锡麟陈伯平马宗汉传》:“时睪人多,即避诣病院治疗,復渡 日本 ,从药师卒受业。”词语解释:险诣 拼音:xiǎn yì
谓言论奇特透辟。《南史·文学传·卞彬》:“又为《禽兽决録》。目禽兽云:‘羊性淫而佷,猪性卑而率,鹅性顽而慠,狗性险而出。’皆指斥贵势……其险诣如此。”《南史·范缜传》:“ 縝 又对曰:‘呜呼 王子 !知其祖先神灵所在,而不能杀身以从之。’其险诣皆此类也。”词语解释:展诣 拼音:zhǎn yì
往候尊长的敬词。《太平御览》卷六九八引 南朝 梁 沉约 《俗说》:“老母朝来未得食,至市货履,不得展诣。”词语解释:极诣 拼音:jí yì
最高的造诣。 清 顾炎武 《日知录·文人摹仿之病》:“近代文章之病,全在摹倣,即使逼肖古人,已非极诣,况遗其神理而得其皮毛者乎?” 清 姚莹 《与陆次山论文书》:“近代 方望溪 最善此事,其言以义法为主,虽非文章之极诣,然涂轨莫正於此。” 清 吴汝纶 《答严几道》:“ 中国 用韵之文, 退之 为极诣矣。”词语解释:晚诣 拼音:wǎn yì
谓晚年所走的道路。 清 全祖望 《跋邝湛若〈峤雅〉后》:“盖 湛若 少时好声乐, 大鋮 在留都罗而致之也。非后来大节,则 湛若 几不免为奄人之徒。人所以贵晚诣也。”词语解释:旨诣 拼音:zhǐ yì
谓文章的主旨达到完美的境界。《晋书·潘岳传》:“未几,选为 长安 令,作《西征赋》,述所经人物山水,文清旨诣,辞多不録。”词语解释:徵诣
召往。《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其赐 弘 后子孙之次当为后者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徵诣公车,上名尚书,朕亲临拜焉。” 唐 梁肃 《〈李泌文集〉序》:“ 肃 以监察御史,徵诣京师。”词语解释:朗诣 拼音:lǎng yì
通达;豁达。《晋书·羊玄保传》:“二贤明美朗诣,会悟多通,然弘懿之望,故当共推 羊 也。”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赏誉》:“ 刘琨 称 祖车骑 为朗诣,曰:‘少为 王敦 所叹。’”词语解释:征诣 拼音:zhēng yì
召往。《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其赐 弘 后子孙之次当为后者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徵诣公车,上名尚书,朕亲临拜焉。” 唐 梁肃 《〈李泌文集〉序》:“ 肃 以监察御史,徵诣京师。”词语解释:品诣 拼音:pǐn yì
(1).犹品类。 清 章学诚 《文史通义·原学中》:“未有以学属乎人,而区为品诣之名者。官师分而诸子百家之言起,於是学始因人品诣以名矣,所谓某甲之学,某乙之学是也。”参见“ 品类 ”。
(2).品行。 清 王韬 《除弊》:“不必论声华,尚文字,惟以材干品诣为衡量而已。”
词语解释:品类 拼音:pǐn lèi
(1).指等级;类别。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玉英》:“《春秋》理百物,辨品类,别嫌微,修本末者也。” 唐 刘知几 《史通·探赜》:“或行仁而不遇,或尽忠而受戮,何不求其品类,简在一科,而乃异其篇目,各分为卷。” 范文澜 《中国近代史》上编第三章第二节:“这一类人品类较杂,但在宗教信仰、军事纪律的统一领导下,也成为重要的革命战士。”
(2).指万物。 唐 韩愈 《皇帝即位降赦贺观察使状》:“寰宇斯泰,品类皆苏;渥恩普霑,远近同庆。”词语解释:稽诣 拼音:jī yì
谓馀音缭绕,令人神往。《文选·王褒〈洞箫赋〉》:“优游流离,踌躇稽诣,亦足耽兮。” 李善 注:“稽诣,言声稽留如有所诣也。”词语解释:叶诣 拼音:yè yì
北斗七星中第二星的神名。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诺皋记上》:“北斗魁第一星神名曰 执阴 ,第二星曰 叶诣 。”词语解释:渊诣 拼音:yuān yì
极深的造诣。《新唐书·王綝传》:“ 方庆 博学,练朝章,著书二百餘篇,尤精《三礼》,学者有所咨质,酬復渊诣,故门人次为《杂礼答问》。”词语解释:率诣 拼音:lǜ yì
犹放达。《晋书·谢尚传》:“﹝ 尚 ﹞便著衣幘而舞。 导 令坐者抚掌击节, 尚 俯仰在中,傍若无人,其率诣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