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四纸上声 齿[mǐ][jī,几案]使[详注1][徵羽][详注2][详注3][诺也][pǐ,否泰][lěi][bèi,名词][mǐ][yǐ][zhǐ][详注4][chuǎi chuài][zǐ][详注5][详注6][nǐ][shì dì][xǐ lǐ][guī xī][yǐ][详注7][克也,任也][guī][ní,音你。声也。][shī][guǐ][lěi]氿[guǐ][qì][详注8][音跂。《广韵》行喘息貌][dǐ]俿[lǐ]


注1:使 式至切。遣人聘问曰使。《前汉·韩信传》发一乘之使,下咫尺之书。又《鬼谷子抵巇篇》圣人者,天地之使也。《淮南子·天文训》四时者,天之吏也。日月者,天之使也。
注2:箠 音捶。击马策也。《史记·张耳陈余传》杖马箠,下赵数十城。
注3:花 《唐韻》韋委切,音蔿。《玉篇》花榮也。《拾遺記》西王母進洞淵紅蘤。《唐書·西域傳》王坐金蘤榻。
注4:机 音几。《说文》木名。《山海经》单狐之山多机木。《郭注》状如榆,可烧以粪田。 又与几通。《易·涣卦》涣奔其机。《注》承物者也。《家语》仰视榱桷,俯察机筵。《注》机作几。
注5:萎 音委。药草。《尔雅·释草》荧,委萎。《注》萎蕤也。《韩愈诗》萎蕤缀蓝瑛。《注》萎蕤,青花圆实。亦作荽蕤。
注6:庳 脾上声。《说文》庳中,伏舍。一曰屋卑。《左传·襄三十一年》宫室卑庳。
注7:哆 音侈。《说文》张口也。《诗·小雅》哆兮侈兮,成是南箕。《传》哆,大貌
注8:坻 《广韵》《正韵》诸氏切《集韵》《韵会》掌氏切,音纸。止也。《左传·昭二十九年》蔡墨论养龙官曰:官宿其业,其物乃至,若泯弃之,物乃坻伏。
末字词组
自诡离诡吊诡佻诡诈诡权诡淫诡訞诡
奇诡卓诡激诡僻诡设诡幸诡昧诡英诡
谲诡诬诡倜诡阴诡邪诡欺诡崛诡司诡
瑰诡惊诡虚诡飞诡倬诡违诡恣诡纤诡
恢诡俶诡谄诡饰诡云谲波诡黠诡革诡狡诡
怪诡尨诡凶诡雄诡佼诡幽诡繁诡奸诡
诙诡浮诡诞诡乖诡魁诡浇诡誳诡奥诡
纷诡波诡艰诡轻诡倾诡波谲云诡諔诡狙诡

词语解释:自诡  拼音:zì guǐ
(1).责成自己。《汉书·赵充国传》:“ 羌 靡忘 等自诡必得,请罢屯兵。” 颜师古 注:“诡,责也。”《汉书·京房传》:“今臣得出守郡,自诡效功,恐未效而死。” 宋 苏辙 《西掖告词·杨杰知润州》:“尔以冬官属,绩用有闻,而欲自诡以治民,朕不汝违,其究乃心,以底成效,可。”
(2).自己不同于。 宋 陈亮 《钱叔因墓碣铭》:“余以极论兵事,为一时明公巨卿之所许,而反授以《中庸》《大学》之旨,余不能识也。而復以古文自诡於时,道德性命之学亦渐开矣。”
(3).自己诡称。 清 谭嗣同 《治言》:“异端之惑人心,何尝不自记於圣贤;私口之覆邦家,何尝不自诡於忠言。”
词语解释:奇诡  拼音:qí guǐ
奇特,诡异。《新唐书·陆贽传》:“权以紓难,暂以应机,事有便宜,谋有奇诡。” 宋 叶适 《漳浦县圣祖殿记》:“近人而奇诡不常如此,非止以禽兽草木为广大也。” 清 叶名沣 《桥西杂记·塞上六歌》:“诗亦荒怪奇诡,无襞积之痕。” 鲁迅 《书信集·致宋崇义》:“南方学校现象,较此间似尤奇诡。”
词语解释:谲诡  拼音:jué guǐ
(1).变化多端。 战国 楚 宋玉 《高唐赋》:“状似走兽,或象飞禽,譎诡奇伟,不可究陈。” 晋 左思 《吴都赋》:“其荒陬譎诡,则有龙穴内蒸,云雨所储。” 端木蕻良 《科尔沁旗草原》十五:“人生也如天空一样的谲诡呵,一会儿一个变化。”
(2).怪诞。《汉书·赵广汉王尊等传赞》:“ 王尊 文武自将,所在必发,譎诡不经,好为大言。”《陈书·任忠传》:“及长,譎诡多计略。” 清 袁枚 《随园随笔·诸史一》:“补 魏 受禪讖书三万餘言及 钟繇 杀鬼妇、 蒋齐 梦亡儿、掘地得 范明友 之奴等,事属譎诡,似可不补。”
词语解释:瑰诡  拼音:guī guǐ
亦作“瓌诡”。
(1).奇异。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辨骚》:“《远游》《天问》,瓌诡而惠巧。”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诗评》:“ 玉川 之怪, 长吉 之瑰诡,天地间自欠此体不得。” 明 徐渭 《代边帅寿张相公母夫人序》:“故其珍宝瓌诡之观,有不可以常情测者。” 康有为 《美洲祝圣寿记》:“灯色样备极瓌诡,光丽如白日。”
(2).指奇异之物。 唐 张九龄 《彭蠡湖上》诗:“瑰诡良復多,感见乃非一。”
词语解释:恢诡  拼音:huī guǐ
荒诞怪异。 唐 刘禹锡 《和韩十八侍御见示岳阳楼别窦司直诗》:“鵾鹏疑变化,罔象何恢诡?” 明 归有光 《题〈瀛涯胜览〉》:“其日月风云山水之殊异,惜无以极其恢诡之辞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罗刹海市》:“扮唱不知何词,腔拍恢诡。”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向使 满洲 制服……恢诡殊形,有若魑魅,行之二百有六十年,而人亦安之无所怪矣。”
词语解释:怪诡  拼音:guài guǐ
怪异;奇异多变。 宋 苏轼 《上曾丞相书》:“世之奇特之士,其处也,莫不为异众之行;而其出也,莫不为怪诡之词。” 金 段成己 《崧阳归隐图》诗:“云日互蔽亏,百态呈怪诡。” 明 宋濂 《答章秀才论诗书》:“ 孟东野 阴祖 沉 谢 而流於蹇涩; 卢仝 则又自出新意,而涉於怪诡。”
词语解释:诙诡  拼音:huī guǐ
(1).诙谐奇诡。《新唐书·和逢尧传》:“ 逢尧 詼诡,当大事敢徼福。”《宋史·刘昌言传》:“ 昌言 捷给詼诡,能揣人主意,无不称旨。”
(2).荒诞怪异。 清 朱琦 《感事》诗:“兵骄或食人,传闻日詼诡。”
词语解释:纷诡  拼音:fēn guǐ
谓奇异多姿。 明 陈恭尹 《游七星岩》诗:“不知何处云,飞作兹山石。嵯峨各异势,纷诡非一色。” 清 魏源 《黄山》诗之三:“嵯峨各异势,纷诡不一格。”
词语解释:离诡  拼音:lí guǐ
见“ 离奇 ”。
词语解释:离奇  拼音:lí qí
(1).盘绕屈曲貌。 汉 邹阳 《几赋》:“迺成斯几,离奇髣髴,似龙盘马廻,凤去鸞归。”《汉书·邹阳传》:“蟠木根柢,轮囷离奇。” 颜师古 注引 张晏 曰:“轮囷离奇,委曲盘戾也。”《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作“离诡”。 清 侯方域 《明处士汪君墓志铭》附 静子 评语:“参差离奇,所谓每变在颜者也。”
(2).歪斜貌。 清 徐大椿 《洄溪道情·时文叹》:“读得来口角离奇,眼目眯萋,脚底下不晓得高低,大门外辨不出东西。”
(3).比喻十分奇特,不同平常。 清 卓尔堪 《海市歌》:“尝闻海客説海市,语近离奇心转疑。” 清 李渔 《风筝误·遣试》:“且喜得他天姿英迈,品格离奇,定不是箇池中之物。” 杨朔 《香山红叶》:“听着这个白胡子老人絮絮叨叨谈些离奇的传说,你会觉得 香山 更富有迷人的神话色彩。”
词语解释:卓诡  拼音:zhuó guǐ
高超奇异。《汉书·刘辅传》:“此其言必有卓诡切至,堂圣心者,故得拔至於此。” 颜师古 注:“卓,高远也。诡,异於众也。” 宋 叶适 《朝散大夫主管冲佑观鲍公墓志铭》:“ 清卿 之歷官行事,则亦有卓诡过人者。” 章炳麟 《訄书·官统中》:“凡近世鸿臚中允(即中盾)诸职,因名於古,而十世以后,称其卓诡,考迹者,称吾世也。”
词语解释:诬诡  拼音:wū guǐ
虚妄诡谲。 晋 道恒 《释驳论》:“大道既隐,小成互起,诚哉是言!其诸诬诡谤慢,欲以苟济其违,求之圣言,固不容讥矣。”
词语解释:惊诡  拼音:jīng guǐ
惊奇诡谲。 清 吴敏树 《与梅伯言先生书》:“得而述之,不夸张,不惊诡,必有合於性情之所以然。”
词语解释:俶诡  拼音:chù guǐ
奇异。《吕氏春秋·侈乐》:“大鼓鐘磬管簫之音,以鉅为美,以众为观,俶诡殊瑰,耳所未尝闻,目所未尝见。” 毕沅 注引 李瀚 曰:“俶诡亦作諔诡,奇异也。” 南朝 梁 萧统 《铜博山香炉赋》:“方 夏 鼎之瓌异,类《山经》之俶诡。”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汤敦甫》:“闻公少居乡时,行颇俶诡,里人多畏之。” 梁启超 《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三章:“名家言者,其繁重博杂似北学,其推理俶诡似南学。”
词语解释:尨诡  拼音:méng guǐ
犹尨奇。 元 周伯琦 《天马行应制作》:“黄鬚圉人服尨诡,嚲鞚如縈相诺唯。”
词语解释:浮诡  拼音:fú guǐ
(1).浮华怪异。《宋书·律历志下》:“曲辩碎説,类多浮诡。”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序志》:“辞人爱奇,言贵浮诡。” 清 王夫之 《读四书大全说·论语·公冶长篇一》:“从俗儒、俗吏风尚浮诡之餘,而悠悠于千载之上。”
(2).虚伪诡诈。《周书·卫剌王直传》:“ 直 、 高祖 母弟,性浮诡,贪狠无赖。”《旧唐书·李密传》:“而志怀翻覆,言行浮诡。”
词语解释:波诡  拼音:bō guǐ
比喻文笔变化多致。 清 方文 《彭燕又宾》诗:“文区既波诡,辞府亦云慝。”参见“ 波谲云诡 ”。
词语解释:波谲云诡  拼音:bō jué yún guǐ
1. 汉 扬雄 《甘泉赋》:“於是大厦云譎波诡,摧摧而成观。”本喻房屋建筑的千姿百态。后用“波譎云诡”以喻文章如波云变化多致。 清 陈田 《〈明诗纪事己籤〉序》:“盖 弇洲 负沉博一世之才,下笔千言,波譎云诡。”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 裴伦 ﹞作汗漫游,始於 波陀牙 ,东至 希腊 、 突厥 及 小亚细亚 ,歷审其天物之美,民俗之异,成《哈洛尔特游草》二卷,波譎云诡,世为之惊絶。”
2.喻事物变化多端,难以预料。 杨玉如 《辛亥革命先著记》第三章第四节“探视 胡瑛 ”自注:“至癸丑以后,政局波譎云诡,未免人鬼殊途,遗臭流芳,千载自有定评。” 邹韬奋 《抗战以来》一:“这其间的悲欢离合,波谲云诡,令人在冷静沉默中回想起来,抚今追昔,实不胜其感慨系之。” 郭沫若 《羽书集·三年来的文化战》:“﹝ 日寇 ﹞挑拨离间、造谣中伤等下流无耻的宣传,便更加波谲云诡了。”
词语解释:吊诡  拼音:diào guǐ
亦作“吊诡”。 奇异,怪异;趋异。《庄子·齐物论》:“ 丘 也与女,皆梦也;予谓女梦,亦梦也。是其言也,其名为弔诡。” 陆德明 释文:“弔,如字;又音的,至也;诡,异也。” 明 胡应麟 《诗薮·国朝上》:“上下千餘年间,岂乏索隐吊诡之徒,趋异厌常之辈。” 清 沉德潜 《说诗晬语》卷下:“ 王 李 既兴,辅翼之者,病在沿袭雷同;攻击之者,又病在飜新吊诡。” 鲁迅 《坟·文化偏至论》:“而十九世纪末之重个人,则吊诡殊恒,尤不能与往者比论。”
词语解释:激诡  拼音:jī guǐ
(1).矫情立异。《后汉书·独行传·范冉》:“ 冉 好违时絶俗,为激诡之行。”《三国志·魏志·和洽传》:“古之大教,务在通人情而已。凡激诡之行,则容隐伪矣。” 清 刘大櫆 《潘在涧时文序》:“ 老聃 、 庄周 ,使为激诡; 商鞅 、 李斯 ,使为变乱。”
(2).标新立异。 金 王若虚 《滹南诗话》卷中:“ 东坡 《雁词》云:‘拣尽寒枝不肯栖。’以其不栖木,故云尔;盖激诡之致,词人正贵如此。”
(3).毁誉过当。《后汉书·班固传论》:“若 固 之序事,不激诡,不抑抗。” 李贤 注:“激,扬也;诡,毁也。”
词语解释:倜诡  拼音:tì guǐ
奇特诡异。 唐 韩愈 孟郊 《城南联句》:“类招臻倜诡,翼萃伏衿缨。”
词语解释:虚诡  拼音:xū guǐ
(1).虚假离奇。 南朝 梁 王僧孺 《为人述梦》诗:“及寤尽空无,方知悉虚诡。”
(2).指虚伪欺诈。《云笈七籤》卷二六:“臣学仙者耳,非得道之人。以国家盛美,特招延儒墨於文纲之内,抑絶俗之道,摈虚诡之迹。”
词语解释:谄诡  拼音:chǎn guǐ
阿谀和诡诈。《杂宝藏经》卷三:“鸛雀语言:何为作此语?来共作亲善。白鹅答言:我知汝諂诡,终不亲善。”
词语解释:凶诡  拼音:xiōng guǐ
凶顽诡诈。《新唐书·藩镇传·田承嗣》:“ 承嗣 沉猜阴贼,不习礼义……而性著凶诡,愈不逊。”
词语解释:诞诡  拼音:dàn guǐ
怪诞奇异。 宋 洪迈 《容斋三笔·郎官员数》:“大言无当,诞诡不情。” 元 刘祁 《归潜志》卷六:“又时时自言为天帝所召,有某仙某神在焉,所食何物,皆诞诡莫可测。” 明 方孝孺 《家人箴·谨习》:“嗟嗟小子,以患为美,侧媚倾邪,矫饰诞诡。”
词语解释:艰诡  拼音:jiān guǐ
晦涩怪异。 金 王若虚 《〈新唐书〉辨中》:“夫鑱肤者针也,黛墨所以为色耳,而云以黛墨鑱肤则不可。舍文身不道,而艰诡若此,其亦劳甚矣乎!” 金 王若虚 《〈新唐书〉文辨》:“然则鼎鐺玉石,亦谓视鼎如鐺,视玉如石矣,无乃太艰诡而不成语乎!”
词语解释:佻诡  拼音:tiāo guǐ
轻浮诡异。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小说不可用》:“ 謔庵 文体纤仄, 中郎 亦涉佻诡,皆非古文正法眼藏。”
词语解释:僻诡  拼音:pì guǐ
邪僻诡诈。 明 陈子龙 《储将才议》:“最僻诡不可用者,我借事诛之。”
词语解释:阴诡  拼音:yīn guǐ
使阴谋,耍诡计。《新唐书·奸臣传上·陈希烈》:“ 林甫 居位久,其阴诡虽足自固,亦 希烈 左右焉。” 明 方孝孺 《与陈用中书》:“乖戾而好忿疾,自以为才伐,已而侮人,言无可爱,行无可喜,阴诡僻违,使人恶见而厌视。”
词语解释:飞诡  拼音:fēi guǐ
明 朝粮户将田地寄在享有优免徭役的官吏、绅衿名下,以逃避赋役的一种方法。 明 周圣楷 《张居正本传》:“岁久滋伪,弊孔百出,有所谓飞诡者、影射者、养号者、掛虚者、过都者、受献者,久久相沿。”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事部三》:“即如户部一曹,不许 苏 松 及 浙江 、 江 右人为吏,以其地赋税多,恐飞诡为奸也。”参见“ 飞洒 ”、“ 诡寄 ”。
词语解释:饰诡  拼音:shì guǐ
亦作“餙诡”。 故为诡诈。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中:“彼视学舍如囹狱而不肯入,视师长如寇仇而不欲见,窥避掩覆以遂其嬉游,设诈餙诡以肆其顽鄙。”《明史·宋玫传》:“陛下求治之心愈急,则浮薄喜事之人皆饰诡而钓奇。”
词语解释:雄诡  拼音:xióng guǐ
雄伟怪异。 唐 张九龄 《狮子赞》序:“其天骨雄诡,才力杰异。” 清 屈大均 《洗象行》:“花牙润洁体雄诡,横行鬱若丘山徙。”
词语解释:乖诡  拼音:guāi guǐ
奸滑怪诞。 汉 蔡邕 《释诲》:“於是智者骋诈,辩者驰説,武夫奋勇……变诈乖诡,以合时宜。”
词语解释:轻诡  拼音:qīng guǐ
轻薄诡诈。《元史·王恽传》:“ 福建 所辖郡县五十餘,连山距海,实为边徼重地。而民情轻诡,由平定以来官吏贪残,故山寇往往啸聚,愚民因而蚁附。”
词语解释:诈诡  拼音:zhà guǐ
诡诈。 唐 李白 《为宋中丞自荐表》:“为贱臣诈诡,遂放归山,闲居製作,言盈数万。”《旧唐书·张濬传》:“虚诞彰于朝野,诈诡布於华夷,横草蔑闻,燎原愈急。”
词语解释:设诡  拼音:shè guǐ
欺骗。
词语解释:邪诡  拼音:xié guǐ
邪恶诡奇。 明 胡应麟 《诗薮·闰馀中》:“ 卢多逊 、 丁公言 ……皆执政能诗。然品格邪诡,不得入前流。”
词语解释:倬诡  拼音:zhuō guǐ
奇特。 晋 左思 《魏都赋》:“至於山川之倬诡,物产之魁殊,或名奇而见称,或实异而可书。” 明 高进孝 《云间据目抄序》:“ 叔子 义甚高,放达而多奇,好修而倬诡,与其文合。”
词语解释:云谲波诡  拼音:yún jué bō guǐ
谓像云气和水波那样千态万状,变化无穷。《文选·扬雄〈甘泉赋〉》:“於是大厦云譎波诡,摧嗺而成观。” 李善 注:“ 孟康 曰:言厦屋变巧,乃为云气水波相譎诡也。” 清 谭嗣同 《仁学》十四:“云譎波诡,霞绚星明。” 黄席群 《〈远生遗著〉新版序言》:“先严在当时云谲波诡的政治漩涡中,固曾为某些‘仁人君子’所不谅解,但他在生命结束之前,终于毅然决然公开宣言反对变更国体。”
词语解释:佼诡
狡诈诡谲
词语解释:魁诡  拼音:kuí guǐ
犹怪诞。 唐 张彦远 《历代名画记·阎立本》:“折旋矩度,端簪奉笏之仪;魁诡譎怪,鼻饮头飞之俗;尽该毫末,备得人情,二 阎 ( 唐 阎立德 、 阎立本 )同在上品。”
词语解释:倾诡  拼音:qīng guǐ
惑乱。《隋书·地理志中》:“ 齐郡 旧曰 济南 ,其俗好教饰子女淫哇之音,能使骨腾肉飞,倾诡人目。”
词语解释:权诡  拼音:quán guǐ
权诈诡辩。 汉 桓宽 《盐铁论·能言》:“公卿诚能自强自忍,食文学之至言,去权诡,罢利官,一归之於民。”《后汉书·郑太传赞》:“ 公业 称豪,骏声升腾。权诡时偪,挥金僚朋。” 李贤 注:“谓诡辞以对 卓 。”《明史·傅宗龙传》:“帝愤中枢失职, 嗣昌 以权诡得主知。”
词语解释:幸诡  拼音:xìng guǐ
侥幸和诡诈。 元 郝经 《冬至后在仪真馆赋诗以赠三伴使》:“万变惟悃赤,一念无幸诡。白虹昼贯日,清江秋见底。”
词语解释:欺诡  拼音:qī guǐ
犹欺诈。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如以行善而偶钟祸报,为恶而儻值福徵,便生怨尤,即为欺诡,则亦 尧 舜 之云虚, 周 孔 之不实也。”
词语解释:违诡  拼音:wéi guǐ
违反,背离。 汉 王充 《论衡·自纪》:“ 充 书违诡於俗……今殆説不与世同,故文剌於俗,不合於众。”
词语解释:黠诡  拼音:xiá guǐ
狡黠诡诈。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三》:“其站夫絶黠诡,与 佶伦 互委,往返者凡五日。”
词语解释:幽诡  拼音:yōu guǐ
阴私奸诈。《吕氏春秋·勿躬》:“人主知能、不能之可以君民也,则幽诡愚险之言无不职矣。”
词语解释:浇诡  拼音:jiāo guǐ
谓浇薄欺诈。《新唐书·魏徵传》:“三代之后,浇诡日滋。”
词语解释:波谲云诡  拼音:bō jué yún guǐ
1. 汉 扬雄 《甘泉赋》:“於是大厦云譎波诡,摧摧而成观。”本喻房屋建筑的千姿百态。后用“波譎云诡”以喻文章如波云变化多致。 清 陈田 《〈明诗纪事己籤〉序》:“盖 弇洲 负沉博一世之才,下笔千言,波譎云诡。”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 裴伦 ﹞作汗漫游,始於 波陀牙 ,东至 希腊 、 突厥 及 小亚细亚 ,歷审其天物之美,民俗之异,成《哈洛尔特游草》二卷,波譎云诡,世为之惊絶。”
2.喻事物变化多端,难以预料。 杨玉如 《辛亥革命先著记》第三章第四节“探视 胡瑛 ”自注:“至癸丑以后,政局波譎云诡,未免人鬼殊途,遗臭流芳,千载自有定评。” 邹韬奋 《抗战以来》一:“这其间的悲欢离合,波谲云诡,令人在冷静沉默中回想起来,抚今追昔,实不胜其感慨系之。” 郭沫若 《羽书集·三年来的文化战》:“﹝ 日寇 ﹞挑拨离间、造谣中伤等下流无耻的宣传,便更加波谲云诡了。”
词语解释:淫诡  拼音:yín guǐ
离奇古怪。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九流绪论上》:“説出稗官,其言淫诡而失实,至时用以洽见闻,有足采也。”
词语解释:昧诡  拼音:mèi guǐ
隐秘;诡秘。 明 陆粲 《庚巳编·金华二女》:“二士私计,以为彼踪跡昧诡若是,殆必盗也。”
词语解释:崛诡  拼音:jué guǐ
亦作“崫诡”。 奇特,怪异。 晋 左思 《蜀都赋》:“异物崛诡,奇於八方。”《文选·左思〈吴都赋〉》:“倜儻之极异,崛诡之殊事。” 李周翰 注:“崫诡,奇异也。”崫,一本作“ 誳 ”。
词语解释:恣诡  拼音:zì guǐ
奔放奇异。 清 恽敬 《答吴白厂书》:“古人极深、极微、极正之作何如……可感发而不妨恣诡之作何如?此则 敬 所愿望于二兄,而畜之于心甚久甚久者也。”
词语解释:革诡  拼音:gé guǐ
变动貌。《荀子·礼论》:“祭者,志意思慕之情也。愅诡唈僾而不能无时至焉。” 杨倞 注:“愅,变也;诡,异也,皆谓变异感动之貌。”
词语解释:繁诡  拼音:fán guǐ
复杂诡异;复杂多变。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体性》:“才性异区,文辞繁诡。”《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论文章之意义暨其使命因及中国近时论文之失》:“天下之文,浩何所极,才性异区,文词繁诡,欲为品别,斯信难矣。”
词语解释:誳诡  拼音:qū guǐ
诡异。《文选·左思〈吴都赋〉》:“倜儻之极异,誳诡之殊事。” 刘逵 注:“倜儻誳诡,皆谓非常诡异之事。”
词语解释:諔诡  拼音:chù guǐ
奇异。《庄子·德充符》:“彼且蘄以諔诡幻怪之名闻。” 陆德明 释文引 李颐 曰:“諔诡,奇异也。” 南朝 梁 锺嵘 《诗品》卷中:“其源出於二 张 ,善製形状写物之词,得 景阳 之諔诡,含 茂先 之靡嫚。”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破恶声论》:“洎夫今兹,大势復变,殊异之思,諔诡之物,渐渐入 中国 。”
安静。 朱自清 《〈白采的诗〉》:“但他们都是属于‘中庸’的类型的人;所以母亲劝他‘弥缝’,伙伴劝他‘諔诡,隐忍’。”
词语解释:訞诡  拼音:yāo guǐ
妖邪诡异。 宋 罗泌 《路史·循蜚纪·犁灵氏》:“此亦 韩将军 学兵法之义,而 萧相国 作 未央宫 之意也。虽然,訞诡惑乱,犹弗荐焉。”
词语解释:英诡  拼音:yīng guǐ
珍奇。 清 龚自珍 《书番禺许君》:“ 粤 之东……其山怪,其土阻,其水大壑,其物产英诡,其人沉雄多大略。”
词语解释:司诡  拼音:sī guǐ
见“ 司危 ”。
词语解释:司危  拼音:sī wēi
星座名。《史记·天官书》:“司危星,出正西西方之野。星去地可六丈,大而白,类太白。”《宋史·天文志三》:“司危二星,在司禄北。”按,《汉书·天文志》作“司诡”。
词语解释:纤诡  拼音:xiān guǐ
纤巧怪异。 清 章学诚 《文史通义·繁称》:“而 宋 人又自开其纤诡之门者,则尽人而有号,一号不止,而且三数未已也。”
词语解释:狡诡  拼音:jiǎo guǐ
狡猾诡诈。 清 黄景仁 《夜饮孙吟秋斋头邻家火发》诗:“我谓 吟秋 毋狡诡,準拟今宵腐肠耳。” 清 黄景仁 《献县汪丞坐中观技》诗:“人心狡诡何不有,尔为此技真堂堂。”
词语解释:奸诡  拼音:jiān guǐ
亦作“奸诡”。 伪诈。《南史·蔡景历传》:“坐妻兄 刘洽 依倚 景歷 权势前后姦诡,并受 欧阳威 餉绢百匹,免官。”《醒世恒言·一文钱小隙造奇冤》:“那人乃是本镇一个大户叫做 朱常 ,为人奸诡百出,变诈多端。”《明史·邹缉传》:“此皆姦诡之人,惧还原伍,假此规避,非真有报効之心也。”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行军总要》:“他果能识得路途,方可用他,断不可随拏一人即叫他引路,须防其中有奸诡之计。”
词语解释:奥诡  拼音:ào guǐ
深奥奇诡。 明 袁宏道 《游天门开》诗:“又如读 殷 《盘》,聱轧飣奥诡。” 梁启超 《湖南时务学堂学约》:“传世之文,或务渊懿古茂,或务沉博絶丽,或务瑰奇奥诡。”
词语解释:狙诡  拼音:jū guǐ
犹奸诈。 唐 柳宗元 《骂尸虫文》:“帝,神之尤者……安有下比阴秽小虫,纵其狙诡,延其变诈,以害于物而又悦之以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