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四纸上声 齿[mǐ][jī,几案]使[详注1][徵羽][详注2][详注3][诺也][pǐ,否泰][lěi][bèi,名词][mǐ][yǐ][zhǐ][详注4][chuǎi chuài][zǐ][详注5][详注6][nǐ][shì dì][xǐ lǐ][guī xī][yǐ][详注7][克也,任也][guī][ní,音你。声也。][shī][guǐ][lěi]氿[guǐ][qì][详注8][音跂。《广韵》行喘息貌][dǐ]俿[lǐ]


注1:使 式至切。遣人聘问曰使。《前汉·韩信传》发一乘之使,下咫尺之书。又《鬼谷子抵巇篇》圣人者,天地之使也。《淮南子·天文训》四时者,天之吏也。日月者,天之使也。
注2:箠 音捶。击马策也。《史记·张耳陈余传》杖马箠,下赵数十城。
注3:花 《唐韻》韋委切,音蔿。《玉篇》花榮也。《拾遺記》西王母進洞淵紅蘤。《唐書·西域傳》王坐金蘤榻。
注4:机 音几。《说文》木名。《山海经》单狐之山多机木。《郭注》状如榆,可烧以粪田。 又与几通。《易·涣卦》涣奔其机。《注》承物者也。《家语》仰视榱桷,俯察机筵。《注》机作几。
注5:萎 音委。药草。《尔雅·释草》荧,委萎。《注》萎蕤也。《韩愈诗》萎蕤缀蓝瑛。《注》萎蕤,青花圆实。亦作荽蕤。
注6:庳 脾上声。《说文》庳中,伏舍。一曰屋卑。《左传·襄三十一年》宫室卑庳。
注7:哆 音侈。《说文》张口也。《诗·小雅》哆兮侈兮,成是南箕。《传》哆,大貌
注8:坻 《广韵》《正韵》诸氏切《集韵》《韵会》掌氏切,音纸。止也。《左传·昭二十九年》蔡墨论养龙官曰:官宿其业,其物乃至,若泯弃之,物乃坻伏。
共188,分3页显示   1  2  3 下一页
首字词组
诡怪诡计诡求诡故诡谋诡设诡陋诡髻
诡随诡制诡户诡奇诡激诡话诡辟诡黠
诡遇诡形诡辔诡得诡辩诡贼诡避诡邪
诡异诡容诡状诡色诡貌诡赴诡蹇诡速
诡谲诡秘诡迹诡差诡越诡贸诡趣诡谬
诡诈诡御诡逸诡俗诡责诡谰诡路诡诞不经
诡道诡时诡质诡诗诡躁诡问诡诓诡饰
诡幻诡特诡笑诡谀诡辉诡间诡辩术诡险
诡诞诡令诡胜诡论诡词诡辨诡驳诡駮
诡辞诡士诡类诡说诡诙诡错诡语诡靡

词语解释:诡怪  拼音:guǐ guài
(1).荒诞,怪诞。《后汉书·西域传论》:“神迹诡怪,则理絶人区,感验明显,则事出天外。” 宋 曾敏行 《独醒杂志》卷八:“公以其事涉诡怪,遂纵其人弗治。”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三:“世画渡水僧,或乘龙,或履龟黿,类多诡怪恍惚,不近人情。”
(2).怪异;奇特。 晋 葛洪 《抱朴子·杂应》:“但在人间,无故而为此,则致诡怪之声,不足妄行也。” 宋 沉括 《梦溪笔谈·讥谑》:“ 曼卿 ( 石曼卿 )诡怪不羈。” 明 归有光 《赠医士张云厓序》:“自 司马子长 传 扁鹊 、 仓公 ,自后为史者,概取神奇诡怪之説,以附於正史。”
(3).诡谲狡诈之人。《晋书·忠义传·王豹》:“昔 孔丘 匡 鲁 ,乃诛 少正 , 子产 相 郑 ,先戮 邓析 ,诚以交乱名实,若 赵高 诡怪之类也。”
词语解释:诡随  拼音:guǐ suí
谓不顾是非而妄随人意。《诗·大雅·民劳》:“无纵诡随,以谨无良。” 毛 传:“诡随,诡人之善,随人之恶者。” 朱熹 集传:“诡随,不顾是非而妄随人也。” 唐 罗隐 《谗书·叙二狂生》:“张口掉舌,则谓之訕谤;俛首避事,则谓之诡随,是时难事也。”《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 钦若 性倾巧,敢为矫诞,知节薄其为人,未尝诡随。” 鲁迅 《书信集·致姚克》:“歷来所遇,变化万端,阴险诡随如此辈者甚多。”
词语解释:诡遇  拼音:guǐ yù
(1).谓违背礼法,驱车横射禽兽。《孟子·滕文公下》:“吾为之范我驰驱,终日不获一;为之诡遇,一朝而获十。” 赵岐 注:“横而射之,曰诡遇,非礼之射,则能获十。” 朱熹 集注:“诡遇,不正而与禽遇也。” 汉 刘向 《说苑·修文》:“不失其驰,不抵禽,不诡遇,逐不出防,此苗獮蒐狩之义也。” 汉 张衡 《东京赋》:“驭不诡遇,射不翦毛。”
(2).比喻用不正当的手段去追求、取得某种东西。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释争》:“是故 孟之反 以不伐获圣人之誉, 管叔 以辞赏受嘉重之赐,夫岂诡遇以求之哉,乃纯德自然之所合也。” 唐 白居易 《适意》诗之二:“直道速我尤,诡遇非吾志。” 景耀月 《古诗》:“诡遇谋人国,隘者或见丑。”
词语解释:诡异  拼音:guǐ yì
怪异;奇特。《文子·符言》:“ 老子 曰:圣人无屈奇之服,诡异之行。” 宋 陈亮 《书作论法后》:“故大手之文不为诡异之体而自然宏富,不为险怪之辞而自然典丽。” 曹禺 《原野》序幕:“在乱峰怪石一般的黑云里,点染成万千诡异艳丽的色彩。”
词语解释:诡谲  拼音:guǐ jué
(1).奇异,奇怪。《文选·王褒〈洞箫赋〉》:“趣从容其勿述兮,騖合遝以诡譎。” 李善 注:“诡譎,犹奇怪也。” 李周翰 注:“诡譎,奇异。” 唐 李白 《上云乐》诗:“碧玉炅炅双目瞳,黄金拳拳两鬢红。华盖垂下睫, 嵩岳 临上唇。不覩诡譎貌,岂知造化神。” 宋 范成大 《嘲峡石》诗:“云何清淑气,孕此诡譎跡。” 明 唐顺之 《前后入蜀稿序》:“山泽好奇之士,往往以极幽遐诡譎之观,博搜山川草木鸟兽变化之情状为快。”
(2).怪诞;虚妄。《晋书·王坦之传》:“若夫 庄生 者……其言诡譎,其义恢诞。” 宋 邵雍 《戒子文》:“凶者言语诡譎。”《资治通鉴·唐德宗贞元十年》:“ 延龄 每奏对,恣为诡譎,皆众所不敢言。”
(3).变化多端。《艺文类聚》卷六三引 晋 张协 《玄武馆赋》:“於是崇墉四匝,丰厦诡譎,烂若丹霞,皎如素雪。”
(4).狡诈;狡黠。《北史·隋纪下·炀帝》:“性多诡譎,所幸之处,不欲人知,每幸之所,輒数道置顿。”《醒世恒言·灌园叟晚逢仙女》:“为人奸狡诡譎,残忍刻薄。” 王西彦 《夜宴》六:“ 金其骏 先生诡谲地笑了起来,顺手把条子掷给 毛立章 先生。”
(5).阴谋诡计。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印度总述》:“惧冥运之罪,轻生事之业,诡譎不行,盟誓为信,政教尚质,风俗犹和。” 宋 苏舜钦 《上范希文书》:“某反虑将佐不知此事,鋭而少思,狃毫髮之胜,中其诡譎而所丧必大。” 茅盾 《幻灭》四:“他觉得他的对手简直是一个鬼,不分日夜地跟踪自己,侦察着,知道他的一切秘密,一切诡谲。”
词语解释:诡诈  拼音:guǐ zhà
狡诈;欺诈。 汉 荀悦 《汉纪·武帝纪六》:“ 彭祖 巧佞,足恭心刻,好法律,常以诡诈求相二千石语言微短。” 宋 陈亮 《酌古论三·诸葛孔明上》:“去诡诈而示之以大义,置术略而临之以正兵,此英雄之事,而智者之所不能为矣。” 曹禺 等《胆剑篇》第一幕:“太宰 伯嚭 ,年约四十岁,是个诡诈贪佞、顺君之过的大臣。”
词语解释:诡道  拼音:guǐ dào
(1).诡诈之术。《孙子·计》:“兵者,诡道也。” 曹操 注:“兵无常形,以诡诈为道。”《三国志·蜀志·郤正传》:“或饰真以讎伪,或挟邪以干荣,或诡道以要上,或鬻技以自矜。” 明 钱琦 《钱公良测语·淳风》:“若以成败论,则世之诡道成功者,岂皆足称者邪!” 章炳麟 《訄书·弭兵难》:“至於 明 季,士大夫多喜言兵事,其説不务训练,而好崇诡道。”
(2).间道;捷径。《后汉书·卢植传》:“ 植 以老病求归,惧不免祸,乃诡道从 轘辕 出。”《新唐书·高祖十九女传》:“ 绍 ( 柴绍 )诡道走 并州 。” 元 李冶 《敬斋古今黈》卷四:“ 石勒 救 洛阳 ,诡道兼行出於 巩訾 之间。诡,不正也。诡道,犹言斜径也,此盖由捷径而往。”
词语解释:诡幻  拼音:guǐ huàn
(1).诡谲变幻。 元 袁桷 《三次韵酬周仪之虞伯生》之六:“控摶无须臾,诡幻已千百。” 周素园 《贵州民党痛史》第四篇第一章:“凡诈谋奇计,端人正士所不屑为者,若辈悍然为之,诡幻譸张,挤自治党於死地。”
(2).怪诞虚妄。 清 钮琇 《觚賸续编·文章有本》:“其文章近於游戏,大约空中结撰,寄姓氏於有无之间,以徵其诡幻,然博考之,皆有所本。” 聂绀弩 《论〈封神榜〉》:“除了书中的故事架空诡幻,足以歆动并非‘博雅君子’的大众以外,这书还:第一,对旧社会所迷信的神道的来源,给了一个歪曲的解答。”
词语解释:诡诞  拼音:guǐ dàn
(1).怪异荒诞。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正纬》:“ 沛献 集纬以通经, 曹襃 撰讖以定礼,乖道谬典,亦已甚矣。是以 桓谭 疾其虚伪, 尹敏 戏其深瑕, 张衡 发其僻谬, 荀悦 明其诡诞。” 明 陆深 《传疑录》:“且云所作诡诞,全无凭据。” 章炳麟 《国故论衡·辨诗》:“观 郭璞 之《游仙》,而后知 李贺 诡诞也。”
(2).怪僻放纵。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九:“与余同荐鸿词者,有户部主事 尚庭枫 ,号 茶洋 , 陕西 人。为人诡诞不覊,忽而结駟连骑,忽而布衣蓝缕。”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三:“ 郑板桥 大令,通率诡诞,书画多奇气,世咸以才人目之。”
词语解释:诡辞  拼音:guǐ cí
亦作“ 诡词 ”。
(1).不透露谈话的真实内容。《穀梁传·文公六年》:“故士造辟而言,诡辞而出。” 范宁 注:“诡辞而出,不以实告人。”《晋书·羊祜传》:“或谓 祜 慎密太过者, 祜 曰:‘是何言歟!夫入则造膝,出则诡辞,君臣不密之诫,吾惟惧其不及。’” 宋 刘敞 《赵僖质谥议》:“入则直论,出则诡词,是以人无闻焉。”
(2).密谈,秘密交谈。 汉 蔡邕 《司空临晋侯杨公碑》:“及其所以匡辅本朝,忠言嘉谋,造膝诡辞,当事而行。”《后汉书·延笃传》:“帝数问政事, 篤 诡辞密对。”
(3).说假话。《后汉书·赵岐传》:“ 岐 诡辞得免,展转还 长安 。” 清 计六奇 《明季北略·术士郑仰田》:“ 魏阉 召 仰田 问数。 仰田 蓬头突鬢,踉蹌而往,长揖就坐。阉指‘囚’字以问,羣阉侍列,皆愕眙失色。 仰田 徐应曰:‘囚字,国中一人也。’阉大喜。 仰田 出谓人曰:‘囚则诚囚也,吾诡词以逃死耳。’” 蒋维乔 《辛亥革命闻见》:“盖前数日在电车见面时,口称报馆访事者,乃诡辞以对,而其不去髮辫,亦为祕密工作便利起见,非本意也。”
(4).妄下断语。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玉英》:“然则説《春秋》者,入则诡辞,随其委曲而后得之。”《新唐书·徐有功传》:“大理,人命所繫,不可阿旨诡辞,以求苟免。” 明 庄元臣 《叔苴子》卷六:“ 昌黎 论作史者不有人祸,必有天殃,以褒贬任心,幽魂抱愤者众也。夫使死者无知则已,如其有知,能甘其舞笔诡词哉。”
(5).诡异的言论,异端邪说。《汉书·扬雄传下》:“ 雄 见诸子各以其知舛驰,大氐詆訾圣人,即为怪迂,析辩诡辞,以挠世事。” 唐 孙过庭 《书谱》:“诡辞异説,非所详焉。”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史书佔毕一·内篇》:“而《山海》诡词,《论衡》邪説,则当疑而弗疑。”
词语解释:诡计  拼音:guǐ jì
奇计。《晋书·羊祜传》:“ 吴 石城 守去 襄阳 七百餘里,每为边害, 祜 患之,竟以诡计令 吴 罢守。”《金史·乌古论镐传》:“復求入见,言有诡计可以退敌。”《水浒传》第一○六回:“ 倪慴 道:‘城中必有準备。我每当速退兵,勿中他诡计。’” 沙汀 《呼嚎》:“乡长穿著时新,是个满身肥肉,满腹诡计的狡诈家伙。”
词语解释:诡制  拼音:guǐ zhì
亦作“ 诡製 ”。 奇异的制作。 汉 班固 《西都赋》:“殊形诡制,各异其观。” 晋 张协 《短铗铭》:“器用多品,诡制殊观。” 唐 韩愈 《送文畅师北游》诗:“徵租聚异物,诡製怛巾韤。”
词语解释:诡形  拼音:guǐ xíng
(1).变易形貌。 三国 魏 阮籍 《大人先生传》:“今汝造音以辞声,作色以诡形,外易其貌,内隐其情,怀欲以求多,诈伪以要名。”
(2).奇形。亦指装束奇异之人。 唐 孙樵 《序西南夷》:“尝闻化之所被,虽草木顽石、飞走异汇,咸知怀德,於是乎有殊能诡形之効祉者。”
词语解释:诡容  拼音:guǐ róng
奇丽的景象。 唐 张九龄 《奉和吏部崔尚书雨后大明朝堂望南山》:“夜雨尘初灭,秋空月正悬。诡容纷入望,霽色宛成妍。”
词语解释:诡秘  拼音:guǐ mì
亦作“ 诡祕 ”。 神秘;隐秘。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五》:“﹝ 王叔文 ﹞交游踪跡诡祕,莫有知其端者。” 明 陈琏 《桂林志辩疑三事·伪香》:“又其所著书盛传於世,人莫不知,其肯为诡秘之事哉?” 王润滋 《卖蟹》:“小姑娘回过头,诡秘地眨着眼睛,莞尔一笑。”
词语解释:诡御  拼音:guǐ yù
犹诡遇。 宋 熊鉌 《谢贡举启》:“我知科举乃进身之初,寧忍获禽於诡御?已置得失於度外,敢期摸索於暗中。”参见“ 诡遇 ”。
词语解释:诡遇  拼音:guǐ yù
(1).谓违背礼法,驱车横射禽兽。《孟子·滕文公下》:“吾为之范我驰驱,终日不获一;为之诡遇,一朝而获十。” 赵岐 注:“横而射之,曰诡遇,非礼之射,则能获十。” 朱熹 集注:“诡遇,不正而与禽遇也。” 汉 刘向 《说苑·修文》:“不失其驰,不抵禽,不诡遇,逐不出防,此苗獮蒐狩之义也。” 汉 张衡 《东京赋》:“驭不诡遇,射不翦毛。”
(2).比喻用不正当的手段去追求、取得某种东西。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释争》:“是故 孟之反 以不伐获圣人之誉, 管叔 以辞赏受嘉重之赐,夫岂诡遇以求之哉,乃纯德自然之所合也。” 唐 白居易 《适意》诗之二:“直道速我尤,诡遇非吾志。” 景耀月 《古诗》:“诡遇谋人国,隘者或见丑。”
词语解释:诡时  拼音:guǐ shí
(1).违背时宜。《后汉书·桓谭冯衍传赞》:“ 谭 非讖术, 衍 晚委质。道不相谋,诡时同失。” 李贤 注:“诡,违也,言二人之道不相同,俱以违时咸被摈斥也。”《文选·颜延之〈陶徵士诔〉》:“依世尚同,诡时则异。” 李善 注:“言为人之道,依俗而行,必讥之以尚同,诡违於时,必讥之以好异。”
(2).欺世。《晋书·艺术传赞》:“怪力乱神,诡时惑世,崇尚弗已,必致流弊。”《新唐书·李德裕传》:“于时挟术诡时者进,帝志衰焉。”
词语解释:诡特  拼音:guǐ tè
奇特。 唐 柳宗元 《晋问》:“唯良工之指顾, 丛臺 、 阿房 、 长乐 、 未央 、 建章 , 昭阳 之隆丽诡特,皆是之自出。” 宋 苏轼 《上富丞相书》:“昔 范公 收天下之士,不考其素。苟可用者,莫不咸在。虽其狂獧无行之徒,亦自效於下风,而 范公 亦躬为诡特之操以震之。” 清 方文 《庐山诗·上霄峰》:“九峯信已奇, 上霄 尤诡特。”
词语解释:诡令  拼音:guǐ lìng
责令。《汉书·酷吏传·尹赏》:“ 赏 所置皆其魁宿,或故吏善家子失计随轻黠愿自改者,财数十百人,皆貰其罪,诡令立功以自赎。” 颜师古 注:“诡,责也。”
词语解释:诡士  拼音:guǐ shì
诡奇之士。指能施幻术的人。 清 恽敬 《吴城万寿宫碑铭》:“夫 黄帝 教熊羆貔貅貙虎, 禹 驱蛇龙, 周公 驱虎豹犀象,射妖鸟,杀水神,与后世幻人诡士所行,其得失岂不逕庭哉!”
词语解释:诡求  拼音:guǐ qiú
责求;需索。《后汉书·独行传·陈重》:“有同署郎负息钱数十万,责主日至,诡求无已, 重 乃密以钱代还。” 李贤 注引《说文》:“诡,责也。” 唐 柳宗元 《哀溺文》:“不让禄以辞富兮,又旁窥而诡求。”
词语解释:诡户  拼音:guǐ hù
宋 时权贵为规避税役,虚立户名,降低户等;或将田产等隐寄在别人名下,谓之“诡户”。《宋史·食货志上三》:“二弊相乘,民不堪命,於是规避之心生,而诡户之患起。”
词语解释:诡辔  拼音:guǐ pèi
谓脱出笼头。 宋 苏轼 《李伯时所画沐猴马赞》:“吾观沐猴,以马为戏,至使此马,窃衔诡轡。沐猴宜马,真虚言尔。”参见“ 诡衔窃轡 ”。
词语解释:诡衔窃辔  拼音:guǐ xián qiè pèi
谓马吐出口勒,挣脱笼头。喻抗拒羁绊。《庄子·马蹄》:“夫加之以衡扼,齐之以月题,而马知介倪、闉扼、鷙曼,诡衔窃轡。” 成玄英 疏:“窃轡,即盗脱笼头;诡衔,乃吐出其勒。” 陆德明 释文:“窃轡,啮轡也。”
词语解释:诡状  拼音:guǐ zhuàng
怪异的形状。 南朝 宋 谢灵运 《归涂赋》:“路威夷而诡状,山侧背而异形。” 唐 柳宗元 《邕州柳中丞作马退山茅亭记》:“苍翠诡状,綺綰绣错。” 清 王夫之 《南岳赋》:“风萍漂细,散以诡状。”
词语解释:诡迹  拼音:guǐ jì
潜匿踪迹。《新唐书·裴度传》:“ 度 自见功高位极,不能无虑,稍诡迹避祸。”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献六·何颜伪道学》:“ 何心隐 在 万历 间屡变姓名,诡迹江湖间,所胁金帛不貲。”
词语解释:诡逸  拼音:guǐ yì
犹奇异。 清 恽敬 《〈坚白石斋诗集〉序》:“是故 秦 权 汉 尺,以为质古;《山经》《水注》,以为博雅; 犛轩 、 竭陀 ,以为诡逸;街弹春相,以为真率;博徒淫舍,以为纵丽。”
词语解释:诡质  拼音:guǐ zhì
不同品类。 南朝 宋 鲍照 《登大雷岸与妹书》:“至於繁化殊育,诡质怪章,则有江鹅、海鸭、鱼鮫、水虎之类。” 严复 《原强》:“凡殊品诡质之草木禽鱼,裦集甚富。”
词语解释:诡笑  拼音:guǐ xiào
假装笑容
词语解释:诡胜  拼音:guǐ shèng
汉 梁孝王 门客 公孙诡 和 羊胜 的并称。 汉 阮瑀 《为曹公作书与孙权》:“ 梁王 不受 诡胜 , 竇融 斥逐 张玄 。二贤既觉,福亦随之,愿君少留意焉。”参阅《史记·梁孝王世家》
词语解释:诡类  拼音:guǐ lèi
(1).奇特怪异的种类。《文选·张衡〈西京赋〉》:“其中则有黿鼉巨鳖,鱣鲤鱮鮦,鮪鯢鱨魦,脩额短项,大口折鼻,诡类殊种。” 薛综 注:“诡类殊种,多杂物也。”《文选·左思〈吴都赋〉》:“葺鳞鏤甲,诡类舛错。” 张铣 注:“言海物皆如葺饰其鳞,彫鏤其甲,诡怪异类,互相舛错也。”
(2).犹丑类,狡诈之徒。 唐 柳宗元 《禡牙文》:“敢告无纵诡类,无刘我徒。”集注引 孙汝听 曰:“诡类,谓凶丑。”
词语解释:诡故  拼音:guǐ gù
(1).违反本心。 三国 魏 嵇康 《与山巨源绝交书》:“欲降心顺俗,则诡故不情,亦终不能获无咎无誉,如此,五不堪也。” 戴明扬 注引《文选钞》:“诡,违也,言降下心意,随顺世俗,则违我故志,不得本情也。”
(2).诡诈,弄虚作假。 唐 张九龄 《敕处分十道朝集使》:“遂使户多虚掛,人苦均摊,务欲削除,更成诡故。”
词语解释:诡奇  拼音:guǐ qí
(1).诡异怪奇的事情。 清 魏源 《荆溪周君保绪传》:“即使中年专力学问,不耗於诡奇,所就亦不当止是。”
(2).怪异奇特。 徐迟 《黄山记》:“但见浩瀚一片,了无边际,海上 蓬莱 ,尤为诡奇。”
词语解释:诡得
用不正当的手段取得
词语解释:诡色  拼音:guǐ sè
谓众采纷呈。 晋 木华 《海赋》:“翻动成雷,扰翰为林,更相叫啸,诡色殊音。”
词语解释:诡差  拼音:guǐ chà
怪异。 五代 齐己 《还黄平素秀才卷》诗:“僻能离诡差,清不尚妖妍。”
词语解释:诡俗  拼音:guǐ sú
(1).奇异的风俗、风习。《管子·法禁》:“诡俗异礼,大言法行,难其所为而高自错者,圣王之禁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时序》:“观其艳説,则笼罩《雅》《颂》,故知煒燁之奇意,出乎纵横之诡俗也。” 唐 皮日休 《九讽系述》序:“在昔 屈平 既放,作《离骚经》,正诡俗而为《九歌》,辨穷愁而为《九章》。”
(2).欺世。《后汉书·方术传序》:“如今温柔敦厚而不愚,斯深於《诗》者也;疏通知远而不诬,斯深於《书》者也;极数知变而不诡俗,斯深於数术者也。”
(3).违反常情,矫情。《梁书·孝行传序》:“ 高祖 创业开基,飭躬化俗,浇弊之风以革,孝治之术斯著。每发丝纶,远加旌表。而淳和比屋,罕要诡俗之誉,潜晦成风,俯列踰羣之迹。”《旧唐书·王世充传论》:“ 世充 姦人,遭逢昏主,上则諛佞诡俗以取荣名,下则强辩饰非以制羣论。”
词语解释:诡诗  拼音:guǐ shī
辞意诡异、语调激切的诗。 元 吴莱 《定命赋》:“惟先儒之谈王兮,固卓立以忤俗;环车辙而至老兮,陈诡诗以遭逐。”参见“ 佹诗 ”。
词语解释:佹诗  拼音:guǐ shī
辞意诡异、语调激切的诗。《荀子·赋》:“天下不治,请陈佹诗。” 杨倞 注:“ 荀卿 请陈佹异激切之诗,言天下不治之意也。”后亦指 荀况 的佹诗。 罗惇曧 《文学源流·周秦诸子总论》:“若乃赋之肇始,实本 兰陵 《成相》之篇,韵词谲古,佹诗之作,体杂《诗》《骚》。”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四篇:“又有佹诗,实亦赋,言天下不治之意。”
词语解释:诡谀  拼音:guǐ yú
诡诈阿谀。 唐 孙樵 《孙氏西斋录》:“ 崔察 贼杀中书令 裴 者何?诡諛梯乱,肇杀机也。” 宋 梅尧臣 《饮韩仲文家》诗:“正言訐诡諛,简礼去酬酢。”
词语解释:诡论  拼音:guǐ lùn
谬论,欺世之论。 南朝 宋 谢庄 《索虏互市议》:“交易爽议,既应深杜;和约诡论,尤宜固絶。”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四:“大言滔天,诡论灭世,盖指 介甫 也。” 梁启超 《菲斯的人生天职论述评》:“而投时翫世者流,或反乘弱瑕以骋诡论。”
词语解释:诡说  拼音:guǐ shuō
(1).辩说之辞。《史记·太史公自序》:“能设诡説解患於围城,轻爵禄,乐肆志。作《鲁仲连邹阳列传》。”
(2).虚妄之辞。 宋 苏舜钦 《上集贤文相书》:“始者,御史府与 杜少师 、 范南阳 有语言之隙,其势相轧,内不自平,遂煽造诡説,上惑天听。”《清史稿·选举志三》:“时文徒空言,不适於用,墨卷房行,辗转抄袭,肤词诡説,蔓衍支离,苟可以取科第而止。”
(3).谎骗;假说。《后汉书·逸民传·井丹》:“ 信阳侯 阴就 , 光烈皇后 弟也,以外戚贵盛,乃诡説五王,求钱千万,约能致 丹 ,而别使人要劫之。”《新唐书·藩镇传·朱滔》:“戍还,乃谋夺 泚 兵,诡説曰:‘天下诸侯未有朝者,先至,可以得天子意,子孙安矣。’”《东周列国志》第五四回:“ 魏錡 还营,诡説‘ 楚王 不准讲和,定要交锋,决一胜负’。”
词语解释:诡谋  拼音:guǐ móu
犹诡计。《三国志·魏志·陈泰传》:“诚非轻军远入, 维 之诡谋仓卒所办。” 元 欧阳玄 《分宜县学复田记》:“直至 刘自昭 盗卖砧基之后,始生诡谋,则其枉直较然易知也。” 范文澜 《中国近代史》第八章第九节:“‘不为遥制’、‘即画押勿误’是 西太后 、 李鸿章 的真意,‘全权定计’、‘酌量’是日后推却责任的诡谋。”
词语解释:诡激  拼音:guǐ jī
怪异偏激,异于常情。《六韬·选将》:“有诡激而有功効者,有外勇而内怯者。”《新唐书·刘栖楚传》:“然其性诡激,敢为怪行,乘险抵巇,若无顾藉,内实恃权怙宠以干进。” 县解 《驳法律新闻之论清廷立宪》:“夫以言革命者之论点为诡激,则谓不诡激者无亦缄默而止耳。”
词语解释:诡辩  拼音:guǐ biàn
(1).亦作“ 诡辨 ”。貌似正确而实际上却是颠倒是非、混淆黑白的议论。《史记·五宗世家》:“ 彭祖 为人巧佞卑諂,足恭而心刻深。好法律,持诡辩以中人。” 司马贞 索隐:“谓诡誑之辩,以中伤於人。”《新唐书·儒学传下·啖助》:“徒令后生穿凿诡辨,詬前人,捨成説,而自为纷纷, 助 所阶已。” 巴金 《除恶务尽》:“喧嚣一时的所谓‘文艺黑线专政’论,以及由此而来的种种奇谈谬论,从头到尾,都是 林彪 、‘四人帮’一伙的谎言和诡辩。”
(2).逻辑名词。外表上、形式上像是运用正确的推理手段,实际上却是采取混淆概念、偷换论题或虚构论据等手法,作出颠倒黑白、似是而非的推论。
词语解释:诡貌  拼音:guǐ mào
奇特的形貌。 清 姜宸英 《徐健庵编修筵上观洗象》诗:“魋形诡貌三十六,一一骑就深潭浴。”
词语解释:诡越  拼音:guǐ yuè
谓行事怪诞,超越常理。《南史·张融传》:“至 融 风止诡越,坐常危膝,行则曳步,翘身仰首,意制甚多。” 唐 刘知几 《史通·书事》:“至於《方术》篇及诸蛮夷传,乃録 王乔 、 左慈, 、 廩君 、 槃瓠 ,言唯迂诞,事多诡越。”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三:“家居既久,思得禄为养,亟办装,将诣吏曹謁选。至 天津县 ,覊滞数月,意忽不可,浩然而返,竟未入国门也。其诡越又多类此。”
词语解释:诡责  拼音:guǐ zé
责备;责问。《汉书·朱博传》:“县有剧贼及它非常, 博 輒移书以诡责之。” 宋 秦观 《进策·盗贼中》:“有择县之豪杰,用以为吏,一旦窃发,则移书诡责取办其人者, 朱博 之治 渤海 也。”
词语解释:诡躁  拼音:guǐ zào
犹诡诈。《韩非子·难言》:“言而远俗,诡躁人间,则见以为诞。” 陈奇猷 集释引 高亨 曰:“躁,诈也。”《新唐书·成王千里传》:“自 天授 后,宗室贤者多株翦,唯 千里 诡躁不情,数进符瑞诸异物,得免。”
词语解释:诡辉  拼音:guǐ huī
见“ 诡暉 ”。
词语解释:诡晖  拼音:guǐ huī
亦作“ 诡辉 ”。 异彩,变幻异常的光辉。 晋 木华 《海赋》:“瑕石诡暉,鳞甲异质。” 唐 卢鸿一 《云锦淙》诗序:“云锦淙者,盖激溜衝攒,倾石丛倚,鸣湍叠濯,喷若雷风,诡辉分丽,焕若云锦。”
词语解释:诡词  拼音:guǐ cí
见“ 诡辞 ”。
词语解释:诡辞  拼音:guǐ cí
亦作“ 诡词 ”。
(1).不透露谈话的真实内容。《穀梁传·文公六年》:“故士造辟而言,诡辞而出。” 范宁 注:“诡辞而出,不以实告人。”《晋书·羊祜传》:“或谓 祜 慎密太过者, 祜 曰:‘是何言歟!夫入则造膝,出则诡辞,君臣不密之诫,吾惟惧其不及。’” 宋 刘敞 《赵僖质谥议》:“入则直论,出则诡词,是以人无闻焉。”
(2).密谈,秘密交谈。 汉 蔡邕 《司空临晋侯杨公碑》:“及其所以匡辅本朝,忠言嘉谋,造膝诡辞,当事而行。”《后汉书·延笃传》:“帝数问政事, 篤 诡辞密对。”
(3).说假话。《后汉书·赵岐传》:“ 岐 诡辞得免,展转还 长安 。” 清 计六奇 《明季北略·术士郑仰田》:“ 魏阉 召 仰田 问数。 仰田 蓬头突鬢,踉蹌而往,长揖就坐。阉指‘囚’字以问,羣阉侍列,皆愕眙失色。 仰田 徐应曰:‘囚字,国中一人也。’阉大喜。 仰田 出谓人曰:‘囚则诚囚也,吾诡词以逃死耳。’” 蒋维乔 《辛亥革命闻见》:“盖前数日在电车见面时,口称报馆访事者,乃诡辞以对,而其不去髮辫,亦为祕密工作便利起见,非本意也。”
(4).妄下断语。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玉英》:“然则説《春秋》者,入则诡辞,随其委曲而后得之。”《新唐书·徐有功传》:“大理,人命所繫,不可阿旨诡辞,以求苟免。” 明 庄元臣 《叔苴子》卷六:“ 昌黎 论作史者不有人祸,必有天殃,以褒贬任心,幽魂抱愤者众也。夫使死者无知则已,如其有知,能甘其舞笔诡词哉。”
(5).诡异的言论,异端邪说。《汉书·扬雄传下》:“ 雄 见诸子各以其知舛驰,大氐詆訾圣人,即为怪迂,析辩诡辞,以挠世事。” 唐 孙过庭 《书谱》:“诡辞异説,非所详焉。”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史书佔毕一·内篇》:“而《山海》诡词,《论衡》邪説,则当疑而弗疑。”
词语解释:诡诙  拼音:guǐ huī
犹恢诡。荒诞怪异。 元 袁桷 《五月廿六日大寒二十二韵》:“重甲身僵仆,銖衣説诡詼。”
词语解释:诡设  拼音:guǐ shè
犹虚构。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十篇:“盖 李公佐 、 李朝威 辈,仅在显扬笔妙,故尚不肯言事状之虚,至 僧孺 乃并欲以构想之幻自见,因故示其诡设之迹矣。”
词语解释:诡话  拼音:guǐ huà
鬼话,虚诳不实之辞。 清 翟灏 《通俗编·言笑》:“今以虚誑辞为鬼话,当属诡话之讹。”
词语解释:诡贼  拼音:guǐ zéi
诡诈狡猾。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五》:“媚幸於 德宗 ,而性贪婪诡贼。”
词语解释:诡赴  拼音:guǐ fù
谓趋向、旨趣不同。《文选·嵇康〈琴赋〉》:“或间声错糅,状若诡赴。” 李善 注:“言其状若诡诈而相赴也。” 吕延济 注:“诡,疾。” 王念孙 曰:“诡诈相赴,於义未安;训诡为疾,尤未之前闻。今案:诡者,异也。赴,趋也。言间声错出,若与正声异趋也。下文曰:初若将乖,后卒同趣。是其明证矣。”见《读书杂志馀编·文选》
词语解释:诡贸  拼音:guǐ mào
变易;不同。《宋书·顾觊之传》:“夫生之资气,清浊异源;命之稟数,盈虚乖致。是以心貌诡贸,性运舛殊,故有邪正昏明之差,修夭荣枯之序。”
词语解释:诡谰  拼音:guǐ lán
欺骗隐瞒。《新唐书·李逢吉传》:“ 伾 坐事匿 逢吉 家,名捕弗获……为有司所发,即 襄州 捕之,诡谰不遣。”
词语解释:诡问  拼音:guǐ wèn
奇怪的问题。 唐 王勃 《益州夫子庙碑》:“ 接舆 非圣,询去就於狂歌;童子何知,屈炎凉於诡问。”
词语解释:诡间  拼音:guǐ jiān
反间。《新唐书·王忠嗣传》:“军中士气盛,日夜思战, 忠嗣 纵诡间,伺虏隙,时时出奇兵袭敌,所向无不克,故士亦乐为用。”
词语解释:诡辨  拼音:guǐ biàn
见“ 诡辩 ”。
词语解释:诡辩  拼音:guǐ biàn
(1).亦作“ 诡辨 ”。貌似正确而实际上却是颠倒是非、混淆黑白的议论。《史记·五宗世家》:“ 彭祖 为人巧佞卑諂,足恭而心刻深。好法律,持诡辩以中人。” 司马贞 索隐:“谓诡誑之辩,以中伤於人。”《新唐书·儒学传下·啖助》:“徒令后生穿凿诡辨,詬前人,捨成説,而自为纷纷, 助 所阶已。” 巴金 《除恶务尽》:“喧嚣一时的所谓‘文艺黑线专政’论,以及由此而来的种种奇谈谬论,从头到尾,都是 林彪 、‘四人帮’一伙的谎言和诡辩。”
(2).逻辑名词。外表上、形式上像是运用正确的推理手段,实际上却是采取混淆概念、偷换论题或虚构论据等手法,作出颠倒黑白、似是而非的推论。
词语解释:诡错  拼音:guǐ cuò
珍异的物品。 清 陈梦雷 《送官子之盖州序》:“殊珍诡错繁伙充牣其中。”
词语解释:诡陋  拼音:guǐ lòu
奇丑之人。 清 葆光子 《物妖志·兽类·狐》:“观子之貌,必获诡陋,何丽之有?”
词语解释:诡辟  拼音:guǐ pì
亦作“ 诡僻 ”。
(1).违反,歪曲。《汉书·王莽传上》:“诡辟制度,遂成篡号。” 颜师古 注:“诡,违也。辟读曰僻。”
(2).荒谬邪僻。 宋 刘敞 《上仁宗论龙昌期学术乖僻》:“前日朝廷以 龙昌期 所著书下两制,臣等观其穿凿臆説,诡僻不经。”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史书佔毕一》:“ 柳宗元 爱《国语》,爱其文也;非《国语》,非其义也。义诡僻则非,文杰异则爱。”
(3).新奇险怪。 金 王若虚 《〈新唐书〉辨》:“ 宋子京 不识文章正理,而惟异之求,肆意雕鐫,无所顾忌,以至字语诡僻,殆不可读。” 明 方孝孺 《赠郭士渊序》:“ 欧阳修 、 苏軾 亦以是变诡僻险恠之文。” 清 顾嗣立 《寒厅诗话》:“ 钟 谭 《诗归》,尖新诡僻,又似鬼窟中作活计。”
(4).乖张怪僻。 明 归有光 《六言六蔽》:“盖以其聪明絶异之资,而自信其不该不偏之见,以成其偏奇诡僻之行,则将何所不至!”《红楼梦》第六三回:“ 岫烟 笑道:‘他这脾气竟不能改,竟是生成这等放诞诡僻了。’”《大马扁》第五回:“他参老师性情诡僻,行为荒谬,如 明 朝 魏阉 一般。”
词语解释:诡避  拼音:guǐ bì
制造借口躲避。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列朝二·世宗圣孝》:“其后 陕西 参议 于湛 者, 直隶 金坛 人,以母老求改南方。言官纠其诡避,宜重惩。上又命改 江西 ,便其迎养。” 清 谭嗣同 《仁学》十三:“若夫道力不足任世之险阻,为一时愤怒所激,妄欲早自引决,孱弱诡避,转若恶生好死者,岂不以死则可以倖免矣。”
词语解释:诡蹇  拼音:guǐ jiǎn
见“ 诡謇 ”。
词语解释:诡謇  拼音:guǐ jiǎn
怪异艰涩。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译经上·竺法兰》:“ 天竺国 自称书为天书,语为天语,音训诡謇,与 汉 殊异,先后传译,多致谬滥。”一本作“ 诡蹇 ”。
词语解释:诡趣  拼音:guǐ qù
(1).谓趋向相反,结果不同。 晋 陆机 《辨亡论上》:“而成败贸理,古今诡趣,何哉?彼此之化殊,授任之才异也。”
(2).谓奔往不同的方向。 清 姚鼐 《游灵岩记》:“登则周望万山,殊騖而诡趣,帷张而军行。”
异趣。 唐 司空图 《成均讽》:“頽波竞爽,诡趣繁兴。” 清 郭嵩焘 《〈古微堂诗集〉序》:“游山诗,山水草木之奇丽,云烟之变幻,滃然喷起於纸上,奇情诡趣,奔赴交会。”
词语解释:诡路  拼音:guǐ lù
间道,捷径。《新唐书·康承训传》:“比暮, 勛 至,捕覘者,知其谋,即蕝偶人,剚虚帜,而诡路袭 苻离 。”
词语解释:诡诓  拼音:guǐ kuāng
诈骗。《明史·刘鸿训传》:“因言:‘都中神奸 狄 姓者,诡誆 庆臻 千金,致臣无辜受祸。’”
词语解释:诡辩术  拼音:guǐ biàn shù
模棱两可或似是而非的推理;对原则的错误运用,特指对法律道德原则的错误运用
词语解释:诡驳  拼音:guǐ bó
(1).责难驳斥。《后汉书·左雄黄琼等传论》:“自 左雄 任事,限年试才,虽颇有不密,固亦因识时宜。而 黄琼 、 胡广 、 张衡 、 崔瑗 之徒,泥滞旧方,互相诡駮,循名者屈其短,筭实者挺其効。”
(2).诡异驳杂。 宋 王安石 《祭高枢密文》:“乖离诡駮,有万其辞。” 清 孙诒让 《〈周书斠补〉序》:“虽杂以阴符,间伤诡駮,然古事古谊,多足资考证。”
词语解释:诡语  拼音:guǐ yǔ
欺诈不实之言。《南史·贼臣传·侯景》:“陛下纳其诡语,求与连和,臣亦窃所笑也。”
词语解释:诡髻  拼音:guǐ jì
假发髻。 康有为 《大同书》戊部第八章:“女子既为男子私有之物,但供男子玩弄,故穿耳、裹足……抹粉、诡髻、步摇。”
词语解释:诡黠  拼音:guǐ xiá
诡诈狡黠。《大爱道比丘尼经》卷下:“女人憙诡黠諛諂,谓人不觉,是七十一态。”《明史·佞倖传·纪纲》:“ 纲 善骑射,便辟诡黠,善钩人意嚮。” 梁启超 《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五章:“ 老子 既以破坏一切为宗旨,而復以阴险之心术,诡黠之权谋佐之。”
词语解释:诡邪  拼音:guǐ xié
诡诈邪恶之人。 宋 周邦彦 《汴都赋》:“列兵连卒,呵夜警昼,异物不入,诡邪必究。”
词语解释:诡速  拼音:guǐ sù
诡诈而神速。《隋书·杨谅传》:“兵机诡速,本欲出其不意。”
词语解释:诡谬  拼音:guǐ miù
怪诞荒谬。《晋书·礼志上》:“况自此已来,篇章焚散,去圣弥远,丧制诡谬,固其宜矣。”《宋书·律历志下》:“未详辛卯之説何依,古术诡谬,事在前牒,溺名丧实,殆非索隐之谓也。”《旧唐书·房玄龄传》:“然史官多是文咏之士,好採诡谬碎事,以广异闻。”
词语解释:诡诞不经  拼音:guǐ dàn bù jīng
怪异荒诞,不合常理。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四:“且神仙、方技、秘怪之事,书传所记,从古有之。然诡诞不经,无补世教。”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朱文正》:“时对空设位,谈笑酬倡,作诡诞不经之语,有 李鄴侯 之风。”
词语解释:诡饰  拼音:guǐ shì
欺瞒掩饰。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科场三·登科录父祖官》:“君父之前,似不宜诡饰。”
词语解释:诡险  拼音:guǐ xiǎn
(1).诡诈奸险。《新唐书·崔湜传》:“其( 崔湜 )猜毒诡险殆天性,虽蠆虺不若也。”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九:“ 金陵 司马 徐玠 者,性诡险,深忌於主,屡讽 温 曰:‘辅政之权,不宜假也,请以嫡子 知询 代之,以收其势。’” 清 王夫之 《读通鉴论·宋武帝二》:“ 谢晦 、 傅亮 之流,抑诡险而无定情。”
(2).变幻奇险。 清 张之洞 《哀六朝》诗:“白昼埋头趍鬼窟,书体诡险文纤佻。”
词语解释:诡駮
1.责难驳斥。《后汉书·左雄黄琼等传论》:“自 左雄 任事,限年试才,虽颇有不密,固亦因识时宜。而 黄琼 、 胡广 、 张衡 、 崔瑗 之徒,泥滞旧方,互相诡駮,循名者屈其短,筭实者挺其効。”
2.诡异驳杂。 宋 王安石 《祭高枢密文》:“乖离诡駮,有万其辞。” 清 孙诒让 《〈周书斠补〉序》:“虽杂以阴符,间伤诡駮,然古事古谊,多足资考证。”
词语解释:诡靡  拼音:guǐ mí
奢华,不朴实。 明 李苏 《见物·介物·贝》:“ 中国 礼文繁艳,习尚诡靡,于贝奚有耶!”
共188,分3页显示   1  2  3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