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一先平声 [xiān,新鲜][xuán,周旋、绕行]穿便[pián,安也][diàn tián][yān,地名][详注1][yán,研究]沿[qián,乾坤][jiān,溅溅]軿[xuán][quān juān][详注2][quán,曲也][qián][详注3][shān][quán][tián]篿[chān][渠焉切,音乾。钥牡也。][jiān][diān][详注4][piān,扁舟][chán,单于][quán shuān][dǎn][chán]骿[详注5][详注6][juān][yān][zhuān][quán]辿


注1:还 《广韵》似宣切《集韵》《韵会》旬宣切,音旋。与旋同。《礼·礼运》五行、四时、十二月,还相为本也。《注》迭相终而还相始,如环无端也。
注2:平 音㛹。【廣韻】平平,辨治也。【書·洪範】王道平平。【詩·小雅】平平左右。又【韻會】均也。
注3:垠 叶五坚切,音妍。《楚辞·远游》道可受兮而不可传,其小无内兮,其大无垠。○按叶音宜,归本韵,传在先韵,言在元韵,《字汇》鱼轩切,音言,《正字通》因之,误。今依《韵补》攺正。
注4:零 《广韵》落贤切《集韵》《韵会》《正韵》灵年切,音莲。《广韵》先零,西羌也。《前汉·赵充国传》先零豪言,愿时渡湟水北。《注》零,音怜。
注5:阏 yān,《广韵》乌前切《集韵》因莲切,音烟。阏氏,单于适妻也。《前汉·韩王信传》乃使人厚遗阏氏。《注》阏,於连反。《史记·匈奴传》后有所爱阏氏。《索隐注》阏氏,匈奴皇后号也。习凿齿与燕王书曰:山下有红蓝,北方人采取其花染绯黄,捋取其上英鲜者作胭脂,妇人采捋用为颜色,因名妻作阏氏。 又《史记·历书》年名焉逢。《注》甲岁雄也。汉书作阏逢。阏亦音焉。 又《广韵》於乾切《集韵》尤虔切,音焉。义同。
注6:纯 音全。《仪礼·乡射礼》二算为纯。《注》犹全也。《礼·投壶》二算一纯。《疏》二算合为一全。
首字词组
诠次诠订诠义诠简诠藻诠证诠述诠录
诠较诠贯诠发诠笔诠旨诠补诠言 
诠品诠译诠除诠才末学诠择诠表诠明 
诠词诠说诠释诠拣诠序诠论诠度 
诠评诠谛诠用诠索诠叙诠辩诠注 
诠量诠识诠疏诠第诠授诠解诠正 

词语解释:诠次  拼音:quán cì
(1).次第;层次。詮,通“ 銓 ”。 晋 陶潜 《饮酒》诗序:“既醉之后,輒题数句自娱,纸墨遂多,辞无詮次,聊命故人书之,以为欢笑尔。” 唐 白居易 《题道宗上人十韵》:“一音无差别,四句有詮次。” 清 龚自珍 《最录禅波罗蜜门》:“全书十卷,菁华不外此二义,有所观浅深不同,层纍盘旋,如鸟道而渐上,以为詮次耳。”
(2).选择和编排。詮,通“ 銓 ”。 唐 韩愈 《进〈顺宗皇帝实录〉表状》:“史官 沉传师 等採事得於传闻,詮次不精,致有差误。” 清 赵翼 《瓯北诗话·〈陆放翁年谱〉小引》:“昔 王宗稷 作《苏文忠公年谱》,悉本《东坡大全集》詮次之。”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七章第八节:“佛经目录由朝廷敕修,目次不仅在于诠次甲乙、提供检寻,而且‘别真伪、明是非’,‘摭拾遗漏、删夷骈赘’。”
词语解释:诠较  拼音:quán jiào
权衡比较。詮,通“ 銓 ”。 唐 白居易 《和〈知非〉》:“因君知非问,詮较天下事。”
词语解释:诠品  拼音:quán pǐn
评论;品评。詮,通“ 銓 ”。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五:“ 安 乃总集名目,表其时人,詮品新旧,撰为经録,众经有据,实由其功。” 汤用彤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二分第八章:“ 安法师 博览羣籍,詮品新旧之异同,而尤留心《般若》诸译之出入。”
词语解释:诠词  拼音:quán cí
犹助词。 章炳麟 《再与刘光汉书》:“又《説文》训欥为詮词,此亦自成一种,如聿、曰、欥、谓等字,有时为意中拟议而非实行于言,则皆当以詮词目之。《公羊传》云:‘王者孰谓?谓 文王 也。’此‘谓’字非明有语言,与寻常用为动词者有别,则所谓詮词者也。”
词语解释:诠评  拼音:quán píng
评议。詮,通“ 銓 ”。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史传》:“然后詮评昭整,苛滥不作矣。” 唐 司空图 《题〈柳柳州集〉后》:“因题 柳 集之末,庶裨后之詮评者,无或偏説以盖其全工。”
词语解释:诠量  拼音:quán liàng
评论衡量。詮,通“ 銓 ”。 唐 张彦远 《历代名画记·论鉴识收藏购求阅玩》:“蓄聚既多,必有佳者,妍蚩浑杂,亦在詮量。” 元 袁桷 《伯庸开平书事次韵》之四:“北门英彦珪璋重,朝论詮量比秤星。”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叙画》:“余今立此五等,以包六法,以贯众妙,其间詮量,可有数百等。”
词语解释:诠订  拼音:quán dìng
评断考订。詮,通“ 銓 ”。 汉 王充 《论衡·薄葬》:“信闻见於外,不詮订於内,是用耳目论,不以心意议也。”
词语解释:诠贯  拼音:quán guàn
阐说疏解。 南朝 梁 陶弘景 《真灵位业图序》:“今所詮贯者,实禀注之奥旨,存向之要趣。”
词语解释:诠译  拼音:quán yì
解释疏通。《宋书·刘景素传》:“ 虞玩 、 殷焕 实为詮译,诚心殷勤,备留圣听。”
词语解释:诠说
解说。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司文郎》:“遂取閲过者一一詮説。 王 大悦,师事之。” 清 钱大昕 《〈经籍籑诂〉序》:“谈经之家师心自用,乃以俚俗之言詮説经典。” 高亨 《〈周易古经今注〉重订自序》:“但总是每句每字都未轻轻放过,或采用别家成说,或提出个人新释,朴朴实实地诠说了全经。”
词语解释:诠谛  拼音:quán dì
解释说明。 清 李渔 《奈何天·巧怖》:“伊拈花一笑,心是口;不劳詮諦。”
词语解释:诠识  拼音:quán shí
了解,理解。 清 陈维崧 《妇人集》:“ 虞山 吴永汝 母……十岁工染翰,乐府诗歌,一见即能詮识。”
词语解释:诠义  拼音:quán yì
阐明义理。 宋 本《〈颜氏家训〉序》:“凡字以詮义,字犹未识,义安能见?”
词语解释:诠发  拼音:quán fā
诠释发明。 梁启超 《清议报一百册祝辞并论报馆之责任及本馆之经历》:“有 章氏 《儒术新论》,詮发教旨,精微独到。”
词语解释:诠除  拼音:quán chú
犹诠授。詮,通“ 銓 ”。 明 沉鲸 《双珠记·剿虏同功》:“负剑先驱小试,微名已次詮除,窃得一枝聊寄,还期翱跃天衢。”
词语解释:诠释  拼音:quán shì
说明;解释。 唐 颜师古 《策贤良问》之一:“厥意如何?佇问詮释。” 清 何琇 《樵香小记·河图洛书先天后天》:“夫天下之事理,未有离其本始者,其詮释经文,乃全不从是生义,抑又何与?” 阿英 《敌后日记·停翅小撷·八月三十一日》:“依具体事实,详加诠释。”
词语解释:诠用  拼音:quán yòng
选拔录用。詮,通“ 銓 ”。 唐 温大雅 《大唐创业起居注·起义旗至发引凡四十八日》:“自外文武职员,随才詮用。”
词语解释:诠疏  拼音:quán shū
诠释疏解。 清 叶廷琯 《吹网录·礼记解辑存本》:“至其詮疏详善,足以羽翼 汉 唐 诸家。”
词语解释:诠简  拼音:quán jiǎn
选拔。詮,通“ 銓 ”。《隋书·李德林传》:“於六七百万户内,詮简数百县令,犹不能称其才,乃欲於一乡之内,选一人能治五百家者,必恐难得。”《宋代三次农民起义史料汇编》附录《魔尼教残经》:“每寺尊者,詮简三人。”
词语解释:诠笔  拼音:quán bǐ
评判文章优劣。詮,通“ 銓 ”。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升迁·候钱太尊》:“方效发硎之用,即趋詮笔之班,世推明允。”
词语解释:诠才末学  拼音:quán cái mò xué
低下的才能与肤浅的学识。多用作自谦之词。 清 纳兰性德 《上座主徐健庵先生书》:“某以詮才末学,年未弱冠,出应科举之试。”
词语解释:诠拣  拼音:quán jiǎn
选择。詮,通“ 銓 ”。 唐 殷璠 《〈河岳英灵集〉序》:“其应詮拣不精,玉石相混。”
词语解释:诠索  拼音:quán suǒ
诠释和探索。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二篇第二章第二节:“在这儿我们对于社会形态的历史的发展阶段有略加诠索的必要。”
词语解释:诠第  拼音:quán dì
犹诠次。詮,通“ 銓 ”。 清 郑文焯 《鹤道人论词书》:“附上谰言,无復詮第。”
词语解释:诠藻  拼音:quán zǎo
品评,评量。詮,通“ 銓 ”。 唐 杨炯 《后周青州刺史齐贞公宇文公神道碑》:“ 太湖 为浸, 会稽 为山,有若 荀勗 之十郡一州,詮藻人物。”
词语解释:诠旨  拼音:quán zhǐ
阐明要旨。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杀青》:“持寸符,握半卷,终事詮旨,风行而冰释焉。”
词语解释:诠择  拼音:quán zé
诠选录用;选取。詮,通“ 銓 ”。 宋 岳珂 《金陀粹编·行实编年·遗事》:“先臣詮择人物,以能安集百姓为先。” 元 戴表元 《初寮王先生摘稿序》:“遂相与赞成之,而併书所谓詮择之意如左。” 明 王廷相 《〈慎言〉序》:“故拟议过贪,则援取必广;性灵弗神,则詮择失精。”
词语解释:诠序  拼音:quán xù
(1).形容有条理有次序。《南史·臧焘传》:“上与往復十餘反, 凝之 辞韵詮序,上甚赏焉。”
(2).编排次序。詮,通“ 銓 ”。 清 周中孚 《郑堂札记》卷二:“诸讚并多失次,宜依经文细为詮序。”
词语解释:诠叙
亦作“詮叙”。 阐述;记述。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摩揭陀国下》:“夫法者,非有非空,难用詮敍,惟佛与佛乃能究述,岂伊愚昧所能详议?” 明 李东阳 《赠固原伯刘公世墓修建记》:“既告成事, 廷弼 念缔造之艰,虑其久而废也,属翰林 张吉士 禬 詮叙其始末,请记於予。”
词语解释:诠授  拼音:quán shòu
选授官职。詮,通“ 銓 ”。《周书·萧詧传》:“文官武寮,随即詮授。”
词语解释:诠证  拼音:quán zhèng
阐释和论证。《孝经·圣治》“夫圣人之德又何以加於孝乎” 宋 邢昺 疏:“ 孔圣 垂文,固非臆説,前儒詮证,各擅一家。” 张纯一 《〈晏子春秋校注〉凡例》:“至诸书詮证,於《晏子》恉趣间有未彻,或不切要者,概不辑録。”
词语解释:诠补  拼音:quán bǔ
编次和补齐。詮,通“ 銓 ”。 明 袁宏道 《补藏疏》:“ 二圣寺 藏经,余与 龚惟学 先生次其目, 惟长先生 补其亡, 通禪 暨诸居士饰其櫝,而饱蠹粉者尚十之五,失次者十之三, 通禪 欲詮补之,资具闕。”
词语解释:诠表  拼音:quán biǎo
解释和表达。 俞平伯 《关于治学问和做文章》:“古人论文往往标一‘机’字,概念的诠表虽伤于含混,却也说明了一些道理。”
词语解释:诠论  拼音:quán lùn
(1).犹评论。詮,通“ 銓 ”。《晋书·武陔传》:“ 文帝 甚亲重之,数与詮论时人。”
(2).犹阐释;讲解。《敦煌变文集·佛说阿弥陀经讲经文》:“一、总标羽唉(族),二、别显会名,三、转和雅音,四、詮论妙法,五、闻声动念。”
词语解释:诠辩  拼音:quán biàn
解释和论辩。《南史·陆厥传》:“ 约 论四声,妙有詮辩,而诸赋亦往往与声韵乖。”
词语解释:诠解  拼音:quán jiě
解释。《西游补》第五回:“文字艰深,便费詮解。” 郭沫若 《李白与杜甫·李白与杜甫在诗歌上的交往》:“这首诗对于了解 李白 和 李 杜 二人的关系上,是一项重要的资料,我想把全诗分段地诠解在下边。”
词语解释:诠述  拼音:quán shù
阐述。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义解·释智林》:“既幸以詮述,想便宜广宣,使赏音者见也。”
词语解释:诠言  拼音:quán yán
解释义理。《初学记》卷二三引 后周 宇文逌 《道教实花序》:“可道非道,因金籙以詮言;上德不德,寄玉京而阐説。”
词语解释:诠明  拼音:quán míng
说明。 刘师培 《论说部与文学之关系》:“一曰考古之书,於经学则考其片言,於小学或详其一字,下至子史,皆有詮明,旁及诗文,咸有纪録,此一类也。”
词语解释:诠度  拼音:quán dù
评论衡量。詮,通“ 銓 ”。 北周 道安 《二教论·君为教主三》:“问: 鲁隐公 者,盖是让国之贤君,而人表评为下下; 老子 者,乃无为之大圣,《汉书》品为中上,故知 班彪 父子,詮度险巇,先生何乃引之为证?” 清 邵晋涵 《〈尔雅正义〉序》:“詮度物类,多得之目验,故能详其形声,辩其名实。”
词语解释:诠注  拼音:quán zhù
诠解注释。 宋 王禹偁 《谢赐御制〈逍遥咏秘藏诠〉表》:“念释 老 之多歧,于是詮註微言,咏謌至道。” 樊增祥 《〈东溪草堂词选〉自序》:“其已见《词选》者不録,録其未收者,自 唐 及 元 ,凡一百四十二家,都四百二十九首,间加詮註,密勘丹黄。”
词语解释:诠正  拼音:quán zhèng
评定人才的等级。詮,通“ 銓 ”。《晋书·卞壸传》:“可谓生事不以礼,死葬不以礼者也。亏损世教,不可以居人伦詮正之任。”参见“ 九品中正 ”。
词语解释:九品中正  拼音:jiǔ pǐn zhōng zhèng
魏 、 晋 、 南北朝 的一种官吏选拔制度。 魏文帝 曹丕 黄初 元年采纳吏部尚书 陈群 的建议,各州、郡设立中正官,将各地士人按才能分别评为九等(九品),供朝廷按等选用,谓之“九品官人法”。沿至 晋 、 南北朝 ,选取专重门第,致“下品无高门,上品无贱族”,成为世族豪门把持政权的工具。 隋文帝 时废除此制,改行科举制。参阅《三国志·魏志·陈群传》《宋书·恩倖传论》
词语解释:诠录
选择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