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诟病 拼音:gòu bìng
侮辱。后引申为指责或嘲骂。《礼记·儒行》:“今众人之命儒也妄,常以儒相詬病。” 郑玄 注:“詬病,犹耻辱也。” 晋 干宝 《晋纪总论》:“若夫 文王 日昃不暇食, 仲山甫 夙夜匪懈者,盖共嗤点以为灰尘,而相詬病矣。” 元 揭傒斯 《送刘以德赴化州学正序》:“而犹未能浸淫乎 三代 之教者,旬宣之道未尽,廉耻之化未兴,詬病之风未除也。” 夏衍 《也谈戏剧语言》:“‘戏剧语言’之受人诟病,说来也已经是‘老奶奶的被窝--盖有年矣’的事了。”词语解释:诟租 拼音:gòu zū
谓骂骂咧咧地催交租税。 唐 李贺 《章和二年中》诗:“ 关中 父老百领襦, 关东 吏人乏詬租。” 清 陈维崧 《地震行》:“诛求 江 左尚官府,詬租胥隷打门怒。”词语解释:诟怒 拼音:gòu nù
(1).怒骂。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养生》:“及 鄱阳王 世子 谢夫人 ,登屋詬怒,见射而毙。”
(2).怒,嗔怒。 唐 元稹 《苦雨》诗:“巢燕污牀席,苍蝇点肌肤。不足生詬怒,但苦寡欢娱。”《资治通鉴·唐穆宗长庆二年》:“ 弓高 守备甚严。有中使夜至,守将不内,旦,乃得入。中使大詬怒。” 清 王士禛 《香祖笔记》卷七:“乡之绅士以为言,令詬怒。”词语解释:诟辱 拼音:gòu rǔ
辱骂。《新唐书·宦者传下·杨复恭》:“ 瓌 闻,怒甚,至禁中见 復恭 詬辱之,遂居中任事。”《明史·杨言传》:“ 邦奇 心怀怨望,文饰奸言,詬辱大臣,荧惑圣听。”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邢子仪》:“夫固无赖,晨夕登门詬辱之。”词语解释:诟讥 拼音:gòu jī
诟骂、讥讽。 宋 黄庭坚 《漫尉》诗:“漫默买猜谤,漫言来詬讥。” 清 薛福成 《书宰相有学无识》:“卒之大节无称,为世詬讥,而学不能施於用,行不能要其终也。”词语解释:诟耻 拼音:gòu chǐ
亦作“ 詬耻 ”。 耻辱。《左传·哀公二年》:“今 郑 为不道,弃君助臣,二三子顺天明,从君命,经德义,除詬耻,在此行也。” 唐 柳宗元 《上湖南李中丞干廪食启》:“ 董生 曰:‘明明求财利,唯恐困乏者,庶人之事也。’是皆詬耻之大者,而无所避之,何也?” 清 唐才常 《上欧阳中鹄书》之四:“ 谭大中丞 因去岁 中 日 衅起,大蒙詬耻,遂思广储武备,奏请 武昌 添设枪礮局。”
见“ 詬耻 ”。词语解释:诟厉 拼音:gòu lì
犹诟病。《庄子·人间世》:“彼亦直寄焉,以为不知己者詬厉也。” 明 归有光 《与沉敬甫书》之十一:“来文无可改,但勿示人,恐为不知者詬厉,且大洩其天机也。” 黄远庸 《大小零星杂记》:“詬厉巖廊之上,咀呪庙堂之间。”词语解释:诟骂 拼音:gòu mà
辱骂。《魏书·酷吏传·高遵》:“屯逼民家求丝縑,不满意则詬駡不去,强相徵求。”《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孙富 自那日受惊,得病卧床月餘,终日见 杜十娘 在傍詬駡,奄奄而逝。” 王西彦 《寻常事》:“给过度的哀伤所侵袭,彻夜哭泣着,不住地互相诟骂和争论。”词语解释:诟唧 拼音:gòu jī
辱骂与私下非议。 宋 梅尧臣 《答宣阗司理》诗:“老於文学人,尚不即究悉,宜乎与世士,横尔遭詬唧。”词语解释:诟侮 拼音:gòu wǔ
辱骂。《墨子·天志下》:“率以詬侮上帝山川鬼神。” 清 戴名世 《与弟书》:“斩焉在衰絰之中,困穷转甚。内外之人,见其如此,益用詬侮。”词语解释:诟丑 拼音:gòu chǒu
耻辱;丑恶的行为。《战国策·秦策五》:“此四士者,皆有詬丑,大诽天下,明主用之,知其可与立功。” 高诱 注:“詬,辱;丑,耻。” 清 黄宗羲 《郑峚阳先生墓表》:“使公蒙詬丑大诽於天下,其轻重可无辨乎?是故公之狱不明,则奸相之恶不著,此后死者之责也。”词语解释:诟戏 拼音:gòu xì
笑骂。 元 许衡 《上时务书·中书大要》:“里巷之谈,动以古人为詬戏。不知今日口之所食,身之所衣,皆古之遗法而不可违者。”词语解释:诟悖 拼音:gòu bèi
辱骂、悖逆。 清 褚人穫 《坚瓠馀集·雷谴逆妇》:“ 福建 延平 杜 氏兄弟三人,轮膳一母。三人出耕,三妇輒詬悖,嚣然相胜。”词语解释:诟数 拼音:gòu shù
责骂数落。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金生色》:“ 金 有叔兄 生光 ,怒登翁门,詬数前非。”词语解释:诟叱 拼音:gòu chì
责骂呵叱。《宋史·忠义传九·黄申》:“众捽蹴詬叱曰:‘为尔不顺,将累我辈。’”词语解释:诟斥 拼音:gòu chì
斥责。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段氏》:“又将年餘, 段 中风不起,诸姪益肆,牛马什物,竞自取去, 连 詬斥之,輒反脣相稽。” 郑振铎 《桂公塘》四:“ 天祥 直前诟斥其失信。”词语解释:诟忌 拼音:gòu jì
责难和忌恨。 清 马建忠 《适可斋记言·拟设繙译书院议》:“近復为世詬忌,摈斥家居,幸有暇日,得以重理旧业。”词语解释:诟笑 拼音:gòu xiào
耻笑责骂。 宋 郑獬 《礼法》:“浮屠氏不饭其徒,不诵其书,举天下詬笑之,以为不孝。” 明 夏完淳 《狱中上母书》:“立一不肖后如 西铭先生 ,为人所詬笑,何如不立之为愈耶。”词语解释:诟毁 拼音:gòu huǐ
责骂、诋毁。 清 姚椿 《〈乔处士遗集〉序》:“后天子下詔谓人臣之义,各忠所事,毋庸过讳,於是向之詬毁丛集埋没而不显者,廼克湔洗。”词语解释:诟疾 拼音:gòu jí
犹诟病。《孔子家语·儒行》:“今人之名儒也妄,常以儒相詬疾。”词语解释:诟訾 拼音:gòu zī
亦作“ 詬訿 ”。 责骂诋毁。 元 郝经 《冬至后在仪真馆赋诗以赠三伴使》:“事几或一失,千载貽詬訾。” 明 赵南星 《敬陈铨政无辱部体疏》:“ 正宾 之推少卿,本臣 南星 之意,恐外人不知,而以之詬訿司官,不敢不为一言。”词语解释:诟詈 拼音:gòu lì
辱骂;责骂。 明 归有光 《赠张别驾序》:“今大吏或相与比於上,不曰吏之无良,然且詬詈吾人,以为风俗之薄恶。” 王西彦 《古屋》第四部五:“我就这样离开吗?对原有的一切不存丝毫留恋之情吗?将来不会后悔吗?人们不会诟詈吗?”词语解释:诟让 拼音:gòu ràng
斥责,谴责。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五:“ 真宗 车驾在 澶渊 ,大将 王超 ,拥兵十万,屯 真定 ,逗遛不进, 马太尉 知节 ,移书詬让。”词语解释:诟噪 拼音:gòu zào
鼓噪叫骂。《旧五代史·汉书·李守贞传》:“官军初至, 守贞 以诸军多曾隶於麾下,自谓素得军情,坐俟叩城迎己,及军士詬譟,大失所望。”词语解释:诟讟 拼音:gòu dú
怨恨痛骂。 宋 苏洵 《六经论·诗论》:“《小雅》悲伤詬讟,而君臣之情卒不忍去,怨而不至於叛者也。”词语解释:诟诅 拼音:gòu zǔ
犹诟詈。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张诚》:“使樵,日责柴一肩;无则挞楚詬诅,不可堪。”词语解释:诟嫚 拼音:gòu màn
辱骂,谩骂。《新唐书·郑畋传》:“ 畋 以为损国威灵,不可,即抗论,至相詬嫚。”词语解释:诟龟呼天 拼音:gòu guī hū tiān
原意为占卜不吉,对占卜器具及天辱骂呼叫。引申为对不幸命运的呼号。 梁启超 《重印〈郑所南心史〉序》:“今之少年,发愤於国之积弱,詬龟呼天,或且迁怒以及 孔子 。”词语解释:诟谇 拼音:gòu suì
辱骂。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妇女·寿母祸福不同》:“至 江陵 之与 辽 庶二母,同处一方,同时哭子,且夙隙纠缠,勃谿詬誶,真皆不祥人也。” 清 陈维崧 《木兰花慢·夜坐偶感》词:“依稀啁唽更喧豗,詬誶旋謿詼。” 靳以 《造车的人》:“还算好的是诟谇都发生在那个妇人和那年轻的女人之间。”词语解释:诟诮 拼音:gòu qiào
辱骂和讥讽。 郭沫若 《董老行》:“当年 孔 孟 不谓然,今日盟邦常詬誚。”词语解释:诟诘 拼音:gòu jié
责骂并诘问。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内阁三·江陵震主》:“上倚醉拔剑断其总角,羣竖肤诉於 冯保 , 保 奏之慈圣,次日召上詬詰甚苦。”词语解释:诟靳 拼音:gòu jìn
骂詈羞辱。《新唐书·南蛮传上·南诏上》:“ 虔陀 数詬靳之,阴表其罪,由是忿怨。”词语解释:诟责 拼音:gòu zé
斥责;责骂。 唐 李绰 《尚书故实》:“既夜分,取一椀合于面前,俄顷揭看,见一班白紫綬者纔长数寸,此人詬责之曰:‘与人有分,不卹其孤可乎?’” 明 归有光 《张母太安人寿序》:“ 秋官 有小过,詬责之如年少时。” 张孝若 《南通张季直先生传记》:“ 謇 在 江苏 輒忝代表,瞠目撟舌为社会詬责,无可解免。”词语解释:诟谇谣诼
辱骂斥责,造谣中伤词语解释:诟谩
辱骂,谩骂词语解释:诟哗 拼音:gòu huá
大声责骂。 清 焦循 《招亡友赋》:“襭经纠史,竞为新异,互争而訩,相詆不已,於訽譁何不可再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