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四支平声 姿[wéi,施为][cuī shuāi][饥渴][cī,参差][順遷也][léi][mí][跨马,动词][yí][治国][méi mí][chí shi][详注1][chuí zhuī][chí][地方古音,读同之。][yí][详注2][zī][详注3][zī][详注4][yí][dī][音兹。《诗·小雅》或耘或耔。沈重读。][qī][lí][huī][详注5][繁殖][huī suī][sī][盱眙,縣名。][音驰。《说文》趍赵,久也。][音夷。義同。][qí]觿[bēi][xī][shī][chí][详注6][pī][cí][zī][通黴][ní][梓也][wēi][详注7][详注8][qí][克也,任也][zhī zī][lí][音靡][ér][lí][tí][zuī][yí][pī][guī][详注9][lí][详注10][木名。][详注11][huī][音雌。嵾嵯,山不齐貌。通作参差。或作嵯。][qí][详注12][详注13][chí][ní][qí][wēi][详注14]乿


注1:齐 《正韻》津私切,音貲。《論語》攝齊升堂。孔安國曰:衣下曰齊。
注2:犁 《广韵》力脂切《集韵》《韵会》良脂切,音梨。《广韵》牛驳。《论语》犁牛之子。《注》犁杂文。
注3:比 音毗。和也。一曰次也。比邻,犹并邻。《杜甫诗》不教鹅鸭恼比邻。
注4:氂 犛牛尾也。又長毛也。《後漢·岑彭傳》岑熙遷魏郡太守,輿人歌之曰:狗吠不驚,足下生氂。《註》氂,長毛也。犬無追吠,故足下生氂。
注5:居 音基。语助辞。《礼·檀弓》公仪仲子之丧,舍其孙而立其子。檀弓曰:何居,我未之前闻也。《注》怪之之辞,犹言何故也。一说何居,犹言此义何处。居读如字,不必改音基。《集韵》通作其。
注6:蠡 邻知切,音离。《史记·匈奴传》置左右贤王,左右谷蠡。
注7:剂 《说文》齐也。从刀,齐声。《尔雅·释言》剂,翦齐也。《疏》齐截也。《周礼·地官·司市》以质剂结信而止讼。《注》质剂,谓两书一札而别之也。若今下手书,言保物要还矣。《疏》质剂谓券书。恐民失信,有所违负,故为券书结之,使有信也。大市以质,小市以剂,故知质剂是券书。汉时下手书,即今画指券,与古质剂同也。
注8:台 《唐韵》与之切《集韵》《韵会》盈之切《正韵》延知切,音怡。《尔雅·释诂》台,我也。《又》予也。《书·禹贡》祇台德先。《汤誓》非台小子,敢行称乱。 又《说文》悦也。《史记·太史公自序》唐尧逊位,虞舜不台。 又《扬子·方言》养也,晋卫燕魏曰台。又失也,宋鲁之閒曰台。
注9:箠 音垂。竹名。《张衡·南都赋》其竹则筱簳、箛箠。又音追,竹节也。
注10:鑴 《广韵》许规切《集韵》《韵会》翾规切,音隓。《广韵》大钟。《集韵》鼎属。一曰日旁气。《周礼·释文》郑康成读。
注11:萑 音鵻。《说文》草多貌。 又草名。茺蔚也。《尔雅·释草》萑蓷。《注》茺蔚,又名益母。 又《集韵》枲未沤者。
注12:梩 音釐。《廣韻》徙土轝也。《周禮·地官·鄕師註》梩或云揷,或云鍬。
注13:荠 才資切,音疵。《采薺》,逸《詩》篇名。《周禮·春官·樂師》趨以采薺。又通茨。
注14:锜 音奇。《广韵》凿属。《集韵》釜属。《诗·豳风》又缺我锜。《传》凿属曰锜。《释文》锜,巨宜反。韩诗云:木属。
共173,分3页显示   1  2  3 下一页
首字词组
词赋词翰词坛词掖词名词卷词锷词家
词客词伯词意词调词穷词传词雅词庭
词人词藻词笺词才词旨词曲词英词训
词源词笔词律词说词吐词文词条词牒
词臣词头词苑词曹词色词海词韵词谱
词章词句词讼词理词命词费词元词翰客
词场词气词语词波词流词馆词令词柄
词锋词科词雄词体词儿词艺词格词狱
词华词垣词学词因词彩词诉词杰词状
词林词采词禁词仙词宗词门词惭词赋科

词语解释:词赋  拼音:cí fù
(1). 汉 朝人集 屈原 等所作的赋称为 楚 辞,因此后人称赋体文学为“词赋”。后亦指词和赋。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辨骚》:“然其文辞丽雅,为词赋之宗。” 唐 刘知几 《史通·载文》:“且 汉 代词赋,虽云虚矫,自餘它文,大抵犹实。” 孙犁 《澹定集·读作品记(五)》:“这是作家研究吸取了外国古典文学语言,特别是 中国 的词赋、小说、话本,以及民间演唱材料的结果。”
(2).“ 词赋科 ”的省称。《金史·选举志一》:“ 金 设科皆因 辽 宋 制,有词赋、经义、策试、律科、经童之制。”参见“ 词赋科 ”。
词语解释:词赋科  拼音:cí fù kē
科举名目之一。主要考试词赋。《金史·选举志一》:“其后南北通选,止设词赋科,不过取六七十人。” 清 黄遵宪 《杂感》诗:“谓开词赋科,浮华益无耻。”
词语解释:词客  拼音:cí kè
擅长文词的人。 唐 王维 《偶然作》诗之六:“宿世谬词客,前身应画师。”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兵部·武臣好文》:“时 世宗 方喜祥瑞,争以表疏称贺博宠,收取词客充翘馆。” 蔡寅 《〈变雅楼三十年诗徵〉序》:“此三十年中,新旧递嬗,思潮消长,骚人词客,项背相望;顾有当於著作之林者,能有几人哉?”
词语解释:词人  拼音:cí rén
(1).擅长文辞的人。指骚、赋作者。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诠赋》:“ 汉 初词人,顺流而作, 陆贾 扣其端, 贾谊 振其绪。” 宋 何薳 《春渚纪闻·作文不惮屡改》:“自昔词人琢磨之苦,至有一字穷岁月,十年成一赋者。”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四篇:“又有《卜居》《渔父》,述 屈原 既放,与卜者及渔人问答之辞,亦云自製,然或后人取故事仿作之,而其设为问难,履韵偶句之法,则颇为词人则效。”
(2).擅长文辞的人。指诗人。 唐 刘禹锡 《送王司马之陕州》诗:“两京大道多游客,每遇词人战一场。” 宋 岳珂 《桯史·晦庵感兴诗》:“予读 陈子昂 《感遇词》,爱其词旨幽邃,音节豪宕,非当世词人所及。” 金 赵秉文 《答李天英书》:“ 太白 、 杜陵 、 东坡 ,词人之文也。吾师其词,不师其意。”
(3).擅长文辞的人。指填词的人。《二刻拍案惊奇》卷五:“这一首词乃是 宋 绍兴 年间词人 康伯可 所作。” 清 阮元 《王竹所词序》:“词人之作小令,以 五代 、 十国 为宗。守其派者,有 晏 氏父子、 欧阳公 、 张先 、 秦观 、 贺铸 、 毛滂 诸人。” 郭沫若 《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不用说这里丝毫也没有旧式词人的那种靡靡之音,而使 苏东坡 、 辛弃疾 的豪气也望尘却步。”
词语解释:词源  拼音:cí yuán
(1).喻滔滔不绝的文词。 南朝 梁 沉约 《为齐竟陵王发讲疏》:“而词源海广,理涂灵奥。” 唐 杜甫 《醉歌行》:“词源倒流 三峡 水,笔阵独扫千人军。” 清 曾国藩 《送周文泉大令之官城武》诗:“词源一泻不得休,往往巉巖杂婉孌。”
(2).词的起源。词,指长短句。 清 纳兰性德 《填词》诗:“词源远过诗律近,拟古乐府特加润。”
(3).语词的源头。在旧辞书中,《辞源》在语词溯源上有开创之功。
词语解释:词臣  拼音:cí chén
旧指文学侍从之臣,如翰林之类。 唐 刘禹锡 《江令宅》诗:“ 南朝 词臣 北朝 客,归来唯见 秦淮 碧。” 明 徐光启 《疏辩》:“以翰林而兼 河南道 ,从来无此官衔;以词臣而出典兵,从来无此职掌。”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从帮忙到扯淡》:“所谓国家的柱石,也常是柔媚的词臣,我们在 南朝 的几个末代时,可以找出这实例。”
词语解释:词章  拼音:cí zhāng
诗文的总称。 隋 江总 《济黄河》诗:“未殫所闻见,无待验词章。” 宋 陈鹄 《耆旧续闻》卷六:“ 周益公 久在禁林,词章为一时之冠。” 梁启超 《变法通议·论不变法之害》:“听其言论,则日日痛哭,读其词章,则字字《孤愤》。”
词语解释:词场  拼音:cí chǎng
(1).犹文坛。 南朝 梁 萧统 《十二月启·姑洗三月》:“持 郭璞 之毫鸞,词场月白;吞 罗含 之彩凤,辩囿日新。” 唐 李白 《上安州李长史书》:“伏惟君侯,明夺秋月,和均韶风,扫尘词场,振发文雅。” 清 朱彝尊 《还陂塘·题其年填词图》词:“擅词场,飞扬跋扈,前身可是青兕?”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一:“ 后主 词,思路悽惋,词场本色。”
(2).科场。 唐 白居易 《喜敏中及第偶示所怀》诗:“自知羣从为儒少,岂料词场中第频。” 宋 王谠 《唐语林·言语》:“ 宋济 老於词场,举止可笑。” 明 汤显祖 《牡丹亭·急难》:“词场凑巧,无奈兵戈起祸苗。”
词语解释:词锋  拼音:cí fēng
(1).犀利的文笔或口才。 南朝 陈 徐陵 《与杨仆射书》:“足下素挺词锋,兼长理窟, 匡丞相 解颐之説, 乐令君 清耳之谈,向所諮疑,谁能晓喻。” 元 柳贯 《出北城独上秋屏阁望西山烟霭中漠无所见》诗:“我疑玉女畏迎将,且惧词锋恣弹射。” 曹禺 《雷雨》第一幕:“他说话微微有点口吃似的,但是在他的感情激昂的时候,词锋是锐利的。”
(2).言词所向;话题。 叶圣陶 《一个朋友》:“当时我便转了词锋道:‘伊快乐么?’”
词语解释:词华  拼音:cí huá
(1).文采;辞藻华丽。 唐 杜甫 《赠比部萧郎中十兄》诗:“词华倾后辈,风雅靄孤鶱。” 明 海瑞 《教约》:“日后仍踵前弊,不流之胸中而取之他人者,纵极词华,亦加扑戒。”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六篇:“ 楚 声之在 汉 宫,其见重如此,故后来帝王仓卒言志,概用 楚 声,而 武帝 词华,实为独絶。”
(2).言词的才华。口才。 唐 白居易 《哭皇甫七郎中》诗:“志业过 玄晏 ,词华似 禰衡 。”
词语解释:词林  拼音:cí lín
(1).指汇集在一处的文词。 南朝 梁 萧统 《答晋安王书》:“殽核坟史,渔猎词林。”
(2).词坛。 宋 范公偁 《过庭录》:“ 许昌 郭挺 元杰 ,从 李方叔 学,久蒙训导。 方叔 死, 挺 有挽诗云:‘憔悴词林失俊英,已应精爽在 蓬瀛 。’”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一·公文介公诗》:“吾乡 公文介 公 鼐 , 万历 中,为词林宿望,诗文淹雅,絶句尤工。” 金婉 《为外录〈词林正韵〉毕书后》:“后此词林增善本,四声堪证 宋 名贤。”
(3).翰林或翰林院的别称。 宋 王应麟 《玉海·圣文五·康定赐翰林飞白书》:“ 至和 元年九月, 王洙 为学士, 仁宗 尝以涂金龙水牋为飞白‘词林’二字赐之。” 元 卢亘 《送侍讲学士邓善之辞官归钱塘》诗之二:“昭昭日月揭,胡为厌词林?” 严复 《救亡决论》:“至于成贡士,入词林,则其号愈荣,而自视也亦愈大。”
词语解释:词翰  拼音:cí hàn
(1).诗文,辞章。《魏书·儒林传序》:“其餘涉猎典章,关歷词翰,莫不縻以好爵,动貽赏眷。” 元 郑光祖 《倩女离魂》第三折:“争奈匆匆去急,再不见音容瀟洒,空留下这词翰清奇。” 田北湖 《与某生论韩文书》:“自夫受书,少解词翰,好恶殊别,志在辨惑。”
(2).书札。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书记》:“ 文举 属章,半简必録; 休璉 好事,留意词翰;抑其次也。” 唐 杨炯 《中书令汾阴公薛振行状》:“岁餘, 上官仪 伏诛,坐词翰往来,徙居 越 嶲 。” 宋 吴坰 《五总志》:“ 白傅 与 赞皇 不协, 白 每有所寄, 李 缄之一篋,未尝开视。 刘三復 或请之,答曰:‘若见词翰,则回吾心矣。’”
(3).诗文与书法。 唐 杜甫 《醉歌行赠公安颜十一少府请顾八题壁》:“诗家笔势君不嫌,词翰升堂为君扫。” 宋 王明清 《玉照新志》卷二:“ 陆升之 仲高 , 山阴 胜流,词翰俱妙。” 清 昭槤 《啸亭续录·宗室宴》:“其联句诗为 成王 所拟书,词翰并妙。”
词语解释:词伯  拼音:cí bó
称誉擅长文词的大家,犹词宗。 唐 宋之问 《伤王七秘书监》诗:“书乃墨场絶,文称词伯雄。”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张继》:“诗情爽激,多金玉音。盖其累代词伯,积袭弓裘,其於为文,不雕自饰,丰姿清逈,有道者风。” 清 方文 《题张方伯忠节巷》诗:“公有舅氏 齐重客 ,七十八龄老词伯。”
词语解释:词藻  拼音:cí zǎo
(1).诗文中的藻饰,即用作修辞的典故或工巧有文采的词语。《晋书·后妃传上·左贵嫔》:“帝重 芬 词藻,每有方物异宝,必詔为赋颂。” 宋 叶适 《陈民表墓志铭》:“平生著书甚工,然每一篇就,輒重篋累缄,不欲以词藻竞於时也。”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十四章:“这个荒唐鬼不好好演他的代数习题或几何习题,却大胆地抄袭他课外阅读的什么文章的全部华丽词藻,赞美 改霞 的脸、眼睛和嘴,赞美她的身材、头发和走路。”
(2).指诗赋。 唐 吴兢 《贞观政要·论任贤》:“ 太宗 尝称 世南 有五絶;一曰德行;二曰忠直;三曰博学;四曰词藻;五曰书翰。”
词语解释:词笔  拼音:cí bǐ
指有韵和无韵的文字,亦指赋诗作文的才能。《陈书·文学传·岑之敬》:“ 之敬 始以经业进,而博涉文史,雅有词笔,不为醇儒。” 宋 姜夔 《暗香》词:“ 何逊 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 蒋智由 《久思》诗:“久思词笔换兜鍪,浩荡雄姿不可收。”
词语解释:词头  拼音:cí tóu
(1).朝廷命词臣撰拟诏敕时的摘由或提要。 唐 白居易 《中书寓直》诗:“病对词头惭彩笔,老看镜面愧华簪。” 宋 费衮 《梁溪漫志·学士不草诏》:“ 唐 制惟给事中得封駮,本朝 富郑公 在西掖封还 遂国夫人 词头,自是舍人遂皆得封缴。”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一:“余以翰林,改官 江 南,一时送行诗甚多,其佳者如: 刘文定公 纶 时官编修,诗云:‘ 弱水 神仙少定居,词头草罢领除书。’”
(2).语言学用语。即前缀,加在词根前面的构词成分。如“阿姨”的“阿”,“老王”的“老”。
(3).辞书学用语。即词目。参见“ 词目 ”。
词语解释:词目  拼音:cí mù
(1).词林名目,指诰策、书翰之事。《宋史·陶穀传》:“会 晋祖 废翰林学士,兼掌内外制。词目繁委, 穀 言多委愜,为当时最。”
(2).词语条目,即辞典中每一个注释的对象。《〈辞海〉前言》:“《辞海》是一部综合性辞书,编纂和使用时间较长,内容要求稳定。因此,凡是正在发展或经常变动的词目,暂不收入。”
词语解释:词句  拼音:cí jù
词和句子;字句。 唐 刘知几 《史通·叙事》:“观 丘明 之记事也,当 桓 文 作霸, 晋 楚 更盟,则能饰彼词句,成其文雅。”《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四回:“翻开那知启重新看了一遍,词句尚还妥当,不必改削的了。”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五章:“ 林道静 睁大眼睛注意地听着从他嘴里慢慢流出的美丽动人的词句。”
词语解释:词气  拼音:cí qì
言语或文词的气势。《晋书·嵇康传》:“ 康 早孤,有奇才,远迈不羣,身长七尺八寸,美词气,有风仪。” 宋 苏轼 《答李廌书》:“惠示古赋近诗,词气卓越,意趣不凡,甚可喜也。” 鲁迅 《彷徨·孤独者》:“他那词气的冷峭,实在又使我悚然。”
词语解释:词科  拼音:cí kē
科举名目之一。此科主要选拔学问渊博,文辞清丽,能草拟朝廷日常文稿的人才。 宋 代又为宏词科、词学兼茂科、博学宏词科的通称。 清 代则专指博学鸿词科。 唐 无名氏 《玉泉子》:“ 德裕 尝为藩府从事日,同院 李评事 以词科进,适与 德裕 同官。” 宋 周密 《齐东野语·真西山》:“於是与之延誉於朝,而继中词科,遂为世儒宗焉。” 黄人 《〈清文汇〉序》:“继世之主,懋学右文;两举词科,而骏雄游彀;宏开四库,而文献朝宗。”参阅《宋史·选举志二》
词语解释:词垣  拼音:cí yuán
词臣的官署,如翰林院之类。 宋 宋庠 《送石舍人赐告还乡》诗:“几日词垣栖健笔,九秋朝橐冒征尘。” 明 徐光启 《恭承新命谨陈急切事宜疏》:“臣猥以浅陋,职在词垣,兵旅之事,向未经歷。” 林纾 《清文林郎翰林院编修黄冈王君墓志铭》:“甲午成进士,入词垣。”参见“ 词署 ”。
词语解释:词署  拼音:cí shǔ
词臣的官署,如翰林院之类。 宋 宋祁 《谢覃恩转给事中表》:“伏念臣性分疏拙,学习空虚,逢时盛明,与众伦比,向尘词署,自抵禁条。尝从解籍之科,亟沐赐环之召。”参见“ 词垣 ”。
词语解释:词采  拼音:cí cǎi
见“ 词彩 ”。
词语解释:词彩  拼音:cí cǎi
亦作“ 词采 ”。
(1).词章的文彩。《宋书·颜延之传》:“ 延之 与 陈郡 谢灵运 俱以词彩齐名,自 潘岳 、 陆机 之后,文士莫及也, 江 左称 颜 谢 焉。” 唐 柳宗元 《答贡士萧纂欲相师书》:“详视所貽,旷然以喜,是何旨趣之博大,词采之蔚然乎!” 清 黄鷟来 《题高价人坐石小像》诗:“酒酣出一篇,词采讶清令。” 秦牧 《花城·海阔天空的散文领域》:“我们现在读到的一切动人的散文,它们也许很有词采之美吧。”
(2).指词藻。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八:“从前的人大都以‘风花雪月’为诗料,新体诗中这类‘风花雪月’的词彩也常常见到。”
词语解释:词坛  拼音:cí tán
犹文坛。 明 陆时雍 《〈诗镜〉总论》:“ 西京 崛起,别立词坛,方之於古,觉意象蒙茸,规模逼窄。” 清 秋瑾 《题乐天词丈〈春郊试马图〉》诗:“ 白 堤 苏 柳緑丝丝,正是词坛纵马时。”
词语解释:词意  拼音:cí yì
(1).文辞的含意。 唐 萧颖士 《江有归舟》诗序:“学也者,非云徵辨説,摭文字,以扇夫谈端,輮厥词意。” 清 龚自珍 《春日有怀山中桃花因有寄》诗:“託君千万词,词意不可了。” 侯宝林 《普通话与方言》:“可是,儿化韵虽然丰富多采,要是用得不恰当,意思就变啦,因为它能区别词意嘛。”
(2).文词和含意。 唐 韦应物 《答崔都水》诗:“览君陈迹游,词意俱悽妍。”
词语解释:词笺  拼音:cí jiān
亦作“ 词牋 ”。赋诗填词的笺纸。 清 龚自珍 《漫感》诗:“絶域从军计惘然,东南幽恨满词笺。” 清 陈文述 《兰室》诗:“小字簪花格,新诗古锦囊,词牋填 北宋 ,书角折 南唐 。”
词语解释:词律  拼音:cí lǜ
(1).文词的格律。 宋 梅尧臣 《依韵和太祝〈同诸君游园湖见寄〉》:“日予谬词律,答句嗟芜累。” 清 王闿运 《〈比竹馀音〉序》:“既患学者粗率,颇教以词律。”
(2).词的格律。 清 万树 有《词律》二十卷。
词语解释:词苑  拼音:cí yuàn
(1).指汇集在一处的文词。《宋书·始平孝敬王子鸾传》:“朕以亡事弃日,閲览前王词苑,见《李夫人赋》,悽其有怀,亦以嗟咏久之。”
(2).词坛。 明 高启 《春日怀十友诗·杨署令基》:“词苑擅高步,早岁许追随。” 清 杜岕 《同莘翁夜话》诗之一:“努力植词苑,藻火燁綺紈。”
(3).翰林院的别称。 元 王士熙 《次霍状元接驾韵》:“词苑恩波供染翰,秋风岁岁候鸣鑾。”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五:“果以科第为足贵,则 誥 固已领袖南宫,飞翔词苑矣。”
词语解释:词讼  拼音:cí sòng
(1).诉讼。《淮南子·时则训》:“﹝立秋之日﹞命有司脩法制,缮囹圄,禁姦塞邪,审决狱,平词讼。”《北齐书·杜弼传》:“﹝ 杜弼 ﹞为政清静,务尽仁恕,词讼止息,远近称之。” 丁玲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三五:“ 钱文贵 在村子上包揽词讼,出出歪主意,一定是可能的。”
(2).指诉状。《南史·刘穆之传》:“目览词讼,手答牋书,耳行听受,口并酬应,不相参涉,皆悉赡举。”
词语解释:词语  拼音:cí yǔ
(1).文辞。 唐 李德裕 《与黠戛斯书》:“只在共推赤心,永保盟好;岂必缘饰词语,以此交欢。” 章炳麟 《文学说例》:“《尚书》词语閎雅,诚非 战国 时可比。”
(2).词和短语;字眼。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十:“我对他们说,这些词语写上一百回也是不相干的,因为它们都是空洞的形容,对于别人没有什么感染力。” 浩然 《艳阳天》第一一五章:“ 萧长春 仔细地观察着 马之悦 的每一个细小的动作,辨别他每一句话的词语和音调。”
词语解释:词雄  拼音:cí xióng
犹词杰。 唐 沉佺期 《酬杨给事兼见赠台中》诗:“ 子云 推辨博, 公理 擅词雄。”
词语解释:词学  拼音:cí xué
(1).词章之学,文学。 唐 杜甫 《乾元元年华州试进士策问》之五:“顷之问孝廉取备寻常之对,多忽经济之体。考诸词学,自有文章在,束以徵事,曷成凡例焉。”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三:“幕僚谓其必选佳壻,因从容语次,盛誉一 郑秀才 词学门阀,人韵风流异常,冀太师以子妻之。” 元 袁桷 《将作监主簿蒋公墓志铭》:“少窥刑书,復入词学,记言博精,洒墨清犖。”
(2).填词的学问。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结构》:“谁无恩怨?谁乏牢骚?悉以填词泄愤,是此一书者,非阐明词学之书,乃教人行险播恶之书也。” 况周颐 《蕙风词话》卷一:“词学程序,先求妥帖、停匀,再求和雅、深秀,乃至精稳、沉著。”
词语解释:词禁  拼音:cí jìn
指翰林院。 宋 王珪 《翰林学士贾黯进宴群玉殿诗奖谕诏》:“卿预游词禁,材思丰华,奏篇之来,絶于羣唱。” 宋 洪适 《祭枢弟文》:“联中科目,阔步 蓬瀛 ,继踵词禁,遂陟枢衡。”
词语解释:词掖  拼音:cí yè
泛指词臣的官署,如翰林院之类。 宋 韩琦 《辞免集贤第一表》:“自羌庭之叛命,去词掖以临师,周旋兵间,竭尽死节。” 元 刘壎 《隐居通议·骈俪一·总论》:“大则培植声望,为他年翰苑词掖之储;小则可以结知当路,受荐举。”
词语解释:词调  拼音:cí diào
(1).文词和音调。 唐 皎然 《诗式·辩体有一十九字》:“词调悽切曰怨。”《旧唐书·文苑传中·乔知之》:“时又有 汝洲 人 刘希夷 ,善为从军闺情之诗,词调哀苦,为时所重。” 清 秦笃辉 《平书·文艺篇上》:“文之是非在理义上见,文之工拙在词调上见。”
(2).诗和词的格调。 宋 何薳 《春渚纪闻·鸡人唱晓梦联诗》:“忽闻岧嶤间有连声长歌,了不成词调。”
(3).专指填词的格调。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五:“这里所收的是一百首名词,一百个普通常用的词调。”
词语解释:词才  拼音:cí cái
(1).犹文才。 唐 陆龟蒙 《送润卿还华阳》诗:“ 云肆先生 分气调, 山图公子 爱词才。”
(2).有才气的词。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六:“﹝ 乔笙巢 ﹞又云:‘他人之词,词才也。 少游 ,词心也,得之於内,不可以传。’”
词语解释:词说  拼音:cí shuō
(1).犹言辞。《旧唐书·田弘正传》:“ 裴度 明理体,词説雄辩, 弘正 听其言,终夕不倦。” 明 海瑞 《贺李东城荣奖序》:“今世官於其地者,治下人往往粉饰词説,借贵人为文,架无为有,增细以巨,裂綵书其言进之,諛风行而天下无公议矣。” 张难先 《科学补习所始末》:“ 瑛 年少英挺,善词説,闻者莫不感动。”
(2).文体名。 王闿运 《论文体》:“《天问》是赞,《九章》是赋,《大招》是誄,《卜居》《渔父》是词説。故自来以 屈 为词赋,以 司马 为文章祖。”
谓以言辞游说。 清 章学诚 《校雠通义·汉志诸子》:“纵横者,词説之总名也。”
词语解释:词曹  拼音:cí cáo
指文学侍从之官。亦借指翰林。 唐 高适 《送柴司户充刘卿判官之岭外》诗:“月卿临幕府,星使出词曹。” 明 王錂 《春芜记·巧诋》:“他在词曹,独擅名高。” 清 曾国藩 《广东嘉应州知州刘君事状》:“时大学士 和珅 当国,有中贵人与君同里同姓来告曰:‘相国知子,欲一燕见。能往,吾导,子词曹可致也。’君谢不能。”
词语解释:词理  拼音:cí lǐ
(1).文词的情致。 唐 薛调 《无双传》:“花牋五幅,皆 无双 真跡,词理哀切,叙述周尽。 仙客 览之,茹恨涕下。” 宋 王安石 《与赵卨龙图书》:“如西人有文字,词理恭顺,即与收接闻奏。”
(2).文词的义理。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诗评》:“诗有词理意兴。 南朝 人尚词而病於理;本朝人尚理而病於意兴。”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考代书》:“有在本治为人代书词状者,许赴本县,定日当堂考试,词理明通,且验其状貌端良者,取定数名。” 严复 《译〈天演论〉例言》:“至原文词理本深,难於共喻,则当前后引衬,以显其意。”
词语解释:词波  拼音:cí bō
(1).文词的光华。 唐 刘祎之 《九成宫秋初应诏》诗:“怡神紫气外,凝睇白云端。 舜 海词波发,空惊游圣难。” 唐 李敬玄 《奉和别越王》:“帝念紆千里,词波照五潢。”
(2).指文词。 唐 韦处厚 《上宰相荐皇甫湜书》:“至於用心合论,操毫注简,排百氏之杂説,判九流之纷荡,摘其舛駮,趋于夷途,徵会理轴,遣训词波,无不蹈正超常,曲畅精旨。”
词语解释:词体  拼音:cí tǐ
文词的体式。 唐 贾岛 《喜李馀自蜀至》诗:“往来从此过,词体近《风》《骚》。”
词语解释:词因  拼音:cí yīn
诉讼的因由。 元 关汉卿 《四春园》第二折:“[官人云:]这个小厮他怎生行凶杀人?其中必有冤枉。兀那 李庆安 ,是你杀了他家梅香来?有甚么不尽的词因,你説,老夫与你做主。” 元 无名氏 《神奴儿》第四折:“我则问你状内词因,不要你将枝稍隐。” 元 孙仲章 《勘头巾》第一折:“你没事哏,没事村,则你那帮閒钻懒腌身分,到官中也不索取词因。”
词语解释:词仙  拼音:cí xiān
称誉擅长填词的人。 宋 姜夔 《翠楼吟》词:“此地,宜有词仙,拥素云黄鹤,与君游戏。” 明 高启 《夜饮丁二侃宅听琵琶》诗:“好手正可羞 重莲 ,座间豪客皆词仙。” 清 龚自珍 《庚子雅词·台城路》:“多谢词仙,低回吟冶句。”
词语解释:词名  拼音:cí míng
诗词的名声。 明 汤显祖 《哀魏伯子》诗:“颜如若华心美玉,弱冠词名擅 江 曲。”
词语解释:词穷  拼音:cí qióng
谓理屈而无话可说。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四》:“忽拘一人讯之曰:‘尔买火药何为?’曰:‘以取鸟。’詰曰:‘以銃击雀,少不过数钱,多至两许,足一日用矣。尔买二三十斤,何也?’曰:‘备多日之用。’又詰曰:‘尔买药未满一月,计所用不过一二斤,其餘今贮何处?’其人词穷。” 民意 《告非难民生主义者》:“以所谓我国经济社会组织,及经济社会现象,优於工业革命前之 欧洲 云者,证以 美国 ,而皆词穷也。”
词语解释:词旨  拼音:cí zhǐ
言辞意旨。 三国 魏 曹植 《上责躬应诏诗表》:“词旨浅末,不足采览,贵露下情,冒颜以闻。” 宋 陈鹄 《耆旧续闻》卷五:“四六用经史全语,必须词旨相贯。”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宫梦弼》:“惟一客 宫梦弼 ……词旨清洒, 柳 与寝处时最多。” 田北湖 《与某生论韩文书》:“ 韩愈 《原道》,貌为正论,亦儒家之功臣歟!顾词旨不属,语迫气促,支离而为之,若未完篇也者。”
词语解释:词吐  拼音:cí tǔ
言词谈吐。 唐 道宣 《续高僧传·明律下·法砺》:“当即薄引所闻,开讲律要,词吐简诣,攻难弥坚。”
词语解释:词色  拼音:cí sè
言语和神态。 唐 元稹 《有唐赠太子少保崔公墓志铭》:“词色郎厉,若不可支梧。然而下於己者,能以理决之,无不即时换己见。” 明 徐霖 《绣襦记·套促缠头》:“你看他词色太骄人,使区区疑虑生。” 聂绀弩 《失掉南京得到无穷》:“从前那种愤慨的词色,似乎完全绝了迹。”
词语解释:词命  拼音:cí mìng
(1).词令,聘问应对之词。 唐 刘知几 《史通·言语》:“ 周 监二代,郁郁乎文。大夫、行人,尤重词命,语微婉而多切,言流靡而不淫。”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事部二》:“ 三代 之人必习为词命,童子入小学则教以应对。” 刘师培 《〈文章学史〉序》:“然协词命者属行人,读誓禁者属讶士,则使臣之职,首重修辞。”参见“ 词令 ”。
(2).词翰策命。 宋 汪藻 《奏论宋晦落职不当行词状》:“臣以为如 宋晦 辈治之不胜其多,何足一一烦朝廷词命。”《辽史·文学传上·李澣》:“且 澣 富於文学,方今少有伦比,若留掌词命,可以增光国体。” 明 王琼 《双溪杂记》:“翰林学士专掌词命代草,然亦有预议朝政者。”
词语解释:词令  拼音:cí lìng
(1).应对得宜的言词。《隋书·高熲传》:“ 熲 少明敏,有器局,略涉书史,尤善词令。” 明 高启 《素轩记》:“文章词令之工,威仪容观之盛,不如忠信之足贵。”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五章:“听起来,他还是个善于词令的年轻人。”
(2).词翰策令。 宋 苏辙 《谢除中书舍人表》之一:“昔 赵孟 治 晋 , 叔向 为之谋主,则 楚 无以当; 国侨 为 郑 , 子羽 掌其词令,则国鲜败事。” 明 王琼 《双溪杂记》:“ 洪武 间设有殿阁大学士,其职不过代草词令。”
词语解释:词流  拼音:cí liú
词人。 清 孙枝蔚 《三阁词拟刘禹锡》诗:“ 江 东正清晏,阁内狎词流;将军猛如虎,垂泪一回头。” 清 龚自珍 《杂诗己卯自春徂夏在京师作》之九:“ 万柳堂 前一柳无,词流散尽散樵苏。” 朱祖谋 《望江南·杂题我朝诸名家词集后》词:“《留客住》,絶调《鷓鴣》篇。脱尽词流薌泽习,相高秋气对南山。”
词语解释:词儿  拼音:cí ér
(1).韵文文体之一。即词。《清平山堂话本·柳耆卿诗酒翫江楼记》:“三个爱这 柳七官人 ,曾作一首‘词儿’为証。”《儿女英雄传》第十回:“他才指手画脚的向大家説道:‘方才这 十三妺 姐姐不是在庙里墻上题那两行《北新水令》的词儿吗?’”
(2).指词话。 元 明 时的一种说唱艺术。 元 刘致 《端正好·上高监司》套曲:“谢恩光拯济皆无恙,编作本词儿唱。”
(3).语言里最小的、可以自由运用的单位。也指说话、文章中的语句。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二七:“我的题目中用了‘组织’这一个词儿。” 孙犁 《秀露集·戏的梦》:“他是专门被派来招呼剧团的,在这一带是有名的‘瞎架’。起先,我不知道这个词儿,后来才体会到,就是好摊事管事的人。”
词语解释:词彩  拼音:cí cǎi
亦作“ 词采 ”。
(1).词章的文彩。《宋书·颜延之传》:“ 延之 与 陈郡 谢灵运 俱以词彩齐名,自 潘岳 、 陆机 之后,文士莫及也, 江 左称 颜 谢 焉。” 唐 柳宗元 《答贡士萧纂欲相师书》:“详视所貽,旷然以喜,是何旨趣之博大,词采之蔚然乎!” 清 黄鷟来 《题高价人坐石小像》诗:“酒酣出一篇,词采讶清令。” 秦牧 《花城·海阔天空的散文领域》:“我们现在读到的一切动人的散文,它们也许很有词采之美吧。”
(2).指词藻。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八:“从前的人大都以‘风花雪月’为诗料,新体诗中这类‘风花雪月’的词彩也常常见到。”
词语解释:词宗  拼音:cí zōng
(1).词章为众所宗仰的人;词坛泰斗。《艺文类聚》卷五二引 南朝 梁 裴子野 《晋陵太守王励德政碑》:“至於网罗图籍,脂粉艺文,学侣揖其精微,词宗称其妙絶。” 宋 刘攽 《与王承旨启》:“海内服其词宗,主上许其国器。”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二:“顿挫之妙,理法之精,千古词宗,自属 美成 。”
(2).犹词旨。 唐 道宣 《续高僧传·译经四·玄奘》:“余周流 吴 蜀 ,爰逮 赵 魏 ,末及 周 秦 ,预有讲筵,率皆登践。已布之言令,虽藴胷襟;未吐之词宗,解籤无地。”
(3).指诗词的流派、品格。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果恭王之俭》:“善诗词,幼受业於 沉确士 尚书,故词宗归於正音,不为凡响。”
词语解释:词卷  拼音:cí juàn
诗文集。 清 黄钧宰 《金壶泪墨·鸳鸯印传奇始末》:“ 秦翁 虑其誑也,设盛饌延诸文士为诗会以试之。生果居首选。因乞生词卷以为聘,而以玉鸳鸯印报之。”
词语解释:词传  拼音:cí chuán
传说;传奇。 明 朱鼎 《玉镜台记·开场》:“古今词传,纷纷迭出,雕鎪矫揉,虫技轰轰。”
词语解释:词曲  拼音:cí qǔ
(1).词和曲的并称。 宋 王应麟 《困学纪闻·评诗》:“ 致堂 云:古乐府者,诗之旁行也;词曲者,古乐府之末造也。” 清 王士禛 《香祖笔记》卷十二:“吾宗 鹤尹 兄 抃 ,工於词曲。”
(2).指戏曲。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下·音律》:“词曲中音律之坏,坏于《南西厢》,凡有作者,当以之为戒,不当取法。”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九:“ 李笠翁 词曲尖巧,人多轻之。然其诗有足采者。”
(3).谓说唱。《金瓶梅词话》第十五回:“又有那站高坡打谈的,词曲 杨恭 ,到看这搧响鈸游脚僧,演説 三藏 。”
词语解释:词文  拼音:cí wén
唐 代说唱艺术的一种。 敦煌 文献中存有《大汉三年季布骂阵词文》一卷。全篇唱词以平声押韵,一韵到底,均为七字句,没有散文说白。参阅 吴世昌 《敦煌卷〈季布骂阵词文〉考释》、 冯沅君 《〈季布骂阵词文〉补校》
词语解释:词海  拼音:cí hǎi
诗文的海洋。喻指众多诗文的汇集。 唐 元稹 《献荥阳公诗五十韵》:“词海跳波涌,文星拂坐悬。”
词语解释:词费  拼音:cí fèi
耗费言词。 南朝 梁武帝 《报侯景书》:“大夫出境,尚有所专,况始创奇谋,将建大业,理须适事而行,随方以应。卿诚心有本,何假词费。” 宋 周紫芝 《竹坡诗话》:“ 扬子云 好著书,固已见誚于当世,后之议者纷纷,往往词费而意殊不尽。” 郑文焯 《鹤道人论词书》:“若词之大旨, 伯时 、 叔夏 ,固择焉语详,不復词费。”
词语解释:词馆  拼音:cí guǎn
翰林院。 宋 韩琦 《王尧臣除翰林学士制》:“曏者旌其艺文,升冠多士,更集郡条之最,久陪词馆之游。” 元 范梈 《二杏》诗:“我昔直词馆,羸马道路赊;晨往昏黑归,无由领其嘉。”《大马扁》第一回:“我并不是来应北闈,不过是来京游玩的罢了。因我若要求名,不知中举中进士入词馆几时了,还待今日么?”
词语解释:词艺  拼音:cí yì
(1).文词的才艺。 唐 韩愈 《谢许受王用男人事物状》:“臣才识浅薄,词艺荒芜,所撰碑文,不能备尽事跡。” 宋 王明清 《挥麈后录》卷一:“ 徽宗 居藩邸,已潜心词艺。” 元 袁桷 《赠番昜刘生振》诗:“林林白袍较词艺,鸊鵜淬锋儼初礪。”
(2).指文章与书法。 唐 柳宗元 《奏荐从事表》:“匪惟词艺双美,抑亦器能多适。”
词语解释:词诉  拼音:cí sù
诉讼。 宋 陆游 《奏筠州反坐百姓陈彦通诉人吏冒役状》:“臣近因民间词诉,勘会到本路 筠州 百姓 陈彦通 ,因诉事夹带,称 高安县 押録 陈谅 ,经两次徒杖罪断罢,不合冒役事。” 宋 俞文豹 《吹剑四录》:“抑见禁罪囚及词诉者,或从疎放,或从末减令…… 临川 黄崖 宰是邑,谓此钱出於讼狱之人,恐惹词诉。” 宋 王栐 《燕翼诒谋录》卷一:“ 咸平 元年十月己丑,有詔申警,悉毁撤之,词诉悉归之县。”
词语解释:词门  拼音:cí mén
诗文的门庭。 唐 杜甫 《赠蜀僧闾丘师兄》诗:“小子思疏阔,岂能达词门。”
词语解释:词锷  拼音:cí è
犹词锋。 元 柳贯 等《袁伯长侍讲等同赴北都却还夜宿联句》:“小息树吟旌,争先厉词鍔。”参见“ 词锋 ”。
词语解释:词锋  拼音:cí fēng
(1).犀利的文笔或口才。 南朝 陈 徐陵 《与杨仆射书》:“足下素挺词锋,兼长理窟, 匡丞相 解颐之説, 乐令君 清耳之谈,向所諮疑,谁能晓喻。” 元 柳贯 《出北城独上秋屏阁望西山烟霭中漠无所见》诗:“我疑玉女畏迎将,且惧词锋恣弹射。” 曹禺 《雷雨》第一幕:“他说话微微有点口吃似的,但是在他的感情激昂的时候,词锋是锐利的。”
(2).言词所向;话题。 叶圣陶 《一个朋友》:“当时我便转了词锋道:‘伊快乐么?’”
词语解释:词雅  拼音:cí yǎ
言词雅正。 宋 范仲淹 《与李宗易向约堪任清要状》:“﹝ 李宗易 ﹞ 天禧 三年进士第九人及第,素负词雅,居常清慎,有静理之才,无躁进之跡。”
词语解释:词英  拼音:cí yīng
文坛英才。 清 吴长元 《宸垣识馀》:“ 施愚山 在刑曹,暇则与同舍郎及词英数公相倡和,为古文歌诗,称‘燕臺七子’。”
词语解释:词条  拼音:cí tiáo
(1).犹辞章。 唐 杨炯 《唐右将军魏哲神道碑》:“ 贞观 十五年,起家补国子博士。乔林扫日,惊白凤於词条;壁水澄天,骇雕龙於义壑。” 清 唐孙华 《次韵酬张超然上舍》:“喜君才华最秀出,餘子螻蚓徒嘵嘵;浑茫千顷翻学海,扶疎十丈丰词条。”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因阐发 程 朱 二气屈伸之理,疏通证明,词条流畅。”
(2).辞书学用语。指收列的词语及其释文。
词语解释:词韵  拼音:cí yùn
(1).指谈吐。《宋书·臧焘传》:“上与往復十餘反, 凝之 词韵銓序,兼有理证,上甚赏焉。”
(2).词致气韵。 唐 杨炯 《〈王勃集〉序》:“兄 勔 及 勮 ,磊落词韵,鏗鍧风骨,皆九变之雄律也。”《宋史·文苑传六·周邦彦》:“ 邦彦 好音乐,能自度曲,製乐府长短句,词韵清蔚,传於世。”
(3).填词所押的韵或填词所依据的韵书。
词语解释:词元  拼音:cí yuán
指词林中的才士。 宋 王珪 《贺寿星见表》:“臣某,冒当轴之司,乏词元之助,徒怀盛际之遇,永祝睿龄之昌。”
词语解释:词令  拼音:cí lìng
(1).应对得宜的言词。《隋书·高熲传》:“ 熲 少明敏,有器局,略涉书史,尤善词令。” 明 高启 《素轩记》:“文章词令之工,威仪容观之盛,不如忠信之足贵。”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五章:“听起来,他还是个善于词令的年轻人。”
(2).词翰策令。 宋 苏辙 《谢除中书舍人表》之一:“昔 赵孟 治 晋 , 叔向 为之谋主,则 楚 无以当; 国侨 为 郑 , 子羽 掌其词令,则国鲜败事。” 明 王琼 《双溪杂记》:“ 洪武 间设有殿阁大学士,其职不过代草词令。”
词语解释:词格  拼音:cí gé
(1).诗文的品格。 宋 苏轼 《上荆公书》:“向屡言 高邮 进士 秦观 太虚 ,公亦粗知其人。今得其诗文数十首拜呈,词格高下,固已无逃於左右。” 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李谪仙》:“ 东坡 云:‘……近见 曾子固 编《太白集》,自云颇获遗亡,如《赠怀素草书歌》《笑矣乎》数首,皆 贯休 以下词格。’”《宋史·隐逸传上·魏野》:“顾词格之清新,为士流之推许。”
(2).专指词的品格。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二:“词法之密,无过 清真 。词格之高,无过 白石 。” 况周颐 《蕙风词话》卷五:“词格纤靡,实始於 康熙 中。”
词语解释:词杰  拼音:cí jié
亦作“ 词杰 ”。 擅长词章的杰出人物。 唐 李华 《〈含元殿赋〉序》:“宫殿之赋,论者以《灵光》为宗。然诸侯之遗事,盖务恢张飞动而已。自兹已降,代有词杰。” 明 杜濬 《一杯叹》诗:“説在壬戌之小春, 延陵 词杰作主人。”
词语解释:词惭
谓语言吞吞吐吐。 明 方孝孺 《答王仲缙书》:“意欲其贯,不贯则乖离错糅而繁以乱;理欲其无疵,有疵则气沮词慙,虽工而于世无所裨。”
词语解释:词家  拼音:cí jiā
(1).擅长诗文的人。 明 徐渭 《论中四》:“悉博也,博而无所用者,则今之所云词家之流者是也。” 清 侯玄泓 《陶菴先生行状》:“尤爱 陶 杜 诗,会其微妙,寓 海虞 钱氏 ,作和 陶 诗,词家以为神似。”
(2).专指擅长填词、有较大成就的人。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艺林学山三·醉公子》:“按诸词所咏,固即词名,然词家亦间如此,不尽泥也。如《菩萨蛮》称 唐 世诸调之祖,昔人制作最众,乃无一曲与词名相合。”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八:“词家分 南宋 、 北宋 ,国初诸老,几至各立门户。”
词语解释:词庭  拼音:cí tíng
(1).文翰荟萃之处。 唐 王勃 《乾元殿颂》:“词庭吐凤,翫鸟迹於春黌;书帐翻萤,閲虫文於夏阁。” 唐 王勃 《梓州慧义寺碑铭》:“披翰苑而长鸣,下词庭而阔步。”
(2).指翰林院。 唐 韦元旦 《早朝》诗:“词庭草欲奏,温室树无言。”
词语解释:词训  拼音:cí xùn
承继祖先教训。词,通“ 嗣 ”。 宋 汪藻 《代镇江府赵修撰谢到任表》:“绍兴 汉 统,喜 邴吉 之有谋;追録 唐 勋,叹 郑公 之无后。肆颂异数,特与名藩。岂微臣词训之能然,实上圣旌贤之至此。”
词语解释:词牒  拼音:cí dié
诉状。 宋 司马光 《齐山诗呈王学士》:“君来踵其迹,词牒日清简。” 宋 叶适 《朝请大夫陈公墓志铭》:“及 思诚 ,所至则延问穷民;遮道词牒,皆灼见廋隐,予夺中情。”
词语解释:词谱  拼音:cí pǔ
指每一词牌的格式,亦指集合词调各种体式,经过分类编排,给填词者作依据的书。内容主要介绍填词的各种规则,如字句定额、声韵安排、词调来源等。现传最早的词谱为 明 张綖 《诗馀图谱》。较完备的有 清 万树 的《词律》和 清 王奕清 等合编的《钦定词谱》
词语解释:词翰客  拼音:cí hàn kè
文学之士。 唐 贾岛 《易州过郝逸人居》诗:“每逢词翰客,邀我共寻君。”
词语解释:词柄  拼音:cí bǐng
犹话柄。 梁启超 《斯巴达小志·结论》:“演説家引为腐败之例证,报纸上借为笑谈之词柄。举数千年来上下古今之歷史,无此奇丑殊辱。”
词语解释:词狱  拼音:cí yù
诉讼案件。 唐 李复言 《续玄怪录·定婚店》:“刺史 王泰 俾摄司户掾,专鞫词狱,以为能,因妻以其女。”
词语解释:词状  拼音:cí zhuàng
提起诉讼的文书。 宋 俞文豹 《吹剑三录》:“今外臺者,耳目之所寄也,急在平狱讼,伸民枉,而引放词状,既排日分州,又厄以书铺之费。” 明 海瑞 《兴革条例·户属》:“朔望日查比钱粮词状牌票。”《儒林外史》第四四回:“初九日宗师行香,初十日掛牌收词状。”
词语解释:词赋科  拼音:cí fù kē
科举名目之一。主要考试词赋。《金史·选举志一》:“其后南北通选,止设词赋科,不过取六七十人。” 清 黄遵宪 《杂感》诗:“谓开词赋科,浮华益无耻。”
共173,分3页显示   1  2  3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