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八齐平声 西[qī,夫妻][yī][tí][详注1][dī]觿[ní][lí][bī pī][bǐ][详注2][详注3][guī][guī][xī][tí][详注4][qí jī][pí]


注1:儿 音霓。姓也。《前汉·艺文志》儿良一篇。《注》师古曰:六国时人也。《儿宽传》儿宽,千乘人也。又《韵会》弱小也。通作倪。《孟子》反其旄倪。
注2:媞 音题。美好,如“西施~~而不得见兮。”安详,如“有女怀芬芳,~~步东厢。”
注3:澌 音西。与嘶同。《说文》散声也。《徐曰》若今谓马鸣为嘶也。
注4:錍 又《集韵》篇迷切。《尔雅·释器·金镞翦羽谓之鍭注》今之錍箭是也。《扬子·方言》凡箭簇胡合嬴者,广长而薄镰,谓之錍。《注》錍,普蹄反。
末字词组
巧诋诬诋谗诋谤诋毁诋弹诋疵诋 
丑诋极诋切诋陵诋深诋微文深诋痛诋 
诃诋峻诋镌诋非诋深文巧诋嗤诋痛诬丑诋 
肆诋面诋轻诋伤诋攒诋訾诋  
排诋舞文巧诋诽诋攻诋峭诋讥诋  

词语解释:巧诋  拼音:qiǎo dǐ
以不实之语进行诋毁。《史记·汲郑列传》:“而 黯 常毁儒,面触 弘 等徒怀诈饰智以阿人主取容,而刀笔吏专深文巧詆,陷人於罪,使不得反其真,以胜为功。”
词语解释:丑诋  拼音:chǒu dǐ
辱骂;诋毁。《汉书·刘向传》:“是以羣小窥见间隙,缘饰文字,巧言丑詆,流言飞文,譁於民间。” 宋 周密 《齐东野语·杭学游士聚散》:“或受赂丑詆朝绅,或设局骗胁民庶。” 邹韬奋 《经历》五七:“假使 中国 有甲派和乙派做对头,甲派要打倒乙派(或乙派要打倒甲派),那甲派在 香港 办报的可尽量丑诋乙派,攻击乙派,打倒乙派。”
词语解释:诃诋  拼音:hē dǐ
责骂诋毁。《陈书·傅縡传》:“比有弘《三论》者,雷同訶詆,恣言罪状。”《朱子语类》卷一二四:“问 正淳 :‘ 陆氏 之説如何?’曰:‘癸卯相见,某於其言不无疑信相半。’曰:‘信是信甚处?疑是疑甚处?’曰:‘信其论学,疑其訶詆古人。’” 清 彭邦鼎 《闲处光阴》卷下:“ 毛西河 先生之《四书改错》,颇多訶詆,然亦有以啟之。”
词语解释:肆诋  拼音:sì dǐ
恣意毁谤。 罗惇曧 《文学源流·周秦诸子总论》:“《亲士》《修身》之法,《尚贤》《尚同》之旨,籀其所论,寧悖儒家,坿和肆詆,诚一孔之见也。”
词语解释:排诋  拼音:pái dǐ
排斥诋毁。《东观汉记·桓谭传》:“能文,有絶才,而喜非毁俗儒,由是多见排詆。”《陈书·章华传》:“朝臣以 华 素无伐閲,竞排詆之。” 宋 沉括 《梦溪笔谈·杂志一》:“士人以氏族相高……通谓七姓,然地势相倾,互相排詆,各自著书,盈编连简,殆数十家。” 清 何琇 《樵香小记·郑风》:“ 朱子 排詆《小序》,如《木瓜》诸篇本事可考者,亦从废斥,诚不无过当。” 郭绍虞 《中国文学批评史》六九:“ 秋谷 本为 王渔洋 甥婿,后来以事互相诟厉,致成仇隙,所以他的《谈龙录》也很排诋 渔洋 。”
词语解释:诬诋  拼音:wū dǐ
诬蔑诋毁。《新唐书·武元衡传》:“ 王承宗 上疏请赦 吴元济 ,使人白事中书,悖慢不恭, 元衡 叱去。 承宗 怨,数上章诬詆。” 明 王琼 《双溪杂记》:“﹝ 杨一瑛 ﹞奏言 廷和 孤忠,时望所属,而 史道 首开诬詆之源, 于桂 则导其流, 曹嘉 则扬其波。”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二》:“昨尔述竪儒之説,谓我归 酅 为淫於 纪季 ,虚辞诬詆,实所痛心!”
词语解释:极诋  拼音:jí dǐ
竭力毁谤。 清 王士禛 《带经堂诗话·综论·评驳》:“ 常熟 冯班 字 定远 ,著《钝吟杂録》,多拾 钱宗伯 牙慧,极詆 空同 、 沧溟 。”
词语解释:峻诋  拼音:jùn dǐ
刻毒诬陷。《汉书·杜延年传》:“间者民颇言狱深,吏为峻詆,今丞相所议,又狱事也,如是以及丞相,恐不合众心。” 颜师古 注:“峻谓峭刻也。”《宋史·刘恕传》:“郡守得罪被劾,属吏皆连坐下狱, 恕 独恤其妻子,如己骨肉,又面数转运使深文峻詆。”
词语解释:面诋  拼音:miàn dǐ
当面诋毁、指责。《宋史·寇準传论》:“然挽衣留諫,面詆同列,虽有直言之风,而少包荒之量。”《宋史·王钦若传》:“ 钦若 久不决, 知节 因面詆其短,争於帝前。”《辽史·文学传·王鼎》:“ 鼎 正直不阿,人有过,必面詆之。”
词语解释:舞文巧诋  拼音:wǔ wén qiǎo dǐ
玩弄文字,诋毁构陷。《史记·酷吏列传》:“所治即豪,必舞文巧詆。”《隋书·房陵王勇传》:“ 杨素 舞文巧詆,锻鍊以成其狱。” 宋 苏轼 《论积欠六事并乞检会应诏所论四事一处行下状》:“官吏刻薄,与圣意异,舞文巧詆,使不该放。”
词语解释:谗诋  拼音:chán dǐ
诽谤诋毁。《新唐书·赵憬传》:“时 杜黄裳 遭奄人谗詆……势危甚, 憬 救护申解,皆得免。”
词语解释:切诋  拼音:qiē dǐ
切直之言。《新唐书·卢藏用传》:“忠臣不避诛震以纳君於仁,明主不恶切詆以趋名于后。”
词语解释:镌诋  拼音:juān dǐ
指摘,诋毁。《新唐书·裴度传赞》:“ 穆宗 不君,憸人腐夫乘衅鐫詆,而 度 遂无显功。”
词语解释:轻诋  拼音:qīng dǐ
轻蔑,诋毁。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轻诋》篇。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 开元 二十四年,考功郎中 李昂 ,为士子所轻詆。” 明 陈霆 《渚山堂词话》卷二:“大抵古人言语,不可轻詆。” 徐兴业 《金瓯缺》第一章三:“如果有所品评,那一定是非常中肯的,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决不面谀轻诋。”
词语解释:诽诋  拼音:fěi dǐ
诽谤诋毁。 明 方孝孺 《答金景文书》:“僕独学宜加懔懔,而以弗获闻己过为惧。幸有诽詆以为不肖人,则大喜之;有刺讥文章疵病者,则小喜之。其意固出於见厚,岂不喜哉!”
词语解释:谤诋  拼音:bàng dǐ
毁谤诋毁。《朱子全书》卷五三:“由是同朝之士,有以文章名世者,疾之如讐,与其党类,巧为谤詆。”
词语解释:陵诋  拼音:líng dǐ
欺侮诋毁。《梁书·良吏传·丘仲孚》:“太守 吕文显 当时倖臣,陵詆属县, 仲孚 独不为之屈。”
词语解释:非诋  拼音:fēi dǐ
诽谤诋毁。非,通“ 诽 ”。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中:“平生冒天下之非詆推陷,万死一生,遑遑然不忘讲学。” 明 李贽 《送郑大姚序》:“岂二子者或别有 黄 老 之术,未可以其畔於吾之教而非詆之歟!”
词语解释:伤诋  拼音:shāng dǐ
中伤诋毁。《汉书·叙传上》:“故自帝师 安昌侯 ,诸舅大将军兄弟及公卿大夫,后宫外属 史 许 之家有贵宠者,莫不被文伤詆。”
词语解释:攻诋  拼音:gōng dǐ
攻击诋毁。 宋 周密 《齐东野语·赵伯美》:“ 赵嘉庆 劾 牟濚 ,初无奏牘,輒诬大臣以沉匿之事,力肆攻詆。” 明 黄绾 《明道编》卷一:“每见今之学者,动以圣居,其徒皆以圣尊称之,稍有不称,輒肆攻詆。”
词语解释:毁诋  拼音:huǐ dǐ
诋毁,诽谤。《旧唐书·裴延龄传》:“ 延龄 ……尤好慢駡,毁詆朝臣,班行为之侧目。” 宋 叶适 《故枢密参政汪公墓志铭》:“ 叶义问 ,故人也,有隐憾,上章毁詆,夺学士。”《续资治通鉴·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帝怒,谓其毁詆大臣,命左右批其颊。”
词语解释:深诋  拼音:shēn dǐ
极力诋毁。《史记·酷吏列传》:“使治 主父偃 及治 淮南 反狱,所以微文深詆,杀者甚众,称为敢决疑。”《汉书·王尊传》:“审如御史章, 尊 乃当伏观闕之诛……即不如章,饰文深詆以愬无罪,亦宜有诛。” 清 恽敬 《孙九成墓志铭》:“及 子才 捐馆舍,遂反唇睽目,深詆曲毁以立门户。”
词语解释:深文巧诋  拼音:shēn wén qiǎo dǐ
罗织罪名,蓄意毁谤。《史记·汲郑列传》:“而刀笔吏专深文巧詆,陷人於罪。”《隋书·郎茂传》:“ 茂 素与二人不平,因深文巧詆,成其罪状。” 明 徐渭 《又奉师季先生书》:“近閲所传,可备参考……而故摘一字一句以售己説,遂至略人全文,则亦深文巧詆而可笑之甚矣!”
词语解释:攒诋  拼音:zǎn dǐ
群起而诋毁。《新唐书·柏耆传》:“诸将嫉 耆 功,比奏攒詆, 文宗 不获已,贬 耆 循州司户参军。”
词语解释:峭诋  拼音:qiào dǐ
恶言诋毁。《新唐书·裴胄传》:“会 胄 部人积 胄 杂奉为赃, 炎 遣 员寓 蔓劾峭詆,贬 汀州 司马。”《新唐书·外戚传·杨国忠》:“ 国忠 乃惨文峭詆,逮繫连年,诬衊被诛者百餘族。”
词语解释:弹诋  拼音:dàn dǐ
弹劾诋毁。 明 徐渭 《季先生祠堂碑》:“间有稍疑之者,谓先生当 长沙 时,以严以涅,为人所弹詆罢。”
词语解释:微文深诋  拼音:wēi wén shēn dǐ
谓深文周纳,诬人入罪。《史记·酷吏列传》:“使( 减宣 )治 主父偃 及治 淮南 反狱,所以微文深詆,杀者甚众,称为敢决疑。”
词语解释:嗤诋  拼音:chī dǐ
嘲骂。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世人读书者,但能言之,不能行之……军国经纶,略无施用,故为武人俗吏所共嗤詆。”《新唐书·姚崇传》:“比见达宦之裔多贫困,至銖尺是竞,无论曲直,均受嗤詆。”
词语解释:訾诋  拼音:zī dǐ
亦作“訿詆”。 毁谤;非议。《新唐书·宇文融传》:“ 融 怒,乃与御史大夫 崔隐甫 等廷劾 説 引术士解祷及受賕, 説 由是罢宰相。 融 畏 説 且復用,訾詆不已。”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史书占毕四·冗篇下》:“ 汉 末 诸葛氏 分处三国,并著忠诚,以为 蜀 得其龙, 吴 得其虎,并自篤论。至 魏 迺曲为訾詆,此 晋 人諛上之词耳。”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古宪论》:“自 黄帝 已来,至于 秦 汉 ,六宪俱存,盖展转贩引,实则 南北朝 何承天 、 祖冲之 ,以至 张宾 、 刘焯 、僧 一行 等,訿詆古宪,皆不见古宪者也。”
词语解释:讥诋  拼音:jī dǐ
讥刺诋毁。《新唐书·韦昭度传》:“ 行瑜 乃与 李茂贞 数上书,讥詆朝政。”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兵部·暹罗》:“ 程鹏起 泛海求援,固属説梦,即 于公 讥詆,亦未得肯綮。”
词语解释:疵诋  拼音:cī dǐ
指摘;诋毁。 宋 陆游 《答王樵秀才书》:“间偶见程文一二可爱者,往往遭涂抹疵詆,令人气涌如山。”
词语解释:痛诋  拼音:tòng dǐ
(1).竭力诋毁、辱骂。《史记·酷吏列传》:“若 汤 ( 张汤 )之治 淮南 、 江都 ,以深文痛詆诸侯,别疏骨肉,使蕃臣不自安。”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工部·邵上葵工部》:“戊申年 朱山阴 当国,不为时情所附, 邵 上书痛詆之。” 李大钊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十:“而在 马克思 的不变可变资本说,则很多人攻击,甚或加以痛诋,我们殊为 马氏 不平!”
(2).犹痛斥。 唐 权德舆 《唐故楚州淮阴县令赠尚书右仆射王府君神道碑铭》:“ 忠惠公 与 肃宗 、 代宗 从容言天下事甚众,且曰文致太平在正名百职,危言悃愊,痛詆权倖,条疏理道,坦然章明。” 元 陆友 《研北杂志》卷下:“ 庄周 曰:‘六经,先王之陈迹也。’予亦曰:‘ 周 之所以痛詆而务去者,去六经之陈迹也。’” 杨玉如 《辛亥革命先著记》第四章第二节:“﹝ 铁忠 等﹞復提 刘尧澂 , 刘 更厉声曰:‘我是革命党,要杀就杀,何必多问?’并痛詆 清 廷的残暴及官僚的腐败,滔滔不絶, 铁忠 等莫不失色。”
词语解释:痛诬丑诋  拼音:tòng wū chǒu dǐ
尽情诬蔑,用很难听的话毁谤。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轶闻·〈盾鼻随闻录〉当毁》:“﹝ 汪堃 所著《盾鼻随闻録》对﹞ 何氏 自 文安公 凌汉 以下,并逮其家妇孺,无不痛诬丑詆,至令人不忍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