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七遇去声 [dù,制度][树木,名词][详注1][shù,数量][详注2][详注3][wù,憎恶][tù][详注4][pū,偃仆][pù,店铺][yù][音顾。《广韵》卖也。][cuò,动词][嘱咐][详注5][详注6][jù][tù][详注7][详注8][详注9][fū][chá ná][音驻。《广韵》鸟声。][音妒。美女也。][详注10][xǔ][详注11]


注1:污 恶去声。《说文》岁也。又染也。一曰去垢污曰污。动词
注2:疏 书疏。音数。条陈也。《扬雄·解嘲》独可抗疏时道是非。
注3:苦 《正韵》苦故切,音库。困也。《西溪丛语》今人不善乘船谓之苦船,北人谓之苦车。 又姓。大夫苦成,见《国语》。又《通志·氏族略》汉有会稽太守苦灼。
注4:圃 《唐韵》《集韵》博故切,音布。《屈原·离骚》朝发轫於苍梧兮,夕余至乎悬圃。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
注5:足 《广韵》子句切《集韵》遵遇切《韵会》子遇切《正韵》将豫切,音沮。《论语》巧言令色足恭。《疏》足,成也。谓巧言令德以成其恭,取媚于人也。《朱传》过也。《扬子·法言》足言足容,德之藻矣。
注6:错 音措。《集韵》金涂谓之错。亦姓。又《博雅》藏也。又《楚辞·九章》万民之生,各有所错兮。《注》错,安也。 又《史记·司马相如传》展采错事。《注》展其官职,设厝其事业也。错,音措。 又《易·系辞》苟错诸地,而可矣。《疏》错,置也。《释文》错,音措。《史记·周本纪》成康之际,天下安宁,刑错四十余年不用。《注》错,置也。 又《史记·张仪传》秦魏之交,可错矣。《注》错,停止也。音措。 又《后汉·寒朗传》二人错愕不能对。《注》错,七故反。错惮,犹仓卒也。
注7:餔 音捕。《集韵》糖餔,饵也。或作䊇𥹴。 又《正字通》饧之浊者曰餔。又鸟名。《尔雅·释鸟》鴩,餔敊。《注》未详。《释文》餔,音步。又《集韵》博故切,音布。与食也。《前汉·高帝纪》老父请㱃,因餔之。《师古曰》以食食之谓之餔。
注8:属 音树。《诗·小雅》君子有徽猷,小人与属。叶上附。
注9:输 指所送之物。《增韵》凡以物送人,则读平声。指所送之物,则读去声。
注10:隃 音戍。《爾雅·釋地》北陵西隃雁門是也。《戰國策》作西兪。
注11:穫 音护。焦穫,地名。《诗·小雅》整居焦穫。《传》焦穫,周地接於猃狁者。《尔雅·释地注》今扶风池阳县瓠中是也。
首字词组
诅楚诅师诅书诅楚文诅啼诅誓诅让 
诅盟诅咒诅骂诅魇诅祝诅詈诅恨 

词语解释:诅楚  拼音:zǔ chǔ
见“ 诅楚文 ”。
词语解释:诅楚文  拼音:zǔ chǔ wén
秦国 石刻。内容为 秦王 祈求天神制克 楚 兵,复其边城,故后世称“诅楚文”。据考证,约为 秦惠文王 和 楚怀王 时事。已发现三石:一为“巫咸”,一为“大沉厥湫”,一为“亚驼”, 宋 时先后在不同的地方出土。 宋 欧阳修 《集古录跋尾·秦祀巫咸神文》:“右《秦祀巫咸神文》,今流俗谓之‘诅楚文’。其言首述 秦穆公 与 楚成王 事,遂及 楚王 熊相 之罪。”亦省称“ 诅楚 ”。 明 何景明 《观石鼓歌》:“《之罘》《诅楚》几埋没,此石照耀垂千春。”参阅 郭沫若 《诅楚文考释》
词语解释:诅盟  拼音:zǔ méng
(1).誓约。《书·吕刑》:“民兴胥渐,泯泯棼棼,罔中于信,以覆诅盟。” 孔颖达 疏:“虽有要约,皆违背之。” 唐 刘禹锡 《上门下裴相公启》:“某顷堕危厄,常受厚恩。诅盟於心,要之自效。”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七:“於是 苗 逃归,播告徒党,诅盟益坚,多手刃妻女,而后出抗官兵。”
(2).谓歃血结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祝盟》:“在昔三王,诅盟不及,时有要誓,结言而退。” 唐 刘禹锡 《郑州刺史东厅壁记》:“里无吏迹,民去痼疾,授牘占租,如临诅盟。”
词语解释:诅师  拼音:zǔ shī
即巫师。 唐 韩愈 《谴疟鬼》诗:“灸师施艾炷,酷若猎火围;诅师毒口牙,舌作霹靂飞;符师弄刀笔,丹墨交横挥。”参见“ 巫师 ”。
词语解释:巫师  拼音:wū shī
男巫女巫的通称;或专指以装神弄鬼替人祈祷为职业的人。《后汉书·皇后纪上·和帝阴皇后》“有言后与 朱 共挟巫蛊道” 唐 李贤 注:“巫师为蛊,故曰巫蛊。”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十四:“巫师诅曰:‘有违誓者,当如此婢。’” 巴金 《家》三四:“这一次不是‘见鬼’,却是‘捉鬼’--请了巫师(端公)到家里来捉鬼。”
词语解释:诅咒  拼音:zǔ zhòu
亦作“ 诅呪 ”。 原指祈祷鬼神加祸于所恨的人,后泛指咒骂。 唐 韩愈 《南山诗》:“得非施斧斤,无乃假诅呪。” 宋 张载 《经学理窟·周礼》:“《诗》云:‘侯诅侯咒,靡届靡究’,不与民究极,则必至於诅咒。”《明史·沉鲤传》:“帝察其诬,不问。而 一贯 辈使逻卒日夜操兵围守其邸。已而事解,復譖 鲤 诅咒。” 巴金 《关于〈海的梦〉》:“今天我仍然诅咒那种灭绝人性的法西斯罪行。”
词语解释:诅书  拼音:zǔ shū
诅咒的文字。 宋 苏轼 《凤翔八观·诅楚文》诗:“诅书虽可读,字法嗟久换。”
词语解释:诅骂  拼音:zǔ mà
咒骂。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十四:“太后曰:‘闻汝诅駡 岐王 ,有诸?’” 茅盾 《子夜》四:“那位青年的声音朗朗地在纷呶的诅骂中响了起来。”
词语解释:诅楚文  拼音:zǔ chǔ wén
秦国 石刻。内容为 秦王 祈求天神制克 楚 兵,复其边城,故后世称“诅楚文”。据考证,约为 秦惠文王 和 楚怀王 时事。已发现三石:一为“巫咸”,一为“大沉厥湫”,一为“亚驼”, 宋 时先后在不同的地方出土。 宋 欧阳修 《集古录跋尾·秦祀巫咸神文》:“右《秦祀巫咸神文》,今流俗谓之‘诅楚文’。其言首述 秦穆公 与 楚成王 事,遂及 楚王 熊相 之罪。”亦省称“ 诅楚 ”。 明 何景明 《观石鼓歌》:“《之罘》《诅楚》几埋没,此石照耀垂千春。”参阅 郭沫若 《诅楚文考释》
词语解释:诅魇  拼音:zǔ yǎn
谓用诅咒来害人。 明 焦竑 《玉堂丛语·献替》:“ 世庙 时,有上变言 张延龄 诅魘怨望,大逆杀人,事颇有状。”
词语解释:诅啼  拼音:zǔ tí
咒骂哭叫。 清 史震林 《西青散记》卷一:“ 梦覘 曰:‘ 牡丹公主 有壻乎?’曰:‘配 柳絮 郎君;性颠,貌秽陋,善诅啼,不晓文字。公主顾爱怜之。’”
词语解释:诅祝  拼音:zǔ zhù
(1).祈求鬼神加祸于敌对的人。《书·无逸》:“民否则厥心违怨,否则厥口诅祝。” 孔颖达 疏:“诅祝,谓告神明令加殃咎也;以言告神谓之祝,请神加殃谓之诅。”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十二》:“登其歌謡,审其诅祝,察其谤议,于以明目达聪,而元首良焉,股肱康焉。”
(2). 周 官名。《周礼·春官·诅祝》:“诅祝,掌盟、诅、类、造、攻、説、禬、禜之祝号。”
词语解释:诅誓  拼音:zǔ shì
犹盟誓。 宋 董逌 《广川书跋·书〈诅楚文〉后》:“其在盟诅,於主要誓,大事在盟,小事在诅。若诅誓而求猒,则惟后世末俗行之,非古也。”
词语解释:诅詈  拼音:zǔ lì
诅咒;咒骂。《书·无逸》“小人怨汝詈汝则信之” 孔 传:“有人誑惑之言,小人怨憾诅詈汝,则信受之。”《新唐书·藩镇传·吴少诚》:“甲皆画雷公星文以厌胜,诅詈王师。”《明史·吴兑传》:“ 三娘子 有盛宠於 俺答 , 辛爱 嫉妬,数诅詈之。”
词语解释:诅让  拼音:zǔ ràng
咒骂责备。 明 冯梦龙 《智囊补·上智·周宗韩雍》:“ 烈祖 朝覲 广陵 , 康王 及诸公子果执上手大慟,诬上不以临丧为意,诅让百端,冀动物听。”
词语解释:诅恨  拼音:zǔ hèn
诅咒、怨恨。 王统照 《号声》:“这样悲壮与激沉的声音怕只宜于黑暗中的远听,不合于在绿荫下与柔静的光色中作愉悦的闻赏?然而我听了也没有极大的憎恶与诅恨的意念,只感到沉冥,低怨的分量比其他的分量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