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训诂 拼音:xùn gǔ
对字句(主要是对古书字句)作解释。亦指对古书字句所作的解释。《汉书·扬雄传上》:“ 雄 少而好学,不为章句,训詁通而已,博览无所不见。” 唐 杨於陵 《祭权相公文》:“帝曰丝纶,代予言语,词之颇僻,政亦乖阻,尔其专掌,尔必师古。亟换官荣,屡移星序,春泉涌溢,彩翰飞舞,丕变浇讹,裁成训詁。” 清 陈澧 《东塾读书记·小学》:“詁者,古也。古今异言,通之使人知也。盖时有古今,犹地有东西,有南北,相隔远则言语不通矣。地远则有翻译,时远则有训詁。有翻译则能使别国如乡邻,有训詁则能使古今如旦暮,所谓通之也,训詁之功大矣哉!” 黄侃 《文字声韵训诂笔记·训诂笔记上·训诂学定义及训诂名称》:“詁者,故也,即本来之谓;训者,顺也,即引申之谓。训詁者,用语言解释语言之谓。若以此地之语释彼地之语,或以今时之语释昔时之语,虽属训詁之所有事,而非构成之原理。” 洪诚 《训诂学》第一章第二节:“训诂的对象本不限于古代汉语,但是古代汉语是主要对象。阅读古代汉语,在文字语言上出现的问题,比阅读现代汉语出现的问题,要多得多……训诂是要讲通文意。有时候只要解释个别的词,全句的意思就清楚了;有时候却要加以申说,人们才看得懂。”词语解释:解诂 拼音:jiě gǔ
亦作“ 解故 ”。 注释。《后汉书·贾逵传》:“并作《周官解故》。” 宋 司马光 《〈太玄〉序》:“ 汉 五业主事, 宋衷 始为《玄》作解詁。” 明 杨慎 《丹铅杂录·解字之妙》:“解詁之妙有如此,谁谓文章不在换字乎?” 章炳麟 《国故论衡·文学总略》:“自是以上,乃有鸿儒,鸿儒之文,有经、传、解故、诸子。”词语解释:传诂 拼音:chuán gǔ
解释经籍的文字。《后汉书·郑兴传》:“ 歆 美 兴 才,使撰条例、章句、传詁及《三统历》。”词语解释:闲诂 拼音:xián gǔ
犹夹注。 汉 许慎 注《淮南子》,题曰《鸿烈閒诂》。 清 叶德炯 跋云:“閒詁犹言夹注,与笺同实而异名……盖其书为 许君 未卒业之书,仅约略笺识其旁,若夹注然,故谓之閒詁。” 清 孙诒让 《〈墨子閒诂〉自序》:“昔 许叔重 注《淮南王书》,题曰《鸿烈閒詁》,閒者发其疑啎;詁者正其训释。”命意与 叶 说不同。词语解释:间诂
夹注词语解释:通诂 拼音:tōng gǔ
犹达诂。 汉 刘向 《说苑·奉使》:“传曰:《诗》无通詁,《易》无通吉,《春秋》无通义。”词语解释:雅诂 拼音:yǎ gǔ
(1).犹训诂。《南史·刘之遴传》:“又古本第三十七卷解音释义,以助雅詁,而今本无此卷也。”
(2).指训诂著作。 章炳麟 《文学说例》:“顷岁以来,渐为进步发见之代,常语简单,有待铸造。然寻检雅詁,废语多有可用为新语者。”词语解释:达诂 拼音:dá gǔ
肯定确切的解诂。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精华》:“《诗》无达詁,《易》无达占,《春秋》无达辞。” 清 沉德潜 《〈古诗源〉例言》:“《诗》之为用甚广。 范宣 讨贰,爱赋《摽梅》;宗国无鳩,乃歌《圻父》。断章取义,原无达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