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四寘去声 [sī,名词][车骑,名词][鼓吹,名词][yì,容易,形词][lèi,连累][详注1][wèi,馈遗][wèi,因为][bèi,动介词]使[详注2][近也][zhì,记也][详注3][音備,本作絥。][bì][详注4][详注5]诿[详注6][详注7][详注8][yì][huī suī][shù][详注9][详注10][kuì]岿[kuì][详注11][详注12][详注13][zhì][音字。乳化也。][wèi][水尽,动词][yì][mì][suì][音戲。《集韻》嚱嚱,聲也。][xì][通作记][详注14][详注15][音炽。《广韵》哆声。][音妫。坫也。《尔雅·释宫》垝谓之坫。][详注16][音缒。县名。在东莱。][yì]乿[详注17][音跂。《广韵》行喘息貌]


注1:施 音翅。惠也,与也。《易·乾卦》德施普也。《又》云行雨施。《礼·曲礼》太上贵德,其次务施报。《左传·僖二十四年》报者倦矣,施者未厌。《注》施,功劳也。《增韵》凡施设之施,平声。施与之施,平去通押。
注2:迟 音稚。《广韵》待也。《后汉·章帝纪》朕思迟直士,侧席异闻。又《赵壹传》实望昭其悬迟。《注》悬心迟仰之。《正韵》欲速而以彼为缓曰迟,使彼徐行以待亦曰迟。《荀子·修身篇》迟彼止而待我。
注3:出 推去声。自中而外也。又《正韵》凡物自出,则入声。非自出而出之,则去声。然亦有互用者。又叶尺伪切,吹去声。
注4:知 《集韻》《韻會》知義切。《正韻》知意切。與智同。《易·臨卦》知臨大君之宜。《荀子·修身篇》是是非非謂之知。
注5:眦 《广韵》《集韵》《韵会》疾智切,音渍。亦目厓也。
注6:植 《唐韵》《集韵》《韵会》直吏切,音致。《博雅》槌也。又通置。《书·金縢》植璧秉圭。又《集韵》时吏切,音侍。《贾谊·吊屈原文》方正倒植。又《正韵》直意切。义同。
注7:陂 音贲。《玉篇》倾也,邪也。《正韵》不平曰险,不正曰陂。《易·泰卦》无平不陂,无往不复。《周礼·春官·典同》陂声散。《史记·五宗世家》邯郸中诸使过客,以彭祖险陂,故莫留邯郸。
注8:积 积蓄。音恣。聚也,储蓄也。《诗·大雅》乃积乃仓。《周礼·天官·小宰》掌其牢礼委积。《注》委积,谓牢米薪刍给宾客道用也。又《大司徒》令野修道委积。《注》少曰委,多曰积,皆所以给宾客。
注9:始 式吏切,音试。《毛晃曰》本始之始上声,易资始,大始之类是也。方始为之始去声,礼月令桃始华,蝉始鸣之类是也。幓字原从车从参。或作襂縿。
注10:近 音记。已也。辞也。《诗·大雅》往近王舅。《注》辞也。
注11:跂 广韵》《集韵》《韵会》去智切,音吱。垂足坐。又举足望。
注12:瑟 又《集韵》疏吏切,音驶。乐器。 又《韵补》叶式吏切,音试。《祢衡鹦鹉赋》少昊司晨,蓐收整辔。严霜初降,凉风萧瑟。
注13:蚝 《唐韻》七吏切。同蛓。《韓愈·城南聯句》㾕肌遭蚝刺。
注14:柴 《集韵》子智切《正韵》资四切,音恣。积也,谓积禽也。《诗·小雅》助我举柴。 又《集韵》一曰搣,颊劳也。
注15:庳 有庳,国名。《孟子》封之有庳。又通作鼻。《后汉·东平王苍传》昔象封有鼻。《注》有鼻,国名。在今永州营道县北。
注16:锤 音缒。称锤也。《周礼·冬官考工记注》以为称锤以起量。《释文》锤,直伪反。刘读直危反。又音惴。锻器。《庄子·大宗师》在炉锤之闲耳。《注》炉,烹物之具。锤,成物之具。
注17:蔇 音洎。《类篇》至也。《左传·隐六年》善郑以劝来者,犹惧不蔇。
末字典故词语
旧鸥能记
典出《列子集释》卷二〈黄帝篇〉~67~
  • 海上之人有好沤鸟者,每旦之海上,从沤鸟游,沤鸟之至者百住而不止。其父曰,「吾闻沤鸟皆从汝游,汝取来,吾玩之。」明日之海上,沤鸟舞而不下也。故曰,至言去言,至为无为。齐智之所知,则浅矣。晋·张湛注:「心和而形顺者,物所不恶。住当作数。」
 例句:     [更多...]

半面曾记
典出《后汉书》卷四十八〈杨李翟应霍爰徐列传·应奉〉~607~
  • 奉少聪明,自为童儿及长,凡所经履,莫不暗记。读书五行并下。为郡决曹史,行部四十二县,录囚徒数百千人。及还,太守备问之,奉口说罪系姓名,坐状轻重,无所遗脱,时人奇之。著汉书后序,多所述载。大将军梁冀举茂才。唐·李贤注引谢承《后汉书》曰:「奉少为上计吏,许训为计掾,俱到京师。训自发乡里,在路昼顿暮宿,所见长吏、宾客、亭长、吏卒、奴仆,训皆密疏姓名,欲试奉。还郡,出疏示奉。奉云:『前食颍川纶氏都亭,亭长...[详细]

赤伏显符记
典出《后汉书》卷一上〈光武帝本纪上〉~2~
  • 行至鄗,光武先在长安时同舍生强华自关中奉赤伏符,曰「刘秀发兵捕不道,四夷云集龙斗野,四七之际火为主」。群臣因复奏曰:「受命之符,人应为大,万里合信,不议同情,周之白鱼,曷足比焉?今上无天子,海内淆乱,符瑞之应,昭然著闻,宜荅天神,以塞群望。」光武于是命有司设坛场于鄗南千秋亭五成陌。

登科记
典出《封氏闻见记》卷二〈贡举〉
  • 当代以进士登科为登龙门,解褐多拜清紧,十数年间拟迹庙堂。轻薄为之语曰:「及第进士,俯视中黄郎;落第进士,揖蒲华长马。」又云:「进士初擢第,头上七尺焰光。」好事者记其姓名,自神龙以来迄于兹日,名曰《进士登科记》,亦足以昭示前良,发起后进也。
 例句:

红莲书记
典出《南史》卷四十九〈庾杲之列传〉~20~
  • 王俭谓人曰:「昔袁公作卫军,欲用我为长史,虽不获就,要是意向如此。今亦应须如我辈人也。」乃用杲之为卫将军长史。安陆侯萧缅与俭书曰:「盛府元僚,实难其选。庾景行汎渌水,依芙蓉,何其丽也。」时人以入俭府为莲花池,故缅书美之。
 例句:     [更多...]

放翁南园记
典出《四朝闻见录·戊集·阅古南园》
  • 南园记云:「庆元三年二月丙午,慈福有旨,以别园赐今少师、平原郡王韩公,其地实武林之东麓,而西湖之水汇于其下。天造地设,极湖山之美。公既受命,乃以禄赐之余,葺为南园,因其自然,辅以雅趣。方公之始至也,前瞻却视,左顾右盼,而规模定;因高就下,通窒去蔽,而物态别。奇葩美木,争效于前;清泉秀石,若顾若揖。于是飞观杰阁,虚堂广厦,上足以陈俎豆,下足以奏金石者,莫不毕备。升而高明显,敞如蜕尘垢,入而窈窕邃深,...[详细]

罗友默记
典出《世说新语》下卷上《任诞》
  • 襄阳罗友有大韵,少时多谓之痴。尝伺人祠,欲乞食,往太蚤,门未开。主人迎神出见,问以非时,何得在此?答曰:「闻卿祠,欲乞一顿食耳。」遂隐门侧。至晓,得食便退,了无怍容。为人有记功,从桓宣武平蜀,按行蜀城阙观宇,内外道陌广狭,植种果竹多少,皆默记之。后宣武漂洲与简文集,友亦预焉。共道蜀中事,亦有所遗忘,友皆名列,曾无错漏。宣武验以蜀城阙簿,皆如其言。坐者叹服。谢公云:「罗友讵减魏阳元!」
 例句:

欧九记
典出《欧阳永叔集·外集》卷二十二〈牡丹记跋尾〉
  • 右蔡君谟之书,八分散隶正楷行狎大小草众体皆精,其平生手书小简残篇断稿,时人得之者甚多,惟不肯与人书石,而独喜书余文也。

平泉庄记
典出《全唐文》卷七百八〈李德裕十三·平泉山居诫子孙记〉~7267~
  • 经始平泉,追先志也。吾随侍先太师忠懿公在外十四年,上会稽,探禹穴,历楚泽,登巫山,游沅湘,望衡峤。先公每维舟清眺,意有所感,必凄然遐想,属目伊川。尝赋诗曰:「龙门南岳尽伊原,草树人烟目所存。正是北州梨枣熟,梦魂秋日到郊园。」吾心感是诗,有退居伊洛之志。前守金陵,于龙门之西,得乔处士故居,天宝末避地远游,为荒榛,首阳微岑,尚有薇蕨,山阳旧径,唯余竹木。吾乃剪荆棘,驱狐狸,始立班生之宅,渐成应叟之地...[详细]

文公记
典出《全唐文》卷五百五十七〈韩愈十一·新修滕王阁记〉~5635~
  • 愈少时,则闻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有瑰伟绝特之称。及得三王,所为序、赋、记等,壮其文辞,益欲往一观而读之,以忘吾忧,系官于朝,愿莫之遂。十四年,以言事斥守揭阳,便道取疾以至海上,又不得过南昌而观所谓滕王阁者。其冬,以天子进大号,加恩区内,移刺袁州。袁于南昌为属邑,私喜幸自语,以为当得躬诣大府,受约束于下执事,及其无事且还,倘得一至其处,窃寄目偿所愿焉。至州之七月,诏以中书舍人太原王公为...[详细]

溪堂韩记
典出《韩昌黎文集》卷二〈郓州溪堂诗序〉
  • 宪宗之十四年,始定东平,三分其地,以华州刺史礼部尚书兼御史大夫扶风马公为郓曹濮节度观察等使镇其地。……公为政于郓曹濮也适四年矣,治成制定,?志大固,恶绝于心,仁形于色,专心一力,以供国家之职。……于是天子以供为尚书右仆射,封扶风县开伯以褒嘉之。公亦乐?之和,和人之悦,而侈上之赐也,于是为堂于其居之西北隅,号曰溪堂,以飨士大夫,通上下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