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二震去声 [音吝。薄石也。《论语》磨而不磷。][详注1][追逐][详注2][同俊。][详注3][合絲爲繩。][zhèn]迿[邻去声。视不明貌。][详注4]


注1:亲 七刃切。《左傳·桓二年》庶人工商,各有分親。《註》以親疏爲分別。
注2:引 《广韵》《正韵》羊晋切《集韵》《韵会》羊进切,蚓去声。《集韵》牵牛綍也。《礼·檀弓》吊於葬者,必执引。《疏》引,柩车索也。
注3:瑱 《广韵》《集韵》《韵会》陟刃切《正韵》之刃切,音镇。充耳玉也。《释名》瑱,镇也。悬珠当耳旁,不使妄听,自镇重也。 又玉名。《周礼·秋官·小行人》王用瑱圭。《释文》瑱,宜作镇音。《楚辞·九歌》瑶席兮玉瑱。《注》瑱,音镇。 又人名。《正韵》唐将来瑱。
注4:谆 肫去声。告之丁宁也。《左传·襄三十一年》赵孟年未盈五十,而谆谆焉如八九十者。
共82,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末字词组
问讯奋讯详讯鞠讯云讯案讯手讯简讯
芳讯喜讯诘讯兰讯普讯杳无音讯廷讯嘉讯
执讯闻讯受讯凶讯绷吊拷讯战讯拷讯警讯
良讯鄙讯刑讯谳讯究讯推讯挞讯覆讯
音讯振讯侦讯傍讯严讯打问讯查讯考讯
春讯来讯传讯逮讯鱼讯渺无音讯死讯绷吊考讯
通讯寄讯质讯通风报讯栲讯审讯提讯特讯
霜讯责讯附讯邮讯应讯探讯情讯短讯
风讯访讯临讯零讯三讯拘讯征讯确讯
隔讯证讯鞫讯面讯验讯按讯徵讯研讯

词语解释:问讯  拼音:wèn xùn
(1).互相通问请教。 汉 刘向 《说苑·谈丛》:“君子不羞学,不羞问。问讯者,知之本,念虑者,知之道也。”
(2).打听。《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 宋 姜夔 《惜红衣》词:“墙头唤酒,谁问讯、城南诗客。” 康濯 《水滳石穿》第五章:“他已经找 有根 问讯过, 有根 答应了,说让社里雇用。”
(3).问候;慰问。《后汉书·清河孝王庆传》:“ 庆 多被病,或时不安,帝朝夕问讯,进膳药,所以垂意甚备。” 宋 陆游 《次季长韵回寄》:“野人蓬户冷如霜,问讯今惟一 季长 。” 何其芳 《画梦录·丁令威》:“ 丁令威 引颈而望,寂寞得很,无从向昔日的友伴致问讯之情。”
(4).僧尼等向人合掌致敬。 晋 法显 《佛国记》:“ 阿那律 以天眼遥见世尊,即语尊者 大目连 ,汝可往问讯世尊, 目连 即往,头面礼足,共相问讯。”《景德传灯录·迦毗摩罗》:“尊者将至石窟,復有一老人素服而出,合掌问讯。”《警世通言·假神仙大闹华光庙》:“﹝ 魏公 ﹞走不多步,恰好一个法师,手中拿着法环摇将过来,朝着打个问讯。” 老舍 《四世同堂》八四:“和尚看了 瑞全 一眼,打了个问讯,走入正殿,去敲打木鱼。”
词语解释:芳讯  拼音:fāng xùn
(1).嘉言。 晋 陆机 《长安有狭邪行》:“倾盖承芳讯,欲鸣当及晨。”《文选·颜延之〈皇太子释奠会作〉诗》:“肆议芳讯,大教克明。” 李善 注:“ 郑玄 《毛诗笺》曰:‘讯,言也。’”
(2).对亲友音问的美称。 南朝 宋 何承天 《答颜光禄》:“敬览芳讯,研復渊旨。” 唐 权德舆 《酬陆四十楚源春夜宿虎丘山对月》诗:“芳讯发幽缄,新诗比良覿。” 清 纳兰性德 《满宫花》词:“盼天涯,芳讯絶,莫是故情全歇?”
(3).指花开的信息。 清 龚自珍 《高阳台》词:“秋花绕帐瞢腾卧,醒来时芳讯微闻。”
词语解释:执讯  拼音:zhí xùn
(1).谓对所获敌人加以讯问。《诗·小雅·出车》:“执讯获丑,薄言还归。” 郑玄 笺:“执其可言问所获之众。” 陈奂 传疏:“谓所生得敌人,而听断其辞也。”后以为称美战功之典。《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虽《诗》美执讯,《易》嘉折首, 周 之 方 召 , 汉 之 卫 霍 ,岂足以谈?功軼古人,勋超前世。”
(2).古时掌通讯的官吏。《左传·文公十七年》:“ 郑 子家 使执讯而与之书,以告 赵宣子 。” 杜预 注:“执讯,通讯问之官。”
(3).后代指接谈,通讯。 宋 王安石 《谢范资政启》:“窃陶大化,瞻若重霄。执讯隆堂,近修於堂礼;占辞记室,屡致于尊光。” 清 袁枚 《随园诗话补遗》卷三:“辛亥冬,从 京口 执讯来,自称女弟子,以诗受业。” 章炳麟 《陆机赞》:“与弟 云 频频执讯,悉密如儿童安语。”
词语解释:良讯  拼音:liáng xùn
(1).美好的问候。 晋 陆机 《赠冯文罴》诗:“愧无杂佩赠,良讯代兼金。” 唐 李商隐 《自桂林奉使江陵途中感怀》诗:“良讯封鸳綺,餘光借玳簪。”
(2).犹佳音。 宋 杨万里 《遣骑迎家父稽来信》诗:“皈帆扣 惠山 ,良讯传 荆 涯。”
词语解释:音讯  拼音:yīn xùn
音信。 郑振铎 《埃娥》五:“她总须设法和他通一个音讯的。”
词语解释:春讯  拼音:chūn xùn
春的信息。 金波 《第一行诗》诗:“如果你寻找春讯,你就仰望我们的蓝天。”
词语解释:通讯  拼音:tōng xùn
(1).通报音讯。《南史·谢弘微传》:“内外或传语通讯,輒正其衣冠。”
(2).互致问候。《旧唐书·赵隐传》:“岁时伏腊,公卿大臣盈门通讯,而大臣及母之荣,无如其比。”
(3).互通书信。 冰心 《寄小读者》十五:“小朋友!为着跟你们通讯,受了许多友人严峻的责问,责我不宜只以悱恻的思想,贡献你们。”
(4).利用电讯设备传递消息。 柯岩 《奇异的书简·船长》:“一片静默,遇难船早已失去全部通讯能力。”
(5).报道消息的文章。
词语解释:霜讯  拼音:shuāng xùn
即霜信。霜期来临的消息。 清 纳兰性德 《浪淘沙·秋思》词:“霜讯下银塘,併作新凉。”
词语解释:风讯
指风来的时间和方向。 宋 苏轼 《论高丽买书利害札子》之一:“而 轩 乃答云:‘风讯不顺飘过。’乃是与 闽中 狡商巧説词理,许令过界。”《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四:“﹝ 自实 ﹞载了一家,上了海船,看了风讯开去。”
词语解释:隔讯  拼音:gé xùn
隔离审讯。 明 刘若愚 《酌中志·累臣自叙略节》:“俱决不待时,志在灭活口,何尝分别隔讯得真情哉。”
词语解释:奋讯  拼音:fèn xùn
奋迅。《诗·邶风·雄雉》“雄雉于飞,泄泄其羽” 汉 郑玄 笺:“喻 宣公 整其衣服而起,奋讯其形貌。”
词语解释:喜讯  拼音:xǐ xùn
好消息;使人高兴的消息。 鲁迅 《花边文学·谁在没落》:“这是一个喜讯,值得我们高兴的。” 巴金 《家》二:“﹝ 琴小姐 ﹞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发光地盯着他的脸,好象得到了一个大喜讯似的。” 徐迟 《哥德巴赫猜想·生命之树常绿》:“喜讯频繁,捷报纷传。”
词语解释:闻讯  拼音:wén xùn
听到消息。《人民日报》1989.6.1:“人们闻迅一呆:‘怎么?来啦。’”
词语解释:鄙讯  拼音:bǐ xùn
谓狱吏粗野的审讯。 三国 魏 嵇康 《幽愤》诗:“对答鄙讯,縶此幽阻。” 戴明扬 校注:“鄙讯,即指狱吏之讯。”
词语解释:振讯  拼音:zhèn xùn
亦作“ 振迅 ”。
(1).抖动。《诗·豳风·七月》“六月莎鸡振羽” 毛 传:“莎鸡羽成而振讯之。”《孔子家语·辩政》:“昔童儿有屈其一脚,振讯两眉而跳,且謡曰:‘天将大雨,商羊鼓舞。’” 南朝 宋 鲍照 《舞鹤赋》:“躑躅徘徊,振迅腾摧。” 唐 李白 《设辟邪伎鼓吹雉子班曲辞》:“喔咿振迅欲飞鸣。扇锦翼,雄风生。”
(2).激励;奋起。《公羊传·庄公八年》“出曰祠兵,入曰振旅” 汉 何休 注:“将入嫌於废之,故以振讯士众言之。” 宋 苏洵 《族谱后录下》:“及其教化洋溢,风俗变改,然后深山穷谷之中,向者之子孙,乃始振迅,相与从宦於朝。” 明 李东阳 《衡州府学重修记》:“为之士者,固将踊跃振迅,争先进之为快。”
词语解释:来讯  拼音:lái xùn
指来书。 南朝 宋 谢瞻 《于安城答灵运》诗:“行矣励令猷,写诚酬来讯。”
词语解释:寄讯  拼音:jì xùn
传递消息。 明 袁宏道 《期苏潜夫游玉泉竟日不至》诗:“到日 天台 应寄讯,讲堂久矣待 袁生 。”
词语解释:责讯  拼音:zé xùn
追究讯问。《史记·五宗世家》:“中尉 郅都 责讯王,王恐,自杀。” 宋 洪迈 《夷坚丁志·刘尧举》:“生还家,父母责讯之,讳不言。”
词语解释:访讯  拼音:fǎng xùn
讯问;打听。《宋书·羊希传》:“ 瑀 恨 希 切齿。有门生 谢元伯 往来 希 间, 瑀 令访讯被免之由。”《南史·萧惠开传》:“ 兴宗 见 惠开 舟力甚盛,遣人访讯,事力二三百人皆低头直去,无一人答者。”
词语解释:证讯  拼音:zhèng xùn
查证审讯。 汉 焦赣 《易林·师之蛊》:“精洁渊塞,为谗所言。证讯詰问,击於枳温。甘棠听断,怡然蒙恩。” 汉 焦赣 《易林·既之济》:“证讯詰问,诬情自直。”
词语解释:详讯  拼音:xiáng xùn
审讯。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审讼》:“最要堂上下内外肃清,以便本官专心详讯。”
词语解释:诘讯  拼音:jié xùn
究问。《新唐书·张亮传》:“ 齐王 告 亮 反, 高祖 以属吏詰讯,终无所言,乃得释。”
词语解释:受讯  拼音:shòu xùn
受审问。《后汉书·儒林传·孔僖》:“事下有司, 駰 ( 崔駰 )诣吏受讯。” 清 吴骞 《扶风传信录》:“今晨 关圣 命 周将军 下察吾家事,併拘往天庭受讯。”
词语解释:刑讯  拼音:xíng xùn
用刑罚审讯。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裕靖节公殉难》:“刑部尚书 李庄 肃公 ( 振祜 )坚执不允,加以刑讯。”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问拟》:“不烦刑讯,供吐如画。” 孙中山 《大总统令内务司法两部通饬所属禁止刑讯文》:“不论行政司法官署,及何种案件,一概不准刑讯鞫狱。”
词语解释:侦讯  拼音:zhēn xùn
侦查审讯
词语解释:传讯  拼音:chuán xùn
命令与案件有关的人到案受讯问。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四》:“本拟请主人专惩恶少,不必妇对质,而问事 谢 某,欲窥妇姿色,恿怂传讯,致妇投环。”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时事·刘庸夫》:“飭提调传讯惩办。” 萧乾 《鱼饵·论坛·阵地》:“先后传讯过三次,都是报馆主笔出的庭。”
词语解释:质讯  拼音:zhì xùn
质对讯问。 清 周亮工 《祭汀州司李若羲卢公文》:“会余以质讯至,向者射影含沙之説,消沮不行。”《红楼梦》第八六回:“伏乞宪慈恩准提证质讯。”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徐锡麟安庆起义清方档案》:“ 马子畦 一犯即现获之 黄福 诡名,亦经质讯明确,直认不讳。”
词语解释:附讯  拼音:fù xùn
捎带的问讯。 宋 叶适 《与黄岩林元秀书》:“上覆 元秀 、 国材 二兄:尊友 姚君 俞之 行,附讯必达。”
词语解释:临讯  拼音:lín xùn
谓亲临审讯。《梁书·武帝纪中》:“深惧怀寃就鞫,匪惟一方。可申敕诸州,月一临讯,博询择善,务在确实。”
词语解释:鞫讯  拼音:jū xùn
(1).审问。《宋书·谢庄传》:“逮 汉文 伤不辜之罚,除相坐之令, 孝宣 倍深文之吏,立鞫讯之法,当是时也,号称刑清。” 清 顾炎武 《书吴潘二子事》:“当鞫讯时,或有改辞以求脱者, 吴子 独慷慨大駡。”
(2).引申为讯问。 梁启超 《本馆第一百册祝辞并论报馆之责任及本馆之经历》:“由此观之,其当初设报之心,果何在乎,不待鞫讯矣!”
词语解释:鞠讯  拼音:jū xùn
审讯。鞠,通“ 鞫 ”。 明 方孝孺 《治要》:“未见鈇鉞而畏威,未见鞠讯而远罪。”《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三:“司理晓得他是法术人,有心护庇他,免不得外观体面,当堂鞠讯一番。”
词语解释:兰讯  拼音:lán xùn
对他人书简的美称。 晋 谢混 《诫族子》诗:“通远怀清悟,采采标兰讯。”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书籍·书柬》:“芳讯、兰讯、寳札、琼音。《山堂肆考》:皆书简名。”
词语解释:凶讯  拼音:xiōng xùn
凶险不幸的消息。《〈许杰散文选集〉自序》:“也就正在这时,家乡又传来凶讯,说是不慎失火,老家烧成一片灰烬。”
词语解释:谳讯  拼音:yàn xùn
审讯。《剪灯馀话·琼奴传》:“政讞讯间,羊角风自厅前而起。” 明 沉德符 《野获编·鬼怪·穆象元判冥》:“近来两三月一往,皆係旧案大狱未结,曾经 穆 讞讯者,始召与平章。”
词语解释:傍讯  拼音:bàng xùn
谓广为求索。《文选·陆机〈文赋〉》:“其始也,皆收视反听,耽思傍讯,精騖八极,心游万仞。” 李善 注:“耽思傍讯,静思而求之也。” 吕延济 注:“谓思文之始也。讯,求也……谓专思傍求,迁转攒缉。”
词语解释:逮讯  拼音:dǎi xùn
逮捕审讯。《明史·王仪传》:“ 鸞 诉於帝,逮讯斥为民,卒。”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补遗·列朝·大峪山用舍》:“上怒,命锦衣逮讯。”《清史稿·巴布海传》:“内监逮讯,不承。”
词语解释:通风报讯  拼音:tōng fēng bào xùn
见“ 通风报信 ”。
词语解释:通风报信  拼音:tōng fēng bào xìn
暗中传递消息。《黄绣球》第二十回:“那掌柜的説他恶毒,跟手叫送棺材到 陈 府上去的通风报信,一面地保就在内看守了这掌柜的。” 欧阳山 《圣地》一三二:“正是因为我们两个人有私交,更加因为我一心图报答,所以我才给你通风报信。”亦作“ 通风报讯 ”。 秦牧 《愤怒的海》六:“ 徐大奎 进城到县衙门去了, 芹姊 觑了便,才赶回来通风报讯给我们。”
词语解释:邮讯  拼音:yóu xùn
邮政和电信。 何其芳 《树阴下的默想》:“他坐着帆船,从他那闭塞的不通邮讯的乡下到县城里来了。”
词语解释:零讯  拼音:líng xùn
零星的消息。大多用做报刊中专栏的名称。
词语解释:面讯  拼音:miàn xùn
当面审讯。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叛贼·妖妇人》:“命 北京 、 山东 境内尼及女道士,悉逮至京师面讯。”
词语解释:云讯  拼音:yún xùn
见“ 云迅 ”。
词语解释:云迅  拼音:yún xùn
如云飞驶。形容其快。《文选·扬雄〈甘泉赋〉》:“猋骇云迅,奋以方攘。” 张铣 注:“云迅,言其速也。”《汉书·扬雄传上》作“云讯”。
词语解释:普讯
遍及;普遍
词语解释:绷吊拷讯
捆绑并吊起来拷问
词语解释:究讯
追查审问
词语解释:严讯  拼音:yán xùn
见“ 严迅 ”。
词语解释:严迅  拼音:yán xùn
亦作“ 严讯 ”。 严峻。《敦煌变文集·捉季布传文》:“如斯严迅交寻捉,兄身弟命大难存。”《敦煌变文集·捉季布传文》:“皇威勑牒虽严讯,播尘扬土也无因。” 蒋礼鸿 通释:“《广韵》去声二十二稕韵,‘峻’、‘迅’同音私闰切。据此可知,从‘卂’和从‘夋’的字音近义通,‘严迅’和‘严讯’就是严峻。”
词语解释:鱼讯  拼音:yú xùn
书信。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禀启附·候杨提台》:“夙庇鹰扬,虔伸鱼讯。”参见“ 鱼雁 ”。
词语解释:鱼雁  拼音:yú yàn
亦作“ 鱼鴈 ”。
(1).《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十三·饮马长城窟行之一》:“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汉书·苏武传》:“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 上林 中,得雁,足有係帛书。”后因以“鱼雁”代称书信。《太平广记》卷三○九引 唐 薛用弱 《集异记·蒋琛》:“虽鱼雁不絶,而笑言久旷。” 元 关汉卿 《绯衣梦》第一折:“我和你难凭鱼鴈,我每日价枕冷衾寒。” 清 孙枝蔚 《怀杨吉公司理》诗:“频年鱼鴈絶,使我泪长垂。” 丁玲 《向警予烈士给我的影响》:“她远行万里,有了新的广大的天地,还不忘故旧,频通鱼雁,策励盟友,共同前进。”
(2).代称传递书信的人。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几曾见寄书的颠倒瞒着鱼雁,小则小心肠儿转关。”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三》:“其家又在荒村,书不易寄,偶得鱼雁,亦不免浮沉。” 赵朴初 《汉俳三首--题中日邦交正常化纪念邮票》之三:“鱼雁遍人间,勤传花信一番番。”
词语解释:栲讯  拼音:kǎo xùn
拷打审讯。栲,通“ 拷 ”。《周书·苏绰传》:“听察之理,必穷所见。然后栲讯以法,不苛不暴。”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史三》:“内竪 王敬 挟臣采药 江 南,横索货寳,痛箠吏民, 吴 越 大被其害,尝觅金蜈蚣,栲讯无有,里胥通贿,乃喜。”
词语解释:应讯  拼音:yìng xùn
犹答问。以问答形式述志的文体。如 战国 楚 宋玉 《对楚王问》、 汉 东方朔 《答客难》等。《后汉书·延笃传》:“ 篤 论经解传,多所駮正,后儒 服虔 等以为折中。所著诗、论、铭、书、应讯、表、教令,凡二十篇云。” 李贤 注:“讯,问也。盖《答客难》之类。”
词语解释:三讯  拼音:sān xùn
多方查询。形容决狱之慎重。《孔子家语·刑政》:“大司寇正刑明辟以察狱,狱必三讯焉。” 王肃 注:“一曰讯羣臣,二曰讯羣吏,三曰讯万民也。”《魏书·刑罚志》:“小大必以情,哀矜而勿喜,务於三讯五听,不以木石定狱。”参见“ 三刺 ”。
词语解释:三刺  拼音:sān cì
(1). 周 代治理重案,必依次与群臣、群吏和百姓三等人反复计议,然后定罪判决,以示审慎。《周礼·秋官·司刺》:“司刺掌三刺、三宥、三赦之法,以赞司寇听狱讼。壹刺曰讯羣臣,再刺曰讯羣吏,三刺曰讯万民。” 孙诒让 正义:“三刺者,问众以当杀与否,是刑与宥不可豫定。”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书记》:“刺者,达也。诗人讽刺,《周礼》三刺,事叙相违,若针之通结矣。”《隋书·刑法志》:“ 周王 立三刺以不滥,弘三宥以开物。”
(2).指三次察讯。《魏书·刑罚志》:“以五听求民情,八议以申之,三刺以审之。”
(3).谓击刺三次。《周礼·夏官·大司马》:“鼓戒三闋,车三发,徒三刺。” 郑玄 注:“鼓戒,戒攻敌,鼓一闋,车一转,徒一刺,三而止,象服敌。”
词语解释:验讯  拼音:yàn xùn
验问。《新唐书·冯子猷传》:“ 瓘 ( 许瓘 )至洞, 子猷 不出迎,后率子弟数十人,击铜鼓、蒙排,执 瓘 而奏其罪。帝驰遣御史 杨璟 验讯。”《新唐书·武元衡传》:“初,京师大恐,城门加兵谁何,其伟状异服, 燕 赵 言者,皆验讯乃遣。”
词语解释:案讯  拼音:àn xùn
审问。《后汉书·百官志五》:“秋冬遣无害吏案讯诸囚,平其罪法,论课殿最。”
词语解释:杳无音讯  拼音:yǎo wú yīn xùn
见“ 杳无音信 ”。
词语解释:杳无音信  拼音:yǎo wú yīn xìn
亦作“ 杳无音讯 ”。 谓一直得不到一点消息。 宋 黄孝迈 《水龙吟》词:“警鸿去后,轻抛素袜,杳无音信。”《水浒传》第四四回:“ 戴宗 道:‘小可特为 公孙胜 先生回 蓟州 去杳无音信,今奉 晁 宋 二公将令,差遣来 蓟州 探听消息。’” 明 王玉峰 《焚香记·构祸》:“奴家只为儿夫杳无音信,展转思量,心情恍惚,神魂飘荡。”《红楼梦》第九二回:“就是 甄 家,从前一样功勋……一会儿抄了原籍的家财,至今杳无音信。” 柯云路 《三千万》:“前不久,总算熬到了国家建委来了调令,但是到了省里、局里,又几个月杳无音讯。”
词语解释:战讯  拼音:zhàn xùn
战事的消息。 郭沫若 《归去来·前线归来》:“军中应有一种统筹全局的‘战报’,以联络各军彼此的消息,以传达正确战讯于人民。”
词语解释:推讯  拼音:tuī xùn
审问。《宋书·徐羡之传》:“政刑多所未悉,可如先二公推讯。”《新唐书·宦者传下·李辅国》:“置察事听儿数十人,吏虽有秋豪过,无不得,得輒推讯。” 元 关汉卿 《绯衣梦》第四折:“往常我绣幃独坐洞房春,谁曾见这般推讯。”
词语解释:打问讯  拼音:dǎ wèn xùn
谓僧尼向人合掌致敬。 元 无名氏 《女姑姑》第三折:“﹝官人云﹞你因何见老夫不下礼?只打个问讯。”《水浒传》第四回:“ 赵员外 和 鲁达 向前施礼, 真长老 打了问讯,説道:‘施主远出不易。’”《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忽然 妙通 师父走进门来,见了翰林,打个问讯道:‘相公,你投亲眷好处安身许久了,再不到小菴走走。’”
词语解释:渺无音讯  拼音:miǎo wú yīn xùn
见“ 渺无音信 ”。
词语解释:渺无音信  拼音:miǎo wú yīn xìn
毫无消息。 巴金 《发的故事·窗下》:“你不能就这样渺无音信地丢开了我,让我孤零零地住在这个陌生的大城市里。” 评剧 《秦香莲》第一场:“三年前有一 陈世美 进京赶考,至今渺无音信,老伯你知道此人么?”亦作“ 渺无音讯 ”。 吴运铎 《把一切献给党·新任务》:“太阳下了山,同志们打起灯笼火把,披开一丛丛的荒草搜寻,炮弹还是渺无音讯。”
词语解释:审讯  拼音:shěn xùn
审理案件时对当事人进行讯问。《宋史·刘敞传》:“营卒 桑达 等醉斗,指斥乘舆。皇城使捕送 开封 ,弃 达 市。 敞 移府,问何以不经审讯。” 清 昭槤 《啸亭续录·李仲昭》:“上大怒,命留京王大臣审讯,咸皆引服, 查有圻 论戍,其餘降革有差,人争快之。”《三侠五义》第十回:“此案尚在审讯,未能结案。” 魏巍 《东方》第三部第六章:“他立时把文化教员 李风 找来审讯俘虏。”
词语解释:探讯  拼音:tàn xùn
打听消息。 沉从文 《牛》:“ 大牛伯 只有成天到保长家去探讯一件事可做。” 柳青 《铜墙铁壁》第十三章:“ 曹区长 从二乡 牛圈塌 打发来探讯的两个人,在南山上吼叫 石得富 。”
词语解释:拘讯  拼音:jū xùn
逮捕审讯。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烟户造报》:“有则报官,亲自拘讯。” 李大钊 《战后之妇人问题》:“这卖淫的女子受女官吏的拘讯,和受男官吏的拘讯,有什么两样的地方?”
词语解释:按讯  拼音:àn xùn
审问。《新唐书·崔善为传》:“自是四方有疑狱,悉令按讯,皆究其情。”《新唐书·裴漼传》:“时 崔寔 、 郑愔 典吏部,坐姦赃,为 李尚隐 所劾,詔 漼 按讯。”
词语解释:手讯  拼音:shǒu xùn
亲笔来信问讯。 宋 苏轼 《答王庆源书》:“久以官宂,不暇上问,忽辱手讯,喜知车从已达輦下。”
词语解释:廷讯  拼音:tíng xùn
在朝廷上审讯。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七:“是冬, 张广泗 至京廷讯,责以挟师观望之罪。”《清史稿·宣宗纪一》:“上廷讯 张格尔 ,磔於市。”
词语解释:拷讯  拼音:kǎo xùn
刑讯。 唐 李冗 《独异志》卷中:“ 王充 《论衡》云, 汉 李子长 为政,欲知囚情,以桐木刻为囚象,凿地为坎,致木人拷讯之。”《元典章·刑部二·刑具》:“有司不详科条,輒因暴怒,滥用刑辟,将有罪之人脱去衣服,於背上拷讯,往往致伤人命。”《水浒传》第四十回:“ 戴宗 由他拷讯,只不肯招和 梁山泊 通情。” 梁启超 《法理学大家孟德斯鸠之学说》:“自 白加掠 著《刑法论》,为近世刑法之所本,而列国靡然从风,废拷讯之制,设陪审之例。”
词语解释:挞讯  拼音:tà xùn
拷问。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鬼二车入崇文门》:“﹝ 高公 ﹞闻车声过门,呵问左右,皆对曰:‘未也。’挞讯,始曰:‘有一人以银一锭五两购私越关,小人思得明入不过数钱,今利十倍,宜从之。’”
词语解释:查讯  拼音:zhā xùn
审查讯问。《清会典事例·刑部六一·强盗》:“如有姦民以窃报强,挟制官长,希图诬良索诈者,许州县官详明督抚,另委别州县查讯,照例办理。”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安庆马炮营起义清方档案》:“窃 安庆 礮马两营兵变攻城一案,经 家寳 督同司道详加查讯,实係六十二标第二营管带 薛哲 与礮营队官 熊成基 、工程队正目 范传甲 等造意为首,同谋叛乱。”
词语解释:死讯  拼音:sǐ xùn
死了人的噩耗
词语解释:提讯  拼音:tí xùn
把犯人从关押处提出来审讯。《清会典事例·刑部·刑律断狱》:“如犯人果有寃滥,许管狱官检举申明,如府州县不准,许即直申宪司各衙门提讯。” 朱自清 《威尼斯》:“府后有 太息桥 ;从前一边是监狱,一边是法院,狱囚提讯须过这里,所以得名。”
词语解释:情讯  拼音:qíng xùn
谓处刑前逐级征讯意见以求民情。 汉 荀悦 《申鉴·政体》:“故先王之刑也,官师以成之,棘槐以断之,情讯以宽之,朝市以共之,矜哀以恤之。” 黄省曾 注:“《周礼》司刺,掌三刺、三宥、三赦之法,以赞司寇听狱讼。壹刺曰讯羣臣,再刺曰讯羣吏,三刺曰讯万民……以此三法者求民情。”
词语解释:征讯  拼音:zhēng xùn
召问。《国语·晋语八》:“且吾子之心有出焉,可徵讯也。” 韦昭 注:“徵,召也。讯,问也。”
词语解释:徵讯
召问。《国语·晋语八》:“且吾子之心有出焉,可徵讯也。” 韦昭 注:“徵,召也。讯,问也。”
词语解释:简讯  拼音:jiǎn xùn
简短的消息。如:新华社简讯。
词语解释:嘉讯  拼音:jiā xùn
高妙之论。 三国 魏 嵇康 《声无哀乐论》:“今子独以为声无哀乐。其理何居?若有嘉讯,今请闻其説。”
词语解释:警讯  拼音:jǐng xùn
危险紧急情况的消息。 刘立凯 《五四--六三爱国运动大事日录·六月六日》:“ 上海 罢市警讯,自五日傍晚传到 松 地后,是晚即有省立第三中学学生及东吴大学、圣经学校学生各向商会要求通知各商家一律罢市。” 茅盾 《过封锁线》:“然而这里离敌人的据点太近,不能不时时准备,一闻警讯,就立刻上山。”
词语解释:覆讯  拼音:fù xùn
审讯。《史记·李斯列传》:“ 赵高 使其客十餘辈诈为御史、謁者、侍中,更往覆讯 斯 。 斯 更以其实对。”《三国志·魏志·程昱传》:“法造於笔端,不依科詔;狱成於门下,不顾覆讯。”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胭脂》:“往来覆讯,经数官无异词。”《老残游记》第十七回:“ 魏谦 父女取保回家,候 白守 覆讯。”
词语解释:考讯  拼音:kǎo xùn
(1).考查;询问。《国语·晋语六》:“考讯其阜以出,则怨靖。” 韦昭 注:“讯,问也;阜,众也;靖,安也。言内直谋相亲爱,乃考问百姓,知其虚实,然后出军用师,则怨恶自安息。”
(2).刑拷审讯。《后汉书·梁节王畅传》:“ 豫州 刺史 梁相 举奏 畅 不道,考讯,辞不服。”《文选·潘岳〈马汧督诔〉序》:“考讯吏兵,以檟楚之辞连之。” 张铣 注:“讯,问也……言考问军吏兵士。”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献二·王公家书》:“男赤心为国,奋不顾身,冒昧陈言,致皇上震怒,拏送镇抚司考讯。”
词语解释:绷吊考讯  拼音:bēng diào kǎo xùn
捆绑起来吊打逼讯。 宋 刘克庄 《饶州州院申勘南康卫军前都吏樊铨冒受爵命事》:“生放课钱,令部曲擒捉欠债之人,綳吊考讯过於官法。”
词语解释:特讯  拼音:tè xùn
通讯社、报社、电台所特有的通讯报道。
词语解释:短讯  拼音:duǎn xùn
简短的消息报道
词语解释:确讯  拼音:què xùn
切实地审问。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问拟馀论》:“如遇上司批驳,须看所驳何处何句,覆审时止照所驳确讯,不必从头又问。”
词语解释:研讯  拼音:yán xùn
仔细审讯。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清方档案》:“ 湖南 亦拏获匪目 李英 等数名,业将 李英 、 莫海楼 正法梟示。其餘尚在研讯。”
共82,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