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共202,分3页显示   1  2  3 下一页
首字词组
讨论讨逆讨情讨搜讨缺讨面皮讨除讨替
讨便宜讨火讨索讨阅讨绝单讨问讨顺风讨杀
讨贼讨究讨贰讨彩头讨笑讨采头讨雠讨抄
讨幽讨击讨删讨实讨筊讨闲讨集讨换
讨海讨头讨裁讨荡讨租讨饶讨骂讨替代
讨胜讨分晓讨赜讨臊讨禽讨饭胚讨罚讨责
讨捕讨平讨袭讨秋讨笤讨饭棒讨羹饭讨赏
讨饭讨掳讨虏讨羽讨钱讨饶头讨绥讨扰
讨探讨源讨研讨蒐讨野火讨闹讨绝讨替身
讨求讨乱讨治讨脸讨顺讨针线讨罪讨负

词语解释:讨论  拼音:tǎo lùn
(1).谓探讨研究并加以评论。《论语·宪问》:“为命, 禆諶 草创之, 世叔 讨论之。” 何晏 集解引 马融 曰:“讨,治也。 禆諶 既造谋, 世叔 復治而论之,详而审之也。”《书序》:“讨论《坟》《典》,断自 唐 虞 以下讫于 周 。” 孔颖达 疏:“又讨整论理此三《坟》《典》并 三代 之书也。”《晋书·司马彪传》:“ 彪 乃讨论众书,缀其所闻,起于 世祖 ,终于 孝献 ,编年二百,録世十二,通综上下,旁贯庶事,为纪、志、传凡八十篇,号曰《续汉书》。” 宋 文同 《谢复官表》:“臣愈当循省,敢怠操修?惟勤讨论,庶备驱使。”
(2).谓共同商讨辩论。《南史·儒林传·顾越》:“弱冠游学都下,通儒硕学,必造门质疑,讨论无倦。” 唐 罗隐 《题玄同先生草堂》诗之三:“常时忆讨论,歷歷事犹存。” 孙犁 《秀露集·文学和生活的路》:“要想使文学艺术提高,应该经常有一些关于艺术问题的自由讨论。”
词语解释:讨便宜  拼音:tǎo biàn yí
指占便宜或取巧。 唐 寒山 《诗》之九八:“凡事莫容易,尽爱讨便宜。” 元 马致远 《荐福碑》第四折:“呀!你今日讨便宜翻做了落便宜。”《平妖传》第二一回:“人都是要讨便宜的,见买得贱,货物又比别家的好,人便都来买。” 谢觉哉 《不惑集·干劲!》:“这些人‘有心’于自己讨便宜,‘无心’于作好工作。”
谓谋求因利乘便,顺应自然。 明 袁宏道 《寄汤义仍书》:“弟观古往今来,唯有讨便宜人是第一种人,故 漆园 首以《逍遥》名篇。”《冷眼观》第二五回:“低着头叹道:‘唉!人生七十古来稀,穿衣吃饭讨便宜。’”
词语解释:讨贼  拼音:tǎo zéi
讨伐贼寇。《左传·宣公二年》:“对曰:‘子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讨贼,非子而谁?’” 晋 潘岳 《西征赋》:“健 子婴 之果决,敢讨贼以紓祸。” 明 杨继盛 《请诛贼臣疏》:“况臣官居兵曹,以讨贼为职;然贼不专於寇敌,凡有害於社稷人民者,均谓之贼。”
词语解释:讨幽  拼音:tǎo yōu
寻访幽雅胜境。 清 王诒寿 《〈复见心斋诗集〉序》:“讨幽弥旬,得句盈轴。”
词语解释:讨海  拼音:tǎo hǎi
征取外贸税收。 宋 陈造 《定海》诗:“宦廨盐烟外,居人杂贾胡,听言须画字,讨海倚输租。” 宋 陈造 《定海甲寅口号》之三:“已抄口数报隅官,岁后朝餔定不难。且愿眼前彊健在,趁坊讨海过冬寒。”
词语解释:讨胜  拼音:tǎo shèng
探游胜迹美景。 元 朱德润 《游江阴三山记》:“若 吴 之 灵岩 , 常 之 惠山 ,迨不过是,惜不得与 德汇 同为寻幽讨胜之辞而品题之。” 明 黄周星 《六月六日登洞庭西山缥缈峰放歌》:“我来终是苦骄阳,搜奇讨胜空彷徨。” 清 顾禄 《清嘉录·游春玩景》:“亭观臺榭,妆点一新,寻芳讨胜之子,极意留连。”
词语解释:讨捕  拼音:tǎo bǔ
搜捕。《后汉书·何敞传》:“奉宪之吏,莫适讨捕,踪迹不显,主名不立。” 宋 宋祁 《乞减税札子》:“盗贼既广,讨捕必严,兵盗相拏,邦国深患。” 明 沉德符 《野获编·邢部·矐仇人目》:“诈称 西粤 所遣讨捕逃伍者,縶执 舜宾 ,鋃鐺发解。”
词语解释:讨饭  拼音:tǎo fàn
(1).行乞;要饭。 宋 陈造 《吟诗自笑》:“投荒忍死经人鮓,讨饭充肠上 岳阳 。”《红楼梦》第六七回:“姓 张 ,叫什么 张华 ,如今穷的待好讨饭。” 陈登科 《赤龙与丹凤》第一部六:“怪不得人常说,讨饭三年,官都怕做,你看你懒到什么样子,吃饭碗都怕洗。”
(2).要求把饭端来。《初刻拍案惊奇》卷八:“又嫌杯小,问酒保讨个大碗,连吃了几壶,然后讨饭。”
词语解释:讨探  拼音:tǎo tàn
(1).探讨,研究。 宋 欧阳修 《读梅氏诗有感示徐生》诗:“而幸知此乐,又常深讨探;今官得闲散,舍此欲奚耽?”
(2).试探;探问。《古今小说·张舜美灯宵得丽女》:“元来调光的人,只在初见之时,就便使箇手段。凡萍水相逢,有几般讨探之法。” 李劼人 《天魔舞》第十七章:“你莫讨探我主人家的事!我们当帮工的,哪里管得着!你向我们老爷去讨探好了!”
词语解释:讨求  拼音:tǎo qiú
(1).探讨。 南朝 宋 颜延之 《又释何衡阳书》:“歌诵圣世,足为繁声,讨求道义,未是要説耳。”《明史·张居正传》:“日讨求国家典故, 徐阶 辈皆器重之。”
(2).寻求,寻觅。 郭沫若 《文艺论集·批评与梦》:“但是杜鹃也还嘤嘤啼血去讨求他的爱人,我们也不妨在此来学学鸟叫吧。”
词语解释:讨逆  拼音:tǎo nì
讨伐叛逆。《晋书·楚隐王玮传》:“助顺讨逆,天所福也。” 明 徐光启 《大征策》:“所患因循苟安,无讨逆之志,浸启戎心,未可测耳。”评弹《再生缘》第四十回:“讨逆怎样胜利,详细奏来,再行升赏。”
词语解释:讨火
借火
词语解释:讨究  拼音:tǎo jiū
研讨,探讨追究。 南朝 梁 沉约 《佛记序》:“又世胄名氏,本国俗缘,散析众部,卒难讨究。” 宋 文同 《秘书丞冯君墓志铭》:“僻居静处,讨究羣策,经深史隐,鉤擿藏诣。” 明 杨涟 《寄梅长公书》:“但以考事未定,不便数数与之深言,考后或可时相讨究也。” 叶圣陶 《倪焕之》十五:“事业当然仍旧是终身以之的教育;两个人共同努力,讨究更多,兴味更多,而成功也更多。”
词语解释:讨击  拼音:tǎo jī
(1).讨伐,攻击。 汉 王符 《潜夫论·实边》:“而将帅皆怯劣软弱,不敢讨击。”《根本说一切有部毘柰耶杂事》卷八:“我又一时严饰军马,出行讨击。” 宋 王禹偁 《故商州团练使翟公墓志铭》:“招怀讨击, 五谿 悉平。”
(2).讨论研究。击,治。 唐 道宣 《续高僧传·明律下·法砺》:“末又往 江 南,游览《十诵》,而盛专师授,讨击未资。”
词语解释:讨头  拼音:tǎo tóu
(1).寻究头绪。《朱子语类》卷一○六:“一旬之内,有未了事,一齐都要了。大抵做官,须是令自家常闲,吏胥常忙,方得。若是自家被文字来丛了,讨头不见,吏胥便来作弊。”《朱子语类》卷七三:“﹝《易·小过》﹞‘九四……弗过遇之’一句晓不得,所以下两句都没讨头处。”
(2).指聚赌抽头。《水浒传》第三八回:“讨头的,拾钱的,和那把门的,都被他打倒在里面。”
词语解释:讨分晓  拼音:tǎo fēn xiǎo
谓放明白些。《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里外地下扫一扫,娶亲轿子将来了,误了时辰公婆恼,你两口儿讨分晓。”《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难逢夫》:“你可知道我的性子,自讨分晓,我再不説你了。”《醒世姻缘传》第七八回:“ 相大妗子 道:‘好,好! 相旺 ,你自家讨分晓!你不是害你 狄大爷 ,你明是作弄你爷的官哩!’”
词语解释:讨平  拼音:tǎo píng
讨伐平定。《后汉书·卢植传》:“及车骑将军 皇甫嵩 讨平黄巾,盛称 植 行师方略。”《三国志·吴志·锺离牧传》:“会 建安 、 鄱阳 、 新都 三郡山民作乱,出 牧 为监军使者,讨平之。”《水浒传》第一○八回:“ 宛州 、 山南 两处所属未克州县, 陈安抚 、 侯参谋 授方略与 罗戩 及 林冲 、 花荣 等,俱各讨平。”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十五篇:“惟其后讨平 方腊 ,则各本悉同。”
词语解释:讨掳  拼音:tǎo lǔ
犹杀掠。《三国志平话》卷上:“﹝太守﹞曰:‘今破不尽黄巾贼,见在山中潜藏,讨掳百姓。’”
词语解释:讨源  拼音:tǎo yuán
亦作“ 讨原 ”。 探本溯源。 晋 陆机 《文赋》:“或因枝以振叶,或沿波而讨源。” 宋 吕陶 《说学送句辅元赴普慈》诗:“沿波而讨源,自可见极致;学者不务此,纷纷竞非是。” 清 沉德潜 《汪大绅〈五子说〉序》:“既已讨原 老 庄 以下诸子,而诸子中於 荀况 、 扬雄 、 王通 、 陈亮 、 王守仁 五子尤见之亲切,尝作论以推阐之。”
词语解释:讨乱  拼音:tǎo luàn
(1).讨伐叛乱。《三国志·魏志·公孙瓒传》“ 绍 遣将攻之,连年不能拔” 裴松之 注引 晋 习凿齿 《汉晋春秋》:“ 袁绍 与 瓚 书曰:‘孤与足下,既有前盟旧要,申之以讨乱之誓,爱过 夷 叔 ,分著丹青。’” 唐 李德裕 《论刘稹状·附太原状》:“望赐 李石 詔,且令身赴行营,於侧近徵兵讨乱。”
(2).治理乱政。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材能》:“威猛之政,宜於讨乱,以之治善则暴。” 刘昞 注:“乱民桀逆,非威不服。”
词语解释:讨情  拼音:tǎo qíng
求情;告饶。 明 汤显祖 《南柯记·情尽》:“你説识破他是螻蚁,那讨情来,怎么又是这般缠恋。”《红楼梦》第七回:“近日因卖古董和人打官司,故叫女人来讨情。”《小说选刊》1981年第8期:“ 德祥 最先看到的是一副讨情的笑脸。”
词语解释:讨索  拼音:tǎo suǒ
(1).研求。
(2).索取。《歧路灯》第四六回:“ 王中 也不敢问 老贾 讨索的是何款项。” 郑观应 《盛世危言·公法》:“至所犯之事,或置而不论,或谅而概免,或执义讨索赔偿,均无不可。” 茅盾 《子夜》四:“现在看见 费小胡子 竟掮着‘三先生’的牌头来上门讨索, 曾沧海 觉得非惩他一下不可了。”
词语解释:讨贰  拼音:tǎo èr
征讨怀异心的叛逆者。《晋书·刘超传》:“于时天下扰乱,伐叛讨贰, 超 自以职在近密,而书跡与帝手笔相类,乃絶不与人交书。” 宋 胡宿 《宋故奉直郎守侍御史王公墓志铭》:“且治兵有国常事,脱吾边鄙讨贰,庸可间乎?”
词语解释:讨删  拼音:tǎo shān
研讨删订。 元 方回 《秀亭秋怀》诗之五:“一室扃户牖,古籍勤讨删。”
词语解释:讨裁  拼音:tǎo cái
研讨、裁夺。《新唐书·杜如晦传》:“方为相时,天下新定,臺阁制度,宪物容典,率二人讨裁。” 元 宋子贞 《中书令耶律公神道碑》:“臺阁讨裁,典章灿焕,公於是时, 玄龄 贞观 。”
词语解释:讨赜  拼音:tǎo zé
讨究隐微。 唐 岑参 《入剑门作寄杜杨二郎中》诗:“高文出《诗》《骚》,奥学穷讨賾。”
词语解释:讨袭  拼音:tǎo xí
谓用兵出其不意,掩其不备。《三国志·魏志·傅嘏传》:“乘衅讨袭,无劳远费,此军之急务也。”《唐律·职制·漏泄大事》:“诸漏泄大事应密者,绞。大事,谓潜谋讨袭及收捕谋叛之类。” 唐 张说 《敕瀚海军使盖嘉运书》:“向若 安西 出兵,船虚讨袭, 碎叶 逋丑,皆可成擒。”
词语解释:讨虏  拼音:tǎo lǔ
(1).讨伐敌寇。 北周 王褒 《燕歌行》:“ 充国 行军屡筑营, 阳史 讨虏陷 平城 。” 宋 叶适 《太府少卿李公墓志铭》:“时天子念讨虏报仇,功绪未验,昼夜耿耿。” 明 无名氏 《精忠记·兆梦》:“时念儿夫,统兵讨虏,交锋令镇边庭。”
(2).指 孙权 。 曹操 曾表 权 为讨虏将军,领 会稽 太守,故称。《魏书·食货志》:“且 鸿沟 之引 宋 卫 ,史牒具存; 讨虏 之通 幽 冀 ,古迹备在。” 明 鹿善继 《赠李茂林序》:“天下寧有 讨虏 心不稳,而 赤壁 可以鏖兵者?”
(3).掳掠。虏,通“ 掳 ”。《三国志平话》卷上:“杀害命官,讨虏仓库。”
词语解释:讨研  拼音:tǎo yán
探讨钻研。 唐 赵宗儒 《顺宗皇帝哀册文》:“深工八体,尤洞三玄,秉志乐善,鋭思讨研。” 宋 金履祥 《祭王立斋先生文》:“云胡一疾,荏苒三年,右缓左弱,不废讨研。”
词语解释:讨治  拼音:tǎo zhì
惩治。《书·皋陶谟》“天讨有罪” 唐 孔颖达 疏:“天又讨治有罪,使之絶恶。”《艺文类聚》卷五六引 汉武帝 等《柏梁诗》:“皇帝曰:‘日月星辰和四时。’ 梁王 曰:‘驂驾駟马从 梁 来’……大司农曰:‘陈粟万硕杨以箕。’执金吾曰:‘徼道宫下随讨治。’”
词语解释:讨搜  拼音:tǎo sōu
探寻搜集。 清 杨恩寿 《坦园日记》卷七:“《明河篇寿王一梧》云:‘……手撰鸿製辉刀球,熙朝掌故详讨蒐。’”
词语解释:讨阅  拼音:tǎo yuè
讨究检核。《隋书·王劭传》:“时 祖孝徵 、 魏收 、 阳休之 等尝论古事,有所遗忘,讨閲不能得,因呼 劭 问之。” 唐 韦表微 《翰林学士院新楼记》:“积其典坟,藏於扃钥,因讨閲之际,资登眺之娱。” 宋 赵令畤 《侯鲭录》卷五:“僕性喜讨论,考合同异,每闻一事隐而未见,或可见而事不同,如瓦砾之在怀,必欲讨閲归於一説而后已。”
词语解释:讨彩头
以祝贺主人吉利的名义索取财物
词语解释:讨实
摸清;落实
词语解释:讨荡  拼音:tǎo dàng
征讨扫荡。 宋 刘挚 《劾吕惠卿》:“连遣部将 折克行 、 訾虎 ,相次以数万人入西界讨荡。” 宋 庞元英 《文昌杂录》卷二:“昨 夏国 稔恶,用师讨荡,臣随 王中正 出界。”
词语解释:讨臊  拼音:tǎo sào
谓自找羞辱、难堪。《红楼梦》第七三回:“我自己臊还臊不过来,还去讨臊去?”
词语解释:讨秋  拼音:tǎo qiū
谓秋游探胜。 清 黄景仁 《李绣川招集广住庵看桂并赠丛辉上人》诗:“捨宅空传异姓王,讨秋今让客清狂。” 清 黄景仁 《偕王秋塍张鹤柴访菊法源寺》诗:“懊恼心情薄醉宜,讨秋刚趁晚凉时。”
词语解释:讨羽  拼音:tǎo yǔ
杂羽。《诗·秦风·小戎》“蒙伐有苑” 毛 传:“蒙,讨羽也。” 郑玄 笺:“讨,杂也。画杂羽之文於伐。” 孔颖达 疏:“谓画杂鸟之羽以为盾饰也。”
词语解释:讨蒐
探寻搜集。 清 杨恩寿 《坦园日记》卷七:“《明河篇寿王一梧》云:‘……手撰鸿製辉刀球,熙朝掌故详讨蒐。’”
词语解释:讨脸  拼音:tǎo liǎn
犹作脸。争脸面。《红楼梦》第七四回:“ 凤姐 、 平儿 等都忙与 探春 理裙整袂,口内喝着 王善保 家的説:‘妈妈吃两口酒,就疯疯癲癲起来,前儿把太太衝撞了。快出去,别再讨脸了!’”
词语解释:讨缺  拼音:tǎo quē
乞求填补空缺官位。 明 赵南星 《再剖良心责己秉公疏》:“二者(指巡抚、知府)官有大小,皆宜选择破格而用之,久任而优擢之者也。近闻多从人讨而得之,何怪乎謁选者以讨缺为常也。”
词语解释:讨绝单  拼音:tǎo jué dān
索要绝单。谓非法杀害犯人。絶单,狱吏向主管州县官报告在押犯人身死气绝的单子。《二刻拍案惊奇》卷一:“你悄地对那徒弟説:‘……若稍迟几日,就讨絶单了。’”亦省作“ 讨絶 ”。 清 陈济生 《再生纪略》:“又传伪令毁外罗城,各伪将府中犯官夹而未死及赃未完者,俱着贼兵讨絶。”
词语解释:讨笑  拼音:tǎo xiào
犹言惹人笑话。《笔生花》第二回:“夫人几句諛言语,説得那 赖氏 生欢始息嗔,欠体説声真讨笑,恁般豚犬岂成人!”
词语解释:讨筊  拼音:tǎo jiǎo
谓以筊卜问吉凶。 明 无名氏 《白兔记·祭赛》:“还早。年规:讨筊后方纔散福。”
词语解释:讨租  拼音:tǎo zū
催收租金。多指田租。 清 王有光 《吴下谚联·有钱常记无钱日》:“若一时富贵,但为一身一家,是又谚所谓‘立讨租船上,忘却欠租时’也。”
词语解释:讨禽  拼音:tǎo qín
亦作“ 讨擒 ”。 讨伐、擒获。 三国 魏 曹操 《让县自明本志令》:“后孤讨禽其四将,获其人众,遂使 术 穷亡解沮,发病而死。”《魏书·卢玄传》:“ 天兴 中讨禽之,事在帝纪。”《魏书·吕罗汉传》:“詔 罗汉 率骑一千讨擒之。”《隋书·艺术传·耿询》:“柱国 王世积 讨擒之,罪当诛。”
词语解释:讨笤  拼音:tǎo tiáo
指在神前用两块挖空的木块,丢在地下,看它俯仰的情况而定吉凶的一种迷信活动。《醒世恒言·汪大尹火焚宝莲寺》:“凡祈嗣的,须要壮年无病的妇女,斋戒七日,亲到寺中拜祷,向佛讨笤。”
词语解释:讨钱  拼音:tǎo qián
要钱;讨帐。《晋书·卫恒传》:“或时不持钱诣酒家饮,因书其壁,顾观者以酬酒,讨钱足而灭之。”《京本通俗小说·菩萨蛮》:“今日贱妾寧家,恩王责取原钱,一时无措,只得问他讨钱还府中。”《水浒传》第一一○回:“那汉子便道:‘俺自和他有帐讨钱,于你甚事!’” 萧乾 《矛盾交响曲》:“聋子还是低首用帽子讨钱。”
词语解释:讨野火  拼音:tǎo yě huǒ
詈词。找麻烦。多用于针对寻畔、耍无赖者。《水浒传》第二九回:“那妇人听了道:‘这厮那里喫醉了,来这里讨野火么!’”《古今小说·滕大尹鬼断家私》:“你今日是听了甚人攛掇,到此讨野火吃?”《说岳全传》第三八回:“何处野贼,敢来这里讨野火吃?”
词语解释:讨顺  拼音:tǎo shùn
旧时理门(一种形式似宗教的禁烟酒组织)中的陈规之一。即人们加入组织后,每逢朔望两日向老师傅进献香仪以求赐福、保平安。《冷眼观》第二三回:“这讨顺的日期,却是大家都攒在一处,或十个人一班,或二十个人一排,个个都一隻手捧着香仪,一隻手打着单稽者,对着那老师傅致颂词道:‘讨老师傅的顺。’老师傅便派人先将各人手里的香仪挨一挨二的收下后,一隻手扯着偏衫,一隻手举起和尚袖子,向众人一挥答道:‘你们都顺遂了,你们都造化了。’这个名字,就叫做讨顺。是我们理门里每逢朔望万不可少的规矩。”
词语解释:讨面皮  拼音:tǎo miàn pí
卖面子求情。《警世通言·赵春儿重旺曹家庄》:“待文书有了,那京中使用,我自去与人讨面皮。”
词语解释:讨问  拼音:tǎo wèn
(1).谓历数其罪而讨伐之。 唐 柳宗元 《武冈铭序》:“皇帝下铜兽符,发 庸 、 蜀 、 荆 、 汉 、 南越 、 东甌 之师,四方讨问。”《旧唐书·田承嗣传》:“其为盖在无赦,欲行讨问,正厥刑书。”
(2).索讨究问。《大马扁》第二回:“但他如此无赖,正如财到光棍手,问他亦是无用,落得强做人情,便不再讨问。”
词语解释:讨采头  拼音:tǎo cǎi tóu
谓求得好预兆。《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四:“只见那 阿四 便钻出船头上来,嚷道:‘这不识时务小秃驴,我家相公正去乡试,要讨采头,撞将你这一件秃光光不利市的物事来。’”
词语解释:讨闲  拼音:tǎo xián
寻求安闲。 明 冯惟敏 《朝天子·东楼村成》曲:“陡展诗怀,高抬醉眼,性天宽,心地坦。避烦,讨闲,好受用穷乡宦。”
词语解释:讨饶  拼音:tǎo ráo
请求饶恕。《京本通俗小说·菩萨蛮》:“速忙入城,去 传法寺 ,央主持 槀大惠 长老同到府中,与 可常 讨饶。”《西湖二集·李凤娘酷妒遭天谴》:“又作自己声音叫疼叫痛,讨饶道:‘饶命,饶命!’” 茹志鹃 《剪辑错了的故事》:“ 老寿 的老婆是个苦死累死不讨饶的硬女人,就是爱唠叨几句。”
词语解释:讨饭胚  拼音:tǎo fàn pēi
詈词。要饭的穷种。
词语解释:讨饭棒  拼音:tǎo fàn bàng
即讨吃棍。《中国歌谣资料·曾记那年闹灾荒》:“哇哇叫,泪汪汪,一家大小拿起讨饭棒。”参见“ 讨吃棍 ”。
词语解释:讨吃棍  拼音:tǎo chī gùn
讨饭用的打狗棍。又叫叫花棍。 赵树理 《邪不压正》四:“他一进门, 安发 见他连棍子也不拄了,就向他说:‘伙计!这会可算把你那讨吃棍丢了?’” 王子硕 《评工会上》:“要是大家都像你 存元 这样,都怕比别人多出一把力,那就只好拿起讨吃棍要饭吧!”
词语解释:讨饶头  拼音:tǎo ráo tóu
方言。物已买就之后,要求增益少许。 清 朱骏声 《说文通训定声·食部》:“今 苏 俗买物请益,谓之讨饶头。” 清 王有光 《吴下谚联·有馀》:“月子湾湾照九州,太白金星做个讨饶头。变星铜钱银子,落满吾哩 江南省 。”
词语解释:讨闹  拼音:tǎo nào
趁热闹。《朱子语类》卷一三○:“只似讨闹,却不於道理上理会。盖它止是於利益上见得,於义理全疏。”
词语解释:讨针线  拼音:tǎo zhēn xiàn
谓生活所需须求他人供给,即靠他人生活。《古今小说·滕大尹鬼断家私》:“只恨自己老了,等不及 重阳 儿成人长大,日后少不得要在大儿子手里讨针线。”《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难逢夫》:“公子暗想:在这奴才手里讨针线,好不爽利,索性将皮箱搬到院里,自家便当。”
词语解释:讨除  拼音:tǎo chú
讨伐芟除。《旧唐书·李绛传》:“及 镇州 节度使 王士真 死,朝廷将用兵讨除, 絳 深陈以为未可。” 宋 范仲淹 《上吕相公书》:“如未克胜,贼势不衰,纵入讨除,岂肯逃散。”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史七》:“况 元 之遗孽尚在朔漠, 明玉珍 在 蜀 , 梁王 在 云南 ,方事讨除,未遑远略。”
词语解释:讨顺风  拼音:tǎo shùn fēng
指旧时船家于出航前祭神以求一路顺风。《儒林外史》第五一回:“那梢公对伙计説:‘你带好缆,放下二锚,照顾好了客人。我家去一头。’那 台州 差人笑着説道:‘你是讨顺风去了。’那梢公也就嘻嘻的笑着去了。”
词语解释:讨雠  拼音:tǎo chóu
(1).讨究雠校。 唐 道宣 《〈续高僧传〉序》:“或即目舒之,或讨讎集传,南北国史,附见徽音;郊郭碑碣,旌其懿德,皆撮其志行,举其器畧。”
(2).亦作“ 讨讐 ”。讨伐寇仇。 唐 贾餗 《敬宗谥议》:“圣朝既讨讐勘乱,明告四方,有司所宜率亿兆之心,极君亲之义,荐诚隆感,非愍而何?”
词语解释:讨集  拼音:tǎo jí
搜集。 宋 宋敏求 《春明退朝录》卷下:“ 唐明皇 以诸王从学,召 集贤院 学士 徐坚 等讨集故事,兼前世文辞,撰《初学记》。”
词语解释:讨骂  拼音:tǎo mà
犹言自找挨骂。《笔生花》第二回:“呀,姑娘好端端啼哭做甚?恐被人看见,又要讨駡。”《笔生花》第七回:“ 采芹 道:‘方才因见公子吃得沉醉,若插嘴时又好讨駡了。’”
词语解释:讨罚  拼音:tǎo fá
征讨罚罪。《长阿含经》卷十八:“即诣王所白言:‘大王有所讨罚,不足为忧,我自能办。’”《根本说一切有部毘柰耶杂事》卷三五:“彼国丰乐,与我相违,我欲兴兵,而往讨罚,皆令破散。” 唐 崔致远 《请转官从事状·某官顾云》:“所异(冀)元戎十乘,速成讨罚之功;越府三才,各得施张之处。”
词语解释:讨羹饭  拼音:tǎo gēng fàn
旧时迷信称野鬼游魂乞求施舍。 清 王有光 《吴下谚联·家鬼合野伤亡》:“凡无祀鬼魂,求食弥急,索酒、索食、索锭帛,俗名讨羹饭。”
词语解释:讨绥  拼音:tǎo suí
讨伐绥靖。 唐 韩云卿 《平蛮颂》:“爰命 陇西 ,授节讨绥,训我师徒,如熊如羆。”
词语解释:讨绝  拼音:tǎo jué
见“ 讨絶单 ”。
词语解释:讨绝单  拼音:tǎo jué dān
索要绝单。谓非法杀害犯人。絶单,狱吏向主管州县官报告在押犯人身死气绝的单子。《二刻拍案惊奇》卷一:“你悄地对那徒弟説:‘……若稍迟几日,就讨絶单了。’”亦省作“ 讨絶 ”。 清 陈济生 《再生纪略》:“又传伪令毁外罗城,各伪将府中犯官夹而未死及赃未完者,俱着贼兵讨絶。”
词语解释:讨罪  拼音:tǎo zuì
讨伐罪人。《左传·僖公元年》:“凡侯伯救患、分灾、讨罪,礼也。” 唐 符载 《为刘尚书祭王员外文》:“因得讨罪,诛其不义。”
词语解释:讨替  拼音:tǎo tì
见“ 讨替身 ”。
词语解释:讨替身  拼音:tǎo tì shēn
旧时迷信,谓含冤负屈凶死者的鬼魂,沉沦苦海,为求超生,往往诱使他人上吊、投河,以求自代,叫做“讨替身”。 清 王明德 《记缢鬼》:“凡係有人縊死,其宅内及縊死之处,往往有相从而縊,及縊之非一人者,俗谓之讨替身,谓已死之鬼,求以自代。”《天雨花》第二回:“只因害我投环死,今日前来讨替身。”亦作“ 讨替代 ”。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女吊》:“而且 中国 的鬼还有一种坏脾气,就是‘讨替代’,这才完全是利己主义。”亦省作“ 讨替 ”。 明 吾丘瑞 《运甓记·姑病求医》:“[净:]药箱寃魂哭啼啼。[丑:]讨替。[净:]谁家寃鬼又来催?[丑:]放屁!”
词语解释:讨杀  拼音:tǎo shā
诛杀。 唐 柳宗元 《童区寄传》:“是儿少 秦武阳 二岁,而讨杀二豪,岂可近耶!” 宋 王安石 《与王子醇书》之三:“武人多欲以讨杀取功为事,诚如此而不禁,则一方忧未艾也。”
词语解释:讨抄  拼音:tǎo chāo
谓攻城略地。《南史·梁邵陵携王纶传》:“及后出征,戎备颇闕,乃叹曰:‘吾昔造仗,本备非常,无事涉疑,遂使零散。今日讨抄,卒无所资。’”
词语解释:讨换  拼音:tǎo huàn
(1).索取。 孙犁 《白洋淀纪事·村歌上篇》:“他们能织这样的布?一道街上,都到我这里来讨换布样子。” 孙犁 《蒿儿梁》:“老人们说:庄子上有的东西,凭是多么贵重,我们也给你们吃;要讨换这些东西,除非是到川里。”
(2).掉换。《1957年曲艺选·瓜田记》:“讨换个新法治黄痧。”
词语解释:讨替代  拼音:tǎo tì dài
见“ 讨替身 ”。
词语解释:讨替身  拼音:tǎo tì shēn
旧时迷信,谓含冤负屈凶死者的鬼魂,沉沦苦海,为求超生,往往诱使他人上吊、投河,以求自代,叫做“讨替身”。 清 王明德 《记缢鬼》:“凡係有人縊死,其宅内及縊死之处,往往有相从而縊,及縊之非一人者,俗谓之讨替身,谓已死之鬼,求以自代。”《天雨花》第二回:“只因害我投环死,今日前来讨替身。”亦作“ 讨替代 ”。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女吊》:“而且 中国 的鬼还有一种坏脾气,就是‘讨替代’,这才完全是利己主义。”亦省作“ 讨替 ”。 明 吾丘瑞 《运甓记·姑病求医》:“[净:]药箱寃魂哭啼啼。[丑:]讨替。[净:]谁家寃鬼又来催?[丑:]放屁!”
词语解释:讨责  拼音:tǎo zé
见“ 讨负 ”。
词语解释:讨负  拼音:tǎo fù
讨债。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冤狱》:“邻人出讨负,被杀於野。”一本作“ 讨责 ”。责,“ 债 ”的古字。
词语解释:讨赏  拼音:tǎo shǎng
请求赏赐;乞求恩赐。 明 孟称舜 《死里逃生》第四出:“ 杨爷 把两个和尚已杀了,我们拿了衣巾去讨赏。” 清 梁绍壬 《两般秋雨盦随笔·卢沟桥》:“﹝ 卢沟桥 ﹞关上见箱笼稍多,任意讨赏。” 申跃中 《一盏抗旱灯下》:“这不是向大自然讨赏是什么?”
词语解释:讨扰  拼音:tǎo rǎo
叨扰。谢人宴请的谦词。《歧路灯》第十八回:“ 绍闻 道:‘常在那里讨扰,我心里过不去。’”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三部四九:“ 懋廉 兄,啥辰光请我们到府上讨扰?”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第八场:“ 梁 唱:想不到我特来讨扰你酒一杯。”
词语解释:讨替身  拼音:tǎo tì shēn
旧时迷信,谓含冤负屈凶死者的鬼魂,沉沦苦海,为求超生,往往诱使他人上吊、投河,以求自代,叫做“讨替身”。 清 王明德 《记缢鬼》:“凡係有人縊死,其宅内及縊死之处,往往有相从而縊,及縊之非一人者,俗谓之讨替身,谓已死之鬼,求以自代。”《天雨花》第二回:“只因害我投环死,今日前来讨替身。”亦作“ 讨替代 ”。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女吊》:“而且 中国 的鬼还有一种坏脾气,就是‘讨替代’,这才完全是利己主义。”亦省作“ 讨替 ”。 明 吾丘瑞 《运甓记·姑病求医》:“[净:]药箱寃魂哭啼啼。[丑:]讨替。[净:]谁家寃鬼又来催?[丑:]放屁!”
词语解释:讨负  拼音:tǎo fù
讨债。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冤狱》:“邻人出讨负,被杀於野。”一本作“ 讨责 ”。责,“ 债 ”的古字。
共202,分3页显示   1  2  3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