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六月入声 [cù zú,士卒][gú hú][详注1][gē hé][yuě][详注2][hú][fú][chù]鼿[《集韵》乌没切。心闷貌。][kū]


注1:滑 音骨。乱也。《晋语》置不仁以滑其中。 又治也。《庄子·缮性篇》滑欲於俗思,以求致其明。 又滑稽,谓俳谐也。《楚辞·卜居》将突梯滑稽如脂如韦。 又混也。《楚辞·渔父》滑其泥而扬其波。 又与汩同。滑滑,水流貌。《焦氏·易林》涌泉滑滑。
注2:崒 《广韵》《集韵》《韵会》昨没切,音捽。崒屼,山貌。《韵会》山危峻貌。《张衡·西京赋》隆崛崔崒。或作崒。
末字词组
诋讦诬讦刚讦儌讦攻讦徼讦讦讦婞讦
告讦讳讦谤讦骄讦构讦哗讦绞讦 
逆讦刁讦互讦鲠讦掉讦諽讦奏讦 
排讦讪讦非讦丑讦指讦嘲讦狡讦 
激讦侥讦面讦侥讦峭讦訾讦纠讦 

词语解释:诋讦  拼音:dǐ jié
诋毁攻击。《墨子·修身》:“譖慝之言,无入之耳;批扞之声,无出之口;杀伤人之孩,无存之心:虽有詆訐之民,无所依矣。” 毕沅 校注:“《説文》云:詆,訶也;訐,面相斥罪也。《玉篇》云:詆,都礼切;訐,居謁切,攻人之阴私也。”《文选·左思〈三都赋序〉》:“且夫玉巵无当,虽宝非用,侈言无验,虽丽非经,而论者莫不詆訐其研精,作者大氐举为宪章。” 刘良 注:“詆,呵也。訐,举也。”《宋史·文苑传一·郑起》:“ 起 负才倨傲,多所詆訐,数为羣小窘辱。” 清 戴名世 《再上韩慕庐大宗伯书》:“斥之者则其许之者也,録之者则其誚之者也,不能不相顾以骇,以羣不逞遂借以行其私,至於詆訐叫号而不可止。”
词语解释:告讦  拼音:gào jié
责人过失或揭人阴私;告发。《汉书·刑法志》:“及 孝文 即位……论议务在宽厚,耻言人之过失。化行天下,告訐之俗易。” 颜师古 注:“訐,面相斥罪也。” 宋 苏轼 《上韩丞相论灾伤手实书》:“昔之为天下者,恶告訐之乱俗也,故有不干己之法,非盗及强姦不得捕告。” 明 王錂 《春芜记·定计》:“﹝ 王小四 ﹞只在市井胡行,不怕官司告訐。”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卷八:“后数年, 镜 为乡人告訐,亡命不知所终。” 刘师培 《悲佃篇》:“ 明 代之时,北境之田招民开垦,彼此告訐,或投献于王府勋戚。”
词语解释:逆讦  拼音:nì jié
谓逆意而谏。 汉 扬雄 《法言·重黎》:“ 焦 逆訐而顺守之,虽辩,劘虎牙矣。”
词语解释:排讦  拼音:pái jié
排斥抨击。 唐 韩愈 《送文畅师北游》诗:“谓僧当少安,草序颇排訐。” 清 赵翼 《瓯北诗话·韩昌黎诗》:“ 昌黎 以道自任……於 文畅 则草序排訐。”
词语解释:激讦  拼音:jī jié
(1).激烈率直地揭发、斥责别人的隐私、过失。 汉 崔瑗 《司隶校尉箴》:“是故履上位者,无云我贵,苟任激訐,平阳玄默,以式百辟。”《后汉书·杨震传》:“今 赵腾 所坐,激訐谤语为罪,与手刃犯法有差。” 唐 孟棨 《本事诗·怨愤》:“ 吴武陵 有文笔才,而强悍激訐,为人所畏。”《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庆历五年》:“自兹以进退大臣为己任,以激訐阴私为忠直,荐延轻薄,扇为朋比。”
(2).激烈昂扬。 唐 刘禹锡 《竹枝词》序:“卒章激訐如 吴 声,虽傖儜不可分,而含思宛转,有《淇澳》之艳。”
词语解释:诬讦  拼音:wū jié
捏造罪名,加以攻讦。《宋书·蔡廓传》:“况人亡事远,追相诬訐,断以礼律,义不合关。” 清 陈康祺 《燕下乡脞录》卷二:“十一月授通政使司副使,明年被旧属诬訐,吏议降四级调用矣。”《清史稿·高宗纪四》:“闰十月壬子, 苏墧 以侵税诬訐,处斩。”
词语解释:讳讦  拼音:huì jié
谓因顾忌而不敢直言揭发。 唐 李庾 《两都赋》:“人靡迷邦,士无讳訐,示收才而问书,上諫行而寃达。”
词语解释:刁讦  拼音:diāo jié
谓恶意攻击别人的短处,揭发别人的阴私。 明 王錡 《寓圃杂记》卷上:“ 海虞 之 木城 有 李某 者,素好刁訐,人畏之如虎。” 明 顾起元 《客座赘语·三宜恤》:“一时刁訐四起,富户之破亡者甚矣。”
词语解释:讪讦  拼音:shàn jié
诋毁攻讦。《宋书·颜竣传》:“卿受荣遇,故当极此,訕訐怨愤,已孤本望,乃復过烦思虑,惧不自全,岂为下事上诚节之至邪!” 元 王恽 《比干庙》诗:“ 朱游 訕訐何为者,敢辱先生地下游。” 明 杨慎 《升庵诗话》卷十一:“至於直陈时事,类於訕訐,乃其下乘末脚。”
词语解释:侥讦  拼音:yáo jié
攻击别人短处或揭发别人阴私。
词语解释:刚讦  拼音:gāng jié
谓刚直而不能容人之过。《旧唐书·李吉甫传》:“ 絳 性刚訐,於上前互有争论,人多直 絳 。”《资治通鉴·晋愍帝建兴四年》:“ 隗 性刚訐,当时名士多被弹劾, 睿 率皆容贷,由是众怨皆归之。”
词语解释:谤讦  拼音:bàng jié
揭发别人的过失或阴私并加以攻击。 元 杨弘道 《幽怀久不写一首效韩子此日足可惜赠彦深》诗:“辞直非谤訐,辞夸非颠狂。”
词语解释:互讦  拼音:hù jié
谓互相指责、揭发。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科场二·科道争为主考》:“至癸巳冬,而纷纷互訐愈不休。”《清史稿·穆宗纪一》:“以侍郎 薛焕 、通政使 王拯 互訐,均予降调,并申诫臣工。” 鲁迅 《华盖集续编·不是信》:“这不是明明白白的么,报社收津贴,连同业中也互讦过,但大家都自称为公论。”
词语解释:非讦  拼音:fēi jié
非议;指斥。《后汉书·申屠蟠传》:“先是京师游士 汝南 范滂 等非訐朝政,自公卿以下皆折节下之。”
词语解释:面讦  拼音:miàn jié
(1).当面攻讦。
(2).亲自审讯。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七:“黎明,尽为 信 所捕,擒至便殿,不用吏鞫,面訐得实,悉戮於市。”
词语解释:儌讦
攻击别人短处或揭发别人阴私
词语解释:骄讦  拼音:jiāo jié
傲慢并攻击人短处,揭人阴私。《后汉书·袁安传》:“ 宪 险急负埶,言辞骄訐,至詆毁 安 。” 李贤 注:“訐,谓发扬人之恶。”
词语解释:鲠讦  拼音:gěng jié
直言不讳地揭发、指斥。《诗话总龟·纪梦门上》引 宋 刘斧 《翰府名谈》:“﹝ 王素 ﹞昔以奏牘 玉帝 前,语伤鯁訐,遂责于世。” 鲁迅 《〈唐宋传奇集〉稗边小缀》:“ 僧孺 ,字 思黯 ,本 陇西 狄道人 ,居 宛 叶 间。 元和 初,以贤良方正对策第一,条指失政,鯁訐不避权贵,因不得意。”
骾訐:谓直率地揭露、指责过失而无所顾忌。《新唐书·牛僧孺传》:“条指失政,其言骾訐,不避宰相。”
词语解释:丑讦  拼音:chǒu jié
恶意攻击。《新唐书·张仲方传》:“ 宪宗 方用兵,疾其言丑訐,贬为 遂州 司马。”
词语解释:侥讦  拼音:jiǎo jié
攻击别人短处或揭发别人阴私。《汉书·五行志中》“匪儌匪傲” 颜师古 注引 汉 应劭 曰:“言在位者不儌訐不倨傲也。”
词语解释:攻讦  拼音:gōng jié
举发他人的过失或阴私而加以攻击。《北齐书·刘贵传》:“﹝ 刘贵 ﹞性峭直,攻訐无所回避。” 宋 李上交 《近事会元》卷五:“既出之后,不逞之徒或至攻訐阴私,谤訕朝政者。” 茅盾 《一个女性》三:“或者他们还要在你面前互相攻讦,讨你的欢喜。”
词语解释:构讦
结怨互讦。 明 王世贞 《艺苑卮言》卷七:“ 颜惟乔 为 亳 守,有干声,与武帅搆訐,罢归。”
词语解释:掉讦  拼音:diào jié
以言语攻击。《新唐书·马揔传》:“ 蔡 人习伪恶,相掉訐,獷戾有夷貊风。”
词语解释:指讦  拼音:zhǐ jié
指摘攻讦。《后汉书·王符传》:“其指訐时短,讨讁物情,足以观见当时风政。”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史料二·总兵陈国瑞骄暴取戾》:“於是 刘 陈 二人,皆禀诉於 曾文正公 ,互相指訐。”
词语解释:峭讦  拼音:qiào jié
刚正直言。 唐 沉光 《李白酒楼记》:“ 太白 既以峭訐矫时之状,不得大用……故狎弄杯觴,沉溺麴糵。”
词语解释:徼讦  拼音:jiǎo jié
揭人阴私。 汉 蔡邕 《陈太丘碑》:“用行舍藏,进退可度,不徼訐以干时,不迁怒以临下。”《后汉书·陈元传》:“夺公辅之任,损宰相之威,以刺举为明,徼訐为直。”
词语解释:哗讦  拼音:huá jié
吵闹、攻讦。 宋 周密 《癸辛杂识续集上·讼学业觜社》:“如金科之法,出甲乙对答,及譁訐之语,盖专门於此。”《宋史·忠义传六·赵良淳》:“ 分寧 , 江西 剧邑,俗尚譁訐。” 明 刘基 《送海宁张知州满任去官序》:“譁訐之声,化为弦诵。” 清 俞正燮 《癸巳存稿·〈邓析子〉跋》:“《邓析子》书不多,语平易近人,有理致,无譁訐之习。”
词语解释:諽讦  拼音:gé jié
编造与事实相违的罪名去加害于人。《元典章·圣政二·简诉讼》:“近年以来,諽訐成风,下凌上替,今后诸取受己钱物者,许以实诉。”
词语解释:嘲讦  拼音:zhāo jié
嘲弄攻讦。《资治通鉴·宋孝武帝大明七年》:“上每因晏集,使羣臣自相謿訐以为乐。” 胡三省 注:“謔人以成其过,谓之謿;发人之阴私,谓之訐。”
词语解释:訾讦  拼音:zī jié
诽谤攻击。《新唐书·奸臣传下·崔昭纬》:“每它宰相建议,或詔令有不便於己,必使 鋋 密告 行瑜 ,使上书訾訐,己则阴阿助之。”
词语解释:讦讦  拼音:jié jié
长貌。 宋 宋祁 《上许州吕相公嗣崧许康诗》之二:“其原膴膴,其川訐訐,有芃禾麻,有京稷粟。”
词语解释:绞讦  拼音:jiǎo jié
急切指责别人的过失。《后汉书·李云传论》:“曷其绞訐摩上,以衒沽成名哉。” 李贤 注:“绞,直也,訐,正也。” 金 元好问 《御史程君墓表》:“犯父子之至难,孰绞訐而上劘。”《明史·卢洪春等传论》:“绞訐摩上,君子弗为。读其忠厚之意薄,而衒沽之情胜也。”
词语解释:奏讦  拼音:zòu jié
上奏章揭发。《续资治通鉴·宋哲宗绍圣二年》:“至是 敦逸 奏訐 安民 前语,谓‘ 安民 乃 苏辙 之党,平日议论,多主 元祐 ’, 安民 由是得罪。”
词语解释:狡讦  拼音:jiǎo jié
犹诋毁。《孔子家语·颜回》:“毁人之善以为辩,狡訐怀诈以为智。” 金 元好问 《杨叔能〈小亨集〉引》:“初予学诗以十数条自警云:无怨懟,无謔浪,无驁狠,无崖异,无狡訐。”
词语解释:纠讦  拼音:jiū jié
揭发暴露。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无名子谤议》:“公但以搜索为功,纠訐为务,或有小过,必陷深文。”
词语解释:婞讦  拼音:xìng jié
谓刚愎自用,攻讦朝政。《新唐书·李汉传》:“是时,王政谬僻, 汉 言切,多所救补。坐婞訐出佐 兴元 幕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