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末字词组
审订讲订预订雠订辨订敲订科订纂订
参订评订较订修订辩订徵订补订增订
考订厘订函订更订改订征订制订 
重订删订课订略订手订商订装订 
正订诠订交订校订拟订签订编订 

词语解释:审订  拼音:shěn dìng
审查订正。 宋 陈亮 《祭郑景元母夫人文》:“嗟长公之山立,儼独矜于细行,蔚羽仪于庙朝,树后学之审订。”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斠书·经史百家简编》:“ 同治 甲戌六月,传忠书局刊行,又经 威靖 审订, 王鼎丞 校字,宜无误矣。” 清 徐士銮 《宋艳·駮辨》:“予反覆思之,定无此事,当时失於审订,然悔之不及矣。”
词语解释:参订  拼音:cān dìng
(1).参酌评定。《新唐书·刘瑑传》:“由 武德 讫 大中 ,凡二千八百六十五事,类而析之,参订重轻,号《大中刑律统类》以闻。” 宋 陆游 《光宗册宝贺表》:“乃咨元老大臣之参订,兼采议郎博士之讨论,勒崇垂鸿,极高蟠厚。”
(2).参校订正。 宋 张淏 《云谷杂记》卷一:“以二书参订,稍稍可读。” 清 章学诚 《文史通义·与族孙守一论史表》:“僕处所存《春秋》《史记》、前后《汉书》《三国志》诸表携挈有年,竟未为足下一加参订,媿甚。”
词语解释:考订  拼音:kǎo dìng
考核订正。 宋 秦观 《谋主》:“将有天下之事,未尝不先於谋。故考订卿士之议,参酌庶人之言,所以谋之於明也。” 元 揭傒斯 《孔氏谱序》:“拜 曲阜 林庙,且因以考订其谱谍,而收其所未续者。” 清 沉复 《浮生六记·闺房记乐》:“若必考订其文法,是责明於垢鉴矣。” 刘师培 《论近世文学之变迁》:“昔 阳湖 孙氏 ,分著述与考据为二:以考订经史者为考据,抒写性灵者为著作。”
考据订正。 宋 周密 《齐东野语·绍兴御府书画式》:“其源委、授受、岁月攷订,邈不可求。” 清 姚鼐 《〈泰山道里记〉序》:“比有 岱宗 之游,过 聂君 山居,迺索其书读之。其攷订古今,皆详覈可喜。”
词语解释:重订  拼音:zhòng dìng
(1).谓重新订立条约、规章制度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第七章第五十五条:“对于国民党政府与外国政府所订立的各项条约和协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央人民政府应加以审查,按其内客,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
(2).谓重新修正著作。 龙榆生 《〈近三百年名家词选〉后记》:“一九四八年季春之月, 忍寒居士 书于 金陵 病榻。一九五六年三月三十一日重订付印。”
词语解释:正订  拼音:zhèng dìng
订正;改正著作中的谬误。 田北湖 《与某生论韩文书》:“执事疑 愈 ,深合鄙意,盖於 愈 文,多所正订,故略述私意如此。”
词语解释:讲订  拼音:jiǎng dìng
讨论订正。
词语解释:评订  拼音:píng dìng
犹评议。 宋 朱熹 《答程正思书》:“朋友相信得及者,密加评订,自不可废,切不可於稠人广坐论説是非。”
词语解释:厘订  拼音:lí dìng
(1).整理订正。 鲁迅 《集外集拾遗·〈劲草〉译本序》:“爰加厘订,使益近于信达。”
(2).制订。 邹韬奋 《三十年前的民主运动》:“﹝ 梁任公 ﹞对立宪加紧活动,提出四项政纲,即……(二)厘订法律,巩固司法权的独立。”
整理订定。《清史稿·时宪志一》:“﹝ 汤若望 ﹞言:‘臣於 明 崇禎 二年来京,曾依西洋新法釐订旧历。’” 清 赵克宜 《重订增补〈类腋〉凡例》:“ 姚氏 原书诸未尽善之处,既为详加釐订,新增者成於锋鏑之餘,疵顈在所难免。” 朱自清 《论国语教育》:“ 陆先生 是主张‘整理国字’使之合理化,科学化,统一化,正确化,非从速釐订标准字不可。”
词语解释:删订  拼音:shān dìng
删改修订。 清 赵翼 《瓯北诗话·陆放翁诗》:“ 放翁 六十三岁在 严州 刻诗,已将旧稿痛加删汰。六十六岁家居,又删订诗稿。”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二章第九节:“经 孔子 删订六经,聚徒讲学,不仅造成了整套的思想体系,而且培养了大批儒学传播者。”
词语解释:诠订  拼音:quán dìng
评断考订。詮,通“ 銓 ”。 汉 王充 《论衡·薄葬》:“信闻见於外,不詮订於内,是用耳目论,不以心意议也。”
词语解释:预订  拼音:yù dìng
(1).预先订租。 巴金 《关于〈神·鬼·人〉》:“我托一个在早稻田大学念书的 广东 朋友在 东京 中华青年会楼上宿舍给我预订了房间。”
(2).预先订阅、订购。《文汇报》1990.12.22:“读者请于十二月三十日前向当地新华书店我社特约书店办理预订。”《新民晚报》1991.1.3:“宝钢、金山上海石化总厂、 闵行 地区预订节前8天的团体票,仍采取上门洽票、送票到厂的办法。”
词语解释:较订  拼音:jiào dìng
校核考订。 明 毛晋 《〈乐府古题要解〉跋》:“二氏素称藏书家,不意施朱傅墨,较订数遍,其间脱简讹字,尚多于几上凝尘。” 明 陈子龙 《〈农政全书〉凡例》:“较订者, 文定 之甥 陈贡士 于阶 ,暨其长嗣 廕君 驥 ,诸孙 尔觉 、 尔爵 、 尔斗 、 尔默 、 尔路 也。”
词语解释:函订  拼音:hán dìng
用书信约定。 清 曾纪泽 《恭报抵法呈递国书日期疏》:“该大臣函订十八日未时接见,届期由其御前接引大臣 穆纳 以朝车及副车从骑来迎。”
词语解释:课订  拼音:kè dìng
征收赋税。订,赋税。《陈书·宣帝纪》:“州郡县长明加甄别,良田废村,随便安处。若輒有课订,即以扰民论。”
词语解释:交订  拼音:jiāo dìng
犹讲定。 郭沫若 《黑猫》三:“ 成都 人有句俗话:‘隔着麻布口袋买猫子,交订要白的,拿回家去才是黑的。’”
词语解释:雠订  拼音:chóu dìng
校勘订正。 明 《〈元人十种诗〉序》:“近又取 元 人十种,手自讎订,布诸宇内。”
词语解释:修订  拼音:xiū dìng
修改订正。 宋 朱熹 《答滕德章》:“ 熹 旧所为书,近加修订,稍有条理。” 田北湖 《论文章源流》:“虑其害政,而削其迹; 孔氏 修订国典,更有黜除。”
词语解释:更订
改订;修订
词语解释:略订
约略计算
词语解释:校订  拼音:jiào dìng
校勘订正。 清 王应奎 《柳南随笔》卷一:“近予见 宋 板《大戴礼》,乃 秦景暘 閲本,口字并非方空圈。 景暘 讳 四麟 ,係前代邑中藏书家,校订颇精审可据。” 清 阮元 《小沧浪笔谈·孔编修广森〈大戴礼记补注〉序》:“近时 戴东原 编修、 卢绍弓 学士,相继校订,蹊逕渐闢。” 巴金 《一颗红心--悼念曹葆华同志》:“他基本上恢复了视力以后,又拿起十年前已经全部译完的《普列汉诺夫哲学通信第五集》译稿对照原文重新校订。”
词语解释:辨订  拼音:biàn dìng
辨讹订讹。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九流绪论下》:“一曰‘辨订’,《鼠璞》《鸡肋》《资暇》《辨疑》之类是也。”
词语解释:辩订  拼音:biàn dìng
辨讹订讹。辩,通“ 辨 ”。 明 胡应麟 《诗薮·近体中》:“讹谬相承,亡復辩订。”
词语解释:改订  拼音:gǎi dìng
谓修订书籍文字、规章制度等。 田北湖 《论文章源流》:“肇有书契,无文可习,首记其字,以为学书之具,未尝稍有改订,不过当时之语言耳。”如:改订税则。
词语解释:手订  拼音:shǒu dìng
见“ 手定 ”。
词语解释:手定  拼音:shǒu dìng
(1).亲身平定。 明 王世贞 《艺苑卮言》卷四:“ 唐文皇 手定中原,笼盖一世,而诗语殊无丈夫气,习使之也。”
(2).亦作“ 手订 ”。谓亲自制定、编定或写定。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吏部二·大计纠内阁》:“又三年而 高 被逐, 江陵 专政,则内外大计,一出其手定,部院不过一承行吏书矣。” 清 方苞 《书〈考定仪礼丧服〉后》:“余少读《仪礼·丧服传》,而疑非 卜氏 所手订,乃一再传后门人记述,而间杂以己意者。”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题未定”草六》:“我至今没有看到那刊物;但从 施先生 的推崇《文选》和手定《晚明二十家小品》的功业……推测起来,这也正像他的话。” 毛泽东 《为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而斗争》:“然而要实现全面的民族抗战……必须全国上下共同实行一个彻底抗 日 的纲领,这就是根据第一次国共合作时 孙中山 先生所手订的革命的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的精神而提出的救国纲领。”
词语解释:拟订  拼音:nǐ dìng
草拟。 郭沫若 《洪波曲》第六章六:“我们拟订了一个扩大禁烟纪念的计划,想大规模地做它三天。”
词语解释:敲订  拼音:qiāo dìng
(1).推敲制订。 清 洪昇 《长生殿·偷曲》:“迟迟宫漏夜凉生,把新腔敲订,新腔敲订。”
(2).谓把事情交代清楚。《快心编三集》第五回:“是他兄弟对媒人説,侄女坐的是一乘大轿,其餘十来乘,都是小轿,再三敲订明白。”
词语解释:徵订
出版、发行机构向单位或个人征求订购或订阅出版物。如:《各类成人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复习丛书》征订工作已经开始,全国新华书店自1987年7月1日至7月15日办理预订手续。
词语解释:征订  拼音:zhēng dìng
出版、发行机构向单位或个人征求订购或订阅出版物。如:《各类成人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复习丛书》征订工作已经开始,全国新华书店自1987年7月1日至7月15日办理预订手续。
词语解释:商订  拼音:shāng dìng
商讨订正。 元 刘祁 《归潜志》卷三:“每相别輒以所著相寄,且相商订为益。” 清 顾炎武 《与人札》:“欲走斋中一晤,不知可得片刻之暇商订风雅否?” 清 黎庶昌 《〈续古文辞类纂〉序》:“ 无锡 薛叔耘 颇与商订此编。”
词语解释:签订  拼音:qiān dìng
双方订立条约或契约并签字。 田汉 《芦沟桥》第一幕:“它强迫我们 华北 当局签订各种军事的政治的卖国条约,想逐步吞并 中国 ,使 中国 人变成它进攻 苏联 对抗 英 美 的炮灰。” 巴金 《中岛健藏先生》:“去年八月 中 日 和平友好条约签订以后,我国广播电台的记者到我家里来采访。”
词语解释:科订  拼音:kē dìng
向百姓征收赋税。《陈书·徐敬成传》:“坐於军中輒科订,并诛新附,免官。”
词语解释:补订  拼音:bǔ dìng
补充订正。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礼部一·吴仙居夺谥》:“于时 于景素 孔兼 为仪曹副郎,即疏请夺諡矣……时礼曹无人肯出疏。 于 即任之,亦以旧隙相左也。其事予曾记之,又为补订云。”
词语解释:制订  拼音:zhì dìng
制定;拟订。 魏巍 《壮行集·祝福走向生活的人们》:“在他的心里,应该给自己制订出一部宪法,应该给自己树立起一条明朗有力的生活的律条。” 邓小平 《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我们制订教育规划应该与国家的劳动计划结合起来,切实考虑劳动就业发展的需要。”
词语解释:装订  拼音:zhuāng dìng
亦作“ 装钉 ”。 把零散书页或纸张加工成本子,一般包括折页、订本、包封和裁切等过程。 清 龙启瑞 《上梅伯言先生书》:“先生及 伯韩 、 少鹤 皆二卷,而 少鹤 及同乡 苏虚谷 之词,合鄙作共为一卷,凡十卷,今已装钉印行。”《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一回:“只见他那屋里罗列着许多书,也有包好的,也有未曾包好的,还有不曾装订的。” 鲁迅 《书信集·致李小峰》:“﹝《两地书》﹞印后也不必装订,只要托装订局迭好,由我自己去订去。”
词语解释:编订  拼音:biān dìng
编纂修订。 鲁迅 《书信集·致赵家璧》:“倘愿,俟我病好后,当代接洽,并为编订也。” 柯灵 《〈阿英散文选〉序》:“从一九二八到一九四一年,他在 上海 期间著述编订并已出版的作品,就有六十六种之多。”
词语解释:纂订  拼音:zuǎn dìng
编修制订。 清 曾国藩 《复刘霞仙中丞书》:“ 国藩 於昏、丧、祭三礼,亦颇思损益 涑水 《书仪》, 紫阳 《家礼》,纂订一编,以为宗族乡党行习之本。”
词语解释:增订  拼音:zēng dìng
增补和修订。多用于书籍、著作。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诗话·陈句山太仆寓园诗》:“后 仲云 制府增订诗辑,删去此诗。”如:这部词典经过多次增订,质量有了较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