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二十五径去声 [xìng,兴趣][shèng,胜败][yìng,答应][夜也][shèng,名词][chèng chèn,相称][详注1][dèng][止水也][chèng][鞍鐙][jìng][dìng,动词][nìng][《集韻》莫定切,銘去聲][音证。《广韵》热也。《正韵》郁热。][详注2]


注1:莹 《唐韻》烏定切《集韻》《韻會》《正韻》縈定切,音瀅。玉色光潔也。《逸論語》如玉之瑩。
注2:橙 音凳。几属。《晋书·王献之传》魏时凌云殿榜未题,匠人误钉,不可下,使韦仲将悬橙书之,比讫,须发尽白。
首字词组
订顽订实订办订钱订购订恨订誓订报
订讹订期订契订颁订货订庚订谬订编
订正订铨订交订辩订况订租威海卫专条订诺订终身
订金订卖订书机订辨订偶订户订证订立
订印订久要订婚订辑订亲订情订补订明
订礼订制订阙订道订盟订议订稽订义
订约订单订阅订述订疑考误订定订考 

词语解释:订顽  拼音:dìng wán
订正愚顽。 宋 张载 尝题字于学堂双牖,左书“砭愚”,右书“订顽”。《二程遗书》卷二上:“订顽之言,极纯无杂, 秦 汉 以来学者所未到。” 明 胡道 《瞿佑〈归田诗话〉序》:“或取而观之,可资多识,特其名号近於订顽、砭愚起争端之谓,不若直谓之《存斋诗话》也。” 清 钱谦益 《常熟县教谕武进白君遗爱记》:“疏秽订顽,缉文厉行。”
词语解释:订讹  拼音:dìng é
订正文字谬误。 清 王夫之 《仿昭代诸家体·王太史衡〈春赏〉》诗:“银笺疏寄催花句,却为情深未订讹。” 清 吴锡麒 《移居用樊榭集中韵》之三:“三豕订讹求善本,一鴟修贄借邻家。” 清 顾公燮 《丹午笔记·柳如是》:“写青山,临墨妙,考异订讹,间以调謔,如 李易安 在 赵德甫 家故事。”
訂譌:订正文字谬误。 清 韩慧基 《重校〈黄文献公诗文集〉序》:“虽再经修校,而字多漫漶,且多三豕之误,於是因其旧而订譌补缺。” 清 黄景仁 《题翁覃溪所藏宋椠施注苏诗原本》诗:“ 查 田 谩説能订譌,但存其旧不犹愈。”
词语解释:订正  拼音:dìng zhèng
谓校订、改正文字或计算中的谬误。《宋书·礼志一》:“其书文清义约,诸所发明,或是《左氏》《公羊》所不载,亦足有所订正。” 宋 刘挚 《谢馆职启》:“小言之则订正国籍文字之异同,大言之则预闻朝廷政事之论议。” 清 周亮工 《又与高康生书》:“文选烦足下订其讹字,即一圈一点,皆烦订正。” 孙犁 《澹定集·〈幸存的信件〉序》:“现将有关我的创作者,略加订正,发表出来,供读者参考。”又如:这两道算术题要订正。
词语解释:订金  拼音:dìng jīn
预订所付的钱。 元 戴表元 《回凌德庸诸公启》:“谓其可为童子之范模,遂欲大率国人而馆穀;既领订金之诺,又来儷锦之笺。”《人民日报》1954.8.2:“过多地预付订金或货款,因而使得成本核算不精确。”
词语解释:订印  拼音:dìng yìn
印证和订正。 明 徐渭 《白氏谱序》:“不两日,而 君亮 持此本来令序,方亦欲与 君亮 两相订印也,而 君亮 乃又纫连搭买马鞭北矣。”
词语解释:订礼  拼音:dìng lǐ
(1).评论礼制。 明 徐渭 《〈诗说〉序》:“他若《棠棣》,志怀也,而以警遗;‘巧笑’,美质也,而以订礼;《雄雉》,思君子也,而以激门人之进善:是皆非正解者矣。”
(2).订亲的礼物。 马烽 西戎 《吕梁英雄传》第九回:“这是订礼,一应花消齐由我出。”一本作“ 彩礼 ”。
词语解释:订约  拼音:dìng yuē
(1).定下约会。 明 梁辰鱼 《秋怀》曲:“更忆他修书漫捲罗衫袖,高歌半解香喉扣,订约偷回扇低眸。”《醒世恒言·吴衙内邻舟赴约》:“ 秀娥 从实将司户称赞留心,次日屏后张望,夜来做梦,早上开窗订约,并熟睡船开,前后事细细説出。” 清 孔尚任 《曹郎弦索行》:“心头怨慕未分明,挥涕掩泪态柔弱;傍有老嫗琐致辞,不是温存是订约。”
(2).订下约言。 明 柏斋 《粉蝶儿·寄寿康对山太史》套曲:“专要与林泉订约,更看他桃李成蹊。” 清 朱之瑜 《与源光国启事》之一:“但贤人最为难得,而柔佞望风夤缘,一或轻於订约,便难更改。”
(3).缔结条约或契约。 鲁迅 《书信集·致王冶秋》:“他们和我订约时,有不另印的话。”
词语解释:订实  拼音:dìng shí
(1).核定事实。 北齐 刘昼 《新论·审名》:“言以译理,理为言本;名以订实,实为名源。” 元 黄溍 《成全郎江浙官医提举张公墓志铭》:“謁文订实,推述源委,荐诸石章,用裨信史。”
(2).犹落实。《大马扁》第十二回:“时 康有为 亦欲向 袁氏 订实办法,即行往謁 袁氏 。”
词语解释:订期  拼音:dìng qī
约定日期。 明 凌濛初 《北红拂》第三出:“则俺沽酒遇豪侠。他可便订期邀措大,不知那里是他家。”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楚游日记》:“ 刘 沿流还觅,始与余遇,復订期而别。” 清 李伯元 《南亭笔记》卷六:“ 默深 欣然,愿订期过访。”
词语解释:订铨
评议衡量
词语解释:订卖  拼音:dìng mài
订约出卖。 孙中山 《致袁世凯电》:“闻 奉天 行宫所藏器物,由私人订卖与外国,价值甚鉅。按此种器物,实为 民国 公产,併非皇族私有,应行禁止私卖。”
词语解释:订久要  拼音:dìng jiǔ yào
谓订立历时久远的要约。语本《论语·宪问》:“久要不忘平生之言。” 邢昺 疏:“言与人少时有旧约,虽年长贵达,不忘其言。” 明 陈所闻 《梁州贺新郎·汪去泰开园范罗山下题赠》套曲:“我幽栖近筑 秦淮 小,你悬榻斋头订久要,有日放棹花谿醉浊醪。” 明 凌濛初 《北红拂》第二出:“一笑相逢订久要,待往侯门问俊髦。” 清 王源 《复姚梅友书》:“但未审高明自任之具居何等乎?与 源 所见同乎异乎?更须面质以订久要,不敢草草徒作语言文字观也。”
词语解释:订制  拼音:dìng zhì
(1).定制。指某一产品经双方协商同意、签订合同,甲方预付部分货款、乙方负责制造。 清 曾纪泽 《游观英德局厂情形片》:“查佛尔鏗即出使 德国 大臣 许景澄 订製立甲快船之局,刷子科夫即臣订製水雷以供 英 厂近製快船所用之局。” 张楚琨 《忆流亡中的郁达夫》:“花一百多盾订制数十个发酵用的大木桶、大玻璃瓶和土法蒸馏锅。”
(2).制订。 范文澜 《中国近代史》第三章第四节:“ 太平天囯 政制、军制、历法都是 冯云山 订制。”
词语解释:订单  拼音:dìng dān
订购货物的合同、单据。也作定单。
词语解释:订办  拼音:dìng bàn
犹订购。《官场现形记》第九回:“ 仇五科 也叫 陶子尧 另外写了一张借银二万,即以订办机器合同作抵的字据,连同合同交 魏翩仞 收好。”
词语解释:订契  拼音:dìng qì
订交。 清 王诒寿 《沉竹虚〈亦庐诗〉序》:“ 詒寿 与先生忘年订契,弥日言驩。” 清 王诒寿 《兰溪训导陈君诔》:“是则是效,亦步亦趋;壎篪订契,金石不渝。”
词语解释:订交  拼音:dìng jiāo
谓彼此结为朋友。 明 叶盛 《水东日记·王孟端遗事》:“ 毘陵 王紱 孟端 ,高介絶俗之士,所订交皆一时名人,遇流俗辈輒白眼视之。” 清 申涵光 《孝廉郑公墓志铭》:“ 蕙圃先生 幼颖悟,为文渊渟犀利,迈其儕流,先君 端愍公 时为孝廉,订交称莫逆。” 孙中山 《〈三十三年之梦〉序》:“闻吾人有再造 支那 之谋,创兴共和之举,不远千里,相来订交。”
词语解释:订书机  拼音:dìng shū jī
(1).将书页装订成册的主要机械。常用的有铁丝骑马订、平订和锁线、缝纫等订书机。
(2).用于装订单页纸张成册或信件、包装袋封口的简单工具。
词语解释:订婚  拼音:dìng hūn
男女订立婚约。 清 吴桭臣 《宁古塔纪略》:“订婚时,父牵子同媒往拜妇之父母,次日,女之父亦同媒答拜。” 清 谭嗣同 《湖南不缠足会嫁娶章程》:“订婚之时,以媒妁婚书为凭,或略仿古礼奠雁之意,随意备礼物数色。” 高一涵 《漫谈胡适》三:“他与 江冬秀 女士的婚姻,是按照封建家庭的惯例,完全是自小由他的母亲订婚的, 胡适 与他从来没有见过面。”
词语解释:订阙  拼音:dìng quē
订补缺失。 清 郑弘能 《忠愍公〈北山文集〉跋》:“而 曹君 良求 者,参误订闕,相与观成,而是集之鐫,倏矣。”
词语解释:订阅  拼音:dìng yuè
指报纸、期刊预先付款,定时送阅。 冰心 《我的童年》:“而且学校图书室订阅的,都是《民呼报》之类。”《解放日报》1983.10.2:“仍订阅各种报纸,关心时局动向。”
词语解释:订钱  拼音:dìng qián
为确定一项交易而预付的钱
词语解释:订颁  拼音:dìng bān
订定,颁布
词语解释:订辩  拼音:dìng biàn
见“ 订辨 ”。
词语解释:订辨  拼音:dìng biàn
亦作“ 订辩 ”。 订正辨明。《蕙风词话》卷三引 金 李治 《与翰苑诸公书》:“肯容我窜名玉堂之署,日夕相与刺经讲古,订辨文字,不即叱出。” 黄濬 《花随人圣盦摭忆·陈衎记戚继光与俞大猷事》:“唯 倭 寇与 日 本迺为二事,世俗混淆,正须订辩。”
词语解释:订辨  拼音:dìng biàn
亦作“ 订辩 ”。 订正辨明。《蕙风词话》卷三引 金 李治 《与翰苑诸公书》:“肯容我窜名玉堂之署,日夕相与刺经讲古,订辨文字,不即叱出。” 黄濬 《花随人圣盦摭忆·陈衎记戚继光与俞大猷事》:“唯 倭 寇与 日 本迺为二事,世俗混淆,正须订辩。”
词语解释:订辑  拼音:dìng jí
修订编辑。 清 赵翼 《瓯北诗话·白香山诗》:“ 香山 诗凡数次订辑,其《长庆集》经 元微之 编次者,分讽諭、閒适、感伤三类。”
词语解释:订道  拼音:dìng dào
论道。 明 徐渭 《论玄门书》之一:“前日承面教,又继以书,反覆敬诵,知执事精於订道,非草草者。”
词语解释:订述  拼音:dìng shù
谓订正旧闻,编写成书。 明 黄佐 《广州人物传·晋广州大中正王公范》:“乃蒐罗 百粤 典故为书,名曰《交广二州春秋》。 太康 八年,表上之。订述该覈,众见之称服,自是名动京师。”
词语解释:订购  拼音:dìng gòu
定购。指预付部分或全部货款,定期取货。 清 谭嗣同 《致汪康年书》之十五:“﹝《时务报》﹞四本共价若干,请於前奉之四元内划出,餘以订购《算学报》。” 蔡锷 《致袁世凯及国务院电》:“嗣接 湖北 、 江西 、 清江浦 等处来电订购,为数无多。” 高阳 《母子君臣》:“我因为战舰花费太大,所以覆信,说暂照‘济远’订购几艘。”
词语解释:订货  拼音:dìng huò
预订产品或货物。《新观察》1985年第1期:“订货不收钱,到货开箱验收后才收款。”
词语解释:订况  拼音:dìng kuàng
比照,比较。 宋 宋祁 《上李相为撰〈燕子楼记〉书》:“且念 楚 宫揆日,列在国风, 赵 室歌斯,著于礼典,皆立言足志,千古克传。今兹订况,有殊前范,经始迈于衞 晋 ,而称道非诗人大夫之贤,所以含毫沮恧,久而不献。”
词语解释:订偶  拼音:dìng ǒu
订婚。 清 查继佐 《续西厢》第一折:“臣与 崔氏 ,虽经订偶,尚未成婚。”
词语解释:订亲  拼音:dìng qīn
订婚。《廿载繁华梦》第四回:“本欲与个高门华胄订亲,又怕这等人家不和书吏做亲串。” 柳青 《铜墙铁壁》第四章:“老婆婆坚持说:‘眼下乱,订亲好到冬天迎,也不行?’” 杨世光 《摩梭婚礼》:“所幸双方家庭都赞同,便由 达石 家请媒人到 梭娜 家说亲,履行订亲仪式。”
词语解释:订盟  拼音:dìng méng
结盟;缔盟。 明 孙仁孺 《东郭记·则得妻》:“自怜出世独钟情,偶尔姻缘巧订盟。” 清 戴名世 《崇祯甲申保定城守纪略》:“ 罗彦 兄弟、 宗元 等哭曰:‘曩者只城守,今则復君父仇矣!’各饮泣北向拜,又罗拜,重订盟。” 许地山 《集外·萤灯》:“我单人去见国王,要他与我们订盟,彼此不相侵略。”
词语解释:订疑考误  拼音:dìng yí kǎo wù
订正、考据疑误的文字。 明 李檗 《陈霆〈两山墨谈〉序》:“先生《墨谈》之书,大则根经据史,订疑考误,小则别事兴物,穷情尽变。”
词语解释:订恨  拼音:dìng hèn
难以改变的怨恨。 清 洪楝园 《后南柯·辞职》:“可见怨毒於人,千载而下,犹为订恨。”
词语解释:订庚  拼音:dìng gēng
即订婚。旧时用交换男女年庚帖子表示订婚,故称。 清 杨恩寿 《坦园日记》卷六:“ 周淦吾 与 唐云川 结姻,余为作伐;甲申年订庚,今日纳币, 淦吾 招饮。”
词语解释:订租威海卫专条  拼音:dìng zū wēi hǎi wèi zhuān tiáo
英国强迫清政府订立的关于租借威海卫(今山东威海市)的条约。1898年在北京签订。主要内容为:威海卫及其附近海面租给英国,租期二十五年,经双方同意可延长。本约于1930年废止。
词语解释:订户  拼音:dìng hù
指预先付款约定、按期供应报刊或其他商品的个人或单位。 邹韬奋 《患难馀生记》第一章:“最有趣的是不但承蒙许多热心读者自动介绍订户,而且订户还有传代的,父亲归天,儿子还要接下去。”《文汇月刊》1985年第6期:“在学习之馀,替他送奶到订户手中,一个月三元钱。”
词语解释:订情  拼音:dìng qíng
定情。 清 杨恩寿 《坦园日记·郴游日记一》:“嫁后与夫割榻卧,夫莫敢犯。会中人赠以利刃,如防强暴。必待姊若妹皆嫁,始订情焉。”此指同房。
词语解释:订议  拼音:dìng yì
(1).谓商定议事文稿。 宋 郑刚中 《三砚记》:“丁巳以后,之省之寺,游祕馆,登曲臺,奏论订议,无不与俱。”
(2).定议;商议决定。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戎昱》:“ 崔中丞 亦在 湖南 ,有女国色,欲以妻 戎 ,而不喜其姓 戎 ,能改则订议。” 清 曾纪泽 《伦敦覆李傅相书》:“ 纪泽 熟思,惟与 阿模士庄 订议造船,则其匠师 槐特 可以为我考察。” 孙中山 《揭本生息赠药单》:“缘 逸仙 订议在 澳门 大街开创中西药店一间,需银寄办西国药料。”
词语解释:订定  拼音:dìng dìng
(1).修订;校定。《宋史·儒林传七·魏了翁》:“乃著《九经要义》百卷,订定精密,先儒所未有。” 明 宋濂 《〈孝经集善〉序》:“ 元 室之初, 吴文正公 出于 临川 ,又以今文为正,颇遵刊误章目,重加订定,而为之训解,其旨益明而无遗憾矣。” 鲁迅 《〈准风月谈〉后记》:“我幸而藏着原本,现在订定标点,照样的抄录在这里。”
(2).订立定当。 清 曾纪泽 《携带参赞官暂赴俄都片》:“臣查 中 俄 约章虽经订定,而交涉未完,案件尚多。” 蔡锷 《致袁世凯电》:“拟请中央将选举章程订定颁行,以便遵照办理。” 徐特立 《整顿第一女师之计划》:“订定科学成绩考查法。”
(3).约定。 鲁迅 《华盖集·“碰壁”之后》:“底下是请教员开一个会,出来维持的意思的话,订定的时间是当日下午四点钟。”
词语解释:订誓  拼音:dìng shì
盟誓结交。 明 陈汝元 《金莲记·诗案》:“前与 苏子瞻 山河订誓,本为 管 鲍 之交;名位相倾,顿起 孙 庞 之隙。”
词语解释:订谬  拼音:dìng miù
订正谬误。 明 沉鲸 《双珠记·人珠还合》:“愿高明矜作俑,订谬补遗成雅颂,千古知音同翫弄。”
词语解释:订诺  拼音:dìng nuò
言定允诺。 元 袁桷 《叔女许适史氏启》:“立谈璧双,订诺金百。綀裳未备,敢云九十其仪;铁砚可传,行奏三千之牘。”
词语解释:订证  拼音:dìng zhèng
订正、考证。 宋 楼钥 《〈止斋春秋后传左氏章指〉序》:“ 公是 刘先生 敞 权衡《意林》等书,订证尤详。” 明 陈士贤 《〈七修类稿〉序》:“其究心良亦勤矣,詎不足以辅翼经史、订证事理耶?” 清 黎士宏 《〈仁恕堂笔记〉后记》:“ 靖逆侯 张公 曾分书千餘卷,又多所残缺,故篇中率皆凭臆之谈,殊少订证。”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梦幻·汲古阁》:“﹝ 毛子晋 ﹞遂于是年誓愿开雕,每年订证经史各一部,其餘各种书籍,亦由此而成焉。”
词语解释:订补  拼音:dìng bǔ
订正补遗。 清 钱谦益 《徐霞客传》:“其书数万言,皆订补 桑 《经》《注》,及 汉 宋 诸儒疏解《禹贡》所未及。” 清 王先谦 《〈韩非子集解〉序》:“书都二十卷,旧注罕所挥发,从弟 先慎 为之集解,订补闕譌,推究义藴,然后是书釐然可诵。”
词语解释:订稽  拼音:dìng jī
稽考订定。 元 姚燧 《国子司业滕君墓碣铭》:“ 世祖 宾天, 成宗 继序,圜丘请諡,太室升祔,凡厥礼文,酌古损今,皆所订稽。”
词语解释:订考  拼音:dìng kǎo
考核、订正。 宋 文同 《谢赐历日表》:“於是订考灵曜之説,正斗位以无差;造摄提格之书,成岁功而有绪。”
词语解释:订报  拼音:dìng bào
预订报纸
词语解释:订编  拼音:dìng biān
编定。 清 王诒寿 《〈复见心斋诗集〉序》:“属者嗣公子授学士 子搢 学博,以 詒寿 见知于先生,孴其遗草,諉以订编。”
词语解释:订终身  拼音:dìng zhōng shēn
谓男女盟誓结为夫妇,永不负心。《天雨花》第十回:“ 红云 越发多粧点,假作真情説与听,怎生私赠花鞋去,怎生金鐲订终身。”
词语解释:订立  拼音:dìng lì
谓条约、契约或合同等经有关方面协商后用书面形式肯定下来。 清 曾纪泽 《伦敦再致李傅相书》:“而议定各遣使臣赴 藏 视察彼处情形,订立通商章程,仍由中朝批准。” 康濯 《水滴石穿》第五章:“另外一个问题也打算说,可又根据和 张山阳 共同订立的协定而忍住了。”
词语解释:订明  拼音:dìng míng
用书面形式明白约定。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佚闻·戊午科场之案》:“条子者,截纸为条,订明诗文某处所用文字以为记验。凡与考官、房官熟识者皆可呈递。” 清 陈天华 《警世钟》:“独有 英国 在 中国 通商值百抽五,订明在条约上面。” 洪深 《电影戏剧的编剧方法》第八章二:“去年在家,分离的时候,与你订明商酌款项一事,我寄上数函,谅来收到了。”
词语解释:订义  拼音:dìng yì
评议字义。 元 戴良 《汪一诚字箴》:“咨是 汪生 ,受性则灵,闻诗闻礼,復自过庭。今既加巾,製词订义;可以冠裳,媿厥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