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取譬 拼音:qǔ pì
打比方;寻取比喻。《诗·大雅·抑》:“取譬不远,昊天不忒。” 明 张纶 《林泉随笔》:“ 唐 韩子 言医师之用药,匠氏之用木,有如相之用人。其取譬可谓亲且切矣。” 何其芳 《扇上的烟云》:“有时我真慨叹着取譬之难。”词语解释:开譬 拼音:kāi pì
开导劝说。《三国志·吴志·鲁肃传》“ 肃 邀 羽 相见”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吴 韦昭 《吴书》:“ 肃 曰:‘今日之事,宜相开譬。’”《新唐书·张建封传》:“﹝ 建封 ﹞因到贼屯开譬祸福,一日降数千人。” 宋 朱熹 《与王枢密札子》:“拜领钧翰之赐,开譬详悉,爱念良厚。”词语解释:宽譬 拼音:kuān pì
宽慰劝解。《后汉书·冯异传》:“自 伯升 之败, 光武 不敢显其悲戚,每独居,輒不御酒肉,枕席有涕泣处。 异 独叩头宽譬哀情。” 南朝 梁 沉约 《齐故安陆昭王碑文》:“ 世祖 日夜忧怀,备尽宽譬。” 宋 朱熹 《跋刘杂端奏议》:“同志之士,忧之过甚,恐其以是而不能鬱鬱以久也,则姑为是説以宽譬之,是乃忠君爱国之尤者。” 清 戴名世 《袁烈妇传》:“有从姑年八十餘,怜烈妇甚,夜则相从宿,而时时为宽譬之。”词语解释:责譬 拼音:zé pì
用责备的口气晓喻对方。《后汉书·马援传》:“会 隗嚣 用 王元 计,意更狐疑, 援 数以书记责譬於 嚣 。”词语解释:谲譬 拼音:jué pì
委婉地打比方。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谐讔》:“讔者,隐也;遁辞以隐意,譎譬以指事也。”词语解释:切譬 拼音:qiē pì
恰切的比喻。《鹖冠子·能天》:“一在而不可见,道在而不可专。切譬於渊,其深不测,凌凌乎泳澹波而不竭。”词语解释:能近取譬 拼音:néng jìn qǔ pì
谓能设身处地,推己及人。《论语·雍也》:“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刘宝楠 正义:“譬者,喻也;以己为喻,故曰近。” 章炳麟 《菌说》:“独夫为我,即曰贪贼;能近取譬,即曰仁义。”词语解释:设譬 拼音:shè pì
打比方。《礼记·经解》“礼之於正国也,犹衡之於轻重也,绳墨之於曲直也,规矩之於方圆也……君子审礼不可诬以姦诈” 唐 孔颖达 疏:“设譬既毕,故以此言结之。” 严复 《〈英文汉诂〉叙》:“旁行斜上,释以 汉 文,广为设譬,颜曰《英文汉詁》。”词语解释:假譬 拼音:jiǎ pì
犹借喻。《淮南子·要略》:“假譬取象,异类殊形。”词语解释:引譬 拼音:yǐn pì
犹引喻。《淮南子·要略》:“言天地四时,而不引譬援类。”《明史·王省传》:“从容引譬,词义慷慨。” 高云览 《小城春秋》第三章:“ 吴坚 引譬设喻,把‘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即绝对真理’解释给他听。”词语解释:全譬 拼音:quán pì
谓多方晓喻劝导。《南史·任昉传》:“ 齐武帝 谓 昉 伯 遐 曰:‘闻 昉 哀瘠过礼,使人忧之,非直亡卿之寳,亦时才可惜。宜深相全譬。’”词语解释:便譬 拼音:biàn pì
谄媚奉承的佞人。譬,通“ 僻 ”,邪僻。《墨子·尚同中》:“今王公大人之为刑政则反此,政以为便譬。” 孙诒让 间诂:“政与正同。 毕 云:‘譬读如僻。’”词语解释:抑譬 拼音:yì pì
宽解晓喻。《梁书·臧盾传》:“ 盾 居丧五年,不出庐户,形骸枯顇,家人不復识。乡人 王端 以状闻, 高祖 嘉之,敕累遣抑譬。”《南史·袁昂传》:“葬讫,更制服庐于墓次,从兄 彖 常抚视抑譬之。”词语解释:比譬 拼音:bǐ pì
比喻,比方。 清 王夫之 《薑斋诗话》卷二:“徵故实,写色泽,广比譬,虽极鏤绘之工,皆匠气也。” 郭沫若 《题画记》:“好的画确实是比较好题,要打个不十分伦类的比譬吧,就好像好的马比较好骑的那样。”词语解释:慰譬 拼音:wèi pì
抚慰晓喻。《后汉书·梁慬传》:“及至 姑臧 , 羗 大豪三百餘人诣 慬 降,并慰譬遣还故地, 河西 四郡復安。”《南史·宋庐陵孝献王义真传》:“ 武帝 为之悯然慰譬曰:‘受命朝廷,不得擅留。’”词语解释:旨譬 拼音:zhǐ pì
用意和取譬。《晋书·天文志中》:“ 济 ( 蒋济 )旨譬甚切,而君臣不悟,终至败亡。”词语解释:晓譬 拼音:xiǎo pì
犹晓喻,开导。《后汉书·伏隆传》:“ 隆 晓譬曰:‘ 高祖 与天下约,非 刘氏 不王,今可得为十万户侯耳。’”《新唐书·裴度传》:“ 易定 节度使 张璠 卒,军中将立其子 元益 , 度 乃遣使晓譬祸福, 元益 惧,束身归朝。” 黄远庸 《国会蝉蜕之后》:“总统为晓譬之者甚至。”参见“ 晓喻 ”。
词语解释:晓喻 拼音:xiǎo yù
明白劝导,告知。多用于上对下。《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故遣信使晓喻百姓以发卒之事。”《北史·穆崇传》:“ 焕 晓喻逆徒,示以祸福,於是凶党离心,莫为之用。” 宋 苏轼 《书柳子厚〈牛赋〉后》:“故书 柳子厚 《牛赋》,以遗 琼州 僧 道贇 ,使以晓喻其乡人之有知者。”词语解释:敦譬 拼音:dūn pì
规劝晓谕。《南齐书·孝义传·杜栖》:“ 京产 亡,水浆不入口七日,晨夕不罢哭,不食盐菜……时 何胤 、 谢朏 竝隐 东山 ,遗书敦譬,诫以毁灭。”《北齐书·赵郡王叡传》:“﹝ 叡 ﹞十岁丧母……三日水浆不入口。 高祖 与 武明娄皇后 慇懃敦譬,方渐顺旨。” 宋 曾巩 《使相制》:“虽敦譬之甚勤,顾壮怀之难夺。”词语解释:曲譬 拼音:qǔ pì
婉转譬喻。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下·宾白》:“非若他种文字,欲作寓言,必须远引曲譬,藴藉包含。”词语解释:詶譬 拼音:zhòu pì
应答譬解。《资治通鉴·宋明帝泰始二年》:“ 孝祖 具问朝廷消息, 僧韶 随方詶譬,并陈兵甲精强,主上欲委以前驱之任。”词语解释:劝譬 拼音:quàn pì
劝说使之明白。 彭芬 《辛亥逊清政变发源记》第二篇引副都统、总督等《电奏请缓收川路文》:“此种觖望之举,万心齐决,必至不可收拾,非少数人所能劝譬。”词语解释:解譬 拼音:jiě pì
解说譬喻。《后汉书·董卓传》:“寻復欲徙帝於 池阳 黄白城 ,君臣惶惧。司徒 赵温 深解譬之,乃止。”《明史·列女传二·吴氏》:“所亲百方解譬,始食粥,朝暮一溢米。” 尚秉和 《北京政府成立》:“ 廷芳 及 孙大总统 輙温电解譬之,意亦和缓矣。”词语解释:启譬 拼音:qǐ pì
开导晓谕。《资治通鉴·齐高帝建元元年》:“ 王敬则 勒兵殿庭,以板舆入迎帝。太后惧,自帅阉人索得之, 敬则 啟譬令出,引令升车。”词语解释:燕譬 拼音:yàn pì
见“ 燕辟 ”。
词语解释:燕辟 拼音:yàn pì
亦作“ 燕譬 ”。 谓轻慢老师为讲解深义而作的浅近比喻。一说指燕游邪辟。《礼记·学记》:“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 郑玄 注:“燕犹褻也,褻师之譬喻。” 孔颖达 疏:“燕譬废其学者,譬,譬喻也。谓义理鉤深,或直言难晓时,须假设譬喻,然后可解。而堕学之徒,好褻慢笑师之譬喻,是废学之道也。” 陈澔 集说:“燕游邪僻,必惑外诱,得不废其业乎?” 汉 贾谊 《新书·傅职》:“天子燕辟废其学,左右之习诡其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