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鹤警 拼音:hè jǐng
谓鹤性机警。语本《艺文类聚》卷九十引 晋 周处 《风土记》:“鸣鹤戒露,此鸟性警,至八月白露降,流於草上,滴滴有声,因即高鸣相警,移徙所宿处。” 唐 王勃 《梓州郪县兜率寺浮图碑》:“宵汀鹤警,乘鼓吹而齐鸣;晓峡猿清,挟霜鐘而赴节。” 宋 朱敦儒 《鹊桥仙》词:“曲终鹤警露华寒,笑浊世,饶伊做梦。”词语解释:传警 拼音:chuán jǐng
(1).古代礼仪,帝王车驾启行时,左右侍者传声,以示警清道,叫作传警。《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於是皇帝輦出房,百官执职传警。” 司马贞 索隐:“传警者,《汉仪》云:‘帝輦动,则左右侍帷幄者称警’是也。”《汉书·叔孙通传》:“於是皇帝輦出房,百官执戟传警,引诸侯王以下至吏六百石以次奉贺。” 颜师古 注:“传声而唱警。”
(2).传递警报。 沉从文 《从文自传·我所生长的地方》:“落日黄昏时节,站到那个巍然独在万山环绕的孤城高处,眺望那些远近残毁碉堡,还可依稀想见当时角鼓火炬传警告急的光景。”词语解释:夜警 拼音:yè jǐng
夜间警戒。《新唐书·仪卫志下》:“伶工谓夜警为严,凡大驾严,夜警十二曲,中警三曲,五更严三遍。” 唐 吴融 《无题》诗:“鵁鶄夜警池塘冷,蝙蝠昼飞楼阁空。”词语解释:清警 拼音:qīng jǐng
(1).机智敏锐。《三国志·魏志·崔琰传》:“ 卢 清警明理,百鍊不消。”《晋书·王亮传》:“﹝ 王亮 ﹞少清警有才用。”《南史·柳盼传》:“后从祖弟 庄 清警有鉴识。”
(2).旧时帝王出行,清除道路,警戒行人。《艺文类聚》卷二十四引 南朝 梁元帝 《〈忠臣传谏争篇〉序》:“出则清警传路,处则凭玉负扆。”参见“ 清蹕 ”。
(3).清新而警策。 宋 苏轼 《送参寥师》诗:“新诗如玉雪,出语便清警。” 明 袁宏道 《叙姜陆二公同适稿》:“有以事功名而诗文清警者, 姚少师 、 徐武功 是也。” 郑振铎 《插图本中国文学史》第十一章一:“在过于朴实的无玄想的,囿于现实的境地里的作品中,忽然遇见了像 籍 ( 阮籍 )的:‘天地解兮六合开,星辰陨兮日月颓。我腾而上将何怀!’当然会很清警的游心于别一个天地之中的。”
词语解释:清跸 拼音:qīng bì
(1).旧时谓帝王出行,清除道路,禁止行人。《文选·颜延之〈应诏观北湖田收〉诗》:“帝暉膺顺动,清蹕巡广廛。” 李善 注引《汉仪注》:“皇帝輦动,出则传蹕,止人清道。”《周书·儒林传序》:“帝於是服衮冕,乘碧輅,陈文物,备礼用,清蹕而临太学。” 前蜀 花蕊夫人 《宫词》之四二:“扇掩红鸞金殿悄,一声清蹕捲珠帘。” 明 唐顺之 《朝谒长陵》诗:“清蹕传虚谷,灵旗隐洞房。”
(2).借指帝王的车辇。 唐 沉佺期 《奉和圣制幸礼部尚书窦希玠宅》:“不知行漏晚,清蹕尚裴迴。”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一:“ 大名 河朔 之咽喉,或蹔驻清蹕,扬天威以壮军声。”词语解释:机警 拼音:jī jǐng
机智灵敏,对情况的变化觉察得很快。《三国志·魏志·武帝纪》:“ 太祖 少机警,有权数。” 宋 文天祥 《断配典史侯必隆判》:“看来此吏於诸吏中颇机警,而胆最大。”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李昭信相公》:“公短小精敏,机警过人,凡案籍经目,终身不忘,其下属謁见,数语即知其才干。” 茅盾 《一个女性》五:“纵使他是十分机警,此时也不能立刻辨出 琼华 的用意究竟怎样。”词语解释:边警 拼音:biān jǐng
亦作“ 边儆 ”。 边境的警报。 宋 刘克庄 《再和实之》之二:“与君未得便安闲,边警偏能恼涧槃。” 明 朱国祯 《涌幢小品·唐先生》:“然世庙实以边儆怀怒,托此为词。” 郑观应 《盛世危言·铁路上》:“偶有边警,征兵筹餉,朝发夕至,则粮臺可省,兵额亦可酌裁。”词语解释:宵警 拼音:xiāo jǐng
夜间警戒。 明 刘基 《养志斋记》:“翠霞晨飞,玄鹤宵警。” 明 刘基 《九叹》之八:“吠狗宵警兮,行者怒瞋。”词语解释:虚警 拼音:xū jǐng
戒惧,惊惧。 唐 韩愈 《秋怀》诗之五:“离离掛空悲,慼慼抱虚警。” 方世举 注:“大抵警犹惊也,乃慼慼焉时怀怵惕耳。” 明 李东阳 《曰川会诸同年因效韩体》诗:“初心抱虚警,筋力当及斯。前贤勿復道,恐为尔辈嗤。”词语解释:知警 拼音:zhī jǐng
知道警诫。 明 张居正 《答进鲥鲜枢使言进奉骚扰》:“仍选差谨慎小心,勿令多带积猾棍徒,庶奉使者知警,而地方官民,亦戴公之德无穷矣。”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禁抄抢》:“庶豪横有所知警。”词语解释:严警 拼音:yán jǐng
严密警戒。《三国志·魏志·高贵乡公髦传》:“赖宗庙之灵, 沉 业 即驰语大将军,得先严警。” 唐 杜甫 《故武卫将军挽词》诗之一:“严警当寒夜,前军落大星。” 清 昭槤 《啸亭杂录·佟襄毅伯》:“故当时禁籞严警,有终身列部曹而不识 乾清门 者。”词语解释:鞭警 拼音:biān jǐng
马受鞭策而悚动。比喻受人督教而儆戒振奋。 宋 欧阳修 《自岐江山行至平陆驿五言二十四韵》:“腰舆惧倾扑,烦马倦鞭警。” 宋 张耒 《石楼》诗:“平生林野趣,疏放谢鞭警。”词语解释:撤警 拼音:chè jǐng
撤去警备的军队。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十:“时监军 吴延詔 以为时平境安,当无事之际,虚费粮廩,亟令撤警。”词语解释:报警 拼音:bào jǐng
报告危急情况或发出危急信号。 清 李渔 《奈何天·攒羊》:“自从受事以来,探卒时时报警,饥军日日呼庚。” 曹禺 等《胆剑篇》第四幕:“我奉了 文种 大夫之命,在城楼上正装设报警大鼓。”词语解释:新警 拼音:xīn jǐng
清新精辟。 清 梁绍壬 《两般秋雨盦随笔·赵秋舲》:“犹记其《金陵杂诗》十首之二云:‘璧月姮娥镜殿光,六宫学士女儿妆……’议论新警,足以夺目。”词语解释:箴警 拼音:zhēn jǐng
规谏警戒。 宋 阮阅 《诗话总龟后集·达理》:“时其言有躰而无用,故为是诗以箴警之,庶其闻之而有发也。”《明史·李贤传》:“ 景泰 二年二月上正本十策,曰勤圣学,顾箴警,戒嗜慾,絶玩好,慎举措,崇节俭,畏天变,勉贵近,振士风,结民心。”词语解释:烽警 拼音:fēng jǐng
报警的烽火,亦借指战乱。 南朝 梁 任孝恭 《答魏初和移文》:“輒勒缘边境屯戍,各息烽警。旌旗昼卷,刁斗夜停。”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八:“臣解秩时实无烽警。” 清 姚莹 《游揽山记》:“及来 广州 ,值海盗内躪,烽警日闻,足不出者一年。”词语解释:跸警 拼音:bì jǐng
谓警卫帝王出巡。 明 朱鼎 《玉镜台记·召太真》:“怎能彀跨天潢、剪巨鲸,怎能彀斩荆棘、清蹕警,怎做得幃幄謨谋能决胜,揽轡登车天下平。”词语解释:巡警 拼音:xún jǐng
(1).亦作“ 巡儆 ”。巡查警戒。《梁书·萧范传》:“﹝ 范 ﹞迁卫尉卿,每夜自巡警, 高祖 嘉其劳苦。” 唐 元稹 《茅舍》诗:“防虞集邻里,巡警劳昼夜。”《元典章新集·刑部·防盗》:“路府州县捕捉盗官,督责应捕官兵,时常巡儆者。”《东周列国志》第六四回:“ 范匄 使 赵 荀 两家之军,协守南关二重, 韩无忌 兄弟,协守北关二重, 祁午 诸人,周围巡儆。”《上海小刀会起义史料汇编·防堵始末》:“乃假 严州 营兵号衣,照常巡警。”
(2). 清 末及 民国 时对警察的称谓。《清史稿·兵志二》:“﹝ 光绪 ﹞二十九年,从 徐世昌 等言,以緑营挑改巡警。” 鲁迅 《华盖集·牺牲谟》:“先行脱下了也不妥当,一则不太雅观,二则恐怕巡警要干涉。” 老舍 《赵子曰》第二:“虽然只是初冬的天气,却已经把站街的巡警冻得缩着脖子往避风阁里跑了。”词语解释:开警 拼音:kāi jǐng
(1).开悟警戒。 隋炀帝 《宝台经藏愿文》:“人能弘法,非道弘人。恕己深恩,即是自为。今陈此意,乃似执著。若不开警,则不深固。” 宋 魏了翁 《跋陈了斋责沉》:“又以理之最切近者开警后学。”
(2).聪明敏锐。 宋 陈亮 《送诸生赴补序》:“谓 卢子 曰:‘子以通爽往。’谓 陈子 曰:‘子以惇谨往。’谓 何子 曰:‘子以开警往。此子之资而非学也,求学於夫子而不子告者,他日吾将问之。’”词语解释:称警 拼音:chēng jǐng
有战事警报。《三国志·魏志·武文世王公传论》“为法之弊,一至于此乎” 裴松之 注引 晋 孙盛 《魏氏春秋》:“今则不然,或任而不重,或释而不任,一旦疆埸称警,关门反拒,股肱不扶,胸心无衞。”词语解释:超警 拼音:chāo jǐng
谓文辞之高超警策。 清 钮琇 《觚賸·棉邨丽句》:“余见其年姿韶令,辞笔超警。”词语解释:盗警 拼音:dào jǐng
亦作“盗警”。 谓发生盗贼劫掠事件。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三·郝氏遇仙》:“ 霸州 郝恭定 公母 李太夫人 ,户部侍郎 杰 之配也。孕公时,家有盗警,夫人仓卒坠楼伤股。”《清史稿·职官志三》:“ 光绪 三十年,以 淮 徐 盗警,改置巡抚。” 陈明韬 《卧虎令传奇》六:“这年冬天, 三水县 发生了盗警。”词语解释:燕警 拼音:yàn jǐng
指古时北疆报警的烽火台。 唐 殷尧藩 《李节度平虏诗》:“ 燕 警无烽清朔漠, 秦 文有宝进 蓝田 。”词语解释:武警 拼音:wǔ jǐng
配备武器的警察
武装警察部队词语解释:行警 拼音:xíng jǐng
(1).执行警跸。 南朝 梁武帝 《登北顾楼诗》:“歇驾止行警,廻舆暂游识。”
(2).即巡警。 巴金 《还魂草》一:“那个穿制服带手枪的行警还在门外查看防空证。”词语解释:外警 拼音:wài jǐng
谓外敌攻袭的警讯。《宋书·孝武帝纪》:“自今刺史守宰,动民兴军,皆须手詔施行。惟边隅外警,及姦衅内发,变起仓卒者,不从此例。” 严复 《原强续篇》:“又窃尝谓百十年来 中国 之至不幸,其兵所相与磨礱者,皆内地乌合之土匪,即遇外警,皆不外西洋之偏师,扣关搪呼,求得所愿而遂止。”词语解释:奇警 拼音:qí jǐng
(1).谓机敏出众。《宋史·王珪传》:“ 珪 弱岁奇警,出语惊人。”
(2).指文字或言论含义新颖、深切。 清 赵翼 《瓯北诗话·白香山诗一》:“中 唐 诗以 韩 、 孟 、 元 、 白 为最。 韩 孟 尚奇警,务言人所不敢言。” 鲁迅 《彷徨·孤独者》:“他议论非常多,而且往住颇奇警。”词语解释:寇警 拼音:kòu jǐng
敌军入侵的警报。《后汉书·祭彤传》:“自是 匈奴 衰弱,边无寇警, 鲜卑 、 乌桓 并入朝贡。” 三国 魏 高堂隆 《谏明帝疏》:“若有寇警,则臣惧版筑之士,不能投命虏庭矣。” 清 昭槤 《啸亭杂录·缅甸归诚本末》:“将来 缅甸 设有寇警,必另求援兵,不应则失统御之体,应之则苦师旅之烦,恐鞭长莫及,反难善处。”词语解释:规警 拼音:guī jǐng
亦作“ 规儆 ”。 规劝警戒。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七:“ 杜陵 《冬狩行》曰:‘草间狐兔尽何益,天子不在 咸阳宫 。’规警将帅也。”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四:“次作《諭民诗》五十絶,不事风雅,皆流俗易晓之语,俾之讽咏,以申规警。” 宋 吴聿 《观林诗话》:“虽无规儆之风,亦无佞諛之辞,独敍叨冒愧惭而已。”词语解释:息警 拼音:xī jǐng
不再告警。谓平静无战事。《魏书·蠕蠕传》:“ 阿那瓌 镇卫北藩,御侮朔表,遂使 阴山 息警, 弱水 无尘。” 唐太宗 《赐郑元璹书》:“知公已共可汗结和,遂使边亭息警,烽火不燃。” 明 张居正 《答应天抚院宋阳山言防倭》:“近年海寇息警,人心颇懈,僕窃以为忧。”词语解释:凄警 拼音:qī jǐng
凄哀警策。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三:“《太常引》云:‘梦也不分明,又何必催教梦醒!’亦颇凄警,然意境已落第二乘。”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五:“‘眉语目成’四字,不免熟俗,此偏运用凄警,抒写忧思,自不同泛常艳语。”词语解释:诫警 拼音:jiè jǐng
警戒。 唐 杜牧 《唐故岐阳公主墓志铭》:“自主降于尚书,壁絶外之,初怒中笑,后皆敬畏,累圣亦指示主德以诫警之。”词语解释:贼警 拼音:zéi jǐng
指贼人进犯的警报、消息。《水浒传》第一○五回:“一闻贼警,先是声张得十分凶猛,使士卒寒心,百姓丧胆。” 明 吾丘瑞 《运甓记·缄报平安》:“前日欲差 陶旺 回去,探候母亲消息,因有贼警,是以稍迟。” 清 潘锺瑞 《苏台麋鹿记》卷下:“贼警迫,即招义勇将从官军,后事未集而城失。”词语解释:刑警 拼音:xíng jǐng
刑事警察的简称。 王亚平 《刑警队长》:“刑警队长 陈忠平 是不怎么爱喝酒的男人。”《人民日报》1983.4.26:“ 台湾 的‘黑社会’组织不但有,而且多,他们有刀有枪,与刑警勾结,开赌场,搞非法活动。”词语解释:辽警 拼音:liáo jǐng
指 辽 地的警报。 明 张居正 《答阅视汪司马南溟书》:“ 辽 警方殷,借公威重震慴。”词语解释:军警 拼音:jūn jǐng
(1).军事警报。《晋书·毛穆之传》:“ 穆之 以为戍在近畿,无復军警,不宜加节,上疏辞让。”
(2).士兵与警察。 茅盾 《秋收》三:“离开 老通宝 的村坊约有六十多里远的一个繁盛的市镇上就发生了饥饿的农民和军警的冲突。”词语解释:兵警 拼音:bīng jǐng
军队和警察。 鲁迅 《南腔北调集·论“赴难”和“逃难”》:“现在 中国 的兵警尚且不抵抗,大学生能抵抗么?”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二篇第二章第三节:“这用现代语译出来,就是农政部、陆军部、司法部(或者警察厅)。这就是说不仅把 徐 土疆理了起来,还在那儿组织了政府,组织了常备兵警来镇守。”词语解释:风警 拼音:fēng jǐng
警报。 清 薛福成 《滇缅分号大概情形疏》:“ 英 人用 印度 武员之谋,窥逼近界,以至沿边骚动,风警频仍。” 词语解释:乘警 拼音:chéng jǐng
在旅客列车上维持治安的警察。《花城》1981年第6期:“她身后站着一个乘警。”词语解释:风尘之警
谓兵乱之警报和惊忧。《汉书·终军传》:“边境时有风尘之警,臣宜被坚执鋭,当矢石,启前行。”《新唐书·马周传》:“若人既劳,而用之不息,万一中国水旱,而边方有风尘之警,狂狡窃发,非徒旰食晏寝而已。” 明 沉德符 《野获编·河漕·徐州》:“仅一宪臣居城中,称兵使者,而一参戎同事,所部兵止数百人,脱有风尘之警,立见瓦裂。”亦作“ 风尘之惊 ”。 王闿运 《振威将军张君墓志铭》:“归葬时,东夷有风尘之惊,廷臣諠嚣,仓黄促战。”词语解释:变警 拼音:biàn jǐng
发生变乱的信息。《宋史·滕宗谅传》:“况变警之来,近在禁掖,诚愿修政以禳之,思患以防之。”词语解释:聪警 拼音:cōng jǐng
聪明机警。《南史·沉炯虞荔等传论》:“ 傅縡 聪警特达,才气自负。”《旧唐书·文苑传上·王勃》:“ 勃 聪警絶众,于推步历算尤精。”《宋史·宋绶传》:“ 綬 幼聪警,颇有奇骨。”词语解释:预警 拼音:yù jǐng
指事先觉察可能发生某种情况的感觉。 郑振铎 《家庭的故事·猫》:“没有看见小猫,在小园里找了一遍,也不见。心里便有些亡失的预警。” 郑振铎 《取火者的逮捕》三:“他有一种说不出的恐怖的预警。”词语解释:韶警 拼音:sháo jǐng
犹聪明伶俐。《新唐书·后妃传上·上官昭容》:“ 婉儿 始生,与母配掖廷。天性韶警,善文章。”词语解释:谨警 拼音:jǐn jǐng
严谨戒备。《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李悝 警其两和曰:‘谨警敌人,旦暮且至击汝。’”词语解释:设警 拼音:shè jǐng
谓预施告诫。 宋 程大昌 《考古编·象刑四》:“象者,假设也。从假设者以名其刑,似举影明形,不本其本,何也?曰,此所以见圣人期无刑之意也。及其未用而设警以先,则不待入畏而后知畏也。”词语解释:路警 拼音:lù jǐng
指铁路上维持秩序、保护交通安全的警察。 杨朔 《大旗》:“路警拦住他问:‘包里什么东西?打开来看看!’”词语解释:交警 拼音:jiāo jǐng
互相警戒。 唐 元稹 《令狐楚等加阶制》:“爰因进等之詔,用申交警之词。各竭乃诚,同厎於道。”词语解释:驯警 拼音:xùn jǐng
驯顺而又警觉。 明 谢肇淛 《五杂俎·物部一》:“今朝廷午门立仗及乘舆卤簿皆用象,不独取以壮观,以其性亦驯警,不类它兽也。”词语解释:遒警 拼音:qiú jǐng
刚健警策。词语解释:企警 拼音:qǐ jǐng
谓肃然起敬。 宋 王安石 《答孙长倩书》:“某将企警嗟慕之不遑,於教诲乎何敢!”词语解释:门警 拼音:mén jǐng
守门的警察。词语解释:干警 拼音:gàn jǐng
公安、检察、司法部门的干部和警察。《人民日报》1981.8.5:“ 南充 地区受灾县的公安机关,组织了628名干警参加抗洪救灾。”《人民日报》1984.5.27:“但是目前检察机关人员不足,工作条件较差,检察队伍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同形势和任务的要求还有差距,极少数检察干警还有违法乱纪行为。”词语解释:释警 拼音:shì jǐng
解除警戒。谓安宁无事。《文选·张协〈七命〉》:“丹冥投烽,青徼释警。” 张铣 注:“青徼,东方;谓 吴 已平,释捨戍候,不用卒也。”词语解释:慧警 拼音:huì jǐng
聪明机警。 清 王韬 《淞滨琐话·画船纪艳》:“叟见其性情慧警,教以作诗之旨。”词语解释:法警 拼音:fǎ jǐng
法院中担任逮捕或押送犯人,传唤当事人、证人和维持法庭秩序等职务的人员。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三部二十:“门外那个法警迈着规律的步子,迟缓地走过来,然后又慢慢走过去。” 茅盾 《手的故事》十四:“同在这时候,四个保安队,二个法警,簇拥着 张不忍 夫妇到县公署去了。”词语解释:海警 拼音:hǎi jǐng
海上的警报。 清 魏源 《〈圣武记〉叙》:“晚侨 江 淮 ,海警飈忽,军问沓至。”词语解释:火警 拼音:huǒ jǐng
成灾的与不成灾的失火事件。词语解释:灵警 拼音:líng jǐng
(1).空灵精妙。 清 王夫之 《薑斋诗话》卷二:“若 刘伯温 之思理…… 汤义仍 之灵警,絶壁孤騫,无可攀躡,人固望洋而返。”
(2).灵敏机警。 清 徐瑶 《太恨生传》:“大率女之为人,性殊灵警,而严於举止。” 叶圣陶 《晨》:“ 黄老太 的小媳妇想到这里,对自己的灵警颇为高兴。”词语解释:察警 拼音:chá jǐng
察看警戒。《宋史·蔡挺传》:“申飭属县严保伍,得居停姦盗者数人,弛其宿负,补为吏,使之察警,盗每发輒得。”词语解释:探警 拼音:tàn jǐng
负责治安、探事的警察。 叶紫 《杨七公公过年》五:“一直等到第五天的早上,突然地,厂方请来了一大批的探警,将罢工委员会包围起来。”词语解释:戒警 拼音:jiè jǐng
亦作“ 戒儆 ”。 警戒。 明 刘基 《〈唱和集〉序》:“纵不能救当时之失,而亦可以垂戒警于后世。” 明 沉鲸 《双珠记·刑逼成招》:“为营长辖众兵,朝夕铜鱼常戒儆。”词语解释:惩警 拼音:chéng jǐng
亦作“ 惩儆 ”。
(1).儆戒,鉴戒。《晋书·王恭传》:“﹝ 庾楷 ﹞遣子 鸿 説 恭 曰:‘ 尚之 兄弟,专弄相权,欲假朝威贬削方镇,惩警前事,势转难测。及其议未成,宜早图之。’”
(2).惩罚之以示警戒。 清 夏燮 《中西纪事·猾夏之渐》:“部议所云……不能拔其传教之根株,而但举此曖昧无凭之端,以示惩警。” 曹亚伯 《黄花岗之役》:“亟宜查照报律,永远停版,以示惩儆。”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清方档案·清吏条陈》:“请我皇上乾刚独断,从重治罪,庶几可以肃纪律而示惩儆。”词语解释:敕警 拼音:chì jǐng
犹警戒。《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嘉祐元年》:“知諫院 范镇 言:‘近日彗出东方,孛於七星,其色正白。七星主急兵,色白亦主兵。陛下宜与大臣相敕警以求消復之术。’”词语解释:旗警 拼音:qí jǐng
旗籍巡警。 叶遐庵 《辛亥宣布共和前北京的几段逸闻》:“即日遣散旗警,人心始安。”词语解释:枷警 拼音:jiā jǐng
上枷示警。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禁打架》:“遇有打架之人,立将凶器一併拿获,稟官究责枷警。”词语解释:晏开之警 拼音:yàn kāi zhī jǐng
有寇警则门开得晚。形容时世不安宁。《后汉书·耿国传》:“令东扞 鲜卑 ,北拒 匈奴 ,率厉四夷,完復边郡,使塞下无晏开之警。” 李贤 注:“晏,晚也。有警急则开门晚也。”词语解释:民警 拼音:mín jǐng
人民警察的简称。《人民日报》1988.11.16:“一个合同制民警的责任。”词语解释:岗警 拼音:gǎng jǐng
站岗的警察。词语解释:提警 拼音:tí jǐng
提醒,警戒。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大内》:“殿上常列禁卫两重,时刻提警,出入甚严。” 元 刘壎 《隐居通议·理学一》:“斯时也,儻有名师能举二先生之説,开发提警,安知不於道有进邪?”词语解释:水警 拼音:shuǐ jǐng
水上警察。 萧乾 《国外·坐船犯罪记》:“那个水警由上峰授意,居然向前赶我们了。”词语解释:惮警 拼音:dàn jǐng
戒惧。《尚书大传》卷三:“战者,惮警之也。”词语解释:精警 拼音:jīng jǐng
精妙警辟。《明史·文苑传二·徐祯卿》:“ 禎卿 体癯神清,诗鎔鍊精警,为 吴中 诗人之冠。”《平山冷燕》第十八回:“见二人下笔如神,无不精警,看了十分欢喜。” 秦牧 《艺海拾贝·一字师》:“一大段文字使我们受到感染,而在那段文字中出现一两句极其精警的句子,用了非常动人的字眼的时候,给我们的感染才突然达到了高峰。”词语解释:税警 拼音:shuì jǐng
税务警察。《诗刊》1977年第8期:“菜刀在手亮锃锃,砍翻吃人税警。”词语解释:谣警 拼音:yáo jǐng
谣传警报。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各省起义·四川起义清方档案》:“窃八月以来, 四川 謡警渐希。”词语解释:员警 拼音:yuán jǐng
警察人员。例如:三名便衣员警在案发后立即离开现场。词语解释:告警 拼音:gào jǐng
报告发生紧急情况,请求加强戒备或援助。《南齐书·武帝纪》:“守宰禄俸,盖有恒准,往以边虞告警,故沿时损益。” 清 李渔 《奈何天·计左》:“近日又因北方告警,特赐上方之剑,假以便宜,合我星驰赴勦。”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诗话下·孔宥函太仆诗》:“ 皖 水东偏方告警,援军早晚下 洪都 。” 曹禺 《王昭君》第五幕:“胡笳与鼓声逐渐由缓至紧,从远处传来,它们在告警。”词语解释:狗吠之警 拼音:gǒu fèi zhī jǐng
见“ 狗吠之惊 ”。
词语解释:狗吠之惊 拼音:gǒu fèi zhī jīng
谓小惊忧。《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今中国无狗吠之惊,而外累於远方之备,靡敝国家,非所以子民也。”亦作“ 狗吠之警 ”。《汉书·严助传》:“今方内无狗吠之警,而使陛下甲卒死亡,暴露中原。”词语解释:申警 拼音:shēn jǐng
警戒;儆戒。《南史·梁吴平侯景传》:“修葺城垒,申警边备,理辞讼,劝农桑。” 清 曾国藩 《李勇毅公神道碑铭》:“部署麤定,适 胡文忠公 以母丧奉詔起復,相与申警简练,而 湘 军復振。” 梁启超 《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四章第三节:“﹝ 孔子 ﹞於《春秋》特著以元统天以天信之之义…… 孔子 盖深察夫据乱时代之人类,其宗教迷统君念甚强也,故利用之而申警之。”词语解释:港警 拼音:gǎng jǐng
港口上维持秩序、保护运输安全的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