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二十三梗上声 [měng][jìng,形词][详注1][《廣韻》獸似狐,有翼。《集韻》飛狐也。][详注2][详注3]


注1:睛 音请。《字林》眳睛,不悦目貌。又音阱。与睁同。
注2:冥 《集韻》《韻會》母迥切《正韻》母耿切,銘上聲。《詩·小雅》無將大車,維塵冥冥。無思百憂,不出于熲。《朱註》冥冥,昏晦也
注3:囧 音憬。《说文》窗牖丽廔闿明,象形。 又伯囧,人名。周太仆。正本作囧,俗讹作炯。见《书·囧命》。 又与炯同。《韩愈诗》虫鸣室幽幽,月吐窗囧囧。《注》囧囧犹炯炯也。炯从火囧。
共167,分3页显示   1  2  3 下一页
首字词组
警跸警世警联警犬警鼓警备区警视警劝
警露警省警察警惧警迈警区警士警拔
警策警觉警告警卫警候警司警署警政
警夜警昏警众警夜钟警发警卡警呵警拗
警句警敏警吏警场警遒警备警员警报器
警戒警乘警动警宵警粉警勇警唱警抑
警报警捕警巡警惕警彗警励警利警捍
警急警语警厉警闻警唬警勖警勉警拂
警柝警逻警边警长警新警固警卫员警扰
警枕警悟警旦警角警号警策辞警务警敕

词语解释:警跸  拼音:jǐng bì
古代帝王出入时,于所经路途侍卫警戒,清道止行,谓之“警蹕”。《史记·淮南衡山列传》:“ 厉王 以此归国益骄恣,不用 汉 法,出入称警蹕,称制,自为法令,拟於天子。” 晋 崔豹 《古今注·舆服》:“警蹕,所以戒行徒也。 周 礼蹕而不警。 秦 制出警入蹕,谓出军者皆警戒,入国者皆蹕止也,故云出警入蹕也。至 汉 朝 梁孝王 ,王出称警,入称蹕,降天子一等焉。一曰,蹕,路也,谓行者皆警於涂路也。” 清 黄遵宪 《不忍池晚游诗》:“前呼后拥萧萧马,犹记将军警蹕声。”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三卷第二九章:“他同戎政大臣商定,从京营中挑选三千精兵,从后天黎明时起沿途‘警跸’。”
词语解释:警露  拼音:jǐng lù
因白露降临而相警戒。相传鹤性机警,“至八月白露降,流於草上,滴滴有声,因即高鸣相警,移徙所宿处,虑有变害”。见《艺文类聚》卷九十引 晋 周处 《风土记》。后因以“警露”作为咏鹤的典故。 唐 骆宾王 《初秋登王司马楼宴赋得同字》:“鸿飞渐陆,流断吹以来寒;鹤鸣在阴,上中天而警露。” 唐 骆宾王 《送王赞府上京参选赋得鹤》:“虚心恒警露,孤影尚凌烟。” 唐 皇甫湜 《鹤处鸡群赋》:“安知警露之质,岂诚凌云之意。”
词语解释:警策  拼音:jǐng cè
(1).谓以鞭策马。 三国 魏 曹植 《应诏》诗:“僕夫警策,平路是由。”
(2).引申为督教而使之儆戒振奋。 宋 叶适 《上宁宗皇帝札子》之二:“若今所委付果已得人,尤宜晓夕用心,事事警策,件件理会。” 谢觉哉 《不惑集·学习常谈》:“因而时常要把这些教训来警策自己。”
(3).形容文句精炼扼要而含义深切动人。亦指精炼扼要而含义深切动人的文句。《文选·陆机〈文赋〉》:“文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 李善 注:“以文喻马,言马因警策而弥骏,以喻文资片言而益明也。驾之法,以策驾乘,今以一言之好,最於众辞,若驱驰,故云‘警策’。”《宋史·隐逸传上·魏野》:“ 野 为诗精苦,有 唐 人风格,多警策句。” 孙犁 《澹定集·读一篇散文》:“ 苏轼 《潮州韩文公庙碑》第一句‘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是有名的警策之句。”
词语解释:警夜  拼音:jǐng yè
谓夜间警戒。《文选·张衡〈西京赋〉》:“卫尉八屯,警夜巡昼。” 薛综 注:“昼则巡行非常,夜则警备不虞也。” 唐 张读 《宣室志》卷三:“中使谓 詵 曰:‘此警夜之兵也,子疾去,无犯严禁。’” 清 孔尚仁 《享金簿·题跋·刁斗》:“刁斗, 汉 器也,曲柄三足,军中用以炊饭,亦可警夜。”
词语解释:警句  拼音:jǐng jù
警策动人的语句。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诺皋记上》:“ 郭代公 尝山居,中夜有人面如盘,瞚目出於灯下。公了无惧色,徐染翰题其颊曰:‘久戍人偏老,长征马不肥。’公之警句也,题毕吟之,其物遂灭。”《红楼梦》第三八回:“通篇看来,各有各人的警句。” 袁鹰 《悲欢·不灭的诗魂》:“诗人 闻一多 有过警句:‘诗歌是鼓,今天的 中国 是战斗的年代,需要鼓,诗人就是鼓手。’”
词语解释:警戒  拼音:jǐng jiè
(1).告戒使之注意。《周礼·天官·宰夫》:“正岁则以灋警戒羣吏,令脩宫中之职事。” 郑玄 注:“警,勑之言。”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铭箴》:“夫箴诵於官,铭题於器,名目虽异,而警戒实同。” 夏征农 《一篇嫁女人的帐》:“这种赤膊鬼,如果不警戒他一次,真要无法无天的。”
(2).警惕防备。《荀子·议兵》:“用百里之国,则将有千里之听;用千里之国,则将有四海之听;必将聪明警戒,和传而一。”《汉书·王尊传》:“往者 南山 盗贼阻山横行,剽劫良民,杀奉法吏,道路不通,城门至以警戒。。” 宋 晁补之 《代谢求亲启》:“某女方妙年龄,未闲警戒,采苹南涧,虽法度之可追;如 舜 同车,顾德音之未著。”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二九章:“由于昨天的猜想, 道静 对这个人开始有了一点儿警戒。”
(3).犹警卫。戒备以防意外的人。 沙汀 《磁力》:“她是那阿哥安置在母亲旁边的警戒。” 柳青 《铜墙铁壁》第十三章:“ 疤虎 说那是村里的敌人派出去的警戒。”
词语解释:警报  拼音:jǐng bào
(1).危急情况的报告或信号。 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四:“时警报益亟,有郎官 侯懋 、 李几 凡三人者……私相谓曰:‘使敌一不可避,得相与匿於是,宜死生以之。’” 明 归有光 《上总制书》:“其闻风效尤者,日增月益。警报汹汹,滋不可闻。” 郭光 《英雄列车》:“你们没有听见枪声么?那就是水库上放的警报啊!水库决口了!”
(2).提醒人的消息。 明 汤显祖 《还魂记·写真》:“那梦里书生,曾折柳一枝赠我。此莫非他日所适之夫姓 柳 乎?故有此警报耳!” 鲁迅 《华盖集续编·记“发薪”》:“下午在中央公园里和G君做点小工作,突然得到一位好意的老同事的警报,说部里今天发给薪水了。”
词语解释:警急  拼音:jǐng jí
危急。《六韬·绝道》:“凡帅师之法,当先发远候,去敌二百里,审知敌人所在。地势不利,则以武衝为垒而前,又置两踵军於后,远者百里,近者五十里,即有警急,前后相救。” 唐 杜甫 《夕烽》诗:“照 秦 通警急,过 陇 自艰难。” 清 李渔 《奈何天·密筹》:“目下边报警急,若要打仗,我们是不去的。”
词语解释:警柝  拼音:jǐng tuò
警夜时敲击以报更的木梆。 唐 苏颋 《奉和圣制登太行山中言志应制》:“晓巖中警柝,春事下蒐田。” 宋 彭龟年 《寿张京尹》诗:“三年尹王都,警柝清夜眠。” 明 梁储 《劝止临幸疏》:“而直庐拱卫官军万餘,警柝之声,夜以达旦。”
词语解释:警枕  拼音:jǐng zhěn
用圆木做的枕头,熟睡则欹动,容易觉醒。《礼记·少仪》“茵、席、枕、几、熲” 汉 郑玄 注:“熲,警枕也。” 孔颖达 疏:“云颖警枕也者,以经枕外别言颖,颖是颖发之义,故为警枕。”《资治通鉴·后梁均王贞明五年》:“ 鏐 自少在军中,夜未尝寐,倦极则就圆木小枕,或枕大铃,寐熟輒欹而寤,名曰‘警枕’。”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警枕》:“ 钱武肃王 用警枕, 司马温公 亦用警枕。兴王贤相,勤劳正相同也。”
词语解释:警世  拼音:jǐng shì
谓警告世人。 宋 周密 《癸辛杂识别集·二僧入冥》:“天理果报之事,未有昭昭如此事者,故书之以警世云。” 明 归有光 《〈卓行录〉序》:“所以扶翊纲常,警世励俗,则一而已矣。”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六》:“然神道设教,使人知畏,亦警世之苦心。” 萧乾 《南德的暮秋·十月十五日》:“村人于是向天许愿,说每逢十年全村必演一季警世的宗教戏。”
词语解释:警省  拼音:jǐng shěng
警戒省察;警悟自省。《论语·子张》“是以君子恶居下流” 宋 朱熹 集注:“ 子贡 此言,欲人常自警省,不可一置其身於不善之地,非谓 紂 本无罪而虚被恶名也。”《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七:“你有三大难,今将近了,时时宜自警省。” 蔡锷 《护国军政府布告》:“曾不警省,益復放横,骄弄权威,脇肩廊庙。”
词语解释:警觉  拼音:jǐng jué
(1).警醒觉悟;警醒发觉。《阿毘达磨俱舍论·分别根品二》:“作意谓能令心警觉,胜解谓能於境印可。” 明 朱有燉 《豹子和尚》:“跳过人家墙,有些人警觉了,番身又跳出墙来。” 毛泽东 《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因为犯了错误,他们可能有所警觉,以后不再犯这类错误。”
(2).警惕并感觉敏锐。 鲁迅 《华盖集·并非闲话》:“凡事无论大小,只要和自己有些相干,便不免格外警觉。” 巴金 《家》二九:“‘有人来了!’ 觉民 忽然警觉地说,拉着 觉慧 要走。” 魏巍 《东方》第四部第三章:“这 郭祥 在长期游击战争的生活里,养成了一种异常警觉的习惯。”
词语解释:警昏  拼音:jǐng hūn
犹警夜。 唐 李庾 《两都赋》:“至乃辨晓警昏,主在金吾;皷列六条,外传通衢。”
词语解释:警敏  拼音:jǐng mǐn
机警敏捷。《新唐书·方技传·王远知》:“ 远知 少警敏,多通书传,事 陶弘景 ,传其术,为道士。”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孙逖》:“ 逖 , 博州 人。幼而有文,属思警敏,援笔成篇。”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史料二·慈安皇太后圣德》:“ 西宫太后 性警敏,鋭於任事。”
词语解释:警乘  拼音:jǐng chéng
警戒车乘;为车乘警卫。《文选·曹植〈洛神赋〉》:“腾文鱼以警乘,鸣玉鸞以偕逝。” 李善 注:“文鱼有翅能飞,故使警乘。警,戒也。” 吕延济 注:“既是水神,故文鱼为之警乘也。”
词语解释:警捕  拼音:jǐng bǔ
(1).戒备和搜捕。《元典章·吏部五·捕盗官给由例》:“路府州县达鲁花赤管民正官,常切用心警捕,毋致盗贼生发。”《元典章·礼部二·巡检公服》:“巡检之名品,係流外之职,所掌从九品印信,专以警捕盗贼,不为不重,合依前例,准令製造。”
(2).泛指警察事务。 康有为 《上清帝第六书(应诏统筹全局折)》:“每县设民政分局督办,派员会同地方绅士治之;除刑狱赋税暂时仍归知县外,凡地图、户口、道路、山林、学校、农工、商务、卫生、警捕,皆次第举行。”
词语解释:警语  拼音:jǐng yǔ
警策动人的语句。 宋 岳珂 《桯史·稼轩论词》:“余曰:‘前篇豪视一世,独首尾二腔,警语差相似。’”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冯侣笙诗》:“《苍梧留别邓星槎》云:‘与我相同惟宦况,赢君如许是乡愁。’皆为集中警语。” 秦牧 《艺海拾贝·“果王”的美号》:“读 马克思 这些警语,尤其觉得意味深长。”
词语解释:警逻  拼音:jǐng luó
警戒巡逻。 元 傅若金 《送孔学文之湘乡州判》诗:“五兵閒警逻,千耦乐耘耔。”《元史·郑温传》:“ 天泽 命 温 统四千人,警逻 钓鱼山 。”
词语解释:警悟  拼音:jǐng wù
(1).警觉领悟;机敏领会。 汉 王充 《论衡·艺增》:“增其语,欲以惧之,冀其警悟也。”《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二:“﹝ 铁生 ﹞心中想着 卧师 所言祸福之报,好生警悟。” 艾芜 《夜归》:“ 康少明 忽然警悟出了,原因一定出在他的脸上。”
(2).告戒使觉悟;警戒醒悟。《旧唐书·郝处俊传》:“且天降灾异,所以警悟人君。其变苟实,言之者何罪?”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九:“ 张无垢 贬 南安 ,凡十有四年。寓处僧舍,未尝出户,其一话一言,举足为法,警悟后学宏矣。”
(3).机敏聪慧。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赏誉》:“ 林公 云:‘见 司州 警悟交至,使人不得住,亦终日忘疲。’” 宋 范仲淹 《忠献范公墓志铭》:“公警悟过人,挺然国器。”《金史·纳合椿年传》:“初置 女直 字,立学官於 西京 , 椿年 与诸部儿童俱入学,最号警悟。”
词语解释:警联  拼音:jǐng lián
(1).颈联的别称。此联以变化能出新意为胜,故称。 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丽人杂记》:“﹝《遯斋闲览》云﹞ 东坡 即席戏作八句,其警联云:‘圣善方当而立岁,乃翁已及古稀年。’” 宋 魏庆之 《诗人玉屑·律诗·金针诗格》:“第三联谓之‘警联’,欲似疾雷破山,观者骇愕,搜索幽隐,哭泣鬼神。”
(2).诗歌中字句精炼、含义深刻的一联。《说郛》卷六九引 宋 俞成 《萤雪丛说·辨〈滕王阁序〉落霞之说》:“ 王勃 作《滕王阁序》,中间有‘落霞与孤鶩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之句,世率以为警联。” 明 叶盛 《水东日记·姚荣公小像》:“ 刘原博 尝见 姚荣公 小像,仅寸许,周遭皆书公诗句警联。” 明 李诩 《戒庵老人漫笔·斑般字韵诗》:“于是往復各五首,中多警联。”
词语解释:警察  拼音:jǐng chá
(1).警戒监察。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蓝摩国》:“野象羣行,採花以散,冥力警察,初无间替。”《新五代史·史弘肇传》:“ 弘肇 出兵警察,务行杀戮,罪无大无小皆死。” 宋 陆游 《南唐书·卢郢传》:“ 后主 命 韩德霸 为都城烽火使,警察非常。”
(2).警惕省察。 宋 王巩 《甲申杂记》:“ 赵清献 每夜静焚香於庭,具言自晨兴至夕,凡与人言及所奏事,与其所为事,谆谆以告诸天。或问之,则曰:‘苟欺其心,则靦於语言,其敢告诸上帝乎?乃所以自警察也。’” 明 陈敬宗 《题晦庵先生书简墨迹卷后》:“乃知先生虽已造大贤之域,亦有资於警察涵养之功也。” 清 金埴 《不下带编》:“一分权势,一分造孽,非必自造也,代之者众矣! 莲师 棒喝,当路者可不时时警察乎!”
(3).国家为维持社会秩序而设置的武装性质的治安力量。亦指构成这种力量的人员。 梁启超 《灭国新法论》:“夫警察为统治之要具,昔无今有。” 刘半农 《卖萝卜人》诗:“警察忽然发威,将他撵出门外。” 王西彦 《古城的忧郁·蹂躏》:“我们当警察的是维持治安,维持 中国 人。”
词语解释:警告  拼音:jǐng gào
(1).告诫,使警觉。 前蜀 杜光庭 《司徒青城山醮词》:“恐臣过咎所招,仙岳降异常之兆;灾蒙所袭,神峯垂警告之祥。” 宋 叶适 《与交代启》:“智者之后,利而易循;拙者之初,钝而难习。或可施於警告,愿勿弃於疏庸。”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三:“‘小声点’。他生怕让人听去,警告地说:‘隔墙有耳。’”
(2).对有错误或不正当行为的人、团体、国家提出告诫,使认识所应负的责任。 鲁迅 《且介亭杂文·阿金》:“这种扰动,我的警告是毫无效验的,她们连看也不对我看一看。” 王西彦 《古城的忧郁·灾祸》:“警告是早就来过的,叫他自动停刊,他没有依从。” 魏巍 《东方》第六部第六章:“广播员当即向这个破坏阵地联欢的 美国 军官提出警告。”
(3).纪律处分的一种。《中国共产党章程》第七章第三九条:“党的纪律处分有五种:警告、严重警告、撤销党内职务和向党外组织建议撤销党外职务、留党察看、开除党籍。”
词语解释:警众  拼音:jǐng zhòng
警醒众人。《礼记·文王世子》:“天子视学,大昕鼓徵,所以警众也。” 郑玄 注:“警,犹起也。” 孔颖达 疏:“警动众人,令早起也。” 唐 王勃 《九成宫颂》:“ 宛 郊嗣籙, 譙 乡警众; 蜀 跨 梁 岷 , 吴 吞 楚 梦 。”
词语解释:警吏  拼音:jǐng lì
警察。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 来尔孟多夫 (M·Lermontov)生于千八百十四年,与 普式庚 略并世。其先 来尔孟斯 (T·Learmont)氏, 英 之 苏格兰 人;故每有不平,輒云将去此冰雪警吏之地,归其故乡。” 叶圣陶 《穷愁》:“未及庭户,警吏十数辈蜂拥而入,首阻 阿松 ,令母出门。”
词语解释:警动  拼音:jǐng dòng
惊动;震动。警,通“ 惊 ”。《史记·乐毅列传》:“尊宠 乐毅 以警动於 燕 齐 。” 宋 何薳 《春渚纪闻·骂胥诗对》:“ 福唐 张道人 ,多与人言偈,语人祸福如 徐神公 言《法华》,既过无不神验者,然亦时有戏剧警动小人者。”
词语解释:警巡  拼音:jǐng xún
警卫巡视。 唐 白居易 《除军使邠宁节度使制》:“自领军卫,为爪牙,夙夜警巡,不懈于位。” 宋 徐铉 《招讨妖贼制》:“仍委诸县长吏,安存编户,宣示国恩,防护警巡,勿令扰动。”
词语解释:警厉  拼音:jǐng lì
见“ 警励 ”。
词语解释:警励  拼音:jǐng lì
亦作“ 警厉 ”。 告戒勉励。 唐 吴兢 《贞观政要·纳谏》:“臣伏度圣心,必不以为谋虑深长,可委以栋梁之任,将以其无所避忌,欲以警厉羣臣。”《旧唐书·张建封传》:“ 建封 又献诗一篇,以自警励。”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一:“﹝ 潘良贵 ﹞晚年力量尤凝定。 秦檜 势正炎炎,冷处一角,笑傲泉石,作《三戒説》,深以在得之规,痛自警励。” 梁启超 《新民议·叙论》:“使国民知受病所在,以自警厉。”
词语解释:警边  拼音:jǐng biān
警戒边境。《左传·昭公十三年》:“ 鲜虞 人闻 晋 师之悉起也,而不警边,且不修备。”
词语解释:警旦  拼音:jǐng dàn
报晓。警,通“ 惊 ”。 南朝 齐 王俭 《侍皇太子释奠宴诗》:“三兆戒辰,八鸞警旦。” 宋 邵雍 《诫子吟》:“鷄能警旦,马能代行,犬能守御,牛能力耕。” 明 高启 《寓感》诗之二:“鷄鸣一警旦,阳乌已东升。” 金松岑 《心声》:“於斯时也,僝焉媮息,简焉不得日,乃有警旦之士,唤大魘而使之觉,攄血泪,茹古愤,引吭长叹,一啸百应,冷然得秋晓之气。”
词语解释:警犬  拼音:jǐng quǎn
受过训练,能助人作侦捕戒备等事的狗。亦比喻受人豢养而为人做事的人。常含贬意。 鲁迅 《南腔北调集·祝中俄文字之交》:“这之间,自然又遭了文人学士和流氓警犬的联军的讨伐。” 毛泽东 《关于国际新形势对〈新华日报〉记者的谈话》:“ 英国 反动派将以共同瓜分 中国 和在财政上经济上帮助 日本 为条件,换得 日本 充当 英国 利益的东方警犬,镇压 中国 的民族解放运动,牵制 苏联 。”
词语解释:警惧  拼音:jǐng jù
警戒恐惧。《汉书·董仲舒传》:“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 宋 陈亮 《勉强行道大有功论》:“ 武帝 奋其雄材大略,而从容於声色货利之境,以泛应乎一日万几之繁,而不知警惧焉,何往而非患也!” 梁启超 《五州地理大势论》:“上帝临汝,无贰尔心,先之以告诫,继之以警惧。” 老舍 《蜕》八:“铺户的人们七手八脚的把刚御下的门板又安上,而后警惧的,好奇的,立在门外,等着看飞机。”
词语解释:警卫  拼音:jǐng wèi
(1).警戒保卫。《后汉书·独行传·谯玄》:“夫警卫不脩,则患生非常。”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室罗伐悉底国》:“冥祇警衞,灵瑞间起,或鼓天乐,或闻神香。景福之祥,难以备敍。” 鲁迅 《书信集·致许寿裳》:“商务印书馆编译处即在 四马路 总发行所三层楼上,前日曾一往看,警卫颇严。”
(2).见“ 警卫员 ”。
词语解释:警卫员  拼音:jǐng wèi yuán
做警戒保卫工作的人。 魏巍 《汉江南岸的日日夜夜》:“政治委员拂去地图上震落的泥土。警卫员把雨布又蒙在窗上。”亦省称“ 警卫 ”。 沙汀 《涓埃集·闯关一》:“有谁从外面把门推开了。是司令员的警卫,来请 左嘉 去吃饭的。” 袁鹰 《横眉》:“他身边没有一名警卫,会场上却很可能有带手枪的凶手。”
词语解释:警夜钟  拼音:jǐng yè zhōng
指古代宫中代替鼓漏以促宫人早起的钟。 唐 李商隐 《昭肃皇帝挽歌辞》之二:“门咽通神鼓,楼凝警夜鐘。” 叶葱奇 注引《南史·武穆裴皇后传》:“宫内深隐,不闻端门鼓漏声,置鐘於 景阳楼 上应五鼓,及三鼓,宫人闻鐘声,早起粧饰。”
词语解释:警场  拼音:jǐng chǎng
(1).古代帝王祭祀行大礼前夕奏乐严鼓,侍卫警夜,止人清场,谓之“警场”。 宋 洪适 《转对札子》:“今所用鼓吹警场诸工,凡一千一百五十有九人。” 宋 洪迈 《容斋五笔·冥灵社首凤》:“ 光尧 上仙,於梓宫发引前夕,合用警场导引鼓吹词。”
(2).指负责警夜守鼓的卫士。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车驾宿大庆殿》:“又置警场於 宣德门 外,谓之武严兵士。”《宋史·乐志十五》:“国家大饗、乘舆斋宿必设警场,肃仪而严祀事。”
词语解释:警宵  拼音:jǐng xiāo
犹警夜。 唐 李峤 《钟》诗:“ 平陵 通曙响, 长乐 警宵声。”
词语解释:警惕  拼音:jǐng tì
保持警觉,小心戒备。《朱子语类》卷九七:“湛然纯一之谓斋,肃然警惕之谓戒。” 明 王直 《钟铭》:“嗟尔子孙,警惕弗愆。” 峻青 《海啸》第二章十九:“他警惕着意外事情的发生,做着最坏的准备。”
词语解释:警闻  拼音:jǐng wén
危急的消息。 明 海瑞 《兴国八议》:“此等客户,居税户之庄所,资税户之牛穀,大概无妻子无家当,一有警闻,孑孑一身挈而去尔。”
词语解释:警长  拼音:jǐng cháng
警官名。旧称巡长。 徐珂 《清稗类钞·狱讼·京师中兴旅馆案》:“至 津 ,方下车,则遇 天津 警长。”
词语解释:警角  拼音:jǐng jiǎo
古代军中所吹的号角。《初学记》卷十二引 南朝 宋 何法盛 《晋中兴书》:“大司马 桓温 屯中堂,夜吹警角, 怡 奏劾大不敬,请治罪。”《文献通考·乐十一》引 宋 陈旸 《乐书》:“又 陆士衡 为 河北 都督,内怀忧懣,闻众军警角鼓吹,谓其司马 孙极 曰:‘我今闻此,不如 华亭 鹤鸣。’然则军中用警角,尚矣…… 宋 张兴世 谓父曰:‘天子鼓角,非田家翁所吹。’然则 桓温 人臣,屯中堂而用之,虽欲勿劾,得乎哉! 宋 朝警角,天下郡邑并得用之,非特武严之士也。”
词语解释:警鼓  拼音:jǐng gǔ
(1).报警之鼓。《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患在尊 厉王 击警鼓与 李悝 谩两和也。”《初学记》卷十六引 南朝 梁元帝 《纂要》:“在村墅曰枹鼓,在边徼曰警鼓。” 唐 段安节 《乐府杂录·雅乐》:“四角安鼓曰座:一曰应鼓,二曰腰鼓,三曰警鼓,四曰雷鼓。”参阅《文献通考·乐九》
(2).天子车驾出行时警卫的乐曲名。《新唐书·仪卫志下》:“小鼓九曲:一《渔阳》,二《鸡子》,三《警鼓》。”
词语解释:警迈  拼音:jǐng mài
犹警拔。 宋 陆游 《求志居士彭君墓志铭》:“自号 求志居士 ,或曰 玉峰老人 ,日置酒觴客,笑谈不倦,间则赋诗,多警迈之思。”
词语解释:警候  拼音:jǐng hòu
(1).警戒,守望。《隋书·元谐传》:“ 突厥 不知山川,何能警候!”
(2).指古代边境的哨所。《隋书·天文志上》:“轩辕西四星曰爟,爟者烽火之爟也,边亭之警候。”
词语解释:警发  拼音:jǐng fā
(1).警拔;机警出众。《陈书·周弘正传》:“ 捨 每与谈论,輒异之,曰:‘观汝精神颖晤,清理警发,后世知名,当出吾右。’”《北齐书·段荣传》:“ 荣 第二子 孝言 ,少警发有风仪。”《隋书·侯莫陈颖传》:“ 颖 少有器量,风神警发,为时辈所推。”
(2).警醒启发。 宋 苏轼 《答张文潜书》:“作《黄楼赋》乃稍自振厉,若欲以警发憒憒者,而或者便谓僕代作,此尤可笑。” 明 邹缉 《蓝溪书屋记》:“故因 俊民 之求予之文,而并书以记之,俾夫来者之或有所警发於斯焉。” 清 曾国藩 《翰林院侍读学士丁君墓志铭》:“君之学,详於治经,尤嗜《易》《春秋》……亦颇参阴德感应之説,警发愚蒙。”
词语解释:警遒  拼音:jǐng qiú
警拔遒劲。 南朝 梁 锺嵘 《诗品》卷中:“一章之中,自有玉石。然奇章秀句,往往警遒。足使 叔源 失步, 明远 变色。” 郑振铎 《插图本中国文学史》第十七章二:“ 朓 诗精丽工巧,奇章秀句,往往错出,而风格也警遒劲挺,不流于弱。”参见“ 警拔 ”。
词语解释:警拔  拼音:jǐng bá
(1).敏悟超群,使人惊异。多形容人的风度。《梁书·王暕传》:“年数岁,而风神警拔,有成人之度。”《北齐书·裴让之传》:“ 愔 每云:‘此人风流警拔, 裴文季 为不亡矣。’”
(2).警策拔俗。多形容诗文创作。 南朝 梁 锺嵘 《诗品》卷中:“观此五字,文虽不多,气调警拔。”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八:“大抵 宋 诗虽多疵纇,而语意絶有警拔者,故其自负如此。”《诗刊》1978年第1期:“紧接着一句‘高路入云端’,那更是出人意想之外的警拔的形象。”
词语解释:警粉
警辟精粹
词语解释:警彗
机灵敏慧
词语解释:警唬
吓唬,恐吓
词语解释:警新
警策动人,语意新颖
词语解释:警号  拼音:jǐng hào
告警的信号。 夏之栩 《片断的回忆》:“虽然在敌探的监视下,娘娘仍机警地把窗口用作警号的花盆推下去。” 吴组缃 《山洪》三五:“妇孺和没有职守的人们都令在家,不许到外面乱走,睡觉不要脱衣,但听牛角警号,由各甲甲长率领上山回避。” 雷加 《命名的传说》:“有天晚上,他在怒吼的风声中似乎听见了 黄河 咆哮的声音,接着骤雨一般的敲打钢轨的声音也响起来了。这是警号。他看见 河 水塞满子壑谷。”
词语解释:警备区  拼音:jǐng bèi qū
按城市(或在特定地区)设立的军队组织。警备区负责本市的警卫、守备、兵役、动员、民兵等工作,以及维护军容风纪,协同地方维持治安等
词语解释:警区  拼音:jǐng qū
警察管辖区域或者管辖范围
词语解释:警司  拼音:jǐng sī
指旧时巡捕房。 鲁迅 《而已集·略谈香港》:“‘司’当是‘藩司’‘臬司’之‘司’,是官名…… 港 报上所谓‘政府’‘警司’之类,往往是指 英国 的而言,不看惯的很容易误解,不如 上海 称为‘捕房’之分明。”
词语解释:警卡  拼音:jǐng kǎ
驻有军警的关卡。 曹亚伯 《武昌革命真史·广州三月二十九日之役》:“我军三百人,遂直进 佛山 。分一队攻入正埠,由码头扑攻,焚毁都司署,并炸毁警卡。”
词语解释:警备  拼音:jǐng bèi
警戒防备。《汉书·陈汤传》:“ 南郡 献白虎,边陲无警备。” 宋 叶适 《始议一》:“其后 耶律 浸骄, 继迁 始自立,边益警备矣。” 鲁迅 《两地书·致许广平十二》:“至于坏种,则警备极严,也未必就肯洗心革命。”`
词语解释:警勇  拼音:jǐng yǒng
旧指警察。《廿载繁华梦》第三六回:“这时警勇及南差同时把各人拘住,惟 李香桃 仍一头啼哭,一头打点灵前香火。”
词语解释:警励  拼音:jǐng lì
亦作“ 警厉 ”。 告戒勉励。 唐 吴兢 《贞观政要·纳谏》:“臣伏度圣心,必不以为谋虑深长,可委以栋梁之任,将以其无所避忌,欲以警厉羣臣。”《旧唐书·张建封传》:“ 建封 又献诗一篇,以自警励。”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一:“﹝ 潘良贵 ﹞晚年力量尤凝定。 秦檜 势正炎炎,冷处一角,笑傲泉石,作《三戒説》,深以在得之规,痛自警励。” 梁启超 《新民议·叙论》:“使国民知受病所在,以自警厉。”
词语解释:警勖  拼音:jǐng xù
警惕勉励。《北齐书·崔昂传》:“ 昂 素勤慎,奉勑之后,弥自警勗,部分科条,校正今古所增损十有七八。”
词语解释:警固  拼音:jǐng gù
谓警戒并加固营垒。 唐 陈子昂 《上西蕃边州安危事》:“二虏奸回,凶猾未测,朝夕警固,颇有窥覦。” 唐 陈子昂 《上蜀川安危事》之一:“旦夕警固必有发者,一发已后,警动 蜀州 ,朝廷不知,徵兵赴救,兵至贼散,靡弊更甚。”
词语解释:警策辞  拼音:jǐng cè cí
警句。 陈望道 《修辞学发凡》第七篇:“语简言奇而含意精切动人的,名为警策辞,也称警句。”
词语解释:警视  拼音:jǐng shì
警戒监视。《释名·释船》:“又在其上曰爵室,於中候望之如鸟爵之警视也。” 宋 洪迈 《夷坚支志戊·钱氏鼠狼》:“邻居 朱评事 家僕育数鸡,警视稍不谨,中夜常为物登其背啄食,但勃掷作声,则已死。”
词语解释:警士  拼音:jǐng shì
警察。《“五四”爱国运动资料·工商学一致声讨曹汝霖》:“即嘱警士将各学生两手反绑,视同盗贼。”
词语解释:警署  拼音:jǐng shǔ
见“ 警察署 ”。
词语解释:警察署  拼音:jǐng chá shǔ
旧时维治地方治安的警察办事机关。 巴金 《人》:“他并没有说出要我到警察署去的话。”亦省称“ 警署 ”。 宋教仁 《宋渔父日记·一九零五年八月》:“余不解其由来,与之辩。彼等不听,只云须押收警署去,并邀余去质问。” 萧乾 《坐船犯罪记》:“表刚好差一分八点,我走进了警署。”
词语解释:警呵  拼音:jǐng hē
警卫呵护。《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三年》:“ 金 游骑甚迫, 玠 夜视 子羽 ,方酣寝,傍无警呵者,曰:‘此何时,而简易乃尔!’”
词语解释:警员  拼音:jǐng yuán
指担任警察事务的基层人员。
词语解释:警唱  拼音:jǐng chàng
指报晓。警,通“ 惊 ”。 宋 周密 《武林旧事·岁除》:“萧鼓迎春,鸡人警唱,而玉漏渐移, 金门 已啟矣。”
词语解释:警利  拼音:jǐng lì
犹聪敏。 宋 赞宁 等《宋高僧传·兴福一·怀玉》:“少而警利,日览千言。早露锋芒,逈拔儕类。”
词语解释:警勉  拼音:jǐng miǎn
警戒奋勉。 明 归有光 《夏怀竹字说序》:“号至近世始盛,山溪水石,遍于閭巷,然使其无夸詡之心,有警勉之意,亦非君子之所鄙。”
词语解释:警卫员  拼音:jǐng wèi yuán
做警戒保卫工作的人。 魏巍 《汉江南岸的日日夜夜》:“政治委员拂去地图上震落的泥土。警卫员把雨布又蒙在窗上。”亦省称“ 警卫 ”。 沙汀 《涓埃集·闯关一》:“有谁从外面把门推开了。是司令员的警卫,来请 左嘉 去吃饭的。” 袁鹰 《横眉》:“他身边没有一名警卫,会场上却很可能有带手枪的凶手。”
词语解释:警务  拼音:jǐng wù
指有关警察方面的事务。 蔡锷 《致任可澄电》:“ 施 由 滇 乞假回籍, 粤 中当道留办省城警务,数月之间,盗息民安。” 老舍 《我这一辈子》十三:“要提起警务,我是地道内行。”
词语解释:警劝  拼音:jǐng quàn
警戒劝勉。 宋 曾巩 《寄欧阳舍人书》:“至於通材达识,义烈节士,嘉言善状,皆见於篇。则足为后法警劝之道,非近乎史,其将安近?” 明 叶盛 《水东日记·山歌》:“ 吴 人耕作或舟行之劳,多作謳歌以自遣,名唱山歌,中亦多可为警劝者。”
词语解释:警拔  拼音:jǐng bá
(1).敏悟超群,使人惊异。多形容人的风度。《梁书·王暕传》:“年数岁,而风神警拔,有成人之度。”《北齐书·裴让之传》:“ 愔 每云:‘此人风流警拔, 裴文季 为不亡矣。’”
(2).警策拔俗。多形容诗文创作。 南朝 梁 锺嵘 《诗品》卷中:“观此五字,文虽不多,气调警拔。”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八:“大抵 宋 诗虽多疵纇,而语意絶有警拔者,故其自负如此。”《诗刊》1978年第1期:“紧接着一句‘高路入云端’,那更是出人意想之外的警拔的形象。”
词语解释:警政  拼音:jǐng zhèng
(1).有关警察方面的政务。《清史稿·食货志一》:“而 石首 、 监利 , 光绪 末釐出厂地二万餘亩,俱令招垦,以租息济警政小学。”
(2). 清 代官署名。原属民政部,为民治、警政、疆里、营缮、卫生五司之一。职掌巡察禁令,分稽行政司法。 光绪 三十年隶属巡警部,为警政、警法、警保、警学、警务五司之一。参阅《清史稿·职官志六》
词语解释:警拗  拼音:jǐng niù
警策拗峭。《与友人论五言古诗书》:“ 曹氏 诸作,亦能警拗独造,但偏于游宴之作。”
词语解释:警报器  拼音:jǐng bào qì
发放警报信号的器具。用于发放预报、警报和解除警报的信号。
词语解释:警抑  拼音:jǐng yì
以谦抑自戒。 元 王恽 《黄石公说》:“又尝读公遗书,皆明哲警抑之道,殆 黄 老 氏之精英者也。”
词语解释:警捍  拼音:jǐng gǎn
警戒捍卫。 宋 陈师道 《上曾枢密书》:“於是愿者数千人,斩木为兵,出屯镇中。乃尽闭其外户,日以酒豕犒从者,夜则警扞,日暮餉山东,三日而復家,不失一物。”
词语解释:警拂  拼音:jǐng fú
告诫匡正。拂,通“ 弼 ”。 宋 文同 《祭梓潼神文》:“愿神阴启默导,时赐警拂,心虑口述,无使誖谬。”
词语解释:警扰  拼音:jǐng rǎo
惊动扰乱。警,通“ 惊 ”。 明 萧镃 《大喜峰口关城兴造记》:“虏骑往往出没山谷,窥我利便,近边之民,为之警扰。” 清 夏燮 《中西纪事·互市档案》:“且边寇有警, 中国 自能御之,毋劳戍师,致吾民警扰。”
词语解释:警敕  拼音:jǐng chì
亦作“警勅”。亦作“ 警飭 ”。 警戒。《诗·小雅·采薇》“岂不日戒, 玁狁 孔棘” 汉 郑玄 笺:“戒,警敕军事也。孔,甚。棘,急也。言君子小人岂不日相警戒乎?”一本作“ 警勑 ”。 唐 陆贽 《论朝官阙员及刺史等改转伦序状》:“进而有过则示惩,惩而改修则復进,既不废法,亦无弃人,虽纤芥必惩而才用不匱;故能使黜退者克励以求復,登进者警飭以恪居。” 宋 苏舜钦 《上集贤文相书》:“使天下懦将骄卒,闻之皆震栗竦动,以自警飭。” 清 宗稷辰 《姚适庵怡柯草堂诗赋抄序》:“及归而端忧,起而防边,提桁杨,守壁垒,藩屏乎昆弥,警敕夫錞于,宜形之咏叹者益变。”
共167,分3页显示   1  2  3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