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訚訚 拼音:yín yín
(1).说话和悦而又能辩明是非之貌。《论语·乡党》:“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誾誾如也。” 朱熹 集注:“誾誾,和悦而諍也。” 刘宝楠 正义:“諍者辩论其是非也。” 唐 张说 《东都酺宴》诗序:“将吏咸集,佩章有序,鏘鏘济济,侃侃誾誾。” 董必武 《挽陈毅同志诗》:“誾誾谈国事,了了述边情。”
(2).盛貌。《文选·司马相如〈长门赋〉》:“桂树交而相纷兮,芳酷烈之誾誾。” 李善 注:“酷烈誾誾,香气盛也。”
(3).犬吠声。誾,用同“ 狺 ”。 唐 孟郊 《秋怀》诗之十五:“詈言不见血,杀人何纷纷,声如穷家犬,吠竇何誾誾。”
(4).高大貌。誾,通“ 言 ”。 唐 韩愈 《南山诗》:“誾誾树墙垣,巘巘架库厩。” 钱仲联 集释:“ 王元启 曰:誾誾恐取《诗·大雅》‘崇墉言言’之义。古字誾与言通。 毛 传云:‘言言,高大也。’ 方成珪 《笺正》;《礼·玉藻》:‘二爵而言言斯。’注:‘言言与誾誾同。’”词语解释:訚訚衍衍
中正和悦的样子。又称“訚訚侃侃”词语解释:訚訚衎衎 拼音:yín yín kàn kàn
和悦而中正之貌。《后汉书·袁安传》:“ 肃宗 詔报曰:‘久议沉滞,各有所志。盖事以议从,策由众定,誾誾衎衎,得礼之容。’”亦作“ 誾誾侃侃 ”。《隶释·汉卫尉衡方碑》:“兢兢业业,素丝羔羊。誾誾侃侃,顒顒昂昂。” 宋 朱熹 《四书或问》卷十六:“或问誾誾侃侃於前篇之训,其亦通矣乎。”词语解释:訚訚于于 拼音:yín yín yú yú
和乐自得貌。 宋 岳珂 《桯史·万春伶语》:“坐案宽洁,执事恪敬,誾誾于于,以鬯於文,士论大愜。”词语解释:訚訚秩秩 拼音:yín yín zhì zhì
人才众多貌。《新唐书·儒学传序》:“紆侈袂,曳方履,誾誾秩秩,虽 三代 之盛,所未闻也。”参见“ 誾誾 ”、“ 秩秩 ”。词语解释:訚訚恻恻 拼音:yín yín cè cè
和悦恳切貌。《后汉书·张酺传》:“前入侍讲,屡有諫正,誾誾惻惻,出於诚心。”词语解释:訚訚侃侃 拼音:yín yín kǎn kǎn
见“ 誾誾衎衎 ”。
词语解释:訚訚衎衎 拼音:yín yín kàn kàn
和悦而中正之貌。《后汉书·袁安传》:“ 肃宗 詔报曰:‘久议沉滞,各有所志。盖事以议从,策由众定,誾誾衎衎,得礼之容。’”亦作“ 誾誾侃侃 ”。《隶释·汉卫尉衡方碑》:“兢兢业业,素丝羔羊。誾誾侃侃,顒顒昂昂。” 宋 朱熹 《四书或问》卷十六:“或问誾誾侃侃於前篇之训,其亦通矣乎。”词语解释:訚侃 拼音:yín kǎn
《论语·乡党》:“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誾誾如也。” 何晏 集解引 孔安国 曰:“侃侃,和乐之貌;誾誾,中正之貌。”后以“誾侃”谓言论和悦而中正。 明 邹元标 《梁夫山传》:“但资禀刚直,言论誾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