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末字词组
蛮触摩触婴触点触共触扬触抵触笔触
枨触误触拨触角触踶触杵触忤触刺触
感触鹿触戛触参触遭触押触挺触犯触
抵触怅触伤触蹴触面触抵触气触碰触
击触摆触激触薄触缺触涌触斗触硬触触
尘触干触奔触顶触驰触接触很触目触

词语解释:蛮触  拼音:mán chù
《庄子·则阳》:“有国於蜗之左角者,曰 触氏 ;有国於蜗之右角者,曰 蛮氏 。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后以“蛮触”为典,常以喻指为小事而争斗者。 唐 白居易 《禽虫》诗之七:“蟭螟杀敌蚊巢上, 蛮 触 交争蜗角中。” 明 郑若庸 《玉玦记·访姨》:“人生大梦信无凭, 蛮 触 徒然有鬭争。”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一》:“顾乃於电光石火之内,更兴 蛮 触 之兵戈,不梦中梦乎?” 赵朴初 《读朱委员长泸州诗敬作》诗:“旧时袍泽同盟侣,化为 蛮 触 争蜗涎。”
词语解释:枨触  拼音:chéng chù
(1).触犯,触动。《新唐书·儒学传下·褚无量》:“庐墓左,鹿犯所植松柏, 无量 号诉曰:‘山林不乏,忍犯吾塋树邪?’自是羣鹿驯扰,不復棖触。” 金 李纯甫 《虞舜卿送橙酒》诗:“何物督邮风味恶,棖触闲愁无处着。” 茅盾 《子夜》五:“这在从前不过觉得可笑而已,但现在却因枨触着 吴荪甫 的心绪而觉得可恨了。”
(2).感触。 唐 李商隐 《戏题枢言草阁三十二韵》:“君时卧棖触,劝客白玉杯。” 明 梅鼎祚 《玉合记·言祖》:“看折柳,听吹笳,离肠棖触断无些。” 清 赵翼 《青山庄歌》:“我闻此语心棖触,信有兴衰如转轂。” 邹韬奋 《萍踪寄语》一:“倚装待发,枨触万端。”
词语解释:感触  拼音:gǎn chù
接触外界事物而引起的思想情绪。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风操》:“《礼》云:‘见似目瞿,闻名心瞿。’有所感触,惻愴心眼。”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盖兴者,因物感触,言在於此而意於彼。” 巴金 《灭亡》第七章:“这要怪我,是我引起 杜先生 底感触,叫他这样激动。”
词语解释:抵触
1.触碰;用角顶撞。《淮南子·说山训》:“熊羆之动以攫搏,兕牛之动以觝触。” 唐 杜甫 《赤霄行》:“孔雀未知牛有角,渴饮寒泉逢觝触。” 宋 苏轼 《书孟德传后》:“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虎熟视久之,至以首觝触。” 清 谭嗣同 《熙亭府君家传》:“其弱子 学聚 ,被邻舍牛觝触,腹洞肠流,宛转遽毙。”
2.冲撞;冲突。《急就篇》卷四:“谗諛争语相觝触。” 颜师古 注:“有争语者,常相觝距而击触也。”
词语解释:击触  拼音:jī chù
相打;碰撞。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驾登宝津楼诸军呈百戏》:“如是数十对讫,復有一装田舍儿者入场,念诵言语讫,有一装村妇者入场,与村夫相值,各持棒杖互相击触,如相敺态。” 清 唐孙华 《日晚放舟》诗:“来舟防击触,相唤各西东。” 叶圣陶 《线下·金耳环》:“乌黑的枪管在阳光中发亮;腰间的水瓶同珐琅杯击触有声,响应着错落不齐的步调。”
词语解释:尘触  拼音:chén chù
谦词。犹言冒犯。 南朝 梁 江淹 《建平王让镇南徐州刺史启》:“陛下覆被仁明,品物无漏;岂於微臣,独不蠲览。燋鯁在躬,輒復尘触。”《陈书·沉炯传》:“兼臣私心煎切,弥迫近时。慺慺之祈,转忘尘触。”
词语解释:摩触  拼音:mó chù
抚摩;摸索。 许地山 《集外·萤灯》:“ 慧思 摩触 难胜 ,对他说:‘我是 慧思 呀。’” 郭沫若 《集外·搜苗的检阅》:“我在未读到那篇万言书之前,实在没有摩触到先生的真意。”
词语解释:误触  拼音:wù chù
无意中触犯。 宋 程大昌 《考古编·象刑四》:“盖 周 人布刑象之法,其上下相承,极其重复,正虑不知者之误触也。”
词语解释:鹿触  拼音:lù chù
晋 孝子 许孜 为母墓道植松,被鹿所触犯, 许 甚悲恸,后鹿忽为猛兽所杀。事见《晋书·孝友传·许孜》。后以“鹿触”为诗文典故。 宋 苏轼 《叶待制求先坟永慕亭》诗:“新松无鹿触,旧柏有乌驯。”
词语解释:怅触  拼音:chàng chù
惆怅感触。 胡蕴 《近感》诗:“悵触无端梦一场,遐思畴昔寄江乡。” 邹韬奋 《三十年前的民主运动》:“展望‘双十’,回忆历史,殊令人怅触万端,不胜感慨!”
词语解释:摆触  拼音:bǎi chù
摇摆碰撞。 宋 曾巩 《欲求天下友》诗:“欲求天下友,试为沧海行。风来冥冥内,摆触怪浪生。”
词语解释:干触  拼音:gàn chù
触犯。《周书·晋荡公护传》:“臣所以勤勤恳恳,干触天威者,但不负 太祖 之顾託,保安国家之鼎祚耳。”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酒失》:“中丞因赐赏鉴,辟书府,及陪接万里,星霜二年,正当策名之时,岂愿固有干触,此盖命之牵陷,一至於此,实非常情之所料也。”
词语解释:婴触  拼音:yīng chù
触犯。 元 戴表元 《南山下行》:“旁山死者何姓氏?纍纍骸骨横林皋……不知婴触为何罪,但惜贵贱同所遭。”
词语解释:拨触  拼音:bō chù
触动;感触。 清 陈维崧 《水龙吟·寿朱致一五十再用原韵》词:“拨触雄心,半牀冷剑,千杯热酒。” 柳亚子 《为一瓢题扇》诗:“酒边拨触动牢愁,万恨峥嶸苦未休。”
词语解释:戛触  拼音:jiá chù
亦作“戞触”。 击撞。 清 陈维崧 《解连环·再咏奕用云臣原韵》词:“荷香清燠,更松风满院,簷铃戞触。” 清 陈维崧 《沁园春·秋日登姑苏玄妙观弥罗阁》词:“灯烛晶荧,鐸铃戛触,虎篆雷音百幅裁。”
词语解释:伤触  拼音:shāng chù
冒犯。《水浒传》第二一回:“便是小贱人有些言语高低,伤触了押司,也看得老身薄面,自教训他与押司陪话。”《天雨花》第十一回:“只怪妮子多违拗,只恃娇痴伤触人。”
词语解释:激触  拼音:jī chù
猛烈触击。 老舍 《骆驼祥子》二十:“他赶上一步去。四只红眼睛对了光,好像要在空气中激触,发出火花。”
词语解释:奔触  拼音:bēn chù
犹奔突。 清 陈梦雷 《李葆甫传》:“值大氛雾,咫尺不辨色,贼出不意,惊骇奔触,輒歼之。”
词语解释:点触  拼音:diǎn chù
触动。 郭沫若 《文艺论集·神话的世界》:“但它偶尔一点触到诗人的心机,便成就了一幅绮丽的织锦。”
词语解释:角触  拼音:jiǎo chù
谓相互冲突,争斗。 清 邹容 《革命军》第一章:“居处也,饮食也,衣服也,器具也,若善也,若不善也,若美也,若不美也,皆莫不深潜默运,盘旋于胸中,角触于脑中。”
词语解释:参触  拼音:cān chù
犹接触。 唐 黄滔 《御试曲直不相入赋》:“俾有家而有国,不与混同;令自高而自卑,靡相参触。”
词语解释:蹴触  拼音:cù chù
犹踩踏。 郭沫若 《山中杂记·卖书》:“雨伞上滴落着的雨声都带着音乐的谐调,赤足上蹴触着行潦也觉得爽腻。”
词语解释:薄触  拼音:bó chù
搏击冲突。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霹雳石》:“夫雷者,阴阳薄触之为耳。”
词语解释:顶触  拼音:dǐng chù
犹顶撞。《醒世姻缘传》第十一回:“那日问时,我料的你与 计姨夫 每人至少得二十五板,后来他挝了挝籤,凭 计姨夫 顶触了一顿,束住了手不打,把众人都诧异的极了。”
词语解释:共触  拼音:gòng chù
指 共工 头触 不周山 的传说。 唐 黄滔 《融结为河岳赋》:“星辰昼夜以明灭,乌兔东西而往復,则有龟负龙擎,文籍其阳九阴六; 共 触 愚 移,倾缺其天枢地轴。”参见“ 共工 ”。
词语解释:共工  拼音:gòng gōng
(1).古代传说中的天神,与 颛顼 争为帝,有头触 不周山 的故事。《淮南子·墬形训》:“ 共工 ,景风之所生也。” 高诱 注:“ 共工 ,天神也。人面蛇身,离为景风。”《淮南子·天文训》:“昔者 共工 与 顓頊 争为帝,怒而触 不周 之山,天柱折,地维絶。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唐 杨炯 《少室山少姨庙碑》:“ 共工氏 触皇天之八柱。” 章炳麟 《国故论衡·原儒》:“ 女媧 销石, 共工 触柱。” 郭沫若 《女神·女神之再生》:“上古时代。 共工 与 颛顼 争帝之一日,晦冥。”有关 共工 的传说不尽相同。参阅《山海经·海外北经》《大荒北经》《史记》 司马贞 补《三皇本纪》。又, 屈原 《天问》 王逸 注, 共工 名为 康回 。
(2).古史传说人物。为 尧 臣,和 驩兜 、 三苗 、 鲧 并称为“四凶”,被流放于 幽州 。《书·舜典》:“流 共工 于 幽洲 。” 银雀山 汉 墓竹简《孙膑兵法·见威王》:“昔者, 神戎 战 斧遂 ; 黄帝 战 蜀禄 ; 尧 伐 共工 。”
(3).古代官名。工官。本谓供百工之职,后为官名。《书·舜典》:“帝曰:‘俞,咨 垂 ,汝共工。’” 孔 传:“共,谓供其职事。” 孔颖达 疏:“今命此人云:‘汝作共工。’明是帝谓此人堪供此职,非是呼此官名为共工也。”《史记·五帝本纪》:“ 舜 曰:‘谁能驯予工?’皆曰 垂 可。於是以 垂 为共工。” 裴駰 集解引 马融 曰:“为司空,共理百工之事。” 宋 王安石 《上仁宗皇帝言事书》:“先王知其如此,故知农者以为后稷,知工者以为共工。”
(4).古代官名。 汉 代少府的属官。 王莽 时又改少府为“共工”。《汉书·刘辅传》:“上乃徙繫 辅 共工狱,减死罪一等,论为鬼薪。终於家。” 颜师古 注:“少府之属官也,亦有詔狱。”《后汉书·宋弘传》:“ 弘 少而温顺,哀 平 閒作侍中, 王莽 时为共工。” 李贤 注:“ 王莽 改少府曰共工。”
词语解释:踶触  拼音:dì chù
踢撞。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轶闻·死生有命》:“一日黎明,墙忽轰然崩塌,盖为马所踶触也。”
词语解释:遭触  拼音:zāo chù
犹逢遇。 汉 王充 《论衡·幸偶》:“不幸遭触而死,幸者免脱而生。不幸者,不侥幸也。” 汉 王充 《论衡·命义》:“幸者,谓所遭触得善恶也。”
词语解释:面触  拼音:miàn chù
当面指责。《史记·汲郑列传》:“而 黯 常毁儒,面触 弘 等徒怀诈饰智以阿人主取容。”
词语解释:缺触
残缺剥蚀
词语解释:驰触  拼音:chí chù
犹驱使。 明 徐复祚 《投梭记·救女》:“此类大王手下有多少?有三千种类堪驰触。”
词语解释:扬触  拼音:yáng chù
谓箭先射中他物而后飞起触及箭靶。《仪礼·大射》:“司射西面命曰,中离维纲,扬触梱復,公则释获,众则不与。” 郑玄 注:“扬触者,谓矢中他物扬而触侯也。”
词语解释:杵触  拼音:chǔ chù
触犯,冒犯。 唐 沉亚之 《上家官书》:“书辞多鄙,又不尽志,杵触清严,罪无可逭。”
词语解释:押触  拼音:yā chù
冲撞。《旧唐书·刘悟传》:“ 悟 少有勇力……始亦未甚知,后因击毬驰突,衝 师古 马仆。 师古 怒,将斩之。 悟 猛以气语押触 师古 , 师古 奇而免之。”
词语解释:抵触  拼音:dǐ chù
(1).以角相撞。《周礼·地官·封人》“设其楅衡” 郑玄 注引 汉 杜子春 曰:“楅衡所以持牛,令其不得抵触。” 宋 孔平仲 《孔氏谈苑·烧尾宴》:“新羊入羣,诸羊抵触,不相亲附。” 清 陈梦雷 《西郊杂咏》之七:“闲憇大树阴,卧看牛抵触。”
(2).触犯。 汉 王充 《论衡·辩祟》:“或有所犯,抵触县官,罗丽刑法。” 唐 唐彦谦 《严子陵》诗:“ 严陵 情性是真狂,抵触三公傲帝王。” 元 张寿卿 《红梨花》第一折:“端的个无礼法,只管里抵触咱,梅香你记着我这一顿打。”
(3).有矛盾;反对。 闻一多 《什么是儒家》:“显然的,是非问题是和儒家的社会地位根本相抵触的。”《彭德怀自述·庐山会议前后》:“再衡量自己的主观愿望与动机,怎么也想不通,当时抵触情绪很大。”
牴觸:1.谓牛羊用角相撞击。《法苑珠林》卷六六:“於道中见二特牛,方相牴触。” 郭沫若 《沸羹集·羊》:“你用角来牴触我一下,我用角来牴触你一下。”
(2).矛盾;冲突。《清史稿·食货志一》:“因各国国籍法有地脉系、血脉系,即属地、属人两义,两义相持,必生牴触,於是採折衷制。” 李大钊 《平民主义》二:“因为他们的国体还是君主,所以译为‘民本’,以避‘民主’这个名词,免得与他们的国体相牴触。” 沙汀 《淘金记》九:“因此,他就常常同母亲牴触,说些忤逆的话。”
觝觸:1.触碰;用角顶撞。《淮南子·说山训》:“熊羆之动以攫搏,兕牛之动以觝触。” 唐 杜甫 《赤霄行》:“孔雀未知牛有角,渴饮寒泉逢觝触。” 宋 苏轼 《书孟德传后》:“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虎熟视久之,至以首觝触。” 清 谭嗣同 《熙亭府君家传》:“其弱子 学聚 ,被邻舍牛觝触,腹洞肠流,宛转遽毙。”
(2).冲撞;冲突。《急就篇》卷四:“谗諛争语相觝触。” 颜师古 注:“有争语者,常相觝距而击触也。”
词语解释:涌触  拼音:yǒng chù
涌现于心头的感触。《文选·枚乘〈七发〉》:“涌触竝起,动心惊耳。” 李周翰 注:“涌触,言满於心器也。”
词语解释:接触  拼音:jiē chù
(1).碰上;挨上;牵涉。 梁启超 《新民说·释新民之义》:“耳目所接触,脑筋所濡染……皆使之有可以为一个人之资格。” 萧红 《桥·烦扰的一日》:“他没有鞋子,并且他用裸露的膝头去接触一些冬天的石头。” 袁静 《伏虎记》第十回:“如今,在夜幕的笼罩下,只有和天空接触的地方,才显出曲曲折折的轮廓。” 孙厥 《新儿女英雄续传》第二一章:“于是,谈话就接触到起义的一些具体问题了。”
(2).指人们间的接近交往。 冰心 《我的邻居》:“大学一年级的班很大,我同她接触的机会不多。” 徐怀中 《西线轶事》一:“因为工作上无法分开,男女同志之间接触很平常。”
(3).犹接火。用枪炮互相射击。 沉从文 《会明》:“他期待前线的接触,却又并不因为这些事。” 魏巍 《东方》第二部第二章:“由你团派一个营同敌人保持接触,边打边撤。”
词语解释:抵触
1.谓牛羊用角相撞击。《法苑珠林》卷六六:“於道中见二特牛,方相牴触。” 郭沫若 《沸羹集·羊》:“你用角来牴触我一下,我用角来牴触你一下。”
2.矛盾;冲突。《清史稿·食货志一》:“因各国国籍法有地脉系、血脉系,即属地、属人两义,两义相持,必生牴触,於是採折衷制。” 李大钊 《平民主义》二:“因为他们的国体还是君主,所以译为‘民本’,以避‘民主’这个名词,免得与他们的国体相牴触。” 沙汀 《淘金记》九:“因此,他就常常同母亲牴触,说些忤逆的话。”
词语解释:忤触  拼音:wǔ chù
触犯。《明史·茹太素传》:“陈时务累万言……言多忤触。帝怒,召 太素 面詰,杖於朝。”
词语解释:挺触  拼音:tǐng chù
顶撞。 元 无名氏 《抱妆盒》第四折:“急的俺忐忐忑忑把花言巧语谩支吾,当初当也波初,俺也拚的廝挺触。”
词语解释:气触  拼音:qì chù
轻微地触犯。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贾儿》:“或去其一石,则滚地作娇啼,人无敢气触之。”
词语解释:斗触  拼音:dòu chù
亦作“鬦触”。 撞击。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二:“诸木起立空中,自相搏击,声若雷霆,鬦触摧折,繽纷如雨。”
词语解释:很触  拼音:hěn chù
违犯(禁令)。《韩非子·八经》:“民以制畏上,而上以势卑下,故下肆很触而荣於轻君之俗,则主威分。”
词语解释:笔触  拼音:bǐ chù
(1).书画、文章等的笔法和格调。 鲁迅 《集外集拾遗·〈陶元庆氏西洋绘画展览会目录〉序》:“在那黯然埋藏着的作品中,却满显出作者个人的主观和情绪,尤可以看见他对于笔触,色采和趣味,是怎样的尽力与经心。” 郭沫若 《文艺论集·未来派的诗约及其批评下》:“他画的画,无论着色、构图、笔触,我们都可以用最高比较级的下列的形容词去形容它。”
(2).指画笔接触画面形成的线条、色彩和图像。 阿英 《西行漫画题记》:“每一笔触,都百分之一百表现其为‘ 中国 的’。” 王西彦 《古屋》第二部三:“夕阳把它们的斜影不规则地投在金黄焕发的禾田上,如像自然的笔触在自己的杰作里描着淡淡的暗块。”
词语解释:刺触  拼音:cì chù
刺激;影响。 康有为 《大同书》绪言:“凡大地万国之宫室、服食、舟车、什器、政教、艺乐之神奇伟丽者,日受而用之,以刺触其心目,感荡其魂气。” 黄远庸 《朱芷青君身后徵赙序》:“故名人之作,或刺触一世之思潮、或刺触一社会之思潮、或刺触一人之思潮,乃至刺触一动物一刹那之思潮。”
词语解释:犯触  拼音:fàn chù
触犯。 汉 王充 《论衡·讥日》:“世俗既信岁时,而又信日。举事若病、死、灾、患,大则谓之犯触岁月,小则谓之不避日禁。” 晋 葛洪 《抱朴子·百里》:“虑其结怨,反见中伤,不敢犯触,而恣其贪残矣。” 前蜀 杜光庭 《赵球司徒疾病修醮拜章词》:“或兴修有犯触之非,或土木有侵伤之所。”
词语解释:碰触  拼音:pèng chù
接触;碰撞。 茅盾 《霜叶红似二月花》一:“可是兴奋之中,不免又带几分不安,似乎又怕他们自己向来不敢碰触的生活上的疮疤会被心直口快的姑太太一把抓破。” 郭沫若 《水平线下·到宜兴去》:“他还屡次反抗,要把自己的头去碰触地面。”
词语解释:硬触触  拼音:yìng chù chù
形容坚硬扎手。《儿女英雄传》第五回:“那和尚生得浓眉大眼,赤红脸,糟鼻子,一嘴巴子硬触触的鬍子查儿。”
词语解释:目触  拼音:mù chù
目击;目睹。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捉鬼射狐》:“公长公 友三 ,为余姻家,其所目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