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八庚平声 [héng xíng,行走][héng,纵横][gēng,更改][bīng bìng,相从也,合也,兼也][líng,使令][zhēng,正月][chéng,盛受][zhēng][chēng][详注1][cāng chen][音彭、祊。《说文》所以辅弓弩者。][héng][péng][qīng][qióng][音傖。搶攘,亂貌。][详注2][zhēng][hēng][tāng][xíng][chéng][míng][chēng][zhēng kēng][衆也,疾也。][zhēng][详注3][yíng hōng]櫿[音庚。《说文》秦晋谓坑为埂。]


注1:枪 《集韵》《韵会》楚耕切《正韵》抽庚切,音峥。《尔雅·释天》彗星为欃枪。亦叶音锵。《宋·谢瞻·张子房诗》婉婉幕中画,辉辉天业昌。鸿门销薄蚀,垓下陨欃枪。
注2:拼 俗拚字。又《唐韻》北萌切,音繃。與抨同。又《集韻》披耕切,音怦。《爾雅·釋詁註》拼荓同。詩大雅,荓云不逮。又有隨從之義。
注3:黾 《集韻》《類篇》眉耕切,音盲。地名。《史記·春申君傳》秦踰黽隘之塞而攻楚。《正義曰》黽隘之塞在申州。
首字词组
觥筹觥盏觥酌觥爵觥录觥盂觥筹交错 
觥船觥觥觥饭觥秋觥政觥责觥羊 
觥觞觥使觥录事觥筵觥挞觥酬  

词语解释:觥筹  拼音:gōng chóu
酒器和酒令筹。 唐 皇甫松 《醉乡日月·觥录事》:“觥筹尽有,犯者不问。” 宋 杨万里 《次日醉归》诗:“我非不能饮,老病怯觥筹。”《红楼梦》第七六回:“ 湘云 只得又联道:‘觥筹乱綺园。’”
词语解释:觥船  拼音:gōng chuán
亦作“ 觥舡 ”。亦作“觵船”。 容量大的饮酒器。 唐 杜牧 《题禅院》诗:“觥船一棹百分空,十岁青春不负公。” 宋 陆游 《戏酒戏作》诗:“辞插酴醾压帽偏,鹅黄酒色映觵船。” 金 元好问 《茗饮》诗:“宿酲未破厌觥船,紫笋分封入晓煎。” 清 钱谦益 《次韵徐叟文虹七十自寿》之一:“皂帽呼卢三白转,觥舡醉客百分空。” 清 厉鹗 《瓶花斋百八瓷酒器歌》:“就中我爱小觥船,不釂亦復堪流涎。”
词语解释:觥觞  拼音:gōng shāng
泛指酒器。引申为酬酢。 清 归庄 《题墨竹寿叶允文》:“兹偶作数枝,岁寒之姿,犖然出羣,以为胜於觥觴筐篚之纷纷也,故以寿我 允文 。”
词语解释:觥盏  拼音:gōng zhǎn
酒杯。 唐 白居易 《九日宴集醉题郡楼兼呈周殷二判官》诗:“觥盏灧翻菡萏叶,舞鬟摆落茱萸房。”
词语解释:觥觥  拼音:gōng gōng
亦作“觵觵”。
(1).刚直貌。《后汉书·方术传上·郭宪》:“帝曰:‘常闻“ 关 东觥觥 郭子横 ”,竟不虚也。’” 李贤 注:“觥觥,刚直之貌。” 唐 张说 《赠郭君碑》:“觥觥将军,雄略冠羣。”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泥鬼》:“盖以玉堂之贵,而且至性觥觥,观其上书北闕,拂袖南山,神且惮之,而况鬼乎。” 章炳麟 《山阴徐君歌》:“觵觵我君,手持弹丸。”
(2).壮健貌。 清 龚自珍 《题王子梅盗诗图》诗:“君状亦觥觥,可啖健牛百。”
词语解释:觥使  拼音:gōng shǐ
宴席上掌管酒令的人。 唐 元稹 《病卧闻幕中诸公徵乐会饮因有戏呈三十韵》:“红娘留醉打,觥使及醒差。”自注:“酒中觥使,席上右职。”
词语解释:觥酌  拼音:gōng zhuó
(1).饮酒。 唐 韦应物 《军中冬燕》诗:“光景不知晚,觥酌岂言频。”
(2).指酒杯。 五代 李存勗 《歌头词》:“火云烁,临水槛。永日逃繁暑,泛觥酌。”
词语解释:觥饭  拼音:gōng fàn
盛馔,丰盛的菜肴。《说文·人部》“侊”字下引《国语》:“侊饭不及壶湌。”今本《国语·越语下》“侊”作“觥”。 章炳麟 《检论·商鞅》:“苟曰吾寧国政之不理,民生之不遂,而必不欲使法家者整齐而撙絀之。是则救飢之必待于侊饭,而诫食壶飱者以寧为道殣也。”参阅《国语·越语下》“觥饭不及壶飱” 韦昭 注。
词语解释:觥录事  拼音:gōng lù shì
饮酒时掌管酒令的人。 唐 元稹 《黄明府诗序》:“小年曾於 解县 连月饮酒,予常为觥録事。” 宋 陆游 《西窗睡起》诗:“夜宴怕逢觥録事,秋山慵伴猎将军。” 清 余怀 《板桥杂记·丽品》:“﹝ 王小大 ﹞又工於酒,纠觥録事无毫髮谬误。”亦省称“ 觥録 ”。 清 朱彝尊 《食鲥鱼和止渊韵》:“烹时方法按食经,醉后纠弹罢觥録。”
词语解释:觥爵  拼音:gōng jué
泛指酒杯。 宋 无名氏 《水龙吟令》词:“满座佳宾,喜听仙乐,交传觥爵。”
词语解释:觥秋  拼音:gōng qiū
谓会饮之时。 唐 韩愈 《答张彻》诗:“觥秋纵兀兀,猎旦驰駉駉。” 钱仲联 集释引 蒋抱玄 曰:“觥秋,谓会饮之时也。”
词语解释:觥筵  拼音:gōng yán
指酒席。 宋 曾巩 《幽谷晚饮》诗:“觥筵已得月,金紈尚围坐。”
词语解释:觥录  拼音:gōng lù
见“ 觥録事 ”。
词语解释:觥录事  拼音:gōng lù shì
饮酒时掌管酒令的人。 唐 元稹 《黄明府诗序》:“小年曾於 解县 连月饮酒,予常为觥録事。” 宋 陆游 《西窗睡起》诗:“夜宴怕逢觥録事,秋山慵伴猎将军。” 清 余怀 《板桥杂记·丽品》:“﹝ 王小大 ﹞又工於酒,纠觥録事无毫髮谬误。”亦省称“ 觥録 ”。 清 朱彝尊 《食鲥鱼和止渊韵》:“烹时方法按食经,醉后纠弹罢觥録。”
词语解释:觥政  拼音:gōng zhèng
指酒令。 清 吴伟业 《楚云》诗之四:“小户漫纠还一笑,众中觥政自纵横。”参见“ 觴政 ”。
词语解释:觞政  拼音:shāng zhèng
(1).酒令。 汉 刘向 《说苑·善说》:“ 魏文侯 与大夫饮酒,使 公乘不仁 为觴政。” 明 王志坚 《表异录》卷十:“觴政,酒令也。酒纠,监令也,亦名甌宰,亦名觥録事。” 清 沉复 《浮生六记·闺房记乐》:“ 素云 双目闪闪,听良久,曰:‘觴政儂颇嫻习,从未闻有斯令,愿受教。’”
(2).借指宴会。 郭沫若 《苏联纪行·六月二十七日》:“市长很精干,主持觞政,甚有条理。”
词语解释:觥挞  拼音:gōng tà
亦作“觵挞”。 谓古代祭祀时失礼之罚则。《周礼·地官·闾胥》:“凡事掌其比,觵挞罚之事。” 郑玄 注:“觵挞者,失礼之罚也。觵,用酒,其爵以兕角为之;挞,扑也。” 清 钱谦益 《瞿太公墓版文》:“世教下衰,丑类顽嚚,奇衺相及,觵挞齗齗。” 清 方苞 《教忠祠禁》:“惟学校射饮,罚用觥挞则施于庶民为多。”
词语解释:觥盂  拼音:gōng yú
酒器。 唐 皇甫松 《抛毬乐》诗:“上客终须醉,觥盂且乱排。” 宋 孔平仲 《梦锡杨节之孙昌龄见过小饮》诗:“左手扼其肩,右手进觥盂。”
词语解释:觥责  拼音:gōng zé
亦作“觵责”。 大加指责。 清 曾国藩 《欧阳府君墓志铭》:“其高第者,与之稽经讲艺,兼及敕躬之道,成物之方。其不帅教,则訶求觵责,屏斥门墙之外。”
词语解释:觥酬
犹酬酢。酧,同“ 酬 ”。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四月八日》:“唯州南 清风楼 最宜夏饮,初尝青杏,乍荐樱桃,时得佳宾,觥酧交作。”
词语解释:觥筹交错  拼音:gōng chóu jiāo cuò
酒器和酒筹交互错杂。形容宴饮尽欢。 宋 欧阳修 《醉翁亭记》:“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諠譁者,众宾懽也。”《金瓶梅词话》第十一回:“当下 桂卿 姐儿两个,唱了一套,席上觥筹交错饮酒。”《儿女英雄传》第三七回:“却説那个长姐儿看着两位奶奶合大爷这番觥筹交错,心里明知‘神仙不是凡人作’,却又不能没个‘梦到神仙梦也甜’的非非想。” 茅盾 《锻炼》三:“而在入席以后,觥筹交错之际,酒多话多,从社会琐闻谈到国家大事的当儿, 严伯谦 带着五分酒意,发表了两次卓见。”
词语解释:觥羊  拼音:gōng yáng
大羊。 汉 扬雄 《太玄·毅》:“次七,觥羊之毅,鸣不类。测曰:觥羊之毅,言不法也。” 范望 注:“觥羊,大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