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覆手 拼音:fù shǒu
(1).把手掌向下一翻。比喻事情容易办成。《后汉书·皇甫规传》:“今兴改善政,易於覆手,而羣臣杜口,鉴畏前害,互相瞻顾,莫肯正言。”
(2).喻时间迅速。 唐 温庭筠 《醉歌》:“劝君莫惜金罇酒,年少须臾如覆手。” 宋 杨万里 《食蒸饼作》诗:“诗人一腹大於蝉,飢饱翻手覆手间。”
(3).古射礼。用右手由弓上取矢。《仪礼·乡射礼》:“下射进坐,横弓覆手,自弓上取一个兴,其他如上射。” 郑玄 注:“覆手,由弓上取矢者,以左手在弓里,右手从表取之,亦便。”
(4).古饮宴礼。饭后用手抹嘴。《礼记·玉藻》:“君未覆手,不敢飧。” 孔颖达 疏:“覆手者,谓食饱必覆手以循口边,恐有殽粒污著之也。”《管子·弟子职》:“既食乃饱,循咡覆手。”词语解释:覆水 拼音:fù shuǐ
已倒出的水。喻事已成定局。 宋 苏轼 《祭柳子玉文》:“会合之难,如次组绣,翻然失去,覆水何救。” 清 洪楝园 《警黄钟·议和》:“临事误戎机,收覆水,悔偏迟。”词语解释:覆载 拼音:fù zǎi
(1).覆盖与承载。谓覆育包容。《礼记·中庸》:“天之所覆,地之所载,日月所照,霜露所队,凡有血气者,莫不尊亲。”《庄子·天地》:“夫道覆载万物者也,洋洋乎大哉。” 宋 李纲 《明变序》:“天地之覆载,阴阳之生杀……莫不有数存乎其间。”《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第八六回:“七纬经天,六合异照临之下;八紘纪地,火炉同覆载之间。”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邵九娘》:“ 金 问故,始实告之。泣曰:‘妾日受子之覆载而不知也。’”
(2).指天地。《汉书·外戚传下·孝成班倢伃》:“犹被覆载之厚德兮,不废捐於罪邮。” 宋 陆游 《贺曾秘监启》:“虽身居湖海之远,而名满覆载之间。”《宋史·乐志十三》:“揭名日月,侔德覆载。” 明 刘基 《遣兴》诗:“人生覆载间,与物共推迁。”
(3).比喻帝王的恩德。 宋 范仲淹 《青州谢上表》:“涓尘未补,覆载何酬?” 明 归有光 《乞致仕疏》:“涓埃未竭,覆载难酬。”词语解释:覆车 拼音:fù chē
(1).翻车。《周礼·考工记·輈人》:“既克其登,其覆车也必易。”《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禽困覆车。” 裴駰 集解:“譬禽兽得困急,犹能抵触倾覆人车。”
(2).比喻失败的教训。《后汉书·翟酺传》:“禄去公室,政移私门,覆车重寻,寧无摧折。” 宋 司马光 《三月晦日登丰州故城》诗:“满川战骨知谁罪,深属来人戒覆车。” 清 李渔 《闲情偶寄·饮馔·蔬菜》:“一误岂堪再误,吾不敢不以赋形造物视作覆车。”词语解释:覆舟 拼音:fù zhōu
(1).翻船。喻败亡覆灭。《荀子·王制》:“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韩非子·安危》:“奔车之上无 仲尼 ,覆舟之下无 伯夷 。” 明 陈子龙 《陈涉论》:“后之人主,亦知邱民之可畏,而覆舟之戒始信。”
(2).复查舟船,以防罅漏。《礼记·月令》:“﹝季春之月﹞命舟牧覆舟,五覆五反,乃告舟备具于天子焉。”词语解释:覆辙 拼音:fù zhé
翻车的轨迹。比喻招致失败的教训。语出《后汉书·范升传》:“今动与时戾,事与道反,驰騖覆车之辙,探汤败事之后,后出益可怪,晚发愈可惧耳。” 宋 叶适 《叶岭书房记》:“当是时, 子重 专治军事,昼夜不得休息,而余听讼断狱,从容如平常,不然,则 建康 之人,未见敌先遁,堕 建 绍 覆辙矣。” 清 顾炎武 《复张又南书》:“倘逖听不察,以为自立坛坫,以奔走天下之人,则东林覆辙,目所亲见,有断断不为者耳!” 鲁迅 《热风·随感录六十二》:“愤恨只是恨恨而死的根苗,古人有过许多,我们不要蹈他们的覆辙。”词语解释:覆藏 拼音:fù cáng
遮掩隐藏。《百喻经·偷犁牛喻》:“破戒之人亦復如是,覆藏罪过,不肯发露。”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下:“我今信得这良知真是真非,信手行去,更不著些覆藏。”词语解释:覆瓿 拼音:fù bù
(1).喻著作毫无价值或不被人重视。亦用以表示自谦。 宋 陆游 《秋晚寓叹》诗之四:“著书终覆瓿,得句漫投囊。” 明 唐寅 《除夜坐蛱蝶斋中》诗:“一卷文章尘覆瓿,两都踪迹雪随驴。”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结构》:“为文仅称点鬼之谈,著书惟供覆瓿之用。”参见“ 覆酱瓿 ”。
(2).犹覆盆。 明 范濂 《云间据目抄·纪祥异》:“但始事之日,业已申呈各衙门,终难曲庇,故各拟徒杖,实覆瓿之冤也。”参见“ 覆盆 ”。
词语解释:覆酱瓿 拼音:fù jiàng bù
《汉书·扬雄传下》:“ 鉅鹿 侯芭 常从 雄 居,受其《太玄》、《法言》焉, 刘歆 亦尝观之,谓 雄 曰:‘空自苦!今学者有禄利,然尚不能明《易》,又如《玄》何?吾恐后人用覆酱瓿也。’ 雄 笑而不应。”覆酱瓿,盖酱坛。后用以比喻著作毫无价值,或无人理解,不被重视。 清 恽敬 《答伊扬州书》:“知在 粤东 见 敬 文槀,过蒙奬借……恐文质无所底,愧见诸君子,则今日之詅痴符,亦终归於覆酱瓿,贮敝筐而已。”亦省作“ 覆酱 ”。 北周 庾信 《谢滕王集序启》:“至於凋零之后,残缺所餘,又已杂用补袍,随时覆酱。” 唐 陆龟蒙 《记事诗》:“骏骨正牵盐,《玄》文终覆酱。”
词语解释:覆盆 拼音:fù pén
(1).覆置的盆。 汉 王充 《论衡·说日》:“视天若覆盆之状,故视日上下然,似若出入地中矣。”
(2). 晋 葛洪 《抱朴子·辨问》:“是责三光不照覆盆之内也。”谓阳光照不到覆盆之下。后因以喻社会黑暗或无处申诉的沉冤。 唐 李白 《赠宣城赵太守悦》诗:“愿借 羲皇 景,为人照覆盆。” 金 元好问 《秋夜》诗:“春雷谩説惊坯户,皎日何曾入覆盆。” 清 钱谦益 《蒙恩昭雪恭伸辞谢微悃疏》:“於是臣之覆盆得白,而孤生可保矣。”
(3).犹倾盆。 宋 祝简 《夏雨》诗:“电掣雷轰雨覆盆,晚来枕簟颇宜人。”词语解释:覆盆 拼音:fù pén
(1).覆置的盆。 汉 王充 《论衡·说日》:“视天若覆盆之状,故视日上下然,似若出入地中矣。”
(2). 晋 葛洪 《抱朴子·辨问》:“是责三光不照覆盆之内也。”谓阳光照不到覆盆之下。后因以喻社会黑暗或无处申诉的沉冤。 唐 李白 《赠宣城赵太守悦》诗:“愿借 羲皇 景,为人照覆盆。” 金 元好问 《秋夜》诗:“春雷谩説惊坯户,皎日何曾入覆盆。” 清 钱谦益 《蒙恩昭雪恭伸辞谢微悃疏》:“於是臣之覆盆得白,而孤生可保矣。”
(3).犹倾盆。 宋 祝简 《夏雨》诗:“电掣雷轰雨覆盆,晚来枕簟颇宜人。”词语解释:覆盂 拼音:fù yú
亦作“ 覆杅 ”。 倒置的盂。喻稳固、安定。《韩诗外传》卷九:“君子之居也,绥如安裘,晏如覆杅。” 汉 东方朔 《答客难》:“天下震慴,诸侯宾服,连四海之外以为带,安於覆盂。” 唐 张说 《开元正历握乾符颂》:“四海有覆盂之安。” 宋 王禹偁 《拟留侯与四皓书》:“既而革 秦 之暴,纂 尧 之绪,定覆盂之固,成垂拱之风。”词语解释:覆杯 拼音:fù bēi
(1).倒置酒杯。形容尽饮。 南朝 宋 鲍照 《三日》诗:“解衿欣景预,临流竞覆杯。”
(2).倒置酒杯。表示戒酒。 宋 钱惟演 《金坡遗事·御笔戒酒》:“ 苏易简 嗜酒。御笔戒之云:‘卿若覆杯,朕有何虑!’ 易简 承詔断酒,已不復饮。”
(3).倒置酒杯。比喻事极易办成。 明 沉鲸 《双珠记·协谋诬讼》:“吾刀笔山可頽,倾人家命如覆杯。”词语解释:覆焘 拼音:fù tāo
见“ 覆幬 ”。
词语解释:覆帱 拼音:fù dào
亦作“ 覆燾 ”。 犹覆被。谓施恩,加惠。《礼记·中庸》:“辟如天地之无不持载,无不覆幬。” 唐 卢照邻 《释疾文》:“悠然一望,覆幬虽广,嗟不容乎此生。” 明 宋濂 《先大父碑阴记》:“惟我显考府君 宋公 ,树善深长,不自食其报,持以覆燾后人。” 康有为 《上清帝第二书》:“化民成俗,迁善改过,亦难为治,非覆幬羣生之意也。”词语解释:覆篑 拼音:fù kuì
倒一筐土。谓积小成大,积少成多。语本《论语·子罕》:“譬如平地,虽覆一簣,进,吾往也。” 马融 注:“加功虽始覆一簣,我不以其功少而薄之。”《晋书·凉后主李士业传》:“覆簣创元天之基,疏涓开环海之宅。” 宋 范仲淹 《上执政书》:“夫天下祸福,如人家道,成於覆簣,败于疾雷。” 清 薛福成 《变法》:“夫江河始於滥觴,穹山基於覆簣。”词语解释:覆棋 拼音:fù qí
(1).指棋下过后,重新按原来下的顺序逐步演布,以验得失。《北齐书·河南王孝瑜传》:“﹝ 孝瑜 ﹞读书敏速,十行俱下,覆棋不失一道。”
(2).泛称下棋。 唐 许浑 《郊居春日有怀府中诸公并柬王兵曹》诗:“僧舍覆棋消白日,市楼赊酒过青春。” 宋 陆游 《闲趣》诗:“溪边唤客闲持钓,灯下留僧共覆棋。”参见“ 覆局 ”。
词语解释:覆局 拼音:fù jú
《三国志·魏志·王粲传》:“﹝ 王粲 ﹞观人围棋,局坏, 粲 为覆之。棋者不信,以帊盖局,使更以他局为之。用相比较,不失一道。”后谓棋局乱后,重行布棋如旧为“覆局”。亦用以形容聪慧。《陈书·陆琼传》:“ 琼 时年八岁,於客前覆局。由是都下号曰‘神童’。” 北周 庾信 《奉和永丰殿下言志》之五:“覆局能悬记,看碑解暗疏。” 唐 杨炯 《后周明威将军梁公神道碑》:“啼猿落雁之奇,鸞惊凤翥之妙,泻水悬河之辨,背碑覆局之精。”词语解释:覆巢 拼音:fù cháo
(1).倾毁鸟巢。《逸周书·月令》:“禁止伐木,无覆巢,无杀孩虫,胎夭飞鸟。”
(2).喻覆灭。 明 张居正 《上六部禀帖》:“致向之怀嫉忌者,借以快其私忿,而竟罹覆巢之祸。”词语解释:覆酱 拼音:fù jiàng
见“ 覆酱瓿 ”。
词语解释:覆酱瓿 拼音:fù jiàng bù
《汉书·扬雄传下》:“ 鉅鹿 侯芭 常从 雄 居,受其《太玄》、《法言》焉, 刘歆 亦尝观之,谓 雄 曰:‘空自苦!今学者有禄利,然尚不能明《易》,又如《玄》何?吾恐后人用覆酱瓿也。’ 雄 笑而不应。”覆酱瓿,盖酱坛。后用以比喻著作毫无价值,或无人理解,不被重视。 清 恽敬 《答伊扬州书》:“知在 粤东 见 敬 文槀,过蒙奬借……恐文质无所底,愧见诸君子,则今日之詅痴符,亦终归於覆酱瓿,贮敝筐而已。”亦省作“ 覆酱 ”。 北周 庾信 《谢滕王集序启》:“至於凋零之后,残缺所餘,又已杂用补袍,随时覆酱。” 唐 陆龟蒙 《记事诗》:“骏骨正牵盐,《玄》文终覆酱。”词语解释:覆翻 拼音:fù fān
(1).倾覆翻倒。 清 洪昇 《长生殿·惊变》:“黑漫漫乾坤覆翻,参磕磕社稷摧残。”
(2).指反覆无常。 宋 范成大 《读史》诗:“由来事成毁,只繫手覆翻。”词语解释:覆护 拼音:fù hù
保护;庇佑。《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臣 苍 疲駑,特为陛下慈恩覆护,在家备教导之仁,升朝蒙爵命之首。” 清 黄宗羲 《天一阁藏书记》:“由此观之,是书者造物之所甚忌也,不特不覆护之,又从而菑害之如此。故曰藏之久而不散,则难之难矣。” 叶圣陶 《李太太的头发》:“云覆护着你的心神,你就酣然陶醉在云里了。”词语解释:覆看 拼音:fù kàn
审察;察看。《石点头·贪婪汉六院卖风流》:“凡客商投单,从实看报,还要覆看查点。”词语解释:覆觞 拼音:fù shāng
(1).覆置酒杯。意谓喝干杯中的酒。 汉 邹阳 《酒赋》:“乃纵酒作倡,倾盌覆觴。” 元 袁桷 《再次韵伯生兼简仲章》:“愧非酒中圣,客至同覆觴。”
(2).表示不饮。《文选·刘琨〈答卢谌〉诗》:“澄醪覆觴,丝竹生尘。” 李善 注引《淮南子》:“酒澄而不饮。”词语解释:覆盖 拼音:fù gài
(1).掩饰;遮盖。《史记·曹相国世家》:“ 参 见人之有细过,专掩匿覆盖之。”《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巴金 《秋》六:“她的整个脸沐着月光,略微高的前额上覆盖着刘海。”
(2).犹伞篷。《英烈传》第七一回:“忽见黑云一片,压住营垒,宛如覆盖。”
(3).指覆蔽在地面上的植物。 马烽 《我的第一个上级》:“这九十个水量是正沟的水,南沟北沟山上覆盖多,水下来要慢一些,至少要差三个钟头。”词语解释:覆育 拼音:fù yù
抚养;养育。《礼记·乐记》:“天地訢合,阴阳相得,煦嫗覆育万物。”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王道通三》:“天覆育万物,既化而生之,有养而成之。” 宋 苏轼 《到昌化军谢表》:“伏遇皇帝陛下 尧 文炳焕, 汤 德宽仁,赫日月之照临,廓天地之覆育。”《儿女英雄传》第十二回:“我 安驥 修了几生,有多大的造化,得这样恩勤覆育的二位老人家。”词语解释:覆短 拼音:fù duǎn
护短,掩盖缺点或错误。《明史·王应熊传》:“ 应熊 强愎自张,纵横为习,小才足覆短,小辨足济贪。”词语解释:覆鼎 拼音:fù dǐng
(1).犹覆餗。 宋 苏舜钦 《了语不了语》诗之一:“公餗欲成忽覆鼎,银缾汲絶还沉井。” 明 郑若庸 《玉玦记·阴判》:“谩教覆鼎空号救,直须是染指还收。”
(2).指误事失职的权臣。 宋 刘子翚 《汴京纪事》诗:“空嗟覆鼎误前朝,骨朽人间駡未销。” 钱锺书 注:“出於《易经》里《鼎》卦的爻辞,指误事失职的大臣。”参见“ 覆公折足 ”。
词语解释:覆公折足 拼音:fù gōng zhé zú
《易·鼎》:“鼎折足,覆公餗。”后以“覆公折足”比喻不胜重任,败坏公事。 晋 袁宏 《后汉纪·献帝纪二》:“太尉 樊稜 ,司徒 许相 ,皆窃位怀禄,苟进无耻,终无匡救之益,必有覆公折足之患。”亦省作“ 覆折 ”。《后汉书·李固等传论》:“ 李固 据位持重,以争大义,确乎而不可夺。岂不知守节之触祸,耻夫覆折之伤任也。”《周书·寇洛于谨等传论》:“及 谨 以耆年硕德,誉重望高,礼备上庠,功歌司乐,常以满盈为戒,覆折是忧。”词语解释:覆蕉 拼音:fù jiāo
见“ 覆鹿寻蕉 ”。
词语解释:覆鹿寻蕉 拼音:fù lù xún jiāo
《列子·周穆王》:“ 郑 人有薪於野者,遇骇鹿,御而击之,毙之。恐人见之也,遽而藏诸隍中,覆之以蕉,不胜其喜。俄而遗其所藏之处,遂以为梦焉。顺途而咏其事,傍人有闻者,用其言而取之。既归,告其室人曰:‘向薪者梦得鹿而不知其处,吾今得之,彼直真梦者矣。’”后以“覆鹿寻蕉”比喻恍忽迷离,糊里糊涂或得失无常,一再失利。 明 陈汝元 《金莲记·慈训》:“鸊鵜寒莎鸡动,乌轮兔驾迅长空,覆鹿寻蕉恍梦中。”亦省作“ 覆蕉 ”、“ 覆鹿蕉 ”、“ 覆鹿 ”。 清 钱谦益 《长干行》:“且将分鹿付覆蕉,覆蕉莫以亡羊笑。” 清 赵翼 《六十自述》诗:“鬢丝禪榻影飘萧,看尽人间覆鹿蕉。” 王毓岱 《乙卯自述》诗:“覆鹿忘前梦,犹龙悟守雌。”词语解释:覆颠 拼音:fù diān
倾覆;翻倒。 汉 焦赣 《易林·噬嗑之未济》:“夫妇呪诅, 泰山 覆颠。” 唐 韦应物 《春月观省属城始憩东西林精舍》诗:“榛荒屡罥罣,逼侧殆覆颠。” 清 方苞 《读〈周官〉》:“本非《周官》之法,而乃疑是书为伪,是犹惩覆颠而废舆马也。”词语解释:覆局 拼音:fù jú
《三国志·魏志·王粲传》:“﹝ 王粲 ﹞观人围棋,局坏, 粲 为覆之。棋者不信,以帊盖局,使更以他局为之。用相比较,不失一道。”后谓棋局乱后,重行布棋如旧为“覆局”。亦用以形容聪慧。《陈书·陆琼传》:“ 琼 时年八岁,於客前覆局。由是都下号曰‘神童’。” 北周 庾信 《奉和永丰殿下言志》之五:“覆局能悬记,看碑解暗疏。” 唐 杨炯 《后周明威将军梁公神道碑》:“啼猿落雁之奇,鸞惊凤翥之妙,泻水悬河之辨,背碑覆局之精。”词语解释:覆餗 拼音:fù sù
《易·鼎》:“鼎折足,覆公餗。”餗,鼎中的食物。覆餗,谓倾覆鼎中的珍馔。后因以“覆餗”喻力不胜任而败事。 晋 葛洪 《抱朴子·臣节》:“君必度能而授者,备乎覆餗之败;臣必量才而受者,故无流放之祸。” 唐 李公佐 《南柯太守传》:“臣将门餘子,素无艺术,猥当大任,必败朝章。自悲负乘,坐致覆餗。” 明 张景 《飞丸记·谏拒脱簪》:“鼎食全家思覆餗,燕雀堂高惧回禄。” 梁启超 《新中国未来记》第二回:“若今日不从此著力,万一国民忽委以责任,则覆餗絶脰,其罪实深。”词语解释:覆鹿 拼音:fù lù
见“ 覆鹿寻蕉 ”。
词语解释:覆鹿寻蕉 拼音:fù lù xún jiāo
《列子·周穆王》:“ 郑 人有薪於野者,遇骇鹿,御而击之,毙之。恐人见之也,遽而藏诸隍中,覆之以蕉,不胜其喜。俄而遗其所藏之处,遂以为梦焉。顺途而咏其事,傍人有闻者,用其言而取之。既归,告其室人曰:‘向薪者梦得鹿而不知其处,吾今得之,彼直真梦者矣。’”后以“覆鹿寻蕉”比喻恍忽迷离,糊里糊涂或得失无常,一再失利。 明 陈汝元 《金莲记·慈训》:“鸊鵜寒莎鸡动,乌轮兔驾迅长空,覆鹿寻蕉恍梦中。”亦省作“ 覆蕉 ”、“ 覆鹿蕉 ”、“ 覆鹿 ”。 清 钱谦益 《长干行》:“且将分鹿付覆蕉,覆蕉莫以亡羊笑。” 清 赵翼 《六十自述》诗:“鬢丝禪榻影飘萧,看尽人间覆鹿蕉。” 王毓岱 《乙卯自述》诗:“覆鹿忘前梦,犹龙悟守雌。”词语解释:覆宗 拼音:fù zōng
毁败宗族;灭族。《书·五子之歌》:“荒坠厥绪,覆宗絶祀。”《周书·文帝纪上》:“臣闻誓死酬恩,覆宗报主,人伦所急,赴蹈如归。” 清 戴名世 《徐节妇传赞》:“当是时,天下兵起,往往千里之间,皆成墟莽,覆宗灭祀者,何可胜数。”词语解释:覆露 拼音:fù lù
荫庇;养育。《国语·晋语六》:“ 智子 之道善矣,是先主覆露子也。”《汉书·严助传》:“陛下垂德惠以覆露之,使元元之民安生乐业,则泽被万世,传之子孙,施之无穷。” 颜师古 注:“露谓使之沾润泽也。或露或覆,言养育也。” 唐 刘禹锡 《薛公神道碑》:“公幼承前人之覆露。”词语解释:覆败 拼音:fù bài
倾覆败亡。《后汉书·邓禹传》:“是时 三辅 连覆败。”《宋书·天文志一》:“ 衡 所造浑仪,传至 魏 晋 ,中华覆败,沉没戎虏。” 唐 陆龟蒙 《桐江复抒酬答》诗:“任他华轂低头笑,此地终无覆败人。”词语解释:覆盎 拼音:fù àng
喻著作无价值或无人理解,不被重视。《梁书·文学传下·伏挺》:“ 扬生 沉鬱,且犹覆盎; 惠子 五车,弥多踳駮。”参见“ 覆酱瓿 ”。
词语解释:覆酱瓿 拼音:fù jiàng bù
《汉书·扬雄传下》:“ 鉅鹿 侯芭 常从 雄 居,受其《太玄》、《法言》焉, 刘歆 亦尝观之,谓 雄 曰:‘空自苦!今学者有禄利,然尚不能明《易》,又如《玄》何?吾恐后人用覆酱瓿也。’ 雄 笑而不应。”覆酱瓿,盖酱坛。后用以比喻著作毫无价值,或无人理解,不被重视。 清 恽敬 《答伊扬州书》:“知在 粤东 见 敬 文槀,过蒙奬借……恐文质无所底,愧见诸君子,则今日之詅痴符,亦终归於覆酱瓿,贮敝筐而已。”亦省作“ 覆酱 ”。 北周 庾信 《谢滕王集序启》:“至於凋零之后,残缺所餘,又已杂用补袍,随时覆酱。” 唐 陆龟蒙 《记事诗》:“骏骨正牵盐,《玄》文终覆酱。”词语解释:覆被 拼音:fù bèi
(1).覆盖。喻施恩泽。 汉 班固 《白虎通·礼乐》:“先王推行道德,和调阴阳,覆被 夷 狄 ,故 夷 狄 安乐,来朝中国。” 唐 李端 《送陆郎中归田司空幕》诗:“覆被恩难报,西看成白头。” 宋 曾巩 《英宗实录院申请札子》:“伏以先帝功德之美,覆被天下。”
(2).压制;埋没。 汉 王符 《潜夫论·明忠》:“歷观古来爱君忧主敢言之臣,忠信未达,而为左右所鞠按,当世而覆被。” 汪继培 笺:“覆被,犹言覆冒。”
(3).盖被;被子。《南史·隐逸传下·沉麟士》:“及敛,仍移布於尸下,以为敛服。反被左右两际以周上,不復製覆被。”词语解释:覆压 拼音:fù yā
(1).覆盖压住。 唐 杜牧 《阿房宫赋》:“ 蜀 山兀, 阿房 出,覆压三百餘里,隔离天日。”
(2).倾覆;倒坍。 宋 范成大 《吴船录》卷下:“有 秭归 、 怀忠 二小堂,前后山既高且近,堂堂廩廩,迫而临之,如欲覆压。”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妖术》:“有物推窗櫺,房壁震摇,其势欲倾。公惧覆压,计不如出而鬦,遂划然脱扃,奔而出。”词语解释:覆冒 拼音:fù mào
(1).蒙盖;掩蔽。《汉书·谷永传》:“黄浊四塞,覆冒京师,申以大水,著以震蚀。”《晋书·天文志上》:“天确乎在上,有常安之形;地魄焉在下,有居静之体。当相覆冒,方则俱方,员则俱员。” 宋 曾巩 《瀛州兴造记》:“是日大雨,公私暴露,仓储库积,无所覆冒。”
(2).诬陷。 汉 刘向 《列女传·齐威虞姬》:“即陷难中,有司受赂,听用邪人,卒见覆冒,不能自明。” 汉 王符 《潜夫论·述赦》:“淑人君子为谗佞利口所加诬覆冒。”
(3).荫庇。 宋 司马光 《复常膳听乐允批答》:“朕秉德不明,阴阳谬戾,旱暵为灾,辜及元元。为人父母,不能保养覆冒以厚其生。”词语解释:覆国 拼音:fù guó
亡国。《南史·儒林传·沉文阿》:“夫千人无君,不败则乱;万乘无主,不危则亡。当隆 周 之日, 公旦 叔父, 吕 召 爪牙, 成王 在丧,祸几覆国。”《明史·蒋钦传》:“臣死何足惜,但陛下覆国丧家之祸起於旦夕,是大可惜也。”词语解释:覆族 拼音:fù zú
灭族。《三国志·魏志·刘廙传》:“臣罪应倾宗,祸应覆族。” 唐 皇甫枚 《三水小牍·温京兆》:“酷吏不知祸将覆族,死且将至,犹敢肆毒於人,罪在无赦!” 宋 王谠 《唐语林·方正》:“一旦闻此覆族之言,实不敢承命!”词语解释:覆帱 拼音:fù dào
亦作“ 覆燾 ”。 犹覆被。谓施恩,加惠。《礼记·中庸》:“辟如天地之无不持载,无不覆幬。” 唐 卢照邻 《释疾文》:“悠然一望,覆幬虽广,嗟不容乎此生。” 明 宋濂 《先大父碑阴记》:“惟我显考府君 宋公 ,树善深长,不自食其报,持以覆燾后人。” 康有为 《上清帝第二书》:“化民成俗,迁善改过,亦难为治,非覆幬羣生之意也。”词语解释:覆没 拼音:fù mò
(1).倾覆沉没。多指舟船。《三国志·魏志·杜畿传》:“故尚书僕射 杜畿 ,於 孟津 试船,遂致覆没。” 唐 王度 《古镜记》:“忽暗云覆水,黑风波涌,舟子失容,虑有覆没。” 杜鹏程 《保卫延安》第一章:“有几只小木船……有时候被大漩涡卷起来急速地打转转,像是转眼就要覆没了。”
(2).陷落;沦陷。《后汉书·西羌传》:“ 閎 无威略, 羌 遂陆梁,覆没营坞,寇患转盛,中郎将 皇甫规 击破之。” 唐 独孤及 《唐故右金吾卫将军河南阎公墓志铭序》:“ 天宝 十五载,二京覆没,公为虏所获。” 清 吴伟业 《观蜀鹃啼剧有感序》:“甫自 滇 而入 蜀 ,北都覆没,西土沦亡,身殉封疆,家罹锋鏑。”
(3).覆灭;全部被消灭。 宋 司马光 《论召陕西边臣札子》:“ 諤 等乃欲復为前日所为,臣见其无復绥州之功,而必有大败覆没之事。” 刘伯承 《回顾长征》:“要是仍旧采用正面直顶的笨战法,和优势的敌人打硬仗,显然就有覆没的危险。”词语解释:覆衣 拼音:fù yī
犹覆被。谓以衣加惠。《后汉书·公孙述传》:“ 蜀 地沃野千里,土壤膏腴,果实所生,无穀而饱;女工之业,覆衣天下。”词语解释:覆亡 拼音:fù wáng
(1).挽救败亡。《左传·隐公十一年》:“吾子孙其覆亡之不暇,而况能禋祀 许 乎?”
(2).灭亡。《周书·韦孝宽传》:“闔境熬然,不胜其弊,以此而观,覆亡可待。” 清 顾炎武 《江上》诗:“顿甲守城下,覆亡固其宜。”词语解释:覆酱瓿 拼音:fù jiàng bù
《汉书·扬雄传下》:“ 鉅鹿 侯芭 常从 雄 居,受其《太玄》、《法言》焉, 刘歆 亦尝观之,谓 雄 曰:‘空自苦!今学者有禄利,然尚不能明《易》,又如《玄》何?吾恐后人用覆酱瓿也。’ 雄 笑而不应。”覆酱瓿,盖酱坛。后用以比喻著作毫无价值,或无人理解,不被重视。 清 恽敬 《答伊扬州书》:“知在 粤东 见 敬 文槀,过蒙奬借……恐文质无所底,愧见诸君子,则今日之詅痴符,亦终归於覆酱瓿,贮敝筐而已。”亦省作“ 覆酱 ”。 北周 庾信 《谢滕王集序启》:“至於凋零之后,残缺所餘,又已杂用补袍,随时覆酱。” 唐 陆龟蒙 《记事诗》:“骏骨正牵盐,《玄》文终覆酱。”词语解释:覆新 拼音:fù xīn
覆始更新。指新年。 宋 胡继宗 《书言故事·时令》:“正旦以书启贺人,曰谨致覆新之庆。”词语解释:覆溺 拼音:fù nì
沉没。 晋 葛洪 《抱朴子·论仙》:“覆溺者不可怒 帝轩 之造舟。” 宋 苏洵 《几策·审敌》:“天下之势如坐弊船之中,駸駸乎将入於深渊,不及其尚浅也,舍之而求所以自生之道,而以濡足为解者,是固忘覆溺之道也。” 元 贡师泰 《河决》诗:“虽云免覆溺,谁復解倒悬。”词语解释:覆罩 拼音:fù zhào
覆盖笼罩。 明 李贽 《三大士像议》:“别有玲瓏山石,覆罩其顶。”词语解释:覆盎门 拼音:fù àng mén
长安 城门之一。《三辅黄图·都城十二门》:“ 长安 城南出东头第一门曰 覆盎门 。” 唐 杜牧 《忆游朱坡》诗:“秋草 樊川 路,斜阳 覆盎门 。”词语解释:覆背 拼音:fù bèi
以整纸或绢覆衬装裱破旧的书画。 宋 孙奕 《履斋示儿编·杂记·涂注乙》:“ 刘蜕 文《塚铭》序云:‘实得二千一百八十纸。有涂者、乙者,有注揩者,有覆背者,有朱墨围者。’”词语解释:覆陷 拼音:fù xiàn
(1).攻占。《南史·贼臣传·侯景》:“ 景 遂覆陷都邑,毒害皇家。”
(2).倾覆下沉;沉没。《续资治通鉴·元世祖至元十六年》:“先时运粮由 扬州 泝 江 ,往往覆陷。”词语解释:覆奏
再度向上级禀奏词语解释:覆墓 拼音:fù mù
旧俗谓葬后三日再往墓地察视为“覆墓”。 唐 白居易 《答骑马入空台》诗:“寂寞 咸阳 道,家人覆墓迴。”词语解释:覆实 拼音:fù shí
审察核实。《后汉书·黄琼传》:“覆试之作,将以澄洗清浊,覆实虚滥,不宜改革。”《宋史·选举志六》:“岁终委监司覆实比较。” 明 李东阳 《明故封大中大夫梁公墓志铭》:“吏部下御史覆实,命始再锡副都御史。”词语解释:覆姓 拼音:fù xìng
一般由两个单字组成的姓。《水浒传》第十五回:“贫道覆姓 公孙 ,单讳一个 胜 字,道号 一清先生 。” 清 李渔 《比目鱼·寇发》:“有个司道官儿,覆姓 慕容 。”词语解释:覆军 拼音:fù jūn
覆灭全军。《墨子·非攻下》:“夫无兼国覆军,贼虐万民,以乱圣人之绪,意将以为利天乎?” 汉 应劭 《风俗通·皇霸·五伯》:“覆军残身,终为僇笑。” 晋 潘岳 《马汧督诔》:“夫褊师裨将之陨首覆军者,盖以十数。” 清 唐甄 《潜书·止杀》:“覆军屠城,以取封侯,是食人之肉以为侯禄也。”词语解释:覆倾 拼音:fù qīng
倾覆。《梁书·谷永传》:“至覆倾国家,或乱阴阳。” 汉 陆贾 《新语·资质》:“上不明於下,是故天下所以覆倾也。” 胡蕴玉 《〈中国文学史〉序》:“即至中原板荡,天地覆倾;而绩学之士,吟咏空谷之中,胜国之臣,躑躅荒江之畔。”词语解释:覆书 拼音:fù shū
回信。《老残游记》第十七回:“ 老残 説道:‘不忙。’却从袖子里取出 张宫保 的那个覆书来,双手递给 子谨 。” 章炳麟 《致袁世凯电》:“前奉覆书,以从政诸君未能满意,归咎於约法之缚人。”词语解释:覆按 拼音:fù àn
见“ 覆案 ”。
词语解释:覆案 拼音:fù àn
亦作“ 覆按 ”。 审察;查究。《史记·李斯列传》:“ 章邯 以破逐 广 等兵,使者覆案 三川 相属,誚让 斯 居三公位,如何令盗如此。”《史记·梁孝王世家》:“乃遣使,冠盖相望於道,覆按 梁 ,捕 公孙诡 、 羊胜 。”《后汉书·朱浮传》:“覆案不关三府,罪谴不蒙澄察。”《资治通鉴·唐武宗会昌五年》:“议者多言其寃,諫官请覆按,詔遣监察御史 崔元藻 、 李稠 覆之。” 严复 《原强续篇》:“十年以来, 中国 出入口之货籍具在,可覆案也。”词语解释:覆定 拼音:fù dìng
审定。 宋 周密 《齐东野语·绍兴御府书画式》:“应搜访到书法墨跡,降付书房,先令 赵世元 定验品第,进呈讫,次令 庄宗古 分拣,付 曹勛 …… 任源 等覆定验讫,装褫。”词语解释:覆折 拼音:fù shé
(1).倾覆摧折。《后汉书·孔融传论》:“夫严气正性,覆折而已。岂有员园委屈,可以每其生哉!” 李贤 注:“‘园’即‘刓’字……每,贪也。言寧正直以倾覆摧折,不能委曲以贪生也。”
(2).隐蔽曲折。 清 刘大櫆 《浮山记》:“洞中乳石成柱,委宛覆折,而古木苍藤,蔽亏掩映,冬夏常蔚然。”
(3).见“ 覆公折足 ”。
词语解释:覆公折足 拼音:fù gōng zhé zú
《易·鼎》:“鼎折足,覆公餗。”后以“覆公折足”比喻不胜重任,败坏公事。 晋 袁宏 《后汉纪·献帝纪二》:“太尉 樊稜 ,司徒 许相 ,皆窃位怀禄,苟进无耻,终无匡救之益,必有覆公折足之患。”亦省作“ 覆折 ”。《后汉书·李固等传论》:“ 李固 据位持重,以争大义,确乎而不可夺。岂不知守节之触祸,耻夫覆折之伤任也。”《周书·寇洛于谨等传论》:“及 谨 以耆年硕德,誉重望高,礼备上庠,功歌司乐,常以满盈为戒,覆折是忧。”词语解释:覆师 拼音:fù shī
覆灭全军。 晋 陆机 《辨亡论上》:“ 陆公 亦挫之 西陵 ,覆师败绩。”《南史·宋纪中·前废帝论》:“至於攻战日时,咸听成旨,虽覆师丧旅,将非 韩 白 ,而延寇蹙境,抑此之由。”词语解释:覆卵 拼音:fù luǎn
孵卵。《管子·禁藏》:“如鸟之覆卵,无形无声,而唯见其成。”词语解释:覆尸 拼音:fù shī
亦作“ 覆尸 ”。 尸体倒地。多指被杀或被杀者。《后汉书·左雄传》:“髠钳之戮,生於睚眥;覆尸之祸,成於喜怒。” 唐 卢仝 《月蚀诗》:“忍使 黔娄生 ,覆尸无衣巾。” 孙种因 《重九战记》:“以机关枪由后夹击, 李 军死数十人,覆尸枕藉。”词语解释:覆射 拼音:fù shè
(1).即射覆。古时一种游戏。通常是置物于覆器之下,让人猜测。 宋 储泳 《祛疑说·覆射》:“覆射之法甚多,如覆命认钱之类,无非暗号;如左右多少之类,出於筭法,此不足道。”《三国演义》第六九回:“客言 輅 能覆射, 诸葛原 不信,暗取燕卵、蜂窠、蜘蛛三物分置三盆之中,令 輅 卜之。”
(2).借指猜测。 唐 元稹 《对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策》:“其所谓通经者,不过於覆射数字,明义者纔至於辨析章条。”参见“ 射覆 ”。
词语解释:射覆 拼音:shè fù
(1).古时的一种猜物游戏,亦往往用以占卜。《汉书·东方朔传》:“上尝使诸数家射覆,置守宫盂下,射之,皆不能中。” 颜师古 注:“数家,术数之家也。於覆器之下而置诸物,令闇射之,故云射覆。”《三国志·魏志·管辂传》:“ 季龙 取十三种物,著大篋中,使 輅 射。云:‘器中藉藉有十三种物。’先説鸡子,后道蚕蛹,遂一一名之,惟以梳为枇耳。” 明 黄瑜 《枫林壬课》:“偶访友人,见案上真四合,戏谓君能射覆乎?” 瞿秋白 《论文学革命及语言文字问题》:“他们配代表 中国 民族吗?只有祭 孔 典礼,投壶射覆,或者 上海 大华饭店的跳舞。”
(2).酒令之一。 清 俞敦培 《酒令丛钞·古令》:“然今酒座所谓射覆,设注意‘酒’字,则言‘春’字、‘浆’字,使人射之,盖春酒、酒浆也。射者言某字,彼此会意,餘人更射。不中者饮,中则令官饮。”《红楼梦》第六二回:“ 宝玉 便説:‘雅坐无趣,须要行令才好。’…… 探春 便命 平儿 拈, 平儿 向内搅了一搅,用筯夹了一个出来,打开一看,上写着‘射覆’二字。”
(3).掌射覆的方伎。《旧唐书·顺宗纪》:“丙午,罢翰林医工、相工、占星、射覆,冗食者四十二人。”词语解释:覆醢 拼音:fù hǎi
倒去肉酱。《礼记·檀弓上》:“ 孔子 哭 子路 於中庭,有人弔者,而夫子拜之。既哭,进使者而问故。使者曰:‘醢之矣。’遂命覆醢。”谓 孔子 痛 子路 被醢于 卫 ,不忍食其相似之物,故命弃之。后用以表示师生间的深厚的情谊。 汉 班固 《幽通赋》:“游圣门而靡救兮,虽覆醢其何补。”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洛水》:“君遇 孙秀 之难,闔门受祸,故门生感覆醢以增慟,乃树碑以记事。”词语解释:覆案 拼音:fù àn
亦作“ 覆按 ”。 审察;查究。《史记·李斯列传》:“ 章邯 以破逐 广 等兵,使者覆案 三川 相属,誚让 斯 居三公位,如何令盗如此。”《史记·梁孝王世家》:“乃遣使,冠盖相望於道,覆按 梁 ,捕 公孙诡 、 羊胜 。”《后汉书·朱浮传》:“覆案不关三府,罪谴不蒙澄察。”《资治通鉴·唐武宗会昌五年》:“议者多言其寃,諫官请覆按,詔遣监察御史 崔元藻 、 李稠 覆之。” 严复 《原强续篇》:“十年以来, 中国 出入口之货籍具在,可覆案也。”词语解释:覆落 拼音:fù luò
科举考试及第后经复核而落第,称“覆落”。《新五代史·唐六臣传·苏循》:“ 循 有子 楷 , 乾寧 中举进士及第, 昭宗 遣学士 陆扆 覆落之, 楷 常惭恨。”词语解释:覆视 拼音:fù shì
查核,察看。《左传·定公四年》:“其载书云:‘王若曰: 晋 重 、 鲁 申 、 卫 武 、 蔡 甲午 、 郑 捷 、 齐 潘 、 宋 王臣 、 莒 期 。’藏在 周 府,可覆视也。” 唐 刘禹锡 《谢上连州刺史表》:“权臣奏用,盖闻虚名,实非曲求,可以覆视。” 唐 白居易 《祭微之文》:“覆视前篇,词意若此,得非魂兆先知之乎?”词语解释:覆议 拼音:fù yì
再次审议。 宋 刘敏 《张忠定谥议》:“ 刘敞 覆议曰:‘尚书布衣之时,任侠自喜,破产以奉宾客。’”《宋史·职官志五》:“凡断公案,先上正看详当否,论难改正,签印注日,然后过议司覆议。” 明 沉德符 《野获编·河漕·黄河运道》:“詔下总漕诸臣覆议,卒见沮。”词语解释:覆邦 拼音:fù bāng
亡国。 明 沉德符 《野获编·果报·胜国之女致祸》:“古来胜国妇女,多能覆邦。前人纪之甚备。”词语解释:覆芘 拼音:fù pí
见“ 覆庇 ”。
词语解释:覆庇 拼音:fù bì
覆盖荫庇。 宋 陆九渊 《荆国王文公祠堂记》:“天生俊明之才,可以覆庇生民,义当与之戮力。” 宋 赵与时 《宾退录》卷七引作“覆芘”。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正俗一》:“今乡士夫皆郡县邑子也,既受其覆庇含育之恩,而一无所报,於心安乎?”《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九:“小生蒙覆庇之恩,虽得侥倖,所犯愆尤,还仗大人保全!”词语解释:覆诵 拼音:fù sòng
犹背诵。《新唐书·苏颋传》:“ 頲 字 廷硕 ,弱敏悟,一览至千言,輒覆诵。” 宋 邵博 《闻见后录》卷二十:“ 傅献简 与 杜祁公 取未见石刻文字二本,皆踰千言,各记一本, 祁公 再读, 献简 一读,覆诵之,不差一字。”词语解释:覆阵 拼音:fù zhèn
覆军败阵,败仗。 唐 卢纶 《从军行》:“覆阵乌鳶起,烧山草木明。”词语解释:覆鹿蕉 拼音:fù lù jiāo
见“ 覆鹿寻蕉 ”。
词语解释:覆鹿寻蕉 拼音:fù lù xún jiāo
《列子·周穆王》:“ 郑 人有薪於野者,遇骇鹿,御而击之,毙之。恐人见之也,遽而藏诸隍中,覆之以蕉,不胜其喜。俄而遗其所藏之处,遂以为梦焉。顺途而咏其事,傍人有闻者,用其言而取之。既归,告其室人曰:‘向薪者梦得鹿而不知其处,吾今得之,彼直真梦者矣。’”后以“覆鹿寻蕉”比喻恍忽迷离,糊里糊涂或得失无常,一再失利。 明 陈汝元 《金莲记·慈训》:“鸊鵜寒莎鸡动,乌轮兔驾迅长空,覆鹿寻蕉恍梦中。”亦省作“ 覆蕉 ”、“ 覆鹿蕉 ”、“ 覆鹿 ”。 清 钱谦益 《长干行》:“且将分鹿付覆蕉,覆蕉莫以亡羊笑。” 清 赵翼 《六十自述》诗:“鬢丝禪榻影飘萧,看尽人间覆鹿蕉。” 王毓岱 《乙卯自述》诗:“覆鹿忘前梦,犹龙悟守雌。”词语解释:覆酒瓮 拼音:fù jiǔ wèng
极言著作无价值。《晋书·左思传》:“﹝ 陆机 ﹞与弟 云 书曰:‘此间有傖父,欲作《三都赋》,须其成,当以覆酒瓮耳。’”参见“ 覆酱瓿 ”。
词语解释:覆酱瓿 拼音:fù jiàng bù
《汉书·扬雄传下》:“ 鉅鹿 侯芭 常从 雄 居,受其《太玄》、《法言》焉, 刘歆 亦尝观之,谓 雄 曰:‘空自苦!今学者有禄利,然尚不能明《易》,又如《玄》何?吾恐后人用覆酱瓿也。’ 雄 笑而不应。”覆酱瓿,盖酱坛。后用以比喻著作毫无价值,或无人理解,不被重视。 清 恽敬 《答伊扬州书》:“知在 粤东 见 敬 文槀,过蒙奬借……恐文质无所底,愧见诸君子,则今日之詅痴符,亦终归於覆酱瓿,贮敝筐而已。”亦省作“ 覆酱 ”。 北周 庾信 《谢滕王集序启》:“至於凋零之后,残缺所餘,又已杂用补袍,随时覆酱。” 唐 陆龟蒙 《记事诗》:“骏骨正牵盐,《玄》文终覆酱。”词语解释:覆庇 拼音:fù bì
覆盖荫庇。 宋 陆九渊 《荆国王文公祠堂记》:“天生俊明之才,可以覆庇生民,义当与之戮力。” 宋 赵与时 《宾退录》卷七引作“覆芘”。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正俗一》:“今乡士夫皆郡县邑子也,既受其覆庇含育之恩,而一无所报,於心安乎?”《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九:“小生蒙覆庇之恩,虽得侥倖,所犯愆尤,还仗大人保全!”词语解释:覆掌 拼音:fù zhǎng
(1).反掌。喻成事极易。《新唐书·李翱传》:“若它詔令一皆类此, 武德 、 贞观 不难及,太平可覆掌而致。”
(2).喻变化迅速。 明 高启 《穆陵行》:“千秋谁解錮 南山 ,世运兴亡覆掌间。”词语解释:覆席 拼音:fù xí
覆盖铺垫。《史记·三代世表》:“又捐之大泽,鸟覆席食之。”参见“ 覆荐 ”。
词语解释:覆荐 拼音:fù jiàn
覆盖铺垫。《楚辞·天问》“投之於冰上,鸟何燠之” 汉 王逸 注:“ 姜嫄 以 后稷 无父而生,弃之於冰上,有鸟以翼覆荐温之,以为神,乃取而养之。”词语解释:覆荫 拼音:fù yīn
庇护。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义解二·释道安》:“家世为儒,早失覆荫。” 明 李贽 《答刘方伯书》:“於是卜宅而求诸阳,卜地而求诸阴,务图吉地以覆荫后人,是又数十世之食饮也。”
覆廕:指封建时代官僚子孙因先代官爵勋绩受封。 唐 刘禹锡 《答东阳于令涵碧图》诗引:“ 于生 自以有特操而生於公侯家,由覆廕入仕,常忽忽叹息。”词语解释:覆翼 拼音:fù yì
遮蔽;保护。《诗·大雅·生民》:“诞寘之寒冰,鸟覆翼之。” 汉 刘向 《列女传·母仪》:“鸟兽覆翼,乃復收恤。”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局诈》:“公主待人以礼,能覆翼人。”词语解释:覆灭 拼音:fù miè
倾覆灭亡;消灭。 晋 陆机 《五等诸侯论》:“覆灭之祸,岂在曩日。”《南史·宋纪下·顺帝》:“司徒 袁粲 据 石头 ,谋诛 道成 ,不果,旋见覆灭。” 鲁迅 《书信集·致榴花社》:“战斗当首先守住营垒,若专一衝锋,而反遭覆灭,乃无谋之勇,非真勇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