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襦裤 拼音:rú kù
(1).短衣与裤。亦泛指衣服。《礼记·内则》:“十年,出就外傅,居宿於外,学书记,衣不帛襦袴。”《吕氏春秋·离谓》:“ 子产 治 郑 , 邓析 务难之,与民之有狱者约,大狱一衣,小狱襦袴。”《南史·儒林传·贺德基》:“ 德基 少游学都下,积年不归,衣资罄乏,又耻服故弊,盛冬止衣裌襦袴。” 清 唐孙华 《大雨叹》诗之二:“篋中无襦袴,堂上鸣笙竽。”
(2).见“ 襦袴歌 ”。
词语解释:襦裤歌 拼音:rú kù gē
东汉 廉范 为 蜀郡 太守,政治清明,百姓富庶,时人作歌颂扬之:“ 廉叔度 ,来何暮?不禁火,民安作。平生无襦,今五袴。”后遂用“襦袴歌”作为对官吏惠民德政的称颂。 唐 张玄晏 《授李思敬武军李继颜保大军节度使制》:“不乏循良之称,亟彰持重之名,继成襦袴之歌,显著山河之誓。”亦省作“ 襦袴 ”。 唐 白居易 《醉后狂言酬赠萧殷二协律》诗:“宾客不见綈袍惠,黎庶未霑襦袴恩。” 宋 司马光 《送峡州陈廉秘丞》诗之二:“襦袴嗟来暮,簪绅惜外迁。”词语解释:襦裙 拼音:rú qún
上身穿的短衣和下身束的裙子,是 宋 代妇女通常的衣着。亦泛指衣服。 宋 苏辙 《蚕麦》诗:“不忧无饼饵,已幸有襦裙。”词语解释:襦裤歌 拼音:rú kù gē
东汉 廉范 为 蜀郡 太守,政治清明,百姓富庶,时人作歌颂扬之:“ 廉叔度 ,来何暮?不禁火,民安作。平生无襦,今五袴。”后遂用“襦袴歌”作为对官吏惠民德政的称颂。 唐 张玄晏 《授李思敬武军李继颜保大军节度使制》:“不乏循良之称,亟彰持重之名,继成襦袴之歌,显著山河之誓。”亦省作“ 襦袴 ”。 唐 白居易 《醉后狂言酬赠萧殷二协律》诗:“宾客不见綈袍惠,黎庶未霑襦袴恩。” 宋 司马光 《送峡州陈廉秘丞》诗之二:“襦袴嗟来暮,簪绅惜外迁。”词语解释:襦裤讴 拼音:rú kù ōu
1.同"襦袴歌"。词语解释:襦衣 拼音:rú yī
短衣;短袄。亦泛指衣服。《梁书·康绚传》:“在省,每寒月见省官繿缕,輒遗以襦衣,其好施如此。”词语解释:襦袍 拼音:rú páo
衬里袍子。 元 戴表元 《南山下行》:“中有一人称甲族,蔽膝尚着长襦袍。” 元 戴表元 《赠赵子实》诗:“幅巾大带长襦袍,韦篋锦囊鲜綵毫。”词语解释:襦裤讴 拼音:rú kù ōu
同“襦裤歌”。 宋 王禹偁 《送陈侯之任同州》诗:“ 同州 古三辅,北望雄且优。詔条得以布,民瘼得以求。勿谓綺紈子,当有襦袴謳。”词语解释:襦裤谣 拼音:rú kù yáo
同“襦裤歌”。 唐 白居易 《河北榷盐使检校刑部郎中裴弘泰可权知贝州刺史依前榷盐使制》:“今予命尔,煦而飫之;襦袴之謡,佇入吾耳。”词语解释:襦领 拼音:rú lǐng
衬里短衣的领子。 宋 彭乘 《墨客挥犀》卷四:“ 荆公 、 禹玉 、 熙寧 中同在相府,一日同侍朝,忽有风自 荆公 襦领而上,直缘其鬚。”词语解释:襦袖 拼音:rú xiù
亦作“ 襦褏 ”。 襦袄袖子。《新唐书·车服志》:“妇人裙不过五幅,曳地不过三寸,襦袖不过一尺五寸。” 宋 无名氏 《鬼董》卷一:“ 刘氏 见 吴生 来,尽去襦褏,挺然立庭。”词语解释:襦带 拼音:rú dài
衬里小袄的带子。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陆石室》:“道人临别揖赠以粒丹曰:‘缓急幸用之。’ 陆 亦异其人,寘丹襦带中。”词语解释:襦袄 拼音:rú ǎo
古代妇女日常所穿的短上衣。《魏书·任城王云传》:“朕昨入城,见车上妇人冠帽而著小襦袄者,若为如此,尚书何为不察?”参阅 周锡保 《中国古代服饰史》第六章第六节。词语解释:襦缊 拼音:rú wēn
粗麻短袄。 明 唐顺之 《谢赐银币表》:“虽师武巨力,卒就殄歼,而豕突鲸奔,已深荼毒,民之襦緼,为贼裹包。”词语解释:襦帼 拼音:rú guó
妇女的襦袄和首饰。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支诺皋中》:“赠金帛襦幗。并不受,唯取其妻牙梳一枚,题字记之。”